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考陕西省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教案第.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33470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聚焦中考陕西省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教案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聚焦中考陕西省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教案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聚焦中考陕西省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教案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聚焦中考陕西省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教案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聚焦中考陕西省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教案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聚焦中考陕西省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教案第.docx

《聚焦中考陕西省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教案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焦中考陕西省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教案第.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聚焦中考陕西省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教案第.docx

聚焦中考陕西省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教案第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18讲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转换

陕西考情分析与备考指导

陕西《中考说明》

陕西2012-2014中考试题分析

考点

要求

年份

题型

题号

考查内容

分值

考点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转换

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2014

2013

2012

选择题

15B

NaCl和CaCO3的分离

0.5

选择题

15C

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

0.5

填空及简答题

20

物质的转换(碳酸钙制烧碱)

4

填空及简答题

21

(2)

除去CO2中的水蒸气

1

  从陕西近三年中考试题和上述表格分析可以看出,本讲内容每年必考,分值每年差异较大;主要在选择题和填空及简答题中考查。

预计2015有关物质的分离、提纯与转换仍是必考内容,备考时只要掌握初中常见物质的除杂及气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净化(除杂)即可轻松应答。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物质的分离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各种物质彼此分开,并且恢复到各种物质原来存在的状态,分别得到纯净物;而物质的提纯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入某物质里的少量杂质除去,以便获得相对纯净的物质,又称除杂。

1.分离和提纯的原则:

(1)提纯方法应简单易行。

(2)操作过程中尽量不使被提纯的物质损失(不减)。

(3)除去杂质的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不增)。

(4)最好能生成被提纯的物质(转化)。

2.主要方法:

(1)常见的物理方法。

方法

适用范围或原理

举例

过滤法

①固体与液体混合物的分离;②可溶性固体与不溶性固体混合物的分离

粗盐提纯

①分离溶质与溶剂;②除去易挥发的杂质

从含有HCl的NaCl溶液中分离出固体NaCl

可溶性固体溶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小不同

分离NaCl与KNO3的混合物

(2)常见的化学方法。

方法

适用范围或原理

举例

化气法

与杂质反应,生成气体而除去

除去Na2SO4中少量的Na2CO3可选用稀硫酸,将CO32-转化为__CO2__

沉淀法

将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

NaOH溶液中混有少量的Ca(OH)2,可加入适量的__Na2CO3__溶液将Ca2+转化为__CaCO3沉淀__

置换法

将杂质通过置换反应除去

除去FeSO4溶液中少量的CuSO4,可加入适量的__铁粉再过滤

溶解法

将杂质溶于某种试剂而除去

除去炭粉中的CuO,可加入适量的__稀盐酸(或稀硫酸),再过滤

加热法

杂质受热易分解,通过加热将杂质除去

除去CaO中的CaCO3,通过加热

转化法

将杂质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被提纯的物质

除去CO2中的CO,可将气体通过__灼热的氧化铜__

3.常见物质的除杂(括号内为杂质)

(1)CO2(CO):

通过灼热的__氧化铜__

(2)CO(CO2):

通过足量的__NaOH__溶液

(3)H2(水蒸气):

通过__浓硫酸__或NaOH的固体

(4)CuO(Cu):

在空气中(或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5)Cu(Fe):

加入足量的__稀硫酸__,过滤

(6)Cu(CuO):

加入足量的__稀硫酸__,过滤

(7)FeSO4(CuSO4):

加入足量的铁粉,过滤

(8)NaCl(Na2CO3):

加入足量的__盐酸__,蒸发

(9)NaCl(Na2SO4):

加入适量的__氯化钡__溶液,过滤

(10)NaCl(NaOH):

加入足量的__盐酸__,蒸发

(11)NaOH(Na2CO3):

加入适量的__氢氧化钙__溶液,过滤

(12)NaCl(CuSO4):

加入适量的__氢氧化钡__溶液,过滤

(13)NaNO3(NaCl):

加入适量的__硝酸银__溶液,过滤

(14)NaCl(KNO3):

__蒸发结晶__

(15)KNO3(NaCl):

__冷却热饱和溶液__结晶

(16)CO2(水蒸气):

通过浓硫酸

    气体净化(除杂))

1.除杂试剂的选用:

首先必须考虑制备气体的性质,使所选试剂不与主要气体反应,然后依据杂质气体的性质予以确定。

(1)酸雾或酸性气体(如用盐酸制氢气时产生的HCl气体)可用__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__等碱溶液或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

(2)水蒸气可用浓硫酸、无水硫酸铜或碱石灰等除去。

(3)碱性气体可用__酸__溶液除去。

2.除杂装置的选用:

(1)除杂试剂为液体时,选用洗气瓶,气体应“__长__进__短__出”。

(2)除杂试剂为固体时,选用干燥管(球形或U),气体是“__大__进__小__出”。

(3)需要通过加热与固体试剂发生化学反应除去的气体,常采用硬质玻璃管和酒精灯。

3.装置连接顺序的确定规律:

(1)除杂和干燥的先后顺序:

①若用洗气装置除杂,一般除杂在前,干燥在后。

原因:

从溶液中出来的气体肯定混有水蒸气,干燥在后可将水蒸气完全除去。

如除去CO中混有的CO2和水蒸气,应将气体先通过__NaOH__溶液,再通过__浓H2SO4__。

②若用加热装置除杂,一般是干燥在前,除杂在后。

原因:

加热时气体中最好不要混有水蒸气。

如除去CO2中混有的CO和水蒸气,应将气体先通过__浓H2SO4__,再通过__灼热的CuO__。

(2)除去多种杂质气体的顺序:

一般是酸性较强的气体先除去。

如N2中混有HCl、H2O(气)、O2时,应先除去__HCl__,再除去__水__,最后除去O2(用灼热的铜网)。

(3)检验多种气体的先后顺序:

(一般先验水)

有多种气体需要检验时,应尽量避免前步检验对后步检验的干扰。

如被检验的气体中含有CO2和水蒸气时,应先通过无水CuSO4检验水蒸气(由白色变成蓝色,说明水存在),再通过__澄清的石灰水__检验CO2。

【例1】(2014,衡阳)要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A.CuO(Fe)——在空气中灼烧

B.NaCl(Na2CO3)——适量稀盐酸

C.Fe(Cu)——足量稀盐酸

D.CO2(CO)——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B 解析:

杂质铁粉在空气中灼烧会生成Fe3O4,除了铁,又生成新的杂质Fe3O4,A错;Na2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NaCl、H2O和CO2,B正确;C中Fe中混有Cu,加足量的稀硫酸时,Fe+H2SO4===FeSO4+H2↑,而杂质Cu不与稀H2SO4反应,C错;D中CO2+2NaOH===Na2CO3+H2O,杂质CO则不与NaOH反应,D错。

故选C。

【例2】(2013,青岛)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

CO

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

B

N2

O2

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

C

H2

水蒸气

通过盛有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

D

CO2

HCl

通过盛有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答案]D 解析:

利用一氧化碳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从而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A合理;氧气与灼热的铜网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则不反应,B合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C合理;二氧化碳和氯化氢气体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D操作除去氯化氢的同时,二氧化碳也参与反应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D不合理。

【例3】(2014,上海)除去溶液中的少量杂质,试剂选择正确的是(  )

选项

溶液

杂质

试剂

A

NaNO3

Na2CO3

适量BaCl2溶液

B

CaCl2

稀盐酸

足量CaCO3固体

C

ZnSO4

CuSO4

足量铜粉

D

Fe2(SO4)3

Na2SO4

足量NaOH溶液

  [答案]B 解析:

Na2CO3+BaCl2===BaCO3↓+2NaCl,除掉了Na2CO3又生成新杂质NaCl,A错;CaCO3+2HCl===CaCl2+H2O+CO2↑,过滤就能得到纯净的CaCl2溶液,B正确;CuSO4不与铜粉反应,C错;Fe2(SO4)3+6NaOH===2Fe(OH)3↓+3Na2SO4,加足量的NaOH溶液不但没去掉杂质,杂质反而增多了,将Fe2(SO4)3都转换成Na2SO4,D错。

故选B。

【例4】(2014,宜宾)下表中,除去物质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和反应类型归类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方法

反应类型

A

CuO粉

Cu粉

在空气中加热

化合反应

B

CO2

CO

通过灼热的CuO

置换反应

C

H2

HCl

通过盛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分解反应

D

KCl

K2SO4

溶解,加足量的硝酸

钡溶液,并过滤

复分解

反应

  [答案]A 解析:

在空气中加热时,2Cu+O2

2CuO,化合反应,A正确;CO2(CO)通过灼热的CuO时,CO+CuO

Cu+CO2,不属置换反应,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反应,B错;H2(HCl),HCl+NaOH===NaCl+H2O,此反应属复分解反应,C错;KCl(K2SO4)加足量的Ba(NO3)2溶液时,K2SO4+Ba(NO3)2===BaSO4↓+2KNO3,除掉了杂质K2SO4同时生成了新的杂质KNO3,D错。

故选A。

【例5】(2013,天津)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如图所示为这些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图,其中E为黑色固体,H为蓝色沉淀且易受热分解(其中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E为________;

(2)D→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由硫酸铜、生石灰加水配制而成。

配制过程如下:

步骤Ⅰ.向生石灰中加水制成石灰乳,将其温度降至室温;

步骤Ⅱ.将硫酸铜溶液慢慢倒入石灰乳中,边倒入边用木棒搅拌,即配成波尔多液。

①写出上述配制波尔多液过程中步骤Ⅰ和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Ⅰ__________________、Ⅱ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步骤Ⅰ中石灰乳温度未降至室温,会造成波尔多液变质,其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1)CuO 

(2)Ca(OH)2+Na2CO3===CaCO3↓+2NaOH (3)①CaO+H2O===Ca(OH)2 Ca(OH)2+CuSO4===CaSO4+Cu(OH)2↓ ②氢氧化铜受热分解 解析:

(1)因H为蓝色沉淀且受热易分解,则H应为Cu(OH)2,E为黑色固体且可与稀硫酸反应,则E应为CuO,G为CuSO4,F为NaOH。

(2)由D+Na2CO3→F,D应是一种碱,根据A→B→D的反应可推知,D是Ca(OH)2,因此可写出D→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①反应Ⅰ是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Ⅱ是硫酸铜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钙,据此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较高温度下,氢氧化铜易分解,会造成波尔多液变质。

【例6】(2013,日照)已知某粗盐样品中含有Na2SO4、MgCl2、CaCl2等杂质。

实验室提纯流程如下:

(1)用托盘天平称量粗盐时,若指针偏向右边,则表示(填下列正确选项的代码)________。

A.右盘重,砝码轻   B.右盘轻,样品重

C.左盘重,样品轻D.左盘轻,砝码重

(2)第④步操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

(4)第⑥步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此步操作中,玻璃棒的末端要轻轻地斜靠在________的一边。

(5)在第⑦步操作中,向滤液中滴加足量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

(6)在第⑧步操作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________。

[答案]D 

(2)MgCl2+2NaOH===Mg(OH)2↓+2NaCl (3)除去杂质CaCl2和加入的过量试剂BaCl2 (4)过滤 三层滤纸 (5)除去加入的过量试剂NaOH和Na2CO3 (6)防止蒸发时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解析:

题中的除杂原理:

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除去硫酸钠,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除去氯化镁,加入过量的碳酸钠可除去氯化钙,同时碳酸钠又可除去过量的BaCl2,因此,氯化钡和碳酸钠两种药品应先加氯化钡,后加碳酸钠,然后通过过滤把沉淀除去,再加入适量的盐酸,将溶液的pH调为7,除去多余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1)若指针偏向右边,根据左物右码可知,右边的砝码重,左盘的称量物轻。

(2)NaOH溶液可与杂质MgCl2反应生成沉淀氢氧化镁和氯化钠。

(3)碳酸钠既可除去杂质CaCl2,又可除去过量的BaCl2。

(4)过滤可得沉淀和滤液,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要轻轻地斜靠在三层滤纸处。

(5)滤液中含有过量试剂NaOH和Na2CO3,二者都能与稀盐酸反应,因此加入稀盐酸可把二者转化成氯化钠。

(6)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防止蒸发时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1.(2013陕西第20题,4分)海边盛产贝壳,其主要成分为CaCO3,以贝壳和纯碱为原料,生产烧碱的简要工艺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是__CaO__。

(2)写出步骤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Ca(OH)2+Na2CO3===CaCO3↓+2NaOH__。

(3)在工业上,熟石灰可用于生产烧碱。

在农业上,它的一种用途是__改良酸性土壤或配制农药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__。

教学设计万能模板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合作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

通过____学生能够掌握____

本课的教学难点:

通过____发展/提高学生____

三、教学方法:

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课主要采用:

故事导入/直接导入/游戏导入/情境导入等等

(具体怎么导入,需要简单阐述)

这种方法,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并且引出新课题。

(二)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时,为了突出本节课的第一维知识与技能目标,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对基本的概念和知识初步感知,学习完成后,会对重要生词(语文,其他科目视具体情况而定)进行讲解,具体过程如下:

(讲授第一维目标)

通过这种方法,既体现了新课改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部分讲授完成后,开始讲解本节课的难点,也就是第二维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学生先进行探究学习,能够用自己的话语总结____方法。

然后,结合实例,对____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具体过程如下:

(讲授第二维目标)

通过这种方法,既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这种方法,也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的情感。

(三)巩固练习

根据各科目自行设计

(四)小结

(五)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主要以基础算式为主,选做题会选用一些开放性较高,需要学生进行发散思考的问题,以满足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清晰展示全文整体结构,突出重点,彰显文章主题。

万用模板讲解

教案首页:

(有的学校教案或课题需要首页,尾页)

课程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____________出版社《_________》第____单元第____节的____________内容。

(此节的位置意义)

本节内容的学习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有三个操作要求:

(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

(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不同年级每课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年纪学生,××学生思维活跃,且对×××课有弄哈偶的兴趣,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探索精神,在此前有着__________基础。

在此基础上对(本节内容)进行学习,到达一个__________程度。

学情分析部分的写作,有三个操作要求: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专业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法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社会能力)

A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

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

“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

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

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通过本课学习”

行为动词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

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根据课程标准中给出的行为动词进行使用。

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

比如自己以前写的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目(行为条件),能够背写出(行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表现程度),了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

B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

根据《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C过程与方法是什么?

对于过程与方法,真的存在很大的误区,以前写过程与方法,往往写的是:

讨论法、合作探究、资料收集等,其实这些只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根本不能作为学生要获得的能力目标。

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是指具体的内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如搜集资料的过程与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辨析史料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学会如何收集”“学会如何探究”。

(这是以前教学的薄弱环节,也是以后教学必须重视的内容,学生应该学会基本的思维方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为重点

从学科知识系统而言,重点是指那些与前面知识联系紧密,对后续学习具有重大影响的知识、技能。

从文化教育功能而言,重点是指那些对学生有深远教育意义和功能的内容,主要是指对学生终身受益的学科思想、精神和方法;

从学生的学习需要而言,重点是指学生学习遇到困难需要及时得到帮助解决的疑难问题。

何为难点

教学难点(简称为难点)是指那些太抽象、离学生生活实际太远的、过程太复杂的、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技能与方法。

五、教学方式

1、情景导入法

2、自学导入法

3、任务驱动法

4、探究式学习法

5、小组协作讨论法

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与技巧。

六、教学设备用具:

××机房或××实验室、教材、事先准备的材料

教学用具部分的写作,有两个操作要求:

(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

(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

七、教学过程

1、导入

2、过程(解决重难点、目标实现、学习活动)

3、归纳

4、作业

1.课前探究部分

课前探究部分的写作要求:

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方案。

2.导入新课部分

导入新课部分的写作要求:

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教学引语要起到“凝神、起兴、点题”三个作用。

3.师生互动部分

师生互动部分的写作要求:

(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

(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

此外,在教学结构设计中要注意体现下列6个要求: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

(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

(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存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

(6)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4.课堂总结部分

课堂总结部分的写作要求:

(1)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

(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

5.课后作业部分

课后作业部分的写作要求:

每节课设计10道单项选择题(选择题突出对教材知识点的记忆、理解与掌握),1道材料解析题(材料解析题突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道问答题(问答题突出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比较、评价能力。

八、板书

板书设计内容主要是课文中重点的事物、特点(重点词语)、教学内容内在结构、内容的补充等。

形式多样,有文字板书、图画板书和综合板书,这里为了吸引考官眼球,建议选用图画板书或者综合板书。

设计意图模板:

板书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辅助教师进行教学的有效手段,帮助学生明确课文中心、拓展思路、巩固知识,并培养学生写作整洁、思路清晰的良好习惯,巩固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更能突出本节课的主旨,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