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二轮复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7387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0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生活第二轮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文化生活第二轮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文化生活第二轮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文化生活第二轮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文化生活第二轮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生活第二轮复习.docx

《文化生活第二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第二轮复习.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化生活第二轮复习.docx

文化生活第二轮复习

专题一文化的作用与发展

第1讲文化的作用

一、【知识结构】

1、理论框架为: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对政治经济、对综合国力、对人有重要的作用

2、(核心整合)注意把握文化作用的知识。

(1)从一般意义上看,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具体体现在对“社会”和对“个人”两个方面:

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注意把握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文化对人的影响,注意从来源、表现、特点和内容等方面全面把握。

(3)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的作用不同。

运用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问题时,注意根据题目的具体设问角度和要求灵活取舍知识。

二、【核心知识整合】

1、文化的内涵

(1)文化的概念

教材中所讲的“文化”,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狭义的“文化”,它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

A.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B.从文化与人的关系看,文化是一种素养。

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C.从文化与物质的关系看,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具体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文化与经济、政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这种影响一方面表现在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另一方面文化又能够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误区警示】 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总是同步的

分析:

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保持绝对的同步。

但文化也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有时候文化会超前于经济的发展,有时候文化则会落后于经济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A.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表现在:

一方面,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B.文化与政治的相互交融,可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来把握。

从国内来说,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从国际来说,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他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

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4、文化与综合国力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2)我国应对文化发展严峻挑战的措施(文化角度):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1、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通过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实现的,因此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有利于人的健康成长。

(2)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特别提示】区别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交往方式强调的是人们之间如何交往,体现的是人们之间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强调的是人们如何思维,体现的是人们分析、思考问题的方式。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A.即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有形的、强制的,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消极的被动地接受文化的影响,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作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能力提升】 

(1)“潜移默化”与“深远持久”的区别

①所谓潜移默化,是指因受到外来影响而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

——所谓润物无声,油然而生,不知不觉等;“潜移默化”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深远持久”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所谓根深蒂固,本性难移;②“潜移默化”往往体现在即时的感受上,看见某物有感而发,影响当时的心境;不同于深远持久,“深远持久”表现为对以后行为的影响上

3、文化塑造人生

(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文化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个人知识修养的塑造上。

优秀的文化作品,能够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境界得到提升。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特别强调】这里的“文化”是指优秀文化、先进文化、健康文化。

三、【高考考向探析】

【典例1】(2010高考·北京卷25)《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

这体现了

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典例2】(2010高考·广东卷31)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该诗句可以体现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③文化具有继承性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典例3】(2010高考·福建卷25)上海世博会福建馆茶文化的展示让许多游客叹为观止。

一位美籍华人欣赏了茶艺表演后,感叹道:

“太精彩了!

这一表演让我们享受到了美,也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茶文亿的博大精深。

”这反映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B.优秀文化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D.优秀文化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典例4】(2010年高考·江苏卷18)青海省玉树地政发生后,宗教团体纷纷组织“宗教救援队”积极参与救灾,僧侣们还为在地震中死难者超度祈祷,给震区的佛教信众很大的心理安慰。

这表明

①我国政府鼓励人们信仰宗教②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③文化活动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④文化是改造社会的强大物质力量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巩固题1】“徜徉于山林来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

”这告诉我们()

A.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活动使人高雅D.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巩固题2】(2011·广东汕头一模)恩格斯说:

“不论在法国或是在德国,哲学和那个时代的文学的普遍繁荣一样,都是经济高涨的结果。

经济发展对这些领域的最终的支配作用,在我看来是无疑的。

”这说明()

A.文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B.文化对社会生产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C.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D.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有两种情形

【巩固题3】一位美国游客看到财神赵公明一手举钢鞭、一手托金元宝的塑像,感叹道:

“抢夺资源还受到如此尊重,这种思维与美利坚没有什么区别。

”这表明(  )

①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基本相同 ②部分美国人对中国文化存在误读 

③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 ④文化背景差异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巩固题4】作为一场空前的文化盛宴,上海世博会融万邦风情、纳异域特色,吸引着人们驻足流连。

很多家长带着孩子不辞辛苦游世博,希望借此开阔孩子的视野。

家长的做法表明()

A.文化能增强人的知识和技能B.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C.优秀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D.优秀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

【巩固题5】(原创)江苏给力“文化强省”。

2010年全省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基本形成,全省实现“市有三馆、县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农家书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又有一大批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

这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产品②发展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③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④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热点专题】振兴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

背景材料

材料一 2009年7月22日,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

材料二 2010年7月26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学习贯彻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出台了《关于促进文化产业振兴的意见》,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江苏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的目标任务。

《意见》指出:

“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文化产业增加值翻两番,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进一步提高,逐步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

材料三2011年2月10日,文化部、财政部规定2011年底之前我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将全面免费开放。

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体制改革、产业发展、精品生产、文化惠民齐头并进。

10月1日起,南京玄武湖正式向游人免费开放;11月12日起,南京中山陵陵寝向游客免费开放。

经济生活知识分析

1.振兴我国文化产业的经济意义。

发展文化产业,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有利于扩大内需,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增强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和经济实力;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有利于扩大就业规模,促进就业,构建和谐社会

文化生活知识分析

1、结合材料一,说明我省出台《关于促进文化产业振兴的意见》的文化生活依据。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产业振兴有利于提高我省文化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振兴我省文化产业,有利于扩大江苏文化的影响力,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③振兴文化产业,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人的精神世

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每个要点2分,共6分,原理和材料分析各1分。

2、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我国怎样发展文化产业?

(1)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要坚持“主心骨”,弘扬主旋律,坚持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政治民主和社会进步。

(2)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科技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3)奏响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大力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抵制低俗文化思潮,服务不同层次文化需求。

(4)促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提高文化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5)坚持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发展与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相结合,推动文化产业创新。

【思考训练】

1、网友[文海]认为,五中全会关于未来五年文化建设的论述言简意赅,蕴含深意,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功能的深刻理解和全面认识,展现出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智慧。

网友[白峰]认为,文化是发展的增长极,文化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文化是力量,文化更是发展。

网友[林伟]认为,文化兴,则人气旺;人气旺,则经济活。

特别是现在经济的发展,包括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缺少文化含量是断然不行的。

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文化是力量,文化更是发展”的理解。

①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优秀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3分)

②文化更是发展,

首先、是强调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其次、是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会提高人们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促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再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3分)

※2、某中学博物馆里,正在举办一个题为“温情与敬意”的文化展览,学生们漫步于书香浓郁的展室,聆听着传统书画背后的故事,浸润在中华文化的温情中,与艺术大师之间展开心与心的“对话”。

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在中学生与艺术大师之间展开“对话”的意义。

①文化影响人。

在中学博物馆这一特定的文化环境举办文化活动,对学生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文化塑造人生,优秀的文化丰富中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修养;

③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

该校的做法,有利于增强中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更好的传承弘扬中华文化。

※3、结合《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美术馆公共图书馆将全面免费开放的意义。

①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有利于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体现文化民主;。

②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有利于提升审美水平,有利于提高公民知识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④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⑤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⑥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文化软实力。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四有”新人。

 

第2讲文化的发展

一、【知识结构】

理论框架:

多样性—文化发展需要文化传播—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交流中发展,在创新中发展—文化的发展存在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

二、【核心知识整合】

 

1、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

(1)民族节日的文化价值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其一,它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其二,民族节日可以展示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让人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保护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正是由于文化遗产具有如此厚重的文化价值,所以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拓展深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利于做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推动民族文化发展,维系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培育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品格;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义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文化的多样性

(1)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性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性。

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综上所述,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能力提升】①文化的世界性需要我们加强文化的交流,但不是趋于相同

②从哲学生活角度看,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尊重文化多样性。

A.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必要性: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重要性: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在一个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B.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1)正确的态度是: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它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

(1)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传播的途径主要包括商贸活动、人口迁徙和教育等。

(2)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但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

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B.大众传媒依据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中外文化交流

A.说明了什么?

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所在,也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前提。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都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各民族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B.有何意义?

有利于中华文化向世界传播,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

有利于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有利于增进国家间的友谊和加强相互了解,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没和谐世界。

C.如何正确对待(态度)?

既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要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

对外来文化既要有包容的胸怀,又要作一分为二的科学分析,吸收外国优秀文化成果,抵制消极落后文化的侵蚀。

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警惕和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4、【高考考向探析】

【典例1】(2010年高考·安徽卷)截至2009年10月,我国已有昆曲、端午节等29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跃居世界第一。

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华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典例2】(2010高考·浙江卷)150多年来,一些重大发明,如照明、通信、汽车灯技术,都是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的。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A.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B.文化的传播与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D.现代大众传媒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

【典例3】(2010年高考·江苏卷)近年来,中国民乐在欧洲的主流音乐厅多次上演,为欧洲听众带去了充满中国韵味的音乐享受,受到了较高的评价。

这表明

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

【巩固题1】广东省计划在2009年将“南海I号”和省内其他“海上丝绸之路”的遗址和文物,一起打包“申遗”(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这有利于()

A.促进世界各民族文化的融合B.维护民族文化的稳定性

C.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D.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成果

【巩固题2】(2011·广东阳江一模)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不仅需要通过奥运会、世博会等有形载体,更需要用全球视角梳理“中国价值”,靠传播规律普及“中国价值”。

这一观点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A.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B.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联系

D.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巩固题3】(原创)随着台湾“大陆地区人民来台就读专科以上学校办法”的通过,今年9月将有首批大陆学生赴台就读,这标志着台湾自1992年就开始推动的大陆学生赴台读书终于定案。

大陆学生赴台就读()

A.有利于发挥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增强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B.能够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高国际影响力

C.说明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使大陆学生获得新的文化知识

D.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两岸人民对祖国统一有强烈的认同感

【巩固题4】2010年7月31日,中国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天地之中”等历史建筑群()

①代表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成就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火炬

③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④标志着中华民族在建筑史上的达到了顶峰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巩固题5】(2011河南固始高中)孔子学院项目是我国“汉语桥工程”9大项目之一,初步计划将在全球开办100所,目前,国内高校已在海外建立80多所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的背后是海外3000万人学习和使用汉语的热潮,而“汉语热”则是源自中国文化散发出的独特魅力。

我国实行“汉语桥工程”,在海外建设孔子学院的意义在于()

A.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了解B.实现中华文化在继承中的创新发展

C.博采众长,再现中华传统儒家文化的辉煌D.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确立儒家思想的国际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