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三中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三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50480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三中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三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三中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三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三中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三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三中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三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三中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三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三中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三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三中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三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三中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三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三中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三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三中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三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三中2018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三

高三历史

1、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达尔文在研究中发现,“在浅色的桦树林里,浅色种类的蛾通常是深色种类的蛾的6倍;相反,在深色的松树林,深色种类的蛾通常为浅色种类的蛾的16倍”。

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  )

A.生物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

B.生物个体之间存在本种类内部的竞争

C.生物的进化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

D.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商朝的王位继承,自第二代以下,以兄终弟及为主,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的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

这一继承制度(  )

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使政权趋向严密

C.有利于社会稳定D.易导致权力纷争

3.1948年6月,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的声明中说:

“一年以前,都市里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上层人物,表示并不反对国民党打共产党,但希望早一点打完共产党,快点给他们和平。

现在呢,他们改变了,他们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国民党,快点给他们和平。

”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上层人物”(  )

A.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

B.受到《国内和平协定》的影响

C.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

D.看到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消灭

4.下表是黄埔军校第三至六期入学人数与毕业人数的情况表。

其中,第五期毕业率与其余各期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①国内战争②外敌入侵③政治分裂④经济停滞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

5.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

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  )

A.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B.国王掌控实权

C.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D.宪政制度确立

6.“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同学照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体现时代的风貌。

观察下面两幅照片,我们可以得出的最准确结论是(  )

A.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

B.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主导地位逐渐被个人主义所取代

C.由个人崇拜、教条主义趋向思想解放,个性凸显

D.反映了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

7.下图为西周早期青铜文物、文物内铭文拓片,铭文记载了周王……毕地的土地“方五十里”赏赐给召的史实。

这一文物(  )

A.是研究我国甲骨文的直接证据

B.反映了土地私有制度已经形成

C.是研究西周冶金技艺的原始资料

D.说明周王实现了对全国的直接管理

8.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

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  )

A.自强与求富B.进化与革新

C.改良与革命D.民主与科学

9.张之洞痛陈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时说:

“北无旅顺,南无台湾,中华海面,全为所扼,此后虽有水师,何从施展?

”该条约是(  )

A.中英《南京条约》B.《辛丑条约》

C.中俄《改订条约》D.中日《马关条约》

10.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李大钊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都对中国民主革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们的相同点是()

①主张社会革命 ②建立劳工社会 ③主张国共合作 ④发动国民革命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1.一般认为,通过“1953年到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建立了走向现代化的制度基础。

这说明(  )

A.我国将依靠国家政权的力量推进现代化

B.我国建立起适应多层次生产力发展需要的经济体制

C.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发生了质的飞跃

D.我国已经形成一整套的经济管理制度

12.丹皮尔《科学史》中说:

“在牛顿的时代,人类学术观点方面的革命,也带来了教条的宗教信仰的陈述方面的一场革命。

……宗教信仰的寄身之所由心转移到头脑中,神秘主义被数学所驱逐,这样就为最后也许能够代替传统信仰的开明的基督教,以及康德所追寻的‘理性范围内的宗教’开辟了道路。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在牛顿的时代,人类学术观点方面的革命”成果主要是指量子论的发现

B.牛顿时代的学术成果引发了欧洲的宗教改革

C.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D.科学的进步使人类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3年,印度文学家泰戈尔凭借其著名长诗《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

材料二 从19世纪中叶起,在文化领域,人为的、地理上的界限逐渐被淡化,世界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整合不断加强……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交流着。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世界文学发展的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促使两个时期文化交流加速的原因。

(3)面对19世纪中期以来的世界文化交流,有人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等国的文化侵略,应该抵制;也有人认为这是不同文化的碰撞、融合,被侵略国家应当有选择地吸收外来文化,发展本国文化。

你认为哪种说法更合理?

请就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14.(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

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

(2)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

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

(3)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

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

三、选考题部分(共3小题,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题作答)

【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

……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王安石

材料二王安石与司马光在理财问题上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

司马光:

善理财之人,不过是会敛钱,把百姓的财富搜刮尽了。

这样的话,百姓困穷,变成盗贼,难道对国家有好处吗?

王安石:

这可不是善理财。

善理财的人,能不增加农民的负担却增加国家的收入。

材料三近代梁启超称王安石变法是“实(中)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

——《饮冰室合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三冗”具体指什么?

(2)材料二中对理财问题争论的实质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的理财观在其变法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

(3)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清代以前一般都认为是“祸国殃民”,最终导致北宋亡国。

而材料三给予了高度肯定,对于这两种观点,你认为哪一种更合理?

为什么?

【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16.阅读下列材料: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战后提出要建立一支最终能“与世界上任何国家所维持的最强大的海上力量势均力敌”的海军。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则表示:

“英国宁愿耗尽它最后一个金币,也要保持对美国或其他任何国家的海军优势。

”1920年,日本不顾经费缺乏的巨大压力,将海军预算提高到国家支出的1/3,开始实施建立“八八舰队”的计划。

——岳麓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请完成:

(1)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这一现象的本质及其后果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五国条约》。

 

【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了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克伦威尔把很大的精力用在对外事务上,他要改变这种局面,建立英国在世界上的贸易霸权,把失去的“漂亮姑娘”夺回来。

英国的舆论界也在推动着护国主去争霸世界。

一个政论家写道:

“在花盆里的橡树是不能长高的,为了它的根和枝,它应该有(足够)的土壤和空间。

”克伦威尔正是遵循着这一资产阶级的信条,开始他的外交活动的。

——据宋华《克伦威尔传》整理

材料二 虽然1654年的预算收入达到了就当时而言堪称巨额的一百五十万英镑,但赤字仍是护国政府的不治之症……无休止地征收苛捐杂税,并且把全部重担加到劳动人民身上,引起了国内不满情绪的增长。

1655年初,王党的阴谋家们便力图利用这种情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据(苏)巴尔格《克伦威尔及其时代》整理

请回答:

(1)英国失去“漂亮姑娘”的原因是什么?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克伦威尔为夺回“漂亮姑娘”采取的行动。

(2)材料二中“国内不满情绪的增长”与材料一中提到的夺回“漂亮姑娘”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这使英国的政局产生了什么变化?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政策与民生问题之间关系的认识。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环境对生物进化的影响也就是“自然选择”,故选择D项。

2.【答案】D

【解析】题干反映的是王位世袭制下以兄终弟及为主,易导致“弟”与“子”之争夺,故D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宗法制,A项说法错误;B项“严密”说法错误;C项说法错误,应是不利于社会稳定。

3.【答案】A

【解析】关键信息:

快点给他们和平。

从题干材料反映中国人民渴望和平,再结合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与相关事实分析,A项正确;B、C项与题干无关;从时间信息上看,D项说法错误。

4.【答案】A

【解析】从时间看第五期处于1926.11—1927.8,该时期正在进行北伐战争,部分学生从军,故①正确;国共合作破裂以及部分共产党员学生被杀害或者转入地下影响毕业,故③正确;该时期并未发生较大型的外敌入侵事件,经济停滞的说法也不符合事实,故②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5.【答案】D

【解析】英国君主立宪制虽然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但国王是国家的象征,按照宪法,没有国王的印章是不合法的,才会出现银行审计长发现未盖章国王印信,拒绝支付的事,故选D项。

6.【答案】C

【解析】从图可以看出是最有可能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当时人们服装颜色单一,军装流行,而且手里还拿着“毛主席语录”即“红宝书”,反映了当时个人崇拜、教条主义,右图可以看出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大家服装多姿多彩,而且凸显个性,故C项正确;A、B、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B、D项错误。

7.【答案】C

【解析】西周青铜器上的文字是铭文(也叫金文)晚于甲骨文出现,不能成为研究甲骨文的直接证据,故A项错误;土地私有制度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西周实施井田制是土地国有制,故B项错误;西周时期是青铜文明时期,青铜文物是西周冶炼技艺重要的原始资料,故C项正确;西周主要实行分封制,并非周王对全国直接管理,故D项错误。

8.【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但在考查视角上实现了突破,避开传统的政治角度,从新文化运动的视角进行了考查。

五四运动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继续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反对偶像即反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及其维护的专制制度,解放思想即进行思想启蒙,故选D项。

A项是洋务派的主张,B项是维新派的主张,C项是孙中山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先后提出的政治主张。

9.【答案】D

【解析】《南京条约》是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没有涉及旅顺、台湾,故A项错误;《辛丑条约》也没有涉及旅顺、台湾,故B项错误;中饿《改定条约》主要涉及西北地区,没有涉及旅顺、台湾地区,故C项错误;中日《马关条约》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符合“北无旅顺,南无台湾,中华海面,全为所扼”,故D项正确。

10.【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李大钊是中共的创始人之一,和孙中山的共同点是主张暴力革命、国共合作、发动国民革命;其不同是李大钊主张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孙中山主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故②是其不同点。

选A。

11.【答案】A

【解析】1953年到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国家通过合作社形式实现农业、手工业改造,通过公私合营形式实现资本主义改造,故A项正确;三大改造后,我国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故B项错误;三大改造完成只是“我国建立了走向现代化的制度基础”,故C项错误;三大改造完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始,还未形成一整套的经济管理制度,故D项错误。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

可用排除法。

牛顿时代的科学成就不包括量子论的发现,A项错误;宗教改革在牛顿力学前,B项错误;科技的进步让人类摆脱了宗教的束缚与现实不符,D项错误。

因此选C项。

13.【答案】

(1)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东方文化得到世界的承认。

(2)19世纪中叶:

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

20世纪50年代后: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发展。

(3)同意第二种说法。

看法:

资本主义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被侵略国家要辩证地看待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交流中充实和发展自己。

【解析】第

(1)问应注意印度文学家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说明随着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亚非拉文学成就突出。

(2)问要注意“19世纪中叶”和“20世纪50年代”这两个时间限制,分析促进这两个时期文化交流加速的原因。

第(3)问首先确定同意哪种看法,再谈理由。

14.【答案】

(1)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

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2)经世致用(明道救世)

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

(3)强调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当代青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肩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任。

【解析】第

(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不仅……而且……”提取信息做答;第二小问,立足于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其“修己”“复礼”的政治内涵分析。

(2)问,第一小问,注意材料中关键信息“知天下之势”“致用”;第二小问结合当时社会学术发展状况及社会要求回答。

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二者“经世”“致用”的共同特点,概括其社会特征,强调社会责任;第二小问,从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角度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