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新小人教版小学数学三的级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3645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新小人教版小学数学三的级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新课新小人教版小学数学三的级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新课新小人教版小学数学三的级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新课新小人教版小学数学三的级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新课新小人教版小学数学三的级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新小人教版小学数学三的级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docx

《新课新小人教版小学数学三的级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新小人教版小学数学三的级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新小人教版小学数学三的级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docx

新课新小人教版小学数学三的级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新课新小人教版小学数学三的级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第一课时  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

68——69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过程,学会口算方法;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的世界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口算方法

难点:

理解口算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

同学们喜欢玩吗?

(生:

喜欢)太好了,穆老师也喜欢玩,而且喜欢一边玩一边算呢!

这节课穆老师想带大家到沂河游乐场去,一边玩,一边帮我算一算,你们愿意吗?

(生:

愿意)让我们一起出发去游乐场吧!

师播放沂河游乐场的画面:

摩天轮、过山车、激流勇进、旋转木马、碰碰车、登月火箭等游乐项目上都有小朋友在玩。

师出示下面的表格:

游乐项目价格表:

 

名     称

价  格

(每人每次)

1

旋转木马

2元

2

碰碰车

  3元

激流勇进

  6元

4

登月火箭

  8元

5

过山车

  10元

师:

我知道咱们班的同学不仅有聪明的头脑会思考问题,还有一双能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张价格表,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略)

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生1:

玩2次旋转木马多少钱?

2×5=10(元)

生2:

玩8次碰碰车要多少钱?

3×8=24(元)

生3:

玩4次登月火箭多少钱?

8×4=32(元)

……

师:

同学们提的问题都是用乘法计算的,非常好。

现在,咱们换个角度提问题,看可不可以,比如:

5个人玩旋转木马需多少钱?

请大家在小组里试一试,把你认为比较好的问题记录下来,并列出算式。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学生汇报,师板书算式:

1组:

10个人玩旋转木马花多少钱?

10×2=20(元)

2组:

玩5次过山车多少钱?

10×5=50(元)

3组:

8个人玩激流勇进需要多少钱?

8×6=48(元)

4组:

7个人玩过山车花多少钱?

10×7=70(元)

……

探究10乘几

师:

大家真棒,提出了这么多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我发现这些题里面,有的可以用乘法口诀直接解决,咱们把这些算式擦掉,剩下的这些算式咱先来整理一下。

它们不能直接用口诀计算,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1:

10×2就是2个10,也就是20。

生2:

我是这样想的,10×2可以看成10个2,10个2就是9个2加1个2,9个2是18,再加一个2是20。

生3:

我是先不看10后面的0,用1×2=2,再在2后面添写一个0,就是20。

……

师:

太棒了,大家用这么多的方法算出了结果,真是出乎意料呀!

10×5你又是怎么想的呢?

(多叫几个学生说)

请你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向同位说一说10×8怎么算吧!

师:

大家都说得很积极,很好!

你能出几道这样10乘几的算式考考其他同学吗?

一生出题,集体口答:

10×3、8×10、10×7、9×10等。

探究20乘几

师:

刚才10乘几大家讨论得很好,我们接着看20×3=60你们是怎么算出得数的?

有几种方法?

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吧!

必要的时候,组长可以简单记录一下你们组同学的好方法。

小组讨论,师巡视并参与讨论

学生汇报,师板书:

组1:

我们的想法是:

20×3就是3个20相加的意思,所以20+20+20=60

组2:

3个10是30,再加3个10是60。

组3:

把20看成2,2×3=6,所以20×3=60

……

生:

老师,我对第三组的方法有点不明白:

为什么要把20看成2?

组3:

我们组是这样想的:

把20看成2个10,2个10乘3得6个10,就是60了。

同学们自发地为这位同学的精彩发言鼓起掌来。

这几种方法你喜欢那一种?

那就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下30×5吧!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教师用课件出示下面4道算式(小组内的同学每人选一道,口算出结果,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20×4   30×5   40×6   80×7

1、快速抢答:

20×7   300×6   2000×3

师:

这么快就算出答案,难道你有解题绝招不成?

……

生:

不看因数中的0,先用口诀算出得数,再看因数中有几个0,就在得数后面加几个0/。

师:

大家都是这样想的吗?

哎呀,你们真是太厉害了,每个人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火眼金睛呀!

2、课件逐题出示如下题目,学生开火车口算答案:

20×4       3×300       400×3       900×9

200×4      400×2       4×100       600×6

2000×4     3000×2      500×3       1000×7

3、看谁想法多

180=()×()=()×()=()×()

学生独立填,然后请一名填的最多的同学说,其他同学检查。

180=90×2=3×60=60×3=18×10=10×18=180×1=1×180=2×90

师:

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老师喜欢你!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你有哪些收获?

 

第二课时:

乘法估算

教学内容:

70页例2

教学目标:

1、理解乘法估算的意义,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认识约等号“≈”。

2、通过具体情境,是学生体会到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准确、快速地进行估算

难点:

理解估算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上一节课,穆老师想带大家到沂河游乐场去玩,大家帮了老师很多的忙,又是算这个,又是算那个的,忙得不亦乐乎!

但是穆老师忘了一件最重要的事——对,买门票!

这沂河游乐场的门票不是很贵,8元钱一张。

穆老师想从咱们班选29名非常优秀的同学带到游乐场去玩,那就要看你这节课的表现哟!

老师给你提供了一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再补充上:

带250元钱够吗?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教师:

1)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

     2)怎么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对不对?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讨论。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并个别指点。

各个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

生1:

因为29在20和30之间,我们猜想买门票所花的钱数应该在160与240元之间。

生2:

8×29=232元,232<250,答:

够了。

生3:

我们是这样想的:

前面学习了整十数乘一位数,29非常接近30,那就把29看成30来估计一下,8×30=240(元)。

把门票的价钱往多出看,都够了,所以带250元钱一定够了。

……

师:

大家的想法真多!

对这几种方法,有什么想法吗?

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为什么?

(生:

……)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

这道题只问“够不够”,没要求算出准确的结果,所以不管用哪一种方法,只要知道够不够就行。

这几种方法比较来说,第三种估算更简单、更合理一些,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教师板书课题。

教师:

我们以后做题的时候,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小试身手(估算下面各题)

12×5≈       61×7≈       38×9≈

49×5≈       77×8≈       309×6≈

学生先独立做,然后集体订正,前三道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估算的,怎么想的。

2、解决问题:

(1)一本书有39页,估计一下8本这样的书共有多少页?

(2)一个游泳圈的价格是28元,6个游泳圈大约要用多少钱?

(3)一个篮球的价格是51元,学校里打算买9个篮球,请问带450元钱够吗?

学生独立做完,集体订正时,着重讨论(3)题,让学生了解估算的另一种情况,51比50稍微大一点,也可以估算,只是最后的估算结果会比实际的准确结果要小一些。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第三课时:

口算乘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十五的有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已有的口算乘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练习,进一步熟练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2、培养学生用估算来检验口算结果的可行性。

教学重点:

熟练进行口算

难点: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明白算理。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回顾再现

1、1分钟完成以下题目,有信心吗?

   11×7=    10×5=    700×8=     210×4≈      37×5≈

23×3=    30×3=    900×4=     331×3≈      298×4≈

2、刚刚大家做的这些题,都是上一节课学习的用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与一位数相乘。

请回忆一下,用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可以怎样算?

师:

同学们的表现真是太好了,接下来我们继续完成口算乘法的练习之旅。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开火车口答:

20×4=    13×3=    60×5=    20×8=

80×7=    21×4=    22×3=    80×2=

2、列式计算

(1)40乘7得多少?

(2)60的9倍是多少?

(3)5乘100再加上10得多少?

(4)5乘100与10的和,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做,然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

学生汇报,

(1)、

(2)、(3)都没有疑问,(4)题出现的分歧,经过讨论分析,学生一致认为:

100+10=110,110×5=550

3、解决问题:

(1)儿童三轮车每辆的价钱是200元,幼儿园买了4辆,一共用了多少钱?

(2)校园里共栽了30棵月季花,栽的菊花是月季花的5倍。

校园里共栽了多少棵菊花?

(3)学校要购买一批体育用品,已知篮球每个39元,足球每个41元,如果学校分别买8个篮球和足球,学校大约要花多少钱?

同桌合作完成,集体讲评。

学生通过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然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检查,并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计算过程。

通过讲评,让学生明白:

(1)

(2)所得结果是精确值,(3)所得结果是近似值,需要估算。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练习十五8――12题,

要求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先列出算式,想一想,是求近似值还是准确的值?

该怎样解决?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地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你们的表现让老师很满意。

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吧!

 

2、笔算乘法

第一课时:

笔算乘法

(一)

(不进位)

教学内容:

74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将乘法计算置于现实情境中,增加练习的趣味,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难点:

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我们临沂二小最近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特开设了美术兴趣小组、体育兴趣小组、课外阅读等多个兴趣小组,学校需要购买一批水彩笔、毽子、球拍、中外名著等用品。

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如下信息:

名称

水彩笔

毽子

乒乓球拍

名著

单价

12元

2元

33元

121元

数量

4盒

23个

2个

4套

师:

从表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答略)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不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各小组的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

(1)4盒水彩笔一共要花多少钱?

(2)学校要花多少钱才能买23个毽子?

(3)买2个乒乓球拍要花多少钱?

(4)要买4套名著需多少钱?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教师:

我们先来解决“买4盒水彩笔要花多少钱”的问题

指名列式:

12×4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一下12×4具体的计算方法

学生汇报:

组1:

我们组是这样想的:

12×4可以看成4个12相加,12+12+12+12=48

组2:

我们组是通过口算得出结果的:

10×4=40,2×4=8,40+8=48

组3:

我们组通过摆小棒数出来的,12×4里面一共有4捆和8根小棒组成,共有48根。

……

教师对学生的想法,只要合理就要给予肯定。

教师:

大家有没有想到用竖式来解决这道题呢?

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12×4

同桌互相商量,试着用竖式算一算

学生展示乘法竖式的写法,师边讲解边板书:

⑴先写第一个因数12,再写乘号,然后写第二个因数4(重点问一问:

4要和哪一个数字对齐?

让学生感知相同数位对齐)

⑵乘的时候,要先从个位乘起,用4先和个位上的2相乘得8。

 8写在哪儿?

为什么?

(让学生明白4和2个一相乘得8个一,所以8要写在个位上,和个位上的数对齐。

⑶乘完了吗?

(生:

没有)

再用4和十位上的1相乘,得4,这个4表示什么?

要写在哪一位上?

现在乘完了吗?

最后乘得的结果48就是12×4的(积)。

竖式写完了,一定要记得在横式上也要写上得数和单位名称。

板书:

  12×4=48(元)

            12………因数

         × 4………因数

            48………积

师:

在计算12×4的时候,我们不仅用了口算、摆小棒等方法,而且还探讨了用竖式来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笔算乘法。

师板书课题:

笔算乘法

生一起读课题

指导学生看书:

现在请你们打开书74页,看看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还有什么问题没有?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74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做,三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时,让学生体会到这三道题之间是有联系的,先乘个位,再乘十位,最后乘百位,这其实就是笔算乘法的基本方法。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123 是怎么算的,用2和百位上的1相乘得到2个(),这

              × 2

个2应写在哪位数的下面?

2、师:

你能不能试着用竖式计算来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

(从剩下的三个问题中任选一个来解决)

(2)学校要花多少钱才能买23个毽子?

(3)买2个乒乓球拍要花多少钱?

(4)要买4套名著需多少钱?

然后全班同学交流算理算法。

并让学生思考用竖式计算乘法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小组交流,师生共同总结出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3、数学门诊(你认为对,就用手势“√”表示,你认为不对,就用手势“×”表示)

12              42              231

   ×4           × 2           ×  2

16              84              293

4、小组接力夺冠军

14×2      342×2       212×2      12×3

21×4      423×2       221×4      33×2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

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吧!

你在探究学习中是怎样与他人合作的?

今天的学习对我们生活有哪些帮助?

  

 

第二课时:

笔算乘法

(二)

                  (不连续进位)

教学内容:

76页例2,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2、锻炼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

进位时,先乘后加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复习旧知(全班同学口算)

3×6+2       7×3+8        5×3+6

4×5+3       9×2+5        6×8+4

2、用竖式计算(全班同学做练习本上,四名学生板演)

33        32        431        221

× 2      ×3     ×  2     ×  4 

3、我们学校打算从六年级的同学中抽一部分同学,利用周末的时间分3批去敬老院做义工,平均每一批同学中都有18个男同学,14个女同学。

(1)   六年级有多少个同学去做义工?

(2)   男生共去了多少人?

(3)   女生共去了多少人?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引导列式:

师:

你们能解决“

(1)六年级有多少同学去做义工”吗?

 一学生口答,师板书:

18+14=32(人)

                    32×3=96(人)

师:

男生共去了多少人?

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列算式:

18×3=

师:

女生共去了多少人呢?

学生列算式:

14×3=

师:

要算出男生人数18×3和女生人数14×3,就需要学习进位计算,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教师板书课题:

笔算乘法

(二)

2、探索算法

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18×3的结果,方法不限,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同位或者小组的同学商量一下

3、学生汇报

生1:

我想18+18+18=54,所以18×3=54

生2:

18×3=9×2×3=9×6=54

生3:

我是通过摆小棒来算的,3个8根是24根小棒,其中20根小棒又可以扎成2捆,还剩4根,一共是5捆加4根,也就是54根小棒,所以18×3=54

生4:

8×3=24,10×3=30,24+30=54

生5:

我是用竖式来计算的:

先用3乘18个位上的8得24,写4进2,再用3乘十位上的1得3,3加2得5,在十位上写5。

师板书:

     18       所以18×3=54

           ×23

             54

这几种方法都摆在黑板上,大家讨论哪种方法好,经过争论,大家一致认为最后一种方法好,因为具有普遍性,而前几种都有局限性。

引导大家把学习目标转向竖式

讨论:

个位满二十,为什么要向前一位进二呢?

学生汇报:

3乘个位上的8得24,个位上不能写24,只能写4,我们想可不可以像做加法那样,个位相加满十就向十位进一,20只需在十位上写个2就可以了,十位上的2就代表20,3乘十位上的1然后再加上进上来的2就可以了,结果是54。

师补充:

为了和因数3区分开,进上来的2要写的小一点。

同位互相说一说,用竖式计算18×3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尝试练习

师:

“求女生有多少人?

”会用竖式计算吗?

(1)学生尝试练习,同位互相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动笔计算。

(2)师生共同归纳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先由学生讨论,教师给予指导,最后总结出:

A、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

B、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5×4=            27×2=             25×3=

     41×3=            512×4=            138×2=

2、数学门诊:

(请把不对的改正)

       12          52            213

    × 7       × 4         ×  4 

       74          28            642

3、实际应用

三年级一班有60人要外出秋游,如果每辆巴士能坐28人,两辆巴士能坐下吗?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你能说一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吗?

 

第三课时:

笔算乘法(三)

教学内容:

78页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两、三位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连续进位的方法。

   难点:

探究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口算下面各题。

4×4+2    5×7+4   6×5+1

3×4+2    7×8+5   6×7+5

3×9+5    6×9+8   2×9+3

2、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应该怎样计算?

3、 六年级的96位同学去敬老院做义工,午餐时,学校为每个同学准备了三个面包和2瓶矿泉水。

师:

你能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生提问题,师板书

A、学校一共为同学们准备了多少个面包?

B、学校要准备多少瓶矿泉水?

2、怎样列式?

为什么?

A、96×3= 

学生:

求“学校一共为同学们准备了多少个面包”就是求96个3是多少,列式96×3和3×96都可以

B、96×2=

学生:

一位同学需要1个2瓶,96个同学就需要96个2瓶,所以求“学校要准备多少瓶矿泉水”,列式:

96×2或2×96

4、解决96×3

师:

请大家估计一下,96×3的结果大约是多少?

生:

96看成100,96×3的结果大约是300

师:

请同学们合作解决96×3,如果用竖式该怎样做呢?

学生分组讨论,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

5、学生汇报:

一生边板演:

        

      96           

   ×13           

    288           

一边讲解:

用3乘个位上的6得18,在积的个位上写8向十位上进1;用3乘十位上的9得27个十,再加上个位进的1个十,是28个十,也就是280,所以8写在十位上,2应该写在百位上,96×3=288

师:

我们今天所学的笔算和昨天学的笔算有不一样的地方吗?

(昨天学的笔算不连续进位,今天学的笔算是连续进位的)

我们以后做题的时候要注意,不管是连续进位还是不连续进位,一定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数。

6、尝试练习:

师:

请你来试着用竖式解决“学校应准备多少瓶矿泉水”吧!

二生板演,其余做练习,集体订正时让扮演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用竖式计算:

   72×5=            69×8=

2、列式计算:

137的6倍是多少?

学校运动会开幕式,有4个方阵,每个方阵128人,一共有多少人?

师:

计算这两道题应该注意什么?

4、练习十八1----4题

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5、思维训练:

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大的一位数的乘积是多少?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

我学会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生:

我们在笔算连续进位的乘法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细心

生:

哪一位上有进位的数,不要忘了加上

……

 

第四课时:

笔算乘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十八的有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已有的笔算乘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进一步熟练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经历巩固笔算乘法计算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性,进一步巩固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笔算方法,能熟练计算

难点:

熟练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回顾再现

1、师:

我们已经学了好几天的笔算了,请回忆一下,我们前几天刚学过的笔算有哪几种情况?

生:

有不进位的

生:

有不连续进位的

生:

有连续进位的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