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42671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docx

《语文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docx

语文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语文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8个生字(塑饼谱抑挫歇吉营)。

正确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抓住课文中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作者是怎样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

练习较快速度朗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的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词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教师准备:

借助远程教育资源,制作相关的课件。

2、学生准备:

自读课文,初步学会生字新词。

网上查阅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课件

师: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平凡而又可敬的老人——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边,面带微笑,手捧鸥食伸向空中,红嘴鸥在他手上啄食,在他身边蹁跹环绕……这一幅人鸥和谐相处的美丽画面在这里永久定格。

在昆明翠湖公园湖畔有一位老人的青铜雕塑,名字就叫“海鸥老人”。

这位老人叫吴庆恒。

他生前孤身一人,每年冬天飞抵昆明的红嘴鸥是他唯一的寄托。

每当红嘴鸥“驾临”,老人天天徒步十多公里进城给它们喂食,和它们嬉戏,风雨无阻。

老人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为此,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

(《教师教学用书》P231)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老人与海鸥》这篇文章,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动人的故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学生质疑,初步感知

师:

同学们,当你阅读这一真实而又动的故事的时候,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

老师,我最想知道的是,老人和海鸥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动人故事?

生:

“我们”为什么要把老人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翠湖边?

生:

当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带到翠湖边时,竟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这到底是为什么?

……

4、师:

同学们刚才的提问非常深刻,说明大家在用心读课文,认真想问题。

如果我们在阅读中解决了这三个问题,课文内容也就读懂了。

现在,请大家按老师的要求,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读课文吧。

二、小组合作,自读自悟

1、配乐朗读,激发情感。

2、小组合作,交流情感。

①联系课题,想一想课文可分几部分(人(老人)爱鸥→←鸥(海鸥)爱人)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②大致回答上述三个问题。

③画出自己感受最深刻的句子,交流使你最感动的场景。

三、整体感知,交流点拨

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检查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正音、正字:

“塑”读sù,不能读成shuò;“饼”读bǐng不要读成bǐn;“营”读yíng不要读成yín。

“抑”的右边不能写成“卯”或加点;“吉”的上部分是“士”不要写成“土”。

2、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①师:

同学们通过听录音和自读课文,一定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的印象。

如果请你用一个词语概括老人与海鸥之间的关系,你会选择一个什么词?

②生:

老人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我是从课文第13节看出的。

③全班齐读课文第13节: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④师:

是的,不仅仅是老人把海鸥当作亲人,海鸥也把老人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那么,你们从课文哪些段落中可以看出海鸥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

⑤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14—17节;指名有感情地朗读15、16、17自然段。

3、交流点拨

①老人与海鸥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讲了一位老人与一群从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到冬天来临,老人便会风雨无阻地来到翠湖边喂海鸥饼干,视海鸥为儿女。

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不忍离去。

②说一说:

课文哪部分是写老人爱海鸥,哪部分是写海鸥爱老人?

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13这部分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第二部分,14—17这部分表现了海鸥对老人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前后两部分中最让人感动的句子,并分小组交流对这些句子的大致理解。

四、课堂作业,巩固新知

1、比一比,组成词语

饼()驻()遗()涡()啄()祥()瞻()

拼()拄()遣()蜗()逐()详()檐()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②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③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3、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课

1、听写词语:

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相依相随

2、指名朗读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

二、一赏课文,感悟深情(老人对海鸥的爱)

1、自由朗读,边读边想

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老人把海鸥当作了亲人,关心照顾?

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作批注。

2、重点朗读第13节。

师:

同学们,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老人,为了给在昆明市翠湖的海鸥送餐,他十几年如一日,一到冬天,他每天必来,风雨无阻,他把海鸥看作是自己的儿女一样。

那么,你从课文第一部分中哪些地方看出老人把海鸥当作了亲人?

3、学生自主交流。

生①:

老师,课文的第2自然段给我留下的非常深刻的印象。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我从两个“褪色”中体会到,这是一位多么简朴的老人,可就是这样一位勤俭的老人,却用自己不多的退休工资给海鸥买食物,天天步行二十余里去喂海鸥,这充分体现了老人对海鸥那种无私的爱。

生②:

我从网资料中还了解到,四元五角一斤的饼干,老人毫不吝惜买给海鸥,因为他知道那是海鸥是喜欢吃的美食,他还经常买来鸡蛋为海鸥制作“鸡蛋饼干”;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两毛钱一包的“金沙江”香烟。

由此可以看出,老人把海鸥看成是自己的儿女一样亲。

师:

同学们交流真不错。

那么,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感受到老人对海鸥的爱?

4、指名朗读课文第3节。

学生画出描写老人喂海鸥的动作及海鸥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词语。

⑴课件出示:

老人喂海鸥的情景:

⑵课件出示老人喂海鸥的细节描写:

“老人把饼干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海鸥呼唤。

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

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着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①指名朗读、全班齐读老人喂海鸥的细节描写。

②交流“人鸥情”

生1:

从这段细节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老人喂海鸥的节奏是时而快时而慢。

海鸥多时喂得快,海鸥少时喂得慢;海鸥吃得快就快,海鸥吃得慢就慢。

师:

这多么有意思啊!

表面上看来,是海鸥依着老人的节奏在起起落落,而事实上是老人在依着海鸥的节奏边走边放。

生2、从这段细节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关系是多么的和谐,多么的亲密无间。

师:

这起起落落的海鸥,翻飞的白色,谱成了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在这乐谱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生1:

我们仿佛听到了海鸥的鸣叫,海鸥扑翅膀的声音。

生2:

我还听到了老人的笑声,他在呼唤海鸥的声音。

海鸥在扑着翅膀吃食。

生3:

我们看到了海鸥们围着老人飞,老人的笑容洋溢在脸上。

5、师:

好一幅人与鸥的和谐画面!

这么和谐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的是老人与海鸥浓浓的亲情呀!

还有哪儿你感受到老人对海鸥像亲人一样?

①分角色朗读4—12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②交流:

这一部分又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老人把海鸥视为亲人?

生1:

老人给海鸥取名字,亲切地叫着它们的名字,边喂食边与海鸥聊天。

生2:

老人一声呼唤,海鸥“应声而来”。

生3:

老人对一只前年离去到今年也没有来的海鸥挂念。

生4:

太阳偏西,海鸥即将飞离,“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板书:

人爱鸥——取名;亲昵的呼唤、交谈;无限的企盼)

③师:

十多年了“老人每天必来”……老人视海鸥为儿女,对海鸥一片深情。

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它们视老人为父亲。

当老人去世后,海鸥们又是以怎样的方式来怀念自己的“父亲”的呢?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深厚的感情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吧。

三、再赏课文,感悟真情(海鸥对老人的送别)

1、指名分别朗读课文第15—17节。

2、结合课文,品赏鸥爱人的真情。

师:

老人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照顾、喂养海鸥,和海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可是有一天,老人去世了……当老人的遗像出现在湖边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想一想,海鸥的哪些举动让人意想不到?

3、学生用自己喜欢人方式读课文,找出重点句子或片断。

交流。

①出示课件:

②交流1(出示片断):

“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

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A、议一议:

为什么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

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

点拨:

这是谁也意想不到的事情。

海鸥一开始“突然飞来”时,也许以为是老人又来给它们喂食了,许多天没来的老人终于来了,于是它们没等老人呼唤它们的名字就迫不及待地“突然飞来”。

然而它们很快发现不对,于是它们围绕着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

它们一定是发现十多年来天天与它们朝夕相处的老人今天与往常不一样了。

它们用声声鸣叫呼唤老人。

B、是呀,海鸥们连声鸣叫着,它们是在用自己急切地呼唤自己的亲人哪!

同学们,你能把海鸥的这种情感读出来吗?

(指名情感朗读;全班齐读)

③交流2(出示片断):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师:

读了这段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

“瞻仰”一词写出了老人的儿女——海鸥们对老人敬仰,尊敬。

生:

我从“急速”一词,感受到海鸥那种焦虑、急切的心情。

师:

你还从哪里读出了海鸥对老人亲人般的感情?

④交流3(出示片断)

“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

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生:

从“纷纷”一词,我体会到海鸥们的行动是何等的一致,它们似乎有谁在无声的指挥。

生:

“站成了两行”“肃立不动”“白翼天使”这些词写出海鸥对老人尊敬、爱戴,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遗像扑过来。

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么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的旋涡中脱身出来。

师:

这里两次用了“扑”这个词,为什么不用“飞”呢?

生1:

也许海鸥们意识到就要与老人永别了,所以希望能阻止我们拿走遗像,希望再多看老人一眼,希望老人的遗像多停留一会儿。

生2:

这里两个“扑”用得特别好,更体现了海鸥们那种伤痛,那种无奈,那种急切、焦虑的心情。

师:

这段话中又一次写到了海鸥的“鸣叫”,想象一下海鸥们似乎在说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感悟海鸥们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也可以“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的口气表达。

4、老人去世后,他心中恋恋不舍的是什么呢?

让我们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总结课文,情感升华

1、师:

同学们,动物也是有感情的,像文中的海鸥,因为老人的关爱,它们和老人建立起浓厚的感情。

老人去世了,海鸥们也会悲伤。

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