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36284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97 大小:5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docx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docx(9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docx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第一单元 四则混合运算

第1课时

年级:

四年级

组别:

数学

课题:

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课时:

1课时

三个维度

A、知识与技能

(基础性目标)

B、过程与方法

(核心目标)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延伸性目标)

教学目标

A:

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B:

让学生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两步混合运算(两级)与同级两步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在计算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教学流程

五个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准备疏理问题

课件一套

预习课本1-3页

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同学们,商店的商品可多了,请看:

都有哪些商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呢?

学生观察,并说出货架上的商品名称和价格。

1.教师:

小明、小红和小强,他们各买一个文具盒,一共需要多少钱呢?

(文具盒每个7元)学生列式计算后,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7+7+7=21(元)或7×3=21(元)

2.李老师也来到商店,要为学校买4个篮球和1个足球,需要多少钱呢?

应该怎么算呢?

还能用一步计算出来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步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1、学生观摩情景图。

2、学生交流,讨论

自主探究方法引领

分组学习

先独立解决,再小组交流。

互动交流知识提升

全班交流讨论:

教师板书:

35×4=140(元)140+45=185(元)或35×4+45=140+45=185(元)

教师:

谁来说—说,他们是先算的什么呢?

学生1:

他们都是先算的买4个篮球要多少钱。

学生2:

他们都是先算的乘法,再算的加法。

教师:

两位同学都说得很好。

像这样,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又有乘法,在计算时要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学生:

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尝试练习

教师:

你知道下面两题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

90×÷9+15指名学生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教师:

能正确算出答案吗?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4.(继续播放课件)小青他们要为班上买13个同样的文具盒作为奖品,付给售货员阿姨100元,应找回多少钱呢?

教师:

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先算什么呢?

学生:

先算出买13个同样的文具盒—共要多少钱。

教师:

你知道怎么算买13个文具盒的钱吗?

学生:

7×13

教师:

能列出一个算式算出找回多少钱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然后汇报。

教师板书:

100-7×13=100-91=9(元)

教师:

谁能说说这个算式,在 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

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教师:

这两道题又该先算什么呢?

说给同桌听一听。

52+12×÷9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教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算式里都有哪些运算?

计算时是先算的什么?

学生:

有加法、减法,也有乘法、除法。

先算的乘法和除法,再算的加法和减法。

教师:

谁能小结一下,像这样的算式,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请同桌相互说说。

指名学生说。

教师小结:

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5.教师:

想一想,说一说,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725-43+21823×32÷8指名学生说说,然后计算出得数。

1、引导学生交流汇报

2、总结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巩固拓展课后延伸

教师小结:

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5.教师:

想一想,说一说,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725-43+21823×32÷8指名学生说说,然后计算出得数。

教师:

像这样,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减法,或者只有乘法和除法,运算顺序应该是怎样的呢?

请同桌相互讨论讨论,并用自己的话说说。

指名说说运算顺序。

小结如果在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就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1、大胆发言

2、用心倾听别人发言。

3、知道在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就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教学效果及课后反思

一、活动度

二、参与度

三、合作度

四、兴趣度

五、生活度

六、开放度

七、生成度

八、掌握度

九、掌握度

十、亲和度

注:

学生活动应从学生的角度描述他课堂上的一切行为,如听老师讲、进行小组交流、齐读课文、参与讨论、思考、质疑、作业等。

第一单元 四则混合运算

第2课时

四年级

组别:

数学

课题:

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课时:

2

三个维度

A、知识与技能(基础性目标)

B、过程与方法(核心目标)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延伸性目标)

教学目标

A: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B:

在学习中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C:

通过购物的情景,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

教学流程

五个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准备疏理问题

(多媒体等的准备)

预习第4页的例4

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屏幕出示例3教学情景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理解图意:

让学生说从屏幕上获得了哪些信息。

(画面上讲了买衣服的事,1件成人衣服和3件儿童衣服一共要213元,1件成人衣服78元,要我们求出一件儿童衣服多少元?

学生观摩情景图,理解题意。

自主探究方法引领

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独立思考

分小组交流讨论

互动交流知识提升

师板书:

1.213-78=135(元)      2.213-78÷3     3.(213-78)÷3

135÷3=45(元)       =135÷3         =135÷3

=45(元)       =45(元)

第一种解法让学生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第二种解法组织学生讨论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从而弄清这样列式是错误的。

第三种解法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加上小括号?

小括号在算式中起了什么作用?

告诉学生:

(213-78)÷3读作“213减去78的差除以3。

让学生齐读两遍。

1、小组汇报

2.全班交流

巩固拓展课后延伸

练习

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4页中的“算一算”。

先指名说运算顺序。

再做第4页的课堂活动的1-2题。

学生独立计算,最后集体订正

教学效果及课后反思

一、活动度

二、参与度

三、合作度

四、兴趣度

五、生活度

六、开放度

七、生成度

八、掌握度

九、掌握度

十、亲和度

注:

学生活动应从学生的角度描述他课堂上的一切行为,如听老师讲、进行小组交流、齐读课文、参与讨论、思考、质疑、作业等。

第一单元 四则混合运算

第3课时

四年级

组别:

数学

课题:

倍数关系的两步计算

课时:

3

三个维度

A、知识与技能(基础性目标)

B、过程与方法(核心目标)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延伸性目标)

教学目标

A:

会解决涉及倍数关系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B:

培养同学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C:

经历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实际体验。

教学流程

五个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准备疏理问题

课件一套

预习第5页的例5

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1.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运算顺序。

125×4+54    340×2-120    (90-25)×32

情境引入:

教师:

你知道哪些动物可以称得上是森林医生吗?

学生:

啄木鸟、山雀。

课件出示例4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观察题中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

我们学习了混合运算,今天我们就来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

解决问题

认真观察情境图,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自主探究方法引领

要求学习独立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互动交流知识提升

教师:

谁来说说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

啄木鸟每天吃多少只害虫?

教师:

从这个情境中你知道哪些数量?

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1:

山雀每天吃害虫165只。

学生2:

啄木鸟每天吃的害虫比山雀的3倍少45只。

教师:

啄木鸟每天吃害虫有山雀的3倍那样多吗?

学生:

没有,比3倍少。

教师:

你能用图(最好是线段图)表示出他们每天吃害虫的关?

65×3得到山雀吃害虫只数的3倍是多少,但是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只数没有山雀的3倍那样多,而是比3倍少45只,所以,还要在此基础上减去45只才得到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只数。

指导学生写出答语。

教师将例4中的少45只改成多45只,学生画线段图并独立解决,然后交流。

学生1:

我的线段图这样画:

学生2:

我是这样列式的:

165×3+45。

教师:

你发现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学生:

相同点是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只数与山雀吃害虫的只数都有倍数关系。

但一个是比山雀的3倍少45只,所以计算出3倍后要减去45只;一个比3倍多45只,所以要计算出3倍后要加上45只。

全班交流

巩固拓展课后延伸

(完成第6页课堂活动)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先在组内交流思考方法,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全班交流

积极参与,用心倾听别人发言。

教学效果及课后反思

一、活动度

二、参与度

三、合作度

四、兴趣度

五、生活度

六、开放度

七、生成度

八、掌握度

九、掌握度

十、亲和度

注:

学生活动应从学生的角度描述他课堂上的一切行为,如听老师讲、进行小组交流、齐读课文、参与讨论、思考、质疑、作业等。

第一单元 四则混合运算

第4课时

四年级

组别:

数学

课题:

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课时:

4

三个维度

A、知识与技能(基础性目标)

B、过程与方法(核心目标)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延伸性目标)

教学目标

A:

会解决涉及倍数关系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B:

培养同学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C:

经历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实际体验。

教学流程

五个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准备疏理问题

课件一套

预习第6页的例5

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教师:

上节课我们解决了森林医生吃害虫的问题,下面我们来解决小朋友在集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课件出示例5,并提出数学问题。

自主探究方法引领

要求出问题,先知道什么?

学生独立解决,再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解决方法。

互动交流知识提升

组织学生交流

指导学生写答语

学生1:

我这样思考:

要求小青有多少张邮票,必须先知道小明有多少张邮票,因为题中告诉了小青的邮票张数是小明的3倍。

而要求小明有多少张邮票,可以直接用80减去15,因为题中告诉了小明比小华少15张。

由此可以这样列式:

(80-15)×3。

学生2:

我这样思考,根据小明比小华少15张邮票,可以求出小明的邮票张数为:

80-15=65张。

根据小青的邮票是小明的3倍可以求出小青的邮票张数,即:

65×3=195张。

列成综合算式是:

(80-15)×3。

指导学生写答语

巩固拓展课后延伸

完成课外活动和练习一的7.8题

认真思考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教学效果及课后反思

一、活动度

二、参与度

三、合作度

四、兴趣度

五、生活度

六、开放度

七、生成度

八、掌握度

九、掌握度

十、亲和度

注:

学生活动应从学生的角度描述他课堂上的一切行为,如听老师讲、进行小组交流、齐读课文、参与讨论、思考、质疑、作业等。

第二单元 多位数的认识

第1课时

四年级

组别:

数学

课题:

多位数的读法

(一)

课时:

1

三个维度

A、知识与技能(基础性目标)

B、过程与方法(核心目标)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延伸性目标)

教学目标

A:

利用万以内数的读法探索多位数的读法,会正确的读多位数。

B: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兴趣

C:

结合读数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和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学流程

五个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准备疏理问题

课件一套

预习课本11-14页

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回忆万以内数的读法。

教师强调:

读数时,末尾有几个零都不读,中间有一个或有两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2.设境引入。

师:

从主题图中,我们看到了国家图书馆这个建筑群非常壮观、宏大,馆内的阅览室又是什么样子呢?

(出示教科书第14页图片)这是其中一个阅览室的一部分,馆内的藏书量非常大。

(出示下面文字)

截至2005年底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中文图书约册,外文图书约册。

师指出:

这段资料中出现了2个多位数。

这节课我们学习多位数的读法(板书课题)

自主探究方法引领

先回忆万以内的读法。

回忆万以内数的读法,并在小组内说说

互动交流知识提升

(一)教学例1(引导读)

师板书上面文字中的2个数。

师建议把这几个数依次写到简易的数位顺序表中,然后指名读、互读。

引导学生交流总结这些数的读法。

(先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相同点,读法有什么相同点。

4.阅读课本看书上的同学是怎样总结的?

5.师生共同总结这些数的读法。

(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并在后面加上“万”字。

(3)若个级上全是0,这些0都不读。

师:

为什么要读“万”字?

(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万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个万。

强调:

初学读多位数时,可以照上面样子借助数位顺序表按照上面3点要求读数。

1、 自学课本例1。

2、交流总结这些数的读法

巩固拓展课后延伸

想一想,万级的数的读法与个级的数的读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再写出一些数,小组人员在组内互相读。

积极参与,用心倾听别人读数,能帮他人纠错

教学效果及课后反思

一、活动度

二、参与度

三、合作度

四、兴趣度

五、生活度

六、开放度

七、生成度

八、掌握度

九、掌握度

十、亲和度

注:

学生活动应从学生的角度描述他课堂上的一切行为,如听老师讲、进行小组交流、齐读课文、参与讨论、思考、质疑、作业等。

第二单元 多位数的认识

第2课时

四年级

组别:

数学

课题:

多位数的读法

(二)

课时:

2

三个维度

A、知识与技能(基础性目标)

B、过程与方法(核心目标)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延伸性目标)

教学目标

A:

利用万以内数的读法探索多位数的读法,会正确的读多位数。

B: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兴趣

C:

结合读数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和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流程

五个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准备疏理问题

课件一套

复习前一节课所学内容并预习15页例2

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复习万以内数的读法:

(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并在后面加上“万”字。

(3)若个级上全是0,这些0都不读复习万以内数的读法:

理解读法,熟记读法

自主探究方法引领

自学例2

独立自学

互动交流知识提升

出示例2。

读一读。

让学生根据上面的提示,读一读和这两个数。

(可采用个别读和全班齐读形式进行读数活动)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亿级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并在后面加上“亿”字。

2.试一试。

让学生尝试读和这两个数。

可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互读、互听、互议,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及时纠正错误的读法。

教师强调:

亿级数的读法和个级数、万级数读法的异同点。

3.议一议。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议一议:

上面的数,哪些0要读,哪些0不读。

4.全班交流总结。

通过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如下:

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5.阅读课本与书上同学总结的进行比较。

6.说一说。

说一说你对“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的理解,你认为哪些词很重要?

7.教师强调小结。

生在小组内互读、互听、互议,再全班交流。

巩固拓展课后延伸

1.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中的第1、2、3题。

第1题。

指名读一读卡片上的数,并让学生说一说读法有什么不同。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每张卡片上两个数读法的不同。

2.第2题。

先让学生读一读以下这几个数:

90、501、7002、326,然后让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出分别在各数的后面添上3个0的数,再读一读,体会与原数读法的不同。

3.第3题。

让学生按8位同学为一组,每人在卡片上写出一个数字,把它们组成一个八位数,再读一读,边读边议,互帮互学。

全课小结。

认真完成习题、后交流。

教学效果及课后反思

一、活动度

二、参与度

三、合作度

四、兴趣度

五、生活度

六、开放度

七、生成度

八、掌握度

九、掌握度

十、亲和度

注:

学生活动应从学生的角度描述他课堂上的一切行为,如听老师讲、进行小组交流、齐读课文、参与讨论、思考、质疑、作业等

第二单元 多位数的认识

第3课时

四年级

组别:

数学

课题:

多位数的写法

课时:

3

三个维度

A、知识与技能(基础性目标)

B、过程与方法(核心目标)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延伸性目标)

教学目标

A:

1.利用万以内数的读法探索多位数的写法,会正确的写多位数。

B:

结合写数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和勇于探索

的良好品质。

C: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兴趣。

教学流程

五个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准备疏理问题

课件一套

预习第16页的例3

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先复习以前学过的万以内数的写法,接着提出问题:

课件上给出的这个数字怎么写呢?

自主探究方法引领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独立操作,得出自己的答案,再在小组内交流。

互动交流知识提升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样写的?

教师:

你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类推,很好!

教师:

哪一位上是几就在那一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怎么办?

教师:

七亿怎样写?

说给同桌听。

交流:

亿位上是七就在亿位上写“7”,其余各数位上都写“0”。

  教师:

那么整亿的数该怎样写?

学生:

整亿的数,从亿级写起,先在亿级里按个级的写法去写,再在万级、个级添写8个“0”。

  2讨论。

  教师:

那么多位数该怎样写呢?

4人小组讨论。

汇报交流。

全班交流,老师评价

最后得出多位数的写法是:

①写数也从高位起。

 ②先写亿级的数,再写万级的数,最后再写个级的数。

 ③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巩固拓展课后延伸

练习。

教师:

写出下面各数。

说说每个数怎样写的,写几个“0”,为什么?

积极参与,认真完成。

教学效果及课后反思

一、活动度

二、参与度

三、合作度

四、兴趣度

五、生活度

六、开放度

七、生成度

八、掌握度

九、掌握度

十、亲和度

注:

学生活动应从学生的角度描述他课堂上的一切行为,如听老师讲、进行小组交流、齐读课文、参与讨论、思考、质疑、作业等。

第二单元 多位数的认识

第4课时

四年级

组别:

数学

课题:

多位数大小的比较

课时:

4

三个维度

A、知识与技能(基础性目标)

B、过程与方法(核心目标)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延伸性目标)

教学目标

A:

在熟练掌握多位数的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多位数,通过讨论与交流,总结出多位数的写法。

B:

让学生在经历比较两个多位数大小的过程中,利用万以内数大小的比较方法类推出比较亿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C: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流程

五个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准备疏理问题

课件一套

预习17页的例4

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我们学过比大小,那么多位数的大小又怎么样来比较呢?

请你比较45544和366128

自主探究方法引领

独立思考,找出比较的方法

独立思考,得出答案,并能说明理由。

互动交流知识提升

谁能说说这两个数谁大?

学生:

位数多的数就大,45544是5位数,366128是6位数,366128大。

教师:

那么,445544和366128,16499和16504又怎样比较大小呢?

先独立比较,再与同组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1:

445544和366128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比起,4比3大,所以445544大。

学生2:

16499和16504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4比6小,所以16499小。

(2)小结比较方法。

教师:

怎样比较两个多位数的大小?

全班交流总结得出:

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从最高位比起,如果最高位的数相同就比下一位——

巩固拓展课后延伸

教科书第17页的课堂活动

认真完成,小组交流。

教学效果及课后反思

一、活动度

二、参与度

三、合作度

四、兴趣度

五、生活度

六、开放度

七、生成度

八、掌握度

九、掌握度

十、亲和度

注:

学生活动应从学生的角度描述他课堂上的一切行为,如听老师讲、进行小组交流、齐读课文、参与讨论、思考、质疑、作业等。

第二单元 多位数的认识

第5课时

四年级

组别:

数学

课题:

用万和亿作单位表示数

课时:

5

三个维度

A、知识与技能(基础性目标)

B、过程与方法(核心目标)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延伸性目标)

教学目标

A:

熟练掌握用万和亿作单位表示数的方法。

B:

让学生经历改写方法的探索过程,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C:

体验数学价值,激发学习热情,感悟知识内涵。

教学流程

五个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准备疏理问题

课件一套

预习21页例1

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出示书上的中国地图及两条信息)

教师:

读了这两条信息,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

那你能想个好办法,使它们读写起来更简便吗?

自主探究方法引领

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发言。

学生1:

我知道了我国的陆地面积约km2,人口总数约。

学生2: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家。

学生3:

我还发现这两个数特别大,末尾的“0”很多,读写起来都不方便,容易出错。

学生1:

可以把后面的“0”去掉几个?

,要保证改写后的数大小不变,可以改写成用“万”或“亿”来做单位。

互动交流知识提升

教师:

真聪明!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为了读写方便,我们常把它们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用万和亿作单位表示数”。

1.初步感知改写方法。

我国陆地面积平方千我国人口总数约人

教师:

把它们分别改写成用什么作单位的数呢?

(老师板书km2=960万km2,=13亿)

教师:

怎样把这两个数分别用“万”和“亿”作单位呢?

自己试一试。

(2)交流改写方法。

教师:

同意吗?

为什么?

教师:

很好。

那 呢?

教师:

同学们能够根据各个数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计数单位“万”或“亿”来表示它们,真能干!

2.进一步探索改写方法。

(课件或图片出示书第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