五年级环境教育课程纲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85786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环境教育课程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五年级环境教育课程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五年级环境教育课程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五年级环境教育课程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五年级环境教育课程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环境教育课程纲要.docx

《五年级环境教育课程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环境教育课程纲要.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环境教育课程纲要.docx

五年级环境教育课程纲要

科目名称

环境教育

课程类型

地方课程

适用年级

五年级

设计教师

孔令强文美玲

李月华李冰

需要课时

8课时

编制时间

2015、3

教材

分析

(包括本册教材在本门课程和年级段的地位与作用,及教学的重点和学习的难点)

环境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我省必修地方课程。

它在引导学生全面看待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环境素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加强学生环境教育,是贯彻落实我国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础工程,也是为我国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要措施。

在环境教育课程中,重点多个学科的知识相互融汇贯通,形成一个环境科学的有机整体,共同决定着环境教育的育人功能。

环境教育更重要的要强调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发现和创造知识;在解决现实环境问题过程中发展创新能力及批判与反思能力;在参与活动中增进交流与理解,形成正确的环境价值观;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形成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健康的生活习惯,增强积极参与有关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决策与行动的意识。

 

 

学情

分析

(包括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1、引导学生珍视生物多样性,关注不同文化对环境的影响,尤其应该重视维护不同物种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权利,尊重各民族在不危害人类共同利益和环境的前提下,为适应和保护自身生存环境而采取的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

2、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是普遍联系和相互依懒的。

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解决环境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解决身边的环境问题是培养学生环境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增强对环境的敏感性、获得相关的环境科学知识,还要不断提高对环境问题复杂性的认识,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还要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从而增强忧患意识,对影响环境的行为采取审慎的态度。

4、引导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人类应当了解自身行为对环境所产生的正面与负面的影响,并在发展过程中减少或者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

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在精神和物质方面协调发展,要求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资源利用和环境管理上加强交流、理解与合作,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保护好作为人类后代及其他生命生存和发展基础的资源与环境。

 

 

课程

目标

(4—6条)

1、知道人对环境的依赖,反思个人生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意识到公民在环境中的权利和义务;

3、树立起关爱生命,尊重自然的意识;

4、关注环境,积极参与社区环境教育宣传活动,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课程

内容

9、难以去除的口香糖

10、白色污染

11、遗弃的电池

12、电子垃圾

13、环保家电

14、喝上海泉水喽

15、耕海牧渔

绿色志愿者

童眼看法规

 

课程

实施

(含具体教学进度安排和实施所需的条件)

教学进度

第一周9、难以除去的口香糖1课时

第三周10、白色污染1课时

第五周11、遗弃的电池1课时

第七周12、电子垃圾13、环保家电1课时

第九周14喝上“海泉水”喽1课时

第十一周15、耕海牧渔1课时

第十三周16、家居新概念1课时

第十五周绿色志愿者童眼看法规1课时

教学实施

1、综合运用多种教学途径和方法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现有条件,采用不同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像户外教学、社区服务、实地考察、模拟游戏、个案研究等,使环境教育既丰富多彩又各具特色。

2、引导学生从“习以为常”中发现问题

人们的日常行为及不同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等,往往与某些环境现象或环境问题息息相关。

例如,人们也已习惯的垃圾处理方式会造成环境污染:

焚烧农作物秸秆导致空气污染、填埋垃圾导致土壤污染、往江河湖海倾倒垃圾导致水体污染等等,环境教育恰恰要使学生从“习以为常”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达到解决问题、提升能力的目的。

3、从“可解决的问题”做起

当代环境问题已从区域性、小规模向全球性、大规模方向发展。

许多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单靠一个学校、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的力量,是不足以从根本上得以解决的。

像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全球性环境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参与才有可能得以缓解或解决。

对于小学生而言,更需要关注身边的、可以解决的环境问题。

像家庭、学校和社区中存在的某些环境问题,教师可以此作为环境教育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索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自觉参与改善环境行动的愿望。

4、创造融洽和相互支持的学习环境

环境教育的教学过程既要鼓励学生与教师全方位地交流沟通,又要为学生搭建起相互交流和共同分享的学习平台。

 

 

课程

评价

1.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教师和学生在环境教育活动中的实际表现。

评价要充分考虑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具体差异,力求为改进和提高学校环境教育的成效提供依据。

同时各学习阶段的终结性评价结果要成为下一阶段环境教育计划的起点。

2.评价主体多元化

他们既可以以实施者的身份参入环境教育的内部评价,也可以作为独立于学校的外部力量对学校环境教育进行总体评价,还可以对各自在环境教育活动中的实际表现进行自我评价。

3.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

评价应注重对环境教育的不同方面进行单项评价,以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提高评价结果的针对性;如果是基于判断学校环境教育实施成效的目标,评价则需要对学校环境教育进行全面考察和综合评价。

评价要关注被评价者的个体差异,力争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

4.评价方式多样化,以定性评价为主

环境教育关注学生实地观察与观测、调查、实验、讨论、解决问题等活动的质量,以及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好奇心、敏感度、生活体验、投入程度、合作精神、探索精神等。

这种对学习过程的关注单靠传统的纸笔测验是难以进行评价的。

为了对环境教育的实施过程和实际成效作出全面而科学的评价,必须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纸笔测验、行为观察、成长记录袋、情景测验、学习或教学笔记与反思等。

 

 

审议

意见

 

2014—2015学年度五年级第二学期

环境教育学科课程纲要

 

济宁市观音阁小学

201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