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心理健康教学法整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4752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8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心理健康教学法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中学心理健康教学法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中学心理健康教学法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中学心理健康教学法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中学心理健康教学法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心理健康教学法整理.docx

《中学心理健康教学法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心理健康教学法整理.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心理健康教学法整理.docx

中学心理健康教学法整理

中学心理健康教学法

第一章心理辅导课程概述

第一章心理辅导课程的含义、价值与特点

⏹我们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力求反应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系统性。

在对心理辅导课程进行概述的基础上,要理解和掌握心理辅导课程的设计、心理辅导课程的教学心理辅导课程教材的开发与使用、心理辅导课程的评价、心理辅导课程的教研与实习等,并积极对心理辅导课程及其教学做出反思与建议。

⏹有些内容如对心理辅导课程体系的介绍、心理辅导课程的历史与现状、融合式与潜隐式心理辅导课程的设计等,虽然不是学习的重点,但是对于提升、完善心理辅导教师(你们)的认知及知识结构仍然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针对性。

我们在学习中着力于心理辅导课程的教学实践。

选取的课题、内容、案例都力求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如心理辅导课程的教研与实习”等。

⏹第三,可操作性。

这门课程的很多内容详细、深入、富有操作性,如:

⏹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说课;

⏹设计流程、实例;

⏹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心理辅导课程教材的使用;

⏹心理辅导课程评价的实施,心理辅导课程的教研、实习、指导与教学监督等;如何运用这些内容指导实训。

第一节心理辅导课程的含义、价值与特点

⏹心理辅导课程,有时也称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它可以分为广义的心理辅导课程和狭义的心理辅导课程两种。

广义的心理辅导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情境中获得的关于心理健康发展、心理素质提高方面的全部教育性经验(含种族经验和个体经验)”。

而狭义的则主要指学校专门开设的心理辅导课程(心理辅导的显性课程),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以经验为取向的心理辅导活动课程。

我们主要学习狭义的。

⏹一、心理辅导课程的含义

⏹心理辅导课程可以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

⏹广义的心理辅导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情境中获得的关于心理健康发展、心理素质提高方面的全部教育性经验(含种族经验和个体经验)”。

⏹按照结构形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独立式心理辅导课程是显性课程

⏹融合式心理辅导课程是隐性课程

⏹潜隐式心理辅导课程是隐性课程

⏹狭义的心理辅导课程则主要是指独立式心理辅导课程,又可以具体分为心理辅导学科课程、心理辅导活动课程、心理辅导问题课程,其中心理辅导活动课程在整个学校心理辅导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目前学校开设的基本都是。

(一)独立式心理辅导课程

这是学校列入课程计划并通过显性课程的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针对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的一类课程。

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1、心理辅导学科课程

以学科为取向,即把心理素质所包含的内容作为构建课程内容的主线,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

一般以讲授为主,具体形式有心理辅导课、知识讲座等。

⏹2、心理辅导活动课

以经验为取向,即把获得经验和体验作为课程的支点,强调活动、实践和心理训练来影响学生的心理品质。

它建立在团体动力学基础之上,以集体(班级或小组)教学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全体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和心理调节技能的发展为基本立足点和最终目标。

⏹3、心理辅导问题课

即以问题为取向,把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有时也涉及社会问题)作为课程的切入点,强调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

(二)融合式心理辅导课程

是指“在学校常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传递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注重挖掘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中的内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引入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认知技能、情意特质和人格素养,从而完善心理机能的一种课程形式,它具有整合型、潜隐性、依附性等性质”。

这类课程通常可分为两种表现形式:

A:

在各学科中融合心理辅导;B:

在各种活动中融合心理辅导。

⏹(三)潜隐式心理辅导课程

是指通过校园环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施加影响的心理辅导课程。

包括

校园物质环境,即硬件

校园心理环境,即心理文化氛围,软件

潜隐式心理辅导课程是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的基本途径之一。

如下图

⏹(四)小结:

心理辅导课程是一种综合性的课程体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辅导课程是“独立式心理辅导课程”“融合式心理辅导课程”和“心理辅导隐性课程”的综合。

⏹2、心理辅导课程是“心理辅导显性课程”和“心理辅导隐性课程”的结合

⏹3、心理辅导课程是“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的综合。

心理辅导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以发展性和预防性功能为主,属于全体学生都必须学习的核心课程,因此在某些年级应当成为必修课程。

就针对心理问题而言,它又有明显的针对性和个别性,所以常常采用专题心理辅导和个别心理咨询的形式,由于各校师资、教学条件不同,某些时候也可以是开设心理选修课或讲座。

⏹4、心理辅导课程是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的综合。

心理辅导课程不仅指校内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还包括校外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它也不仅指校内的校园文化(包括心理文化)建设,还包括家庭、社区心理辅导活动的协同开展。

⏹此外,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心理辅导正在兴起。

今后的学校心理辅导还将实现心理辅导课程与网络心理辅导课程或活动的综合。

⏹综上分析,学校心理辅导课程组织应是一种多渠道、全方位的综合性课程体系,其中心理辅导学科课程是基础,心理辅导活动课程是核心,心理辅导问题课程和融合性心理辅导课程是必要的补充,各种课程既分工又合作,相互联系和制约,共同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良好发展。

可以概括为下图:

学校心理辅导综合性课程体系

心理辅导学科课程

独立式心理辅导活动课程心理辅导显性课程

心理辅导问题课程

学校心理辅导课程融合式各学科中融合心理辅导

各种活动中融合心理辅导心理辅导隐性课程

潜隐式校园环境中融合心理辅导

⏹值得强调的是,在整个学校心理辅导课程体系中,心理辅导活动课程是核心,是学校心理辅导理想、有效的载体。

这是由学校心理辅导的特殊性以及活动课程的优点所决定的。

⏹因为心理辅导课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评价都不同于其他教育,它尤其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特别强调通过活动丰富学生的心里体验、影响学生的心理品质,而活动课程正是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最佳手段,能够真正让学生实现“做中学”“参与式”,因此从目前来看,心理辅导活动课程是学校心理辅导十分理想、有效的载体。

二、心理辅导课程的价值

(一)符合现代课程改革的方向

⏹从国际上看,当今国际教育界普遍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学工作是学校两大重要任务,学校应当设立4个部分相互联系的课程,即

⏹1、“个人成长的课程,包括自尊和自信的建立,动机的激发和交流技巧,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

⏹2、“生活技能的课程,包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自我管理”

⏹3、“学习如何学习的课程,让学习成为终生的课程并充满乐趣”

⏹4、“具体内容的课程,综合各种各样的主题”。

⏹他们把“促进个体成长的课程”摆在首位,并且认为它是一门核心课程,这与现代课程论所倡导的课程设置应注意使教育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的理念相一致。

而心理辅导课程就是一门促进学生“个体成长的课程”。

⏹5、在当今世界,心理健康教育被认为是学校中与教学工作同等重要的两大任务之一。

按照咱们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

(1)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2)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直接而且高效率地实现上述目标的主要途径。

⏹6、从国内来看,我国正在实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新课改)的核心理论是“以人为本,育人为本”。

⏹新课改在课程目标上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新课改在课程内容上,强调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现代社会科技发展;

⏹新课改在课程结构上强调优化课程结构,加强活动课程,增设活动课程和选修课程;

⏹新课改在课程实施上注重就是和学生的互动,强调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激发;

⏹新课改在课程评价上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而心理辅导课程是一门学生本位的课程,最能体现现代教育理论所要求的“主体教育观”和“个性发展观”;它重视学生的学习、生活经历和经验,关注学生的体验、感悟和实践过程,强调挖掘、培养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它既是一门活动课,又是一门综合课,即可以是必修的,又可以是选修的。

因此,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不仅符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改)的要求,而且也可以说是优化基础教育课程的必然选择之一。

(二)有效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首先,在认知层面上心理辅导课程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增强心理健康的自我意识。

⏹其次,在情感层面上,心理辅导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和健全人格。

心理辅导课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求,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课程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学习,从而促进其情感和人格的健康成长,同时也使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适应力等能力得到锻炼和发挥,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潜能。

⏹再次,在心理品质层面上,心理辅导课程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心理辅导课程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通过一系列、持续的心理辅导问题课程专门设置的课题和独特、温馨、安全的课堂氛围,能够有效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智力与非智力品质。

⏹(三)有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相对于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其他途径而言,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首先,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要求以集体教学的方式,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对全体学生施加影响,其内容不仅涵盖心理健康教育的各个内容“板块”,而且能完整涉及观念、知识、方法、技能等不同层面,同时整个内容体系有很强的内在逻辑关系。

因此,与个别咨询相比,它可以让更多学生受益;与“全面渗透”相比,它更具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从而更能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螺旋式提升和全面发展。

⏹其次,心理辅导课程以以学生的共性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心理背景,以全体学生参与为载体,以学生自身的体验、感受、分享、领悟为中介,以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和提高为最终目的;这种课程形态和组织模式符合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可以大大提高学生所学心理健康观念、知识、方法的内化(运用、调适)程度,从而有利于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四)符合国际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

⏹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已把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程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并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

例如,英国中学为学生开设“社会与个人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每年级一册教本,每周安排两课时。

美国学者提倡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如前所述的“相互联系的四部分课程”,并且把心理辅导课程放在首位,认为它是一门核心课程。

在美国公立学校中,大部分学校开设了与社会学、心理学相关的课程。

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也早已把心理辅导课程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可见,在我国内地学校设置心理辅导课程,这是与国际上重视独立的或综合性的心理辅导课程的开设、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和体验、感悟,强调通过认知改善、行为训练来塑造学生良好人格的现代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趋势是一致的,它符合国际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方向。

三、心理辅导课程的特点

(一)心理辅导学科课程

⏹心理辅导学科课程以学科为取向,它既具备其他一般学科课程的特点,也具备自己的特点。

⏹1、知识性

⏹它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一般以课堂讲授的形式进行,也辅以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其他形式,其主要任务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必要知识,这就有别于注重情感体验和心理品质训练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和心理辅导问题课程。

⏹2、普及性

⏹主要是指非专业性,即主要是相对于专业的心理学课程而言的。

心理辅导学科课程虽然作为一门学科,传授的是心理学理论和知识,但与专业的心理学课程相比较,它更侧重于学生实际生活和心理成长所需的心理知识,它传递给学生的不是专业抽象的心理学理论,而是把这些相关专业理论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并加工处理后,以一种通俗易懂的生活化形态传递给学生,因此更具有普及性。

⏹3、实用性

⏹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心理辅导学科课程以学生为本位,立足点在于传授給学生实用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并教会他们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来有效解决实际(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因此,心理辅导课程的内容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学习实际问题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小结:

心理辅导学科课程所具备的知识性、普及性和实用性的特点,能够很好地弥补活动课程的局限性,让学生能够像掌握其他学科知识一样掌握心理健康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实用技巧,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它是学校心理辅导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应当注意:

我们必须把开设心理辅导学科课程和心理辅导课程的”学科化“倾向区分开来。

我们必须重视心理辅导学科课程的建设,将其作为专门的一门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但与此同时,我们反对心理辅导课程的”学科化“倾向,避免把心理辅导课程像其他学科一样与考试、成绩挂钩,以保证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开展学校心理辅导工作。

(二)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的特点

⏹1、教学对象的全体性

建立在团体动力学基础之上的心理辅导活动课程,是以集体(班级或小组)教学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心理机能的发展为基本立足点和最终目标的。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心理辅导活动课程必须以绝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要和共性问题为出发点,课程所要面对和解决的是全体学生的发展任务和普遍存在的问题。

心理辅导活动课程虽然也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解决学生的个别问题,但这并不是其主要目标和任务,这也正是心理辅导活动课程区别于个别心理咨询的主要特征之一。

⏹2、教学方法的自主性

⏹这是心理辅导活动课程区别于传统学科教学的主要特征之一。

传统学科课程采用的是传授----接受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权;而心理辅导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全体学生参与活动中心。

因此,心理辅导活动课程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设计与选择上都要以学生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为依据。

在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学生可以参与制订计划,参与设计活动,参与自由讨论,从而充分放开自己的心灵,在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他助、互助活动中实现学生心理自助的目的。

⏹3、教学过程的活动性

⏹活动性是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的“灵魂”。

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的整个教学模式不是知识教学的课堂模式,而是“建构性的文本模式”。

文本模式也称活动模式,是一种注重自主生成、构建的教学活动。

因此,从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的基本含义来看,该课程是以学习者的主体性活动为中心组织的课程,从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的教学过程来看,它是以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开放性的“活动”为轴心并且有师生一起活动的过程;从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的评价来看,是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注重过程的价值,以学生参与人数的多少和参与活动的投入程度为主要评价标准标准之一的课程。

因此,活动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是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的显著特点之一。

⏹4、教学目标的发展性

⏹这也是心理辅导活动课程区别于心理咨询的主要特征之一。

学校心理咨询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少数甚至个别有心理困扰乃至有轻、中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其工作目标大多是补救性的(虽然也强调发展性咨询)。

而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的服务对象是绝对多数正常学生,其教学目标是预防性和发展性的。

换言之心理辅导活动课程既要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发展性问题,又要充分开放学生的潜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全面的、可持续的、健康的发展。

⏹小结:

心理辅导活动课程可以说是当前中小学心理辅导课程中被广泛采用的一种课程方式,它充分考虑到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求,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注重发展性目标的实施,强调在游戏、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感悟,汲取自我成长的力量。

活动课程具备生动有趣、形式灵活多样的优势,只要教师运用、驾驭得当,就能够营造出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拉近学生与教师的心理距离,有利于师生的互动与沟通,也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因此,心理辅导活动课程成为目前心理辅导课程的主流形式。

⏹但是,心理辅导活动课程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比如它不能很好地让学生系统全面接受心理健康知识,活动本身的不确定性也对教师把握课堂、组织教学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另外,活动指向是大多数学生共同面临的问题,对于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往往不能很好地兼顾。

因此,我们在大力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的同时,要同时开展心理辅导学科课程和心理辅导问题课程;不要忽视这两门课程;这样才能使三者相互取长补短、各显其能。

⏹(三)心理辅导问题课程的特点

⏹侧重于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

⏹首先,在课程设置目标上,它具有防治性;解决学生的“个性化”问题。

⏹其次,在教学对象上,它具有个体性。

它面对全体学生开设,但在具体解决问题过程中注重个体心理差异和个性化问题,强调个别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

⏹再次,教学要求上具有专业性。

它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的咨询辅导能力,这就对教师的(心理学)专业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性较强。

⏹心理辅导问题课程能够很好地解决心理辅导课程开展过程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问题,弥补心理辅导学科课程和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的不足,因此我们必须加以重视。

⏹小结:

综上所述,从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任务和内容层面看,心理辅导的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问题课程应该来说都有其独立存在的必要。

一般而言,对年龄小、低年级的学生应当以活动课程为主;而年龄越大,年级越高的学生,应月趋向于“学科本位的综合课程”和“问题本位的综合课程”(叶一舵教授,2003年)。

具体而言,幼儿园和中小学特别是幼儿园和小学应当以心理辅导活动课程为主,

⏹其中幼儿园和小学中低年级还应当以以游戏活动为主;中学阶段除了活动课程之外,可以适当增加心理辅导学科课程和心理辅导问题课程;而大学阶段的心理辅导课程则应以心理辅导学科课程和心理辅导问题课程为主。

总之,心理辅导课程应当是一种综合性的课程,是“问题----经验----学科三位一体的综合课程”。

其中,强调“问题”旨在突出它的针对性;强调“经验”旨在加强它的活动性;强调“学科”旨在提高它的系统性。

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必须以心理辅导活动课程为重心,兼顾心理辅导学科课程和心理辅导问题课程,使三者相互补充,形成完整的心理辅导课程体系,从而更好实现心理辅导课程的目标。

第二节心理辅导课程的基本框架

⏹心理辅导课程的目标科学构建目标体系

⏹心理辅导课程的内容合理选择内容

⏹心理辅导课程的实施有效实施

构成心理辅导课程体系不可或缺的三个部分,也是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心理辅导课程的目标

(一)总目标

⏹即形成、维护、促进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质,增强全体受教育者的心理机能(调控能力),从而为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中间目标

⏹即对总目标的分解,反映总目标的构成。

根据教育目标的有关分类法,学校心理辅导课程中间目标分为:

⏹从对象上看,可分为正常学生和少数异常学生;

⏹从纵向上看,可分为发展性目标、预防性目标和矫治性目标;

⏹从横向上看,发展性目标、预防性目标和矫治性目标这三个纵向层次目标又可以集中分为认知、情意、个性和行为等几个领域。

⏹其中,这三者的关系,并不能把它简单地理解为一种并列的层次关系。

若把整个中间目标视为一种“靶状”结构的话,那么这三个层次的目标应当是一种呈环状递次排列并由内及外辐射的关系,即发展性目标是“靶心”,然后依次为预防性目标和矫治性目标,离“靶心”越近的目标越重要。

⏹如果在心理辅导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击中了”发展性目标,也就“击中了”其他两个目标(即“发展就是最好的防治”),而“击中”了其他两个目标,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击中”发展性目标。

如果心理辅导课程的开展都无法触及这三个目标,那就意味着此项工作的失败。

⏹矫治性

⏹(三)具体目标

⏹小学阶段:

着重于提高小学生对校园学习、生活的适应能力;

⏹中学阶段:

着重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培养,提高他们应对身心变化及处理心理矛盾的能力;并提高选择能力和克服压力的能力;

⏹(过渡到)大学阶段:

注重于增强选择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积极开发自我潜能,能以更为成熟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去对待生活、学习和工作。

⏹如果进一步细分的话,还可以分解为年级目标(中小学阶段)、单元目标、特定学生个别目标

二、心理辅导课程的内容

(一)确定心理辅导课程内容的依据(三个方面)

⏹1、心理辅导课程的目标

心理辅导课程内容是心理辅导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它的确立必须紧扣心理辅导课程目标,无论是总体内容还是不同年级的具体内容,都不能脱离心理辅导课程目标体系所指向的各层次目标。

2、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

这是重要依据。

学校心理辅导课程是一门学生本位的课程,确定内容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根据不同年龄阶段,选择适合的内容。

⏹3、当前学生心理健康的现实状况

⏹相对于前两个因素而言,这是可变的不稳定的因素,但它对于确定心理辅导课程内容却是十分必要的依据。

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会打上时代的“烙印”,会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也相应地发生一些改变,这就决定了心理辅导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确定必须紧密联系当前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和补充相应的内容,与时具进;才能使心理辅导课程富有实效性、针对性。

例如:

小学生青春发育期提前;网络成瘾;考试压力;追求物质享受等。

(二)心理辅导课程的内容体系(“三层次”“三领域”)

⏹首先,从纵向上看,心理辅导课程内容包括心理健康观念的辅导、心理健康知识的辅导以及心理健康方法和技能的辅导三个层面。

具体而言,包括:

⏹1、心理辅导课程的首要内容(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的观念,增强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这种观念以上、意识既是宏观的,也是微观的。

⏹2、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学生普及系统的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并初步掌握异常心理的判别等。

⏹3、心理辅导课程还要帮助学生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帮助学生知晓并掌握初步的心理调节技巧和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和自助技能。

⏹其次,从横向上看,心理辅导课程内容可概括为与学习有关的、与生活有关的、与生涯发展有关的等三大领域。

具体而言,包括:

⏹1、与学习有关的心理辅导。

学习心理辅导课程是培养学生健康学习心理,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它以现代学习理论为基础,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结构、心理特点和心理规律加以分析,经过加工提炼以通俗化的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学习心理。

具体内容涉及

⏹学习动机、兴趣、态度,学习策略(包括学习计划、学习监控、学习技巧),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压力应对及考试心理,学业成败的归因等

⏹2、与生活有关的心理辅导。

⏹涉及领域十分广泛,凡是学生在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