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英语学科教学论方向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45034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与教学论英语学科教学论方向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课程与教学论英语学科教学论方向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课程与教学论英语学科教学论方向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课程与教学论英语学科教学论方向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课程与教学论英语学科教学论方向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程与教学论英语学科教学论方向培养方案.docx

《课程与教学论英语学科教学论方向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与教学论英语学科教学论方向培养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程与教学论英语学科教学论方向培养方案.docx

课程与教学论英语学科教学论方向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英语学科教学论方向)培养方案

(修改后的培养方案从2010级起执行)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业高层次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高素质的外语教学科研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

1、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培养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敬业精神;遵纪守法,思想品德高尚,作风端正;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实践能力;信守学术诚信,遵守学术规范。

2、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系统掌握本学科方向的专业知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创造性地运用本学科理论知识解决教学和科研中遇到的问题。

3、基本掌握第二外语;计算机操作达到合格标准。

4、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技术,具备良好的师范技能。

5、坚持锻炼,铸就坚强的毅力与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

1、外语教学理论: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及其源流、母语习得与二语学习比较、影响外语教学的内外因素、学习理论与外语教学方法特征、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学习者风格与策略研究、外语教学的环境、外语学习过程研究、外语课程设置、外语教学与测试和《课程标准》研究等。

2、现代外语教学模式:

中学及高等院校听、说、读、写教学策略探讨、现代外语教学模式探讨、外语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现代外语教育技术运用。

3、跨学科研究:

语言教学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等的结合研究。

三、学制

学制一般为3年。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为2~6年,其中课程学习一年半左右;其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毕业论文撰写不少于一年)。

学位论文答辩最迟在6年内完成。

提前毕业不少于二年且达到学校提前毕业规定的条件。

第一学年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阅读本专业方向指定的必读书及参考书;第二外语及计算机通过考核。

第二学年选定主要研究方向,围绕研究方向了解本学科研究动态,查阅相关资料,完成论文开题;完成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任务。

第三学年撰写出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四、培养方式

1、采取导师负责制与专业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2、导师对研究生既进行业务指导,也做育人和日常管理工作,并定期检查督促;学生应积极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

3、授课方式一般采取教师讲授与研讨,自学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充分考虑研究生个体差异与能力特点,培养其独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方法上注意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指导方法,要求研究生广泛阅读专业书籍并做读书笔记。

在经费许可的条件下,参加相关领域的学术会议。

5、抓种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在导师指导下积极从事科学研究,撰写科研论文。

五、研究生个人学业阶段性计划

1、研究生进校二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应提交个人学业完成阶段性计划。

该计划应包括课程学习计划、科研计划、自学计划和论文撰写计划。

2、课程学习计划要保证按时修完规定的学分,成绩优良。

3、科研计划要保证论文答辩前在省级以上刊物(正刊)发表1——2篇论文(独立或第一作者)。

4、自学计划应主要包括拟定阅读书目和其它副修科目。

阅读书目含本专业书籍和本研究方向以及相关学科领域的书籍。

5、论文撰写计划要保证按时进行开题报告、资料搜集、完成论文写作。

必须在第四学期中期前进行开题报告;第五学期期末完成论文初稿;第六学期开学两个月内完成全部论文;答辩时间不超过六月初。

6、个人学业阶段性计划须一式三份。

(研究生教研组、导师和本人各一份)

六、课程设置、学分

1必修课程

(1)公共必修课(共7学分)

根据学位授予办法暂行规定和国家教育部的有关规定设置,并按国家制订的或由学科组织编写的教学大纲或教学要求进行教学。

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2门,3学分,即: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5学分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1.5学分

②第二外国语,4学分。

第二外国语为日语、俄语或法语,第一学年分两学期教学。

(2)专业必修课(5门,15学分)

1、外语教学论3学分

2、二语习得3学分

3、外语教学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3学分

4、普通语言学3学分

5、教育心理学(英)3学分

2选修课程(不少于3-6门,9-12学分)

1、社会语言学2学分

2、文学与语言教学2学分

3、英语文学作品赏析2学分

4、翻译理论与实践2学分

5、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2学分

6、英语教学专题研究2学分

7、课程与教学大纲2学分

8、跨文化交际学2学分

9、英语测试2学分

10英语教学史2学分

11、应用语言学2学分

12、心理语言学2学分

3必修环节(4学分)

(1)专业实践活动(含社会实践、教学实践及学术活动等)2学分

(2)文献阅读1学分

(3)论文发表1学分

教学实践上课不少于30学时。

为了拓宽研究生的视野,促进研究生主动关心和了解学科前沿的进展,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听取的学术讲座6次(每年至少两次,含至少一次省级以上级别的跟本学科相关的学术会议),同时研究生必须就自己的研究内容或调研报告在适当的范围内作一场及以上学术报告。

要求研究生在毕业论文答辩前提交听学术讲座记录和学术报告,将按1学分计入实践活动(加教学实践1学分,专业实践共2学分)。

4补修课

对于跨专业入学(以跨一级学科为准)和以同等学历入学的硕士研究生,以及在招生考试时已被认为基础理论或专业知识有着某些缺陷、需要入学后进行适当补课的研究生,都需补修与现硕士专业相关的2-3门本科课程,并需进行考核,考核可与本科生同堂同卷,也可用其它方式另行组织。

不计学分。

5学分要求

总学分为26-32学分。

课程经考试或考查合格(公共课学位达到60分为合格,专业学位课达到70分为合格,其余专业课程达到60分为合格),才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

七、学位论文及答辩

1.第四期期中进行开题报告会,确定论文选题。

2.论文选题应体现学术价值,理论联系实际,具有现实意义,有一定创见和理论深度。

3.论文应在第五学期基本定稿,其间要定期检查进度和质量;第六学期答辩前两个月完成论文并送有关专家评阅。

4.违反学术规范,存在严重抄袭的论文不予送审和答辩。

5.答辩通过即授予硕士学位。

答辩未达到要求,答辩委员会可要求:

推迟答辩、限时修改、重新答辩、不予答辩。

 

 

八、教学计划

硕士学位研究生教学计划(课程与教学论专业)

学院

外国语学院

学科代码

040102

学科名称

课程与教学论

研究方向

1.英语学科教学论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学期

考核方式

任课教师

备注

学位课程

公共必修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51

1.5

1

考试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51

1.5

1

考试

第二外国语(日语、俄语和法语选其一)

68

4

1、2

考试

专业必修课

外语教学论

51

3

1

考试

二语习得

51

3

2

考试

外语教学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51

3

1

考试

普通语言学

51

3

1

考试

教育心理学(英)

51

3

3

考试

非学位课程

专业 选修课

社会语言学

34

2

2

考试

至少修5门

文学与语言教学

34

2

2

考试

英美文学作品赏析

34

2

1

考试

翻译理论与实践

34

2

2

考试

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

34

2

2

考试

英语教学专题研究

34

2

3

考试

外语教学科研方法与统计

34

2

2

考试

学院

外国语学院

学科代码

040102

学科名称

课程与教学论

研究方向

1.英语学科教学论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学期

考核方式

任课教师

备注

课程与教学大纲

34

2

3

考试

跨文化交际学

34

2

2

考试

英语测试

34

2

3

考试

英语教学发展史

34

2

3

考试

应用语言学

34

2

3

考试

心理语言学

34

2

3

考试

公共选修课

必修环节

专业实践(含社会实践、教学实践、学术活动)

2

2~4

考查

文献阅读

1

1~4

考查

补修(本科)课程

英语教学法

考查

跨专业或同等学力补修(任选两门)

高级英语

考查

英美文学

考查

应修总学分

32

九、研究生在学期间必读书目

 

Anderson,J.C.&A.Berctta.1992.EvaluatingSecondLanguageEducation.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Bachman,L.F.1997.FundamentalConsiderationsinLanguageTesting.Shanghai:

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

Benson,P.2005.TeachingandResearchingAutonomyinLanguageLearning.Beijing:

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

Brown,H.D.2005.TeachingbyPrinciples:

AnInteractiveApproachtoLanguagePedagogy.Beijing:

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

Brown,J.D.1998.UnderstandingResearchinSecondLanguageLearning:

Ateacher’sguidetostatisticsandresearchdesign.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Brown,H.D.2006.PrinciplesofLanguageLearningandTeaching.Beijing:

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

Celce-Murcia,M.(ed.).2001.TeachingEnglishasaSecondorForeignLanguage.Boston:

Heinle&Heinle.

Coleman,H.1996.SocietyandtheLanguageClassroom.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Cook,V.2000.Linguisticsand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Beijing:

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