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电子备课的管理.docx
《探讨电子备课的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讨电子备课的管理.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探讨电子备课的管理
探讨电子备课的管理
关于电子备课,应是大势所趋。
但至于如何操作,还有待探索和研究。
有些学校之所以不敢尝试和实施电子备课,是怕把老师解放出来不知干什么了,也就是说对实施电子备课非常担忧、害怕。
凡事有利则有弊,问题是如何兴利除弊,尽量扩大正面作用,减少消极影响。
从搜索到的资料来看,电子备课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关键在过程管理,引导教师钻研教学,不要怕解放教师,要更好地促进教师发展。
发挥电子备课优势,在教、学、研中成长
来源:
中国教师报 作者:
宁凤梅 添加时间:
2006-11-29 10:
58:
00
我校六年级语文教研组本着“求真、务实、创新、高效”的理念,认真开展 “电子备课”的研究,发挥其优势,使青年教师在教、学、研中成长。
一、电子备课是教学资源与众多人智慧的整合
我组电子备课流程,即每位教师在假期中认真地做好全册的教材分析,这样做到统观教材,对全册教材的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
我们全组老师自从承担电子备课任务后,本着对学生对全组老师负责的态度,做到潜心研究教材教法,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博采众家之长,同时用更多时间去搜集整理相关教学素材,撰写出比较优秀的教学设计,制作出优秀的课件供全组老师使用。
这项工作既融入教师的智慧,又形成创造性的劳动。
课堂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二、电子备课的建立更有利于教师迅速成长
电子集体备课是众多老师智慧的整合,这意味着教师的智慧可以在备课组内直接实现共享。
这种模式使教师在参与集体备课的过程中直接学习到其他老师的经验,也可以慢慢研究备课组其他老师准备的教学课件,学会鉴别教学素材的方法,体会其他教师教学反思,逐渐形成他们自己的教学特色,使他们的教学综合能力逐渐得到加强,既吸取了他人的长处,又张扬了自己的个性。
通过备课组活动的讨论,教师更能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可以更快地成熟、更迅速地成长,成为教学工作中的主力军。
三、加大教研组研究力度,创设浓郁的研究氛围
教研组的核心工作是一个“研”字。
“研”字浓缩着教研组的生存活力。
我们通过两年来的实践体会到:
“研”在于实实在在地去面对自己的课堂、学生,去发现问题,紧紧抓住问题去研究解决的方案,并在实践中去证明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为了使备课与研究共生互进,体现“教学即研究”的本义,我们以校本研究为契机,采取“一次备课、资源共享,二次备课、彰显个性”的方法,对备课进行了改革。
我们重新设计了教案模板, 教师在同一份教案基础上,还要根据本班学生实际进行修改。
教研活动时,以说课为重点,但只需以重点说课和微型说课这两种方式阐明教学意图,如在哪个教学环节中渗透了什么教改思路,是如何贯彻的等等。
我组始终坚持说、听、评课活动。
集体备课,群策群力,一次次的备课、讲课、评课,一遍遍反复研读文本、深钻教材,老师们也正是在一次次课堂教学的历练中成长和提高。
两年来,教研组教师认真实践总结,运用教育理论解读自己的教学行为,从中寻找教学规律。
我组两位教师在学校“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题中做市级研究课均获一等奖,一位教师做区研究课两节,两人参加区“东兴杯”比赛,一人获二等奖;小语学会专家崔峦老师来我校指导工作时,一人做展示课受好评。
区教研员多次来我组听老师们的课,都得到教研室老师肯定,教师的论文多篇在国家、市、区级获奖。
这些成果给了我组成员很大的精神鼓励,教师从中感受到了教学研究的乐趣,这种成就感所产生的激励效应又把教师带入更深层次的教研状态之中。
我看电子备课的几点好处
师说新语 2009-06-18 23:
05 阅读101 评论1
电子备课,就是把传统用手工书写的教案输入到电脑里,以word或者其他文本文档的形式储存起来。
这个在电脑普及的今天,算不上什么新鲜事。
但是,由于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需要备课),以及长期以来对书写教案这种备课形式的习惯,人们已经渐渐认为这是一件不可更改的事情。
其实在与时俱进的今天,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都有新的发现、发明、新的理论和经验、新的挑战和机遇。
记得有人说过:
“每当你早上起床的时候,你已经被这个世界远远地抛在了身后!
”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东西。
如今的教育理论林林总总,各有自己的长处和根据;六年前,第8次教育改革轰轰烈烈,如今教材6年换3个版本使得我们看得见这次的课程改革正渐行渐远,我们可以从一个简单的称呼看出教育的进步:
“笨蛋”——“差生”——“学困生”——“潜能生”……现在,整个社会都是在与时俱进,我们教师的备课形式为何不能尝试下改革?
况且,电子备课有以下几点案本备课所无法比拟的优点:
一 电子备课可以节省大量不必要的时间。
电子备课是电脑输入,我们知道Word文档在处理文字时的威力是多么大,自他面世以来,给我们带来了多大的便利,可以问下:
现在还有几个人写论文、起草文件是手写?
然后在稿纸上修改,然后再次誊写,如果中间抄错了一个字,便从头再来?
(这不像是成人写论文,更像是小学生在写作文)。
我们要做研究型的教师,如何做到我们这里不谈,但是电子备课却给了你成为一个研究型教师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时间。
我们省下的时间做什么?
当然是用来研究、探讨教材、反思教学得失。
可以多批改几套作业、多接待几个家长、多找几个学生谈心、更可以去锻炼身体,为明天的工作做好准备,免得一下病倒,卧病在床几个月,给自己、给家人、给同事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对于你的学生来说,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几个月的时间不闻不问,可以让刚刚领上了路的孩子偏离跑道,可以让一直很稳定的班级变得躁动不安。
刚适应你的教学方法和风格,你却不在了,孩子们又要开始适应一个新的教师的教法和风格,等孩子们适应了新的教师的教法和风格时,你又病愈归来了……
二 电子备课方便修改、整理和反思教案
教案的作用是对教材和学生的协调把握,是对教学过程的预设。
既然是预设,就充满了变数,这就要求我们要随时修改、切忌照本宣科。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自己如果不随时补充、更新新知识、新闻,迟早会被别人说:
老师,你“out了”!
既然课堂是变化的,你的教案又岂能是死的,你的学生是有生命的,那你的教案也应该是成长的(这里教案的成长就是指对课前备课的内容根据课堂实际教学情况进行的修改、整理和反思)。
那么我们来看:
传统的案本教案在形式上给留下了我们可以随时修改、整理和反思的空间和极强的操作性吗?
答案是:
没有!
没有修改的空间、教学反思到底留几行呢?
也许这节课没什么反思,也许一堂练习课却叫你感触良多,等到下笔的时候却发现预留写反思的空间实在不够写……
三 电子备课方便“博采众家之长”
和高手打球,水平越来越高;和臭棋篓子下棋,越下越臭。
道理一样,要想成为名师,就必须先向名师学习。
学习的手段很多,其中揣摩、研究名师的教案就是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
揣摩不是照抄、照搬,照抄照搬也不会成功。
以自己的教案为底,加上名师的“精彩瞬间”,时间久了,慢慢地属于你的“精彩瞬间”就会越来越多。
而电脑文字编辑的功能正好可以满足这方面的需求,这样可以促使一个青年教师地迅速成长。
反方观点:
一、电子备课直接下载,导致一些教师不备课。
我不能说这种情况是没有的,但是,就按传统的案本教案目前的情况来看,不依然存在着这种情况吗?
照着教案本抄一遍,除了写了字,其它的和不备课没什么两样。
而严格要求自己的教师手写教案时也是保持原创本色。
所以,一句话概括:
“天要下雨”,谁都改变不了。
二、就是抄一遍也比不抄强。
这就是标准的“掩耳盗铃说”,抄一遍就是抄一遍,成人的记忆力达不到抄一遍就记住的程度。
而更多的是抄一遍以后什么都没记住,就是记住了几点,能适用变幻不定的课堂吗?
临时上课还是要在书上勾勾画画、在课堂上发现实际教学和教案跟本就是两回事。
课还是要自己备来的效果好。
本人观点,仅供参考,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说说备课与“电子备课”
备课对于教学者来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只要是教师,只要你从走上三尺讲台之日起就与备课结下不解之缘。
因为教师要想把课堂教学组织好,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要作好课前的充分准备。
因此,不管什么时候,遇到什么样的课程改革,教学管理者们总也不会忘记对于备课的研究和对老师提出不同的备课要求。
备课是什么?
顾名思义,就是做好上课前的一切预设和准备,它包含的内容很丰富,但最终的表现方式还是教案,所以,在教学管理中一说备课就与教案联想了起来,教师们一说备课也很自然地与编写教案联系起来,几乎成了约定俗成的共识,其实不然,这是不尽全面的。
怎样备课,如何备好课?
下面转载田家炳老师《如何备课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文,建议老师们不妨读一读。
欲知天下事,点击Internet。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备课”这一新生事物也就应运而生,许多教师聪慧灵巧地接受和应用着这一新生事物,尝试建立了自己的电子备课,这是广大教师从“纸上谈兵”到“运筹帷幄”的一次飞跃!
我们为何不去关注和阿护它的茁壮成长,引导和促进它的健康发展呢?
。
何为电子备课?
也许把教案以电子文本的方式输入是最简单的一种电子备课,它是给教师自己上课备用的;而制作教学课件、建设专题性学习网站等则是更复杂的一种电子备课,这是给学生上课时或课后学习用的。
显然,电子备课离不开电脑,它是人脑和电脑并用的产品,是智力和智慧共享的结晶。
一方面,通过深钻教材,明确教学思路,注入自己的教学思想和个性风格;一方面,通过网上查找有利于教学的优质材料的补充或借鉴他人优秀的案例资源,使所备的课优中更优,使所上的课强中更强,何乐而不为?
但是,如果一味地全盘照搬别人的教案,不结合自己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融入自己的教学思想和个性风格,所照搬的教案哪怕是特级教师或优质课一等奖,对于他人可能是艺术精品,而对于你也许是空中楼阁,拿来也是无济于事的,因为他人的教学思想和个性风格你是拿不来的!
可见,是手写备课还是电子备课都不在于它的形式,而在于它的实质,在于把握其备课的精髓:
是自己对教材钻研后的心得,还是坐享其成抄袭别人的贪得?
如果是自己的,不管是手写还是电子都是认可的;如果不是自己的,即使手写也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是不值得提倡的。
莫让电子备课成为校长的心病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第2期
曾几何时,电子备课代表了学校信息化发展的水平。
如今,学校现代化设备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档,教学资源越来越多,电子备课却被不少学校禁用了。
在教学调研时,笔者时常听到学科教师反映:
学校不准进行电子备课,要求手写备课,其原因是为了防止教师抄袭他人的教学设计。
在某地的一次教学工作会议上更有经验交流者振振有词:
“我校重新施行了手写备课,讲求求真务实的教学作风,旨在返璞归真,继承和发扬优良的传统教学文化,更好地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一时之间,电子备课似乎成为教师不认真备课、影响教学质量、影响专业成长的“罪魁祸首”。
在笔者看来,手写备课与电子备课只是两种不同的备课形式,后者是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电子备课与手写备课相比较,有很多优势,例如,备课的效率提高了,教师学习的途径更宽了,反思教学的时间更加充裕了。
同时,修改与完善快捷,交流与共享及时,有利于积累,形成教学成长档案等。
当然,正是由于交流与共享的方便,不少教学管理者便担心教师会应付备课检查,原封不动“拷贝”他人或自己过去的教学设计,而不做任何反思与修订。
学校领导的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
正如开放的互联网一样,电子备课也是一柄“双刃剑”,其运用效果是因人而异的。
莫让电子备课成为校长的心病
曾几何时,电子备课代表了学校信息化发展的水平。
如今,学校现代化设备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档,教学资源越来越多,电子备课却被不少学校禁用了。
在教学调研时,笔者时常听到学科教师反映:
学校不准进行电子备课,要求手写备课,其原因是为了防止教师抄袭他人的教学设计。
在某地的一次教学工作会议上更有经验交流者振振有词:
“我校重新施行了手写备课,讲求求真务实的教学作风,旨在返璞归真,继承和发扬优良的传统教学文化,更好地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一时之间,电子备课似乎成为教师不认真备课、影响教学质量、影响专业成长的“罪魁祸首”。
在笔者看来,手写备课与电子备课只是两种不同的备课形式,后者是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电子备课与手写备课相比较,有很多优势,例如,备课的效率提高了,教师学习的途径更宽了,反思教学的时间更加充裕了。
同时,修改与完善快捷,交流与共享及时,有利于积累,形成教学成长档案等。
当然,正是由于交流与共享的方便,不少教学管理者便担心教师会应付备课检查,原封不动“拷贝”他人或自己过去的教学设计,而不做任何反思与修订。
学校领导的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
正如开放的互联网一样,电子备课也是一柄“双刃剑”,其运用效果是因人而异的。
但从根本上讲,教师是否认真备课,不是由备课形式,而是由其教学责任感来决定的。
如果一名教师没有负责任的教学态度,什么形式的备课对他来讲都是一样的——电子备课用少量时间拷贝,手写备课花更多的时间抄袭,备课质量同样无法提高。
我们常说,技术是中性的。
优秀教师则可以用电子备课优化自己的教学工作,不负责的教师可以用来糊弄领导和学生。
一般而言,优秀的教师不会去抄袭劣质的教学设计;但若一般年轻教师借鉴了更为优秀的教学设计,并能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这也未尝不可。
然而,真正令我们忧心的是备课与上课的“两张皮”现象,即备课是一套,课堂教学却是另一套。
而出现这种现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我想,不是备课形式,而是教学管理工作出了问题。
我们不会因为“病从口入”就不吃东西,而是要强化个人卫生与食品卫生管理。
同样地,我们也不会因为互联网上有不健康的内容或不安全的因素就关闭全球网络,而是想办法怎样去“舞”好这柄“双刃剑”,引导网民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理性使用互联网。
对于电子备课也是如此,要靠正确的激励引导与管理约束。
领导与教师之间并不是矛盾的对立面,而应该是和谐的一体,应该树立起诚信的关系。
有这样一句话流传着:
一流校长重思想,二流校长看课堂,三流校长查备课,四流的校长盯门房。
这形象地告诉我们,优秀的学校管理者要善于从正面引导,树立典型,引导积极健康的教学文化;立足课堂,追求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创新机制,构建合理的评价方法,如开展校内优质课展评活动、优秀教学设计评比活动等;构建校内电子备课发布系统,让教师及时以网络方式发布教学设计,营造相互学习、相互监督的氛围;引导教师参与教学评价,并将单一的教导处检查变为学科小组互评等,使每一位教师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者,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工作责任感。
只有这样,电子备课才不会成为学校管理者的心病,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才会提高,最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教学研究室)
凸现电子备课过程和有效性 切实实现减负增效
2009-4-6 16:
48:
00
近年,电子化备课被广泛推广。
电子化备课好处多多,可以随意修改,直到你满意为止;电子化备课摆脱了手工书写教案的种种苦恼,节省了大量时间用于对专业的学习和研究;电子化备课有利于资源共享,丰富了教学资源。
如果能利用电脑在网络上备课,能够有效避免个人备课的狭隘,通过对网上资料的搜集整合,汲取精华,教师的备课必能提高一个台阶;电子备课还便于储存,大大提高了备课的使用效率……。
但是,如果我们不对电子化备课的有效性加以研究,不把它与集体备课相结合,老师们就会把写教案这种显性的备课取代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学法、课前课后反思这种隐性备课,照搬主备教师的电子教案,那就会滋生教师的惰性,抑制教师创新能力的发挥。
2009年3月31日,冯井中心小学每月一次的中心教研活动在郑井小学举行。
活动的主题是:
五年级数学电子化集体备课有效性研究。
活动由郑井小学的张丽红、邓翠珍两位老师分别执教她们主备、五年级数学组教师共同集体研讨过的《倒数》、《分数除法
(一)》的课。
玉带路四所小学的五年级数学老师和中心教研组的全体成员参加了活动。
我们聘请了市、区教科所的朱光辉、袁翠兰、邹光兴三位专家作指导,郑井小学课堂全天开放,所有参加活动的人员随堂听课、评课、课后相互交流、相互点评、第三次修改电子教案,市、区教科所的专家朱光辉、袁翠兰、邹光兴指导点评。
活动后,五年级全体教师又根据集体研讨修改的电子教案,到各校上课、中心教研组成员再次听课、评课,各位教师再次反思,各校写出各校的总结、反思上交中心小学,中心小学又汇总各校的反思进行电子归档并发给各校。
这次活动,目的在于凸现电子化备课的全过程和有效性,激活参与备课教师的创新思维,使他们萌生适合本班师生的新设计,提升设计理念。
使电子备课成为一种开放式的、论坛式的、互动式的、更是共享式的备课成员间的深度对话,方便老师相互探讨学习,切磋借鉴。
来源:
冯井中心小学
也说电子备课的利与弊
作者:
宋伟凤 校本来源:
本站原创 点击数:
232 更新时间:
2009-4-29
二十一世纪的到来,展现了许多信息化时代的产物,而电子备课就是现代教学工作的技术手段。
电子备课,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全新备课方式,它的到来势必会取代传统的手工备课,并将成为一种潮流。
说到电子备课,听到的呼声是一样的,甚至到网上去看相关的文章内容也是大同小异的——有利有弊。
我是从2004年带远程班开始电子备课的。
虽然光阴似箭,但是感触太多太多。
也来说说利与弊吧!
先来说说好处。
一、电子备课 美观整洁
以前的手工备课,稍一出错,原地修改吧,很不美观,有时只能重新抄写。
而电子备课,可以随意修改,直到你满意为止。
并且可以设置你想要的字体,颜色等,这样你可以轻松突出重点,难点,给人看来一目了然。
电子化备课摆脱了手工书写教案的种种苦恼。
二、 网络漫游 博采众长
使用电子备课以后,我在备课时,先自主研读教材和教参,形成自己的个性化阅读。
然后在网上大量搜集相关资料,从教材分析到教学设计,从教学课件到教学反思,只要是和该课相关的资料都不放过。
这些信息和资料也是在钻研教材,研究文本,它们开阔了我的眼界,拓展了上课的思路,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
在和他人思想碰撞后,自己再来把握教材,觉得眼界开阔很多,把握更到位了。
三、 整合资源 创新过程
电子备课让我在整理收集资料时,学会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吸收其他教案中的精华,为我所用。
但这个过程绝不是简单的拼拼凑凑,而是要按照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从整体来设计教案。
面对众多信息,整理和分析资料也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它需要发挥一定的理解、比较、判断、分析综合能力,所以在整合教案的时候,也是一个学习、创新的过程。
所以通过整理信息资料,也可以提高自己处理教材的能力。
比如在设计《画家和牧童》时,对于文本倾向于大画家戴嵩向小牧童求教的虚心精神还是小牧童敢于提出反面意见的精神时,我有点矛盾。
到底是该突出谁的品质呢?
带着思考,我参考了很多教学设计,发现大多数的设计还是偏向于“画家戴嵩虚心向小牧童求教”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有了自己的新的思考:
咱们的孩子,敢于向别人提出不同意见还是可以做到的。
但是,很少有孩子能虚心接受别人提出的建议,或者谦虚地向别人请教。
所以在设计时,我引导学生看图时展开合理的想象,个性朗读周围人对戴嵩画的由衷称赞,充分体验画中人物的内心活动,以此来感受戴嵩的画确实是名不虚传。
在此前提下再来感受戴嵩出人意料的做法,让学生充分体会大画家戴嵩都能做到“不耻下问”,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四 电脑操作 教学相长
要真正发挥电子备课的优势和作用,提高备课的质量和效率,技术培训也是不可少的。
比如网页的保存,文字的输入能力、文档的编辑与排版能力、常用的ppt课件制作技术等操作。
以前自己对这些一无所知,但是现在也能教学相长。
说到课件,可能又有不同说法,有的说要简单学语文,有的说要多读多写学语文,还有的说要精讲精练学语文。
不管哪种说法,肯定都有它一定的道理。
但是我想,不管是哪种,首先要做的是让孩子喜欢语文课,只有孩子喜欢了,他才可能主动认真地去读去写,否则一切都是空的。
而合适的课件用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不是花里胡哨,而是十分必要。
我发现大部分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上课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在学习《和时间赛跑》一文时,我让学生利用信息课上网查询有关时间的名言和名篇,他们从众多的珍惜时间的名言中,得到启示:
对生命的每一天都充满热情,珍惜时间,做些有意义的事,那么一瞬间也会变成永恒,不必感叹时间匆匆了。
许多同学经过讨论探究,感到过去的日子并不是没有痕迹,只要你抓紧时间它就会留下累累的硕果,只有虚度时光的人,才会什么痕迹也没留下。
这些观点实质上更深刻地理解了作者对时间的万分珍惜,抓住了文章的精髓。
更重要的是学生将网上的信息融进自己的见解,知道同一问题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种观点,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这样激活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不迷信书本和他人之言。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获取了知识,还增长了才干,提高了语文和信息素养。
说了这么多优点,其实电子备课也给我带来了苦恼。
首先是时间。
似乎每个讲到电子备课的老师都会说“电子备课,优化了教师的备课时间。
”说实话,电子备课是在电脑上操作,如果找一篇现成的教案不改当然省时间。
可是,如果精挑细选,比较,再组合、拼装,看似简单的操作也要花很多时间。
再来说课件,网上课件是不少,但是真正搜索后会发现也就是一两个而已,只是多了几张“脸”而已,内容是一样的。
而我重新设计了教案,这些课件只有一小部分能为我所用。
有时还得花时间制作简单的课件。
第二苦恼就是电脑使用问题了。
办公室和教室里的电脑不敢恭维,它们经常要发发脾气,碰上正好上课时停电了,你只有干着急。
有时因为电脑操作、维修方面等问题没少麻烦向波老师。
当然,也有人认为,电子备课会培养教师的惰性,抑制教师创新能力的发挥。
只要是教师,只要你从走上三尺讲台之日起就与备课结下不解之缘。
备课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不管采用何种备课方法,认真备课、精心备课、创新课堂教学设计才是关键和根本,对备课的重要性认识到位与否,比采用何种备课方式重要得多。
我想只要我们正确运用电脑,运用网络,相信电子备课能开创教学的绿洲。
电子备课的创新探索与实践
阅读:
245 次 / 时间:
2009-05-09 11:
17 / 作者:
苦瓜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用来形容备课与上课的关系一点儿也不为过。
教师要上好一节课,课前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
改革传统的备课方式,使其逐渐走向电子化,进而更有效地服务于当今课堂的需求,正是我校要思考而且是亟待实践的重要课题。
应该说笔录式教案在教学设计以及训练教师扎实的基本功上还是有其明显优势的。
但共享性差,不便于修改,难以直接与课堂接轨的缺陷也是不容回避的。
为此,我校首先提出了教案电子化要求,试图借此寻求无纸化办公的途径,寻求一种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