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西师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8497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西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西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西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西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西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西师版.docx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西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西师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西师版.docx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西师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西师版)

  扇形统计图

  第1课时扇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6~67页例1,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十五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联系生活情境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能利用扇形统计图的特征获取有用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据对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能利用扇形统计图的特征获取有用的信息。

  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

  .回顾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师:

同学们,为迎接奥运会的到来,班集体准备发动大家折幸运星的活动,我们要买合适的颜色纸就需要调查我们班喜欢各种颜色的同学人数,可以怎么办?

你会用到什么方法?

  .揭示课题

  教师:

刚才,大家想到了可以用已经学过的统计表和绘制统计图来反映喜欢各种颜色的同学人数。

今天我们将在以前学习的统计知识基础上来进一步研究统计图。

板书课题:

统计图。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教学例1

  填写统计表,并计算百分比。

  教师:

刚才大家说到可以用统计表,我们一起来填写,同时我们要结合前面所讲的百分数知识,计算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

  制作统计表,并根据计算出来的百分比填写相关数据。

  提问:

填写“红”这一栏的百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又表示什么意思?

  .选择统计图,感知特点

  教师:

根据统计表我们可以制作出什么统计图?

为什么?

  引导感知特征:

只需记录数量的多少,因此选用条形统计图,没有记录增减变化的需要因此不选折线统计图。

  教师引导:

与统计表相比它能更加形象直观地反映出什么?

它有什么不足之处呢?

面对这样的情形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教学扇形统计图

  教师在黑板上,直接生成扇形统计图。

  教师:

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从中能发现什么?

比一比谁的发现更多?

  引导学生观察这幅扇形统计图,整个圆表示什么意思?

能不能说一说每一部分扇形所表示的意思是什么?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见解。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并引导学生关注整个圆的含义以及每块扇形的含义。

  反馈:

教师请几个同学到屏幕上去指一指自己的发现。

  教师小结:

同学们都发现了扇形统计图的一个重要特点即每个部分都是占整体的百分之几。

也就是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教师:

借助扇形统计图的这个特点我们就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小黑板演示:

如果准备一共购买200张彩纸,那么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彩纸各应买多少张?

  引导学生思考要求红色彩纸需要多少张就是求“200的25%是多少”。

  学生独立尝试,教师巡视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提前完成的学生思考: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能解决它?

  教师:

在这里我们又用整个圆表示什么?

从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发现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认识:

用圆代表一个总数,扇形可以反映一个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三、课堂活动

  .完成第67页“试一试”的题目

  学生先独立操作,教师巡视并检查同学是否已经掌握。

  教师:

我们一起来判断以下这几位同学的方法是否正确。

  教师:

从同学们的解答中我们不难看出,整个圆代表全班总人数,每块颜色代表参加每类活动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率。

  .认识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教师:

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比较全面地学习了三种统计图。

  小黑板出示三种统计图。

  教师:

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应结合图示,并结合具体情景来进行理解。

  教师:

根据我们对三种统计图特征的认识,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下列数据。

  红光小学XX~XX年树木总数情况统计表。

  年份XXXXXXXXXX

  总量1001XX0180200

  红光小学各种树木所占百分比情况统计表。

  树种杨树柳树松树槐树其他

  百分比25XX1525

  红光小学各种树木数量统计表。

  树种杨树柳树松树槐树其他

  数量5040303050

  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十五1,2题。

  教学小结

  教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2课时扇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例2,第68页课堂活动第2题及练习十五3~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联系生活情境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扇形统计图前后的变化获取相关的数据和有用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据对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扇形统计图前后的变化获取相关的数据和有用的信息。

  会根据扇形统计图前后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

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

今天我们将在以前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来进一步研究扇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

扇形统计图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教学例2

  先后出示两个统计图。

  先出示幅扇形统计图。

  教师:

从这幅图中我们能获得哪些信息?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小黑板中点出相关部分。

  教师:

这些都是什么时候的数据?

  再出示第二幅扇形统计图。

  教师:

从这幅图中我们又能获得哪些信息?

这些又是什么时候的数据?

  教师:

耕地、森林、果园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千米呢?

没有改造的荒山还有多少平方千米?

请你们算一算。

  将两幅图放在一块观察。

  教师:

看了这两幅扇形统计图,你想说些什么?

看看谁的发现最多,最有价值。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部交流自己的发现。

  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教师:

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部互相交流了自己的发现,现在哪位同学能代表你们小组进行发言?

  请一两位同学相互补充,找到统计图中发生变化的项目。

  小结:

对比两幅扇形统计图,同学们强调最多的是有许多项目发生了变化。

有没有没发生变化的量呢?

也就是两个圆所代表的都是靠山村的土地总面积。

  教师引导:

结合我们的发现思考:

森林面积的增加与荒山面积的减少会给这个村庄带来怎样的变化?

如果你是村委会的领导面对XX年底的统计图你又会作哪些思考?

  根据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

  教师:

观察扇形统计图,你还能提出并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答,教师巡视找出典型的问题并进行解析。

  .课堂总结

  教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又有什么收获?

  三、课堂活动

  教师:

刚才我们分析的两个扇形统计图的圆都代表相同的含义——土地总面积,现在呢?

  教师:

仔细观察这些统计图,你有哪些发现?

  教师引导:

重点分析中国人口多耕地少的基本国情。

  教师:

面对我国人口多耕地少的局面,你会做哪些思考?

  四、练习应用,促进发展

  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出示题中的两幅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对比。

  从两幅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算一算:

从1996年到XX年,工业用地、居住用地、绿化用地分别增加或减少了多少平方千米?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抽几个学生上台板演,集体评议。

  议一议:

你对这种变化有什么看法?

  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十五第4,5题

  教学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又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综合:

统计活动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72页例1,第72页课堂活动及练习十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了解统计表和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和反映情况,能利用统计图的特征获取有用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据对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并能利用统计图的特征获取有用的信息。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教学准备

  教具:

小黑板。

  学具:

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入新

  教师:

同学们,我们在学校已经学习了6年时间,同6年前刚进校时相比我们自己有哪些变化?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教师进行适时引导。

  教师:

是啊,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同时我们的身体也在发生着变化,今天我们就利用已经学过的统计知识来展示我们的身高变化吧!

  板书课题:

综合统计活动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教学例1

  汇总搜集的资料,填写统计表。

  教师:

我们课前已经从医务室的档案里查到了自己这6年来的身高数据,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换自己的身高资料,一起填写书71页的统计表。

比一比哪组同学协作得最好,完成得更快。

  学生合作完成,教师巡视并指导速度比较慢的小组合理进行分工合作。

  教师小结:

在刚才的合作中,有的小组团队协作意识很强,而且有比较明确的分工,两个同学为一个单位,本单位填好后立即与另一组的两个同学互换资料。

这样既合理地安排了时间,同时又避免了合作中的混乱。

  完成每组中平均数的计算。

  教师:

现在我们再次以小组为单位,借助我们手中的计算器,计算出组内同学在每个年级时的平均身高。

想一想我们该怎样合理地安排人员,才能更快更准确地计算出平均身高?

  引导:

两人一组,同时计算同一个年级的平均身高,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汇总全班同学的身高并计算出平均数。

  教师引导:

在刚才的合作中,我们进行了有效合理的安排——谁与谁同时计算一、二年级,谁与谁同时计算三、四年级……这样既节约时间,又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

现在我们想要汇总全班同学的身高并分别计算出同学们在每个年级时的平均身高,大家想想又应该怎样合理地安排呢?

如何有效利用其他小组整理的结果呢?

  让同学各抒己见,教师梳理出合理的方案。

  教师:

正像同学们所想的那样。

我们首先要计算出自己小组同学在各年级的身高总数,然后指定各年级的平均身高计算,我们就指派各对应小组成员同时计算。

  指派计算各个年级的平均身高计算的小组,每个小组依次汇报本组各年级的身高总数。

  汇报计算的结果完成教科书71页统计表。

  制作统计图。

  教师:

根据同学们在各个年级时的平均身高制作成统计图。

三种统计图你会怎么选?

  教师引导:

实际上关于平均身高的统计图我们既可以选择条形统计图又可以选择折线统计图,因为它们都能直观看出数量的多少。

两种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呢?

  看图和看表分析

  教师:

观察这幅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平均身高每一年各是多少,平均身高在发生怎样的改变?

  教师:

6年来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增加了多少?

  教师:

观察统计图你能否发现小学身高增长的关键期是什么时候?

此时你会给学校伙食团长以及家长提出什么建议?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学生注重锻炼和营养搭配。

  然后解决教科书72页第题的第②个问题。

  教师:

如何才能知道现在班上有多少个同学的身高不低于全班的平均身高?

算一算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课堂总结

  教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三、课堂活动

  教师:

如果我们想把全班同学按现在的身高分成5组,你们会怎么分?

每组的统计结果又怎样表示?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小结:

可以按从最低到最高的身高分出相等的5段,然后统计出每段中的人数。

  根据学生的想法完成第三个统计表。

  身高~~~~~

  人数

  教师:

对于这一个身高资料你认为还可以选择哪种统计图进行整理和分析?

  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教学小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综合应用:

设计“六一”

  庆祝活动方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联系“六一活动”情境,综合运用比例尺、可能性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联系“六一”情景,引入新

  .激趣引入

  教师:

同学们,今年的“六一”节将是你们小学成长中的最后一个儿童节,你们想为自己的童年生活留下美好的回忆吗?

有什么好的提议吗?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适时引导开展庆祝活动。

  .揭示课题

  教师:

刚才,有不少同学提到想搞庆祝活动,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设计一个“六一庆祝活动方案”,行吗?

  板书课题:

设计“六一”庆祝活动方案

  二、团结合作,共谋策略

  .了解活动涉及的各个方面

  研究需要筹备的活动。

  教师:

要进行活动方案的设计首先就要弄清楚需要作好哪些准备?

安排哪些项目?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适时引导并梳理出相关内容。

  ①文艺表演节目——唱歌、跳舞、小品、游戏等;

  ②场地的安排和布置;

  ③抽奖活动;

  ④记录活动——照相。

  拟定活动安排时间表。

  教师:

我们首先应制作一个合理的时间表。

根据同学们各自上报的节目及节目所需时间我们一同制作活动安排表。

  00宣布活动开始

  00~9:

05请老师、学校领导讲话

  05~9:

10个节目:

竖笛合奏《乘着歌声的翅膀》

  10~9:

20第二个节目:

歌伴舞《拜访春天》

  20~9:

30第三个节目:

钢琴独奏《清晨,我们踏上小路》

  30~9:

45第四个节目:

小品《孙悟空三难小聪聪》

  45~9:

55抽奖活动

  55~10:

15第五个节目:

舞蹈《算一算》

  0:

15~10:

45第六个节目:

游戏《推小车》、《吹气球比赛》

  0:

45颁奖,活动结束

  照相费用计算

  教师:

我们在活动的过程中由承担照相任务的同学为每个节目拍摄一张照片,并给每位表演者赠送一张照片,按照这样的方案算一算,如果每张照片0.5元,那么照相大致需要花多少钱?

  学生根据之前统计的参与节目的人数进行独立的计算。

集体汇报。

  抽奖设计

  教师:

活动中进行的抽奖活动,如果我们按一等奖20%,二等奖30%,三等奖50%的方案来设计。

大家能想到哪些抽奖形式?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梳理出①摸彩球,②制作彩色转盘。

  场地安排

  教师:

我们的活动场地安排如果能够在纸上画出来的话那就更好了!

能行吗?

首先应确定平面图的什么?

  教师引导:

除活动场地外,我们再按同样的比例尺确定出观众席的位置范围,关于黑板的布置我们可以选用其他的比例尺来呈现。

  将学生分两个大组,一组制作活动场地平面图,另一组制作黑板布置平面图。

  作业布置

  设计一个“毕业晚会的活动方案”。

  教学小结

  教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