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局改变历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6119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5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饭局改变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饭局改变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饭局改变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饭局改变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饭局改变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饭局改变历史.docx

《饭局改变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饭局改变历史.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饭局改变历史.docx

饭局改变历史

《王的盛宴》还没谢幕,《楚汉传奇》又要上演,而提到那段历史,人们总也绕不过那场著名的鸿门宴。

一场饭局改变了两个人命运,也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那么,鸿门宴上还有多少传奇?

又有多少人的命运曾因饭局而改变?

饭局又为何会有那么大的威力?

对此,记者专访了青岛作家、《皇帝的饭局》一书的作者于左,听他讲述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传奇鸿门宴:

霸王VS酒徒

    说到饭局,就不能不提鸿门宴。

    刘邦和项羽不会想到,他俩这顿饭不仅当场吃出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等名言,还引出了后来的十面埋伏、霸王别姬等故事。

当然他俩更不会想到,这场原本寒酸的军营聚餐经过后人的不断演义,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饭局”。

    “项羽当时喝醉了,没有他的命令谁敢轻举妄动?

所以,保全刘邦性命,最终成就汉朝霸业的,除了项羽的误判和犹豫外,还有刘邦的酒量。

”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曾感叹鸿门宴上项羽的优柔寡断,而作家于左却在自己的新书《皇帝的饭局》中提出了新的看法。

于左认为刘邦当时敢去鸿门宴,一定是有风险,但也有把握的。

“再怎么说他手里也有十万兵,项羽真要杀他也得掂量一下。

何况,他在来赴宴之前就和项伯约成了儿女亲家,项伯是项羽的叔叔,肯定了解项羽。

既然项伯敢和刘邦结亲,就说明项羽心里并非一定要杀刘邦。

”他还告诉记者,这场饭局本来很和谐,只是“主陪”范增一个劲地捣乱。

“他早就明白项羽不想对刘邦下手,却一会给项羽递眼色,一会又找来项庄对着刘邦舞剑。

其实,没有项羽的命令,项庄真的敢把剑刺到刘邦身上吗?

范增不过是想借此提醒项羽动手而已。

    逃离了鸿门宴四年后,刘邦在垓下击败项羽,建立起汉朝。

然而,晚年刘邦却输在了另一场饭局上。

那时,他本想废除吕后生的太子以保护自己心爱的戚夫人,却在当天的晚宴上发现太子身后站着德高望重的“商山四皓”,他发觉太子羽翼已成,只得抱着戚夫人饮酒大哭。

刘邦死后,戚夫人被吕后砍去手脚残忍地杀害。

一个在别人的饭局上崛起的帝王,最终却在自己的饭局上无计可施。

    革命就是请客吃饭?

    虽然紧要的事情不会放在饭桌上直接来谈,但一个成功的饭局却可以拉近主宾双方的关系,彼此达成一种默契,培养出感情。

于左告诉记者,“饭桌中有政治,中国人历来重视饮食,有什么重要事情也喜欢拿到饭桌上去说,吃着饭,喝着酒,事情谈起来也方便。

”这话并不夸张,综览历史,我们不得不承认,饭桌可以改变命运,筷子可以书写历史。

    春秋的刺客专诸在饭桌上刺死王僚,帮助吴王阖闾登位。

战国的蔺相如渑池会上屈秦王,开数十年之太平。

铜雀台的醉饮,让曹操唱出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佳句。

会稽山的酒会,让王羲之在元和九年写下来流传后世的《兰亭集序》。

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不仅造就了一个集权的制度,也开创了一个“文强武弱”的时代。

而乾隆皇帝的满汉全席,在向世人显示着盛世的富饶之时,也成为工业化浪潮下这个“天朝上国”最后的荣光……的确,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让饭局在历史文化上承担了如此多的功能,人生跌宕、朝代兴衰都能与饭局联系起来。

    “有的事到饭局后才会有实际行动的环节,但那时,这个环节反倒成了过场了,因为‘咱那天吃饭不都说好了吗?

’”于左说。

    饭局在“局”不在“饭”

    在中国,饭局之妙不在“饭”而在“局”。

请谁吃,为什么吃,在哪吃,什么时间吃,怎么吃,吃的时候座位怎么安排,该说点什么,吃完了又该谁结账……这都是构成“局”的要素,而其中的微妙之处,或许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在饭桌上,中国人特有的人情味会悄悄弥散,热气腾腾的饭菜映着笑容可掬的脸,再加上热情洋溢的话语,在推杯换盏中,多么复杂事情都能搞定。

饭局中的每个人已经不是简单的食客,而是要在推杯换盏中达成自己的目的。

然而,一张张热情的面孔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无奈。

    “‘局’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美好的词汇,它的本意是指棋盘,两个人坐在棋盘边博弈,较量智慧,决定胜负,怎么能谈得上和谐呢?

再比如“骗局”、“赌局”,阴谋的、算计的意味更浓一些。

”于左认为“饭局”不是万能的,饭局只是一种场合,一种交往的形式。

饭局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但人际关系却会影响一个人的发展。

    但无论动机和目的如何,在这个灯红酒绿的喧嚣世界,不管我们愿意与否,饭局就在这里。

对此,于左告诉记者:

“我们生活在社会当中,人际交往不可避免,在清高与世俗之间,我们每个人都会做出自己的选择。

如果心中的算计太多,反而会影响我们的胃口。

不如做个心无旁骛的‘吃货’。

 一只甲鱼引发的血案——

    —郑灵公的“染指宴会”

    有的饭局,本是领导请下属吃的工作餐,原因可能是庆祝公司的业绩增长或者鼓励员工继往开来。

这类饭局本应是轻松、快乐的,结果也应是皆大欢喜的,但有时却因为一些有意无意的“忽略”造成误会,甚至引发“血案”。

    饭局时间:

东周春秋时期

    饭局内容:

郑灵公请大臣一起吃甲鱼。

    饭局结果:

在座的公子宋因为没有吃到甲鱼而心生怨恨,后来作乱杀死了郑灵公。

    公元前605年,郑灵公即位当上了国君。

当时的楚庄王为了表示睦邻友好送给了郑灵公一只很大的甲鱼,甲鱼在当时是难得的美味(虽然甲鱼后来渐渐被称为“王八”,并引申出无数恶意),何况楚国是大国,收到大国的祝福。

郑灵公十分高兴,于是决定:

请大伙一起吃甲鱼。

    作为郑国重臣的公子宋和子家收到宴请,路上公子宋突然拉住子家说:

“你看我手指是不是动了。

”子家一看,公子宋的食指果然在抽动,心想这不是要发病吧,而公子宋却得意地说:

“每次只要吃好东西前,我的手指都会抽动,你看吧,今天咱们肯定有好东西吃。

    两人一进宫,果然发现厨师正在熬甲鱼汤,于是两人笑了起来。

郑灵公问熬个甲鱼汤有什么好笑,子家就把路上的事说了一遍。

郑灵公听后默不作声了,过了会,厨子把熬好的甲鱼从大鼎里捞出来给在座的众人每人分一杯,分到公子宋和子家时,快不够了,这时郑灵公就说:

“甲鱼不多了,剩下的都给子家吧!

    公子宋一听十分不满,知道这是郑灵公故意给自己难堪,于是他一个箭步冲到熬甲鱼的大鼎前,伸出了自己的手指蘸了一下鼎里的汤,然后放到嘴里舔了舔,说道:

“我这也算吃到了!

”然后愤然离席。

“染指”的典故就是出于这里。

    这场宴会之后,公子宋作乱杀死了郑灵公。

    饭局背后:

从“分餐制”到“聚餐制”

    从这个饭局的故事里,我们能看出一个问题,那就是郑灵公请客,用的是分餐制,也就是一人一个小桌子各自吃各自的。

要是像今天这样,大家围在一块吃,公子宋要是还吃不到甲鱼只能怪自己下手慢,而不会去恨郑灵公了。

    其实,因为分餐制而引发的纠纷在我国历史上并不少见。

于左告诉记者,战国时的中山君请客时因为没有分给大夫司马子期一杯羊羹而引来和郑灵公同样的祸端。

这些人当然不是因为没有吃饱而造反,而是觉得在饭局上受到了侮辱。

实际上,直到唐代以前,中国人吃饭都是“一人一桌,各吃各的”。

唐代兴起了高腿的大桌和椅子后,人们不仅逐渐改变了席地而坐的习惯,也开始用高桌大椅合餐而食了。

    装傻充愣,心照不宣——

    —曹操、刘备的“青梅煮酒论英雄”

    有的饭局,本来就是为了试探对方的态度而设的。

比如鸿门宴,这样的饭局往往是双方都有不好明说的话,于是靠喝着酒,互相套话。

顺利的话,大家就互相做个顺水人情,心照不宣地暂时不扯破脸面,比如曹操和刘备。

    饭局时间:

东汉三国时期

    饭局内容:

曹操请刘备喝酒,借机试探其志向。

    饭局结果:

刘备成功装傻后逃走,后来请出诸葛亮,并和孙权结盟大败曹操于赤壁。

    刘备在没有请到诸葛亮出山之前,十分落魄,先后在吕布、曹操、袁绍等人手下混过。

话说他在曹操手下时,整天下地种菜,以防曹操发现自己的“大志”。

但曹操依旧不放心,于是某天突然请刘备吃饭。

饭局的理由很好找,曹操说:

“我看青梅开了,想起很多故事,和你叙叙旧。

    刘备心中一百个不愿意,但不去实在找不到理由。

于是两人吃着青梅、喝着煮酒,曹操却突然来了一句:

“玄德啊,我听说龙这种东西,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就像英雄一样。

就算一时不得志,日后也能成大事,你觉得呢?

”这话把刘备问出一身冷汗,刘备心想,不就是想试探我吗?

但刘备瞬间发挥出他祖先刘邦的本领,开始装傻充愣地说道:

“其实天下的英雄很多啊!

比如孙坚、袁绍、袁术都是兵多将广,个人能力又突出的风云人物呢!

”曹操听完,哈哈大笑,然后借着酒劲把这些人统统分析了一,说谁谁业务水平低,谁谁不会当领导,最后总结道,“我看天下的英雄,就只有咱俩啊!

    刘备听完这话,吓得手中的筷子都掉到了地上。

曹操说“你怕什么?

”恰巧这时天上打雷,刘备赶忙说:

“我胆小,刚才听见打雷,于是把筷子吓掉了。

”这场饭局之后,刘备借机逃离了曹操。

后来,曹操成了魏武帝,而刘备则成了蜀汉的昭烈皇帝。

    饭局背后:

“青梅”如何“煮酒”?

    小时候一直不知道什么叫“青梅煮酒”,以为曹操和刘备是把青梅砍了当柴火烧。

后来听人解释说,可以把青梅干泡到酒里,这样形成的酒,果香浓郁而且十分醇厚。

    但既然酒已经很浓郁了,为什么还要煮酒呢?

莫非是嫌酒还不够浓烈吗?

其实,这是因为古人的酿酒水平比较低,酿出来的酒度数低,味道淡,喝起来不过瘾。

只能靠煮酒来提升口感。

此外,周代时期,根据周公的命令中国人曾全面禁酒。

因为这是吸取商纣王亡国的教训。

不欢而散的政治聚餐——

    —唐玄宗的“热洛河”

    易中天曾说,“政治即吃饭,会不会吃、懂不懂吃、善不善于处理饮食问题,就关系到会不会做人,会不会做官,会不会打仗,甚至能不能得天下。

”而在采访中,作家于左则告诉记者,皇权社会一切关系的核心是皇帝,皇帝的饭局又尤其有趣,其中有的饭局本是普通的聚餐却引发出一场血案,有的饭局本来抱着凶险的用意,却被参与人巧妙化解。

下面就让我们去看看四场不同类型的“王的盛宴”。

    有的饭局是为了调和参加者之间的矛盾而准备的,组织好了,与会者能尽释前嫌,重归于好。

但很多时候,这种饭局往往是双方都不买账,不欢而散。

这不是看不看调解人面子的问题,完全跟个人性格有关系。

    饭局时间:

唐代

    饭局内容:

唐玄宗让高力士请安禄山、哥舒翰一起吃饭。

    饭局结果:

安禄山和哥舒翰当庭大吵,宴会不欢而散,三年后安禄山起兵作乱,哥舒翰率军平叛时被俘。

    晚年玄宗皇帝自觉天下太平,整日和杨贵妃“春宵苦短日高起”,只是当时统帅一方的大将安禄山和哥舒翰关系不和,时常让他不太放心。

于是,他决定借安禄山进京朝拜的机会,自己做东请安禄山和哥舒翰一起吃个饭。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这场饭局设在了长安城外,算是场野餐会。

但做东皇帝自己并没有出席,估计是考虑到自己出席可能会让两人放不开,于是让大太监高力士代为主持会议,并亲自为两人点了一道叫“热洛河”的菜肴。

热洛河是何意,至今已经不知。

但据记载,这道菜是用“鹿血熬鹿肠”,似乎寄托了皇帝希望两人能携手并肩,为国尽忠的含义。

    安禄山是个很会揣摩皇上意思的人,他当然明白这顿饭局的用意,于是他端起酒杯说道:

“我父亲是胡人,哥舒翰兄弟的父亲是突厥人,这样算来咱们也是同类了,以前有什么事得罪过兄弟还请见谅,咱们一起喝了这杯酒。

”不论安禄山人怎么样,但他主动示好这事做得还是很地道的。

但哥舒翰不知哪里抽筋,非要耍个嘴皮子过过瘾。

“安兄说得对,我听老话说狐狸如果忘了自己的老窝,就要倒大霉。

来,咱们喝一个。

    “狐”和“胡”同音,安禄山当然知道这是哥舒翰在骂他,一气之下把酒杯一摔,也骂道:

“你个大胆突厥!

你有什么了不起!

”随后,两人都气呼呼地离席了。

三年后,安禄山起兵造反,唐玄宗让哥舒翰去平叛,可惜哥舒翰兵败,这时的他已经没了当年的勇气,而是向安禄山投降了。

    饭局背后:

烧尾宴和“盖浇饭”

    其实,唐代最出名的饭局是庆祝官员高升的“烧尾宴”。

“烧尾”的含义,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鲤鱼跃龙门,必有天火把尾巴烧掉才能变成龙。

唐代的“烧尾宴”有两种:

一种是庆贺亲朋登第或荣升,另一种朝官晋升时设宴敬献皇帝。

    烧尾宴上美味陈列,佳肴重叠。

其中有58款佳肴留存于世,成为唐代负有盛名的“食单”之一。

这58种菜单有主食,有羹汤,有山珍海味,也有家畜飞禽。

单是饼的名目,就有“单笼金乳酥”、“贵粉红”、“见风消”、“双拌方破饼”、“玉露团”、“八方寒食饼”七八种之多。

    其中还有一道“御黄王母饭”,是将肉酱撒在米饭上,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呢?

对,这就是后来的“盖浇饭”。

    有话好好说——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大多数饭局其实都是主方有求于宾方,所求之事,或者十分麻烦,或者是平时不好意思。

到了饭桌上,伴随着热乎乎的菜肴,在推杯换盏的畅快中,大多数人都很难说出一个“不”字。

    饭局时间:

北宋初年

    饭局内容:

宋太祖请石守信等高级将领吃饭,想要收回兵权。

    饭局结果:

饭后第二天,石守信等人集体称病,希望“提前退休”。

宋太祖收回兵权,宋代进入“集权”、“抑武”时代。

    黄袍加身后,赵匡胤十分担心手下的人效仿自己拥兵自立。

而相对于前朝“兔死狗烹”的做法,他决心选择一条相对温和的路线,那就是请手下人吃个饭。

    一天退朝后,他留下石守信、高怀德等几个高级军事将领饮酒。

喝得正高兴,赵匡胤突然对他们说“朕若没有诸位,也当不了皇帝。

朕虽身为天子,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

当了皇帝之后,朕从来没有好好睡过。

”此话令石守信等人大惊失色:

“陛下为什么这么说,现在天命已确定,谁敢再有异心?

”赵匡胤又说:

“如果有一天,你们的部下一样对你黄袍加身,拥戴你当皇帝。

纵使你不想造反,还由得着你们吗?

    石守信等人吓得跪下磕头,哭着说:

“臣等绝不敢造反,还请陛下可怜我们,给一条活路。

”赵匡胤说道“人生苦短啊,你们带兵有什么意思?

不如我赐给你们一些钱财,你们去买一些房地产,整日饮酒相欢以终天年,咱们君臣之间也没有了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

”将帅们答谢说:

“陛下能想到我们这事,对我们有起死回生的恩惠啊!

    第二天,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等上表声称自己有病,纷纷要求解除兵权,宋太祖欣然同意,让他们罢去禁军职务。

    饭局背后:

皇上也舍不得吃的“蛤蜊”

    杯酒释兵权可能是除了鸿门宴之外最出名的饭局了。

赵匡胤在饭桌上请众人吃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为了让这场宴会更丰盛一些应该有螃蟹或者宋代的美味“蛤蜊”。

    蛤蜊对于青岛人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海鲜了,但对于北宋的汴京人来说,由于交通不便,海产的蛤蜊绝非寻常之物,不仅味道鲜美,而且价格高得吓人。

《后山谈丛》中记载,宋仁宗时,有人献了一些蛤蜊给皇帝。

皇帝觉得好吃,一口气吃了二十八个,吃完他问这些蛤蜊多少钱,下边人说:

“一个运费要一千钱”,宋仁宗大怒,“我刚才吃了二十八个,岂不是要两万八千钱,这样铺张浪费,怎么对天下人交待?

”于是停下筷子,再也舍不得吃了。

    《东京梦华录》也记载,冬天的汴梁没有什么吃的,因此一到冬天,从皇帝到百姓都会购买大量食材储备,其中就有蛤蜊,只是大多都是晾干的干货。

著有《皇帝的饭局》《玩在宋朝》的青岛作家于左在接受采访时认为,理想的聚餐状态应该是把盘中佳肴当成饭局的主角,大家坐到一起,多吃、少说,做个心无旁骛的“吃货”。

我们前面已经讲了那么多形形色色、惊心动魄的饭局了,不如在此轻松一下,看看那些历史上的名菜宴席。

    汤汤水水的“洛阳水席”

    洛阳水席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迄今保留下来的历史最久远的名宴之一。

之所以称为水席,一是它的每道菜都离不开汤汤水水,二是一道道地上,吃一道换一道,仿佛行云流水一般,故称水席。

    洛阳水席全席共二十四道菜,即八个冷盘、四个压桌菜、八个大件、四个扫尾菜。

    其上菜顺序是:

席面上先摆四荤四素八凉菜,接着上四个大菜,每上一个大菜,带两个中菜,名曰“带子上朝”。

第四个大菜上甜菜甜汤,后上主食,接着四个压桌菜,最后送上一道“送客汤”。

二十四道连菜带汤,章法有序,毫不紊乱。

    代表菜肴有洛阳燕菜、西辣鱼片、甜酒山渣涝、生氽丸子等。

    诗词歌赋的“文会宴”

    文会宴是中国古代文人进行文学创作和相互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

形式自由活泼,内容丰富多彩,追求雅致的环境和情趣。

一般多选在气候宜人的地方。

席间珍肴美酒,赋诗唱和,莺歌燕舞。

    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文学和艺术作品都是在文会宴上创作出来的。

著名的《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在兰亭文会上写的。

    礼仪浓重的“孔府宴”

    孔府宴,是旧时孔府接待贵宾、袭爵上任、祭日、生辰、婚丧时特备的高级宴席,是经过数百年不断发展充实逐渐形成的一套独具风味的家宴。

    孔府宴分为三六九等,其中第一等是招待皇帝和钦差大臣的“满汉宴”,光餐具就有404件。

满汉宴要上菜196道,全是名菜佳肴,如满族的“全羊带烧烤”,汉族的驼蹄、熊掌、猴头、燕窝、鱼翅等。

    孔府宴的代表菜肴有神仙鸭子、一品海参、诗礼银杏、孔门子肉、珍珠海参等。

    源自小说的“红楼宴”

    《红楼梦》中曹雪芹用了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描述了众多人物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活动。

后人借此开创了“红楼宴”。

扬州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及其家庭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因此现在的“红楼宴”多为扬州菜肴。

    红楼菜以其美味、丰盛、精致见长,给人以饮食文化艺术的享受,名扬海内外。

    菜单包括一品大观、贾府冷菜、宁荣大菜、怡红细点等内容。

代表菜肴为有凤来仪、姥姥鸽蛋、西瓜盅酒醉鸡等。

    大名鼎鼎的“满汉全席”

    满汉全席,是清代的宫廷盛宴。

既有宫廷菜肴之特色,又有地方风味之精华;突出满族菜点特殊风味,烧烤、火锅、涮锅几乎是不可缺少的菜点,同时又展示了汉族烹调的特色,扒、炸、炒、熘、烧等兼备,为中华菜系文化的瑰宝和最高境界。

    满汉全席原是清代宫廷中举办宴会时满人和汉人合做的一种全席。

满汉全席上菜至少一百零八种,分三天吃完。

菜式有咸有甜,有荤有素,取材广泛,用料精细,山珍海味无所不包。

    清代的满汉全席又可分为六种,根据不同宴请对象,菜式也有所不同。

分别为蒙古亲潘宴(皇帝为招待与皇室联姻的亲族所设的御宴)、廷臣宴(正月十六日举行,由皇帝亲点大学士及有功勋者参加)、万寿宴(清朝帝王的寿诞宴)、千叟宴(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时期,专门宴请宫内外年长的老人参与)、九白宴(蒙古部落献贡后,皇帝摆设的御宴)、节令宴(按固定的年节时令而设的筵宴。

如:

元日宴、元会宴、春耕宴、端午宴等)。

    独具特色的“谭家菜”

    谭家菜,又称榜眼菜,是北京菜中官府菜的代表,出现于清末民国初年。

相传为清末翰林谭宗浚创立,最初是其私人家宴。

辛亥革命后,其子谭祖任将家宴开放用来补贴家用,但对外不称餐馆。

并立规矩为每宴必须给谭祖任设一个席位,以示“自己并非厨子”。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谭家菜在北京上流社会的名望极高,有“戏界无腔不学谭(谭鑫培),食界无口不夸谭”之说。

但谭祖任本人并不动手,下厨的是他的三姨太郭荔凤(一说赵荔凤),以及几位家庭厨师。

谭祖任去世后,由其女谭令柔和家厨彭长海等在北京米市胡同继续经营,直到1954年公私合营。

1958年,彭长海迁到北京饭店,至今谭家菜仍以此为大本营。

    谭家菜的传统是选料精细,用料大方,做工细腻。

擅长干货发制,常用料为鱼翅、鲍鱼、燕窝、海参。

调味上一般咸甜各半,原汁原味,从来不用爆炒,一般不用胡椒、花椒或味精。

谭家菜有近300个菜肴。

其著名者有黄焖鱼翅、清炖鱼翅、沙锅鱼翅、清汤燕菜、柴把鸭子、菜心扒乌参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