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地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62409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地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地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地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地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地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地理.docx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地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地理.docx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地理

2019-2020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地理)

一、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

读图1,回答1—2题。

图1

1.甲岛位于乙岛

A.东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南方向D.西北方向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岛的面积大于乙岛B.甲岛所在地区的时间晚于乙岛

C.甲岛的热带面积小于乙岛D.甲岛南端自转线速度小于乙岛南端

2007年1月3日和1月24日,美国航天局的“勇气”号和“机遇”号两个火星探测器,分别对火星表面进行探索。

回答3—4题。

3.火星在太阳系中位于

A.金星轨道和地球轨道之间B.地球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C.水星轨道和金星轨道之间D.木星轨道和土星轨道之间

4.目前人类已经进入对宇宙资源和开发利用阶段,对火星的研究应属于利用宇宙的

A.太阳能资源B.矿产资料C.空间资源D.生物资源

5.下列现象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是

A.我国西北农牧区用太阳灶做饭B.太阳表层出现暗黑的斑点

C.地球表层靠大气运动传递热量D.无线电短波通讯信号衰减或中断

6.某地同学在6月22日中午前后进行地理课的探究学习活动,他们利用一根标杆,每隔1小时测量一次杆影长度,将测量结果绘制成示意图(图2右)。

据此判断该地位于

A.23°26′N,105°EB.23°26′N,135°E

C.23°26′S,105°ED.23°26′S,135°E

读图3,回答7—9题。

7.若图中阴影部分为某月21日的范围,则甲点的时刻为

A.0:

00B.4:

00

C.18:

00D.20:

00

8.若此刻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且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昼,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京的白昼时间长于上海

B.地球的公转速度接近最快

C.旧金山(西八区)正是夕阳如火

D.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9.若一架飞机以1000千米/小时的匀速沿经线低空飞行,则从甲点到乙点的飞行时间约为

A.9小时B.10小时C.12小时D.20小时

10.导致地面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短波辐射B.地表水分蒸发C.大气潜热输送D.大气逆辐射

读“北半球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

百帕)”(图4)。

回答11—12题。

11.甲地比乙地

A.气温高B.气压高

C.风力大D.湿度大

12.下列关于丙、丁两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丙地天气晴朗干燥

B.丁地此时雨过天晴

C.丙地出现暴雨天气

D.丁地风向为西南风

温度距平是指该年平均气温与年平均气温的差距。

读图5,回答13—14题。

13.下列各时段中,全球气温均高于平均值的是

A.1880~1900年B.1900~1940年C.1940~1980年D.1980~2000年

14.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

A.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上升

C.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增加D.高纬地区降水少更加干旱

15.关于地质构造叙述正确的是

A.背斜中心岩层年龄较两翼的老B.向斜常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C.背斜成谷是地壳运动的结果D.秦岭和泰山均属于块状山地

16.下列有关海水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洋表层海水温度和盐度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B.大陆东岸海水比西岸海水温度高、盐度高

C.红海与波罗的海盐度极值的出现均与海区封闭有关

D.有河流注入的海区盐度值夏季比冬季低

读图6,回答17—18题。

17.若图表示“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甲为岩浆,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夏威夷群岛的形成与①作用有关

B.喀斯特地貌是③作用的结果

C.乙类岩石具有层理结构

D.大理岩属于丙类岩石中的一种

18.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①~④为水循环各环节,甲、乙为地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为海洋,乙处为陆地B.丙、丁之间水体类型发生了转化

C.目前人类可以施加影响的是①D.④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和更新

19.下列关于陆地水体相互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河流流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相一致②气温变化会影响陆地水的补给

③湖泊对河流径流有调蓄作用④水汽输送是陆地水的重要来源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20.图7为“某地区土壤成分的体积分数示意图”,

该地区土壤存在的问题可能是

A.有机质含量太低,土壤贫瘠,肥力低

B.矿物质含量过高,出现土壤的盐碱化

C.空气偏少,土壤养分供应不足

D.水分过多,土温下降,土壤缺氧

读下面四幅“海拔5000米的山地垂直自然带谱规律示意图”(图8),回答21—22题。

图8

21.四座山位置由低纬向高纬排列的正确顺序是

A.乙甲丙丁B.丁丙乙甲C.乙丙甲丁D.丁甲丙乙

2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四座山中位于南半球的是甲和丁

B.若①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则甲山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C.乙山自然带的递变规律是由热量差异造成的

D.若丙图中虚线为雪线,则南坡为迎风坡

23.图9中甲为可再生能源,乙为非可再生能源,则甲、乙分别代表

A.石油、煤炭

B.地热、潮汐

C.风能、煤炭

D.生物能、石油

图10中显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回答24—25题。

24.图中表示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

A.①线B.②线

C.③线D.④线

25.有关这四条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线以南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B.②线以西河流补给多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

C.③线以西地区自然植被以草原为主

D.④线以东地区夏季均受东南季风的影响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本卷共5小题,共50分。

26.(10分)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11),回答下列问题。

图11

(1)图中白水河的流向为;甲村与龙山之间的温差范围是。

(2)简述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

 

(3)依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说明甲、乙两村所处位置的相同点(最少三点)。

 

(4)某学校两组同学进行登山比赛,分别沿B、C线路攀登龙山和虎山,有人建议将出发地设在A点。

你认为是否合理?

并简述理由。

 

27.(10分)读图12(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图12

(1)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2)该图所示日期为,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3)图中A点的昼长为小时,D点的日落时间是,北京时间是。

(4)图中A、B、C三点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这一天与A点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另一条纬线的纬度是。

(5)从D到C最短距离的行进方向是(选择填空)。

A.自东向西B.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C.自西向东D.先向西南再向西北

28.(10分)读图13,回答下列问题。

图13

(1)图中①地的自然带名称是;③地的气候类型是

(2)比较说明图中①、③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

 

(3)描述图中①、②、③三地之间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规律,并说明其成因。

 

(4)结合图14、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择填空)。

图14

A.甲图中的箭头表示③地冬季的风向

B.乙图中④、⑤两地分别与①、②地气候类型相同

C.丙图表示的是①地气温和降水的资料

D.丁图是②地夏季常见的天气系统

29.(12分)

图15为两地区某月等温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5

(1)甲图表示的季节是,乙图表示的季节是。

(2)在甲、乙两图中分别用箭头“→”标出沿岸洋流的运动方向,并说明这些洋流对沿岸地区气候和海洋资源的影响。

 

资料:

乙图中某国在2007年8月接连发生里氏7.7级和7.5级两次强烈地震。

在地震发生之后,海啸预警中心及时发布了海啸预警。

(3)说明海啸预警发布主要包括的地区。

 

(4)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简述地震可能产生的灾害及影响灾情的主要因素。

 

30.(8分)读“我国某区域图”(图16),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描述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

 

(2)简述该区域发展小水电的有利自然条件,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水能已经成为一种被大规模广泛应用的能源。

简述水能与其他常规能源相比较的优势。

 

参考答案

1.A2.C3.B4.C5.D6.A7.D8.A9.B10.A11.C12.B13.D14.B15.A16.C17.A18.C19.B20.D21.C22.D23.C24.D25.B

26.(10分)

(1)自东向西(1分)3℃到4.2℃之间(3℃

(2)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1分)北、东、南三面地势较高;(1分)中部为谷地,地势较低。

(1分)

(3)①海拔高度在300~400米之间;②位于山麓谷地中;③有河流流过;④白水河北岸;⑤谷口朝南。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每点1分,共3分)

(4)此题为开放性试题,以下为两组答案:

合理。

理由:

两条路线的水平距离相同或实际距离相近;(1分)攀登的相对高度相同或两山海拔高度相近。

(1分)

不合理。

理由:

C线路等高线比B线路等高线密集,(1分)说明该线路的坡度较陡,攀登难度较大。

(1分)

27.(10分)

(1)画图略(顺时针)(1分)

(2)12月22日(1分)23°26′S,90°W(1分)(3)24(1分)21:

00(1分)2:

00(1分)(4)B>C>A(1分)19°42′N(1分)

(5)D(2分)

28.(10分)

(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1分)温带季风气候(1分)

(2)①地比③地的1月均温度,在0℃以上;(1分)气温日、年较差均较小;(1分)降水的季节分配均匀。

(1分)(评分说明:

直接陈述①、③两地气候特征的不给分)。

(3)变化规律:

分别从①、③两地向②地递减。

(1分)成因:

①、③两地距海近,分别受西风和东南季风影响,降水多;(1分)②地深居内陆,东、西部海洋湿润气流均到达的很少,降水量少。

(1分)

(4)B(2分)

29.(12分)

(1)夏季(1分)冬季(1分)

(2)画图略。

(洋流方向标注在等温线凸出处,每画对一个得1分,共2分。

)对气候的影响;塞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1分)对海洋资源的影响;上升补偿流,渔业资料丰富。

(1分)

(3)太平洋沿岸地区。

(1分)

(4)灾害:

毁坏生产和生活设施;(1分)引发火灾、海啸和滑坡等灾害;(1分)可能导致疫病的蔓延。

(1分)影响灾情的主要因素;震级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大大小;地质构造;建筑物抗震强度;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监测预警系统;灾害管理体系等。

(2分)(写出其中4项即可得2分)

30.(8分)

(1)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

(答出其中3~4项得1分,答出5项得2分)

(2)水量大,流量季节变化较小;(1分)该区域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丰富,且雨季较长。

(1分)河流落差较大,水能蕴藏丰富;(1分)该区域丘陵山地分布广,河谷多。

(1分)

(3)可再生(循环使用),(1分)清洁(环境污染程度小)。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