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镇安全饮水工程初步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2817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629.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镇安全饮水工程初步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某镇安全饮水工程初步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某镇安全饮水工程初步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某镇安全饮水工程初步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某镇安全饮水工程初步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镇安全饮水工程初步设计.docx

《某镇安全饮水工程初步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镇安全饮水工程初步设计.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镇安全饮水工程初步设计.docx

某镇安全饮水工程初步设计

 

某镇安全饮水工程初步设计

 

 

1综合说明1

1.1工程地理位置概况1

1.2工程建设条件1

1.3工程规模1

1.4工程整体布置情况2

1.5工程管理2

1.6投资3

2项目区概况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5

2.1项目区自然概况5

2.2项目区社会经济概况5

2.3供水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6

2.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9

3工程建设条件11

3.1区域水资源概况11

3.2地质情况11

3.3建筑材料20

3.4对外交通、通讯情况20

3.5群众参与情况20

4设计依据、原则及任务21

4.1编制依据21

4.2编制原则21

4.3计划任务21

5建设内容及规模23

5.1建设内容23

5.2建设规模23

6水源选择与确定27

6.1水源选择的原则27

6.2水源选择的要求27

6.3水源的确定28

7工程设计29

7.1工程概况29

7.2工程等级及设计标准29

7.3总体设计30

7.4抗冻设计38

7.5总工程量38

8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39

8.1概算依据39

8.2投资概算41

8.3资金筹措43

9施工组织设计45

9.1施工条件45

9.2施工方法45

9.3施工总进度49

10环境影响、水土保持及水资源保护53

10.1对水域环境的影响53

10.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53

10.3对社会环境的影响53

10.4环境保护54

10.5环评结论54

10.6水土保持方案55

10.7水源保护55

11工程管理57

11.1建设管理57

11.2运营管理60

12结论63

附件1:

项目建设情况表

附件2:

概算表

1综合说明

1.1工程地理位置概况

某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州东部,地处四川盆地到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之间过渡地带,素以“藏卫通衢”、“川藏要冲”著称。

幅员面积1.16万平方公里,辖6镇、15乡、235个行政村、5个社区。

2014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13万余人,是一个以藏族为主,藏、汉、回、羌、彝等多民族聚居市,是全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某镇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某市西部地区,距市区81公里。

面积508.3平方公里,人口0.7万。

国道318、317线过境。

辖某一、二村,上柏桑一、二村,下柏桑一、二、三村,拔桑一、二村,东俄洛一、二、三、四村共13个村委会。

企业有商贸、运输、机修、缝纫和饮食服务等业。

农业主产青稞、小麦、豌豆、马铃薯。

牧业以牦牛、黄牛、马、羊为主。

1.2工程建设条件

2014年11月22日,某市发生6.3级地震,饮水建筑物及管道都被损毁,工程无法正常运行。

严重影响了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解决当地饮水问题是当务之急。

本工程位于某市某镇。

根据现场踏勘的情况看,工程地段多为山区,大部分为草皮覆盖,少量为树木丛林区。

沟谷岸坡为土壤,主要构筑物位于土质地基,由于单项工程规模较小,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基本能满足构筑物地基的要求。

1.3工程规模

本次供水范围为某市某镇10个行政村(上柏桑一、二村,下柏桑一、二村,拔桑一、二村,东一、四村和新一、二村),共19处饮水安全工程的供水站场站工艺设计以及工程的输配水管网设计,解决3932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共需新建引泉池16座、取水建筑物2座、过滤池9座、蓄水池11座、减压池3座、闸阀井71座、消毒设备2套,输配水管道共26250m。

1.4工程整体布置情况

本工程饮水工程共19处,均采用自流引水的方式。

本工程工程项目区饮水问题主要是由于地震灾害对项目区饮水工程的破坏,主要体现在对饮水水源、饮水工程构筑物及管道的破坏。

造成项目区饮水工程无法运行,当地群众的生活极为不便。

经实地勘察选择项目区附近,同时经水务局委托水质检测部门水质检测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要求的新的水源作为供水点,经勘测确定合格水源点基本都处于半坡上,所以本工程集中供水设计均采用重力式输水,通过输水工程将水送至蓄水池,再通过配水管网输送给用户。

本工程工程供水点的取用水源为山体泉水或溪沟水,水质较好,在满足卫生、经济、便于管理的原则下,综合各方面情况,给水系统方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溪沟水给水方案,一种是山体泉水给水方案,具体如下:

溪沟水给水方案:

 

山体泉水引水方案:

 

注:

部分山体泉水取水点易受浑浊的雨水或大肠杆菌污染,应采取相应的过滤或消毒措施。

1.5工程管理

一、工程建设管理: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建设,应建立明确的组织管理机构,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以便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管理。

并根据不同工程的特点和其它地方人饮工程建设管理经验,制定从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全过程的质量和进度保证措施。

二、运行管理:

1、建立日常管理制度

工程完工正式投产后,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建立良性运营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岗位责任制,运行操作规程,日常保养、定期维护和大修制度,水源保护、卫生防护等供水安全保障制度。

2、加强水质监测

建立水质监测制度,定期对原水、供水管网末梢的水质进行检测,水质检验的方法应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5750-85)进行。

定期巡视取水口,及时清除杂物和淤积,定期巡查输配水管线的漏水情况和附属设施有无失灵、丢失,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每年对管线及附属设施检修一次。

1.6投资

工程概算总投资475.35万元。

其中建筑工程投资为295.95万元,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18.96万元,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75.89万元,施工临时工程设施投资为13.92万元,独立费用47.99万元,基本预备费为22.64万元。

2项目区概况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区自然概况

某市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州东部,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过渡地带,为甘孜州政府所在地。

地理坐标介于北纬29°08′~30°46′,东经101°02′~102°30′之间,东西宽140km,南北长180km,幅员面积1.16万km2。

东与雅安市的宝兴、天全、石棉和甘孜州泸定县接壤,南与九龙和凉山州的木里县交界,西与雅江县毗邻,北靠丹巴、道孚与阿坝州的小金县,是全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是以藏民族为主,藏、汉、回、彝、羌等多民族聚居的半农半牧县。

境内大雪山脉中段的折多山由北向南延伸,纵贯某全境,将某市分割为东西两大部分。

大雪山脉西部属于山原,丘状高原地貌,东部属于四川盆地向川西高原过渡的高山峡谷。

全市总体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步抬升,呈现出不同海拔高度的梯级,东部大渡河河谷地带海拔1390~2800m,西部从吉居乡到塔公乡海拔1600~4000m。

2.2项目区社会经济概况

2014年,全县经济稳定增长。

某地区生产总值503027万元,增长4.3%。

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43008万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233466万元,增长0.9%;第三产业增加值226553万元,增长8.8%。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5%、10.7 %、83.8%,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2个百分点、0.5个百分点、3.6个百分点。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37678元,增长3.9%。

某镇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某市西部地区,距市区81公里。

面积508.3平方公里,人口0.7万。

国道318、317线过境。

辖某一、二村,上柏桑一、二村,下柏桑一、二、三村,拔桑一、二村,东俄洛一、二、三、四村共13个村委会。

企业有商贸、运输、机修、缝纫和饮食服务等业。

农业主产青稞、小麦、豌豆、马铃薯。

牧业以牦牛、黄牛、马、羊为主。

2.3供水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3.1供水现状

某镇现供水方式为取溪沟水和泉水,其中,水源为泉水的项目点采用引泉池→蓄水池→用户的供水系统,原水水质能满足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水源为溪沟水的项目点采用取水建筑物→过滤池→消毒→蓄水池→用户的供水系统,由于溪沟水水质一般,洪水期水源较浑浊,故需要过滤处理,净化后的出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2.3.2饮水不安全问题类型及原因

农村饮水不安全主要是由于地震灾害对项目区饮水工程的破坏,主要体现在对饮水水源、饮水工程构筑物及管道的破坏。

造成项目区饮水工程无法运行,当地群众的生活极为不便。

(一)、地震灾害对饮水构筑物的损坏

地震灾害对饮水构筑物的损坏主要是对取水构筑物,如引泉池、取水建筑等;蓄水构筑物,如蓄水池等。

(二)、地震灾害对饮水管道的损坏

地震通常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

因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对埋设深度较浅的和裸露的饮水管道造成较大的破坏。

饮水管道一旦破损,饮水工程将无法运行。

2.3.3地震对安全饮水工程损坏情况

11月22日16时55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某市境内(北纬30.3度,东经101.7度)发生6.3地震,震源深度约18公里。

造成5死亡,55伤,10万余人受灾,部分房屋倒塌,省道211线巴郎口道路中断。

多次发生余震,部分地区发生泥石流、局部塌方再等严重的自然灾害,安饮水工程受到严重损坏,饮水建筑物及管道都被损毁,工程无法正常运行。

严重影响了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群众强烈要求解决饮水问题,受到了某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

因此,某镇安全饮水工程迫在眉睫。

本工程灾害对某镇人民生活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损失,尤其是饮水工程的破坏,使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都受到很大的影响。

2015年8月我公司进现场对受灾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对当地饮水工程的损坏情况进行了统计。

详见表2-1。

表2-1某镇安全饮水工程受灾损毁情况统计表

村名

水源名称

泉水/溪沟水

取水建筑物

引泉池

减压池

过滤池

蓄水池

管道

人数

DN110

DN90

DN75

DN63

DN50

DN32

DN20

下柏桑一村

马吉

泉水

1

1

420

400

138

阿仁达

泉水

1

1

1

1090

600

124

阿达吉

泉水

1

1

620

310

23

下柏桑二村

全村用水

溪沟水

1

1

1

1300

320

383

老喇嘛

泉水

1

200

1

上柏桑一村

易尼尺

溪沟水

1

1210

440

513

上柏桑二村

吉让龙巴

泉水

1

1

1

1140

400

108

拔桑一村

麻啥沟

泉水

1

510

108

亚卡索

泉水

1

1

350

76

仓阿沟

泉水

1

1

120

940

1000

330

索克策家

泉水

1

8

投嘎家

泉水

1

9

拔桑二村

阿拉龙

泉水

1

1

1

1

1500

240

300

113

扎木刚

泉水

1

1

125

花露西

泉水

1

1

570

150

31

白石庄

泉水

1

1

420

50

东一村东四村

玛咪

溪沟水

1

1

1

1

4850

960

800

500

1236

新一村

秋日巴龙巴

泉水

1

1

1

2050

493

新二村

贡巴龙巴

泉水

1

1

1040

600

900

63

合计

2

16

3

9

11

4850

2980

3010

1140

4830

3920

5520

3932

2.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4.1项目的必要性

2014年11月22日,某市发生6.3级地震,某镇安全饮水工程建筑物及管道损毁严重,需新建引泉池16座、取水建筑物2座、过滤池9座、蓄水池11座、减压池3座、闸阀井71座,管道26250m。

严重影响了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群众强烈要求解决饮水问题,受到了某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

(一)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是当地人民生活迫切需要

农村饮水问题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不是奢侈消费问题。

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将会是一句空话,因此,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实践“中国梦”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服务于基层,服务老百姓,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事关改变饮水不安全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生产的发展和经济发展,加快贫困地区两个文明建设和脱贫致富步伐的大事。

同时,事关人心安定,社会稳定,事关党群、干群关系的大事,农村饮水工程被群众称之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致富工程”,治穷必先治水,治水必先解决人口饮水安全。

(二)饮水灾后重建工程建设是确保农民身心健康的需要

由于地震灾害的影响,使得项目区群众饮水困难、饮用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不经处理的地下水或溪沟水,将严重影响当地农民的身体健康,阻碍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会成为恢复当地民群众生活水平的绊脚石。

因此,加快落实项目区泥石流灾后重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建设,快速有效的恢复农民饮用水质量,改善农民当前基本生活条件是非常必要的。

(三)饮水灾后重建工程建设是确保灾后重建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

由于地震灾害的影响,使得项目区交通、电力、水利等设施及居民房屋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从推进灾区农村尽快恢复正常生活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着力解决与群众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基本问题,优先恢复灾区农民最急需的基本生活生产设施。

在恢复交通、电力设施的前提下应尽快恢复水利设施,其中恢复安全饮水工程显得尤为重要,居民生活用水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是确保灾后重建后续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

2.4.2项目的可行性

本工程利用地表水及山体泉水作为供水水源。

水量比较稳定,水源质量可靠,长流不断。

水量充沛,即使到枯水季节也完全可以满足工程的水量要求。

水源水质从感官上比较好,水质清澈,各项指标均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的要求,是理想的生活用水水源。

本工程的前期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所需资源条件,当地都能解决。

项目建设所需材料设备均为普通材料设备,供应有保障。

工程项目所在地涉及的村均有公路通过,可满足材料设备的运输要求。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建设将有效的恢复现在当地受灾群众的饮水体系,其重要性是明显的,当地村民迫切希望工程尽快实施,对生活用水有很大的保障。

某市各级党委、政府都把本工程解决饮水问题作为为农民群众办实事的具体体现。

兴建本工程饮水工程,某市人民政府和某市水务局的要求很迫切,将按照上级指示精神,认真扎实搞好本工程安全饮水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及施工工作,按照有关操作规程,抓好前期工作和后期管理,使人民群众长期受益。

当地镇、村两级政府非常重视,决心很大,人民要求相当迫切,积极性很高。

因此,实施本工程是可行的。

3工程建设条件

3.1区域水资源概况

某市境内山多,临大渡河和雅砻江,故而独立水系较多,可分为岷江—大渡河水系和金沙江——雅砻江水系,共149条河流。

其中,除某河、折多河、立曲河、金汤河为中型河流外,其余都是流域面积在200km2以下的小型河流。

某河、立曲河是某市最大的中型河流,其支流众多,超过7km2的一级支流有28条,其余36条为小型河流。

总流域面积3767.77km2,总长586km。

境内河流密集,纵横交织,水资源十分富集,是全州水电开发重点和热点区域,境内有大小河流溪涧140余条,流域面积从几平方公里到上千平方公里,5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5条,可开发34条,还有大小湖泊184个,湖泊总面积11.78平方公里,蓄水量2.5亿立方米。

经有关单位和部门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勘测选址,采取利用离村近的,水量稳定的泉水或溪沟水作为供水水源。

这些水源经水文地质技术人员实地勘测,并查阅有关水文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认为:

水量比较稳定,水源质量可靠,长流不断。

而且基本都在半山上,所以洪水对水源的影响很小。

3.2地质情况

3.2.1.1地形地貌

工程区处于川西北高原,横断山脉之雀儿山-沙鲁里山中段,其东为折多山山脉,其西为高尔寺山山脉,以力丘河为界,地势东、西面高,中间河谷槽地低,工程场地属山麓斜坡堆积地貌,区内山势雄厚,沟谷相错,山顶最高海拔4579米,工程区海拔3490m左右。

工程区河道较顺直,水流宽缓,漫滩较发育,河道河谷呈不对称的“U”字形,河流平均比降2.0‰,沿线发育有Ⅰ~Ⅱ级阶地,Ⅰ级阶地高出河床1~2.5m,Ⅱ级阶地高出河床7~15m。

河流两岸冲沟较发育,多垂直于立丘河,横断面多成“V”型,在沟口常形成冲积扇。

工程区主要由阶地、洪积扇、河漫滩共同组成的复合坪坝,地势较为平坦,海拔3500~3800m,总体地势北高南低。

3.2.1.2地层岩性

工程区出露地层巴颜喀拉地层区(Ⅳ1)玛多-马尔康地层分区(Ⅳ11):

雅江小区(Ⅳ11-1)

图3.2.2区域地层区划位置简图

工程区内出露以三叠系最发育,分布最广。

工程区沿河出露主要地层有:

三叠系砂质板岩与砂岩板岩不等厚互层。

第四系整个流域均有分布,沿河以冲积堆积为主,两岸缓坡地带以坡、残积堆积为主,洪积堆积零星堆积于各支沟口。

工程区地层特征见表3-2。

工程区地层特征表

表3-2

组(群)

层(段)

地层

代号

厚度

(m)

岩性

分布位置

新生界

第四系

全系统

坡残积堆积层

Q4dl+el

5~10

粉质粘土夹块碎石

两岸坡麓及斜、缓坡地带

现代河流冲积层

Q42al

1.2~15

卵砾石夹砂

河床

近代河流冲积层

Q41al

15~30

表层为粉土,下部为卵砾石夹砂

I级阶地

中生界

上统

某组

上段

T3xn

819

深灰、灰黑色绢云板岩、含碳质绢云、含粉砂质绢云板岩,夹少量石英砂岩

分布在整个工程区

3.2.1.3地质构造与区域稳定

1、地质构造

工程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在构造部位上属于“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形”构造体系中部东缘,大地构造单元属于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之巴颜咯拉冒地褶皱带南东部。

近场区处在贡嘎山南北向构造带的北部与弧形构造带南边界的接触部位,东部为鲜水河~折多山北北西向构造带,西部为雅江弧形构造带。

据区域地质资料,与工程区密切相关的区域性主干断裂有鲜水河断裂(见图3-1)。

图3-1工程区与主要活动断裂及历史地震分布位置略图

鲜水河断裂带北西起于甘孜西北,向南东经炉霍、道孚、乾宁、某、泸定磨西,至石棉新民以南活动形迹逐渐减弱,最终消失于石棉公益海附近。

断裂走向在某木格措以西为N40~50°W,过木格措后断裂走向向南逐渐偏转呈N20~30°W,全长约400km。

晚新生代以来,鲜水河断裂表现出强烈的左旋走滑运动,是松潘—甘孜造山带内部一条大型走滑断裂,横切了松潘—甘孜造山带的主体,系造山运动后期陆内变形的产物,晚新生代以来的位移总规模在60km左右。

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全新世以来的活动以惠远寺拉分盆地为界可分为两段:

北西段长约200km,由一条单一的主干断裂组成,平均水平滑动速率在10~15mm/a之间;南东段结构比较复杂,乾宁—某段由三条次级断层近于平行展布而成,单条断裂的滑动速率<10mm/a,但三条断层滑动速率之和在10mm/a左右,某以南断层又呈一条单一的主干断层延伸,滑动速率值亦在9~10mm/a左右。

有史料记载以来,鲜水河断裂共发生过8次7级以上地震和多次6.0~6.9级地震,显示出强烈的近代活动性。

甘孜-玉树断裂带,该断裂带南东起于四川甘孜石门坎附近,向北西经玉隆、邓柯,进入青海玉树、结隆、当江,消失于冬布里山麓勒玛曲第四纪盆地,全长约650公里。

断裂呈N60~70°W方向展布,宽0.5~1km,总体倾向NE,倾角在60~80°之间,是一条高角度走滑逆冲断裂。

沿甘孜—玉树断裂带自1738年以来,四川境内部分共发生Ms≥4.7级地震17次,其中Ms≥6级地震3次,Ms=7级地震1次。

地震集中于甘孜拉分盆地和邓柯段,而断裂中段有记载以来未发生过Ms≥4.7级地震,显示出明显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性。

2、新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及其地貌格局主要受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工程区位于喜山期运动的西部强升区之川青面状强隆区以西,近场的鲜水河断裂带带属成生期较早且现在仍在活动的继承性断裂,可能是未来地震的发动者。

3、地震及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

工程区位于属于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之巴颜咯拉冒地褶皱带南东部,从本区区域构造格架特征及地震分布来看,主要分布有鲜水河断裂带,鲜水河断裂带是四川省最活跃的一条地震带。

在1700年―2010年的300多年间,以鲜水河断裂带为发震构造的鲜水河地震带发生5级以上地震50余次,其中7级以上8次,6.9~6.0级17次,频度和强度均冠于全川,震源深度一般在20公里以内,曾给当地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邻近的乾宁地区也有Ms≥4.0级历史地震记载。

工程场区地未来主要是受来自鲜水河断裂带大构造对它的影响。

根据(GB18306—2001)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以及2008年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3g,地震动反应普特周期为0.4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按《水电水利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勘察技术规程》DL/T5335—2006的评定标准,经过综合比较,工程区区域稳定性较差。

区域构造稳定性分级评价表

表3-3

指标

稳定性较差标准

工程区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0.1~0.3g

0.3g

地震烈度

Ⅶ~Ⅷ

活断层

5km以内有长度小于10km的活断层,震级<5级地震的发震构造

距鲜水河断裂带大于10km

地震及震级M

有5≤M<7级地震活动或不多于1次M≥7级强度

乾宁山地区地震频发

区域性重磁异常

不明显

不明显

结论

工程区属稳定性较差场地

3.2.1.4水文地质

1、地下水类型

区域内主要地下水类型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松散堆积层的孔隙潜水两类。

各类地下水主要特征如下:

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潜水:

主要埋藏于五一沟两岸河床、I级阶地卵砾石层以及冲沟冲洪积堆积层中。

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与河水补给控制,与河水、沟水联系密切,受季节变化较明显。

基岩裂隙水:

主要埋藏于基岩裂隙及断层破碎带中,其埋藏及补给、运移、排泄条件复杂,含水裂隙(带)之间水力联系差,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以下降泉形式排泄于沟谷或河流。

2、环境水腐蚀性评价

工程区处于边远山区,无人为水质污染源,地表水及地下水为当地居民的生活生产用水的来源,根据《水电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水质分析规程》(DL/T5194-2004)和《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的附录G环境水对混凝土腐蚀水质评价标准,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