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名校人教语文九年级上课件教案之我的叔叔于勒.docx
《正版名校人教语文九年级上课件教案之我的叔叔于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版名校人教语文九年级上课件教案之我的叔叔于勒.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正版名校人教语文九年级上课件教案之我的叔叔于勒
我的叔叔于勒
第一课时
师:
上课。
(师生问好)
师:
打开课本160页。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板书:
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
师:
这篇小说的作者莫泊桑,课文后面的有关资料对他作了介绍。
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我们对这位作家主要掌握以下四点:
①姓名;②国别;③生活的年代;④从事的工作。
请同学们回答一遍。
师:
姓名?
生(齐):
莫泊桑。
师:
国别?
生(齐):
法国。
师:
生活在什么时代?
生(齐):
19世纪后半期。
师:
从事什么工作?
生(齐):
作家。
师:
很好。
下面准备读课文,读课文后请同学们做这样,一件事情:
根据你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给课文重新拟定一个标题。
我说明一下,我们这么做绝不是将原标题废掉,而是做练习。
希望同学们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拟出丰富多彩的标题来。
发言时说完标题后解释一下更好。
听清楚了吗?
生(齐):
听清楚了。
师:
下面我们按座次读课文。
(学生按座次读课文,共20名学生将课文依次读完)
师:
同学们读得都很好,声音宏亮,也很流利。
有几个字我们不大熟悉,下面我告诉大家该怎样读。
师:
164页第三段的第2行“牡蛎”,是读dùlì,还是读mǔlì?
生(齐):
mǔlì
师:
对。
是“牡丹”的“牡”,不是姓“杜”的“杜”。
跟我读“牡蛎”。
生(齐):
牡蛎。
师:
再读。
生(齐):
牡蛎。
师:
还是这一行“衣服”后面那个词应读什么?
生(21):
jiānlǒu。
生(22):
不对,应读lánlǚ。
师:
大家说该怎样读?
生(齐):
lánlǚ
师:
对。
大家跟我读:
“褴褛。
”
生(齐):
褴褛。
师:
再读。
生(齐):
褴褛。
师:
166页第3段倒数第二行,他在那边什么过一个时期?
生(23):
kuòchuò。
师:
对。
跟我读“阔绰”。
生(齐):
阔绰。
师:
再读。
生(齐):
阔绰。
师:
下面大家准备一下读课文前我布置的作业,可以只拟标题,能解释一下这样拟题的理由当然更好。
大家准备两分钟时间。
(学生先后举手准备发言)
生(24):
我拟的标题是《家里人与于勒叔叔》。
因为小说主要反映了家里人对他的不同看法,于勒有钱时说他好,没钱时说他不好。
师:
家里人都指谁?
生(24):
指父亲、母亲、两个姐姐和弟弟。
师:
弟弟就是文中的“我”。
父亲叫什么?
“我”叫什么?
生(24):
父亲叫菲利普。
生(25):
“我”叫若瑟夫。
师:
你能够说明这样拟标题的原因,很好。
生(26):
我拟的标题是《期望》。
因为课文一开始说于勒糟蹋钱,家里人期望他不要乱花。
又期望他离开家人的身边;还期望有钱的于勒能改变家里人的生活状况;在船上看见沦为穷水手的于勒,又期望那个穷水手不是自己家里的那个于勒。
师:
课文中主要指哪个“期望”?
生(26):
主要是期望有钱的于勒从美洲给他们带回钱来。
师:
不错,你抓住了课文的核心问题。
生(27):
我拟的标题是《于勒的变化》,因为课文几次写到于勒的变,家里人对他的看法也几次改变。
师:
家里人对于勒原是什么看法?
生(27):
因为于勒穷就看不起他,把他撵走;因为于勒在美洲发了财,就盼望他回来。
师:
你的题目说的是《于勒的变化》,正是因为于勒的变化,才引起家里人对他看法的变化。
你们拟的标题越来越深刻、生动了。
生(28):
我加的标题是《记一个生活不会计划的人的遭遇》,因为于勒一开始就不会计划着花钱,后来才沦落到被人看不起的地步。
师:
你是从另一个角度拟标题的。
生(29):
我加的标题是《可悲的于勒》。
因为于勒在美洲有钱后,曾给家里人写了一封信,当时家里人很势利,见他有钱,就希望他回来,后来在船上看到了穷于勒,却骂他,不关心他,说明于勒的处境很可悲。
师:
你再进一步说说他还可悲在什么地方?
生(29):
还可悲在于勒所处的社会环境,那个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就是钱的关系。
师:
大家说得都很好。
但是刚才你们拟的标题大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了于勒身上。
课文除了写于勒,还写到了好多人。
你们还可以打开思路,从别人的角度拟题,使标题更加丰富。
生(30):
我拟的标题是《变色的世界》。
读了这篇文章,我想到了《变色龙》一课,那篇文章写的是人对狗的态度的变化,这篇文章写的是人对人的态度的变化。
师:
人对人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
生(30):
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当于勒胡花钱时,人们就讨厌他;当于勒有钱时,人们就说他是好人;当于勒最后成为卖牡蛎的老水手时,人们又骂他是骗子。
这是以一个家庭的情况反映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六亲不认的情况。
师:
你拟的标题很好,解释得也很深刻,揭示了那个变色的社会中的变色的人的灵魂。
这个标题很精彩!
生(31):
我拟的标题是《贫穷与阔绰》。
因为小说中的人们对贫穷的于勒和阔绰的于勒态度不同。
于勒的“贫穷与阔绰”又是本文的线索。
师:
你不但给文章拟了一个不错的标题,而且又指出了文中的线索,对课文的理解有一定的深度。
刚才大家拟的标题都很好。
有人从于勒的角度拟题,有人从家里人的角度拟题,这些标题交代清楚了文章记叙的事件,有的还触及了事件的本质。
这样的标题不仅在内容上丰富多彩,而且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这说明同学们读课文后对文章有了初步的理解,说明同学们有比较好的阅读能力。
我们通过这项活动知道了这篇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写了几个什么样的人,反映了当时社会什么样的问题。
下面我们做第二件事。
请同学们考验:
本文的故事情节是围绕着哪一个字展开的。
生(32):
“变”字。
因为故事不但告诉了我们于勒的变,还告诉了我们别人对于勒的态度也在变。
生(33):
我认为应该用“钱”字。
因为于勒没钱就被人看不起,而有了钱才使得大家盼他盼得望眼欲穿。
师:
现在同学们有两种意见。
那么哪个字能够揭示问题的本质呢?
生(齐):
钱。
师:
对。
小说就是围绕一个钱”字展开的。
于勒有钱时,大家都盼他;没钱时大家就躲他,骂他。
正因为于勒对钱占有的多与少,才引出了他的亲属几次对他态度的变化。
(下课铃响)那么,文章是怎样围绕一个“钱”字展开故事的呢?
我们下节课再研究。
师:
下课。
第二课时
师:
上课。
(师生问好)
师:
上节课我们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请同学们读课文后给课文重新拟个标题,从而熟悉了课文;第二件事是我们通过讨论,明确了这个故事是围绕着一个“钱”字展开的。
于勒没钱时,菲利普夫妇对他是一种态度;于勒有钱时,菲利普夫妇对他则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菲利普夫妇夫妇对于勒的态度随着于勒有钱没钱而变来变去。
这节课我们精读课文,在精读课文时,我要教给同学们一种读书方法,以提高大家的阅读能力,希望你们认真学习。
上节课我们明确了本文的故事是围绕着一个“钱”字展开的。
(板书:
钱)下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思考下面这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于勒在没钱时和有钱时菲利普夫妇的言行有什么不同?
(板书:
有无)第二个问题,通过这些表现,能否看到他们是怎样想的。
下面读课文,准备回答这两个问题。
(生看课文,有的用笔勾画重点内容)
师:
我提醒大家一句,一个人的发言不一定全面,谈几点可以,谈一点也可以。
生(34):
课文第3、4段写道:
“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
”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唉!
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从“衣冠整齐”可以看出菲利普一家人对有钱的于勒的敬仰;从父亲的话可以看出他们全家对有钱的于勒的归来是很渴望的。
师:
回答得很好。
大家看这两段的内容,他们全家人每星期日到海边栈桥散步的目的是什么?
一看便知,是迎接于勒的归来。
于勒真的要在这个星期日或那个星期日归来吗?
生:
(齐)不一定。
师:
那说明什么?
生(35):
说明这一家人对于勒敬仰,有礼貌,热烈欢迎他。
从“衣冠整齐”可以看出来。
生(36):
我认为“衣冠整齐”地等于勒并不是敬仰他,而是表明菲利普等人的一种虚荣心,怕有钱的于勒不认他们,看不起他们。
生(37):
我认为菲利普一家人不是去等于勒,而是去等于勒的钱。
因为163页中间部分写到我们家早就盘算着怎样花于勒的钱了。
师:
说得很好。
谁接着往下说。
生(38):
第3、4段和第13、14段这样重复着写,突出了菲利普一家对于勒的盼望。
师:
哪些地方是作者有意重复的内容?
生(38):
重复了“唉!
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
师:
还有哪些地方写了菲利普一家对于勒的不同态度?
生(39):
第16段写一家人对于勒回国拟定了上千种计划,因此非常想念他,希望他赶紧回来。
第8段写菲利一家接到于勒的信,认为于勒是一个正直、也良心的人。
这是对有钱的于勒的看法。
第25段写道:
“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
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
”这体现了父亲看到没钱的于勒时的紧张。
因为于勒一穷,全家人的希望全化为泡影了。
这是对没钱的于勒的看法。
师:
能否结合我的第二个要求,推测一下此时父亲的心理活动?
生(40):
菲利普可能会这样想,这要真是于勒,别说建别墅了,就连欠我们的钱也无法还清了。
生(41):
菲利普心想,我得赶快回避一下,跟妻子商量商量怎么办。
生(42):
要真是于勒的话,不但大女儿嫁不出去,就连二女儿可能也会被女婿抛弃。
师:
他为什么要向旁边走几步?
怎么想的?
生(43):
他可别认出我这哥哥,认出我来又要吃我家的饭,花我家的钱了。
师:
同学们说得很好。
菲利普向旁边走几步就是要躲开于勒,怕他认出自己来又遭拖累。
这说明同学们已能够由人的言行看出人的心理。
那么菲利普“脸色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又说明什么呢?
生(44):
这时他心里害怕,非常紧张。
师:
此时菲利普两只眼睛跟寻常不一样,眼神都变了,说明受了突然的惊吓。
同学们能结合平时的生活经验来说,这点非常好。
但是你们刚才在回答问题时大多是从一个方面说的,或者说对有钱的于勒如何,或者说对没钱的于勒如何,对比说的比较少。
如果能对比着说,对课文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生(45):
开头写于勒没钱,菲利普夫妇将于勒打发到美洲去。
后来于勒在美洲发财后给他们写了一封信,被他们称为“福音书”,菲利普夫妇又认为于勒是个有良心的有办法的人,还常到栈桥等他回来,说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在船上看到于勒沦为一个穷水手后,菲利普太太就暴怒起来,骂于勒没出息,是贼,讨饭的人。
可见菲利普夫妇心里想的不是弟弟,而是弟弟兜里的钱。
这使我们清楚地看到,菲利普夫妇只认钱不认人,十分自私。
师:
这位同学谈到了开头,我们看开头是怎样介绍菲利普一家的经济状况的?
生(46):
刚够生活。
用书上的词说,就是“拮据”。
师:
“拮据”是什么意思?
(出示卡片:
拮据)
生(47):
书上161页的注解对这个词做了解释,拮据就是“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的意思。
师:
生活“拮据”的家庭要是有人糟蹋钱会怎么样?
生(48):
就会败家。
生(49):
这叫败家子,一定会遭到别人的不满。
于勒把自己应得的部分吃得一干二净,还占有了“我”父亲的一部分,难怪人们会把他打发到美洲去。
师:
这里的“打发”怎样理解?
生(50):
就是“撵”“轰”。
生:
(51):
赶。
师:
就是这个意思。
综合同学们刚才说的意思就是:
当菲利普一家人丛信中得知于勒有钱时,内心特别激动,于勒这个原来分文不值的人一下子成了正直有良心的人,他们对于勒的盼望长达十年之久。
当得知于勒破落之后,母亲暴怒,父亲害怕;同样是这个于勒在他们的眼里就变成没有出息的人,讨饭的叫花子和贼了。
这一对比就看出了菲利普等人的自私心理。
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但应注意推测此时人物的内心活动。
谁能再补充补充?
生(52):
在菲利普一家人看来,于勒有了钱就等于他们有了钱,而且会有大批的钱,因为他们还计划盖一座别墅。
师:
别墅是什么?
生(54):
设备豪华、形式优美的房子。
生(55):
是建在景色特别好的地方的房子。
生(56):
为旅游和休假建在风景区的高级住宅。
师:
对,就是这样。
要盖一座别墅,需要一大笔钱,难怪菲利普一家对于勒那么望眼欲穿。
对有钱的于勒大家说得差不多了,下面重点说说菲利普一家对没钱的于勒的看法。
生(57):
从看到于勒卖牡蛎开始说可以吗?
师:
可以。
生(58):
课文首先用“衣衫褴褛”表现了于勒的穷苦。
师:
“褴褛”是什么意思?
(出示卡片:
褴褛)
生(59):
衣服破旧、破烂。
师:
对,就是这个意思。
(生记“褴褛”的意思)
师:
好,接着说下去。
生(60):
当菲利普发现卖牡蛎的人像于勒后,赶紧回去低声告诉了妻子,妻子却有点莫名其妙。
师:
“莫名其妙”怎么解释?
(出示卡片:
莫名其妙)
师(61):
不能说出其中的奥妙。
生(62):
不明白其中的奥妙。
师:
两种解释相似,又有所不同。
哪种说法对?
生(63):
“不能说出其中的奥妙”对。
因此这里的“名”是“说出”的意思,跟“莫名惊诧”的“名”意思一样。
师:
说得好。
大家注意不要把“名”字写成“明白”的“明”字。
更不能把“名”理解为“明白,知道”的意思。
刚才那位同学接着说下去。
生(60):
妻子不相信丈夫的话,菲利普说那个人就是我的弟弟。
课文在他说话中间用了省略号,这说明此时菲利普由于惊吓说话都结巴了。
妻子也怕起来了,因为那个人真是于勒的话,计划全吹了,别墅也盖不成了,于是就骂菲利普疯了。
师:
菲利普这时真疯了吗?
生(65):
没有疯,而是妻子希望他疯了。
师:
哪里有妻子希望丈夫疯的?
生(66):
她认为只有菲利普这时真的疯了,在说胡话,那个人才不是于勒,全家人的希望才不会破灭,别墅才能盖成,女儿才能嫁出去。
师:
说得很好。
妻子不是真心希望丈夫疯,而是希望他在说疯话,因为她不希望那个穷水手真是于勒。
生(67):
第166页第1段写到:
“母亲回来了。
我看出她在哆嗦。
”说明母亲相信这个人就是于勒,感到异常害怕,十分失望,所以打哆嗦。
生(68):
父亲去跟船长打听情况,船长告诉他于勒曾经阔绰过,看来信里说的是真的。
但后来他又穷了。
船长又告诉了父亲于勒的姓。
父亲听后“脸色煞白”,说明害怕得厉害,心里非常紧张。
师:
你刚才提到了“阔绰”这个词,怎么讲?
(出示卡片:
阔绰)
生(68):
“阔绰”就是阔气。
师:
对。
菲利普此时为什么“脸色煞白”?
生(69):
因为于勒不能还菲利普钱了,美好的愿望实现不了啦!
生(70):
还有菲利普“眼睛呆滞”,说明吓得够呛。
生(71):
菲利普哑着嗓子说:
“原来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
”说明菲利普害怕听到这样的话,可是听到了。
生(72):
这里还写到菲利普“神色张惶”,说明他见了于勒,惊得不知如何是好。
师:
刚才我们谈的是菲利普的表现和心理,下面我们再谈谈他妻子的表现和心理。
生(73):
她和菲利普一样,也怕得要命。
生(74):
母亲要大家远离于勒,怕于勒又回来吃他们,拖累他们。
生(75):
当“我”把几个铜子白给于勒后,母亲骂“我”简直是疯了,说明母亲眼里只有金钱,没有一点亲情。
师:
假如你是菲利普夫妇中的一个,见到了自己多年未见的弟弟,你该怎么做?
生(76)我要是菲利普,马上跑过去认自己的弟弟,抱住他痛哭。
生(77):
我是菲利普的话,马上把全家人召集起来,一块去认自己的弟弟和孩子们的亲叔叔。
生(78):
我就对于勒说,弟弟,你怎么混到这种地步啦,你可千万别再这样了,这多受罪,还是跟我回家去吧!
咱们一块好好干。
师:
说得很好,但是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齐):
不认。
师:
菲利普夫妇见到没钱的于勒不是相认,而是嘴上骂,心里怕,说明他们只认钱,不认人,他们的心灵已被金钱熏黑,熏脏,熏臭。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知道,于勒的经济情况经历了由无到有,又由有到无的变化。
他的经济情况一变,菲利普夫妇的态度也跟着变。
在于勒没钱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
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说出来?
生(79):
打发。
师:
用书上的词语是“打发”,按我们平常的通俗说法该怎样说呢?
生(80)驱逐。
生(81):
赶。
生(82):
我同意用“赶”。
因为“赶”有“撵”的意思,是连打带骂,不让进家门的意思。
师:
说得很好,就用“赶”。
行动是“赶”,口头上说的呢?
也用最简洁的语言说出来。
生(83):
骂。
师:
对。
(板书:
赶骂)
师:
在于勒有钱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
用最简洁的语言说出来。
生(84):
想。
生(85):
盼。
想是想念,盼是想念加渴望到来。
师:
说得好!
咱们就用“盼”来概括。
(板书:
盼)
师:
他们的行动是“盼”,口头上说的呢?
生(86):
夸。
生(87):
赞。
师:
用“赞”能和“骂”相对照,就用“赞”吧。
(板书:
赞)
师: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弄清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不同态度。
他们对于勒态度的变化,反映了他们的什么思想?
生(88):
反映了他们的贪婪、虚荣心。
生(89):
他们都势利眼、自私,认钱不认人。
生(90):
他们冷酷无情,无亲情。
师:
说得好。
(板收:
自私冷酷)
师:
具有他们这种思想的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不是个别的呢?
生(91):
不是。
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现象。
师:
对。
正如有位同学拟的标题说那是一个“多变的世界”,说明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充斥着人们的思想,毒害着人们的灵魂,影响着事物的发展变化。
正如课本169页引用马克思和恩格斯说的:
“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了。
”
学了这篇课文,大家对资本主义社会是不是有了一些认识了?
生(齐):
是。
师:
很好。
刚才我曾经说过,学习这篇课文我还要教给同学们一些读书方法。
大家在阅读和讨论时已经运用了这些方法。
回忆一下这两节课,说说是什么方法?
生(92):
对比法。
师:
对。
还有吗?
生(93):
通过研究人物的行动理解人物的心理。
这能不能叫“由表及里法”。
师:
非常好。
你不但领会了这种阅读方法,而且能够正确地给它命名,值得称赞。
希望大家今后注意学习运用这两种方法。
师:
下面我们复习一下本课学的词语。
(出示卡片:
狼狈)
生(94):
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师:
对。
(出示卡片:
阔绰)
生(95):
阔气。
师:
对。
(出示卡片,莫名其妙)
生(96):
不能说出其中的奥妙。
师:
对。
(出示卡片:
褴褛)
生(97):
衣服破旧、破烂。
师:
对。
(出示卡片:
拮据)(下课铃响)
生(98):
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师:
正确。
这篇课文我们就学到这里。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