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第23次农作物品种审认定结果天优998可引种.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4224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第23次农作物品种审认定结果天优998可引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广东省第23次农作物品种审认定结果天优998可引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广东省第23次农作物品种审认定结果天优998可引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广东省第23次农作物品种审认定结果天优998可引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广东省第23次农作物品种审认定结果天优998可引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第23次农作物品种审认定结果天优998可引种.docx

《广东省第23次农作物品种审认定结果天优998可引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第23次农作物品种审认定结果天优998可引种.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第23次农作物品种审认定结果天优998可引种.docx

广东省第23次农作物品种审认定结果天优998可引种

关于公布广东省第二十三次农作物品种审(认)定结果的通知

各市、县农业局:

   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2月24日召开第二十三次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了水稻佛山油占、野黄占、齐粒丝苗、丰富占、丰丝占、五丰优998、振优998、天优998、博优368、粤杂889、秋优452、中优523、培杂泰丰、龙优665、粤杂2004、博优263、中优238,玉米南甜2号、中甜1号、佳美1号、农甜2号、粤甜9号、粤白糯2号,花生粤油7号、粤油20、汕油162,蔬菜益丰番茄、高优四号豇豆、珠豇一号、粤优丝瓜,甘薯广薯69、广薯97,甘蔗粤糖89-240、粤糖91-976共34个品种,认定通过了蔬菜东莞黑皮冬瓜品种,现予公布。

各地可根据新品种的特点和适宜种植区域,因地制宜组织示范推广。

 二○○四年三月十六日

审(认)定通过品种简介

佛山油占,粤审稻2004001,除产量可引

审定编号:

粤审稻2004001

选育单位:

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

特籼占25///三源93//小直12/三源649

特征特性:

感温型常规稻品种。

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11~117天,比粳籼89早熟2~3天,株型好,茎态集,剑叶窄直,分蘖力强,后期熟色好,株高96.4厘米,穗长20厘米,亩有效穗21.9万,每穗总粒数130粒,结实率77.6%~84.3%,千粒重19.6克。

稻米外观品质鉴定为晚造特一级,米饭偏软,整精米率67.1%,垩白粒率8%,垩白度0.8%,直链淀粉14.42%,胶稠度98毫米。

抗稻瘟病,中A、中B、中C群抗性频率分别为50%、86.7%、93.3%,总抗性频率为90%,病圃穗颈瘟为3级;中抗白叶枯病(3级)。

缺点是抽穗不整齐,不耐高温。

产量表现:

2001、2002年两年晚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34.01公斤、381.73公斤,比对照种粳籼89分别增产2.03%和4.97%,增产均不显著。

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75.50公斤,比对照种增产0.61%。

日产量3.58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

⑴一般亩用种量1.2~1.5公斤,早造秧龄30天,晚造秧龄15~20天为宜,亩插1.6~1.8万丛,每丛2~3苗;⑵施足基肥,早施追肥,要求插后15天内施完分蘖肥,适时施幼穗分化肥,注重N、P、K的调配;⑶浅水插田,浅水促分蘖,中期露田轻晒,促进根系深扎,提高抗倒伏能力,后期保持湿润,不要过早断水,以免影响谷粒的充实度;⑷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

佛山油占为感温型常规稻品种。

晚造生育期比粳籼89早熟2~3天,产量与对照种相当,米质未达国家优质标准,外观品质鉴定为晚造特一级,米饭偏软,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

耐寒性中等,不耐高温。

适宜我省各地早、晚造种植,但粤北稻作区早造根据生育期布局慎重选择使用;生产上要注意品种保纯。

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野黄占,粤审稻2004002

审定编号:

粤审稻2004002

选育单位:

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

粤野软占/源籼占3

特征特性:

感温型常规稻品种。

早造平均全生育期120~122天,比粤香占早熟2~3天。

株型紧凑,前期叶色浓绿,分蘖力较强,结实率较高。

株高98.1厘米,穗长19.4~20.5厘米,亩有效穗20.9~22.9万,每穗总粒数120.3~123.4粒,结实率83.9%~87.4%,千粒重19.9~20.5克。

稻米外观品质鉴定为早造一级,米饭偏软,整精米率46.2%~48.6%,垩白粒率1%~10%,垩白度0.1%~2.5%,直链淀粉13.00%~13.87%,胶稠度80~82毫米,理化分47~50分。

中感稻瘟病,中B、中C群和总抗性频率分别为73.5%、82.4%、77.8%,病圃穗颈瘟为3级,叶瘟为5.7级;中抗白叶枯病(3级)。

缺点是转色不顺调,后期熟色欠佳。

产量表现:

2002、2003年两年早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54.57公斤、416.42公斤,比对照种粤香占分别减产4.70%和3.62%,减产均不显著。

2003年早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14.92公斤,比对照种减产4.48%。

日产量3.40~3.78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

⑴秧龄不应过长,早造20~25天,晚造不宜超过15天,大田亩用种量2公斤;⑵亩植基本苗8~10万,亩有效穗控制在22万左右;⑶施足基肥,早追重施分蘖肥,一般2~3次,先尿素引根促蘖,后复合肥壮蘖保蘖,在植后15天前施完追肥,中期酌情施分化肥;⑷排灌采用前期干湿浅灌,中期及早长露轻晒,后期注意保湿;⑸注意防治稻瘟病。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

野黄占为感温型常规稻品种,早造生育期比粤香占早熟2-3天,产量与粤香占相当,米质未达国家优质标准,外观品质鉴定为早造一级,米饭偏软,中感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

适宜我省各地早、晚造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

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齐粒丝苗,粤审稻2004003

审定编号:

粤审稻2004003

选育单位: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台山市农科所

品种来源:

巨丰占/澳粳占

特征特性:

感温型常规稻品种。

早造平均全生育期125~127天,比粤香占迟熟2~3天,生长平衡,株型较好,茎杆粗壮,分蘖力较强,抽穗整齐,后期熟色好。

株高99.2厘米,穗长19.6厘米,亩有效穗22.5~23.9万,每穗总粒数123.9~126.8粒,结实率77.3%~84.1%,千粒重18.3~18.4克。

早造米质达国标优质3级,外观品质鉴定为特二级,整精米率59.7%~62.9%,垩白粒率7%~9%,垩白度1.0%~1.4%,直链淀粉13.73%~15.4%,胶稠度76~83毫米,理化分60~63分。

中抗稻瘟病,中B、中C群和总抗性频率分别为79.4%、76.5%、79.6%,病圃鉴定穗颈瘟为2.3级,叶瘟为2.7级;中感白叶枯病(5级)。

产量表现:

2002、2003年两年早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34.41公斤、390.66公斤,比对照种粤香占分别减产8.92%和9.58%,2002年减产显著,2003年减产极显著。

2003年早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00.52公斤,比对照种减产7.79%。

栽培技术要点:

⑴亩用种量1.25~1.5公斤,抛秧栽培,每亩胶盆40个,秧龄3.5~4片,每亩抛1.8~2.0万穴;⑵抛后3~4天即追肥,争取20天够苗(22万/亩左右)即进行露田,促进禾苗长粗,前期施肥占全期75%~80%;⑶规范栽培,中期肥(幼穗分化2~3期、施肥量看禾苗、看天气)施复合肥7.5~10公斤;⑷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

齐粒丝苗为感温型常规稻品种。

早造生育期比粤香占迟熟2-3天,早造米质达国标优质3级,外观品质鉴定为特二级,中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但产量相对较低。

适宜我省各地早、晚造种植,但粤北稻作区早造根据生育期布局慎重选择使用;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

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丰富占,粤审稻2004004

审定编号:

粤审稻2004004

选育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

丰八占1号/珍丝占1号//富清占4号

特征特性:

感温型常规稻品种。

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10~115天,比粳籼89早熟3~4天。

株型集散适中,分蘖力较强,后期熟色尚好,抗倒性较强。

株高96.4厘米,穗长19.6~21厘米,亩有效穗21.2~21.5万,每穗总粒数118~123粒,结实率74.3%~79.6%,千粒重21.8~22.2克。

稻米外观品质为晚造特二级,整精米率65.7%,垩白粒率19%,垩白度2.9%,直链淀粉23.27%,胶稠度30毫米,理化分54分。

高抗稻瘟病,中B、中C群抗性频率均达100%,中A群抗性频率为50%,总抗性频率为98%,病圃鉴定穗瘟为1级,中抗白叶枯病(3级)。

缺点是耐寒性弱,结实率偏低,对高温较敏感。

产量表现:

2001年晚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422.56公斤,比对照种粳籼89减产0.67%,减产不显著,2002年晚造复试,平均亩产381.4公斤,比对照种增产4.88%,增产不显著。

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63.53公斤,比对照种减产2.59%。

日产量3.33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

⑴疏播培育壮秧,秧期早造28~30天,翻秋16~20天;⑵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早造用复合肥轻施中期肥,晚造重施中期肥,注意N、P、K配合施用;⑶浅水回青促分蘖,够苗露晒田,控制亩有效穗22万穗左右,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浅水层,灌浆期至成熟期田土保持湿润。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

丰富占为感温型常规稻品种。

晚造生育期比粳籼89早熟3-4天,产量与对照种相当,米质未达国家优质标准,外观品质为晚造特二级,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后期耐寒性弱,对高温较敏感。

适宜我省各地早、晚造种植。

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丰丝占,粤审稻2004005

审定编号:

粤审稻2004005

选育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

丰八占1号/珍丝占1号

特征特性:

感温型常规稻品种。

早造平均全生育期124~127天,比粤香占迟熟2天。

株型好,分蘖力较强,有效穗较多,抽穗整齐,穗中等大,着粒较疏,苗期耐寒性较强,后期转色顺调。

株高99.9~102.5厘米,穗长20.0~20.8厘米,亩有效穗23.0~23.5万,每穗总粒数113.7~116.2粒,结实率77.4%~80.2%,千粒重21.2~21.6克。

稻米外观品质鉴定为早造一级,整精米率57.0%~57.8%,垩白粒率13%~20%,垩白度3.9%~7.0%,直链淀粉13.77%~14.46%,胶稠度55~80毫米,理化分47~52分。

高抗稻瘟病,中B、中C群和总抗性频率均为100%,病圃鉴定穗瘟、叶瘟均为1级;中抗白叶枯病(3级)。

产量表现:

2002、2003年两年早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52.03公斤、421.30公斤,比对照种粤香占分别减产5.23%和2.49%,减产均不显著。

2003年早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16.15公斤,比对照种减产4.19%。

日产量3.32~3.66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

⑴疏播培育壮秧,秧期早造28~30天,晚造16~20天;⑵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早造用复合肥轻施中期肥,晚造重施中期肥,注意N、P、K配合施用;⑶浅水回青促分蘖,够苗露晒田,控制亩有效穗22万穗左右,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浅水层,灌浆期至成熟期田土保持湿润。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

丰丝占为感温型常规稻品种。

早造生育期比粤香占迟熟2

天,产量与对照种相当,米质未达国家优质标准,外观品质鉴定为早造一级,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

适宜我省各地早、晚造种植,但粤北稻作区早造根据生育期布局慎重选择使用。

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五丰优998,粤审稻2004006

审定编号:

粤审稻2004006

选育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

五丰A/广恢998

特征特性:

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

早造平均全生育期122天,比优优4480迟熟3~5天。

株型紧凑,分蘖力中等,有效穗多。

株高97.3~100.3厘米,穗长21厘米,每穗总粒数127~130粒,结实率84.4%~85.6%,千粒重23.3克。

稻米外观品质鉴定为早造一级至二级,整精米率47.7%,垩白粒率2%~16%,垩白度0.1%~2.4%,直链淀粉11.2%~12.4%,胶稠度90~93毫米,长宽比2.7~2.8。

中感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53.93%,对优势种群中C、次优势种群中B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60.87%和34.48%,田间穗瘟发生中等偏轻;对我省白叶枯病优势菌群C4、次优势菌群C5分别表现中感和感。

抗倒力较弱。

产量表现:

2002、2003年两年早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500.8公斤和476.7公斤,比对照组合优优4480分别增产14.51%和11.18%,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

日产量3.9~4.12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

⑴秧田亩播种量10~12.5公斤;⑵秧龄早造30天左右,晚造18~20天;⑶亩插1.8~2万穴,基本苗4万左右,抛秧栽培一般要求不少于1.8科,基本苗达4~5万;⑷施足基肥、早施重施分蘖肥,生长后期注意看苗情补施保花肥;⑸浅水移栽、寸水活棵、薄水促分蘖,够苗晒田;⑹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以及稻蓟马、螟虫、纵卷叶虫和飞虱,在见穗期特别注意稻瘟病防治。

制种技术要点:

⑴要求不少于300米的空间隔离或不少于25天的花期隔离条件;⑵在广州生产杂交种时,第1期父本比母本早播15天,第2期父本比母本早播8天;⑶父母本行比按2:

12或2:

14;⑷母本见穗约3%~5%时“九二○”用量按10~15克/亩喷施。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

五丰优998为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

早造生育期比优优4480迟熟3~5天。

丰产性突出,米质未达国家优质标准,外观品质鉴定为早造一级至二级,中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倒力较弱。

适宜我省各地早、晚造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和防倒。

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振优998,粤审稻2004007

审定编号:

粤审稻2004007

选育单位: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

振丰A/广恢998(R1333/R1361)

特征特性:

弱感光型三系杂交稻组合。

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18~119天,比博优122迟熟1~3天。

分蘖力中等,剑叶细长。

株高94.9~105.1厘米,穗长20.6~21.5厘米,每穗总粒数124~138粒,结实率85.2%,千粒重23.7~24.3克。

稻米外观品质鉴定为晚造二级,整精米率58.5%~66.1%,垩白粒率4%~33%,垩白度0.4%~3.3%,直锭淀粉21.8%~22.03%,胶稠度43~50毫米,长宽比2.7。

中感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46.5%,对优势种群中C群、次优势种群中B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62.3%和20.4%,田间叶瘟发生轻微,未发现穗瘟;对我省白叶枯病优势菌群C4、次优势菌群C5均表现中感。

抗倒力强,后期耐寒力较强。

产量表现:

2002、2003年两年晚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47.2公斤和462.3公斤,比对照组合博优122分别增产7.53%和1.49%,2002年增产极显著,2003年增产不显著。

日产量3.7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

⑴我省中南部地区播期以7月5~10日为宜,亩播种量10~12.5公斤,秧龄控制在20~25天以内,插植规格为16.5×19.8厘米,亩插6万苗为好;⑵施肥上要早施重施分蘖肥,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后期酌施穗肥;⑶注意浅水移栽,寸水活苗,薄水分蘖,够苗晒田相结合,后期注意保持湿润;⑷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以夺取高产稳产。

制种技术要点:

⑴隔离条件至少有300米的空间隔离或者不少于25天的花期隔离;⑵在海南省三亚早春制种父母本播差期安排为25±2天。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

振优998为弱感光型三系杂交稻组合。

晚造生育期比博优122迟熟1~3天。

丰产性较好,米质未达国家优质标准,外观品质鉴定为晚造二级,中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倒力强,后期耐寒力较强。

适宜我省粤北以外地区晚造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天优998,粤审稻2004008,可引

审定编号:

粤审稻2004008

选育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

天丰A/广恢998

特征特性:

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

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09~111天,与培杂双七相近。

分蘖力中等,株型紧凑,叶片偏软。

株高96.7~99.3厘米,穗长21.2厘米,每穗总粒数126~129粒,结实率80.9%,千粒重24.2~25.3克。

晚造米质达国标优质2级,外观品质鉴定为一级,整精米率61.5%~62.4%,垩白粒率10%~35%,垩白度2.5%~5.3%,直链淀粉21.5%~22.43%,胶稠度58~65毫米,长宽比3.1~3.2。

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89.1%,对优质种群中C群、次优势种群中B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95.1%和83.7%,田间叶瘟发生中等偏轻,穗瘟发生轻微;对我省白叶枯病优质菌群C4和次优势菌群C5分别表现中抗和中感。

抗倒力和后期耐寒力均较强。

产量表现:

2002、2003年两年晚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40.6公斤和450.6公斤,比对照组合培杂双七分别增产6.35%和8.85%,增产分别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日产量3.9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

⑴每亩秧田播种量10~12.5公斤;⑵秧龄:

早稻一般30天左右,晚稻一般18~20天;⑶亩插1.8~2万穴,基本苗4万左右;抛秧栽培一般要求不少于1.8科,基本苗达4~5万;⑷施足基肥、早施重施分蘖肥,生长后期注意看苗情补施保花肥;⑸浅水移栽、寸水活棵、薄水促分蘖,够苗晒田;⑹苗期要注意防治稻蓟马,分蘖成穗期注意防治螟虫、纵卷叶虫和飞虱。

制种技术要点:

⑴不少于300米的空间隔离或不少于25天的花期隔离条件;⑵在广州生产杂交种时,第1期父本比母本早播15天,第2期父本比母本早播8天;⑶父母本行比按2:

12或2:

14;⑷母本见穗约3%~5%时“九二○”用量按10~15克/亩喷施。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

天优998为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

晚造生育期与培杂双七相近。

丰产性较好,晚造米质达国标优质2级,外观品质鉴定为一级,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抗倒力和后期耐寒力均较强。

适宜我省各地早、晚造种植,但粤北稻作区早造根据生育期布局慎重选择使用。

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博优368,粤审稻2004009

审定编号:

粤审稻2004009

选育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

博A/广恢368

特征特性:

弱感光型三系杂交稻组合。

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21~122天,比博优122迟熟4~5天。

分蘖力较强,株型紧凑,剑叶短直。

株高92.7~106.4厘米,穗长22.1~23.3厘米,每穗总粒数138~149粒,结实率81.5%~84.1%,千粒重20.8~21.2克。

稻米外观品质鉴定为晚造一级至二级,整精米率64.3%~64.8%,垩白粒率20%~32%,垩白度3.0%~3.2%,直链淀粉20.6%~21.72%,胶稠度50~55毫米,长宽比2.6~2.7。

中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64.8%,对优势种群中C群、次优势种群中B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73.8%和44.9%,田间叶瘟发生轻微,未发现穗瘟;对我省白叶枯病优势菌群C4、次优势菌群C5分别表现中抗和中感。

抗倒力强,后期耐寒力中等。

产量表现:

2002、2003年两年晚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24.5公斤和467.8公斤,比对照组合博优122分别增产2.08%和2.69%,增产均不显著。

日产量3.7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

⑴播种期为7月1~10日;⑵每亩秧田播种量10~12.5公斤;⑶秧龄控制在20~25天;⑷亩插1.8~2万穴,基本苗6万左右;⑸施足基肥、早施重施分蘖肥,生长后期注意看苗情补施穗肥。

浅水移栽、寸水活棵、薄水分蘖,够苗晒田,后期注意保持湿润;⑹及时防治虫害,苗期防治稻蓟马,分蘖成穗期注意防治螟虫、纵卷叶虫和飞虱;⑺注意防治稻瘟病。

制种技术要点:

⑴隔离条件至少有300米的空间隔离或者不少于25天的花期隔离;⑵播差期安排,在海南省三亚春季制种时,父母本播差期安排为25±2天。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

博优368为弱感光型三系杂交稻组合。

晚造生育期比博优122迟熟4~5天。

产量与对照种相当,米质未达国家优质标准,外观品质鉴定为晚造一级至二级,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倒力强,后期耐寒力中等。

适宜我省中南稻作区晚造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

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粤杂889,粤审稻2004010

审定编号:

粤审稻2004010

选育单位: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

GD-1S/W889

特征特性:

感温型两系杂交稻组合。

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13~116天,与培杂双七相近。

分蘖力中等,株高93~101.2厘米,穗长22.6厘米,每穗总粒数132粒,结实率76%,千粒重25.5克。

稻米外观品质鉴定为晚造二级,整精米率54.9%,垩白粒率61.0%,垩白度6.1%,直链淀粉25.3%,胶稠度88毫米,长宽比3.1。

感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43.4%,其中对优势种群中C群、次优势种群中B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34.72%和35.29%,田间稻瘟病发生轻微;感白叶枯病。

抗倒力较强,后期耐寒力中等。

产量表现:

1999、2002年两年晚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37.2公斤和442.9公斤,1999年比对照组合汕优63增产4.29%,增产不显著,2002年比对照组合培杂双七增产8.04%,增产显著。

日产量3.8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

⑴适时抛插,适当密植,早季插植的秧龄以30天左右为宜,晚季秧龄以15~20天为宜,不要超过25天,晚季抛秧则以10~12天秧龄为宜;⑵本田最好以农家肥为主,重施底肥,早施分蘖肥,适时重施中期肥,后期巧施穗粒肥,重施磷钾肥;⑶薄水插秧,寸水回青,薄水促分蘖,够苗后及时排水露田晒田,中期湿润灌溉壮胎,浅水扬花,后期切忌断水过早,以免影响基部充实;⑷要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制种技术要点:

⑴杂交种生产的隔离条件至少有300米的空间隔离或者不少于25天的花期隔离;⑵播插期安排:

在海南省三亚南繁制种,父母本播插期安排为8±2天左右,始穗期应安排在5月初,使不育系能在较高的气温和较长的光照条件下通过敏感期,以保证不育系败育彻底。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

粤杂889为感温型两系杂交稻组合。

晚造生育期与培杂双七相近。

丰产性较好,米质未达国家优质标准,外观品质鉴定为晚造二级,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倒力较强,后期耐寒力中等。

适宜我省各地早、晚造种植,但粤北稻作区早造根据生育期布局慎重选择使用;栽培上要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常发区不宜种植。

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秋优452:

粤审稻2004011

审定编号:

粤审稻2004011

选育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

秋A/广恢452(R1553/R280)

特征特性:

弱感光型三系杂交稻组合。

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20天,比博优122迟熟2~4天。

剑叶偏大,分蘖力强,有效穗多。

株高97.3~104.6厘米,穗长22.9厘米。

穗大粒多,每穗总粒数136~156粒,结实率80%,千粒重19.2~19.9克。

晚造米质达国标优质3级,外观品质鉴定为特二级,整精米率70.2%,垩白粒率20.0%,垩白度3.0%,直链淀粉19.5%,胶稠度50毫米,长宽比3.0。

感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43.4%,其中对优势种群中C群、次优势种群中B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34.4%和44.9%,但田间稻瘟病发生轻微;对我省白叶枯病优势菌群C4、次优势菌群C5均表现中感。

抗倒力和后期耐寒力均较弱。

产量表现:

2001、2002年两年晚造参加省区试,亩产分别为433.4公斤和408.9公斤,比对照组合博优122分别减产1.81%和1.69%,减产均不显著。

日产量3.3~3.6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

⑴播种期一般为7月1~10日;⑵秧田亩播种量一般为10~12.5公斤;⑶秧龄一般控制在25天左右;⑷插植规格一般为16.5×19.8厘米,亩插6万苗;⑸施肥上要早施重施分蘖肥,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后期酌施穗肥;⑹注意浅水移栽,寸水活苗,薄水分蘖,够苗晒田相结合,后期注意保持湿润;⑺要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制种技术要点:

⑴杂交种生产的隔离条件至少有300米的空间隔离或者不少于25天的花期隔离;⑵播差期安排:

在海南省三亚秋冬季制种父母本播差期安排为33±2天,叶龄差5.6叶。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

秋优452为弱感光型三系杂交稻组合。

晚造生育期比博优122迟熟2~4天。

产量与对照种相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