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中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年级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2864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中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年级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实验中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年级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实验中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年级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实验中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年级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实验中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年级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中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年级语文试题.docx

《实验中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年级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中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年级语文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中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年级语文试题.docx

实验中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语文试题

实验中学2002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6题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写在答案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安谧(bì)篡位(cuàn)门栓(shuān)风尘仆仆(pú)

B.忌讳(huì)邂逅(xiè)翰藻(zǎo)不可估量(liàng)

C.朝暾(tūn)聚讼(sòng)伉俪(kàng)无的放矢(dí)

D.干瘪(biě)缱绻(quǎn)赘疣(yóu)溘然长逝(k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逾矩芸芸众生桅竿迥然不同

B.谲诈根深蒂固福祉光霁日明

C.提练礼尚往来瞻望目不暇接

D.羞窘潜移默化锦绣权顷一时

3.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觉解(自觉解释)妍媸毕露(美和丑全都清晰地显露出来)

B.帛画(画在丝织品上的画)超凡脱俗(说话写文章不俗气,超过平常人)

C.暮霭(傍晚的云雾)蹉跎岁月(把时间白白地耽误过去,也就是虚度光阴)

D.洞悉(很清楚地知道)风烛残年(比喻即将死亡的年龄)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些不懂教育规律的人企图用体罚的手段来转变学生的思想,这无异于缘木求鱼,是不可能有成效的。

BB.这个特大案件发生后,经过公安人员处心积虑的谋划,一套安全解救被劫持人质的方案终于出台了。

C.这位老作家已年过六旬,但他仍然坚持锻炼身体,身体力行,目前正准备参加老年人太极拳比赛。

D.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这次谈判到了关键时刻,双方都已做好各种准备,功败垂成就在此一举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几年查处的胡长清、赖昌星等人的犯罪案件警示我们:

要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努力消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B.槐茂酱菜和槐茂甜面酱,口味独特,深受百姓欢迎,成为“保定三宝”中的两宝,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所以仍畅销不衰。

C.在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人大代表说:

“在扶贫助教期间,农民们向我们吐露了心声。

农民们的话对我们基层干部很有感触。

D.因饰演美貌绝伦的红娘而获百花奖影后的刘欣,不拍戏时,每天坚持看“经济半小时”等节目,关注国家的大政方针。

6.依次填入下面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1)有时,外面下着雨心却晴着;又有时,外面晴着心却下着雨。

世界上许多

东西在对比中让你品味。

(2)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

①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②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

③草滩上生长着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

④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生长在草滩上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天才与对称[法]雨果

天才与凡人的不同之处,在于所有的天才都具有双重性,恰如意大利哲学家杰洛墨·卡尔当所说,红宝石与水晶玻璃之别,就在于红宝石具有双重折射。

天才与红宝石一样,都有着双重反光,双重折射。

在精神与物质领域,此种现象彼此相同。

我不知红宝石这种钻石中的极品是否真的存在,这尚有待于论证。

但古时的炼金术对此作了肯定,于是,化学家们便开始了艰难的寻求。

但天才却确确实实地存在于我们周围。

只需读过埃斯库罗斯和尤维纳尔的第一行诗,我们便可以发现这种人类的“红宝石”。

天才身上的双重反光现象,把修辞学家所称做的对称法上升到了最高境界,这便是从正反面去观察事物的至高无上的才能。

莎士比亚孜孜不倦于追求诗句的对偶。

因此,只透过他的某一特点来评价他整个的人,而又是像他这样一个人,是不公正的。

事实上,莎士比亚就像所有真正伟大的诗人一样,无可争辩地应当获得“酷似创造”这个赞语。

而何谓创造呢?

这便是善与恶、欢乐与忧伤、男人与女人、怒吼与歌唱、雏鹰与秃鹫、闪电与光辉、蜜蜂与黄蜂、高山与深谷、爱情与仇恨、勋章与耻辱、规矩与变形、星辰与庸俗、高尚与卑下。

世界上永恒的对称就是大自然。

从其中所产生的反义语的对称,充满在人的一切活动中——既存在于寓言与历史,也存在于哲学与语言。

你成为复仇女神,人们便称你为欧墨尼德斯;你弑杀生父,人们便称你为菲罗帕特尔;你成为一名功勋卓著的将军,人们便将你昵称为“小小的班长”。

莎士比亚的对称遍存于他的作品,无处不有,俯拾皆是。

这种对称普遍存在:

生与死、冷与热、公正与偏斜、天使与魔鬼、苍穹与大地、鲜花与雷电、音乐与和声、灵魂与肉体、伟大与渺小、宽广与狭隘、浪花与泡沫、风暴与口哨、灵魂与鬼影。

正是基于这些人世间遍存的冲突,这种循环交替的反复,这种永存不变的正反,这种最为基本的对照,这种普遍而永恒的矛盾,画家伦伯朗才构成了他的明暗,雕塑家比拉内斯才创造了他的曲线。

若要想将对称从艺术中除去,那你就先将它从大自然中剔除一尽吧。

7.对“所有的天才都具有双重性”中的“双重性”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红宝石的双重反光、双重折射现象。

B.从正反面观察事物的至高无上的才能。

C.充满在人的一切活动中的反义语的对称。

D.人世间普遍存在的冲突和永恒的矛盾。

8.作者称莎士比亚“无可争辩地应当获得‘酷似创造’这个赞语”,下列分析不能作为其理由的一项是

A.莎土比亚孜孜不倦地追求诗句的对偶。

B.莎士比亚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大自然的对称,而且真实地再现了充满永恒对称的人类社会生活。

C.人世间遍存的冲突、对称在莎土比亚的作品中俯拾皆是。

D.莎士比亚作为一个文学艺术家,其本身的活动也体现了永恒的对称。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才的艺术家善于描写生活中的对称,并且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

B.在精神和物质领域,都有着彼此相同的对称现象。

C.埃斯库罗斯和尤维纳尔的第一行诗,集中体现了天才诗人自身在精神与物质领域的“双重反光”。

DD.莎士比亚作品具有普遍的对称,这是由自然和社会生活本身所固有的对称性所决定的。

10.下面是根据文末画线语句的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天才的艺术家,其作品都必然要反映自然界或社会生活中的对称。

B.只要大自然永存,对称的现象就永远不可能消失。

C.从古至今的艺术作品,都是讲究对称的,莎士比亚的作品便是明证。

D.大自然和人世间的矛盾冲突是永恒的,作为反映自然和生活的艺术作品,也就要反映这种矛盾冲突。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辛公义,陇西狄道人也。

周天和中,选良家子任太学生。

以勤苦著称。

隋开皇元年,以功除岷州刺史。

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养,孝义道绝,由是病者多死。

公义患之,欲变其俗。

因分遣官入巡检部内,凡有疾病,皆以床舆来,安置厅事。

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

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理事。

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chài病好),方召其亲戚而谕之曰:

“死生由命,不关相着。

前汝弃之,所以死耳。

今我聚病者,坐卧其间,若言相染,那得不死,病者复差!

汝等勿复信之。

”诸病家子孙惭谢而去。

后人有遇病者,争就使君,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

始相慈爱,此风遂革,合境之内呼为慈母。

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

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

十余日间,决断咸尽,方还大厅。

受领新讼,皆不立文案,遣当直佐僚一人,侧坐讯问。

事若不尽,应须禁者,公义即宿厅事,终不还阁。

人或谏之曰:

“此事有程,使君何自苦也!

”答曰:

“刺史无德可以导人,尚令百姓系于囹圄,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

”罪人闻之,咸自款服。

后有欲争讼者,其乡闾父老遽相晓曰:

“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

”讼者多两让而止。

仁寿元年,追充扬州道黜陟大使。

豫章王杨暕恐其部内官僚犯法,未入州境,预令属公义。

公义答曰:

“奉诏不敢有私。

”及至扬州,皆无所纵舍,暕衔之。

及炀帝即位,扬州长史王弘入为黄门侍郎,因言公义之短,竟去官。

吏人守阙诉冤,相继不绝。

后数岁,帝悟,除内史侍郎。

(选自《隋书·辛公义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终日连夕,对之理事理事:

处理政事

B.所得秩俸,尽用市药市药:

市场上的药物

C.下车,先至狱中下车:

刚刚走下马车

D.讼者多两让而止两让:

两次谦让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皆以床舆来B.死生由命,不关相着

故以羊易之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C.人或谏之曰D.扬州长史王弘入为黄门侍郎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1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义患之,欲变其俗之:

称代“病者多死”这件事

B.终日连夕,对之理事之:

称代“病人”

C.人或谏之曰之:

称代“辛公义”

D.罪人闻之,咸自款服之:

称代“辛公义”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辛公义“勤政”的一组是

①终日连夕,对之理事

②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

③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

④事若不尽,应须禁者,公义即宿厅事,终不还阁

⑤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

⑥奉诏不敢有私

A.①③④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⑤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公义任岷州刺史时,派人把生病的人抬来,把病人安置在官府办公的地方,他请医生给病人治病,亲自鼓励病人喝水吃饭,治好了病人,改变了当地人怕染病而抛弃病人不管的习俗。

BB.辛公义任牟州刺史时,一上任便到狱中,坐在监牢旁边,指挥部下查验审问犯人,一连十多天,直到判决完毕,才回到官署大厅。

C.辛公义任扬州道黜陟大使时,拒绝豫章王杨暕要求关照其辖区官员的请求,并严惩犯法官吏,遭到杨暕怀恨。

D.辛公义因遭谗言而被罢官,官吏不断为他诉冤,几年以后,皇帝终于醒悟,任命他为内史侍郎。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05分)

四、(15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1)前汝弃之,所以死耳。

(2分)

译文:

(2)豫章王杨暕恐其部内官僚犯法,未入州境,预令属公义。

(3分)

译文:

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春雪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的“都”和“惊”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分)

答:

(2)后两句的情和景是怎样交融的?

这种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4分)

答:

18.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4分)

(1)谨庠序之教,,。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2),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3),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锲而舍之,;,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空中鸟语郭枫

①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②到山里来,找一片幽深的林子躺下,静静地躺在铺着落叶的土地上,这时你的心灵便贴紧了山的心灵,别动也别想,好好地听一听鸟的语言吧!

③鸟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你不懂得鸟的语言么?

我想你应该懂的。

在山上,谁都喜欢鸟的鸣叫,谁都懂得鸟的语言;谁都懂,清风懂,白云懂,流泉更懂;连挂在树枝上晒太阳的小花蛇也懂。

④鸟的语言永远叙述着动人的爱情。

在金色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聆听两只鸟在我头顶上鸣叫。

它们总是用五个不同的音符串成—支歌。

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

我在小时候就很熟悉这种鸟,绿背黄纹有一只小巧的红喙。

我喜欢它们灵活的体态,更喜欢它们的样子,依偎着、厮磨着。

⑤山雀是顽皮的精灵,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

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开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而后,雨过天晴,在你阴翳的心版上引进阳光,在你灰白的生命里加上色彩。

不是么?

谁,面对着山雀子这么奢侈的自由、这么天真的喜乐能不怅然呢?

谁,没有山雀子一样的欢乐时光呢?

可是,少年的好时光,总是流逝得太快又太恍惚,谁又能永远像山雀子那样的欢乐呢?

想想看,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乃是自然中最可悲的族类啊!

但山雀们却不管这些,不管你快乐不快乐,不管你忧伤不忧伤,不管你有多少无聊的思想,山雀们什么却不管,它们飞翔像一阵旋风卷起,它们落下像一片云彩罩地,嗳!

为了欢乐,它们是忙碌的。

难得的是有这片深山广林,要不,这些喜欢唱歌的精灵向何处容身呢?

⑥过午之后,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候,高照在千山之外的秋阳,朦胧的光线竟灵空得如同饮醉了的月华:

透着微醺,透着温柔,敛起那份耀眼的光彩,任凭幽谷深林去制造秋日的奥秘了。

山林睡了,鸟儿们静默了。

踏一坡金黄的落叶,踏一地斑驳的树影,也踏着一份薄薄的寂寞。

在众鸟默默之中,“咕咕——”,从哪里传来的几声鹧鸪呢?

忽断、忽续、忽近、忽远,那缥缈的鸣声,竟有些不可捉摸了。

真的是鹧鸪么?

在台湾很少听到鹧鸪呢!

鹧鸪是鸟中的诗人,不,或者便是诗人的化身吧!

就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

“咕——咕——”,我回到了江南。

“咕——咕——”,我沐着淡烟疏雨。

石头我的苔痕、更加暗绿了哪!

长檐飞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哪!

江里的落日更苍凉了哪!

“咕——咕——”,奔驰在石板路上得得的马蹄声突然隐去了。

这是梦境,呵!

这是在海角孤岛上奇幻的梦境。

是的,我知道这是梦,可是我多么喜欢重温!

⑦到山上来,且闭起眼睛,不要再浏览风景,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

鸟儿们用一百种声调在欢唱,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间,流淌在涧谷间。

你不是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已经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了么?

那么,除了敞开自己的心灵,还要做些什么呢?

⑧还要做些什么呢?

⑨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

19.作者在文中说:

“谁,面对着山雀子这么奢侈的自由、这么天真的喜乐能不怅然呢?

”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作者所说的“怅然”的内容。

(4分)

答:

20.文章主要写鸟儿的鸣叫,但在第6段开头却写山林入睡、鸟儿静默的场景,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4分)

答:

21.作者在文中说“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请结合全文,分条陈述作者这样说的具体原因(至少要陈述三个原因)。

(6分)

答:

(1)

(2)

(3)

2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

A.“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一句极富情调地描绘了两只小鸟的鸣叫声,赞美了它们纯真缠绵的爱情。

B.文章第5段开始,用多种生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听到成群结队的山雀们的鸣叫声后的感受。

C.作者在文中说鹧鸪是“鸟中的诗人”,是“诗人的化身”,原因是鹧鸪的叫声飘渺、不可捉摸,这些正与诗人丰富而又朦胧的感情特点相似。

D.文章语言有的用了整句,句式整齐而抑扬顿挫,具有散文诗的特点。

描绘的山中鸟鸣,同样具有诗情画意,优美而令人向往。

E.“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表现出作者厌恶现实社会,向往自由、欢乐的大自然生活的思想感情,同时,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消极情绪。

六、(12分)

23.将下面划线的长句改成短句(不能改变和减少内容),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

(4分)

建立公开、公正的分配制度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保障职工的基本生活;积极改

革向一线苦脏累险和技术高的岗位倾斜的分配政策;积极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

完善,关心职工生活。

答:

24.仿照前面句子的形式,在横线上写出句式相同的句子,内容要前后连贯。

(4分)

无论是披阅十载完成《红楼梦》的曹雪芹,还是遍尝百草写成《本草纲目》的李

时珍;,;……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

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25.请运用比喻和排比这两种修辞手法,修改下面一句话。

修改后句子要生动形象,有一种韵律感。

(4分)

一片片的落叶,轻轻悠悠地飘向原野、大道和人们身上。

答:

七、(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生活不仅是丰富多彩的,它还是我们的良师。

在与外国人交往中,我们学会了尊严;在处理相互关系中,我们学会了谦让;在与困难的斗争中,我们学会了坚强;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我们学会了生存;在复杂的社会中,我们学会了选择;在与别人交往中,我们学会了理解;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追求。

……总之,在生活中,我们学会了成长。

请以“学会”为话题,写一篇突出一个中心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