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研究方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50339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灵研究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心灵研究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心灵研究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心灵研究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心灵研究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灵研究方法.docx

《心灵研究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灵研究方法.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灵研究方法.docx

心灵研究方法

第一节心灵研究方法概述

探索心灵世界的奥秘是一项艰苦而又崇高的事业,也是一项具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事业。

它需要研究者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去探索和追求。

同时,这一过程也要有正确的心灵研究方法做指导,才能有效地进行。

一、心灵研究方法概念

1.基本概念的内涵

心灵研究方法是从事心灵研究(修行)所遵循的、有效的、科学的研究方式、规则及程序,也是从古到今历来的心灵修行实践者长期积累的智慧结晶,是从事心灵修行的有效工具。

二、心灵研究方法层次

分三个层次:

1.哲学方法

哲学方法是最根本的思维方法,是研究各类方法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对一切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具有最普遍的指导意义,是研究方法体系的最高境地。

与哲学方法密切相关的逻辑方法,是加工科学研究材料、论证科学问题等普遍适用于各门学科的具体思维工具。

如抽象与具体、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分析方法。

在心灵研究(修行)的过程中也广泛的应用到这些方法。

如对各种意识和行为进行归纳、抽象确定执著的种类,把物质世界高度抽象成阴阳球体模型等等。

2.一般方法

一般方法是特殊方法的归纳与综合,它以哲学方法为指导,对心灵研究具有较普遍的指导意义,也是连接哲学方法与特殊方法之间的纽带和桥梁。

如经验方法(如观察、实验、类比、统计等)和数理方法(如数学、模拟、理想化和假说等)等。

3.特殊方法

特殊方法是适用于心灵修行(心灵研究领域)的专门研究方法。

由于心灵学具有自身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特点,因此,其研究方法也与其它学科不同。

三、心灵研究方法作用

作为心灵研究方法,其作用在于能够引导心灵修行者沿着正确的方向从事心灵修行,而不至于误入歧途。

作为心灵修行者个人,一旦掌握了正确的心灵研究方法,就会提高心灵修行效率。

另外,掌握了心灵研究方法,对于心灵修行者的修行大有益处,良好的修行方法能够有效地保证高质量修行!

心灵研究方法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的心灵研究方法对心灵修行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是由于心灵研究方法是构建知识体系和心灵学大厦必不可少的要素,而且能扩展和深化人们对心灵现象的认知能力与辨识水平。

2.错误的心灵研究方法会导致荒谬的结论甚至假体验,有时会严重阻碍心灵修行的进程。

3.心灵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心灵研究的成败。

第二节典型心灵研究方法

心灵研究是人类的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

方法问题是心灵研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事关心灵修行的成败。

掌握心灵研究方法是心灵修行的前提,因此,我们头等任务就是掌握心灵研究方法。

一、逻辑方法

哲学是科学的基础之一,逻辑思维和方法则是哲学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在心灵学中,具有严密的逻辑关系。

所以,逻辑方法在心灵研究(心灵修行)中,同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一)归纳与演绎

心灵研究中对心灵现象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不断从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认识一般进入到认识个别的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的过程。

归纳与演绎就是这一认识过程中的两种相反的逻辑方法。

1.归纳

(1)归纳的概念:

指通过一些心灵现象的经验事实和感性材料进行概括和总结,从中抽象出一般的公式、原理和结论的一种心灵科学研究方法,即从个别到一般的逻辑推理方法。

(2)归纳的类型:

传统上,根据前提所考察对象范围的不同,把归纳推理分为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考察了某类心灵现象的全部对象,不完全归纳推理则仅仅考察了某类心灵现象的部分对象。

并进一步根据前提是否揭示对象与其属性间的因果联系,把不完全归纳推理分为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

(3)科学归纳法:

指根据某类心灵现象中部分对象与某种属性间因果联系的分析,推出该类心灵现象具有该种属性的推理.

(4)归纳方法在心灵学中的应用:

在某时段,根据自己的行为和心理(变化、反应)的表现,可归纳出是某个欲望的表现;在某时段,根据自己的行为和心理(变化、反应)的表现,可归纳出是某个偏好的表现。

2.演绎

(1)演绎的概念:

是从心灵学中已知的公理、原理、定理、法则概念出发,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论证方法。

在演绎论证中,普遍性结论是依据,而个别性结论是论点。

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相反,它反映了论据与论点之间由一般到个别的逻辑关系。

(2)演绎的条件:

使用演绎法推理得到正确的推理结论,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前提必须真实;二是逻辑联系必须正确。

(3)演绎的结构:

演绎推理的主要形式是三段论,即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大前提是一般事理;小前提是论证的个别事物;结论就是论点。

用演绎法进行论证,必须符合演绎推理的形式。

运用演绎推理,心灵研究者所根据的一般原理即大前提必须正确,而且要和结论有必然的联系,不能有丝毫的牵强或脱节,否则结论的正确性就值得怀疑。

(4)演绎的局限:

(1)不能解决思维活动中演绎前提的真实性问题。

前提的真实性要靠其它科学方法和实践来检验。

如果演绎前提不可靠,即便没有违犯逻辑规则,也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

(2)演绎法不具有绝对性普遍意义。

因为演绎法是从一般推知个别事实。

它只说明一般与个别的统一,不能揭示一般与个别的差异。

再说,具体事物是发展的,当事物由于发展而出现了一般没有的特点时,以一般直接、简单地演绎到个别就往往不能成功。

(3)演绎法得出的结论正确与否,有待于实践检验。

它只能从逻辑上保证其结论的有效性,而不能从内容上确保其结论的真理性。

(5)演绎方法在心灵学中的应用:

已确定人的表现是属于某种欲望,根据这个结论看是否能演绎推理出相应行为、心理表现。

从而验证归纳是否正确。

(二)分析与综合

心灵研究活动中的思维形式有真判断和假判断之分,而在明确概念、做出判断、进行推理的逻辑思维过程中,需要运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逻辑方法。

1.分析

(1)分析的概念:

分析就是将心灵世界的某些内容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并分别地加以考察的认识活动。

分析的意义在于细致的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主线,并以此解决问题。

(2)分析的特点:

一是深入心灵世界事物内部,了解其细节和关系,从而揭示其本质;二是将心灵事物整体暂时分割成各个部分,孤立地研究心灵事物的部分属性,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提高心灵研究效率。

(3)分析的策略:

使用分析方法需要掌握一定的策略。

即“二分法”:

一是在一般矛盾中区分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重点分析主要矛盾;二是在矛盾中区分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重点分析矛盾的主要方面。

(4)分析方法在心灵学中的应用:

1.把“我”分成各个欲望构成的集合体,分别处理各个部分。

2.根据人所在时间内的表现,区分出此时体现出来的主要欲望,重点分析主要问题。

3。

在矛盾中,区分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心结),重点分析主要原因。

2.综合

(1)综合的概念:

指在分析的基础上,对已有的关于心灵世界的各个组成部分或各种要素的认识进行概括或总结,从整体上揭示与把握心灵现象的性质和本质规律的研究方法,即从已知到未知,从局部到全局的逻辑方法。

(2)综合的特点:

科学综合与科学分析正相反,其特点是从整体上、从心灵世界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关联去研究和把握心灵世界的事物,是变局部为整体、变简单为复杂的方法,侧重对整体规律的把握。

(3)综合的作用:

在心灵研究和心灵操作技术创新上,运用综合方法常常导致重要的发现和创造。

其作用表现在:

纠正偏狭思想,确立重要概念,构建完整体系。

(4)综合方法在心灵学中的应用:

根据分析,得到“我”是一个集合体的结论。

每个欲望又是“我”的一种体现,在破除单个执著后,从而得出新结论:

“我”是可破除的,“我”的观念不成立,应该是“无我”。

(三)抽象与具体

人们对心灵世界的认识总是从感性具体出发,经过科学抽象达到思维中的具体,从而获得对心灵世界事物的完整、本质的认识。

而抽象与具体就是心灵研究认识过程中的重要逻辑方法。

1.抽象

(1)抽象的概念:

抽象是从心灵世界众多的事物现象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而舍弃其非本质的特征。

指心灵研究者在思维过程中将那些对心灵世界研究对象影响不大的非本质因素剔除,抽取固有的本质特征,以达到对心灵世界研究对象的规律性认识的研究方法。

例如苹果、香蕉、生梨、葡萄、桃子等,它们共同的特性就是水果。

得出水果概念的过程,就是一个抽象的过程。

要抽象,就必须进行比较,没有比较就无法找到在本质上共同的部分。

相同的,色欲的体现,会在人的心理、生理上出现各种现象,在心理上也会因为时间、环境、心理状态、思想观念等因素体现出不同的心理反映。

但无论表象有多么的不同,但是本质都是由于色欲所造成的。

所以这种抽象,就必须通过分析和逻辑推理找到本质上的共同的部分。

(2)抽象的原则:

抽象一般遵循以下几种原则:

①实践第一:

抽象的第一手材料必须从心灵科学研究实践中采集。

②材料充分:

必要和可靠的心灵科研材料,是进行正确科学抽象的前提。

③逻辑思辨:

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规律,是进行正确而有效科学抽象的有利武器。

④综合概括:

科学抽象的意义在于抽取的内容能够反映同类心灵科研对象的本质特征,综合概括则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3)抽象的主要目的:

1.指称对象:

对有些含糊不清的有共性的一组事物、现象进行指称作用。

例如,“快乐”(当做为一个抽象化)可以指涉及能使人快乐的人、事物。

相同地,“性欲”代表的是一组心理和生理现象的共同本质特征指向。

2.具现化:

对心灵现象本质的抽象后,当我们观察或感知到心灵世界的某一种现象时,就不需要再去分析这个现象的具体内容,而能直接从心灵现象的本质上分析思考问题。

例如:

“性欲”会在人的心理和生理上表现出多种现象,当观察和感知到其中的某个心理或生理现象时,就不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这个表象上,而是直接从它的本质特征“性欲”去分析和思考问题。

3.物质性:

抽象的事物有时可以被定义成不存在于现实或只存在于感官经验上的事物,如红色、无为、空。

不是必须要确定事物是否是真实存在性(即存在于现实中)。

例如,很难去决定如“阴阳”、“道”和“德”等概念是真实的,还是抽象的,亦或是两者都有。

(4)科学抽象应当注意原则

怎样才能合理地、有效地进行科学抽象呢?

科学抽象应当注意以下的原则:

1.科学抽象的东西必须是具有普遍性的东西

抽象的目的是在于从心灵世界中个别的经验事实中抽出普遍性的东西,只有这样才有意义,才能进一步去认识心灵现象的规律性。

比如不同种类的欲望可以产生同一种心理或生理现象,此时,就需要通过分析更多的心理或生理现象,找出这一组心理或生理现象的共同本质特征,以确定它是由某种欲望所引起,这就是它们的本质,也就发现了它们的规律。

2.高层抽象必须能演绎出低层抽象

心灵世界事物及其规律是多层次的系统,与此相应,科学抽象也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

在科学抽象的不同层次中,有低层的抽象,也有高层的抽象。

在心灵世界的科学发现中,相对于解释性的理论原理来说,描述性的经验定律可以说是低层抽象,而解释性的理论原理就可以说是高层抽象。

  必须指出,我们把科学抽象区分为低层抽象和高层抽象,是相对而言的。

理论抽象本身也是多层次的。

比如说,牛顿的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相对于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大定律来说,是高层抽象,因为我们通过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结合,就能从理论上推导出开普勒由观测总结得到的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再如,本我的空无性,是高层抽象,而本我的无执著是低层抽象。

  如果高层抽象不能演绎出低层抽象,那就表明这种抽象并未真正发现了更普遍的定律和原理。

一切普遍性较高的定律和原理,都能演绎出普遍性较低的定律和原理。

一切低层的定律和原理都是高层的定律和原理的特例。

如果一个研究者从事更高层的抽象,其结果无法演绎出低层抽象,那就意味着他所作的高层抽象是无效的,不合理的,应予纠正。

(4)抽象的程序:

抽象思维法是指在感性认识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方式透过现象,抽取心灵现象本质的理性思维法。

具体地说,科学抽象就是人们在心灵研究实践的基础上,对于丰富的感性材料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科学抽象是由三个阶段和两次飞跃构成的辩证思维过程。

第一个阶段是感性的具体,即通过感官把心灵现象的信息在大脑中形成表象。

第二阶段是从感性到抽象的规定,也是第一次飞跃。

这个阶段是将心灵现象的表象进行分解、加工、分析和研究,最终形成反映心灵现象不同侧面的各种本质属性。

第三阶段是从抽象的规定上升到思维的具体,这是科学抽象的第二次飞跃。

它是将心灵现象的各种抽象规定在思维中加以综合、完整地重现出来,形成对心灵现象内在本质的综合性的认识。

(5)抽象方法在心灵学中的应用:

1.在某时段,根据个人的行为、心理表现,把此时人的欲望特征、特性,作为人的整体特征进行概括,达到对此时状态的“我”的本质概括,并加以确定。

这就找出了此时状态的“我”的本质规律,并以这个欲望特征来概括此时人的本质,为下一步处理做思维上的准备。

2.在某时段,根据个人的行为、心理表现,把此时人的偏好特征、特性,作为人的整体特征进行概括,达到对此时状态的“我”的本质概括,并加以确定。

这就找出了此时状态的“我”的本质规律,并以这个偏好特征来概括此时人的本质,为下一步处理做思维上的准备。

2.具体

(1)具体的概念:

指心灵研究者在思维过程中将心灵现象诸多的特征因素或规定进行综合,使之达到多样性的统一的研究方法,即将高度抽象的规定“物化”为思维中具有某种特性的对象的逻辑方法。

(2)具体的形态:

一是感性具体,亦称完整的表象,是心灵现象表面的、感官能够直接感觉的具体性的反映;二是理性具体,又称思维的具体,是心灵现象内在的各种属性的统一反映,这种具体性是人的感官不能直接感觉到的。

(3)具体的特点:

一是多样性,即心灵现象因具体而呈现多样的特点;二是统一性,即具体的心灵现象是作为多样性的统一而存在的。

(4)具体的局限:

“具体”作为认识的起点,能够为研究者提供大量的、可见的、可感触的心灵现象特征信息。

尽管这些信息为深入认识心灵现象的本质提供了基础,但尚不够全面,较为混沌,无法直接体现心灵现象的内部规律。

而要完成这一目标,则必须将感性具体上升到思维中的抽象规定阶段。

(5)具体方法在心灵学中的应用:

通过对“我”的感性认识,从而达到理性认识。

从认识人的一个欲望开始,逐渐破除更多的执著,从而认识到“我”是多样性的“我”的集合体。

二、经验方法

心灵研究需要心灵修行实践的不断积累,只有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和实践经验,并通过逻辑思维方法对其进行整理加工,才能够取得心灵研究的最新成果。

心灵研究中的经验方法是收集第一手材料、获取心灵研究事实的基本方法,是形成、发展、检验心灵学理论和技术创新的实践基础,是心灵研究中一类重要的研究方法。

以下是心灵研究中的几种典型的经验方法。

(一)观察

1.观察方法

心灵观察法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意识工具去直接观察自己的心灵世界,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

心灵研究则需要用自我意识去感知心灵世界。

心灵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对自身言语、思维、心理和行为的观察、记录来判断其心理特点的心灵学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心灵观察法是心灵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对社会生活中自己行为、意识的各种资料的搜集过程。

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意识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和记录,然后对所做记录进行分析,发现心灵活动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这是在自然条件下,心灵实践者通过自己的感官辅助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自己的表情、动作、语言、行为等,来研究自己的心灵活动规律的方法。

在自然情境中或预先设置的情境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直接观察、记录而后分析以期获得其心灵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2.观察法的一般要求:

(1)养成心灵观察习惯,形成心灵观察的灵敏性;集中精力勤奋、全面、多角度进行;心灵观察与思考相结合。

(2)制定好心灵观察提纲。

观察提纲因只供心灵观察者使用,应力求简便,只需列出观察内容、起止时间、观察地点和观察对象即可。

为使用方便还可以制成观察表或卡片。

(3)按计划(提纲)实行心灵观察,作好详细记录,最后整理、分析、概括观察结果,作出结论。

3.观察法使用规则

  为避免主观臆测和偏颇应遵循以下四条:

  1、每次只心灵观察一类心理和行为;

  2、所观察的意识行为特征应事先有明确的说明;

  3、观察时要善于捕捉和记录;

  4、进行重复观察时要在准确和充分的情景回放中进行。

 

4.观察法的原则

用观察法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全方位原则。

在运用观察法进行心灵观察时,应尽量以多方面、多角度、不同层次进行观察,搜集资料。

2、求实原则。

观察者必须注意下列要求:

第一,密切注意各种细节,详细做好观察记录。

第二,确定范围,不遗漏偶然心理现象。

第三,积极开动脑筋,加强与理论的联系。

3、选择性的观察:

在观察人的执著过程中,要选择当前表现最强烈的,表现最为丰富的,对于表现一般的,暂时排除在外。

5.观察的偏差

(1)主观因素:

兴趣爱好、思维定式、知识技能、心理影响等。

(2)客观因素:

感官错觉、生理阈值、对象周期等。

6.观察法在心灵学中的应用:

对自我心灵状态的观察,要把自己作为一个旁观的角色,去感受和解读自己的心理变化、行为表现。

(二)心灵实验

1.实验方法的概念

指在控制条件下操纵心灵某种变量来考查它对其他心灵变量影响的研究方法。

是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心灵条件或创设一定的心灵情境,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灵活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因此,心灵实验是发现心灵世界奥秘的钥匙。

亦是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灵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心灵研究的对象是自我的个人心灵世界,心灵研究的过程就是一个认识和改造自我心灵世界的过程,所以一个心灵研究者也是心灵实践者。

因此,我们把这样的心灵研究者也称为心灵修行者,同时,心灵研究的行为也称为心灵修行。

心灵实验方法共有两类,自然情景心灵实验法(现场实验)和冥想心灵实验法。

冥想心灵实验法,是指在外环境安静状态下,利用想象(冥想)制造一定的心灵现象,控制一定的心灵情景,并利用特殊的心灵实践方法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冥想心灵实验法,便于严格控制各种心理因素,并通过严密观察进行测试和记录实验变化和发展,这是心灵研究中普遍应用的方法。

自然情景心灵实验法,是指在社会环境中,各种外在因素能够满足心灵实验的需要,只需要心灵实践者按照心灵实践方法进行研究。

2.实验的特点

(1)主动变革性。

心灵观察都是在不干预心灵现象的前提下去认识心灵现象,发现其中的问题。

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心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心灵现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之服从于心灵世界认识的需要。

(2)控制性。

心灵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心灵研究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心灵,起到加速或延缓心灵研究过程的作用。

(3)因果性。

实验是发现、确认心灵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实验过程为心灵学研究人员提供了种种线索去探索、认知心灵世界,揭示心灵现象背后隐藏着的规律。

因此,纵观心灵修行的全过程,可以说实验本身促成了心灵规律的发现以及心灵修行方法、原则的产生。

3.实验的要求

实验的基本要求是:

心灵实验过程要规范,实验记录要详细周密,实验状态要真实可靠,实验结果必须能够重复和验证,实验结论需经历理性思辨。

实验的要领如下:

(1)有明确的目的性。

(2)有准确性和排他性。

(3)有简单性和可行性。

(4)有可再现性和稳健性。

(5)注意结果的反常性。

3.实验的缺陷

实验缺陷产生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心灵实验假象:

心灵实验过程出现的现象并非是完全真实的。

由于心灵修行方法的错误,细节的把握不够,都可能造成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不真实的。

在特殊的心灵实验中也一定会产生一些特殊的心灵现象,这类心灵现象是在特殊状态下产生的,也属于假象。

(2)心灵实验误差:

其产生来自个人心理承受力和人为因素(方法错误,细节把握误差)。

(3)心灵实验极限:

实验范围并非是无限的,因为人的心灵承受能力是有限的。

(4)心灵实验限制:

实验受到包括心理、外环境以及方法等因素的限制。

4.实验方法在心灵学中的运用

在心灵研究过程中,研究对象是自我的心灵世界,对心灵世界的研究就是通过认识到改造,再从改造到进一步认识这样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中完成的。

所以,实验方法就贯穿着心灵研究的全过程。

破除执著、偏好的过程,就是心灵实验的过程。

(三)类比

在逻辑学上,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

1.类比方法

所谓类比是这样的一种推理,它把不同的两个(两类)心灵现象进行比较,根据两个(两类)心灵现象在一系列属性上的相似,而且已知其中一个心灵现象还具有其他的属性,由此推出另一个心灵现象也具有相似的其他属性的结论。

类比,作为一种推理方法,它是通过比较不同心灵现象或不同类别的心灵现象之间的某些属性相似,从而推导出另—属性也相似。

它既不同于演绎推理从一般推导到个别,也不同于归纳推理从个别推导到一般,而是从特定的对象或领域推导到另一特定对象或领域的推理方法。

2.类比方法的应用原则

为了使类比在心灵研究中发挥有效的作用,心灵研究者进行类比推理时应当注意以下的原则:

  第一,类比所根据的相似属性越多,类比的应用也就越为有效。

这是因为两个对象的相同属性越多,意味着它们在自然领域(属种系统)中的地位也是较为接近的。

这样去推测其他的属性相似也就有较大的可能是合乎实际的。

例如,人对外物是一种执著,同样对于人自身的能力、智慧、学识等也属于执著。

人对现实中的事物是一种执著,同样对于非现实的宗教信仰中的事物也是一种执著。

  第二,类比所根据的相似属性之间越是相关联的,类比的应用也就越为有效。

因为类比所根据的许多相似属性,如果是偶然的并存,那么推论所依据的就不是规律的东西,而是表面的东西,结论就不大可靠了。

如果类比所依据的是现象间规律性的东西,不是偶然的表面的东西,那么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就较大。

3.类比方法在心灵研究中的应用:

根据各个执著存在的共性类比,发现一个执著具有以“存在”为基点的特征,那么同样的,一切执著都具有这样的特征。

从而总结出相同的处理方法,并可以针对一切执著以同样的处理方法重复运用。

(四)心灵测量

1.测量方法

心灵测量是对所确定的心灵研究内容或参量(指标)进行有效的观测与量度。

具体而言,心灵测量是根据一定的规则,将特殊指标分派于心灵研究对象的特征之上,从而使心灵现象数量化或类型化。

心灵测量方法属于定量研究方法。

2.测量要求

有效性是心灵测量的基本要求,包括三个方面:

准确性、完备性和互斥性。

(1)准确性:

指所分派的特殊指标能够真实、有效地反映测量对象在属性和特征上的差异。

心灵测量指标提供了一种能够准确评判心灵状态的有效手段。

(2)完备性:

指分派心灵测量指标必须能够包含研究变量的各种状态或变异。

(3)互斥性:

指每一个心灵检测对象(或分析单位)的属性和特征,都能以一个并且只能以一个心灵测量指标表示。

3.测量指标

心灵学关于心灵修行的测量指标是独特的,与所在领域的特殊性有关。

归纳为六点,“不亲”、“不疏”、“不利”、“不害”、“不贵”、“不贱”,也就是对事物没有了亲疏、贵贱、有利、有害的心灵感受,即事物的存在对心灵没有了亲疏、贵贱、有利或有害的意义。

这就是老子讲的“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不可得”,意思是不能达到“玄同”的标准,用现代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