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7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3.docx
《617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17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3.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17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3
2016—2017年度大石中学第一次月考考试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审题人:
历史备课组
一、单选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60分)
1、儒家经典强调: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 )
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
2、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
A.社会的长期动荡不安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全面崩溃D.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3、荀子曰: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董仲舒曰:
“为生不能为人,为人者,天也”“为人主也,道莫明省身之天,如天出之也”。
二者关于“天”的论述的主要区别是()
A.“天”是否有意志B.“天”是否客观存在
C.“天”是否施行“仁政”D.“天”是否高高在上
4、孔子说:
“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孟子说:
“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
”孔子和孟子都强调( )
A.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君主B.君臣要各安其位,各守其职
C.臣子要为君主做出牺牲D.君臣关系,分合有道
5、以下三句话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请判断其代表的思想流派( )
这样顺其自然,无私无畏治理,国家就没有什么治理不好的了。
如果立法严厉明确,犯法就像跌进了深谷必死无疑……还有什么不能平治?
先爱自己的亲人,后推及到仁爱百姓。
A.儒、墨、道B.道、儒、法C.道、法、儒D墨、兵、法
6、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的争论,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了思想上的统一B.董仲舒的学说不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
C.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D.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7、“人治”社会实质上是社会对君权及权力群体的失控。
政治权力没有受制约和监督,不受控的权力必然会乱法。
“礼治”对此的实际解决必然是符合德治理想的对圣王品格的期待与依赖。
下列最能体现这种“期待与依赖”的是( )
A.墨子主张“兼爱”“非攻”B.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C.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D.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
8、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
“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
①官僚政治体制的确立②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
③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④文官做相便于限制其权力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9、“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董仲舒思想中,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C.“春秋大一统”D.“三纲五常”
10、宋代司马光诗:
“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
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
”该诗颂扬的人物应该是( )
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老子
11、《二程遗书》中记载:
在妇女贞操方面,程颐认为:
“凡取以配身也,若取失节者以配身,是己失节也。
”有人问:
“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
”程颐答曰:
“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
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
这反映了下列哪一思想主张()
A.“存天理,灭人欲”B.“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C.“格物致知”D.“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12、钱乘旦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
“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的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规律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的本原
13、朱熹是中国古代著名儒学家。
下列关于他的评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他是理学的集大成者B.他提出了“明天理,灭人欲”
C.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D.注释《四书》成为科举考试
经典范本
14、朱熹在《过分水岭有感》中写道:
“水流无彼此,地势有西东。
若识分时异,方知合处同。
”朱熹以水流分合的情景,表达了他与陆九渊的思想既有分歧又有相通之处。
这里的“合处同”是指两人()
A.对万物本原的看法相同B.对封建纲常伦纪的态度相同
C.探求天理的途径相同D.认为人性良知的起源相同
15、宋代学者河南程氏说: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己何与焉……所以谓万物一体者,皆有此理”“人伦者,天理也”。
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有( )
①“河南程氏”是指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他们开创了“洛派”
②“天理”指宇宙和万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创立了以“理”为中心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④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6、明朝思想家李贽说:
“余自幼倔强难化,不信道,不信仙释。
故见道人则恶,见僧则恶,见道学先生则尤恶。
”李贽对“道学先生”格外厌恶的主要原因是()
A.道学先生“小国寡民”的理想难以实现
B.道学先生不学无术,误人子弟
C.道学先生“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
D.道学先生提倡“致一之理,庶人非下侯王非高”
17、大多数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在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的同时,积极倡导一种新的思想、新的价值观,试图为社会提供一种新的价值导向。
这种“新的价值导向”最有可能是()
A.经世致用,实事求是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C.“天人合一”“天人感应”D.精神修养,理想人格
18、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认为,“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国家者”,主张“生存一日当为民办事一日”“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然”。
这与下列哪一思想相吻合( )
A.抨击君主专制B.“天下为主,君为客”
C.经世致用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9、著名作家曹聚仁在谈到宋明时期两位儒学大师时,这样比喻:
第一个人,看见敌机来了,他会教弟子爬到书架上翻查飞机种类、性能以及防空方法;第二个人会让弟子闭目静坐,泰山崩于前而目不瞬,不为机声所慑。
据此可知,“第一个人”和“第二个人”可能分别是()
A.朱熹、陆九渊B.陆九渊、程颢C.王夫之、王阳明D.黄宗羲、王阳明
20、明清之际的思想中包含着向近代社会演进的新因素,主要有()
①男女平等 ②唯物主义 ③工商皆本 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1、某同学在写一篇关于“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的学术论文时,引用了如下材料:
(上古的君王)“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受其利”“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该材料最有可能出自下列哪部著作( )
A.《焚书》B.《明夷待访录》C.《潜书》D.《周易外传》
22、培根指出: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B.奠定了中国世界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开展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23、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
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
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
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
由此推断( )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24、《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全书采用问题集的形式编写,共收集了246个应用问题及其解法,分为九章,分别是:
“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数学( )
A.走在世界前列B.重视理论研究
C.与商业发展关系密切D.关注农业生产
25、“开元、天宝间,则有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沈(沉)郁,孟襄阳之清雅,王右丞之精致,储光羲之真率,王昌龄之声俊,高适、岑参之悲壮,李颀、常建之超凡。
”这说明( )
A.中国古代诗歌艺术与时俱进B.盛唐时期中国传统文化领先世界
C.唐朝人才济济,唐诗风格多样D.盛唐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至巅峰
26、《诗经》中的《七月》描述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这说明《诗经》( )
A.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B.是中国诗歌成熟的标志
C.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D.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27、《齐民要术》:
“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
尧命四子,敬授民时。
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这段话体现了( )
A.农业技术的重要性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D.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
28、一曲《沂蒙小调》唱出了历史文化名城临沂的绮丽锦锈。
临沂有着美丽的人文景观,城内的“洗砚池”、“晒书台”等遗址,留下了东晋“书圣”的不朽作品。
这位“书圣”()
A.钟繇B.顾恺之C.王羲之D.柳公权
29、我国古代的四大农书是( )
A.《氾胜之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
B.《氾胜之书》《农桑辑要》《农书》《齐民要术》
C.《氾胜之书〉《农学》《齐民要术》《农政全书》
D.《授时历》《氾胜之书》《农学》《齐民要术》
30、徐渭在画上自题诗:
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
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为春。
由此可见,他的画属于( )
A.文人画B.风俗画C.宫廷画D.山水画
二、材料题(40分)
31、(20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
“善哉!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
“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孔子《论政》
材料二:
(汉武帝对董仲舒的征问一共三次,董仲舒连上对策三篇作答。
由于对策的首篇专谈“天人关系”问题,因此这三问三答以“天人三策”为名而载入于史册。
)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说: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
(4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董仲舒的主张(2分),并说明其实质(2分)。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儒学的独尊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4分)
3.儒学在我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儒学思想的演变历程。
(8分)
32、(20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
“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
“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
其执大权奈何?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
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
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
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一姓之兴旺,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若夫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
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而已矣。
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请回答:
1.根据上述三则材料,概括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主张的共同点。
(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主张产生的历史条件。
(6分)
3.谈谈你对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主张的看法。
(10分)
参考答案:
1、单选题
1.
答案:
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原文大意是:
“在上位者只要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在上位者只要重视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在上位的人只要重视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实情来对待你。
”这体现了儒家的仁政思想,即是指统治者施以恩惠,采取有利于取得民心的政治方略。
题干中B选项儒家经典强调统治者用礼、义、信来治理民众,获取民心,故符合题意。
A中的民本是指以民为本,从百姓角度出发,故排除A。
C、D两项不能全面反映题干内涵。
2.答案:
A解析:
孔子、墨子、孟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长期动荡不安是这一时期的特点。
B项百家争鸣趋于合流发生在秦朝;C项奴隶制度全面崩溃发生于春秋时期;D项封建制度逐步确立发生在战国时期。
3.答案:
A解析:
本题的易错之处是不能正确区分荀子的“天命观”与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思想。
荀子主张利用自然造福人类,因此,“天”不会有意志,只是客观存在。
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认为“天”有喜怒哀乐,“天子”就是上天之子,代表上天“君临天下”。
故A正确。
4.
答案:
D
解析:
“以道事君,不可则止”的意思是所谓大臣,必须要能以正道来侍奉君主,如果行不通就不应该再当大臣;“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的意思是君主犯了大过错,臣子就要劝谏君主,臣子劝谏多次而君主不听劝,臣子就可以另立贤明为君:
可见孔子和孟子都强调为王、为臣之道首推的是崇高的道德,故D项正确。
分析选项可知A、B、C与题干意思不符。
5.答案:
C解析:
“仁爱”可知是儒家学派,根据“顺其自然”可知是道家学派,“立法严厉”可知是法家学派。
故C正确。
6.答案:
C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
汉初,随着郡国并行制的推行,国家面临封国危机,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即强调思想的统一,这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正是因为如此,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主张。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7.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本题主要考査“礼治”,“兼爱”“非攻”“无为而治”和“礼治”无关,故A、B错误;“天人感应”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君主的权力,能体现对君主行“德治”的期盼,故C项正确;以法治国不属于德治,故D项错误。
8.答案:
C解析:
本题以官僚文化素养现象切入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和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点。
关键信息:
汉代从昭宣以下、几乎全是读书人、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
从题干材料分析可知,并结合汉武帝始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的时代背景,①③正确;科举制创立隋朝,利于文官牵制武官是在宋代,②④排除。
C项正确。
9.答案:
B解析:
A、C两项是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服务的;D项是关于伦理道德方面的;董仲舒思想中,体现“神学化”“宗教化”“教主化”的只有“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故B项正确。
10.答案:
C
11.答案:
A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女子贞节问题,实际上是用封建伦理道德束缚妇女,体现的是“存天理,灭人欲”思想。
故A正确B反映的是君臣父子关系,与题意无关;C是求理的方法;D与材料不符。
12.答案:
B解析:
由“丰富性与普遍性”可知其具有博大精深的特征;由“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可知,理学又具有一定的封闭性。
A不符合实际,儒学融合佛道思想形成理学,C太绝对化,D与题意无关。
故B正确。
13.答案:
C解析:
早在汉朝,中国儒家思想就已经被董仲舒概括为“三纲五常”。
14.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合处同”即共同点。
朱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理”,而陆九渊认为是“心”,A错误;朱熹提倡“格物致知”,认为求理需探究万物,而陆九渊认为不必外求,只需反省内心即可,故C错误;朱熹认为人性是和天理一致的,而陆九渊则认为人性是存在于心中的,D项错误。
朱熹、陆九渊都是儒学大师,都强调“三纲五常”,都维护地主阶级利益,为君主专制服务,故B正确。
15.答案:
D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二程”即程颢、程颐,他们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①正确,②不正确。
由“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皆有此理”可知“二程”主张先有理后有物,这是唯心主义观点,可见③正确故D正确。
16.答案:
C解析: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道学先生”就是儒学中以正统自居的理学家李贽强调人的正当私欲,认为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强烈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
故C正确。
17.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新的价值导向”。
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对传统价值观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和唯物思想,关注民生,实事求是。
故选A。
B是心学思想,没有体现出“新的价值导向”;C是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张;D是传统价值观的体现。
18.答案:
C解析:
本题的疑难之处是不能正确理解“经世致用”思想的内涵。
从材料看,三位思想家都反对空谈义理,主张做实事,关注国家命运,这与“经世致用”的思想是相符的。
A、B与题意不符,D是顾炎武的爱国思想,只有C符合题意。
19答案:
A解析:
本题的易错之处是不能正确区分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与陆王心学的心学思想。
此比喻意在说明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认识论的不同,程朱理学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符合第一人的举动;陆王心学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符合第二人的举动。
故A正确。
20答案:
C解析:
所谓“近代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因素”应是指能够促使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因素。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在中国古代一直发展着,不是新的因素;①③④的思想内涵与近代社会相符,且属于新因素。
故C正确。
21.答案:
B解析:
根据“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可知,这属于黄宗羲的民主思想,他的思想集中反映在《明夷待访录》中,B符合题意;A是李贽的著作,C是唐甄的著作,D是王夫之的著作。
22.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抓住材料中“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里的影响是指促进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故A项正确;B项与“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的信息不符,排除;工业革命与四大发明没有直接关联,故C项错误;D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
23.答案:
C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自五代至宋朝,用雕版印刷的书籍数量很多,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这说明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故选C项。
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可排除A项;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从材料信息看,雕版印刷不仅用于官方刻书,也用于民间书坊刻书,故D项错误。
24.答案:
D解析:
关键是理解“方田”“粟米”“衰分”“商功”“均输”“盈不足”等,由此可知《九章算术》中探讨的问题多与农业生产相关,体现了中国古代数学关注农业生产,这是与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密不可分的。
A项在材料中不能得到体现;B项说法错误,中国古代科技多重实际应用,轻理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重农轻商,科技主要是为农业服务的,C项说法错误。
25.答案:
C解析:
由材料中“飘逸”“沈(沉)郁”“清雅”“精致”“真率”“声俊”“悲壮”“超凡”等可知,材料重在强调盛唐诗人众多,且风格多样,故C正确。
其他三项皆不能由材料得出。
26.答案:
C解析:
A不对,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B不对,这是《诗经》的历史地位,但与题干材料不符,无从体现;D不对,对祖国的爱在材料中也无从体现;根据材料反映了现实中劳动人民的生活。
点评:
本题的关键在于注意立足材料本身来进行分析。
27答案:
D解析:
题干中“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
尧命四子,敬授民时。
舜命后稷,食为政首”的信息表明神农、尧、舜等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28.答案:
C
29.答案:
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的四大农书是《氾胜之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
30.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可看出此话是“书中有画、画中有书”,这是典型的文人画。
二、材料题
31.
1.主张“贵贱有序”的等级观念;提倡“仁”,主张以德治民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化专制。
汉武帝接收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启用儒生参政、大兴儒学、把儒家经典列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3.
(1)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儒学兴起)
(2)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继承发展,儒学成为蔚然大宗。
(4)秦朝“焚书坑儒”遭到毁灭性打击;(3)西汉——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4)宋代吸收佛道思想形成新儒学,南宋成为居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5)明朝批判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32.
1.区分公与私、国与家‚揭露君主专制的弊端,反对君主专制ƒ主张保障人民权利。
2.?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宋明理学日益僵化,“三纲五常”扼杀人的天性,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因循守旧ƒ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走向腐化
3.继承晚明进步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提倡民主,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进步意义‚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掀起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思想解放的潮流冲击了当时的封建专制,但未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未能动摇封建统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