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高三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26584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高三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解析高三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解析高三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解析高三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解析高三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析高三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解析高三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高三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析高三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解析高三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Si-24S-32K-39Mn-55Fe-56Cu-64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诗句或谚语都与化学现象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B.“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一定不包含化学变化

C.“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

D.“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与胶体知识有关

2.炒河虾由青色变成红色,一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是河虾体内某种物质在加热的时候发生颜色的改变。

就这位同学的做法而言,这应该属于科学探究步骤中的()

A.实验B.观察C.假设D.分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这位同学的猜测,是假设。

考点:

考查科学探究步骤及方法的知识。

3.元素周期表中铋元素的数据见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i元素的质量数是209

B.Bi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09.0

C.Bi原子6p亚层(能级)有一个未成对电子

D.Bi原子最外层有5个能量相同的电子

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Cl2完全溶于水时,转移电子数为NA

B.常温下,pH=l的H2SO4溶液中含有的H+的数目为0.2NA

C.标准状况下,2.24LNH3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NA

D.常温下,23g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NA个氧原子

5.下列装置、操作及说法正确的是()

氯化铵

A.图1用于海水蒸馏B.图2用于铜与浓硝酸反应制取NO2

C.图3用于实验室制氨D.图4中X若为四氯化碳,可用于吸收氯化氢气体,并防止倒吸

6.将CO2气体缓缓地通入到含KOH、Ba(OH)2和KAlO2的混合溶液中直至过量,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所通CO2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整个反应进程中的各种描述不正确的是()

A.O~A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Ba(OH)2+CO2===BaCO3↓+H2O

B.B~C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AlO

+3H2O+CO2===2Al(OH)3↓+CO

C.A~B段与C~D段所发生的反应相同

D.D~E段沉淀的减少是由于碳酸钡固体的消失所致

7.将几滴KSCN(SCN-是“类卤离子”)溶液加入到含有Fe3+的酸性溶液中,溶液变成红色。

将该红色溶液分为两份:

①一份中加入适量KMnO4溶液,红色褪去;②向另一份中通入SO2,红色也褪去。

以下推测肯定不正确的是()

A.①中红色褪去的原因是KMnO4将SCN-氧化

B.②中红色褪去的原因是SO2将Fe3+还原成Fe2+

C.②中红色褪去的原因是SO2将SCN-还原

D.SCN-在适当条件下可失去电子被氧化为(SCN)2

8.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1.0mol·L-1的KNO3溶液:

H+、Fe2+、Cl-、SO42-

B.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

NH4+、Ba2+、AlO2-、Cl-

C.c(H+)=10-12mol·L-1的溶液:

K+、Ba2+、Cl-、Br-

D.加入苯酚显紫色的溶液:

K+、NH4+、Cl-、I-

9.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SO2:

Ca2++2ClO−+SO2+H2O=CaSO3↓+2HClO

B.向NH4A1(SO4)2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恰使SO42-沉淀完全

NH4++Al3++2Ba2++2SO42-+4OH-=Al(OH)3↓+NH3·H2O+2BaSO4↓

C.向Mg(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Mg2++2HCO3-+2OH-=MgCO3↓+CO32-+2H2O

D.向硝酸银溶液中滴加稀氨水至过量:

Ag++NH3•H2O==AgOH↓+NH4+

10.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已知2H2(g)+O2(g)=2H2O(g);△H=-483.6kJ/mol,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kJ/mol

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含20.0g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则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aOH(aq)+HCl(aq)=NaCl(aq)+H2O(aq);△H=-57.4kJ/mol

D.已知2C(s)+2O2(g)=2CO2(g);△H1,2C(s)+O2(g)=2CO(g);△H2。

则△H1<△H2

11.X、Y、Z、W是短周期元素,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未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获得其单质;Y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s、p电子数相等;Z元素+2价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W元素原子的M层有1个未成对的p电子。

下列有关这些元素性质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X元素的氢化物的水溶液显碱性

B.Z元素的离子半径大于W元素的离子半径

C.Z元素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与X元素的单质反应

D.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晶体具有很高的熔点和沸点

12.当0.2molNa218O2足量CO2完全反应后所得固体的质量为()

A.21.2gB.21.6gC.22.0gD.22.4g

13.将1L1.00mol/L的Na2CO3溶液逐滴加入到1L1.25mol/L的盐酸中;再做相反操作:

将1L1.25mol/L的盐酸逐滴加入1L1.00mol/L的Na2CO3溶液中,两次操作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同温同压下)是:

()

A.1∶1B.2∶1C.5∶2D.2∶5

14.将51.2gCu完全溶于适量浓硝酸中,收集到氮的氧化物(含NO、N2O4、NO2)的混合物共0.8 mol,这些气体恰好能被500 mL 2 mol/LNaOH溶液完全吸收,发生的反应为:

2NO2+2NaOH=NaNO2+NaNO3+H2O、NO+NO2+2NaOH=2NaNO2+H2O。

则生成的盐溶液中NaNO3的物质的量为()

A. 0.2molB. 0.4molC. 0.6molD. 0.8mol

收集到氮氧化物也就相当于是n(NO2)=0.3+2×0.2=0.7mol.,n(NO)=0.3mol.。

结合两个方程式可知发生第二个反应的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的物质的量都是0.3mol,发生第一个反应的二氧化氮物质的量为0.4mol.所以产生NaNO30.2mol,产生NaNO20.2mol+0.3mol=0.8mol.

考点:

考查Cu与适量浓硝酸反应产物的知识。

15.将铁、铝、硅的混合物分为等质量的两份,一份跟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另一份跟足量稀硫酸反应,最终产生的H2一样多,则铁与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

1B.4:

1C.1:

1D.3:

1

16.Cl2、HCl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分析产物溶液中除大量

OH−外,还有Cl−、ClO−、ClO3−,并知这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比为9:

2:

1。

试问原混合气体中Cl2与HCl体积比为()

A.2:

5B.3:

1C.5:

2D.1:

1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17.(14分)Q、R、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在短周期的所有元素中Q的原子半径与Z的原子半径之比最小(不包括稀有气体),R、X、Y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同一周期中R的一种单质的熔点最高,Y与Q、R、X、Z均能形成多种常见化合物。

(1)X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其原子核外有种不同形状的电子云。

这五种元素中,最外层有两个未成对电子的元素是(用元素符号表示)。

(2)常温下液态化合物甲只含上述元素中的两种,分子中原子个数比1︰1,甲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

(3)Q分别与X、Y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的稳定性______>______(用分子式表示)

(4)Q与R两元素可组成多种分子,其空间构型可能是(填写序号)。

a.直线型b.平面形c.三角锥形d.正四面体

(5)X的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原因之一,工业上可采用它与其氢化物反应生成无毒害物质而除去,请用方程式表示该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2分)某课外活动小组欲利用CuO与NH3反应,研究NH3的某种性质并测定其组成,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仪器b中可选择的试剂为________;

(2)实验室中利用下列各组物质,进行喷泉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Cl2与饱和食盐水B.CO2与40%的NaOH溶液

C.NH3与饱和食盐水D.HCl与水

(3)实验中观察到装置C中黑色CuO粉末变为红色固体,量气管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上述现象证明NH3具有还原性,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完毕,若测得干燥管D增重mg,装置F测得气体的体积为n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则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用含m、n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nL。

n(H2O):

n(N2)=(mg÷18g/mol):

(nL÷22.4L/mol)=11.2m:

9n.则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9n×2):

(11.2m×2)=9n/11.2m

考点:

考查仪器的识别、应用和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等知识。

19.(12分)碳酸锂广泛应用于陶瓷和医药等领域,以锂辉石(主要成分为LiAlSi2O6)为原材料制备Li2CO3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2LiAlSi2O6+H2SO4

Li2SO4+Al2O3·4SiO2•H2O

②Fe3+、Al3+、Fe2+和Mg2+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分别为3.2、4.7、9.0和11.1

③某些物质的溶解度(S)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锂辉石用浓硫酸浸取之前要粉碎成细颗粒的目的是

(2)滤液a中含有Li+、SO42-,另含有Fe3+、Al3+、Fe2+、Mg2+、Ca2+、Na+等杂质,步骤Ⅱ需在搅拌下加入石灰石以调节溶液的PH到6.0—6.5,此时沉淀的杂质离子有;石灰石调节溶液PH的原理的离子方程式为。

(3)步骤Ⅱ在滤液a中加入的除杂剂依次为适量的H2O2溶液,石灰乳和Na2CO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步骤Ⅲ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过滤后需要用热水洗涤的原因是

(5)从滤液c中可回收的主要物质是

【答案】

(1)增大锂辉石与硫酸的接触面积,加快浸出反应速率,提高浸出率

(2)Al3+、Fe3+CaCO3+2H+=Ca2++H2O+CO2↑(3)2Fe2++H2O2+2H+===2Fe3++2H2O,

(4)Li2C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热水洗涤可减少Li2CO3的损失(5)Na2SO4

20.(14分)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Fe3+和SO32-之间发生的反应。

(1)取5mLFeCl3浓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Na2SO3浓溶液,观察到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继续加入Na2SO3浓溶液至过量,溶液颜色加深,最终变为红褐色。

无气泡产生,无沉淀生成。

这种红褐色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除了观察到以上的现象外,有成员提出了另一种可能: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证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请把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方案一:

检验溶液中含有Fe2+证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方案二:

检验溶液中含有证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用品:

0.1mol/LBaCl2、3mol/L盐酸、0.1mol/LKMnO4(H+)、氯水、20%KSCN、0.5mol/LKI;试管若干、胶头滴管若干

Ⅰ预处理:

(1)中获得的混合物放在如右图装置中处理足够时间。

Ⅱ检验过程

操作

现象及结论

基于方案一:

基于方案二:

考点:

考查Fe3+和SO32-之间发生的反应的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