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的学问.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4337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的学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的学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的学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的学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的学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的学问.docx

《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的学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的学问.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的学问.docx

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的学问

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的学问

来源:

作者:

本站摘编发布时间:

2010-05-10浏览次数:

一、背景材料

浙江省委党校:

与媒体“打交道”成干部必修课(2010年3月24日人民网)

(图为3月14日,沈阳市政府就动物园11只东北虎死亡事件召开新闻发布会,一位政府官员被记者围住采访。

图片据人民网)

【新闻背景】

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不断发展,各级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应对社会舆论的客观环境和要求正发生重大变化。

如何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重视新闻舆论、重视舆论引导和善待媒体、善用媒体的意识,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和水平,已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个重要课题。

从去年9月开始,浙江省委党校所有的主体培训班次均开设了一门特殊课程:

媒体沟通与舆论引导。

利用省委党校“公共危机管理与媒体应对实验室”等教学资源,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新颖的形式,浙江率先将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纳入领导干部培训的必修课,欲提升全省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新闻发言人及外宣、网宣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和水平。

模拟发布会专家现场点评

3月12日上午,浙江省委党校“公共危机管理与媒体应对实验室”正在进行一堂“领导干部媒体沟通”培训课程,参训的是该省第三十四期处级公务员任职培训班的50多名学员。

这一投资600多万元的教学实验室,在全国党校系统尚无先例,包括了设施齐备的新闻发布厅、电视直播间等,可以全过程实战模拟新闻发布会现场、电视访谈直播。

此次举行的模拟新闻发布会,将不久前发生的“毒豇豆”事件作为发布主题。

新闻发布台上,五位着西服正装的学员分别担任“副省长”、“省农业厅副厅长”、“省农业厅质量处处长”、“发布会主持人”等模拟角色,其他学员则模拟担任“记者”。

有学员说,一进发布厅,感觉就是省政府新闻发布会的架势,非常逼真,大家也都很快进入角色、置身模拟场景。

“副省长”等“政府官员”简要通报“毒豇豆”事件情况后,台下“记者”纷纷举手提问。

模拟“官员”的学员有备而来,围绕这一事件已作了搜集资料、准备文稿等“功课”;“记者”们则抛出“尖锐”问题,希望逼近真相、剖析问题。

半个多小时的模拟发布会气氛紧张而热烈。

发布会结束后,由现场的两位资深媒体工作者作专家点评,通过“挑毛病”、讲不足,讲授新闻发布、与媒体沟通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政府的态度特别重要,态度应真诚、不回避;在说实话的同时,措辞则应谨慎再谨慎。

”针对刚才模拟发布中暴露的问题,专家建议:

一些专业性强的提问,由具体部门作答效果更好,领导不宜“包办”;面对质问,要态度鲜明地说明立场,不能含糊;面对一些藏着“陷阱”的提问,则可以在幽默、轻松中巧妙回避化解,千万不能落入其中。

浙江省委党校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主任陈立旭教授说,媒体沟通与舆论引导课程包括“公共行政与媒体沟通”、“新闻发布活动的策划和实施”、“突发事件新闻应急处置”、“互联网时代的舆论应对”等,除了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外,都安排了现场情景模拟,以近期发生的社会热点新闻、重大突发事件作为案例,让学员进行现场新闻发布、答问及电视直播访谈,请专家学者现场点评。

要变害怕媒体为主动发声

“在信息化的现代社会,不会同媒体打交道的领导干部不是称职的领导干部。

”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有这样的观点,他认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善于同媒体特别是新兴媒体“打交道”,将此作为一项“基本功”。

赵洪祝提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应把这方面能力的教育和培训纳入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加强对乡镇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的培训,提高防范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引导舆论的能力和水平。

“实际工作中确实有一部分领导干部害怕媒体,不知如何与媒体说话、不懂如何与媒体沟通。

”浙江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沈立江说,有的地方一遇到问题就跑报社,千方百计要“挡住”记者、“堵住”报道,殊不知,在这种情况下,就怕记者不来采访,来采访就是给了一个发出自己声音的机会。

“这暴露了一些领导干部应对公共危机缺乏前瞻性思考、面对媒体缺乏相应沟通能力和技巧。

沈立江认为,将媒体沟通与舆论引导方面的培训纳入党校必修课程,正契合了新时期党校将“党对领导干部的要求、时代发展的需求、领导干部自身对培训的诉求”三者相统一的目标。

去年8月31日,浙江省委党校、省委外宣办共同签署“关于发挥省委党校教育平台作用,加强领导干部舆论引导能力建设合作意向书”,双方整合资源,在省委党校开设的各类班次中分层次、分类别进行课程培训,提升受训对象的新闻发布及与媒体沟通能力。

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外宣办主任吕建楚表示,之所以开展这样一种合作,就是要扬双方资源和优势所长,进一步推进各级领导干部与媒体的沟通能力建设,更好地适应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新形势,更有效地应对互联网时代社会舆论日趋复杂的局面。

培训技巧“回去就能用上”

培训提升领导干部媒体沟通与舆论引导能力,对党校教学来说,是一项全新内容。

为使这一培训更有针对性、更富实效,浙江省委党校探索创新教学形式,依托国内领先的“公共危机管理与媒体应对实验室”,引入案例式、互动式的情景模拟教学方法,突破了“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的传统模式。

这一从内容到形式都透出新颖特色的培训,学员大多很感兴趣,反馈良好。

在优秀课程评分中,学员给这一课程打分优秀率大都超过85%,有的还达到100%。

参加省委党校“处级公务员任职培训”的戴铮勤是省政府一位处长,他认为,领导干部与媒体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想通过媒体表达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必须要提高相应的技能、技巧。

“领导干部媒体沟通”课程时间虽短,但获益匪浅,而且很多知识和技巧“回去就能用上”,非常实用、有现实针对性。

另一位参加培训的处级干部杜文,在情景模拟中担任了“新闻发言人”角色,他坦承上台时颇有点紧张,但经过这样一次“实战演练”,明显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

浙江省委党校和省委外宣办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发挥利用好现有平台,在师资建设、模拟教学等方面深化合作,不断充实和完善培训内容,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媒体沟通、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作出贡献。

二、高层声音

李长春:

各级党委要努力提高与媒体打交道能力(2010年1月4日中国新闻网)全国宣传部长会议1月4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出席会议并讲话,

他强调,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着力在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上作出新贡献,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提高全党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上取得新成效,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上开创新局面,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上实现新突破,在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上迈出新步伐,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上取得新进展,引导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李长春指出,2009年,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系统性、前瞻性和战略性,在成功举办重大活动、应对重大挑战、完成重要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李长春指出,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新的复杂变化,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任务十分繁重,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任务十分繁重。

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开展宣传报道,为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务必取得决定性进展;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努力营造客观友善、于我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和对外文化交流,努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在方向上牢牢把握,在工作上及时指导,在政策上大力支持,在投入上切实加强,确保全面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狠抓薄弱环节,切实加强和改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断扩大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努力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切实做到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充分发挥媒体凝聚力量、推动工作的积极作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主持了今天的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科院院长陈奎元出席了会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副省级城市的党委宣传部长,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中央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总政宣传部、武警总部政治部和有关人民团体的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出席全国对外宣传工作会议、全国文明办主任会议、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的代表列席了会议。

三、调查

领导干部怎样看媒体(2010年2月23日新闻记者杂志)

在我国,领导干部和媒体长期以来处于信息非对称状态。

过去,我们常见到领导干部所在的行政机构通过公权力对国内媒体的严格监管和媒体的被动传播。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媒体对行政的传播力度不断加大,对行政的监督力度也在不断加强,领导干部面临的传播压力也与日俱增。

领导与媒体之间的总体传播格局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但是,领导到底对媒体是什么态度,他们与媒体的沟通状况如何,彼此有哪些需要注意和改善的问题等,一直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调查和结论。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新闻记者》杂志社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联合开展的“中国领导干部媒体关系的现状调查”首次较为系统地回应了这些问题,对我国的领导干部、新闻媒体以及研究机构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这个调查从2008年春季开始,对前来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习培训的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500多名领导干部进行了关于“中国领导干部媒体关系”的问卷调查,获得了宝贵的调查数据。

现将调查的情况汇总归纳如下: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在收到的500多份调查问卷中,男性领导占89.9%,女性领导占10.1%。

年龄在30-39岁之间的占14.1%,40-49岁的占60%,50-59岁的占25.9%。

学历方面,大专占6%,本科占65.3%,硕士占24.1%,博士占4.6%。

职级方面,副处占4%,正处占48.2%,厅局级占47.8%。

领导干部所在的行业中,在党组织工作的占22%,政府官员占58%,国有企业占4%,非营利性社会组织1.7%,部队干部占4%,其他行业的干部占10.3%。

二、领导干部对媒体的重视程度

在“您认为领导应对媒体重要吗?

”一栏中,认为“重要”的占61.6%,认为“很重要”的占20.4%,认为“非常重要”的占15%,认为“一般”的仅占3%。

在“媒体沟通是否是现代领导干部必备素质”一栏中,认为“是”的占94.8%,认为“不一定”的占5.2%;在“现代领导干部是否应该掌握媒体沟通的技巧”方面,认为“需要”的占90%,认为“需要掌握一些”的占10%。

三、领导干部媒体培训的重要性及方法

调查发现,63.7%的领导干部认为,媒体培训对领导能力有帮助,36.3%的人认为有“很大帮助”。

在培训内容方面,希望获得实战技能的占76%,希望获得理论知识的占40%,希望获得相关信息的29.9%,希望学到“其他知识”的占4%。

在媒体培训的侧重点上,40%的人希望学习操作经验,4%的希望学习理论知识,而希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占56%。

在“媒体沟通需要具备哪些知识”的调查(多选)中,68%的人认为需要政治学知识,70.1%的人认为需要新闻学知识,43.9%的人认为需要传播学知识,72%的人认为需要社会学知识,65.9%的人认为需要心理学知识。

四、领导干部的媒体关系及其态度

调查发现,52.3%的领导干部认为开展媒体公关“有必要”,32.6%的人认为“有时有必要”,11.9%的人认为“非常必要”,1.2%的人认为“没必要”。

在“您认为接触媒体最大的好处是什么”一栏中,43.9%的领导干部认为是为了“宣传政策”,42.9%的人认为是为了“沟通信息”,28%的人认为是为了“提高知名度”,14%的人认为是为了“化解矛盾”,14%的人认为媒体公关是为了“实现利益”。

在“您觉得媒体最麻烦的是什么(多选)”一栏中,65.9%的领导干部认为媒体“缺乏社会责任”,29.9%的人为媒体“报道虚假信息”,28%的人认为媒体是“肆意炒作”,14%的人认为是“报道负面消息”,1.8%的人选择“其他”。

领导干部眼中的新闻媒体和新闻报道

(2)

在问及领导干部最喜欢用何种方式与媒体打交道时,47.9%的领导干部认为是“提供新闻稿”,42.1%的人认为是“接受采访”,20%的人选择“吹风会”,7.9%的人选择“电话采访”,选择“其他”的占1.8%。

在“您觉得面对媒体的主要障碍是什么”的调查中,31.7%的人“担心说错话”,22.6%的人“不习惯面对媒体”,21.9%的人“怕记者做文章”,19.5%的人认为“环境不允许多说”,4.3%的人选择“不知该如何面对”。

在问及“您对媒体监督的态度”时,56.2%的领导干部“欢迎媒体监督”,27.4%的人表示“有限欢迎”,14%的人“看情况”,1.8%的人认为“无所谓”,0.6%的人表示“拒绝与抵制”。

当问及领导干部是否愿意接受记者采访时,42%的人表示愿意,38%的人表示“要看情况而定”,10%的人“不愿意”,4%的人无所谓,另外还有4%的人表示回避,只有2%的人表示“拒绝”。

在“您对一些负面报道会采取何种行动”的调查中发现,52.4%的领导干部对错误的报道“要求更正”,36.6%的人希望“协商解决”,7%的人要求“诉诸法律”,4%的人选择“不予理睬”。

在媒体采访效果的调查中,51%的领导干部认为提高采访效果最重要的是“有思想观点”,30.8%的人认为是具备“接受采访的技巧”,8.2%的人认为是“谈吐”,5.4%的人认为是“幽默风趣”,4.6%的人认为是“形象”。

当突发性事件发生后,30.5%的领导干部选择“向上级汇报”,29.9%的人选择“尽快披露信息”,20.7%的人选择“抢救国家财产”,10.1%的人认为以上几项都需要进行,7.9%的人选择“不急着披露消息”,0.9%的人选择“等待上级指示”。

在问及领导干部对西方新闻自由的评价时,90%的领导干部认为西方的新闻自由“有可以借鉴学习之处”,7%的人认为需要学习他们的“传播形式”,3%的人认为西方媒体“虚伪”。

调查发现,60%的领导干部认为记者是“合作者”,28%的人认为是“朋友”,8%的人认为是“对手”,4%的人选择“其他”。

当调查问及中国媒体政策的态度时,36%的人认为对媒体的“引导不够”,32%的人认为“适合国情”,15.9%的人认为“媒体自主性欠缺”,10.1%的人认为政府对媒体的“管制过严”,6%的人认为对媒体的“管制过宽”。

同时,93.9%的领导干部认为要对媒体采取“引导为主”的方法,6.1%的人选择其他。

五、领导干部自身媒体沟通的现状

在调查的500多名领导干部中,58%的人“有过”与媒体打交道的经历,26%的人没有与媒体接触的经历,16%的人“经常”与媒体打交道。

在“您了解信息的第一渠道是什么”的调查中,首选电视媒体的人占42.4%,选择报纸杂志的占31.1%,选择网络的占22.2%,选择文件的占4.3%。

在网络媒体的选择上,55.5%的领导干部“经常上网”,43.6%的人“偶尔上网”,0.9%的人“基本不上网”。

在“您打交道过的主要是哪些媒体”的调查(多选)中,47.6%的领导干部选择“本地媒体”,46%的人选择“国内媒体”,10%的人选择“中央媒体”,1.2%的人以上都有选择,只有0.9%的人选择“境外媒体”。

当调查问及领导干部如何看待和评价自己和本单位的对外宣传状况时,53%的领导干部认为是“外宣不足”,36.6%的人认为“还可以”,9.8%的人认为“适中”,只有0.6%的人认为自己的单位“外宣过度”。

当调查问及自己单位外宣和传播不足的主要原因时,53.3%的领导干部认为是“重视不够”,25.9%的人认为“外宣人才缺乏”,10.7%的人认为外宣“能力不足”,10.1%的人认为以上几个原因都存在。

在对外传播机构设置的调查中发现,40%的领导干部所在的单位“没有”专门设有媒体公关和对外传播的机构,36%的单位“设有”对外传播的机构,22%的人“正在考虑”设立专门的机构,2%的人认为“没有必要”。

在“您认为在资讯时代对外传播的主要责任者是谁”的调查中,43.3%的领导干部选择“每一位领导干部”,32.9%的人选择“单位专业机构”,7.9%的人认为是“每一位公务员和职工”,15.9%的人认为“以上都有”。

最后,在对我国媒体报道存在哪些不足的调查中,34.1%的领导干部认为“大道理太多”,28.1%的人认为“信息不够丰富”,14%的人认为我们的媒体报道“千篇一律”,23.8%的人认为以上几种情况都有。

六、调查中的发现

通过调查发现,中国的领导干部在对当代媒体的总体认知、对于本单位和地区的对外传播现状认知等方面普遍有了长足的进步,对媒体的舆论监督的看法有了可喜的改变,对政府与媒体关系的重视程度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他们对媒体沟通能力的培训、对媒体传播理论,特别是媒体传播实践技能的需求极为迫切。

在新的资讯时代,他们大多数愿意积极地与媒体沟通合作,积极使用网络等新媒体,重视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关系。

在危机事件发生后,多数愿意通过媒体传播信息,开展有效的危机管理。

调查发现,新一代的领导干部普遍对我国媒体过去传播中存在的千篇一律、大道理太多、开放度不够、亲和力和多样性不足,以及某些媒体调查不深、报道不实,甚至有假新闻等现象和问题提出了善意的批评和中肯的建议。

调查还发现,90%的领导干部认为,西方媒体开放的传播报道和对社会的舆论监督对我国有许多可借鉴之处。

这些数据值得媒体监管部门、各级领导干部和媒体界参考。

同时,调查也发现,我国仍然有不少的领导干部在媒体沟通方面还存在着由于传播文化不开放、传播制度不完善,以及社会宽容度不够等原因引起的各种心理障碍。

各地的对外传播机构也存在着制度不完善、人力资源缺乏等问题。

不少领导干部认为他们在传播理论,特别是各类媒体具体的传播实践上的欠缺,正在影响他们对行政的有效传播。

这些信息有待于全国各地的党政机构、培训单位、媒体以及各位领导干部重视,并切实加以改善。

四、领导干部与媒体间的“故事”

1-1、湖北省长李鸿忠抢记者录音笔并斥责京华时报女记者(2010年3月10日华媒网)

有关本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省长李鸿忠抢女记者录音笔,并斥责该记者的消息已遍布网络。

《财经》记者通过多方目击者、个别当事人以及现场录音的核实,还原如下情况:

2010年3月7日上午,北京市西直门南大街“国二招”宾馆,湖北省代表团开放团组讨论,大批记者涌入。

开放会议结束后,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省长李鸿忠进入贵宾厅接受央视《小撒探会》节目的专访。

节目录制中,各路记者皆在等候。

专访结束后,湖北团召开新闻发布会,李鸿忠出席。

此间记者的提问,大多是关于湖北经济发展方面的问题;省长李鸿忠则主谈湖北各种优势、发展势头良好等等。

11时21分左右,发布会临近尾声,工作人员正欲送省长离开,《人民日报》下属的《京华时报》女记者刘杰提了最后一个问题:

“您对邓玉娇案怎么看?

”李鸿忠脸色顿时阴沉,离场。

在场的其他记者对此没做什么反应。

两分钟后,李鸿忠折返回来,直问刘杰:

“你是哪里的?

”刘回答:

“啊?

”李又问:

“你是哪里的,请问你是哪里的?

”刘杰回答:

“啊?

人民日报的…”话音未落,李鸿忠接着说:

“人民日报…你怎么老纠缠这个事情,已经过去了……我要给你们社长讲,是不是,对不对?

”李鸿忠一把拿下了刘杰的录音笔,随后径直走向电梯。

众记者当场无言,女记者刘杰红了眼圈……

3月7日下午,有湖北代表团工作人员将录音笔还给了女记者刘杰,但未表示任何歉意。

1-2湖北省长李鸿忠:

录音笔事件是误会不涉及道歉(2010年3月11日华媒网)

“我们担心她不是记者,就把录音笔拿去看看了。

”昨日上午,记者在湖北团全体会议上见到了因拿走女记者录音笔而受到公众广泛关注的湖北省省长李鸿忠,李省长向记者详细地解释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前日,网络上疯狂流传的湖北省李鸿忠省长拿走女记者录音笔一事,让无数的记者聚集在大会堂门口,为的就是能够堵住这位两会上的新闻人物。

不过,当天无一人能寻到李鸿忠的影踪。

昨日上午,记者又赶到湖北团,终于找到了李鸿忠省长,单刀直入采访了“录音笔”事件。

在将近10分钟的采访过程中,李省长语调温和,对记者的每个问题都耐心倾听。

他一再强调自己对媒体的态度是开放的。

“比如那天小撒(撒贝宁)采访我的时候,好几个其他报社的记者让我转个身照相,我就把身体转过来,让他们照个够。

我们就是要创造条件给记者采访。

”李省长举例说。

当记者问到是否需要向女记者道歉时,旁边有一位记者打断:

“这个问题怎么能问呢?

”但李鸿忠并未受影响,而是继续回答提问。

谈起因

她支吾说是《人民日报》的

记者:

网上盛传你与京华时报记者发生了冲突,您能谈一下吗?

李鸿忠:

我请教她“您是哪个新闻单位的”,她说她是《人民日报》的。

我就又问她:

“你是《人民日报》的吗?

”她就支支吾吾没再答了。

后来我们得知她不是《人民日报》

的,是《京华时报》的。

不过《京华时报》也没关系,我觉得每个媒体都有采访啊、新闻监督的权利,这都很正常。

我觉得就理直气壮地说《京华时报》就好了,没什么问题。

谈拿录音笔

担心不是记者就拿了看看

记者:

舆论好像集中在女记者的录音笔上。

李鸿忠:

这个是因为她没有痛快讲(她的单位),可能她觉得自己是《京华时报》的却说是《人民日报》的,不太好吧。

我们就担心她是不是其他单位的,不是记者,就把录音笔拿去看看了,看看是什么内容。

谈对媒体态度

新闻舆论的监督是必须的

记者:

您觉得政府和人大代表应该怎样面对媒体?

李鸿忠:

我2004年的时候刚到深圳(时任深圳市市长,编者注)时就说过,新闻媒体有“三光”作用。

第一,就是要阳光。

总理讲,权力要在阳光之下运作,什么东西亮在阳光之下,就一清二楚。

第二个是目光,群众的目光,人民的目光,这也是监督的一部分。

第三个,是激光。

用激光做手术不出血,容易治病,创伤面又小,舆论监督是改正问题、纠正错误的好办法。

我当时概括的“三光”作用就是要高度重视媒体。

我认为新闻舆论的监督和人大法律监督、人民政协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一样,都是必须的。

谈道歉

我看也不用,慢慢就好了

记者:

网络上一边倒地觉得记者受了委屈?

李鸿忠:

我觉得她应该更开朗一些,大大方方的。

记者:

您觉得她也有错?

李鸿忠:

我也不认为什么有错,在这个过程中,就要互相理解。

记者:

许多网民要求您向记者道歉,您怎么想?

李鸿忠:

唔……我觉得也不要太讲这个。

其实认识一个人也不是光是某一个方面的。

有一些误解,不要紧。

记者:

您觉得不用道歉?

李鸿忠:

(略微激动)我觉得不涉及道歉。

大家的目标都是为了一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党政工作是为了社会和谐发展,媒体也很辛苦,为社会的公平正义鼓与呼,鞭挞社会的不良现象。

有的时候,有一些误解啊,像传递信息不很全面啊,我看也不用(道歉),慢慢就好了。

特别是很多年轻人刚从业,也很不容易。

她如何觉得有什么不好想的,像我们这样见面,大大方方地聊一会,我觉得行。

但我觉得不用在网络这个层面再做什么。

2、记者采访被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