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建铁路钢筋加工场施工组织设计.docx
《最新新建铁路钢筋加工场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新建铁路钢筋加工场施工组织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新建铁路钢筋加工场施工组织设计
(SELECT*FROMSCWHERESC.学号=s.学号AND成绩<=85)
C.OOP用“方法”表现处理事物的过程
A.对视图和查询的使用与表一样,也可以进行插入、查询、删除、修改操作
8.已知D1和D2为日期型变量,下列4个表达式中非法的是________。
*方法2
【答案】视图
A、8B、6C、4D、2
delele
?
str(n)+"的大写汉字为叁"
settalkon目录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线路全长113.467km。
新建线路107.167km,利用吉图珲客专6.3km。
新建线路(沈牡客专敦白段和xxxx南至长春方向联络线合计)路基工程总长67.036km,桥梁共58座,长度31.034km,隧道共10座,长度15.297km。
全线设长白山、永庆、xxxx南、xxxx(既有)4座车站,小站南线路所1座,预留刘生店1座车站。
设在拌合站对面,面积为2185㎡。
钢筋加工防雨棚采用固定式拱形防雨棚,高度为10米,里面设置5T桁吊,并设置避雷及防风的保护措施。
钢筋加工厂进行硬化处理。
棚内地面采用10cm厚天然砂砾垫层,15cm厚的C20混凝土作为面层。
棚内按照其使用功能分为:
原材料堆放区、钢筋加工区、废料堆放区、待检区、半成品区、成品堆放区。
成品供应全线桩基、承台、立柱、连续梁钢筋等。
用地情况及位置见《钢筋加工厂平面布置示意图》。
二、编制原则
1、钢筋加工场建设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业主和本局项目标准化等相关管理办法规定。
2、钢筋加工场建设规模符合施工使用要求,具备足够的原材料及半成品存放空间。
3、钢筋加工场建设应体现标准、节约用地、节省投资、环保节能、合理实用的原则。
三、编制依据
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铁路总公司规章制度;
2、铁路建设相关法律、法规。
3、《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铁总建设[2015]79号)
4、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吉规选字[2016]31号)
5、本项目采用国家和铁路总公司相关标准、规范和规程;
6、当前在建客运专线铁路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施工装备水平。
7、本项目采用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等。
8、有关本项目的勘察、设计文件。
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0、《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11、我单位对现场实际勘察,调查所获得的有关资料,现场采集数据及现场情况;
12、大临、过渡工程管理办法四、钢筋加工厂标准化建设方案
钢筋加工场按照“工厂化、集约化、专业化”要求进行选址,规划,编写建设方案。
1、平整场地人工配合挖掘机或推土机,将场地内杂物清除干净,对于拐角及机械不能触及的地方人工平整,清理出的垃圾不得任意抛洒,要集中清理,倾倒在指定位置,场内便道及钢筋原材料堆放区需将场地反挖压实,厚度控制在30cm;
2、场地硬化
场地硬化按四周低、中心高地原则进行,面层排水坡度不应小于1.5%。
场地平整后,测量放线,预设1.5%横坡,技术人员对同顶面标高进行控制,棚内地面采用10cm厚天然砂砾垫层,15cm厚的C20混凝土作为面层。
浇筑过程中严格控制砼厚度及平整度。
场地四周设置排水沟和截水沟,底宽40cm,水泥砂浆抹面。
3、钢筋加工厂内各区建设
(1)场内道路靠近场地拌合站侧布置,方便原材和成品及半成品出入,道路宽5m,地面基础平整压实后,上铺20cm厚5%水稳砂砾基层+20cm厚C20混凝土面层,路面设2%排水横坡,方便水排至排水沟,确保场地无积水。
(2)原材料存放区
原材料存放分Ⅰ级钢筋和Ⅱ级钢筋存放区,总面积300m2,Ⅰ级钢筋采用下垫方木存放,Ⅱ级钢筋存放在浇筑的30cm×30cm混凝土墩支垫上,支垫间距为3m一道。
场地设置进场材料标示牌,严格按照现场材料进行标识,标识内容包括材料名称、产地、规格、检验状态等,并根据不同的检验状态和结果采用统一的材料标识牌进行标识。
(3)钢筋下料、加工区
钢筋下料、加工制作区总面积685m2,两区分开并设置标示标牌,在下料区、制作区悬挂钢筋的设计大样图,标明尺寸、部位,确保下料及加工准确。
在相关机械处悬挂机械操作安全规定公示牌(即安全操作规程)和设备标示牌。
焊接、切割、使用氧气、乙炔等易燃易爆场所设置禁止、警告标志。
(4)半成品、成品存放区
场地规划半成品存放区面积195m2,成品及待检区面积460m2。
成品、半成品隔离,对加工完成的成品、半成品钢筋,按其检验状态、检验结果和使用部位等进行分类存放并标识。
4、钢筋加工场标示标牌施工生产区域应实行封闭管理,主要进出口处应设有明显的工警示标志和安全文明生产规定、禁令。
1)加工场内醒目位置设置工程公示牌、施工平面布置图、安全生产牌、消防保卫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文明施工牌等明示标志。
2)焊接、切割场所应设置禁止标志、警告标志。
木工加工区应设置禁止标志。
安全通道应设置禁止标志。
使用氧气、乙炔等易燃易爆场所应设置禁止标志和明示标志。
加工场出入口和场内设置禁止标志和警告标志。
用电场所应设置警告标志。
消防器材防止场所设置提示标志,各作业区设置分区标志。
3)机械设备应悬挂机械操作安全操作规程和设备标示牌。
4)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按其检验状态与结果、使用部位等进行标识。
5)在加工制作区应悬挂各号钢筋的大样设计图,标明尺寸、部位,确保下料及加工准确。
5、机械加工设备要求为满足钢筋加工的精确度,采用数控钢筋加工设备(数控弯曲机、数控弯箍机)安装调试简便,可靠性高,安全性能好。
操作人员熟悉本机构造、性能及保养规程,熟练掌握机械设备的操作规程。
金属加工工作台要稳固,卷扬机安装牢固、稳定,防止受力时倾斜和位移。
施工现场各类试验设备定期检查。
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计划表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25T吊车
辆
1
电弧焊机
台
5
数控钢筋弯曲机
台
1
钢筋调直机
台
1
数控弯箍机
台
1
断筋机
台
1
钢筋滚焊机
台
1
门吊
台
1
5T
变压器
台
1
100KVA
五、钢筋质量控制
⑴钢筋加工
①钢筋调直
采用单控冷拉工艺时,应严格执行试验室规定,准确控制钢筋伸长值,I级钢筋冷拉伸长率≤2%。
调直后钢筋外表不得有裂纹、擦伤、缩颈及重皮现象,调直后的钢筋其抗拉强度、弯曲性能均满足设计要求。
调直后的钢筋分类堆放整齐,进行垫高30cm以上,上部覆盖防雨帆布,防止钢筋生锈。
②钢筋连接
A、采用焊接施工工艺过程中,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
焊接接头处不得有横向裂纹;电极接触处不得有烧伤现象;焊接接头处弯折角不得大于40度;钢筋轴线的偏移不得大于钢筋直径的0.1倍且不得大于2mm。
B、桥梁桩基和立柱主筋纵向连接采用滚丝直螺纹连接,例如Φ25主筋接套外径36mm,接套长度60mm,直螺纹钢筋接头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并且要符合以下要求:
A、钢筋接头端头距弯曲点不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B、套筒在厂家加工,要有产品合格证,套筒两端用塑料密封塞扣紧,套筒无裂纹及其他缺陷,要有防锈处理;
C、套筒的材料、尺寸、螺纹规格,公差带及精度等级符合产品设计规格的要求;
D、加工钢筋丝头时,应采用溶性切削液,当气温低于0°C时有防冻措施,不得在不加切削液的情况下套丝;
E、钢筋丝头的螺纹应与连接套筒的螺纹相匹配,公差带应符合规范要求;
F、完整螺纹部分牙形饱满,牙顶宽度超过0.25P的秃牙部分,其累计长度不超过一个螺纹周长(P为螺距);
G、钢筋丝头检验合格后应尽快套上接套或塑料保护帽保护,并分类堆放;
H、接头拼装时用管钳扳手拧紧,使两个丝头在套筒中央位置相互顶紧;各种直径钢筋连接组装后用扭力扳手校核,要求如下
钢筋直径mm
≤16
18-20
22-25
28-32
36-40
最小扭矩N.m
100
180
240
300
360
I、组装完成后,套筒每端不宜有一扣以上的完整丝扣外露,加上丝头型接头、扩口型及加锁母型接头的外露丝扣数不受限制,但应有标记,以便检查进入套筒的丝头长度是否满足要求。
③钢筋切断下料槽钢切口加横挡板,固定于台架上控制下料长度,切断机下料。
钢筋下料尺寸准确,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允许误差±10mm;弯起位置误差为±20mm;箍筋内边距离尺寸误差为±3mm;钢筋不得有马蹄形切口、重皮、油污或弯起现象;下料好的钢筋应分类堆方整齐。
④钢筋弯曲钢筋弯制严格按操作平台大样图控制成型质量。
钢筋弯钩严格按相关标准执行,成型钢筋外观无污染,无翘曲不平现象并分类堆放整齐。
⑤预应力管道定位网制作采用专用模具加工。
加工成型定位网分类堆码,防止错误使用。
定位网加工时要确保焊接质量。
⑵钢筋骨架绑扎成型主体及桥面钢筋均在现场整体绑扎成型。
采用特制钢骨架及开口角钢控制钢筋绑扎尺寸。
钢筋骨架绑扎成型后,拆除作业平台。
⑶钢筋骨架保护层厚度控制
①根据设计图纸对钢筋保护层的要求设计加工不同型号预制砼垫块,垫块加工尺寸满足误差要求,对每批进场垫块由试验度量。
②所用预制砼垫块按工艺及技术交底安放,注意垫块安装间距控制。
垫块呈梅花型布置,加强受力效果。
③所有预制砼垫块必须安装在钢筋骨架最外层箍筋上,充分保证钢筋骨架刚度。
⑷钢筋防锈
①进场钢材堆放时,修建专用平台,平台周围设排水沟。
平台高出地面30cm以上。
堆放钢材用防雨盖布遮盖。
②钢筋加工及绑扎区搭建防雨棚,加工区设排水设施。
成品料及骨架半成品采用专用台架架空,防止地面返潮锈蚀钢筋。
六、钢筋加工厂安全、文明施工
场内各功能区必须在明显位置设有防火设施。
每个功能区的灭火器不少于10个,每个功能区至少设置一个消防池并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
1、施工临时用电
(1)场内施工用电规程管理,各作业区用电回路分开设置,加设断路器和漏电保护器。
(2)照明设施应加设网罩防护。
(3)配电房、变压器等固定电力设备均设安全防护屏障或网栅围栏,高度不低于2.5m,应设置明显的禁止、警告标志。
引入电线按照“三相五线制”架设,电力线的线径应经过计算确定,架空高度符合用电安全规定,始末端按照规定进行接地处理。
所有用电器均按“一机一闸一漏一电”的规定设置安全保护装置。
2、文明施工
(1)易产生粉尘、有害气体的加工场、存放场应采取除尘、有害气体净化措施,且远离生活区、居民区,尽量将加工厂设于场地下风向。
(2)加工剩余的短小材料或废料要合理回收,充分利用。
(3)各种机械加工设备必须经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用,并做好验收合格记录,以备检查。
(4)起吊钢筋时,下方禁止站人,必须待钢筋降落到距地面1m以内方准靠近,就位支撑方可摘钩。
(5)人工切断工具必须牢固。
切断小于30cm的短钢筋,应用钳子夹牢,禁止用手把挟,并在外侧设置防护箱笼罩。
(6)钢筋进行防腐处理时,制作区应远离办公生活区。
焊接时有可靠地接地装置,导线绝缘良好。
焊接操作时应佩戴防护用品。
(7)作业人员、现场管理人员的安全帽应区分。
安全监察人员应佩戴标(牌)。
七、安全保障措施
㈠、安全管理措施
1、建立指挥组织机构项目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各施工队应成立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小组,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健全安全防护措施。
2、组织安全教育培训及风险告知加强施工人员基本素质。
要求作业人员身体健康、年龄不超过45岁,且禁止使用有登高作业禁忌症人员。
在施工前,安全主管部门结合本方案编制教育培训资料及安全风险告知书,对作业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并签字确认。
3、保证资金投入
建立完善的专项安全生产费用计划、使用制度,保证必要的资金投入,为从业人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采购必要的合格安全防护设施及劳动保护用品。
4、加强安全监测及监督检查
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应对边坡稳定性进行监测。
监测的部位包括开挖结构面和开口线上部岩体,通过人工巡视检查和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掌握边坡岩体内部作用力和外部变形情况,评估和判断高边坡的稳定状况。
此外作业过程中,工区专(兼)职安全员现场全过程跟踪,监督安全措施的落实。
5、充分做好应急准备安全主管部门应组织现场人员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并充分准备有关应急物资。
预案包括高处坠落、塌方、物体打击等,应急物资:
绳索、铁锹、呼吸器、常用创伤、中暑药品等。
㈡、施工现场安全控制措施
1、在施工现场行走应注意安全,不得在边坡下方休息或停留。
2、施工现场各种防护设施、警示标志未经施工负责人批准,不得移动和拆除。
3、对开挖线上部不稳定岩体、松动岩块,应进行清除或加固支护处理。
4、临边、临空处应按规定设有挡脚板、防护栏杆等。
5、所有进入作业现场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高处作业人员应佩带安全带并挂牢。
6、现场多个班组作业时应自上而下平行作业,避免上下交叉作业。
八、应急预案
1、组织机构
项目部设立应急事故救援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抢险救灾组长、通讯联络组长、行动救援组长、后勤保障组长。
2、职责及联系方式:
①、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长:
在接到事故报警后,根据事态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启动事故应急预案;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后,立即组织、指挥各方面的资源开展应急救援抢险工作。
及时通知各应急救援小组赶往事故现场,并向其下达应急处理指令,进行排险救险,应急救援;并根据事态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需要外部资源的援助。
②、领导小组成员:
协助组长负责应急抢险的具体指挥工作,指挥各抢险小组进行抢险、应急救援,工作的具体措施的实施,并及时的向组长报告本救援小组的工作情况。
在领导小组长因故不在现场时,自动承担领导小组长的职责。
③、通讯联络组:
在接到事故报告后,保持和事故现场畅通的通讯联系,并根据险情的程度和需要与地方政府、医院、消防和公安等部门保持联系。
如领导小组长决定需要外部资源援助时,迅速地与相关部门进行联系,并安排人员到主要路口接车、接物、引导抢险救援人员、物资到达事故现场。
④、行动救援组:
接到事故通知后,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人员抢救受伤者脱离事故危险区域,同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通知医疗机构前来救护,在专业医疗人员没到来之前对受伤人员进行简单的救护。
或根据受伤的人数及伤情将伤员送往医院治疗,并及时通知要送往的医院做好抢救的准备,使人身伤害降至最低。
⑤、抢险救灾组:
在接到事故通知立即赶往现场并做好现场的警戒和保卫工作,并立即开展人员的搜救、疏散受灾人员、现场侦查和组织抢险工作。
在确保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排险抢险,抢救物资财产,使事故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⑥、后期保障组:
在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组织抢险所必须的物资、材料、工具设备等,确保抢险现场的需要。
3、事故报告程序及内容:
⑴、报告程序:
事故发现人员→当班班长→项目值班电话→救援领导小组长→各救援小组→公安、消防、医院→公司相关部门
⑵、报告内容: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事故发生的类型:
如爆破作业时炸伤或飞石砸伤事故;
爆破地震波引起的各类事故;
有无人员伤亡
事故的严重程度
现场的救援情况
4、应急救援措施及操作步骤⑴、坍塌事故的救援:
发生坍塌事故后,最先发现的人员应大声呼喊,并及时通知现场施工负责人,由施工负责人根据情况通知项目应急领导小组,同时组织救援工作;现场救援小组应及时清理坍塌的土石及杂物;如发现有人被埋,应首先按部位进行人员的抢救,其他人员则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坍塌的扩展,并安排专门的人员观察边坡的情况,防止再次坍塌造成对抢险人员的伤害。
被救出的伤员应及时进行现场救治,如包扎伤口等。
对于重伤员除在现场进行施救外还应及时拨打求救电话,并安排人员在重要的路口处接应,尽快使伤员得到有效的治疗。
⑵、人员伤害事故的救援:
①、在接到事故救援信息后,值班人员做好记录,及时反馈应急领导小组负责人,并组织抢险人员迅速赶赴现场。
②、在事故现场人员严格按人身意外抢救流程对伤员进行抢救,并视伤情决定是否拨打救援电话。
③、在医疗机构到达前,不应放弃对伤者的抢救,更不能根据伤者的脉搏和呼吸的有无擅自判断死亡而放弃抢救;随时掌握受伤人员的体征、脉搏、瞳孔、意识的变化,为继续治疗创造条件。
在伤者送入医疗机构后,应急人员应如实转告受伤人员的情况并积极协助治疗。
⑶、潜在伤害急救措施
①、创伤急救措施
创伤分为开放性创伤和闭合性创伤。
开放性创伤是指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常见的有:
擦伤、切割伤、撕裂伤、刺伤、撕脱、烧伤;闭合性创伤是指人体内部组织的损伤,而没有皮肤黏膜的破损,常见的有:
挫伤、挤压伤。
②、开放性创伤的处理a、对伤口进行清洗消毒,可用生理盐水和酒精棉球,将伤口和周围皮肤上沾染的泥砂、污物等清理干净,并用干净的纱布吸收水分及渗血,再用酒精等药物进行初步消毒。
在没有消毒条件的情况下,可用清洁水冲洗伤口,最好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然后用干净的布或敷料吸干伤口。
b、止血:
对于出血不止的伤口,能否做到及时有效的止血,对伤员的生命安危影响较大。
在现场处理时,应根据出血类型和部位不同采用不同的止血方法:
直接压迫——将手掌通过敷料直接加压在身体表面的开放性伤口的整个区域;抬高肢体——对于手、臂、腿部严重出血的开放性伤口,都应抬高,使受伤肢体高于心脏水平线;压迫供血动脉——手臂和腿部伤口的严重出血,如果应用直接压迫和抬高肢体仍不能止血,就需要采用压迫点止血技术;包扎——使用绷带、毛巾、布块等材料压迫止血,保护伤口,减轻疼痛。
c、烧伤的急救应先去除烧伤源,将伤员尽快转移到空气流通的地方,用较干净的衣服把伤面包裹起来,防止再次污染;在现场,除了化学烧伤可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外,对创面一般不做处理,尽量不弄破水泡,保护表皮。
⑶、闭合性创伤的处理
a、较轻的闭合性创伤,如局部挫伤、皮下出血,可在受伤部位进行冷敷,以防止组织继续肿胀,减少皮下出血。
b、如发现人员从高处坠落或摔伤等意外时,要仔细检查其头部、颈部、胸部、腹部、四肢、背部和脊椎,看看是否有肿胀、青紫、局部压疼、骨摩擦声等其他内部损伤,假如出现上述情况,不能对患者随意搬动,需按照正确的搬运方法进行搬运,否则,可能造成患者神经、血管损伤并加重病情。
现场常用的搬运方法有:
担架搬运法——用担架搬运时,要使伤员头部向后,以便后面抬担架的人可随时观察其变化;单人徒手搬运法——轻伤者可扶着走,重伤者可让其伏在急救者背上,双手绕颈交叉垂下,急救者用双手自伤员大腿下抱住伤员大腿。
c、如怀疑有内伤,应尽早使伤员得到医疗处理;运送伤员时要采取卧位,小心搬运,注意保持呼吸道畅通,注意防止休克。
d、运送过程中,如突然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挤压法等急救措施。
e、窒息急救措施如经检查发现,伤者处于“假死”状态,则应立即针对不同类型的“假死”进行对症处理:
如果呼吸停止,应用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法来维持气体交换;如心脏停止跳动,应用体外人工心脏挤压法来维持血液循环。
⑷、人身意外伤害抢救流程:
接报警电话并做好记录→反馈应急领导小组赶赴事发现场→根据伤员情况实施现场抢救→根据情况送医院治疗。
九、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一)文明施工
1、所有材料必须按各自的类型分别进行标识,(标识内容:
名称、型号、生产厂家、出厂日期、检验合格牌等)并堆放整齐,此事由各工区具体实施,由物资部进行统一布置。
2、现场应严格按防汛要求,设置连续通畅的排水设施和其它应急设施,防止泥浆、污水、废水到处溢流或堵塞排水河道。
3、输物资材料、垃圾和工程渣土的车辆,应采取有的措施,防止建筑材料、垃圾和工程渣土飞扬、撒落或流溢,保证行驶途中不污染交通和环境。
4、因工程施工造成沿线居民出入口障碍和道路交通堵塞,工区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出入口道路的畅通。
5、各种机械设备按照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必须排列整齐,便于施工。
6、要求施工人员必须佩戴齐全各种劳动保护用品(安全帽、工作服、防滑鞋),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绳。
7、进入工作区,不得赤膊、赤脚、不得穿拖鞋、高跟鞋和其它带钉、易滑的鞋,女工不得穿裙子,不得在施工现场打闹、推拉或躺卧,不得将家属、亲朋好友、小孩及无关人员带入施工现场。
8、施工现场其它临时设施也要符合文明施工规定,区域分布要清楚,施工区域与非施工区域严格分隔,场容场貌整齐整洁、有序,文明施工区域或危险区域应设置警示牌,并采取安全保护措施。
9、施工现场已制作安装完成的各种标牌及其它设施由所属区域进行维护,若有损坏应由该工区进行修复。
(二)环境保护根据本工程区域特点,上场后做好全面规划,做好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按照“生态、环保”建设标准精心细致进行施工,我们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组织管理措施
(1)严格执行国家环保部门和地方环保部门及业主规定的有关环保和水土保持方面的法律、法规,接受当地环保局、建设单位对本工程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检查工作、监督管理。
(2)严格按照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标准建立环保、水土保护组织机构和体系,统一领导环保、水土保持的管理工作。
(3)施工期间设环境保护监督专职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知识培训,提高文明施工意识。
(4)结合工程实际,科学制订植被及水土保持、水质和水利设施保护、大气环境、噪声防治、施工营地废物处理方案和措施,避免由于施工方法不当而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2、施工噪声防治措施施工噪声防治措施主要用来保护公路沿线声环境敏感点,如农村居住区等环境敏感点,施工中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1)机械加工点远离居民集中居住区或其他环境敏感点。
(2)尽量避免夜间安排噪声很大的机械施工,尤其是高噪声施工作业。
(3)设备选型考虑低噪声产品,设备底座设置防震基础,噪声超标的设备一律不用;对使用的工程机械和运输车辆安装消声器并加强维修保养,降低噪声。
适当控制机械布置密度,条件允许时拉开一定距离,避免机械过于集中形成噪声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