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第六单元文言诗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27332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6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下第六单元文言诗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九下第六单元文言诗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九下第六单元文言诗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九下第六单元文言诗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九下第六单元文言诗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下第六单元文言诗文.docx

《九下第六单元文言诗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下第六单元文言诗文.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下第六单元文言诗文.docx

九下第六单元文言诗文

九下第六单元诗文

21、《曹刿论战》

一、课文及译文

[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刿曰: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刿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

]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庄公接见。

他的同乡说:

“居高位、享厚禄的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曹刿说:

“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进宫廷去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

“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

”庄公说:

“衣食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来分给别人。

”曹刿说:

“这只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庄公说:

“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丝织品等,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实情上报给神明。

”曹刿说:

“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庄公说:

“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按照实情处理。

”曹刿说: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去作战。

如果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

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

“(现在)不行。

”齐军击过三次战鼓后,曹刿说:

“可以击鼓进军啦。

”齐军大败。

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

“还不行。

”(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

“可以追击了。

”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以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

曹刿答道:

“作战,靠的是勇气。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后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后士气就枯竭了。

敌方的士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大国的情况,是难以估测的,害怕在那里有埋伏。

我发现齐军的车印杂乱,远望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二、《左传》简介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史记》和《汉书·艺文志》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清代有的学者认为系刘歆改编。

近人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根据各诸侯国史编成。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

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左传》分年记事,没有篇名。

晋杜预把它按年代顺序分附在《春秋》后面,认为它是用史实来阐述《春秋》经义的。

《春秋》记事非常简单,近乎大事年表,例如这篇课文所记之事在《春秋》中就只有一句话:

“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左传》节文的标题,都是后人加的。

三、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

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

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

前此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

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齐襄公堂弟)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

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

然而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

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胜鲁败。

乘兵胜之威,齐桓公胁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

齐桓公虽在其庶兄的血泊中巩固了权位,但对鲁国却一直怨恨难平,因此转年春便再次发兵攻鲁,进行军事报复和武力惩罚。

本篇所记即是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的战事。

四、文章主旨

课文通过记叙曹刿与鲁庄公有关战争问题的对话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阐明了作战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赞美了曹刿的爱国之情。

五、段落层次

全文共三段:

 

第一段:

曹刿进见鲁庄公并与庄公讨论作战前的政治准备。

可分两层:

第一层(从开始到“乃入见”)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

第二层(从“问:

‘何以战?

’”到段末)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第二段,简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全段32字,以写鲁方之战术决策为主。

第三段,写曹刿论述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

可分两层:

第一层(从开始到“故克之”)以“夫战,勇气也”为根据,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反攻的观点,回答了为什么等待“齐人三鼓”而后“鼓”的问题。

  第二层(从“夫大国”到段末)以“大国难测,惧有伏焉”为根据,提出作战中必须时刻注意判断敌方意图的观点,说明了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才认为可以追击的原因。

六、写作特色

  1.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本文重点在刻画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而不在记叙战争的经过。

因此,只详写曹刿分析战前的政治准备和指挥鲁军作战的经过,以及战后谈论鲁国取胜的原因。

对双方军事部署、战争经过等则略写或不写。

这样当详则详,当略则略,详略结合有致,使文章显得中心突出,而又情节紧凑。

  2.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过渡自然,前后照应。

本文第一段写战前,第二段写战时,第三段写战后,文章层次清楚。

而且,段落之间联系紧密,环环相扣,如第一段用“战则请从”过渡到第二段的从战;第三段用“既克”承上启下,承接自然,一气流转,使文章浑然一体。

文章前后照应,如第一段“肉食者鄙”与第二段的“公将鼓之”、“公将驰之”,第三段“公问其故”互相照应。

第二段的两个“未可”与两个“可矣”照应。

第三段的“一鼓作气”照应第二段的“公将鼓之”而曹刿曰:

“未可”;“彼竭我盈”照应第二段的“齐人三鼓”时曹刿曰:

“可矣”;“大国难测”照应第二段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这样前后照应,更加突出表现了鲁庄公的“鄙”,反衬出曹刿的“远谋”。

  3.运用对话,文字简洁。

  通篇以对话为主,展开情节。

通过对话,展示了齐鲁长勺之战的过程,把战前准备、作战情况,以及胜负原因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在对话过程中,又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刻画出曹刿及鲁庄公的性格。

而全文却只有二百多字,可谓辞约意丰,言简义明,文笔非常精练。

4、人物形象对比鲜明

    本文运用对比衬托法,通过人物对话和动作,描写了两个对比鲜明的人物形象——曹刿与鲁庄公。

在战前准备阶段,鲁庄公“将战”而不知“何以战”,曹刿调查研究之后得出结论:

“小大之狱”“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在作战过程中,鲁庄公盲目地“将鼓之”和“将驰之”,而曹刿则两次拒之曰“未可”,到有利时机才曰:

“可矣”。

在作战总结阶段,鲁庄公不知为何取胜而“问其故”,曹刿一一分析回答。

这样,写出了鲁庄公这个“肉食者”的“鄙”:

无知无谋无能,鲁莽草率;反衬出曹刿的深谋远虑,从容镇定,有政治远见,有高超的军事才能。

七、人物形象分析

曹刿:

忠君爱国、政治上具有远见卓识,军事上从容镇定、才能卓著;突出表现为:

“远谋”。

曹刿请见,表现了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鲁庄公:

政治上昏庸无能、见识短浅,军事上急躁冒进、不察敌情; 突出表现为:

“鄙”。

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

但他备战见刿,能虚心采纳曹刿的意见;作战用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出他礼贤下士、知错能改、知人善任;战后问刿,表现出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因此他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

练习题

一、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相传作者是______时期的_________,选自《________》。

《左传》又名《__________》或《__________》,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_________体史书.该文记叙的是中国历史第一个以弱胜强的战例,它就是著名的(请用6个字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知识积累: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又何间焉()②肉食者鄙()③牺牲玉帛()④下视其辙()⑤登轼而望()⑥望其旗靡()⑦小信未孚()⑧小惠未徧()⑨齐师败绩()

2、词类活用:

分析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

①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一鼓作气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通假字并解释:

小惠未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成语:

一鼓作气①文中义:

______________②常用义:

____________

5.指出加点词的古今意义。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①古义:

        ②今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①古义:

     ②今义: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①古义:

        ②今义:

(4)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①古义:

      ②今义: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①古义:

      ②今义:

       

6、一词多义:

(1)"以"①何以战(  )②必以分人(  )③必以情(  )④可以一战(  )

(2)"之"①肉食者谋之( )②小大之狱( )③公与之乘( )④公将鼓之( )⑤公将驰之(  )

(3)“伐”①齐师伐我()②伐竹取道()

(4)“从”①民弗从也(  )②战则请从(  )

(5)“师”①遂逐齐师()②三人行,必有我师()

(6)“加”①弗敢加也()②万钟于我何加焉()③既加冠()

(7)“故”①故逐之()②公问其故()③温故知新()④欲擒故纵()

(8)"间"①又何间焉(  )②立有间(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④其间千二百里(  )

(9)"鄙"①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②肉食者鄙(  )

(10)“夫”①夫战,勇气也(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 )③荷担者三夫(  )

7、分析文言句式并翻译句子。

(1)战于长勺。

(2)何以战。

(3)夫战,勇气也。

(4)再而衰,三而竭。

  8、重点词语解释。

 

(1)望其旗靡( )

(2)弗敢专也()(3)虽不能察()(4)忠之属也( )(5)肉食者谋之()(6)齐师败绩()(7)既克( )(8)再而衰()(9)彼竭我盈()(10)小信未孚()

9、重点句子翻译。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7)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8)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9)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10)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11)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1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划分句子节奏:

肉食者鄙 (画1处) 牺牲玉帛(画2处) 可以一战(画2处)

 遂逐齐师(画1处) 惧有伏焉(画1处)  吾视其辙乱(画3处)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画3处)

11、补出省略成分

①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②必以(    )分(   )人。

③小信未孚,神弗福(      )也。

④可以(    )一战。

⑤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

⑥一鼓作气,再(    )而(     )衰,三(    )而(     )竭。

12、参考“示例”,根据所给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另写一个含这个字的成语。

[示例]遂逐齐师——随波逐流

(1)既克()

(2)夫大国,难测也()(3)望其旗靡()

(4)齐师伐我()(5)惧有伏焉()(6)未能远谋()(7)三而竭()(8)视其辙()

三.理解性默写:

用原文语句填空。

1、战前,曹刿的“乡人”劝阻他拜见鲁庄公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曹刿坚持拜见鲁庄公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_______

2、鲁庄公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他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近臣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

3、曹刿认为老百姓不会跟随鲁庄公作战,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神灵也不会保佑胜利,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庄公提出了三个可以迎战的条件,曹刿肯定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曹刿认为,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就要取信于民,鲁庄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回答则表明他终于领悟到了这个道理。

6、文中鲁庄公急躁进军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叙述曹刿实地观察从而发现追击时机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曹刿对于作战的勇气所持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齐人已经三鼓,此刻正是“_________________”之时,此时进攻,正是最佳时机。

 

9、与毛泽东“敌进我退”和《孙子兵法》“以逸待劳”战术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法探究:

1、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分析人物形象:

曹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庄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说说为突出主人公曹刿的形象,作者采用了哪些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本文写作方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本文旨在表现曹刿的“远谋”,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细,而对无助于表现曹刿性格的事,写得非常简括、这样剪裁,使文章叙事清楚,详略得当,突出了中心思想。

B.文章前后照应,如第一段“肉食者鄙”与第二段的“公将鼓之”、“公将驰之”,第三段“公问其故”,互相照应,说明鲁庄公的“鄙”,与曹刿形成对比,反衬出曹刿的“远谋”。

C.从表达方式看,第一段是记叙,第二段是描写,第三段是议论。

  D.文章语言极其精练,如曹刿指挥长勺战斗说的话,只用“未可”、“可矣”四个字,但是却有力地反映出他的智谋。

全文虽然只有二百二十多个字,但却是一篇很有价值的军事论文,是一篇简言意明的作品。

五、内容理解

1、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些方面?

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政治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军事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刿在这次战争中起到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作用,你认为长勺之战以少胜多取得胜利,与庄公有关吗?

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当今领导要怎样做,才能更好的取信于民?

(三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刿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点是什么?

请结合文章略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_______________,叙述了利于反攻的时机__________________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_____________之时。

这次战役,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成为中国战史中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

长勺之战表现了曹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在政治上必须_______在军事上必须运用正确的_________________,并掌握_______________,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六、对比阅读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彳扁,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乙: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为之,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1.甲文在写法上主要运用了_______描写。

乙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______ 。

2.这两段文字所表现的思想相同的一项是( )

A.国家兴亡,匹夫有责B.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C.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D.实行仁政,取信于民

3.下面句子在语序上跟现代汉语习惯一致的一项是( )

A.何以战?

 B.虽不能察,必以情。

 C.可以一战。

 D.微斯人,吾谁与归?

4.甲文中最能表现曹刿“取信于民”战略思想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

乙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志向和全文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乙文中文末划线句子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 )

A.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而无限惆怅的情绪。

B.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感慨。

C.学习“古仁人”崇高思想的决心和抱负。

D.勉励滕子京以“古仁人”为榜样。

6.乙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承前省略的主语是________ ;甲文中“可以一战”的“以”后省略的内容是“___________”。

7.甲文中鲁庄公第一次回答“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这里的“人”指的是__________;乙文中“或异二者之为”的“二者”指的是____________ 。

8.翻译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春秋左丘明《左传·庄公十年》《左氏春秋》

《春秋左氏传》编年齐鲁长勺之战

二、文言知识积累:

1.①jiàn②bǐ③bó④zhé⑤shì⑥mǐ⑦fú⑧biàn⑨jì

 2.①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②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3、“徧”通“遍”普遍、遍及

4、①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②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5、

(1)①吃肉的人②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2)①见识短浅②卑鄙,指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3)①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书信

②为正义的事业或目的,舍弃自己的利益甚至是生命;实情

(4)①可以凭借②表示“许可”的能愿动词

(5)①案件②监狱

6、

(1)①介词,凭借②介词,把、拿;③介词,根据,按照;④介词,凭;

(2)①代词,“这件事”指战争②助词,的③代词,曹刿④助词,不翻译 ⑤代词,齐军

(3)①攻打②砍伐(4)①听从②跟从(5)①军队②老师

(6)①虚报②好处、益处③戴上

(7)①因此、所以②原因、缘故③旧的、原来的(知识)④故意

(8)①参与②一会儿③夹杂④中间(9)①边境②见识短浅

(10)①句首发语词,用在议论的开头,无实意②代词,那③对成年男子的尊称

7、

(1)在长勺作战。

状语后置的倒装句

(2)凭借什么作战?

宾语前置的倒装句

(3)作战,靠的是勇气。

判断句

(4)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耗尽了。

省略句

8、

(1)倒下

(2)个人专有(3)即使(4)类

(5)谋划(6)大败(7)战胜

(8)第二次(9)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10)为人所信服

9、

(1)居高位、享厚禄的大官们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2)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3)大国的情况,是难以估测的,害怕在那里有埋伏。

(4)衣食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来分给别人。

(5)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按照实情处理。

(6)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和丝织品等,我不敢虚报,一定按照实情上报给神明。

(7)这只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你的。

(8)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9)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10)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远望齐军,说:

“可以追击了。

(11)作战,靠的是勇气。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后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后士气就枯竭了。

敌方的士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12)我发现齐军的车印杂乱,远望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10、肉食者/鄙  牺牲/玉/帛 可/以/一战

 遂/逐齐师 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1、①汝(你)②之于③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