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暗挖监测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7250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排水暗挖监测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排水暗挖监测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排水暗挖监测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排水暗挖监测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排水暗挖监测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排水暗挖监测方案.docx

《排水暗挖监测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排水暗挖监测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排水暗挖监测方案.docx

排水暗挖监测方案

山东路一期(蜀蓉大街至梓州大道)排水工程暗挖段

第三方监控量测技术服务方案

 

四川省一三五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二O一四年十二月

山东路一期(蜀蓉大街至梓州大道)排水工程暗挖段

第三方监控量测技术服务方案

 

编写:

审核:

审定:

 

四川省一三五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二O一四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3

1.1工程简介3

1.2工程地质3

1.3水文地质5

1.3.1地表水6

1.3.2地下水6

第二章施工监测方案6

2.1监测实施细则6

2.1.1编制依据6

2.1.2监测项目及精度要求6

2.1.3布点方式及监测频率7

2.3监测布点8

2.4监测信息处理8

2.5影像资料9

第三章监测技术成果10

3.1技术工作交底及验收10

3.2常规报告10

3.2.1监测日报10

3.2.2监测周报10

3.2.3监测月报10

3.2.4总结报告11

3.3施工监测险情报告及联系单11

3.3.1处理方式11

3.3.2报告内容11

第四章组织机构、人员及设备配置12

4.1组织机构12

4.2人员安排12

4.3仪器设备12

第五章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13

5.1质量管理目标13

5.2质量管理体系13

5.2.1质量管理机构13

5.2.2质量管理制度13

5.2.3质量管理体系14

5.3人员素质保证措施14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本污水管设计是钢筋混凝土复合衬式结构。

设计长度为1757米,地面上设置污水检查井22座。

本监控量测服务段为暗挖隧道段,暗挖污水管沿山东路一期工程顺路基方向、位于公路的左侧,靠近辅道的正下方,埋置深度约为3~18米,沿线地面需经过农田、重丘、浅丘、及沟谷汇水等地段。

桩号为:

K8+507—K9+600,K9+940—K10+030,K10+087—K10+314,共计1413米。

污水管断面净空尺寸为1.6m×1.8m,直墙、圆拱,矢高0.4m。

隧道采用喷射混凝土+网构钢架+钢筋网支护+防水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初期支护厚度0.25m(喷射混凝土),二衬厚度为0.3m(模筑钢筋混凝土)。

污水干管初期支护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

污水管二衬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P8。

污水管防水卷材用PE泡沫塑料和LDPE防水板

竖井断面圆形:

内径6米;原地面以下4.7米采用钢筋砼护壁,护壁适当高出地面10~20㎝,以保证施工安全及防水。

锁扣圈梁采用模筑钢筋砼宽度20㎝,竖向长度100㎝。

锁扣圈梁下采用:

喷射砼+工字钢钢架+钢筋网支护+两层复合式防水结构+现浇钢筋砼;复合式衬砌方法。

钢筋网片采用HPB300Φ815㎝×15㎝点焊成钢筋网片;钢构架竖向间距100cm;钢拱架竖向连接筋采用HRB400Φ22,竖向间距80㎝内外交错布置;防水采用两层复合式防水卷材;二衬采用模筑钢筋砼。

①竖井初衬厚度30cm,采用C25喷射砼。

②竖井二衬厚度25cm采用模筑砼C40P8。

1.2工程地质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钻孔揭露的地层情况,场地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洪坡积层(Q4pl+dl)、侏罗系蓬莱镇组基岩层(J3p),详述如下:

A、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

1)杂填土:

杂色。

主要由混凝土、基岩碎块和砖瓦块混少量粘性土等组成,硬杂质含量>25%,含5~10%砖瓦块等硬杂质。

结构紊乱。

松散;稍密;湿。

主要为修筑天府大道时堆砌而成。

2)素填土

灰色;主要由粘性土混约5%~20%左右砖瓦碎屑块等硬杂质组成;顶部含植物根系等有机质。

可塑;湿。

分布连续。

3)素填土

灰色;主要为鱼塘、水田地段上部土层,由粘性土组成,软塑为主,局部呈流塑,富含有机质,含淤泥团块,受耕种季节灌溉水的影响;松散;湿~饱和。

人工填土厚度0.3~7.2m。

B、第四系全新统洪坡积层(Q4pl+dl)

在本次勘察路段内第四系全新统洪坡积层(Q4pl+dl)在沿线部分地段分布。

据钻探揭露,可分为粘土、粉质粘土①和粉质粘土②。

1)粘土:

黄褐色;含铁锰质氧化物斑痕及其结核;可~硬塑。

分布于地势较高的平坦地段。

属膨胀土。

厚度0.7~3.9m。

2)粉质粘土①:

灰黄、棕红色。

可塑。

湿。

含铁锰质氧化物斑痕及其结核。

分布不连续。

厚度0.4~3.8m。

3)粉质粘土②:

灰黄、棕红色。

软塑。

湿。

含铁锰质氧化物斑痕及其结核。

分布不连续。

厚度0.7~5.4m。

C、侏罗系蓬莱镇组(J3p)基岩

蓬莱镇组(J3p)基岩主要为泥质砂岩和砂质泥岩,互层状分布,局部夹薄层棕红色泥岩及黄灰色砂岩。

场区岩层产状131°~148°∠11°~14°。

(1)砂质泥岩:

暗红色为主,局部夹灰色条带。

泥质结构,块状构造。

上部裂隙较发育,部分裂隙中充填黑色氧化物膜。

可见灰白色矿物(石膏)斑点、团块及其条带等。

胶结状态普遍以泥质胶结为主。

据其风化程度可划分为:

①全风化砂质泥岩:

岩体结构已全部破坏,风化呈粘土状,遇水泥化,夹碎岩块,用手可捏碎。

②强风化砂质泥岩:

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

风化裂隙发育,结构面不清晰,岩体完整程度为破碎,呈碎块状,手捏易碎,干钻可钻进。

锤击声哑,无回弹,有凹痕,浸水后可掰开,属软岩。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局部夹一定厚度的中风化砂质泥岩。

③中风化砂质泥岩:

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泥质结构,薄层~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一般发育,呈短柱状或长柱状,部分岩石被节理、裂隙分割,呈块状。

锤击声不清脆,无回弹,较易击碎,浸水后指甲可刻出印痕,属较软岩。

干钻钻进困难,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较完整,RQD约为50~70。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局部夹一定厚度的微风化砂质泥岩。

该层本次勘察未揭穿。

(2)泥质砂岩:

呈紫红~暗红色;泥质结构,块状构造,局部地段为砂岩和似层状砾岩层。

胶结状态普遍以泥质胶结为主,局部为钙质胶结。

根据其风化程度可分为:

①全风化泥质砂岩:

岩体结构已全部破坏,风化呈砂状,用手捏易碎。

②强风化泥质砂岩:

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

风化裂隙发育,结构面不清晰,岩芯破碎,呈碎块状,手捏易碎,干钻可钻进。

锤击声哑无回弹,有凹痕,易破碎,浸水后可掰开,属软岩。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局部夹一定厚度的中风化泥岩砂质。

③中风化泥质砂岩:

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泥质结构,薄层~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一般发育,呈短柱状或长柱状,岩质软,部分岩石被节理、裂隙分割,呈块状。

裂隙中充填少量风化物。

属较软岩。

局部地段岩芯为硅质胶结,强度较高岩芯。

干钻钻进困难,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RQD为60~80。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局部夹一定厚度的微风化泥岩砂质。

该层本次勘察未揭穿。

以上各地基土的分布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结论:

1、管线区地貌单一,地层稳定,地形起伏较大,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工程地质作用。

2、管线区分布的粘土为膨胀土,具弱膨胀潜势,地基胀缩等级判定为

级。

3、都市双流县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特征周期0.45秒,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建筑场地类别为

1~Ⅱ类,现状水塘、沟谷等地段为不利建设场地,其他地段为有利建设场地。

4、地地表水、地下水和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对地勘报告所列特殊地质条件的处理措施及增加工程数量详见工程数量表,工程结算应以现场核实确定之实际发生量为准。

1.3水文地质

本工程排污隧道穿越土层为粘质粉土、砂质粉土、强风化砂岩、泥岩,局部有中风化砂岩和泥岩。

在勘察期间,钻孔深度(最大钻孔深度20.6m)范围内未见地下水,但局部可能存在。

1.3.1地表水

勘察期间,仅在原七里沟渠道发现存少量水,无流动,此外无其他地表水分布。

1.3.2地下水

(1)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层桥位区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人工填土中的上层滞水。

上层滞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农耕用水。

水量不均,无统一水位标高。

受大气及施工影响较大。

在桥梁施工时可采取截流及疏排,以免对施工造成影响。

(2)地下水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勘察期间为平水期,勘察结束后测得桥位区地下水(上层滞水)初见水位埋深0.5~3.2m,无统一水位标高,水量分布不均,受大气降水及人类耕种活动影响较大。

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第二章施工监测方案

2.1监测实施细则

2.1.1编制依据

(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4)《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T50228-2011);

(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8)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

(9)国家或行业其他测量规范、强制性标准;

(10)工程相关设计图;

(11)与业主签订的监控量测技术服务合同。

2.1.2监测项目及精度要求

现场配备的仪器设备精度满足规范要求,所有进场仪器设备均具有合格的检定证书,定期进行监测仪器设备的保养、维护,保证所有的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表2.1施工监测项目细则

监测项目名称

方法及工具

布置

量测间隔时间

备注

基准点或

工作基点联测

精密水准仪

1次/月

地质和初期

周边岩层岩性、支护及掌子面观察

开挖后及初期支护后进行

每次开挖循环后进行

 

洞周收敛

收敛计

每5m左右一个断面,每断面设3条测线

1次/天

拱顶下沉

水平仪、铟钢尺或测杆

每5m左右一个断面,每段面设1个测点

1次/天

地表下沉

水平仪、水准尺

每5m左右一个断面,每段面至少设3个测点

1次/天

选测项目

二衬内力

埋入式混凝土应变计

每50m处断面布设,每断面3个测点,拱顶及两边直墙

1~2次/天

根据需要选测断面,能少于3个

喷砼内力

埋入式混凝土应变计

1~2次/天

围岩与初期支护

各种类型压力盒

1次/天

钢支撑内力

支柱压力计或其他测力计

1次/天

现场配备的仪器设备精度满足规范要求,所有进场仪器设备均具有合格的检定证书,定期进行监测仪器设备的保养、维护,保证所有的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表2.1施工监测项目细则

序号

监测项目

测试仪器

精度要求

备注

1

地质及支护情况状况观察

/

/

/

2

基准点或工作基点联测

精密水准仪

标准偏差:

≤0.5mm/km

角度:

2″;测距1.5mm+2ppm

平面及高程控制点

3

地表沉降

精密水准仪

标准偏差:

±0.5mm/km

配铟钢尺和测微器

4

隧道净空收敛

隧道收敛计

隧道收敛计

5

拱顶沉降

精密水准仪

标准偏差:

±0.5mm/km

钢卷尺和测微器

2.1.3布点方式及监测频率

工程监测频率的确定应满足能系统反映监测对象所测项目的重要变化过程而又不遗漏其变化时刻的要求。

监测频率应综合考虑工程类别、施工工序、周边环境、自然条件的变化和当地经验而确定。

当监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频率;当监测值出现异常变化时,应加强监测频率。

表2.2监测频率表

序号

监测项目

监测频率

1

基准点或工作基点联测

1次/月

2

地表沉降

每5米左右一个断面每断面至少3个测点

每天一次

3

拱顶沉降

每5米左右一个断面每断面至少1个测点

4

净空收敛

每5米左右一个断面每断面设3条测线

5

巡视、观察

开挖后及初期支护后进行

每次开挖循环后进行

备注:

当监测数据异常时,加强监测频率。

2.3监测布点

拱顶下沉测点与收敛变形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上,测点埋设时,在隧道拱顶部位埋设1个带挂钩的预制测点,埋设深度约15cm,用早强锚固剂固定。

如下图所示:

图2.7测点布置示意图

图2.8拱顶下沉观测形式示意图

选测项目预埋元器件,按时监测。

2.4监测信息处理

监控量测信息反馈流程图

2.5影像资料

工程影像资料能很好的再现施工现场的施工状况和组织管理状况,并且是了解隐蔽工程的必要资料,为监测数据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随着工程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施工过程的日益复杂多样性,作为施工监测现场巡视记录的工程影像资料十分重要,影像资料收集的内容主要如下:

(1)关键施工工序、工程结构施工质量、周边环境建筑物裂缝等内容;

(2)拍摄的位置:

对应的里程和工程部位;

(3)拍摄时间;

(4)及时分类归档,以便日后查询。

第三章监测技术成果

3.1技术工作交底及验收

提前进行监测点布设图交底工作,说明监测点埋设对应的施工工序,当施工进行至该工序时以便能够及时告知施工监测单位做好监测点埋设前的准备工作,保证监测点按要求及时埋设;做好监测点埋设记录,收集好每个监测点埋设时的影像资料、日期、位置等,做好验收工作。

3.2常规报告

现场量测数据应实时分析,及时提交监测技术成果报告:

主要有工程险情预警报告、日报表、周报表、月报及总结报告。

各技术报告的主要内容如下:

3.2.1监测日报

(1)监测项目及测点布置图;

(2)本日现场施工概况及现场巡视记录汇总;

(3)本日各监测项目的量测数据分析成果:

监测变量的增量、变化速率、累计值等,并与监测预警指标比对,确定是否有超过监测预警指标的监测点;

(4)对本日各监测项目应有正常、异常或危险的判断性结论及施工建议。

(5)监测报告经我部现场负责人及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后提交给相关参建单位。

3.2.2监测周报

(1)监测项目及测点布置图;

(2)本周现场施工概况;

(3)本周现场巡视记录汇总;

(4)本周各监测项目(地表沉降、建(构)筑物沉降、管线沉降、拱顶沉降、净空收敛等)的量测数据分析成果:

监测变量的增量、变化速率、累计值等,并与监测预警指标比对,确定是否有超过监测预警指标的监测点;

(5)对本周各监测项目应有正常、异常或危险的判断性结论及施工建议;

(6)根据本周监测成果和现场施工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预测分析。

(7)监测报告经我部现场负责人及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后提交给相关参建单位。

3.2.3监测月报

(1)监测项目及测点布置图;

(2)本月现场施工概况;

(3)本月现场巡视记录汇总;

(4)各监测变量的时态曲线(包含速率时态曲线和累计值时态曲线);

(5)对本月各监测项目应有正常、异常或危险的判断性结论及施工建议;

(6)根据本月监测成果和现场施工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预测分析。

(7)监测报告经我部现场负责人及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后提交给相关参建单位。

3.2.4总结报告

(1)工程概况、监测依据、监测目的、监测项目及监测点布置图;

(2)监测设备、监测方法、监测频率、监测控制基准、预警值及管理等级;

(3)监测信息反馈和工程对策;

(4)监测项目的全过程的变化分析及整体评述;

(5)监测工作结论与建议。

3.3施工监测险情报告及联系单

3.3.1处理方式

当各监测项目监测数值超过设计文件、规范、规程所定控制标准值的80%时,施工监测单位应向有关单位和部门发出险情报告。

并应加强监测,随时掌握变形情况,直到变形趋于稳定。

有关单位在收到监测单位报送的险情报告后,应积极采取相应技术措施,控制变形趋势的发展。

当监测数值达到控制标准值时,施工监测单位应向有关单位和部门发出报警报告,在收到监测单位报送的报警报告后,应暂停施工,积极主动的与设计人员和驻地监理进行沟通,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讨论、分析原因,制定处理方案及相应措施,并在最短时间内予以实施,确保工程安全。

同时,应及时将所定方案、采取的措施以及处理效果等向建设指挥部报告。

3.3.2报告内容

(1)现场施工概况;

(2)异常监测值:

监测变量的变化速率、累计值、变化趋势等,按照监测管理等级指标进行工程险情预警;

(3)出现异常的监测值的原因分析;

(4)主要结论和施工建议等。

第四章组织机构、人员及设备配置

4.1组织机构

为保证本项目的高效、高质运行,向业主提供优质、高效的监测技术服务,本公司将按照下述原则和条件来组建项目部。

组建原则如下:

(1)工作整体效率原则:

项目部是对整个项目的监测工作过程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控制和评价等一系列环节服务,组建一个合适的项目部能够优质高效的完胜本项目的整体任务;

(2)用户至上原则:

根据业主对项目的进度、质量、工作方式、内容等方面的要求,经与业主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业主的核心要求,来考虑项目的组织形式;

(3)权职一致原则:

在本项目组织设置中,各监测组的职责与权力必须一致,这样才能保证责任的落实和目标的实现;

(4)协作与分工统一的原则:

各小组之间既要有明确的分工,又要有统一协作的精神;

(5)具体灵活的原则。

4.2人员安排

为确保监测工作有效开展和顺利进行,项目部拟投入如下骨干人员参与项目管理(见下表)。

考虑到工程进度,项目部工作人员分批次逐步进场,且以满足工作需要为原则。

表4.1监测人员组成表

序号

姓名

本项目中职务

从事相关工作时间(年)

1

项目负责人

2

技术负责人

3

技术员

4

技术顾问

4.3仪器设备

表4.2拟投入设计起点~红牌楼南站区间的仪器设备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1

精密水准仪

DSZ2+FS1

1

2

隧道收敛计

XGJ-21

1

3

水位计

YT-SWJ-1

1

4

数码相机

佳能

1

5

对讲机

摩托罗拉

2

第五章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5.1质量管理目标

按照监测管理等级进行工程险情预警,科学、及时的控制和防止工程险情。

5.2质量管理体系

5.2.1质量管理机构

项目部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由项目负责人任组长,由技术负责人、现场负责人任副组长,组员由各监测小组长组成,对监测质量进行控制。

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对各个环节进行定期检查与不定期的抽查,召开质量分析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改正。

建立质量奖惩制度,奖优罚劣,对造成事故的责任人处以重罚。

5.2.2质量管理制度

(1)技术方案审核制度

技术方案是质量保证的根本,方案编写应深入细化,明确做什么与怎么做,对于重点、难点应特别指明。

在监测工作开展之前,项目部将组织技术人员和操作骨干人员,学习规范与特别要求,并总结要点,重点学习,避免原则性错误的发生。

所有监测方案均进行审核制度,即项目部审批后报建设单位批准后方可执行。

(2)技术交底制度

技术方案的贯彻、执行是质量保证的关键,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能否合乎要求。

在每个方案实施前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工作过程中必须执行规范、标准、技术方案,明白技术要求、工作流程、质量标准、安全措施等。

做好技术交底记录,接底人对于方案的实施负全部的责任。

(3)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a.保证所有的仪器设备投入使用前在检定有效期内,并进行检查、调试,确保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b.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说明进行操作,做好使用记录,安排专人做好仪器设备的保养工作。

5.2.3质量管理体系

 

图5.1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5.3人员素质保证措施

本项目配备具有较高专业知识和丰富工程经验的人员,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现场负责人和监测小组长经验丰富,具有工程管理、工程协调和处理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

技术人员有相当的专业基础知识,并取得相应岗位的资格证。

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在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上与所担负的工作相适应,人员上岗前要通过考核。

项目人员专业搭配合理,有措施控制人员素质能够保证满足工程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