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Dxrd研究性教学模式参考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30363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0Dxrd研究性教学模式参考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00Dxrd研究性教学模式参考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00Dxrd研究性教学模式参考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00Dxrd研究性教学模式参考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00Dxrd研究性教学模式参考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0Dxrd研究性教学模式参考资料.docx

《00Dxrd研究性教学模式参考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Dxrd研究性教学模式参考资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0Dxrd研究性教学模式参考资料.docx

00Dxrd研究性教学模式参考资料

-+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它剥夺你对前途的希望,割断你和别人之间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渐狭窄,对人生也越来越怀疑。

—罗兰

研究性教学模式参考资料

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教学模式初探2

论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应用7

用改革的精神推进研究型教学  用研究的眼光评价研究型教学12

文科课程研究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以文学史课程为例17

研究型教学漫谈23

学生上讲台  纵议《牡丹亭》29

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教学模式初探

常青(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2005年我校作为教学型大学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教学评估,并获得了“优秀”的评估成绩,下一个目标是在“十一五”末将我校建设成为教学研究型大学。

我校定位于教学研究型大学是在审视经济社会的需求和自身的优势下做出的一个重大选择,全体教职员工都应不懈努力,为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教学研究型大学就是教学和研究并重的大学。

衡量一所大学是否属于教学研究型大学除了要看硕士学位数、生师比、科研经费、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比例及教学班规模外,还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为了实现从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变,必须做好教学模式的转变,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应在教学模式的转变上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就此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以求引起更多的领导和同行对此问题的关注。

一、树立研究型教学理念

研究型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它是相对于以单向性知识传授和知识积累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的。

通过研究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其中创新精神指创新的意识、欲望和创新性人格,创新能力则由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操作能力和创新的知识素质构成。

杨振宁先生根据中西文化的不同,比较了中美的教学方法。

他指出,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重演绎、推理、按部就班,严肃认真、基础扎实但缺乏创新意识;而美国的教学方法重归纳、分析和综合,是一种“体会式”的教学法,其优点是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强,易于较快进入学科发展前沿,但基础不够扎实。

因此在继承我们优秀传统的同时要借鉴外国的经验,取长补短,积极向研究型教学模式过渡。

二、实施研究型课堂讲授法

研究型教学的重点在课堂讲授,课堂讲授的重点在引导学生把握该学科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讲授内容应是最核心的知识点,并注意讲授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讲授内容要少而精,留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和思维空间给学生研究,对重点、难点、疑点、新点讲深讲透,对事实性或叙述性知识点则少讲或不讲,留给学生在需要时查阅。

事实上在信息激增、知识更新快捷的21世纪,课堂教学不可能将全部的知识教给学生,相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则更为重要。

所谓研究型教学,实质上就是研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和参与式教学,是指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主动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

研究型教学将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此方面自己有一些亲身体会,例如我在硕士研究生课程“胶体与界面化学”的教学中,曾经按照传统教学方法施教,过分注重了循序渐进,一点一滴地讲授,生怕遗漏一个知识点,不但使学生感到内容繁杂不得要领,而且造成教学时数紧缺,在采用了上述研究型教学方法后学生对本门课知识系统的了解更加清晰,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更加深刻,取得了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学时数由原来的60削减为现在的50。

物理化学课是一门理论性和系统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是水处理专业课的重要基础之一。

在这门课的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向同学们介绍根据物理化学理论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

在讲课中不时设问,启发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当堂提问,当堂及时解答,台上和台下一呼百应,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建设研究型教材内容

为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研究型教材,研究型教材必须与学科发展相联系,必须反映学科前沿和当前研究的热点。

现在一些学科的教材内容不但不能反映学科前沿,甚至严重落后于现场。

其原因是在新形势下现场技术发展很快,但一些教师在编写教材时不深入现场也不参加科研,而是在不同的版本之间抄来抄去,这样永远也超不出原有的知识范畴,只能越来越落后。

在此方面自己也有一些感受,例如有一段时间我在讲授水的混凝处理时,自以为是地向同学们介绍了光电浊度仪等数种浊度仪,但一次机会我在兰州市自来水公司看到的却是先进的自动在线浊度监测仪,这件事使我感到震惊,充分说明我们的教材已落后于现场,也说明自己需要不断的充电,补充更新知识。

四、建设研究型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研究型实验教学体系应由基础实验、综合试验和研究试验三阶段构成。

试验内容应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型实验,安排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

我个人体会对具体的试验项目应采取全程培养的过程,即从实验设计到准备实验器材到做实验再到实验报告的完成。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追求实验数量,追求面面俱到,在有限的学时数限制下,只能是教师将一切准备好后,学生来按照试验指导书做一下了事,这样培养的学生有强烈的依赖性,在离开了学校离开老师后不知如何着手,无法独立完成任务。

而研究型实验则应注重能力培养,不追求数量,而是培养学生真正独立工作的能力,因而在毕业后很快就能适应工作,进入角色。

五、建立一支研究型教师队伍

研究型教学就是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教学,因此教师必须参加科研,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师深厚的学术功底支撑高质量的教学。

美国耶鲁大学的校长在被问及中美大学的不同之处时,他说主要的不同是美国大学教师的研究水平都很高。

因此研究型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须根据学科发展精选教学内容,将科研的最新成果转化为教学的资源,指导学生进行文献调研和科学研究,把握学科基础与发展的联系,设计综合性和研究型习题和问题,教师须取得一定的科研经费,总之要求教师有相当的科研素质。

多年来我坚持一边教学,一边搞科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和省科技攻关项目一项,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50余篇,开发成功一种产品并推向了市场,获省科技进步奖2项。

在此过程中我阅读了大量相关文献,充实了自己,因而也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六、建立适应研究型教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研究型教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不同,按照研究型教学模式教学质量的好坏不能仅看板书是否工整,声音是否洪亮,层次是否清楚等,还要看课程组织、信息传递、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激发兴趣,注重展示学科发展前沿、引入自己的最新科研成果等指标。

实践证明,当我结合教学内容把自己的科研成果介绍给学生时,学生的情绪显得异常的振奋,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也特别牢固。

此外对学生的考核要改变“一考定全局”的传统终结性评价模式,加强对平时学习情况的考察,实行全程评价,提倡开卷、半开卷、口试和论文答辩等多种形式的考试方式。

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研究和创新能力的评价。

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需要从学校的各方面的改革做起,以上是我作为教师对研究型教学模式的一点初步认识,谈出来与大家交流共勉,如有不到之处,请批评指正。

各位老师,各位员工,各位领导,研究型教学以创新教育为其核心,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今年初,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是我们党综合分析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所处历史阶段提出的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让我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共同努力,为实现我校从教学型大学到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变而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为建设国力强盛、生机勃勃的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2006-5-20

论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应用

 作者:

边洁 姜江 张刚 霍启辉

论文关键词:

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研究型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

研究型教学是对现有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突破,它引入科学研究的基本要素,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创造知识的能力,更强调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

它对于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急需的创新型人才,实现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积极倡导和开展研究型教学。

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研究型教学,是指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建立一种基于研究探索的学习模式。

将学习、研究、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在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体现始于问题、基于发现、凸显创造性特色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当前高校本科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当今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时代,教师“灌输式教学”和学生“接受式学习”的诸多弊端日益明显,也限制、制约了研究型教学的顺利开展和实施。

 

1.教学理念陈旧,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受传统观念影响,注重整体、均衡和权威,拒绝差异、怀疑和创新的价值取向根深蒂固。

在教学上表现为教学等同于传授知识,教师的话就是绝对真理,不容置疑,教师对学生具有教育权、控制权,束缚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教学方式呆板,缺少师生交流 

部分教师习惯于把自己定位为知识的传输者,把教学看做我讲你听的单向灌输过程,教学成了教师的一言堂。

这种扼杀个性、强调标准式培养的教育机制,导致教师的教停留在知识填充,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死记硬背,学而不思。

 

3.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中心,缺乏创新性 

一些教师的教学思想受教材和教学大纲的束缚,习惯于把自己的思想局限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材的框架里。

一切教学活动均围绕教材和教学大纲来组织。

使课堂停留在只让学生掌握前人已懂的东西,学生乏于思考而无力创新。

 

4.教学评价体系存在偏差 

特别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体系方面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教师对实施教改的积极性。

学生评价方面,忽略了对大学生的实际素质水平和动手能力的考核,缺乏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有效评估体系。

 

5.教学科研关系处理失衡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的两大基本职能,应是相辅相成的。

但是,当前部分高校出现了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

学校重科研轻教学现象盛行,教学与科研相脱节,影响与制约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

三、高校实施研究型教学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质量也受到高度重视,研究型教学模式被广泛引入教学领域,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

 

1.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是开展研究型教学的前提 

研究型教学是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它引入科学研究的基本要素,从传统的单向知识传授模式向知识传授与探索和研究相结合转变,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理念。

树立研究型的教学观念。

要充分认识研究性教学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意义,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掌握和熟练运用研究与探讨问题的思想方法、学习方法。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开展研究型教学的基础 

开展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建设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师资培训、职务聘任和教授上讲台等制度,积极开展教师讲课比赛、教学改革与研究等活动。

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科学素养和业务素质。

二是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打造和谐进取的高素质研究型教师队伍,为开展研究型教学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三是实现科研与教学二者的密切结合,大力倡导、积极推进教学科研互动协调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改革教学方法是开展研究型教学的关键 

在研究型教学中,教师的职能将由“教”转变为“导”。

课堂教学方面,应由传统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启发互动式,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鼓励质疑批判和发表独立见解,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课外教学方面,通过实施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或参与教师课题等形式,将教学与科研真正结合起来,让学生接触学科前沿。

通过亲身实践,扩大知识视野,获得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和研究技能。

 

4.管理制度创新是开展研究型教学的保障 

教学管理方面,积极构建有利于推动研究型教学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要深化学分制和选课制改革,建立现代化的学籍管理制度;构建研究型教学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学绩效考核方面,要加强教师教学态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评价指标的考察。

评价主体的选择要体现多元化,加大学生评价的力度。

学生学业评价方面,改变“一卷定全局”评价模式,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全程评价。

 

5.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是开展研究型教学的核心 

研究型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不限于书本、课堂,根据教学的需要适时调整内容和结构。

教师在教学中要增加知识含量,拓宽知识面,介绍学术界的研究动态,启发学生积极研究思考。

要加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对教学内容应进行适当疏理调整,拓展专业基础领域,凝练基础理论内容,以确保基本内容讲得透彻。

要加强科学研究,把科研工作的思维方法及最新科研成果及应用实例融入到教学中,使教材内容时刻呈现学科发展的前沿成果。

 

6.与研究性学习相得益彰是开展研究型教学的重要环节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教师的研究型教学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二者有着共同的特点和追求。

一方面,研究性学习离不开研究型教学,离不开教师富有启发与创造性的具体指导;另一方面,研究性学习又促使教师不得不更多地去思考教什么、怎么教,才能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总之,研究性教学是对现有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突破,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急需的创新型人才,实现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用改革的精神推进研究型教学  用研究的眼光评价研究型教学

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李向农

根据《华中师范大学关于开展研究型教学试点课程立项工作的通知》(华师行教字〔2007〕51号)要求,从2007年秋季开始,我们学校以教学改革和研究项目的方式,推行研究型教学,先后四批共立项130门试点课程,目前已经结项课程两批近60门。

一、用改革的精神推进研究型教学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第三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加强大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中指出:

7.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要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

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要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因材施教。

要优化课程结构,构建以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

8.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要采取各种措施,通过推进学分制、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等,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创造条件,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科学研究,进行创新性实验和实践,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大家知道,在大学,课程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获取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是课程教学的主导因素。

法国教育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指出:

“教育的成功取决于教师,然而教育的不成功也取决于教师”。

有学者曾经对当前的大学教学状况提出尖锐地批评:

“不少老师已经沦为教书匠,死气沉沉地照本宣科,只会给学生灌输教条思维和死的知识,教学不是智慧的启迪,而是程式化的知识灌输,机械地记住结论。

”(眭依凡《大学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兼谈美国著名大学的成功经验》,《新华文摘》2007年第4期)

正是在这种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大背景下,我们学校把大力推进研究型教学提到了重要的工作层面。

在这里,我顺便谈谈为什么用“研究型教学”的说法而没有用“研究性教学”说法的用意。

【型】②类型:

脸~|血~|小~|新~|流线~。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第1526页)

【性】③表示事物的某种性质或性能:

党~|纪律~|创造~|适应~|优越~|普遍~|先天~|流行~。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第1528页)

我觉得“研究型教学”是一种类型,涵盖面比较宽,比如说“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比“建设创新性国家”贴切,“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大学”,这是对于大学的类型划分,就比“研究性、教学研究性、教学性大学”确切;“研究性教学”是一种性能,涵盖面比较窄,侧重于方式方法,比如“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大学生创新性实验”。

又如,“现代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级人才,包括理论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种。

……专业设置要注重职业性与学术性的有机结合。

”(《普通高等学校新增本科专业申报审批与考核评估及规范化建设工作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二、用研究的眼光评价研究型教学

什么是研究?

《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释是:

【研究】①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

~语言|学术~|调查~。

(第5版第1567页)

首先,“研究”在于“探求事物的真相”。

从这个意义上讲,《调查报告》的创意很好。

这些年来教务处也做过一些课程建设立项,如精品课程立项、主干课程立项、CAI课件立项、网络课程立项、综合素质课程立项,这些课程有的按照建设要求进行了评估验收,有的还在建设过程中。

但这次的第一轮研究型教学28门试点课程立项建设到期后,除了由评审专家给出评估结论之外,还面向听课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形成了《华中师范大学研究型教学试点课程教学情况调查报告》,以“了解学生对研究型教学各方面的看法和评价”,使我们“对这些研究型教学课程的基本情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对今后关于研究型教学的发展提供比较重要的经验借鉴”。

这就是一种“探求事物真相(实际情况)”的带有研究的眼光。

对立项建设的课程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固然重要,但听听学生的意见,看看他们的评价,换个角度看问题,可能会有新的发现。

比如说,把这批课程的结项验收结果(华师行字〔2008〕31号)中评价为“优秀”的9门课程跟《调查报告》第42页“研究型教学课堂学生评价结果汇总表”中的得分排序加以对照,会看出在学生评价排序靠前的9门课程中,验收专家评选为“优秀”的9门课程有7门进入,另两门分别排序第12和第18。

验收专家评审结论为“合格”的课程中,有两门进入“学生评价结果汇总表”中排序第1和第9。

验收专家评审结论为“暂缓结项”的两门课程跟“学生评价结果汇总表”中排序完全吻合。

情况表明,专家的评价和学生的评价是相当一致的。

我想,这样的比较分析,对于教务管理者、评审专家、任课教师、听课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对于我们今后对立项建设的其它课程的评估验收,也具有切实的借鉴意义。

其次,“研究”在于“探求事物的性质”。

从这个意义上讲,《调查报告》的设计很好。

设计者将研究型教学的基本特征分为“教学基本情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方式的满意度及看法”四个大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同时,为了突出研究型教学方式的特点和效果,又根据每门课程在相同年级、相同的专业选择了相近的一门非研究型课程(按:

确切的表述和理解应该是未申请研究型教学课程试点的课程)作为比较和参照。

报告在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型教学的特点与问题”,这样就有利于通过学生的评价检验我们作为教学管理者对于研究型教学的特征(性质)的认识和把握是否准确恰当,从而发现问题,修改指标,完善体系。

再次,“研究”在于“探求事物的规律”。

从这个意义上讲,《调查报告》的结论很好。

报告提出了“推进研究型教学的建议——推进的目标与原则;推进的路径;推进的具体措施”,这样就有利于我们认清实际,理清思路,扫清障碍,在今后的研究型教学课程建设中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性地开展工作。

我衷心感谢积极参与试点课程立项的老师们。

因为这是一项改革,而任何改革都是需要参与者和支持者的,参与者是需要勇气的,是要付出经验成本、承担评价风险的。

我们正在建设的一百多门研究型教学试点课程,相对于全校各院系共计开设的一千多门专业课来说,还太少太少。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意义正在于此。

我还要衷心感谢积极参与问卷调查的同学们,他们对于这项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他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意识的具体体现,使得我们的工作更有质量,更有效益。

“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意义也在于此。

研究型教学在我们学校才刚刚起步,推进的工作还很艰巨,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还很多,还有很长的路程要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老师们,同学们,努力吧!

(说明:

本文曾作为《华中师范大学研究型教学试点课程教学情况调查报告·序言》发表,此次有删节)

文科课程研究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以文学史课程为例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谭邦和

研究型教学的前提条件是研究型教师

几年前,我曾在文学院的青年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一问:

“站稳大学文科的讲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大家没想到我设计的答案是:

“最大的困难:

学生也是识字的。

”如果你只是比学生早两天看教材,把教材的内容进行了一番归纳,提炼了一下重点,补充了几个例证,然后你就“胸有成竹”地站到讲台上去照本宣科,你以为你真的就是个大学老师了吗?

教材上的那些字学生也是认得的。

只不过你有资格站到讲台上去,他们没有资格,他们就只好坐在下面难受了。

这样的老师是匠人,我想,有自信心的大学不妨旗帜鲜明地拒绝这样的“教书匠”。

我认为,新型大学当然应该培养研究型人才,研究型人才则必须在研究型教学中才能培养,而研究型教学的前提条件是研究型教师。

现在有所谓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之分,我并不十分赞成这种分类,因为在我看来,没有学校可以明目张胆地拒绝研究型教学。

但同样容易认定的事实是,并非所有的老师都能胜任研究型教学,真正能够从事研究型教学的教师只能是研究型教师。

研究型教师有独特的能力构成与人格形象,其基本特征应该是教师与学者的二重叠合,教师的形象和学者的形象融为一体,在学校在课堂是个教书育人的教师,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则是个有研究能力和学术个性的学者,跟科研院所专门的研究人员没有实质区别,这应该就是研究型教师的基本形象与人格结构。

研究型教师的生成逻辑似乎应如下图所示:

     学者身份↘          教师型学者↘

        互动提升融合            研究型教师

                      ↘

     教师职业↗          学者型教师↗

            

教学与科研应该是一个互动提升的关系,而非彼此矛盾。

以学术垫底的教师,有学术追求的教师,有学术底蕴的教师,才能成为研究型教师,才能进行研究型教学。

这样的教师走上讲台,他敢教给学生的,都是他下过专门的研究功夫的,有些甚至是很独到的学术心得,在教材里边翻不出,在别的老师的课堂上也听不到的。

而且他的教学内容中,必然生动地流淌着获得结论的过程,必然充盈着鲜活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