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重点中学高三政治知识点回顾训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41779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重点中学高三政治知识点回顾训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广西重点中学高三政治知识点回顾训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广西重点中学高三政治知识点回顾训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广西重点中学高三政治知识点回顾训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广西重点中学高三政治知识点回顾训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重点中学高三政治知识点回顾训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docx

《广西重点中学高三政治知识点回顾训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重点中学高三政治知识点回顾训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西重点中学高三政治知识点回顾训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docx

广西重点中学高三政治知识点回顾训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016届高三政治微训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黑龙江哈三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神州十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进一步发扬了我国新时期的载人航天精神,而首次的太空授课也使全国8万余所中学6000多万名师生实现了同步收听收看。

“神州十号”载人飞船的发射和太空授课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有利于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②有利于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③有利于通过大众传媒这一重要途径传播优秀文化

④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解析]1.材料中“神州十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进一步发扬了我国新时期的载人航天精神,因此④符合题意。

首次的太空授课使全国8万余所中学6000多万名师生实现了同步收听收看,则有利于宏观科学精神,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故①符合题意。

题意没有涉及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内容,故②不符合题意。

“神州十号”载人飞船是一次科技活动,而不是充当传媒来传播优秀文化,故③不符合题意。

2.(江苏南京、盐城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某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就《文化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综合探究。

某组同学撰写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有:

《社会制度与文化发展》、《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论文化在我国国际影响力中的作用问题》、《传统文化现状研究》。

据此推断,该组的研究主题最有可能是

A.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要性

B.大力发展人民大众文化的路径

C.公民科学文化素养的东西方比较

D.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反思

[解析]2.从多该同学的参考文献中,可以看出该组同学研究的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方面的问题,故A符合题意。

材料中的的参考文献没有涉及发展大众文化、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问题,故BCD与题意无关。

答案A。

3.(江苏南京、盐城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李坚柔以45秒263的成绩获得冠军,为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本届冬奥会首金,实现了中国短道速滑队在该项目上的冬奥会   ▲    。

A.三连冠           B.四连冠         C.五连冠        D.六连冠

[解析]3.时事政治,解析略。

4.(山西四校2014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部署和要求。

这有利于

①引领思潮,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奠定共同思想基础

②凝聚力量,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保证

③强基固本,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侵蚀

④弘扬主旋律,拒绝外来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物质,属于意识范畴,故②错误;拒绝外来文化是错误的做法,我们应该吸取外来优秀文化成果,为我所用,故④错误。

5.(山东青岛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十几年来,中国影视产业通过市场化改革和市场竞争机制,释放了文化创造力,越来越多的优秀影视产品走向世界,捧回了一个个国际电影节大奖。

这说明文化市场化

①可以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②实现了追求经济效益的根本目的

③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④是促进我国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5.文化发展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故②不选;文化市场化并不是促进我国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④不选。

6.(江西省红色六校201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化自觉本质上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提升文化自觉需要我们有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我们有对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的理性审视,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现代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鉴。

以下所述体现“文化自觉”的是(   )

①文化附属于经济,其发展水平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

②坚守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当代先进文化

③做国家、民族的文化的建设者、创造者、传承者

④中国人民在浴血奋战的革命斗争中、在艰苦创业的建设实践中、在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中,形成了优秀的文化传统,锻造了独特的文化精神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6.①涉及的是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没有涉及文化自觉,不选;④涉及的是传统和其独特的文化精神,不符合题意。

7.(江苏南通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2013年9月7日,第五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在北京启幕。

该艺术节是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和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联合主办的一场农村电视的艺术盛会。

回答20~21题。

21.举办新农村电视艺术节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举办新农村电视艺术节我们应当

   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学习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成果

   ③着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        ④改造腐朽文化,取缔落后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7.我们流水学习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故②不选;我们改造的是落后文化,取缔应该是腐朽文化,故④错误。

8.(广东广州2014届高三调研测试)2013年10月1日,我国首部旅游法正式实施,其中对“文明旅游”做出了相关约定,要求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必须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

这一规定

①体现了尊重及维护文化多样性的要求    ②促使旅游者在交流中实现文化认同

③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公民和国家形象      ④有利于维持旅游服务业的公益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8.②项中的文化认同表述不正确,不选;旅游不是公益性事业,④不选;故正确答案为A。

9.(浙江金丽衢十二校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为响应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许多地方的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设施向游客和市民免费开放,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这一举动旨在

   A.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我国文化市场

   B.发展公益文化事业,保障人民文化权益

   C.扶持公益文化旅游,转变文化消费方式

   D.展示民族文化多样,吸收外来优秀文化

[解析]9.许多地方的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设施向游客和市民免费开放这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体现,故B符合题意;A强调的是发展文化产业,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D与题意无关。

选B。

10.(天津五县区2013-2014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天津有一支支扎根在农村、山区的文化服务队,他们常年奔走在崎岖的乡间小路上,用双手把文化送到农民家门口。

他们夯实了文化惠民之路,把幸福和梦想带给了广大农民群众。

文化服务队的活动有利于

A.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

B.开拓农村文化市场,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C.保障基层群众的文化权益,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D.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使其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解析]10.文化惠民之路,有利于保障基层群众的文化权益,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故选C。

文化建设在现代化建设中不起主导作用,故A表述错误。

B与材料不符。

精神文明建设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故D表述错误。

11.(江苏南京、盐城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

    A.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B.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

    C.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           D.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

[解析]11.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课本基础知识,应选D。

ABC不符合题意。

12.(厦门市2013-2014上学期高三质量检测)“腹有诗书气自华”。

厦门社区图书室已经覆盖全市,市民不用大老远跑去图书馆借书了,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

可见

 A.文化创新要立足于全民族读书活动

 B.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C.经典文化作品能满足市民的高雅文化需求

 D.群众性读书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

[解析]12.A表述错误,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发展图书馆,完善文化基础设施,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故B符合题意;C与材料无关,D表述错误,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是思想道德建设。

13.(山东省潍坊市2014届上学期期末考试)2013年12月5日是第28个国际志愿者日。

在共青团组织和志愿者组织的带领下,全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①是人民群众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②有利于形成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

③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④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13.志愿服务活动是人们广泛参与的一种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故①②符合题意,但我国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没有志愿服务活动,故③错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是思想道德建设,故④错误。

选A 

14.(黑龙江哈三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26分)党的十八大为中华民族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中国梦”。

某校高三(3)班学生以“实现梦想”为主题,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途径搜集信息,进行深入探究。

请你参与其中。

材料一:

【幸福生活之梦】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幸福之梦。

甲说:

“幸福不幸福,要看钱袋子。

”乙说:

“拥有称心的工作就是幸福。

”丙说:

“物价适宜加放心餐桌就是幸福。

”丁说:

“优美的环境加医疗保障就是幸福。

”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政府应积极创造各种条件以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之梦。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创造条件以实现中国人期盼的“幸福生活之梦”。

(14分)

材料二:

【文化强国之梦】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为此,必须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

高三(3)班学生在关于如何建设文化强国方面达成了以下共识:

第一.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第二.弘扬“仁”、“义”等传统道德,并赋予其时代精神;第三.使世界各个国家了解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文化;第四.作为个人,3班学生认为应全面提高个人的道德素质。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实现文化强国之梦做法的重要性。

(12分)

[解析]14.第

(1)问,设问要求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说明政府怎样去做,才能实现居民的幸福生活。

政府的具体做法要针对不同居民对幸福的不同要求来做,这就需要研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

材料中的信息有:

钱袋子、称心的工作、物价适宜、优美的环境加医疗保障。

组织答案时,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可以从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解决就业、稳定物价、保护环境、健全社保等方面提出解决措施。

(2)问,要求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实现文化强国之梦做法的重要性,也就是回答为什么,这需要针对材料中的具体做法来分析。

材料中实现文化强国之梦的做法有: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弘扬“仁”、“义”等传统道德,并赋予其时代精神、使世界各国了解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文化、全面提高个人的道德素质等。

组织答案时,可以从针对上述的做法,从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交流、促进思想道德建设等角度,逐一说明其重要意义即可。

15.(广东汕头2014届高三3月高考模拟)(2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2013年我国电子商务部分数据(表2)

材料二:

信息消费的增长是当前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互联网流量爆发式增长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大型企业网上销售将提高到80%。

电子商务规模持续高速扩张,互联网与制造业、金融业、物流业等融合,极有可能孕育着中国的“新经济”。

材料三:

不诚信是消息消费的主要障碍。

财富是浮云,道德永存,并非人人认同。

当前,食品安全、暴力犯罪、人情冷漠等诸多问题,常常触碰民众敏感的神经。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国家必须加强文化建设。

以优秀文化构建民众共有的和个人的心灵家园,我们的民族就能永远充满希望。

  

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企业经营的知识,分析在信息消费和电子商务高涨之下,企业应怎样获得经营成功。

(8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就如何构建好民众的心灵家园提出合理建议。

(10分)

[解析]15.第⑴问要求回答图表反映的经济信息,做图表题首先看标题,把握其主旨,其次是看图表的内容,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获得有效信息。

最后如果有注释,还需要结合注释进行分析。

本题中,可以先纵向比较三年来网购网民与网络企业的变化,得出变化趋势,再横向比较网购网民与网络企业的变化幅度上的差异。

第⑵问,知识范围是《经济生活》中企业经营的知识,因此,设问实质上是要求针对材料二反映的信息,回答企业成功经营的具体措施。

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有:

信息消费和电子商务高涨成为趋势、孕育着中国的“新经济”,但信息量总体较少,解题的关键是抓住设问中的知识指向:

“企业经营的知识”、“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组织答案时,可以先把设问指向所要求的原理摆出来,再结合背景材料做分析解答。

第⑶问,知识范围的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即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的内容,比较宽泛,中心问题是提出构建民众心灵家园的具体措施。

材料三中的有效信息有:

现阶段社会中存在不诚信、道德滑坡、错误的价值观念等现象。

组织答案时,针对这些现象,同时结合第四单元范围内的知识点,从加强监管、先进文化的引领、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核心价值观等方面提出解决措施,因此,本题实质上是回答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6.(天津蓟县第二中学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23分)材料一:

60年来,宁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宁夏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之初,全区生产总值只有3.29亿元,工业几乎一片空白,基础设施十分落后。

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经各方努力,2007年宁夏全区生产总值达到8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58年增长了59倍,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4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8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0859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比1958年增长了26倍和30倍。

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绝对贫困人口从2000年的52.7万人减少到目前的8.8万人。

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工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

基础设施条件极大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各族群众生活总体上实现了从贫困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正意气风发的朝着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目标阔步前进。

材料二: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牢牢把握各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⑴、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宁夏自治区取得上述成就的原因。

(10分)

⑵、宁夏文化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显著提高。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优势提升宁夏的“文化竞争力”?

(5分)

⑶、宁夏55年的光辉历程、55年的沧桑巨变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什么?

(8分)

[解析]16.第⑴问,宁夏是我国的省级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本题要求分析宁夏自治区取得上述成就的原因,实质上是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取得成就的原因。

组织答案时,可运用我国民族宗教的有关知识,如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知识进行分析,结合材料信息,还需要指出宁夏人民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国家的支持也是其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

第⑵问,本题要求回答在提升宁夏文化竞争力时,如何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的优势。

组织答案时,重点是分析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可以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在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前提下,加强管理和引导,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教育事业,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公民文化素养等角度展开。

第⑶问,本题要求回答哲学启示,从设问角度上看属于如何做。

回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宁夏取得55年的光辉历程、55年的沧桑巨变的具体做法。

材料中具体的有效信息并不多,因此组织答案时,可以结合第

(1)问中宁夏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来回答:

如坚持党的政治、思想领导、坚持并不断完善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经济体系,增加居民收入、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贯彻科学发展观等,可以从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社会基本矛盾与改革、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等角度展开分析。

17.(湖北八市2014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文化发展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材料二 周窝村是一个具有典型北方民居特色的小村庄,拥有良好的乐器产业基础和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资源。

在党的文化政策指引下,周窝村从一个贫困村实现文化蝶变,荣获全国魅力新农村“十佳乡村奖”,建成了国内最大、世界第二的管弦乐器生产企业——河北金音乐器集团。

今天的周窝村正朝着建成具有社会主义新农村代表意义的“国际音乐名镇”继续努力。

其发展前后对比如下:

项目

发展前

发展后

文化

活动

缺乏、

单调

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十大孝子”、“好儿媳”等村民喜闻乐见的评选活动,形成了比理想、比文化、比道德、比文明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教育

事业

教育落后、

人才缺乏

实施人才战略,打造培训基地,要以金音乐器集团、璐德学校为载体,培养各方面的人才,依靠人才引领小镇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

业余

爱好

喝酒划拳、

搓麻打牌

三人一伙、五人一群地练习吹奏乐器,自发组织各种文化活动

民居

民风

民居错乱、

民风低俗

民居院落排列整齐,民风淳朴

对外

交流

落后、

封闭

横向结交丽江等文化名镇,纵向联合维也纳、悉尼等中外音乐名城,打造中外文化交流平台,“外土内洋、中西合璧”

(1)结合材料一,运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文化发展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依据。

(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分析周窝村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12分)

(3)结合材料并根据文化创新途径的知识,就周窝村建成“国际音乐名镇”提两条建议。

(4分)

[解析]17.第⑴问,本题的知识范围是对立统一的观点,中心问题是说明在文化发展中要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本题材料对于组织答案没有实际意义,解题的关键是把握知识范围,分析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和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分别体现的对立统一观点是什么。

可以从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相互转化、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等哲理进行分析。

第⑵问,根据设问的知识范围和中心问题,本题实质是要求回答周窝村是如何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

根据材料中周窝村的做法:

村民喜闻乐见的评选活动、比理想、比文化、比道德、比文明的社会主义新风尚、打造培训基地、依靠人才引领小镇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打造文化交流平台等,据此,可以从发展大众文化、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展教育、培育社会风尚、文化交流与创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等角度组织答案。

第⑶问,设问的知识范围是文化创新的途径,中心问题是提出把周窝村建成“国际音乐名镇”的措施。

根据知识范围和中心问题,本题实质上是回答周窝村怎样进行文化创新才能建成“国际音乐名镇”。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组织答案时,从这两个角度出发,结合材料中的信息:

如传统文化资源、国内最大、世界第二的管弦乐器生产企业等进行分析即可。

18.(吉林实验中学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关于“美丽中国”的话题,某班同学展开讨论。

话题一 美丽中国,美在何处?

学生甲认为,美丽中国多重寓意,首要的是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

由于人类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危机感,造成生态环境的的破坏。

如近年,我国遭遇大范围、持续的雾霾天气,出现严重的空气污染,既有气象原因,也有人类的污染排放原因,其中PM2.5是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因子。

雾霾天气的原因

主要污染物

PM2.5

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冬季取暖烧煤的排放物

汽车尾气

城市建筑施工产生的粉尘

工业污染排放

其他

注: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1)结合材料,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为治理雾霾天气献计献策。

(12分)

话题二 美丽中国,谁来建设?

学生乙认为,建设美丽中国,政府是主导,公众是主人,企业是主体。

尤其是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要深入理解和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以实际行动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就如何发挥企业在建设“美丽中国”中的作用,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8分)

话题三 美丽中国,如何享受?

学生丙认为,美丽中国属于大家,我们不仅要建设美,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学会欣赏美、享受美。

而人的审美素养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在继承传统审美文化的基础上,加强自我修养,培育审美观念,抵制庸俗情趣,提高审美趣味,参加艺术活动,增强审美判断。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

(8分)

[解析]18.第⑴问,本题有明确的知识范围,即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这一范围的主要内容有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的联系、系统优化的方法等。

组织答案时,可以分别从上述方面分析材料,指出治理雾霾的措施需要充分考虑其产生的复杂性、客观性、多样性,认识到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统筹全局。

第⑵问,本题围绕的中心问题是如何发挥企业在建设“美丽中国”中的作用,要求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进行解答。

从经济生活角度看,要建设美丽中国,政府和企业的做法都应围绕着材料中所要求的“绿色、循环、低碳”的要求展开,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从政府的角度看,主要是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对企业的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