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复习资料.docx
《环境化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化学复习资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化学复习资料
考试范围:
侧重于环境污染化学,着重于各类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行为、效应以及减少或消除其产生的理论和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水环境化学、大气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及化学物质的生物效应与生态效应等内容;
对其中有机污染物的归趋模式、金属离子的存在形态及生物效应、化学物质结构与毒性关系,污染物的生物效应和生物浓缩机制以及全球范围内的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需加以掌握。
同时具有应用环境化学的基本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些较复杂的环境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性思维和潜力,并且对环境化学的热点领域研究的最新发展有一定了解。
概论
1.谈一谈当今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包括哪些(4-5个)?
(1)大气污染
●主要污染物有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硫、铅等;
●全球有11亿人口生活在空气污染城市中;
●世界卫生组织1998年公布的世界十大空气严重污染城市中,我国有七个,太原和北京分别名列第一和第三。
全球污染的322大城市中,前十名:
太原、米兰、北京、乌鲁木齐、墨西哥、兰州、重庆、济南、石家庄、德黑兰。
(2)臭氧层破坏
●1998年9月报道,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面2720X104km2,近南极大陆面积的1倍;
●臭氧层耗散导致:
皮肤癌、白内障、白血病等......
(3)全球变暖
●北极海冰区域大约每10年收缩9%,海平面上世纪平均上升了10到20厘米;
●20世纪90年代是自19世纪中期开始温度记录工作以来最温暖的十年,在记录上最热的几年依次是:
1998年,20XX年,20XX年,20XX年和1997年。
●美国人口仅占全球人口的3%-4%,而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却占全球排放量的25%以上。
美国曾于1998年11月签署了《京都议定书》。
但小布什政府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借口,宣布拒绝执行《京都议定书》。
(4)酸雨侵袭(SO3+H2O→H2SO4SO2+hv→SO2·)
●世界各国皆有不同程度的酸雨侵袭;
●我国酸雨覆盖率以国土面积计已近40%,并有半数以上城市受酸雨之害;
(5)水体污染与水资源短缺
在世界范围内已经确定存在于饮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达1100多种,每年至少有1500万人死于水污染引起疾病;
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
但人均水量只相当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110位.。
水质恶化使水资源更趋于紧张。
(6)土壤、固体废物污染
据污染源普查的资料统计,目前全国污染土壤达3亿亩。
根据09年相关环境资料,对30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壤有害重金属抽样监测,其中3.6万公顷土壤重金属超标,超标率:
12.1%。
20XX年2月2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国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这是中国第一个“十二五”专项规划;
(7)土地荒漠化
全球有19.6*108hm2土地正趋于荒漠化,2.5亿人直接受害。
我国风蚀与荒漠化的土地面积达33X104hm2,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8.2%,每年造成经济损失540亿元;
土地退化导致:
沙尘暴健康危害、自然疫源性疾病、水土流失与土壤营养物流失、土壤酸化(酸雨)等;
(8)绿色屏障锐减
世界森林面积每年减少1986×104hm2;
中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5位,人均森林面积屈居世界第119位,人均森林面积0.128公顷;
(9)物种减少
大面积砍伐森林、过度捕猎野生动物、工业化和城市化、无控制的旅游、水土气的污染、全球变暖;
(10)海洋污染
污水、垃圾和化工废物等直接流入海洋;
海洋污染造成赤潮频繁发生;
(11)人口激增
2.什么是次生环境问题?
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分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两大类。
3.什么是环境容量?
EnvironmentalCapacity,特定环境单元在不影响其特定环境功能的情况下,能够容纳污染物的最大量。
这里的特定环境功能一般以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
4.北京地区土壤镉的背景值为0.12mg.kg-1,而农田土壤规定的镉环境质量标准为1mg.kg-1,则该土壤的环境容量为0.88mg.kg-1
5.BCF:
生物浓缩因子或富集系数,是表示水体中化合物在水和生物之间的分布,通常用来表示生物对化合物富集的能力;BCF=生物体内某种物质的平衡浓度(mg/L)/环境中该物质的平衡浓度(mg/L)
6.BHL:
BiologicalhalfLife,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后,在代谢和排泄作用下,使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削减到初始浓度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即生物半衰期。
6.多种化学物质作用于生物机体所产生的联合毒作用分为几种类型?
协同作用(Synergism):
在环境中同时存在二种以上污染物时,一种污染物的存在会导致另一种污染物的毒性或危害性增加。
也称相乘作用。
拮抗作用(antagonism):
一种污染物质的毒性能够被另一种物质所抑制,使其效果相互抵消或减弱的现象,称为拮抗作用。
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金属间存在着广泛的拮抗作用;
独立作用:
指各毒物对机体的入侵途径、作用部位、作用机理等均不相同,因而在其联合作用中各毒物生物学效应彼此无关、互不影响。
即独立作用的毒性低于相加作用,但高于其中单项毒物的毒性。
7.环境阈值(thresholdvalue):
是指生物接触毒物后,使机体产生异常生理、生化的或者某种潜在的病理学改变的最小剂量。
从阈值量开始到刚好引起受试验动物死亡的剂量为止,定为毒物的毒性作用带,毒物的毒性作用带越窄,表明毒性就越大;
8.化学元素的生物效应:
对生物体来说,任何物质包括机体需要的大量和微量元素,只有在符合生物生理代谢平衡所需要的适合含量时才是有益的,过量和不足对生物体都会引起危害。
土壤环境化学部分
一、填空
1.土壤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原生矿物迅速脱盐基、脱硅,主要形成高岭石。
再迸一步脱硅的结果,矿物质彻底分解,造成铁铝氧化物的富集,称为红土化作用。
2.土壤中的空气主要成分包括N2、O2和CO2;当处于还原条件下,土壤空气中还含有少量还原性气体,如CH4、H2S、H2、NH3等。
3.土壤中两个最活跃的组分是土壤胶体和土壤微生物,它们对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有重要作用。
4.土壤胶体微粒的内部一般带负电荷,形成一个负离子层,其外部由于电性吸引,而形成一个正离子层,合称为双电层。
5.土壤胶体可变电荷的来源?
1)粘粒矿物晶面上OH基中H+的解离;2)腐殖质上某些官能团的解离;3)含水氧化铁和水铝石表面分子中OH的解离;4)含水氧化硅(SiO2.H2O;H2SiO3)的解离;
6.土壤胶体吸附的阳离子,可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以离子价为依据进行等价交换。
同价离子中,离子半径越大,水化离子半径就越小,因而具有较强的交换能力。
7.土壤的可交换性阳离子有两类:
一类是致酸离子,包括H+和Al3+;另一类是盐基离子。
8.土壤的潜性酸度往往比活性酸度大得多,土壤的潜性酸度分为代换性酸度和水解酸度;
9.土壤中主要氧化还原体系包括:
铁体系Fe(III)-Fe(II),锰体系Mn(IV)-Mn(II),硫体系SO42-,H2S氮体系NO3-(NO2-、N2、NH4+),碳体系CO2、CH4等.
二、问答题
1.何为同晶取代?
同晶取代:
当硅酸盐粘土矿物形成时,晶格内的组成离子,常被另一种大小相近、电荷符号相同的离子所取代(Al3+~Fe3+,Si4+,Mg2+),取代后的晶体构造并未改变。
2.土壤胶体的性质有哪些?
土壤胶体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
土壤胶体的电性:
土壤胶体微粒具有双电层,微粒的内部一般带负电荷,形成一个负离子层,其外部由于电性吸引,而形成一个正离子层,合称为双电层。
3.土壤盐基饱和度?
在土壤交换性阳离子中盐基离子所占的百分数称为土壤盐基饱和度。
土壤盐基饱和度=交换性盐基总量/阳离子交换总量。
4.潜性酸度及其来源:
土壤潜性酸度是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H+和Al3+的反映。
当这些离子处于吸附状态时,是不显酸性的,但当它们通过离子交换作用进入土壤溶液之后,即可增加土壤溶液的H+浓度,使土壤pH值降低。
只有盐基不饱和土壤才有潜性酸度,其大小与土壤代换量和盐基饱和度有关。
5.土壤缓冲性能?
与哪些性质有关?
是指土壤具有缓和其酸碱度发生激烈变化的能力,它可以保持土壤反应的相对稳定,为植物生长和土壤生物的活动创造比较稳定的生活环境,所以土壤的缓冲性能是土壤的重要性质之一。
土壤溶液的缓冲作用:
土壤溶液中含有碳酸、硅酸、磷酸、腐殖酸和其他有机酸等弱酸及其盐类,构成一个良好的缓冲体系,对酸碱具有缓冲作用。
碳酸及其钠盐。
当加入盐酸时,碳酸钠与它作用,生成中性盐和碳酸,大大抑制了土壤酸度的提高。
Na2CO3+2HCL=2NaCL+H2CO3土壤酸碱性当加大Ca(OH)2时,碳酸与它作用,生成溶解度较小的碳酸钙,限制了土壤碱度。
H2CO3+Ca(OH)2=CaCO3+2H2O土壤中的某些有机酸(如氨基酸、胡敏酸等)是两性物质,具有缓冲作用,如氨基酸含氨基和羧基可分别中和酸和碱,从而对酸和碱都具有缓冲能力。
R-CH(NH2)(COOH)+HCL=R-CH(NH3CL)(COOH)R-CH(NH2)(COOH)+NaOH=R-CH(NH2)(COONa)+H2O。
土壤胶体的缓冲作用土壤胶体吸附有各种阳离子,其中盐基离子和氢离子能分别对酸和碱起缓冲作用。
对酸的缓冲作用(以M代表盐基离子)土壤胶体-M+HCL=土壤胶体-H+MCL对碱的缓冲作用土壤胶体-H+MOH=土壤胶体-M+H2O土壤胶体的数量和盐基代换量越大,土壤的缓冲性能就越强。
因此,砂土掺粘土及施用各种有机肥料,都是提高土壤缓冲性能的有效措施。
在代换量相等的条件下,盐基饱和度愈高,土壤对酸的缓冲能力愈大;反之,盐基饱和度愈低,土壤对碱的缓冲能力愈大。
铝离子对碱的缓冲作用:
在pH<5的酸性土壤里,土壤溶液中Al3+有6个水分子围绕着,当加大碱类使土壤溶液中OH-离子增多时,铝离子周围的6个水分子中有一、二个水分子离解出H+,与加人的OH-中和,并发生如下反应:
2Al(H2O)63++2OH-=Al2(OH-)2(H2O)84++4H2O水分子离解出来的OH-则留在铝离子周围,这种带有OH-离子的铝离子很不稳定,它们要聚合成更大的离子团,在pH>5.5,铝离子开始形成Al(OH)3沉淀,失去缓冲能力。
一般土壤缓冲能力的大小顺序是:
腐殖质土>粘土>壤土>砂土
6.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1)土壤的理化性质
1)pH值对重金属有效性影响
pH值的大小显著影响土壤中重金属的存在形态和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量。
由于土壤胶体一般带负电荷,而重金属在土壤-农作物系统中大都以阳离子的形式存在,因此,一般来说,土壤pH越低,H+越多,重金属被解吸的越多,其活动性就越强,从而加大了土壤中的重金属向生物体内迁移的数量。
但对部分主要以阴离子状态存在的重金属来说,情况正好相反
2)土壤质地对重金属有效性影响
土壤质地影响着土壤颗粒对重金属的吸附。
一般来说,质地粘重的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力强,降低了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能力。
如小麦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土壤质地的改变,砂壤→轻壤→中壤→重壤→粘土,麦粒对汞的吸收率呈规律性减少。
土壤粘性越重,吸收砷的能力越强,水稻受害程度越轻。
3)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对重金属有效性影响
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影响重金属的存在形态,从而影响重金属化学行为、迁移能力及对生物的有效性。
一般来说,在还原条件下,很多重金属易产生难溶性的硫化物,而在氧化条件下,溶解态和交换态含量增加。
4)土壤有机质对重金属有效性影响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影响土壤颗粒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和重金属的存在形态,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高于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
对于有机质是否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却有不同的观点。
研究表明,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都与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但重金属各组分占全量的比例一般与有机质含量的大小没有密切关系。
如土壤剖面中,水溶性硒含量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迅速降低,与有机质变化趋势一致。
(2)重金属的种类、浓度、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
1)重金属种类对生物有效性影响
对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含量和植物吸收累积研究的结果为:
Cd、As较易被植物吸收,Cu、Mn、Se、Zn等次之,Co、Pb、Ni等难于被吸收,Cr极难被吸收。
研究春小麦受重金属污染状况后发现,Cd是强积累性元素,而Pb的迁移性则相对较弱;铬和铅是生物不易积累的元素。
2)重金属含量
从总量上看,随着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增加,植物体内各部分的累积量也相应增加。
3)重金属形态
不同形态的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转化能力不同,对植物的生物有效性亦不同。
重金属的存在形态,可分为交换态Exchangeable、碳酸盐结合态boundtocarbonates、铁锰氧化物结合态boundtoIronandManganeseoxides、有机结合态boundtoorganicmatter和残渣态Residue。
交换态的重金属(包括溶解态的重金属)迁移能力最强,具有生物有效性(又称有效态)。
(3)植物种类、生育期
重金属进入土壤--植物系统后,除了物理化学因素影响其相互迁移外,植物起着特殊的作用。
植物种类和生育期影响着重金属在土壤--农作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
植物种类不同,其对重金属的富集规律不同;农作物生长发育期不同,其对重金属的富集量也不同。
(4)复合污染
在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的复合效应使得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十分复杂。
受实验条件和所选择重金属种类的差异,不同学者得出的结论也不同;重金属浓度不同,复合效应亦不同。
(5)施肥:
施肥可以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和重金属的存在形态,并因此而影响重金属的迁移转化。
由于肥料、农作物和重金属种类的多样性以及重金属行为的复杂性,施肥对土壤--农作物系统中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机制十分复杂,结论也不尽相同。
7.POPs:
是指人类合成的、能持久存在于环境中、通过生物食物链(网)累积、并对人类健康及环境造成有害影响的化学物质。
具有:
环境持久性、生物积累性、远距离迁移能力、高毒性特点。
8.生物修复的理论基础?
影响因素有哪些?
什么是植物修复?
大多数环境中都存在着天然微生物降解净化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的过程,只是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使生物自然净化的速度很慢,因此需要采用各种方法来强化这一过程,例如提供氧气,添加氮、磷营养,如接种经驯化培养的高效微生物等,以便能够迅速去除污染物,这是基本原理。
影响微生物修复的因素包括:
1)微生物营养盐;2)电子受体如溶解氧、有机物分解的中间产物和无机酸根(硝酸、硫酸根)3)共代谢基质;4)污染现场和土壤的特性;5)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等.
9.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化主要包括:
光解和微生物降解。
10.土壤中,植物主要通过扩散、质体流动和吸附分配来完成对农药的吸收、转运。
11.影响农药在土壤中扩散的因素包括:
a.土壤湿度(水分含量)水含量在4~20%,以气态扩散占50%以上,超过30%时,主要以非气态形式扩散;b.胶体的吸附;c.土壤质地;d.土壤温度;e.气流速度;f.农药种类;
12.举3-4例说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及其适用性?
(1)隔离包埋技术(Isolationandcontainment)将重污染土壤与其周围环境隔离开来,减少重金属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或增加重金属的土壤环境容量。
具体措施为:
以钢铁、水泥、皂土或灰浆等材料,在污染土壤四周修建隔离墙,以防止污染地区的地下水流到周围地区。
其中以水泥最为便宜,应用也最为普遍。
(2)固化稳定技术(solidicationandstabilisation)固化稳定技术包括两个方面:
采用化学方法降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可溶性和可提取量,同时采用物理方法将污染土壤包埋在一个坚固基质中。
Wheeler(1995)报道可将水泥,炉渣和石灰混合物加入污染土壤中,搅拌均匀凝固之后,形成一个大石块,将污染土壤包埋在其中。
也可采用电导产热原理给土壤加热升温,当土壤冷却后,土壤凝固成玻璃样块状结构,称之为玻璃化。
该方法包括三个具体步骤:
l)在土壤两端插上电极并通过土壤形成电流环路,土壤温度上升并熔化;2)在自然冷却过程中,土壤凝固形成玻璃样土块;3)在土块上覆盖一层干净土壤。
这一技术已经实际应用于铅污染土壤的修复。
(3)热冶分离技术(pyrometallurgicalseparation)在一定温度下,金属就会熔解或升华为气态。
热治分离技术利用这一原理,将重金属从污染土壤中“蒸发”出来以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
这一技术主要应用于具有较高回收率的严重污染土壤(5一20%)。
化学稳定技术(chemicalstabilization)应用化学反应将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氧化或还原,从而达到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活性。
研究表明,施用轻基磷石灰(Ma,1996)、水合氧化锰(Mehch,1994)、磷石灰(Ma,1997)也可促进铅的沉淀,减少土壤中的可溶态和可提取态铅。
(4)电动修复技术(Electrokineticetechnology)在污染土壤两端插上电极,接通电源后,土壤中的带电粒子向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最终积聚或沉淀在电极上,以达到清除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目的。
在欧洲,这一技术不仅应用于铅污染土壤,同时也应用于铜、锌、铬、镍和锅等污染土壤的修复。
(5)客土和翻土法(soilcapping)将污染土壤深挖并移走,在深坑中填入来自其它地区的非污染土壤,这种方法称为客土法;翻土法就是将污染地区的深层土壤挖出,并复盖在污染土壤上。
这两种方法均可降低表层土壤的重金属含量。
(6)土壤淋洗技术(soilwashing)将水泵入污染土壤,加入一定的化学药品,如各种有机酸,无机酸,氢氧化钠以及EDTA等,改变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增加污染元素的水溶性,再将土壤中的水泵出,从而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
被泵出的污水通过一系列的净化处理后可以循环使用。
13.假设你的朋友在广州某燃煤火力发电厂附近投资了一个果园种植项目,但是产量一直不好,初步检测发现土壤呈明显酸性,收获的产品重金属含量过高,请你用所学的环境化学相关知识为你的朋友解释出现这些现象的可能原因。
答:
燃煤火力发电厂:
SOX,NOX,产生酸雨,土壤酸化;广州是南方,我国南方的土壤本身偏酸性,因此缓冲性能差,受酸雨的影响会更严重;酸雨冲刷加速酸化过程,土壤酸化加速土壤中铝的原生和次生矿物风化而释放大量铝离子,影响植物可吸收的形态铝化合物;酸雨加速土壤矿物营养元素流失;改变土壤结构,影响作物正常发育;土壤pH下降会使土壤溶出更多重金属,对植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发电厂烟气中还有大量重金属,汞、镉等,会通过大气沉降作用到土壤环境产品中重金属来源包括,大气沉降来的和土壤中吸收的重金属。
水环境化学部分
1.天然水的主要离子包括:
Cl-,SO42-、HCO3-,CO32-,Na+,K+、Mg2+和Ca2+,这8种离子的总量占水中溶解固体量(TDS)的95%以上;
2.常压下25°C的水中能有8.32溶解氧(mg/L)?
如果用{CH2O}来表示有机物的话,降解多少有机物就可以消耗完这些溶解氧7.80
3.影响天然水溶质成分的自然因素?
区域岩石的组成和性质;区域土壤条件;区域的水-热条件(气候条件);水体条件和水的运动状况;
4.简述天然水中的主要离子组成以及这些离子对天然水的酸度、碱度、硬度、矿化度的贡献?
(1)要的八大离子天然水中常见的八大离子:
K+、Na+、Ca2+、Mg2+、HCO3-、NO3-、Cl-、SO42。
(2)矿化度:
矿化过程中进入天然水体中的离子成分的总量,以溶解总固体(TDS-TotaldissolvedSolid)表示一般天然水中的TDS可以表示为:
TDS=[Ca2++Mg2++Na++K++Fe2++Al3+]+[HCO3-+SO42-+Cl-+CO32-+NO3-+PO43-]
其他:
见表
5.区域河水离子总量与干旱指数成正比,与降水量成反比。
6.一般来说,在同一气候地区,浅层地下水的离子总量高于地表水。
7.水中溶解氧的主要来源有水中藻类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和大气复氧作用。
8.水体中胶体(颗粒)物质种类包括?
无机胶体;有机胶体;有机无机胶体复合体。
矿物微粒和粘土矿物,金属水合氧化物,腐殖质,水体悬浮沉积物,其他湖泊中的藻类。
9.什么是酸雨?
我国酸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方式形成的大气降水(雾、霜)。
广义指酸性物质的干、湿沉降。
(2)我国酸雨的主要特征
污染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四川、广西、贵州以及皖东南、沪杭、浙闽等沿海区域,其中重酸雨区以重庆为中心的西部,包括自贡、贵阳、柳州、南宁等城市;
主要致酸物是SO42-,降水中的SO42-含量全国普遍都很高;
近几年来在酸雨研究中发现酸的干沉降不能低估,引起的环境效应也往往是酸的干、湿沉降综合的结果。
故过去被大量引用的“酸雨”提法已逐渐被“酸沉降”所取代。
10.什么是BOD/COD?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1)生化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oxygendemand)简称BOD。
是表示水中有机物等需氧污染物质含量的一项综合指标。
它说明水中有机物处于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进行氧化分解,使之无机化或气体化时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总数量,其单位以ppm(毫克/升)表示。
(2)化学需氧量(COD)用化学氧化剂(如重铬酸钾或高锰酸钾)氧化水中有机物(芳香族化合物在反应中不能被完全氧化应除去)及某些还原性离子所消耗的氧化剂的氧量,用CODMn,(称为化学需氧量COD)或CODM。
(称为高锰酸盐指数)表示。
化学需氧量愈高,说明水中耗氧物质含量愈高。
如果废水中有机质的组成相对稳定,那么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之间应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3)化学需氧量(COD)与生化需氧量(BOD)
废水中的BOD与COD是有区别的,BOD一般指的是微生物可降解的有机物的量,即废水中可降解有机物的量。
而COD包括一些不可降解的有机物和包括含硫化合物等在内的无机物;COD包含了一切耗氧物质。
11.富营养化:
指水流缓慢和更新期长的地表水中,由于接纳大量的生物所需要的?
?
等营养物引起藻类等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最终可能导致鱼类和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水体污染现象
12.什么是农业面源污染及其主要来源?
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化肥、农药以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渗漏等不同途径对水环境造成的污染。
主要来源:
氮、磷等化肥不合理应用;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生活废弃物和污水灌溉;农药等有机污染物污染;水土流失。
13.农业面源污染特点:
1)分散性和隐蔽性:
面源污染排放具有分散的特征,它随流域内土地利用状况、地形地貌、水文特征、气候、天气等不同具有空间异质性和时间上的不均匀性,地理边界和空间位置不易识别;
2)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由于受到外界因素如降雨、温度、湿度、土壤污染情况等影响较大,因此农业面源污染发生常常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
3)广泛性和不易监测性:
面源污染排放源较多,污染源排放纵横交错,污染物迁移转化复杂,因此很难具体监测到单个污染者的排放量。
14.天然水体中存在哪些胶体颗粒类物质,他们对重金属迁移转化及生物有效性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