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会考模拟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3806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1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会考模拟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会考模拟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会考模拟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会考模拟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会考模拟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会考模拟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会考模拟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会考模拟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会考模拟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会考模拟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图所反映的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答案】B

【解析】由图片中的“天子始祖”、“诸侯之祖”、“卿大夫之祖”、“士之祖”等信息可知此应为西周时期按照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以分配国家权力的宗法制。

故选B。

分封制是周王将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的制度。

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

行省制是现代省级行政区的开端,行省属于中央行政机构中书省在地方的派出机构,全称“行中书省”。

均与上图不符,故ACD三项排除。

2.“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这一情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答案】D

【解析】“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说的是读书求学的人通过科举考试后,一步登天,由平民一跃而成高官。

故D项正确。

世袭制是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故A项错误。

察举制度是由地方长官向中央推荐人才。

故B项错误。

九品中正制是依靠门第做官,故C项错误。

3.历史事件纷繁复杂,学习时要及时梳理。

下图所示知识结构的主题是

A.列强人侵与民族危机

B.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C.国民大革命

D.中华民族的奋起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到:

知识结构讲到的主要是列强侵华事件以及战争后中国被迫签定的不平等条约,反映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的情况。

所以本题应选A。

4.下图是某同学自制的关于“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历史年代尺。

其中②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A.开天辞地

B.当家作主

C.遵义会议

D.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史实。

学生首先分析问题,问②处该填写什么?

有明确的提示词帮助学生判断。

处是中共成立,所以此处应为A选项;②处发生在1935年,生死攸关指的是红军长征中的转折,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

处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所以此处应为B选项。

④处事件发生的1978年,成为党历史上伟大的转折。

由这些特征结合课本就可以确定答案是1978年我党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故此题选择C选项。

点睛: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中国近代的发展脉络,对每一个时间节点每一个历史事件的情况都要熟悉。

本题涉及的主要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事件,所以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来梳理,很容易得出答案。

5.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依法治国”方针并将其写入宪法是在。

A.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改革开放时期中国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就是体现为“依法治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依法治国”方针并将其写入宪法是在1999年3月15日的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属于改革开放时期,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依法治国”方针

6.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

与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C.两岸“三通”的实现

D.“九二共识”的达成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片反映的是中英两国交接香港问题的画面,说明了香港回归到祖国。

结合所学可知,香港的回归是“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

故B项正确。

《告台湾同胞书》、两岸实现“三通”、“九二共识”的达成与台湾问题有关,故ACD三项排除。

7.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是通过一系列改革逐步实现的。

下列措施中,属于梭伦改革的是

A.根据财产多少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

B.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C.为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D.实行“陶片放逐法”

【答案】A

【解析】根据财产多少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这是梭伦改革实行的财产等级制度。

故A项正确。

B、D两项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措施,C项是伯利克里时期的措施。

故BCD三项排除。

8.罗马法制史上第一部有单可循的成文法是

A.习惯法

B.万民法

C.公民法

D.《十二铜表法》

【答案】D

【解析】据题干“罗马法制史上第一部有单可循的成文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故D项正确;《十二铜表法》不是习惯法,故A项错误;《十二铜表法》也不是万民法,而是公民法,故B项错误;公民法是一个抽象的范畴,不是具体的法律,故C项错误。

故选D。

9.梳理知识结构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

据下图内容判断,该知识结构的主题是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B.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

C.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D.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

【答案】D

【解析】《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故A项排除。

巴黎公社是一次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故B项排除。

十月革命标志着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故C项排除。

根据所学可知这三个事件标志着社会主义的发展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的过程,故D项正确。

10.有学者认为:

中国是丝绸之国,丝织品产量很大,除国内使用外,还销往西域、中亚、西亚乃至欧洲。

从那时起,中国通向中亚、欧洲的商路,开始以丝绸而驰名世界。

材料中的“那时”指的是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答案】B

11.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它最早出现于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曲辕犁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出现了曲辕犁,故C项正确;秦朝没有发明曲辕犁,故A项错误;汉代也农业生产也没有曲辕犁,故B项错误;宋代不是最早出现曲辕犁的朝代,故D项错误。

故选C。

12.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标志是

A.手工业的水平超过前代

B.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C.手工业作坊明显增多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

【答案】D

【解析】“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意味着雇佣关系的出现,这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故D项正确。

AC两项不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

明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项对外贸易扩大说法错误。

故ACD三项排除。

13.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A.英国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B.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海关

C.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出现

D.传统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家庭传统手工棉纺织业衰败,耕与织分离,纺与织分离,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D项正确。

英国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是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原因,故A项排除。

西方列强控制中国海关是为了便于商品输出,故B项排除。

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要求是商品输出的原因,故C项排除。

考点: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表现

14.以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进行归类。

以下人物活动与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可归于同类型的是

A.李鸿章

B.张謇

C.陈启源

D.梁启超

【答案】B

【解析】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办的是民族资主义企业。

张謇与他们属于民族资本家,故B项正确。

李鸿章是洋务企业的代表,故A项排除。

陈独秀和梁启超都是思想家、政治家,故CD两项排除。

15.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其主要特点有下列的

A.以军事企业为主

B.采用机器生产

C.没有雇佣劳动力

D.自给自足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以军事企业为主的主要是洋务企业,故排除A;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采用机器生产,故选B。

雇佣劳动力是近代工业主要特点,所以C错误;自给自足是中国古代自然经济的特点,故排除D。

16.下图中,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A.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C.一战使欧洲列强减少了对华商品输出

D.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近代自然经济并未完全解体,故A项符合题意。

根据图中的时间1912年至1922年可知这是在民国初年,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政策,故B项排除。

一战使欧洲列强减少了对华商品输出,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故C项排除。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也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故D项排除。

17.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大跃进”运动的兴起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答案】A

【解析】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故A项正确。

BC两项是在1958年,是“左倾”错误的表现。

D项是1976年。

故BCD三项排除。

18.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化”是指

A.社会主义现代化

B.农业合作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科学技术现代化

【答案】C

【解析】1953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化”是指社会主义工业化,ABD三项排除,故C项正确。

19.下图中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是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识,根据某县粮食产量变化表发现从1978年到1982年粮食产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则是在农村的改革开放,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自主经营,粮食产量迅速增加,故D项正确。

A项是20世纪50年代初;B项1953-1956年;C项1958年。

所以答案选D。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逐步形成了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其中闽东南地区(厦、漳、泉三角区)在对外开放的战略步骤上属于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D.沿海经济开放区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从1985年起,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21.中国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展现了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

下图服饰的特点是

A.等级分明

B.坚持传统

C.全盘西化

D.中西合璧

【答案】D

【解析】图片服装为民国时期的中山装,服装融合中国传统服饰和西方服饰的因素设计而成,体现出中西合璧的特点,故D正确,BC错误;A图片服饰无法体现。

【名师点睛】

民国时期,出现新的服装样式:

中山装和旗袍,都是中西合璧的结果,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

22.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其传人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延缓了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B.促进了人人口流动与信息交流

C.推动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D.客观上推动了近代化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影响的分析、理解能力。

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英国打开中国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美国、法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美国成为帮凶,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所以A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要求。

B选项是客观事实,C选项是直接影响,D选项说法正确。

考点: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影响

23.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在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

其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西方方文化的影响

B.政府政策的推动

C.民主思想的传播

D.社会性质的变化

【答案】D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近代礼仪的变化,可以联系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根据所学可知原因有西方方文化的影响、政府政策的推动、民主思想的传播、近代工业的发展等,因此ABC三项排除,故D项符合题意。

24.新航骆开辟后,欧洲的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至

A.地中海沿岸

B.红海沿岸

C.波罗的海沿岸

D.大两洋沿岸

【答案】D

【解析】新航骆开辟后,欧洲的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至大西洋沿岸,故A项排除,D项正确。

BC两项与题意无关。

25.打破世界各地间相互孤立状态,促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的事件是

A.丝绸之路开通

B.郑和下西洋

C.新航路开辟

D.荷兰崛起

【答案】C

........................

26.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其科技条件是

A.蒸汽机的改良

B.电力的使用

C.内燃机的创制

D.信息技术的进步

【答案】C

【解析】蒸汽机的改良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故A错误;电力的使用虽然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但与汽车和飞机的动力无关,故B错误;内燃机的创制为汽车和飞机提供了动力,故C正确;信息技术的进步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故D错误。

故选C。

27.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和科技的进步

B.一战的爆发

C.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传播

D.重商主义理论的盛行

【答案】A

【解析】材料强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原因,B项与题意无关。

C项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与题意无关。

故BC排除。

重商主义理论盛行于17-18世纪中叶,故D项排除。

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故答案选A。

点睛: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以下三个重要阶段:

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28.1921年,列宁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

这一“途径”指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农业集体化运动的掀起

D.计划经济的推行

【答案】B

【解析】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找到的一条能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农业集体化运动的掀起、计划经济的推行均是在斯大林时代的事情而和列宁无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29.斯大林执政时期,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苏联优先发展

A.农业

B.商业

C.重工业

D.轻工业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执政时期,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苏联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优先发展重工业,故C项正确。

斯大林时期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排除AD。

斯大林时期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商业长期得不到发展,排除B。

30.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不包括

A.吸收外资、蔹术和管理经验

B.应对恐怖主义的威胁

C.防范生态环境恶化

D.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答案】A

【解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可以吸收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但这不属于“挑战”,而是机遇,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应对恐怖主义的威胁,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发展中国家还面临生态环境恶化和粮食短缺问题,故CD项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1.“二战”后初期,美国财政部长福勒宣称:

“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

”这表明

A.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建立

B.美国成为唯一的越级大国

C.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D.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建立

【答案】A

【解析】材料“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

”表明二战后初期确立了美元的特殊地位,即美元与黄金挂钩,成员国货币和美元挂钩,这表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建立,故A项正确。

B项是在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C项是在20世纪7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C排除。

“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可知是指货币体系,故D项排除。

点睛:

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世界货币体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这个体系也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32.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

下列标志属于区域性经济集团组织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A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标志,B是欧洲联盟的旗帜,C是世界银行的标志,D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标志。

欧洲联盟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故B正确。

3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蔡候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火药在唐末开始应用于军事

D.活字印刷术始于元朝

【答案】C

【解析】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故A项错误。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是出土于甘肃天水的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

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枝、破布、麻头和旧渔网作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

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故B项错误。

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故C项正确。

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34.中国书法艺术绵延三千多年,名家代有所出。

被称为“书圣”的东晋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欧阳询

C.颜真卿

D.柳公权

【答案】A

【解析】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故A项正确;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都

是唐代书法家,与题干的时间信息不符,故BCD错误。

35.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中指出:

“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生则自由亡。

”与材料相对应的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答案】A

【解析】李大钊主张“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民”指的是国民、“君”指的是皇帝,意思是国民和皇帝不能同时存在,民主自由和君主专制不能同时存在。

据此可知,李大钊主张的是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故正确答案为A。

其他三项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36.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ABC在1978年改革开放新时期前,排除;故选D。

37.“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根本保证。

其中“百花齐放”主要针对

A.政治领域

B.经济领域

C.学术领域

D.艺术领域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百花齐放”主要针对艺术领域,“百家争鸣”主要针对学术领域,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38.提出“知识即美德”的古希腊思想家是

A.苏格拉底

B.普罗塔哥拉

C.亚里士多德

D.伯里克利

【答案】A

【解析】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提出“知识即美德”,故A正确;普罗塔哥拉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智者学派的言论内容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所以他们往往忽视道德、追求功利,不会提出“知识即美德”的主张,故B错误;亚里士多德的名言是“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他最大的哲学贡献在于创立了逻辑学,并没有提出“知识即美德”的主张,故C错误;伯里克利是古希腊雅典城邦的政治家并不是古希腊的思想家,伯里克利执政时代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故D错误。

39.“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盂德斯鸠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君主立宪

B.人民主权

C.分权制衡

D.社会契约

【答案】C

【解析】“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主要反映了权力的制约,故C项分权制衡正确。

君主立宪是相对于君主专制的一种国家体制;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

社会契约是指把社会和国家看作人们之间订立的契约。

故ABD三项排除。

40.下列科学家与其成就正确的是

A.牛顿——进化论

B.爱因斯坦——相对沦

C.爱迪生——改良蒸汽机

D.普朗克——经典力学体系

【答案】B

【解析】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建立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A表述错误。

爱因斯坦于1905年发表了《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提出了相对论,故B项正确。

瓦特改良了蒸汽机,C项错误。

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学说,宣告了量子论诞生,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分。

41.在近代西方代议制度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英美两国各具特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和维持常备军。

——《权利法案》

材料二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图6反映了英王统治的什么特点?

图7体现了美国联邦政府权力构建的什么原则?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美两国的政体。

【答案】

(1)目的:

限制王权或扩大议会权力。

(2)特点:

统而不治。

原则:

权力制约与平衡或三权分立。

(3)政体:

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共和制。

【解析】

(1)据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和维持常备军。

”可知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的目的是限制王权,扩大议会权力。

(2)根据材料二的图6中“国王仍然是国家的主人,但是已经不理国家大事了”可知英王统而不治。

根据图7可知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构建体现了权力制约与平衡或三权分立的原则。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美两国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总统共和制。

4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事情的本质而言,“冷战”是美苏双方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和对外战略相互矛盾和相互冲突的结果,是双方相互遏制和相互对抗的产物。

——张盛发《斯大林与“冷战”》

材料二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三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他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由很多权力中心,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