铣工1+X.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7443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7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铣工1+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铣工1+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铣工1+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铣工1+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铣工1+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铣工1+X.docx

《铣工1+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铣工1+X.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铣工1+X.docx

铣工1+X

单项选择

1、当图样上的尺寸不标注代号或名称时,则尺寸的单位是(B)

(A)微米(B)毫米(C)厘米(D)米

2、机件的真实大小应以图样上(C)为依据。

(A)图形大小(B)绘图准确度(C)标注尺寸数值(D)产品大小

3、《机械制图》标准中规定,标注半径尺寸时,应在尺寸数字前加注(B)。

(A)φ(B)R(C)M(D)S

4、《机械制图》标准中规定,标注球尺寸时,应在φ或R前加注符号(D)

(A)E(B)L(C)M(D)S

5、在基本视图表达方法中,可自由配置的视图称为(B)。

(A)局部视图(B)向视图(C)后视图(D)斜视图

6、当机件仅用一个基本视图就能将其表达清楚时,这个基本视图为(A)。

(A)主视图(B)俯视图(C)左视图(D)右视图

7、同一零件在各剖视图中的剖面线(C)应一致。

(A)方向(B)间隔(C)方向和间隔(D)方向相反,间隔

8、在识图时,为能准确找到剖视图的剖切位置和投影关系,剖视图一般需要标注。

剖视图的标注有(A)三顶内容。

(A)箭头、字母和剖切符号(B)箭头、字母和剖面线

(C)字母、剖切符号和剖面线(D)箭头、剖切符号和剖面线

9、移出剖面的标注规定:

配置在视图中断处的对称移出剖面,可以省略(D)标注。

(A)箭头(B)字母(C)剖切符号(D)一切

10、移出剖面的标注规定:

按投影关系配置的移出剖面,可以省略(A)标注。

(A)箭头(B)字母(C)剖切符号(D)一切

11、当回转体零件上的平面在图形中不能充分表达时,可用两条相交的(B)表示这些平面。

(A)粗实线(B)细实线(C)虚线(D)点划线

12、较长的机件(轴、杆、型材等)沿长度方向的形状(A)时,可断开后缩短绘制。

(A)一致或按一定规律变化(B)一致或无规律变化(C)一致(D)按一定规律变化

13、零件图的技术要求是指:

(D)。

(A)表面粗糙度(B)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C)热处理或表面处理(D)都是

14、零件图上的尺寸用于零件的(D)。

(A)制造(B)检验(C)装配(D)都是

15、一般应把最能反映零件(A)的方向确定为主视图的投影方向。

(A)形状结构特征(B)长度(C)形状简洁(D)形状复杂

16、一般应把最能反映零件形状结构特征的方向确定为(A)的投影方向。

(A)主视图(B)俯视图(C)左视图(D)右视图

17、在零件图上标注尺寸,必须做到:

(B)。

(A)不重复、不遗漏、正确和合理(B)完整、正确、清晰和合理

(C)不重复、不遗漏、清晰和合理(D)不重复、不遗漏、正确和清晰

18、每一个零件一般应有(A)方向的尺寸基准。

(A)三个(B)四个(C)六个(D)八个

19、回转体零件上的直径尺寸,常用选用回转体的(C)几何元素作为尺寸基准。

(A)上素线(B)下素线(C)轴线(D)都不是

20、轴承座零件高度方向的主要基准通常选用(A)。

(A)底面(B)轴承孔轴线(C)上平面(D)都不是

21、零件尺寸不要注成封闭的尺寸链。

以下(A)是选择开囗环的依据。

(A)精度要求不高的(B)简洁(C)美观(D)对称

22、当同一方向出现多个基准时,必须在(A)之间直接标出联系尺寸。

(A)主要基准与辅助基准(B)主要基准与主要基准(C)辅助基准与辅助基准(D)基准与基准

23、孔的标注:

3-M6,表示(B)。

(A)三个公称直径为6的光孔(B)三个公称直径为6的螺孔

(C)六个公称直径为3的光孔(D)六个公称直径为3的螺孔

24、退刀槽尺寸标注:

2×1,表示(B)。

(A)槽宽1,槽深2(B)槽宽2,槽深1(C)槽宽1,槽深1(D)槽宽2,槽深2

25、零件的(C)表面都应该有粗糙度要求,并且应在图样上用代(符)号标注出来。

(A)重要(B)基准(C)每一个(D)外

26、孔φ25上偏差+021,下偏差0与轴φ25上偏差-020,下偏差-033相配合时,其最大间隙是(D)。

(A)0.02(B)0.033(C)0.041(D)0.054

27、公差带的位置由(D)决定。

(A)上偏差(B)下偏差(C)标准公差(D)基本偏差

28、标准公差代号:

IT,共(B)个等级。

(A)15(B)20(C)25(D)30

29、间隙配合,(A)。

(A)孔的公差带完全在轴的公差带之上(B)孔的公差带完全在轴的公差带之下

(C)孔的公差带完全与轴的公差带分离(D)孔的公差带完全与轴的公差带交叠

30、基孔制:

基本偏差为(D)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制度。

(A)E(B)F(C)G(D)H

31、形位公差中,平行度属于(B)。

(A)形状公差(B)位置公差(C)形状或位置公差(D)既是形状又是位置公差

32、同要素的圆度公差比尺寸公差(A)。

(A)小(B)大(C)相等(D)都可以

33、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值单位是(C)。

(A)mm(B)sm(C)μm(D)nm

34、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系列值数值从小到大以公倍数(C)排列。

(A)1/2(B)1/3(C)2(D)3

35、测绘零件,不能用来测量直径尺寸工具的是(D)。

(A)游标卡尺(B)内外径千分尺(C)内外卡钳(D)量角器

36、测绘零件,不能用来测量直径尺寸工具的是(D)。

(A)游标卡尺(B)内外径千分尺(C)内外卡钳(D)杠杆百分表

37、螺纹规定画法中,在投影为圆的视图上,表示牙底的细实线圆只画约(C)圈。

(A)1/4(B)2/4(C)3/4(D)4/4

38、螺纹规定画法中,牙底用(B)表示外螺纹的小径线和内螺纹的大径线。

(A)粗实线(B)细实线(C)虚线(D)点划线

39、下列螺纹参数中,(C)在标注时,允许不标注。

(A)细牙螺纹的螺距(B)双线螺纹的导程(C)右旋螺纹(D)旋合长度短

40、下列螺纹参数中,(A)在标注时,允许不标注。

(A)粗牙螺纹的螺距(B)双线螺纹的导程(C)左旋螺纹(D)旋合长度短

41、单个齿轮的规定画法:

轮齿部分的分度圆和分度线用(D)绘制。

(A)粗实线(B)细实线(C)虚线(D)细点划线

42、单个齿轮的规定画法:

在剖视图中,当剖切平面通过齿轮的轴线时,齿根线用(A)绘制。

(A)粗实线(B)细实线(C)虚线(D)细点划线

43、在平行于齿轮轴线的剖视图中,啮合区内主动轮的轮齿用粗实线绘制,从动轮的轮齿用(C)绘制,也可省略不画。

(A)粗实线(B)细实线(C)虚线(D)细点划线

44、直齿圆柱齿轮啮合的规定画法:

在垂直于齿轮轴线的视图中,啮合区内的两齿顶圆画法之一用(A)全部画出。

(A)粗实线(B)细实线(C)虚线(D)细点划线

45、夹具装配图中,当需要表达夹具中所夹持工件的位置情况时,可用(D)画出所夹持工件的外形轮廓。

(A)粗实线(B)细实线(C)虚线(D)双点划线

46、装配图中,若按纵向剖切,且剖切平面通过其对称平面或轴线时,则(A)零件按剖绘制,其余零件按不剖绘制。

(A)齿轮(B)轴(C)键(D)销

47、在拆画零件图时,齿轮轮齿部分的(A)尺寸,应根据所给的模数、齿数及有关公式来计算。

(A)分度圆(B)齿宽(C)与轴配合的孔径(D)内孔键槽

48、在拆画零件图时,齿轮(D)尺寸,应根据与其相结合的标准件尺寸来确定。

(A)分度圆(B)齿宽(C)轮幅(D)内孔键槽

 

49、(B)的功能是将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

(A)液压缸(B)液压泵(C)换向阀(D)节流阀

50、液压传动是靠密封容器内的液体(C),来进行能量转换、传递与控制的一种传动方式。

(A)流量(B)流速(C)压力能(D)流向

51、(B)的作用是为液压系统提供液压能。

(A)液压缸(B)液压泵(C)换向阀(D)节流阀

52、液压泵的作用是为(C)系统提供压力能。

(A)机械(B)电气(C)液压(D)变速

53、(A)的作用是为工作部件提供机械能。

(A)液压缸(B)液压泵(C)换向阀(D)节流阀

54、液压缸的作用是为(B)提供机械能。

(A)液压泵(B)工作部件(C)换向阀(D)节流阀

55、在液压系统中,下列(D)是控制调节元件。

(A)液压缸(B)液压泵(C)压力表(D)节流阀

56、控制调节元件是控制液压系统中液压油的压力、流量和(A),以保证执行元件完成预期的工作运动。

(A)方向(B)质量(C)温度(D)粘度

57、在液压系统中,下列(C)是辅助元件。

(A)液压缸(B)液压泵(C)压力表(D)节流阀

58、关于液压系统中的辅助元件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输油(B)测量压力(C)测量流量(D)驱动工作部件

59、关于液压系统的优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能快速启动、制动和换向(B)液压元件能自行润滑(C)工作过程中能量损失小(D)易实现过载保护

60、关于液压系统的优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易获得很大的力或力矩(B)能方便地实现无节调速

(C)能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调速(D)易保证严格的传动比

61、关于液压系统的缺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传动效率较低(B)调速范围小(C)能量损失较大(D)不宜在很高或很低的温度条件下工作

62、关于液压系统的缺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不宜作远距离传动(B)能量损失较大(C)不能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调速(D)不易保证严格的传动比

63、单位体积的油所具有的(A)称为密度。

(A)质量(B)重量(C)能量(D)流量

64、液压油的密度,用(C)表示。

(A)γ(B)ξ(C)ρ(D)g

65、表示液体粘性大小程度的物理量称为(C)

(A)相对粘度(B)运动粘度(C)粘度(D)动力粘度

66、运动粘度是动力粘度与该液体在同一温度下(B)的比值。

(A)重度(B)密度(C)粘度(D)梯度

67、液体的粘度随着压力的降低而(B)。

(A)加大(B)降低(C)不变(D)微变

68、液体的粘度随着压力的增大而(A)。

(A)加大(B)降低(C)不变(D)微变

69、液压油的可压缩性约比钢的可压缩性大(C)。

(A)1~4倍(B)10~40倍(C)100~400倍(D)1000~4000倍

70、液体受压力作用而使其(D)发生变化的性质,称为液体的可压缩性。

(A)粘度(B)温度(C)重量(D)体积

71、关于选用较高粘度液压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工作压力较高时(B)环境温度较低时(C)工作机构的运动速度较低时(D)液压系统油温较高时

72、关于选用较高粘度液压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工作压力较低时(B)环境温度较低时(C)工作机构的运动速度较高时(D)液压系统油温较高时

73、以大气压作为基准所表示的压力,称为(C)。

(A)大气压力(B)真空度(C)相对压力(D)绝对压力

74、以绝对真空作为基准所表示的压力称为(D)。

(A)表压力(B)真空度(C)相对压力(D)绝对压力

75、流量等于流速(C)通流截面积。

(A)-(B)+(C)×(D)÷

76、流速是指液流质点在单位时间内流过的(A)。

(A)距离(B)重量(C)体积(D)质量

77、液压泵的输出功率等于泵的输出流量和工作压力之(C)。

(A)和(B)差(C)积(D)商

78、液压泵的输出功率等于泵的输出流量和(C)的乘积。

(A)输出距离(B)输出重量(C)工作压力(D)输出体积

 

79、刀具材料的硬度越高,耐磨性(B)。

(A)越差(B)越好(C)不变(D)都不对

80、金属切削刀具切削部分的材料应具备(D)要求。

强度与韧性(C)良好的工艺性(A)高硬度、高耐磨性、高耐热性(B)足够的(D)A、B、C都是

81、抗弯强度最好的刀具材料是(C)。

(A)硬质合金(B)合金工具钢(C)高速钢(D)人造金刚石

82、制造较高精度、刀刃形状复杂并用于切削钢材的刀具,其材料应选用(C)。

(A)碳素工具钢(B)硬质合金(C)高速工具钢(D)立方氮化硼

83、下列K类(钨钴类)硬质合金牌号中,(D)韧性最好。

(A)K10(B)K20(C)K30(D)K40

84、下列P类(钨钛钴类)硬质合金牌号中,(D)韧性最好。

(A)P10(B)P20(C)P30(D)P40

85、常用硬质合金的牌号(D)主要适用于铸铁、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粗加工,也可用于断续切削。

(A)K01(B)K10(C)K20(D)K30

86、常用硬质合金的牌号(A)主要适用于碳钢、合金钢的精加工。

(A)P01(B)P10(C)P20(D)P30

87、切削相同工件材料,(A)刀具材料可取较大的前角。

(A)高速钢(B)硬质合金(C)陶瓷(D)立方氮化硼

88、增大刀具的前角能(C)。

(A)增大切削变形(B)增大切削力(C)抑制积屑瘤(D)增大刀刃强度

89、定尺寸刀具(如圆孔拉刀、铰刀等)应选择较小(B),以增加重磨次数,延长刀具使用寿命。

(A)前角(B)后角(C)刃倾角(D)主偏角

90、增大刀具的后角能(A)。

(A)减少刀具磨损(B)增大刀刃强度(C)增加散热条件(D)增大切削变形

91、在车削细长轴时,为了减小工件的变形和振动,故采用较大(D)的车刀进行切削,以减小径向切削分力。

(A)前角(B)后角(C)刃倾角(D)主偏角

92、在刀具的几何角度中,(D)越小,刀尖强度越大,工件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值越小。

(A)前角(B)后角(C)刃倾角(D)主偏角

93、在断续切削时,能起控制切削刃在切入与切出平稳性的刀具几何角度是(C)。

(A)前角(B)后角(C)刃倾角(D)主偏角

94、在刀具的几何角度中,(C)增大,背向力减小,进给力增大。

(A)前角(B)后角(C)刃倾角(D)副偏角

95、切削塑性较大的金属材料时,形成(A)切屑。

(A)带状(B)挤裂(C)粒状(D)崩碎

96、切削塑性金属时,形成带状切屑时切削过程最平稳,切削波动最小,形成(C)对切削波动最大。

(A)带状切屑(B)节状切屑(C)粒状切屑(D)崩碎切屑

97、关于积屑瘤对切削加工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容易引起振动(B)会使切削刃形状发生改变(C)表面粗糙度值减小(D)可以增大刀具前角

98、关于积屑瘤对切削加工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切削过程不稳定(B)影响加工精度(C)表面粗糙度值增大(D)减小了刀具前角

99、切削低碳钢时,避免产生积屑瘤的有效措施是对材料进行(A)。

(A)正火(B)退火(C)淬火(D)调质

100、减小或避免积屑瘤的有效措施之一是:

采用大(A)刀具切削,以减少刀具与切屑接触的压力。

(A)前角.(B)后角.(C)刃倾角.(D)主偏角

101、(B)消耗了切削总功率的95%左右,是设计与使用刀具的主要依据。

(A)总切削力(B)主切削力(C)背向力(D)进给力

102、校验机床和夹具中主要零部件的强度和刚度以及确定机床电动机的主要因素是(B)。

(A)功率(B)主切削力(C)背向力(D)进给力

103、外圆车削时,ap增加1倍,则总切削力(B)。

(A)增大约不到2倍(B)增大约1倍(C)减小约1倍(D)不变化

104、切削用量对切削力的影响中,(D)。

(A)vc最大,f其次,ap最小(B)f最大,ap其次,vc最小

(C)ap最大,vc其次,f最小(D)ap最大,f其次,vc最小

105、切削热由工件、刀具、切屑、(D)传出。

(A)机床(B)切削液(C)夹具(D)周围介质

106、加工方法的不同,传给工件的热量也不同,其中(D)传给工件的热量最多。

(A)车削(B)铣削(C)钻削(D)磨削

107、在切削加工中,背吃刀量对切削温度的影响(D)。

(A)很大(B)较大(C)不变(D)很小

108、在切削加工中,切削速度对切削温度的影响(A)。

(A)很大(B)不变(C)较小(D)很小

109、在切削过程中,切削油主要起(D)作用。

(A)冷却(B)润滑(C)清洗(D)防锈

110、关于切削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起冷却作用(B)起到防锈作用(C)能消除应力(D)能起润滑作用

111、切削液中,水溶液主要用于(D)。

(A)车削(B)铣削(C)钻削(D)磨削

112、滚齿、插齿加工时,一般选用(C)切削液。

(A)水溶液(B)乳化液(C)切削油(D)液态的CO2

113、一般在切削速度较高,切削厚度较大情况下,加工塑性金属材料时,所发生的磨损往往在刀具的(A)上。

(A)前面(B)后面(C)副后面(D)刀尖

114、在切削过程时,刀具非正常磨损常见的形式有(D)。

(A)前面磨损(B)后面磨损(C)前、后面同时磨损(D)破损

115、当刀具上超过一定温度时,刀具材料的金相组织发生变化,硬度显著下降,从而使刀具迅速磨损,这种现象称为(D)磨损。

(A)磨粒(B)粘接(C)扩散(D)相变

116、(A)是指工件或切屑上的硬质点将刀具表面上的微粒擦掉而造成的磨损。

(A)磨粒(B)粘接(C)扩散(D)氧化

117、(D)磨钝标准是以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为前提制订的。

(A)荒加工(B)粗加工(C)半精加工(D)精加工

118、(B)磨钝标准是按正常磨损阶段终了时的磨损值来制订的。

(A)荒加工(B)粗加工(C)半精加工(D)精加工

119、当磨钝标准相同时,刀具寿命愈大表示刀具磨损(B)。

(A)愈快(B)愈慢(C)不变(D)不定

120、当磨钝标准相同时,刀具寿命愈短表示刀具磨损(A)。

(A)愈快(B)愈慢(C)不变(D)不定

121、在不产生振动和工件形状允许的前提下,(B)的主偏角,能使切削刃强度提高,散热条件改善,可提高刀具寿命。

(A)0°(B)较小(C)较大(D)较小负值

122、切削用量对刀具寿命的影响中,(A)。

(A)vc最大,f其次,ap最小(B)f最大,ap其次,vc最小

(C)ap最大,vc其次,f最小(D)ap最大,f其次,vc最小

123、在通用铣床加工零件,硬质合金面铣刀合理的刀具寿命参考值,一般在(C)之间。

(A)20~60min(B)60~90min(C)90~180min(D)200~240min

124、在通用钻床加工零件,麻花钻合理的刀具寿命参考值,一般在(C)之间。

(A)20~60min(B)40~80min(C)80~120min(D)100~200min

125、成形车刀磨损后要刃磨(A)。

(A)前面(B)后面(C)副后面(D)前面和后面

126、刃磨成形车刀的基本要求是保持它的(A)不变。

(A)切削刃形状(B)切削刃位置(C)刃倾角(D)主偏角

127、铰刀磨损后要刃磨(B)。

(A)切削部分的前面(B)切削部分的后面(C)校准部分的前面(D)校准部分的后面

128、刃磨铰刀时,为使刃磨后的后角不变,后面与砂轮端面都应处于(A)位置。

(A)垂直(B)水平(C)前倾斜(D)后倾斜

129、标准麻花钻刃磨时,钻头中心线和砂轮面成(B)角。

(A)55°(B)59°(C)118°(D)110°

130、刃磨钻头的砂轮,其硬度为(A)。

(A)中软级(B)中级(C)中硬级(D)硬级

131、关于磨削加工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磨粒呈负前角(B)磨削比能大(C)磨粒的切削速度高(D)磨削时产生的热量少

132、关于磨削加工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热稳定性好(B)磨粒具有一定的脆性

(C)磨削过程中同时参加切削的磨粒数极少(D)磨削时产生的热量大

133、关于磨削加工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可磨削木材(B)可磨削石材(C)不可磨削硬质合金(D)可磨削钢材

134、关于磨削加工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可磨削平面(B)可磨削内孔(C)可磨削外圆(D)不可磨削齿轮齿形面

135、砂轮由(A)、结合剂和空隙构成。

(A)磨粒(B)填料(C)砂粒(D)金属颗粒

136、砂轮由磨粒、结合剂和(A)构成。

(A)网状空隙(B)防腐剂(C)固化剂(D)增韧剂

137、磨削淬硬的高碳钢、高速钢材料时,宜选用(D)磨料的砂轮。

(A)绿碳化硅(B)棕刚玉(C)黑碳化硅(D)白刚玉

138、磨削铸铁和黄铜时,宜选用(C)磨料的砂轮。

(A)绿碳化硅(B)棕刚玉(C)黑碳化硅(D)白刚玉

139、关于砂轮粒度的选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精磨时,选粒度号较大的(B)磨削硬金属,选粒度号较大的

(C)成形磨削时,选粒度号较小的(D)砂轮与工件接触面积大时,选粒度号较小的

140、关于砂轮粒度的选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粗磨时,选粒度号较小的(B)磨削软金属,选粒度号较小的

(C)成形磨削时,选粒度号较大的(D)砂轮与工件接触面积大时,选粒度号较大的

141、用(A)结合剂制成的砂轮,目前应用范围最广。

(A)陶瓷(B)树脂(C)橡胶(D)金属

142、关于陶瓷结合剂制成的砂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能耐热和耐腐蚀(B)砂轮的多孔性好,不易堵塞(C)质地脆,弹性差(D)能制成薄片砂轮

143、关于砂轮硬度的选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磨削导热性差工件时,选较软砂轮(B)磨削硬材料,选较软砂轮

(C)成形磨削时,选较软砂轮(D)砂轮与工件接触面积大时,选较软砂轮

144、关于砂轮硬度的选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磨削薄壁工件时,选较软砂轮(B)磨削软材料,选较软砂轮

(C)成形磨削时,选较硬砂轮(D)砂轮与工件接触面积大时,选较软砂轮

145、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能使(原)材料或毛坯改变形状、尺寸和(A)。

(A)表面质量(B)热处理(C)表面硬度(D)性能

146、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能使(原)材料或毛坯改变(A)和表面质量。

(A)形状、尺寸(B)热处理(C)表面硬度(D)性能

147、一个工序的定义,强调的是(A)。

(A)工作地点固定与工作连续(B)只能加工一个工件(C)只能是一个工人完成(D)只能在一台机床上完成

148、阶梯轴的加工过程中“调头继续车削”属于一个(A)。

(A)工序(B)工步(C)安装(D)走刀

149、阶梯轴的加工过程中“调头继续车削”属于变换了一个(C)。

(A)工序(B)工步(C)安装(D)走刀

150、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工件(或装配单元)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称为(C)。

(A)工位(B)工步(C)安装(D)走刀

151、在镗床上镗箱体孔,先镗孔的一端,然后,工作台回转180°,再镗孔的另一端,该加工过程属于(C)。

(A)二道工序(B)二个工步(C)二个工位(D)二次安装

152、将一个法兰工件装在分度头上钻6个等分孔,钻好一个孔要分度一次,钻第二个孔,钻削该工件6个孔,就有(A)。

(A)6个工位(B)6道工序(C)6次安装(D)6次走刀

153、在机械加工中,在加工表面和加工工具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称为(B)。

(A)工位(B)工步(C)安装(D)走刀

154、在摇臂钻床上加工一个工件上6个相同孔,钻好一个孔钻第二个孔,钻削该工件6个孔,就有(A)。

(A)1个工步(B)6个工步(C)1次走刀(D)6次走刀

155、在机械加工中,批量是指(A)。

(A)每批投入制造的零件数(B)每年投入制造的零件数

(C)一个工人一年加工的零件数(D)在一个产品中的零件数

156、(B)的特点是工件的数量较多,成批地进行加工,并会周期性的重复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