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西方政治制度》问答题.docx
《自考《西方政治制度》问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西方政治制度》问答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西方政治制度》问答题
高教自考《西方政治制度》简答题与论述题
1.梭伦改革主要有三项内容:
一是在经济上,颁布解除债负令,禁止以自由民人身作为债务抵押,发展工商业;二是在社会结构上,以财产而不是按血亲划分社会等级,分为四等人,将纳税捐与享有荣誉结合起来。
三是在政治上削弱贵族会议的权力,提升公民大会的作用,建立了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
2.雅典民主制的意义⑴雅典民主制首创的主权在民原则成为西方民主实践遵循的政治学的基本原理⑵现代西方政治制度下国家与社会之间互动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公民政治参与实现的,雅典民主制无疑包含了公民政治参与最早的经验和启示⑶雅典民主制崇尚法治,主张法律至上,受全体公民委托行使权力的人必须按照明确的委托行使权力,必须根据明确的法律行使权力。
3.平民与贵族的矛盾集中在三个问题上:
即土地问题、债务问题、平民向贵族争取政治权利问题。
其中心内容是土地问题。
4.古罗马政治制度的意义⑴古罗马政治制度第一次以共和国概念替代城邦概念,是国家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⑵古罗马共和政体被认为是一种混合政体⑶罗马法是古代世界各国法律中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备,对资本主义法权概念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法律,是罗马人留给人类最宝贵的遗产之一。
6.现代民族国家的特征:
其一,它是独立的和统一的,即完全自主和领士统一;其二,它实行中央集权制;第三,人民主权取代王权成为国家中心与基石;第四,具有共同的政治文化和民族语言;第五,具有统一的民族市场。
7.代议民主制度衰弱的原因:
一是垄断代替自由竞争,要求国家权力高度集中,要通过削弱议会的传统权力来加强政府的地位和作用;二是更为深刻的原因,即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社会化大生产日趋复杂,要求决策向比较灵活的政府集中,议会权力相应削弱。
这是议会政治危机的根本原因。
8.雅典民主制的内容和特征:
⑴雅典城邦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是公民大会,国灰根本在于它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是雅典城邦民意普遍表达和集中的最高形式⑵官吏产生的途径。
全体公民从全体公民中选举官职,依次实行统治,也依次被统治,这种选举可通过抽签方式进行;任职资格没有财产定额限制,一切职位个人不得连任,任期应该短暂⑶监督官吏制度。
陶片放逐法,是全体雅典公民对高级官吏进行控制和监督的最严重的手段。
在雅典政治中,行政官吏几乎无独立性可言⑷法庭产生及司法审判制度。
雅典城邦民主制另一个特征是贯彻法治原则,实行以法治国。
9.王政时代的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王政时代政治制度的特征是军事民主制⑴库里亚大会即罗马的人民大会⑵元老院,即长老会⑶王、或译勒克斯。
他主要是军事首长,身兼最高祭和审理某些案件的审判长。
10.封建君主制演变过程:
封建割据君主制是封建君主制的一种早期形态、等级君主制是封建割据君子制与专制群主制之间的过渡形态、专制君主制是封建群主制的最高和最后形式。
11.专制君主制的特点:
一是等级会议对王权的牵制作用丧失;二是君主建立起直接对国王负责的官僚机构;三是确立了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
12.卢梭提出的人民主权的原则:
一、主权是至高无上的,人民就是主权者。
二、主权是不可的。
三、主权是不可分割的。
卢梭是反对分权论的。
四、主权是不能代表的。
他主张直接民主制而反对代议制。
13.卢梭人民主权理论的意义及局限性:
意义:
卢梭的人民主权论第一次以完整的形式,彻底的精神打开了法国近代的大门,深刻地影响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建立。
他坚持人民主权的绝对性、神圣性和不可侵犯性,极大地鼓舞了大革命时代的政治先驱者。
具梭的人民主权论原则中所提出的人民主权不可,不可分割以及政府权力来自人民、政府受人民委托并接受人民监督和政府成员是人民公仆等观点,都是他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体现,是西方政治发展史上最具反抗精神的思想精华;局限性有:
从哲学上讲,他代表了小资产阶级反历史主义的浪漫主义政治倾向,没有提供出一一条实现人民主权的具体途径;其公意理论极为抽象,无法运作等。
14.代议制产生的历史原因:
一是到了近代,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人口和疆域的扩大,实行直接民主制失去了历史和客观的条件,代议制成为现代国家普遍选择的政府形式。
二是资产阶级用商品经济摧毁了封建制度的政治特权,建立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制度,即市民社会,从而为资产阶级政治平等和政治自由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民意基础。
15.代议制体现了现代民主的三个原则:
一是人民主权或主权在民的原则;二是少数服从多数和保护少数的原则。
三是在国民监督和批评下会议和政务公开原则。
16.简述分权制衡的原理:
分权是指国家权力分成若干部分,由宪法授予不同的国家机构和不同的人们执掌,没有一个部门服从或支配其他任何部门,没有一个部门可以行使宪法赋予其他部门的权力;制衡即分立为不同部分的权力之间形成彼此制约的关系,其中任何一个部门权力都不能独占优势。
因此,权力分立并不是说分掌权力的各部门应该完全互不相干,而是互有牵制,事实上,权力具有一种侵犯性质,应该通过给它规定的限度在实际上加以限制,以保证国家各部分权力在运行中保持总体平衡。
17.孟德斯鸠三权分立说的内容:
法国的孟德斯鸠主张,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他把自由主要归结为政治自由。
把政治自由与权力制衡结合起来,这是孟德斯鸠留给西方民主制度建设最宝贵的思想遗产。
他主张三权要分立,要相互制衡。
当然,相对于立法权和行政权,司法权在他的三分说中并不很重要,制衡的重点是立法和行政。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倾向于行政权。
18.分权与制衡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
分权与制衡作为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架构和最重要的运行机制,普遍存在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
分权与制衡的形成除了历史和政治原因之外,还有深刻的经济、物质和文化根源,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自由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是分不开的。
要看到,分权制衡机制同样是为作为统治阶级的整个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
从本质上讲,分权仅是资产阶级内部的分权,而不是资产阶级与其他阶级的分权。
三权分立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共同特点,实质是资产阶级对国家权力的垄断。
19.西方法治的根本含义:
西方法治的概念内涵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法治缘于自然法学说,奠基于自然法的契约论之上,保护“人与生俱来的诸项权利”是法治的根本使命;二是法治必然要求限制政府的权力,即法治不仅以法律统治民众,更以法律约束统治者,法治与宪政有着天然的联系;三是法治当然强调依法治国,依法办事,但更强调所依之法必须合“法”。
四是法治强调法律是被人们能动发现的自然法则,因此法治要重视法律的规范性、稳定性和持久性。
20.为什么说民主政体是最适合,也是最需要法制的政体:
民主政体是最适合、也是最需要的法治政体。
一方面,没有法治,民主就容易蜕变为多数人的暴政。
另一方面没有牢固的民主制度结构,也很难有可靠的法治。
从司法活动的角度看,法治对于民主政治的意义还表现在宪政制度和政府体制方面。
21.社会契约论如何论述政府合法性:
社会契约论对于解释政府合法性的意义:
一是把政府的来源与政府的合法性联系起来,运用唯心史观揭示了社会(自然状态、公民社会)先于国家,国家来源于社会,从而社会决定国家这样一些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二是把政府的目的与政府的合法性联系起来。
主张政治社会的首要目的是保护财产。
人民主权是对政府权力的根本约束,是政府合法性的根本基础。
22.代议民主制与直接民主制相比较的优越性:
第一,代议民主比较成功地解决了民主的规模与民主的实现问题。
第二代议民主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摧毁封建政治特权的产物,因此代议民主可为财产权、经济自由、政治自由这些“资产阶级权利”提供牢固的保障。
避免了直接民主制下国家与社会的高度合一而造成的民主与自由的紧张对立。
第三,代议民主比直接民主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可为全人民提供更大的自由度。
第四,代议民主是程序民主,它通过各级代表机构和代议程序对民意进行过滤、筛选和划并简约,可以有效地克服民意中的非理性成份,避免政府决定受大众一时情绪的影响和支配。
23.西方民主制度法治原则背后法理逻辑的两种不同观点:
当代西方社会,对法治原则背后的法理逻辑主要存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纯粹法学派的观点,即把法律作为一个摆脱了道德和政治价值判断的、纯粹属于社会技术问题的研究对象。
奥地利法学家凯尔森是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
二是新自然法学派的观点,其代表人是美国的富勒。
主张把法治与正义、与道德联系起来,凡是与共同的善相抵触的法律都是非正义的法律,恶法非法,非正义的法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律。
24.西方民主制度法治原则的观点:
第一,法律必须是普遍和公开的。
一是法律的适用不是针对某些特定的人群,而是所有的人和一系列相同的事物,即不能选择性地立法和执法;二是法律的规范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规范,正义、、自由、平等、尊严等是不因时间、地点而变化的永恒法则。
不论是立法者还是一般的平民,都必须接受这种规范的统治;第二,法治的最终目的是维护人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第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一是公民不分性别、职业、种族、信仰、文化程度、财产状况,均享有选举和被选举权,享有公民投票权;二是少数民族、有色人种与白种人享有同等的政治权利。
三是包括总统在内的任何政府官员,凡触犯法律皆绳之以法,任何人没有法外特权。
四是司法平等,即普通公民与政府官员的利益受到同等的法律保护,并同等地依法治罪;第四,司法必须独立。
司法独立是指司法权由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不得加以干涉。
其内容包括:
一是法官独立审判案件,不受任何干预;二是司法机关组织系统独立。
三是为保证法官审判独立,制定相应的法律条款以保护法官地位和权力不受侵犯
25.西方法治中形式合理性与实质非合理性的矛盾:
马克斯韦伯认为,形式合理性是关于不同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判断,实质合理性是关于不同价值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判断,前者主要被归结为手段和程序的可预计性,是一种客观的合理性,后者则被归结为考量某种特殊目的和后果所具有的意义性,是一种主观的合理性;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法律的形式合理性是为既存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服务的,作为最大限度的形式合理性先决条件契约自由在形式上似乎是一种中立的制度,但在实际上决非中立,它有效地保证了经济特权即资产阶级使用其超经济能力的机会。
由此可见,西方民主制度中的法的形式合理性与实质非理性的矛盾有其深刻的社会阶级根源。
这也表现在立法与司法的关系上。
26.现代选举制度的形成:
现代选举制度的形成是伴随着资本主义议会制度的逐渐确立,是资产阶级经济与政治力量兴起并不断发展的结果。
现代选举制度的萌发可追溯至欧洲中世纪末期在一些国家出现的等级会议中的市民代表的产生。
中世纪选举市民代表的方法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选举制度的创建积累了经验,为现代选举制度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历史资源。
现代意义上的选举制度,是指公民通过法定的民主程序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来决定国家政治事务,这是现代议会制确立以后的事。
17至18世纪的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现代议会制度的社会基础,以资产阶级力量为核心的议会作为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的权威得以确立,从而代议制所要求的现代选举制随之形成。
27.公开投票的方式有:
欢呼投票、唱名投票、举手投票、双记名(即选举人和被选举人两个名字同署)投票。
28.什么是自由选举原则?
决定自由选举的有:
自由选举原则要求选民的投票完全出于自愿,任何官方机构和私人团体都不能对选民施加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压力,不能强制选民投票。
影响自由选举程度的因素有三:
一是秘密选举;二是差额选举;等额选举就是强制选举。
三是选民提出候选人的自由。
29.选举公开的内容有四:
一是候选人情况公开;二是选举过程公开;三是候选人公开表达自己的见解与主张。
四是公布竞选经费的来源与使用情况。
30.什么是候选人资格?
它有哪些明确规定:
候选人资格是指公民享有被选举权所应具备的条件。
这一条件比选民资格要高,这与现代政治的专业化要求是相符合的。
各国对候选人资格的限制主要有:
一是国籍资格,必须是本国公民;二是年龄资格;三是居住资格。
除此而外,一些国家还有职业限制和一定形式的财产限制。
31.选民名册的编制方法:
职权编制,由编制机关依法定职权进行;申请编制,如法国根据选举人的申请而登记;随时编制,即选一次登记一次;定期编制,美国规定登记只在一定期限内有效;永久编制,如英国。
32.选区划分有两种情况:
一是按现存的行政区域划分;二是按人口数目划分。
后者比前者更为平等。
后者是指根据所要选出的代表人数,将全国划分为相应数目的选区,每个选区的人口数大致相当。
现在各国议会下院的选举都是采用这种方法。
33.选举投票方式包括直接投票和间接投票两种。
直接选举是指代表或其他公职人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间接选举是指代表或其他公职人员由选民投票选举的选举人选举产生。
西方国家,下院议员一般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上院议员及总统则各有不同。
现在美国参议员由直接选举产生,总统由间接选举产生;法国总统是直接选举产生,但参议员却是间接选举产生。
34.竞选班子的成员大致有⑴候选人政治上的亲密朋友、他们与候选人个人的关系密切,对候选人的竞选活动鼎力相助⑵一般性工作人员,他们负责竞选活动中的具体工作⑶义务助选人员⑷近年来在西方各国兴起的竞选咨询专家,他们已成为决定竞选获胜与否的极为关键的因素。
35.候选人产生的办法有五种:
一是政党提名,这是最普遍的方法;二是选民预选;三是选民签署;四是个人登记,多用于选基层的公职人员;五是临时写人,当选率极低。
36.竞选经费的来源,主要有:
一是由竞选委员会向选民募集资金;二是政治行动委员会的赞助,主要在美国,它是非党派组织,由工会、行业协会或各种社会团体组成。
三是财团的支持。
四是公费竞选。
37.选举争讼有几种?
引起当选争讼的原因有?
评论员资格审查的两种形式:
选举争诉的内容包括:
选举人名册争讼、选举效力争讼、当选效力争讼。
选举争诉原因:
包括认为当选人资格不符、所得票数不实、计票有误、甚至是整个选举无效。
审查形式。
⑴凡当选议员都需经过议会审查,不论其当选资格是否发生争讼,非经审查合格,议员资格不能成立⑵根据有关当事人提起的选举争讼由法院或由议会作出裁决,认定或否定当选人的当选资格,负责选举争讼的专门机构:
司法机构、议会、宪法委员会,如法国的;专门的选举法院。
38.西方选举制度的普遍原则是怎样形成的?
它的意义是什么:
普遍原则强调选举权范围的广泛性,即公民凡达到选举年龄,且按宪法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者都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普遍原则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的内在要求。
选举权的普遍性是衡量民主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普选制为民主政治的良性运作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西方各国普选制演变的历史表明,普选权是经过广大人民的艰苦斗争而逐步取得的,并没有伴随着资产阶级民主政权的建立而自然地出现。
普选制承认并保护拥有公民权的所有公民的选举权,但不等于对公民的选举权没有任何限制,普选制仍然存在选举年龄限制,存在对于特殊职业者和其他特殊人群的限制,这是政治生活得以理性组织的保障。
其意义:
一是统合各种社会力量,为各种政治观点包括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对于政府的不满提供了开放而又便于管理的渠道;二是选票的制约作用最终仍具有一定的意义。
39.西方选举制度的原则与实践有何矛盾:
西方民主政治下的自由与平等主要是形式上的,而非实质上的。
西方选举制度的原则与实践的矛盾,主要表现为自由与平等理想在形式上的实现与实质上的不足之间的矛盾。
其中来自选举制度本身制约选举中的平等与自由的因素是指:
具体的选举制度在技术或程序上甚至内容上不能充分保障选举中的自由与平等。
来自社会方面制约选举中平等与自由的因素主要是指对选举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的金钱、技术等因素
40.选举的功能:
一是实现主权在民的重要形式;二是政府取得合法性的重要手段;三是西方责任制政府权力交替的方式。
41.政党产生必须具备的历史条件:
是资产阶级政治斗争的成功,在前资本主义时期,现代意义的有纲领、有组织和有纪律的政党不可能出现;资产阶级国家建立代议民主制,尤其是普选制度的推广,促进了现代政党的产生。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形成,为现代政党的产生提供了现实基础和社会政治需要。
表现在:
一是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存在和发展,是政党出现的经济根源;二是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建立的代议民主制,是政党出现的政治根源;三是从文化的角度分析,资本主义时期在政治理论上的发展,如民主、平等、等为现代政党的产生提供了社会心理基础。
42.以政党的意识形态或政治倾向为划分标准,政党是如何分类的:
可以分为右翼政党、左翼政党和中间政党。
更细致的分类又有极左、极右、中左、中右等类型。
左翼或左派政党一般在政治上持激进改革或改革的政见;右翼或右派一般指反对激进改革或革命的政党或政治派别。
中间派则是政治观点介于两者之间的政党或政治派别。
43.西方政党是如何规定法律地位的:
在西方国家的政党法体系中,一般从两个层面对党法律地位加以规定。
首先,国家法律要确认各级党有无合法地位,如果政党的活动得到国家法律认同,可以将其行为纳入到国家政治体制中,就是合法政党,反之则是非法政党。
其次,国家法律一般对各个政党的盍也作出较具体的规定。
44西方国家规范政党活动的方式:
有预防制和追惩制两种,现在以后者为主,即对超越法律允许的范围从事活动的政党实行事后惩戒。
预防制是指政党必须经有关机关批准后才能从事活动。
45.西方国家的政党立法大致有哪三种情况:
一是相关法律予以规定。
如美国关于限制政党选举经费的法律、德国选举法中5%的规定。
二是专门的法律予以规定,如德国的政党法。
三是惯例法予以规定。
如英国的首相和内阁产生以及影子内阁。
46.政党制度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作用的因素:
⑴该国国内阶级、阶层和集团之间力量的对比,以及各政党的具体状况⑵各国不同的政体,也对政党制度的具体内容有重要影响作用⑶各国选举制度的差异,也是各国政党制度有所不同的原因⑷各国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也对政党制度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47.政党政治的形成和完善经过的阶段:
以英国为例一是政党雏形的出现。
二是现代政党的出现和政党政治的形成。
三是政党制度的完善时期,政党政治纳入法制的轨道。
48.政党政治的运作环节:
指通过政党活动介入西方国家政治过程,并以此达到影响和决定国家政治活动的作用。
其主要环节包括:
一是组建政党组织、宣传政党纲领和主张;二是拉拢选民,角逐竞选;第三是政党竞争,轮流执政;第四是通过政党分肥,掌握国家机关重要职位,并以此为基础,进而控制国家行政机关的运作过程。
五是影响其他国家机关的活动,协调政党与其他政治组织的关系。
49.西方政党是怎么调整政党的结构危机的:
⑴意识形态的总体方向不变,适度调整政党政策,两面兼顾,力图在新的层面上使政党意识形态和政党政策相互协调⑵极力维护自己有的意识形态体系,力图使政党政策保持稳定,通过政策维持来达到意识形态和政党政策的协调⑶为了满足改变政策的需要,对政党意识形态作或大或小的改变,甚至彻底放弃以前的意识形态体系。
50.政党被权力政治同化表现在⑴政党政治的动作一切都是为了获取政治权力,这一目标远远高于一切⑵政党政治沦为权力政治,使政党组织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大大影响了它原本拥有的民主性质⑶政党为了获得政治权力,不惜一切手段,甚至改变自己的意识形态主张,使政党完全成为政治权力的奴隶。
51.政党分赃制的含义:
就是竞争获胜的政党,将行政职位分配给本党主要骨干的做法。
这种做法的目的是很明确的,首选它是对本党干部做出贡献的赏赐,否则党务人员将没有动力为政党服务。
其次,政党通过让本党主要领导成员占据主要行政职位,达到了控制行政体系和国家机关的目的。
最后,本党干部占据国家机关的重要职位,在政党执政期间,极大地加强了本党的各方面实力,更加巩固了政党的合法统治地位。
52.利益集团对政治系统的影响有五个方面:
一是对政治选举施加影响,二是对国家立法机关施加影响,表现为院外活动;三是对行政机关施加影响;四是对国家司法机关的影响;五是对社会舆论的影响。
53.根据利益集团的体制特征分:
体制化的利益集团、结社性的利益集团和政治性的利益集团三种。
54.现代政党的基本特征:
一是现代政党拥有明确的政治纲领。
二是现代政党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即夺取和维持政权,为本阶级和阶层的利益服务。
这是它与其他社会政治组织的最重要的特征。
三是现代政党具备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机构。
四是现代政党规定了一定的组织纪律。
55.如何理解当代西方国家政党的法律地位:
法律地位并不完全取决于国家意志,现代政党法律地位的形成和巩固,与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转型有着密切的联系,表现在:
一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奠定了西方竞争性政党的合法地位。
二是历史传统影响了各国政党的具体法律地位。
三是现代政治生活的发展使政党活动的立法趋势成为客观需要。
德国有专门的政党法。
56.政党与政治制度变迁的关系:
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促进了现代政党的产生。
具体表现为现代政党制度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建立后巩固政治统治的手段之一,民主制度的确立与公民平等权利的获取,是现代政党产生和运转的另一个前提条件;代议制的完善在客观上促进了现代政党的产生。
二是普选制度促进了现代政党制度的兴起。
现代政党是争夺选民的最佳政治工具,因为普选制度的实施在功能和技术上给现代政党的产生提出了客观需求,普选制也促成了传统政党的转型,并造成了现代政党的成型。
三是行政集权促成了现代政党的危机和衰落。
57.为什么说没有现代政党,当代西方的政治制度就无法运作:
这是因为政党的活动目标就是要掌握或维持国家政权,在政治制度的动作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⑴操纵选举⑵控制立法机关⑶控制行政部门。
除了以上三方面的影响,政党的影响力还扩张到国家司法权力机构,工会、青年及妇女等社会团体,以及社会宣传舆论单位等。
58.西方国家资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制度是怎样的⑴党的中央组织⑵党的领袖⑶党的地方和基层组织⑷党的中央组织与方、基层组织折关系。
西方国家政党的中央组织与地方、基层组织之间相对比较松散,不存在严格的权力等级关系⑸党的外围组织。
59.新技术革命对政党的传统地位产生的影响⑴也是最为直接的影响,新技术革命为人类提供了多种新的信息沟通技术手段⑵新技术革命制造新的社会构成,其中最为重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中产阶级的出现⑶新技术革命导致人类的经济、社会动作方式的产生⑷新技术革命产生了新的政治动作方式。
60.利益集团的兴起使政党遇到了危机表现在:
利益集团的出现说明了政党遇到了空前的危机,表现有三:
一是政党表达利益的主张不如利益集团明显,不能赢得认同和支持,利益集团的出现说明政党靠政治纲领和策略来吸引选民的机制已经部分失效;二是政党的组织基础也就是支持者没有利益集团的稳定和明确,利益集团的兴起,表明政党的传统组织基础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政治生活变化的要求。
三是利益集团对政治生活的影响是多元化的,这表明政党通过控制选民来影响政治生活的方式开始无法适应政治生活的演变。
61.简述议会的基本功能:
议会的基本功能就是立法与监督。
议会立法功能的完善是传统议会向现代会议发展的重要标志。
议会曾经有过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在议会总统制国家,不存在所谓最高权力样,不过从法理上来说,议会可被视为惟一的最高立法机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各国行政集权发展的共同趋势,议会的立法功能被削弱,议会仍然是法律具有权威性的源泉。
在监督方面,议会内阁制国家议会对政府的监督权比较大,政府要向议会负责。
在总统和政府不向议会负责,议会对政府的监督主要体现在宪政的基础上立法与行政的相互制衡上。
62.西方政治学者对实行一院制还是两院的不同主张:
西方对采用一院制还是两院制存在争议,主张两院制者以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为依据,认为两院制可以保证权力相互制约,防止议会专制,避免下院轻率的立法行为,协调立法与行政的关系,分担立法任务等。
主张一院制的以卢梭的公意理论为依据,认为公意不可能割,一院制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