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示绍兴9个村上榜有你家乡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40573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示绍兴9个村上榜有你家乡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示绍兴9个村上榜有你家乡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示绍兴9个村上榜有你家乡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示绍兴9个村上榜有你家乡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示绍兴9个村上榜有你家乡吗.docx

《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示绍兴9个村上榜有你家乡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示绍兴9个村上榜有你家乡吗.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示绍兴9个村上榜有你家乡吗.docx

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示绍兴9个村上榜有你家乡吗

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示,绍兴9个村上榜!

有你家乡吗?

昨天,拟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名单在住房城乡建设部网站公示。

全国共有1602个村落拟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其中浙江有225个,为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最多。

我市9个村上榜,分别是柯桥区兰亭镇紫洪山村、上虞区上浦镇董家山村、新昌县回山镇回山村、诸暨市次坞镇次坞村、诸暨市五泄镇十四都村、诸暨市璜山镇溪北村、嵊州市崇仁镇崇仁六村、嵊州市石璜镇楼家村、嵊州市下王镇泉岗村。

下面跟随小布,一起走进这几个村吧。

柯桥区兰亭镇紫洪山村紫洪山村位于绍兴兰亭镇的东南部,离兰亭风景区约10里路,是一个华侨、港胞比较多的侨村。

紫洪山村有“五古”:

古岭道、古民居、古树、古溪、古民风。

如古岭道,至今存有紫洪岭、陈家岭、妃子岭和王坞岭,尽管现已弃用,但保存完好,特别是陈家岭和妃子岭,古意浓郁,古道幽深。

而古建筑是紫洪山村最大的特色,至今尚存20多个明清风格的古建筑群,其中12处保存较完整,而且每处都有典故和特色。

2002年由原紫洪、高湾、里郑,安山,下家坞五个行政村合并成现在的紫洪山村。

全村现有总农户451户,人口1302人;水田面积724亩、山林面积8293亩,其中竹林面积近5000亩,是一个山多田少人口密度不高的山区村。

紫洪山村已被列入2014年浙江省第二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一般村名单,《紫洪山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也已于2014年11月完成。

规划范围为紫洪山村全域,包括紫洪、安山、里郑、高湾、下家坞5个自然村及周边山体水域,总面积6.08平方公里,其中5个村庄建成区为紫洪山历史文化村落的重点保护规划范围。

规划目标是打造“竹海侨乡、溪山古道”的特色古村落,即以紫洪山村良好的山水风光作为村庄景观资源和生态屏障,以区域旅游为依托,融合古村落台门文化、侨胞文化、宗教文化、古树、古道等历史古迹,将紫洪山打造成为以现代竹产业为依托,以宗教文化、侨胞文化为主线,结合历史建筑与自然山水的特色古村落。

上虞区上浦镇董家山村

董家山村旧属十二都,位于上虞市南12.5公里,2006年4月与附近的方弄、横汀、姥山、甲仗合并设立东山村,所以董家山也称东山村了。

董家山以董、俞二大姓氏为主,董姓有420人,俞姓240人。

虽然总人口只有约800人,却出了俞少俊、俞文杰、董新军、金小义、俞一弓、俞伟、俞英等7位博士,38位大学生,24位企业法人。

董家山背靠东面的狮子头岗,民居依坡而建,东南面是晾网山,东北面是象鼻头岗,西面是田畈和塘埂,埂外是曹娥江。

整个村子安静地枕在三座山的怀抱中,酷似睡在一只巨大的燕子窠里面。

狮子头岗朝西面的田畈直线对下来,田畈中间有一株造型如球的古樟树,狮子头岗又非常像狮子头。

这二种吉像被风水先生喻为“泥蛇盘燕”和“狮子滚绣球”。

近百年前,村庄西面全是茂密的竹林,整个村庄如隐藏在里面一样,外人远看是难以发现。

进竹林里面,村惟一的出口只有栅子门口与歪巴台门处二道门,其他都是房子和围墙连到象鼻头岗和晾网山,这样的封闭自然出于防守考虑。

惋惜的是那颗绣球古樟71年被作修船料砍伐,再难现狮子滚绣球的风景了!

董家山董氏和上虞石浦、渔家渡、洪桐、庙湾的董氏都出自新昌雪溪一脉,先祖可追至宋时衢州龙游立德乡金紫荣禄大夫翰林大学士时用公,在龙游立德历十四世后,汝为公迁居雪溪,成为雪溪董氏始祖,之后汝为公弟侄散处浙西湖郡、宁国泾县、上虞洪桐、庙湾、东山下、嵊州长桥、北京及会稽渔家渡各成一派。

董家山始祖是久一公子,行万十八,讳应明字仲光号云樵,生于宋乾道元年(1165),卒未详。

他由新昌雪窦始迁上虞之西南东山下,他的儿子良四生于宋嘉定五年(1212),讳王与字玉如号荆隐,太学生,良四由东山下卜居狮严山下(俗称狮子头岗),从此子姓繁昌,世传耕读,素称望族。

传说董家山村在称“董家山”之前,叫“陈里山”,董良四来之前,已经有姓陈人家居住,后来董姓人脉旺盛,逐改称“董家山”了。

新昌县回山镇回山村

回山村地处新昌县南部,村庄主体坐落于回山镇集镇内,今由回山、姜岙两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682户,村民2014人,为回山镇第一大村。

回山村地理位置较为优越,靠近集镇所在地,交通较为便利。

村民的主要收入来自种植茶叶和回山茭白,据统计全村有茭白田589亩、茶园597亩,同时,白术和花生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

近几年,回山村家庭工业发展较快,有许多户购置织布机,增加了收入,就近转移了劳动力。

务工和经商也是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回山村处在群山之中,有一定的海拔高度。

村庄依一个山坡而起,多台门,多长弄石阶,多古井,在稍平坦处,有几个大小不等的池塘,有鸭子戏水,更添田园乡土气息。

在一堵砖墙前,又遇见凌霄花,正怒放着,收入镜头。

和善的村里人,对陌生人很友好。

好象认识很久,大家说说笑笑,互不设防。

诸暨市次坞镇次坞村

次坞新村位于次坞镇集镇所在,由次坞、新庵桥、新岭、上蒋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

次坞亦是连接杭州与诸暨的中心原点,历史悠久,风光绮丽。

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社会和谐,民风淳朴。

一样的好山水,流淌到这一脉,仿佛更多了“千山环翠毓灵秀,万壑争流式廓基”的清韵出尘。

相传起源于南宋的次坞打面,以口感滑嫩、鲜味独特的特点广受人们喜爱。

现今,次坞仍保留了大量明清、民国时期的古建筑,共有62处之多,有不少的古民宅、古井泉、古桥、古道、古渠等,交错布局,风姿独存。

其中,百余米长的次坞老街、老厅和锡家台门均属于明代建筑。

老厅位于新岭自然村,始建于明万历(1573—1620)年间。

其正厅为明代原木构,五架梁合瓦,檐柱有侧脚,檐柱上有瓜楞形圆栌斗。

柱础为圆形,用本地冠山石,有覆盆,鼓墩上沿有一圈铆钉。

锡家台门位于新岭自然村高岭,中厅为明末建筑,后厅为清早期增建,建筑形制与老厅相仿。

中厅梁枋间仍保留着两只明代撑拱,上刻明式狮子,马头之间还绘着明代戏曲人物彩绘。

两者都是典型拥有明代风格的建筑。

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外新屋,三进七开间,面积约1200平方米,为晚清次坞乡村教育家俞竞故居。

屋内石窗和壁画甚为精美。

荷花塘,呈正方形,面积仅百余平方米,却是次坞史上的名塘。

荷花塘埂老屋,建于清嘉庆初年,距今已200多年,被前来探访的驴友称为“诸暨的月沼”。

俞凤池故居,藏于次坞老街深处。

俞凤池是次坞俞氏第三十二世,为民国时期次坞游民的高材生,其父俞翘云亦是酷爱藏书、热心教育、写得一手好字的乡绅。

天井处的两口雕花消防大缸、中厅的狮子牛腿,和西湖十景的雕花窗,足见此书香人家高雅的生活追求和审美情趣。

诸暨市五泄镇十四都村

十四都村位于浙江龙门山脉东麓诸暨市五泄镇东南部。

自然村有塘头、藏绿、狮象、前庄畈。

2006年诸暨市行政村规模调整中,合并为今十四都村。

清《光绪诸暨县志山水志》载:

“五泄溪……经横头店,又东流经西墙弄,出同善桥,又迤北流绕避水岭,岭在溪南,南通藏绿坞。

周师濂《登避水岭入藏绿坞诗》:

‘……万绿藏一坞,清翠扑衣冷;别有小天地,室庐与之静……’。

岭旁一峰崛起,俗称将军峰,亦称五泄第一峰”(卷11第12页)。

今十四都村以周、赵为主姓。

1934年《诸暨藏绿周氏世谱·萃亲堂记》云:

“藏绿周氏,迁自姚江,传六世,族稍盈宁。

康熙甲寅(1674)始议建立宗祠。

……于是揆日定中,望景观卜;南峙高峰之秀,北屏峭石之灵;左池碧水灿灿发朝霞之光,右堤青松冉冉送夕照之影。

……名其堂曰‘萃亲’”。

《民国甲戌(1934)续修世谱序》云:

“……清三公(周廷琮,清3)于有明中叶,偕清五公(周廷玠,清5)由姚迁暨,为藏绿始祖。

而清五公为平塔头始祖,支分两派,谱同一族”。

其子孙有迁居野鸭塘(非现居周氏)、后泄、金锭畈、石山下、黄包坞、埂弄口、三都马湖堰、萧山楼家塔、萧山河上店、富阳珠坑、富阳栖鹤、留霞庄、十八都梅山、十八都曹岒脚、十都上石堰头、十二都寨头、上朱、紫草坞、富阳紫阆响铁岭、浦江西畈庄、浦江平窰陇(平阳)、徐家山下等地者。

今狮象赵姓为“莼塘赵氏”之一支。

诸暨市璜山镇溪北村

溪北村位于璜山镇西面,诸暨市区西南20公里处,由溪北、下马宅两个自然村组成,溪北属半山区丘陵地带,村后青山,村前化泉江,依山傍水,典型的江南山乡。

区域面积达3304亩,有水田1072亩,林地1853亩,下设村民小组9个,拥有592户人家,总人口1594人。

溪北村向来以大量明清古建筑民居而负有盛名,祖籍徐氏道礼公于明洪武年间,自东阳迁至诸暨大成坞,后由十八公由大成坞迁至原梅溪(今化泉江)北面定居建宅,南有龙泉溪,接纳梅、萃两溪村前而过。

西有吴峰婉延向北环抱。

背山面水,景色秀丽,三水合一,水源丰富,土地肥沃。

继述堂,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璜山镇溪北村溪北自然村中部。

屋为清道光年间徐氏第五代徐必达所建。

中轴线上依次列门厅、大厅、座楼三进。

两侧设左右厢楼,建筑坐东朝西。

2005年,继述堂与新一堂等已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溪北是古建筑荟萃之地。

“省重点文保单位”新一堂为代表的溪北明清古建筑群,以其规模恢宏、构筑精美、保存完好而著称,石刻木雕、图案嵌镶、蓬椽栅轩、牛腿雀替、门罩石额、重檐廊坡浑然一体,传承了一方水土的历史底蕴和风土人情。

嵊州市崇仁镇崇仁六村  位于嵊州西面的崇仁是一座美丽而幽静的江南千年古镇,至今仍保留着庞大的古建筑群。

古镇不但保持了宋代遗风,明清特色,而且镇内既有庙宇、祠堂、古戏台、牌坊、药铺、店房、桥梁、池塘、水井等自然乡镇的共用传统建筑,而且有大片的江南传统民居,共同构成了崇仁镇的古典特色。

  村内以玉山公祠为中心,完整地保留下来的台门建筑就有一百多座,各台门既各自独立,又以跨街楼廊相连接,体现了先辈“分户合族”的传统观念,2006年6月,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镇东西方向有上、下直街,南北方向有后军家路、石马路、横街官路、下横路,分别与直街相连,形成一竖四横的棋盘格局。

许多台门用跨街楼钩连,即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外观庄重典雅,清一色的青砖灰瓦,白墙硬山顶,二层楼,朴实素雅,较多设置防火墙;屋架构筑均采用穿斗式,彻上露明造,柱下用石质柱础,防潮防霉;

  柱桁为圆形,搁棚有方、圆两种,二层铺设楼板;出檐深远,用挑檐枋,施挑檐梁和牛腿,屋盖坡度一般,用木椽,盖小青瓦。

建造用料精良,虫蛀较少;台门大多数用石槛、石门框,经久耐用,石质柱础均作雕饰;隔扇、门窗有精细的雕刻。

嵊州市石璜镇楼家村  楼家村位于嵊州市石璜镇西北部,距市区约18.0公里村南面地势平坦,多为良田美地。

东北面则为丘陵地带,多为果园茶地;西北面连接会稽山南麓,地形渐陡。

  石璜江悄无声息地从村西穿流而过,与坂头水库灌溉西干渠道共同孕育了楼家这片富饶的土地。

楼家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值得一提的是,楼家村中清时代抚育出的历史文化名人建造了当时新型新貌的建筑群,绵延至今,已成为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群落,极具观赏和保存价值。

  楼家古村物质文化丰富,至今仍完整地保留着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居、街巷割据体系和空间形态。

青砖黛瓦白墙像一幅娟丽的水墨画

  楼家村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地势条件使得全村溪流纵横,水资源极其丰富。

据《剡录》(宋嵊县志)载:

“离楼家(定林寺)五里有响岩,落雨岩响,旁有东泄谭,据说有龙焉。

”以楼家为中心,方圆二十五里的人们都到楼家来舂米,做年糕。

至今,走进楼家,依然随处可见连片的池塘和穿村而过的溪流,一代代的楼家人傍水而居。

  楼家村像一头沉睡的母狮,静静地躺在会稽山下,默默无声,山不欢,水不笑,只有村民年复一年地辛勤耕耘,俯仰间,已是千年。

嵊州市下王镇泉岗村

  泉岗地处覆卮山南麓,是里东江上游最高村,据说,覆卮山因谢灵运“登此山饮酒赋诗,饮罢覆卮”而得名,谢灵运酒杯里的剩酒沿着石壁留入山中,化成了甘甜的泉水,从此整座山布满了泉眼。

  泉岗村风景如画,依山势而建的民居极富山区民居特色,其中上坎台门建于清光绪初,为我市文物保护点。

该村还有马寅初的启蒙老师俞桂轩墓,墓前立有马寅初亲笔题写的墓碑,也被列为文物保护点。

  而在泉岗,同样还为村民所津津乐道的是出了个名人——辛亥革命志士、实业家俞丹屏。

  俞丹屏(1872—1942)曾加入光复会,1912年后,先后任省稽勋局局长、八十九团团长、混成旅旅长,授陆军少将衔,并被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

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俞致力于实业,先在杭州、海宁、余姚、长兴、诸暨等地创办电灯公司,又在江山、长兴开办煤矿,还在杭州开办道一银行(合股)、武林造纸厂(浙江省第一家机械造纸厂),此外,还投资办过蚕种场、纱厂等。

俞丹屏为当地人所称道,还在于他关注家乡的善举。

他先后出银万余元,1920年在泉岗村创办起祥小学,1921年,泉岗村受台风袭击,他以大米600余担赈济村民。

据说,泉岗村里弯曲的石板路也是他出资所修。

祝贺这9个村上榜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也希望越来越多的绍兴古村能够上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