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学院中国地理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5589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邵阳学院中国地理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邵阳学院中国地理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邵阳学院中国地理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邵阳学院中国地理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邵阳学院中国地理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邵阳学院中国地理教学大纲.docx

《邵阳学院中国地理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邵阳学院中国地理教学大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邵阳学院中国地理教学大纲.docx

邵阳学院中国地理教学大纲

《中国地理》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101001207

课程英文名称:

GeographyofChina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

地理科学

总学时数:

90其中:

讲课学时:

90   实验学时:

0  总学分数:

5

编写人:

罗熙审定人:

莫晓红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中国地理的分析研究方法,为学生从事地理教学、科研、以及参与国民经济建设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深入地认识我国的主要地理问题,包括自然结构及其评价、海域与岛屿、人口与经济发展、文化传统与现代化、灾害与环境、景观与区划、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战略等,较好地了解我国八大综合区的资源环境条件、经济发展特点、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区域发展方向,全面理解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系统的演进过程及其综合规律,掌握区域人地关系系统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区域分析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

全教学内容分为总论和区域分析两篇,总论部分系统论述全国性的主要地理问题,包括自然结构及其评价,人口与经济规律等;区域分析部分将全国分为8个综合区,分区阐述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经济发展特点,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区域发展方向。

(四)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

本课程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习完自然地理学基础课程(地质学、气象与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学、生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课程后开设。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区域分析与规划》、《区域地理专题研究》、《乡土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等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一)学时分配建议表

学时分配建议表

课 程 内 容

各教学环节的学时分配

讲课

习题课

实验

设计

区位和疆界 

 

 

 

自然结构 

12 

 

 

 

海岸及海域 

4

 

 

 

人口与经济发展

12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空间进程

4

灾害与环境

4

景观与区划

4

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战略

4

东北区

6

华北区

6

晋陕内蒙古区

6

长江中下游区

6

东南区

4

西北区

4

西南区

4

青藏区

4

总计(学时)

90 

 

 

 

(二)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1、教材

赵济、陈传康.中国地理.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版,1999

2、参考书目

(1)赵济.中国自然地理.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3版,1995

(2)程潞.中国经济地理.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4版,1999

(3)“中国地理”是一门内容广泛、涉及面极多的综合性课程,所需要阅读的参考书较多,书中各个章节后面已列有主要的参考书目,完全可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故请参阅教材中所附的参考书目.

(三)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试采用笔式、闭卷的方式。

2、成绩构成

课堂成绩10%;课外成绩10%;期终考试80%。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区位和疆界(6课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1)阐明中国在地球上的地理位置和在世界的地位,认识其对中国地理环境形成的意义;

(2)掌握中国国土和疆域的基本状况(特别是海洋国土);

(3)借助遥感影像辨识中国地表结构,认识地貌(特别是地势和山地)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中国在地球上的地理位置和在世界的地位、中国地表结构及地貌特征。

(2)教学难点:

线性构造带。

3、教学方法

运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板图、板画等方法进行教学。

4、教学主要内容

(1)中国在世界的地位:

中国人口居世界第一位,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主要社会经济指标位居世界前列。

(2)区位与疆界:

地理位置;疆界。

(3)中国遥感图像的地学分析:

地表结构;线性构造带;地表组成物质。

5、学生练习

(1)简要评价我国的地理位置。

(2)查阅相关统计网,搜集相关数据资料说明中国在世界上得地位。

(3)运用遥感图像分析我国地貌得基本特征。

(二)自然结构(12课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1)阐明中国自然结构,包括气候水热结构、土地资源结构、水资源结构、矿产资源结构以及风景旅游资源结构等的基本特征。

(2)对中国自然结构的基本状况进行评价。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水热结构、土地资源结构、水资源结构、矿产资源结构以及风景旅游资源结构。

(2)教学难点:

对资源结构的分析评价。

3、教学方法

运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板图、板画等方法进行教学。

4、教学主要内容

(1)气候水热结构及其评价:

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几种重要的天气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对我国气候的评价;气候变化及演变趋势。

(2)土地资源结构及其评价:

土地与土地资源;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土地资源结构:

数量与质量评价。

(3)水资源结构及其开发评价:

水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水资源的特点及评价;中国水资源开源潜力;21世纪中国水资源需求分析。

(4)矿产资源结构及其开发评价:

中国矿藏资源的基本特征;我国矿产资源现状及潜力分析;矿产资源保证程度分析。

(5)风景旅游资源结构与开发评价:

风景旅游资源概念;中国风景旅游资源概况;风景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风景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

5、学生练习

(1)查阅相关统计资料分析说明我国土地资源得特征及变化。

(2)说明我国气候资源、水资源、风景旅游资源得特征,并予以评价。

(3)试结合某一区域说明其自然结构与自然资源。

(三)海岸及海域(4课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1)阐明中国海底地貌和水文特征。

(2)评价海洋环境的优势与不利影响。

(3)了解中国海洋资源的基本状况。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中国海洋资源的基本状况,海洋环境的优势与不利影响。

(2)教学难点:

海洋水文。

3、教学方法

运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板图、板画等方法进行教学。

4、教学主要内容

(1)海域环境:

海域范围;海底地貌;海洋水文。

(2)海洋资源及其评价:

海洋生物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能资源;海洋空间资源。

(3)海岸:

我国海岸的基本格局;海湾与港口资源;滩涂资源;海岸带开发中面临的问题。

(4)海岛:

海岛类型;海岛资源评价。

5、学生练习

(1)说明我国得海域与划分海域环境得基本特点。

(2)说明我国海岸与岛屿得类型及分布。

(3)说明海洋资源对我国经济资源发展得意义。

(四)人口与经济发展(12课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1)阐明中国人口国情,认识中国人口密度地域差异。

(2)阐明中国的土地利用国情,认识中国农业开发的区域特征。

(3)阐明中国水利建设成就,特别是主要江河的整治与开发、南水北调工程等。

(4)阐明中国工矿业的基本特点,理解主要工业部门如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化学工业、机电工业、轻纺工业等的地理布局。

(5)认识中国交通的整体布局和旅游业、城乡建设的基本状况。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中国人口的增长与分布,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布局。

(2)教学难点:

人口与发展的关系、土地利用与大农业开发。

3、教学方法

运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板图、板画等方法进行教学。

4、教学主要内容

(1)人口及其问题:

人口过程和发展类型的基本概念;中国人口的发展;中国人口的基本特点;人口与发展的关系。

(2)土地利用与大农业开发:

土地利用;中国土地利用的基本特点;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与大农业开发。

(3)水利及其开发建设:

中国水利开发的历程;中国水利的现状;主要河流的治理开发;跨流域调水。

(4)矿业开发与能源工业:

矿业开发的特点;中国的矿业开发与总体布局;能源工业的发展与布局;矿业开发中的主要问题。

(5)工业建设与布局:

中国工业发展与布局变化;原材料工业布局;机电工业布局;轻纺工业布局。

(6)交通建设和运输、邮电业:

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及运输网现状;交通网的分布;交通运输业今后的发展;邮电通信业的发展与布局。

(7)旅游业:

旅游与旅游业;旅游业发展的经济基础;旅游业现状;游业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对策与发展。

(8)城乡建设:

城乡划分及市、镇设置标准;城市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村镇建设与发展。

5、学生练习

(1)搜集我国人口最新资料,说明我国人口发展得特点,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说明我国土地利用与农业开发得相互关系,分析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

(3)查阅相关统计网站,分析我国工业发展与工业结构的变化。

(4)结合三峡工程说明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得成就。

(五)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空间进程(4课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1)阐明中国文化形成的时空环境及空间进程;

(2)了解中国区域文化的空间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3)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中国区域文化的空间差异,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

(2)教学难点:

中国区域文化的未来走向、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3、教学方法

运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板图、板画等方法进行教学

4、教学主要内容

(1)中国文化的空间透视:

中国远古人类与文化产生的环境与区域;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创造和中国文化版图的雏形;处在一定时空环境中的中国社会与文化。

(2)民族与宗教:

统一多民族的形成;中国各少数民族文化的空间差异;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宗教文化区。

(3)区域文化:

中国区域文化的形成;中国各主要区域文化及其特征;中国区域文化的未来走向。

(4)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中国文化结构与传统文化的形成一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5、学生练习

(1)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2)结合家乡说明我国文化分区及区域文化特点。

(3)新石器时期,我国早期文化中心及文化遗址有哪些?

(4)说明自然环境差异对我国生活习俗的地区差异的影响。

(5)精神文化包括哪些?

(6)说明境内的五大语系是哪些?

(7)我国汉语文化区可分为哪七个文化区。

(8)以下艺术形式分别是哪些地方的传统形式:

A“二人转”B“快书”C越剧D黄梅戏E评弹

(9)简述我国统一的少数民族格局的历史形成过?

(10)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空间差异如何?

共形成原因有哪些?

(11)简述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在我国的传入及目前主要分别区?

(12)中国东部汉族文化区又可细分为哪几个文化区域?

起文化的汉族要特征有哪些?

(13)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有哪些?

(14)论述题:

试述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及创造新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甚至世界现代文化进程中的作用。

(六)灾害与环境(4课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1)阐明中国自然灾害基本特征和地域差异;

(2)了解中国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生态建设的成就;

(3)理解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布局和意义。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中国自然灾害基本特征和地域差异,中国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

(2)教学难点:

中国可持续发展中的减灾对策、基本概念。

3、教学方法

运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

4、教学主要内容

(1)自然灾害与减灾建设:

中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特征;中国减灾建设;中国可持续发展中的减灾对策。

(2)环境保护和建设:

中国环境问题的基本状况;中国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成就;中国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主要对策。

(3)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护:

基本概念;中国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的和意义;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方法。

5、学生练习

(1)我国自然灾害主要有哪些,试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发生的自然灾害分析,阐述我国自然灾害形成得原因及减灾对策

(2)结合实际说明我国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得重要性

(七)景观与区划(4课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景观研究的历史和研究内容;

(2)掌握地域分异规律的理论;

(3)阐明中国自然景观和经济景观的分异规律;

(4)掌握自然、人文、经济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5)阐明主要的中国自然和经济区划方案。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自然景观和经济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人文、经济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2)教学难点:

景观概念、自然区划、经济区划的原则。

3、教学方法

运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板图、板画等方法进行教学

4、教学主要内容

(1)研究简史:

景观概念;国内外景观研究简史。

(2)地域分异规律与景观划分:

地域分异规律;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中国经济景观的地域分异;中国人文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景观划分。

(3)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分原则;中国行政区划的演变;我国行政区划的现状;行政区划的改革问题。

(4)自然区划:

罗开富方案;黄秉维方案;任美锷、杨纫章方案和任美锷、包浩生方案;赵松乔方案;席承藩方案。

(5)经济区划:

经济区划的理论基础;经济区划的原则;中国综合经济区划的几种方案;三大经济地带和七大经济区。

(6)综合区划。

5、学生练习

(1)分析我国自然、经济、人文得地域分异特点及规律。

(2)对教材中主要的自然区划方案,经济区划方案予以评述。

(八)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战略(4课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1)明确重点国土整治区;

(2)了解中国国土整治方案;

(3)通过案例分析,掌握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4)了解国土整治的概念、政策和区划的原则、方法。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国土整治的概念、政策和区划的原则、方法,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2)教学难点:

建立协同的区域规划结构。

3、教学方法

运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板图、板画等方法进行教学

4、教学主要内容

(1)国土整治:

国土整治基础理论;建立协同的区域规划结构;国土整治政策;国土整治区划原则和方法;国土整治区划方案;国土整治重点区;国土整治重点区的选片

(2)区域发展战略:

理论基础;总体发展战略;典型案例研究—--连云港市;一般案例研究;子战略研究案例

5、学生练习

(1)国土整治的原则与方法如何?

(2)教材中国土整治区划方案如何?

(3)我国国土整治重点区有哪些?

如何分类?

(4)联系实际,谈谈某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

(九)东北区(6课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1)阐明东北区的资源与环境特征和资源优势;

(2)阐明东北区农业、工业等布局的特征和发展前景;

(3)指出东北区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东北区的资源与环境特征和资源优势,东北区农业、工业等布局的特征和发展前景。

(2)教学难点:

以重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基地建设。

3、教学方法

运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板图、板画等方法进行教学

4、教学主要内容

(1)环境与资源特征:

自然地理条件;资源优势

(2)产业基础和经济发展:

以重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基地建设;农业基地建设;交通运输、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对外开放与边境贸易发展

(3)资源开发与环境整治:

水利建设;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开发旅游资源;生态环境建设;能源建设。

5、学生练习

(1)说明东北区自然结构与自然资源得基本特征。

(2)搜集相关统计资料分析说明东北区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得基本特征。

(3)查阅相关资料分析东北区生态环境问题何在,生态环境建设得目标对策如何?

(十)华北区(6课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1)阐明华北区的地理特征和人口、资源与经济状况;

(2)阐明首都经济圈及其经济布局的特征和发展前景;

(3)提出华北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和开发对策;

(4)阐述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与治理的成就。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中国在地球上的地理位置和在世界的地位、中国地表结构及地貌特征。

(2)教学难点:

黄淮海平原治理与农业开发。

3、教学方法

运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板图、板画等方法进行教学

4、教学主要内容

(1)地理概况:

自然地理基础;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人口、资源与经济。

(2)首都经济圈:

首都北京中心地位;京津冀地区;环渤海地区。

(3)水资源问题:

水资源短缺;缺水导致诸多环境问题;主要缺水工业城市聚集区的水供需平衡;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主要途径。

(4)黄淮海平原治理与农业开发:

黄淮海平原治理与农业开发研究;黄淮海平原水盐运动的一般特征;地球化学分区及水盐运动动态变化;盐碱土综合治理实例(鲁北禹城盐碱土综合治理);农业综合开发与专业化发展。

5、学生练习

(1)说明华北区自然结构与自然资源得基本特征。

(2)搜集相关统计资料分析说明华北区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得基本特征。

(3)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华北区生态环境问题何在,生态环境建设得目标对策如何?

(十一)晋陕内蒙古区(6课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1)阐明晋陕内蒙古区的地理特征和地域差异;

(2)阐明晋陕内蒙古区的能源、矿产分布及其工业经济布局的特征和发展前景;

(3)提出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问题和整治对策;

(4)阐述草地畜牧业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模式。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陕内蒙古区的能源、矿产分布及其工业经济布局的特征,晋陕内蒙古区的地理特征和地域差异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问题。

(2)教学难点:

能源重化工基地。

3、教学方法

运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板图、板画等方法进行教学。

4、教学主要内容

(1)地理概况:

山地与高原、盆地交错分布;季风边缘与自然气候地带的南北更替;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人口、民族与可持续发展;资源、经济与发展。

(2)能源重化工基地:

省区优势工业的联合优势;晋陕内蒙古接壤地区----乌金三角;水资源与交通问题。

(3)草原畜牧业基地:

内蒙古草原;草地畜牧业;蓄产品优势、牧业文化与名牌产品。

(4)土地退化问题:

土地退化类型、强度与分布;土地退化成因;农牧交错地带与可持续发展。

(5)省区内部差异及发展方向:

山西东、中、西地带差异;陕西省南、中、北地带差异;内蒙古自治区地域差异。

5、学生练习

(1)说明晋陕内蒙区自然结构与自然资源得基本特征。

(2)搜集相关统计资料分析说明晋陕内蒙区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得基本特征。

(3)查阅相关资料分析晋陕内蒙区生态环境问题何在,生态环境建设得目标对策如何?

(十二)长江中下游区(6课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1)阐明长江中下游区的地理、资源特征;

(2)阐明长江中下游区发达的农业、工业、交通等的特征和发展前景;

(3)提出长江中下游区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主要环境问题。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长江中下游区的地理、资源特征,长江中下游区发达的农业、工业、交通等的特征,主要环境问题。

(2)教学难点:

长江中下游区的主要环境问题。

3、教学方法

运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板图、板画等方法进行教学

4、教学主要内容

(1)自然条件分析:

低山丘陵与平原乡间的地表结构;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过渡性的亚热带植被与土壤;矿产资源不够丰富

(2)经济特征与产业结构:

区域发展条件的分析;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与农业基地建设;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水路陆路交织的交通运输网;加速发展旅游业

(3)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发展:

区域发展;生态环境建设

5、学生练习

(1)说明长江中下游区自然结构与自然资源得基本特征。

(2)搜集相关统计资料分析说明长江中下游区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得基本特征。

(3)查阅相关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区生态环境问题何在,生态环境建设得目标对策如何?

(十三)东南区(4课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东南区的资源、环境特点并对其进行评价;

(2)把握闽粤琼3省的经济发展特点、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3)通过对比分析香港与澳门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的异同点,掌握其各自的相对优势和不足;

(4)了解台湾的资源环境特点和经济发展过程及现状。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东南区的资源、环境特点,闽粤琼3省的经济发展特点、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2)教学难点:

东南区自然环境特征

3、教学方法

运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板图、板画等方法进行教学

4、教学主要内容

(1)资源、环境特点与评价:

以热带、南亚热带气候为主体,高温多雨,水热资源丰富;山地多、平地少,耕地不足,人地矛盾尖锐;生物资源丰富多样;水资源丰富;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

(2)闽粤琼三省的经济建设与区域发展:

经济发展特点;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工业基地建设;交通运输网络。

(3)香港与澳门:

香港;澳门。

(4)台湾:

资源与环境;经济发展。

5、学生练习

(1)说明东南区自然结构与自然资源得基本特征。

(2)搜集相关统计资料分析说明东南区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得基本特征。

(3)查阅相关资料分析东南区生态环境问题何在,生态环境建设得目标对策如何?

(十四)西北区(4课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1)阐明西北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阐明西北区绿洲农业和工业的特征和发展前景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西北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西北区绿洲农业和工业的特征

(2)教学难点:

西北区地貌形成的地质基础

3、教学方法

运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板图、板画等方法进行教学

4、教学主要内容

(1)地质环境与地貌特征:

地质环境与宏观地貌格局;地貌外动力组合与地貌成因类型;冰川、冰缘、风沙、黄土地貌等优势地貌类型;地貌稳定性差,块体运动和泥石流等灾害地貌过程频繁。

(2)干旱半干旱气候:

太阳辐射量大与日照时数长;高山严寒与盆地温暖形成鲜明对照;降水偏少的干旱区;干燥度和大陆度都最大;多风沙。

(3)三大洋水系与内流水系:

水文特征概述;外流河与内流河;湖泊;冰川。

(4)植被土壤与景观垂直带:

植物区系地理;大陆性和过渡性纬度地带分异;海洋性和大陆性山地垂直带谱。

(5)绿洲农业与畜牧业:

西北区的绿洲;绿洲农业;畜牧业。

(6)工业与交通:

工业;交用运输业。

5、学生练习

(1)说明西北区自然结构与自然资源得基本特征。

(2)搜集相关统计资料分析说明西北区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得基本特征。

(3)查阅相关资料分析西北区生态环境问题何在,生态环境建设得目标对策如何?

(十五)西南区(4课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1)阐明西南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阐明西南区气候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3)阐明西南区矿产资源及其工业特色。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西南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西南区的农业、工业特色。

(2)教学难点:

西南区的地质环境

3、教学方法

运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板图、板画等方法进行教学

4、教学主要内容

(1)地质环境与地貌特征:

地质环境;地貌特征;主要地貌单元

(2)气候与水文:

辐射与日照;气温;降水;河流与湖泊

(3)植被与土壤:

植物区系与植被类型;土壤地理特征

(4)农业

(5)工业

(6)交通运输

5、学生练习

(1)说明西南区自然结构与自然资源得基本特征

(2)搜集相关统计资料分析说明西南区产业结构与经济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