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23342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docx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docx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8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两部分:

一是学习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简述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解决问题”,主要是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计算分为三个部分,即9加几,8、7、6加几和5、4、3、2加几。

前两部分的编排,大体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第二,让学生动手操作或观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第三,让学生在不借助实物的情况下思考算法,算出得数。

而5、4、3、2加几不再呈现“凑十”的方法,直接转化成已学过的内容。

在解决问题部分,教科书安排了两个例题。

这两道例题都体现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明确问题——计划与解决——回顾与反思。

其中例5主要体现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例6主要是利用画图的策略更好地理解题意和分析问题。

教科书编排时体现了以下几点:

第一,遵循了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二,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突出了“凑十”的计算方法。

“凑十法”的认识与掌握需要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

教科书在编排时由开始的动手操作、直观演示,再逐步过渡到点子图、分解图,体现直观到抽象的学习过程,将“凑十法”深深扎根学生的头脑中。

第三,突出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即理解题目——拟定方案——执行方案——回顾反思,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学生之前已经认识了20以内各数,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这些都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基础。

但是本单元的计算跟前面的计算内容有一个较大的飞跃——“进位”“凑十”,对于学生来说,用数的分解与组成计算有一定的难度。

解决问题中,本单元出现了“求原数”(逆向加法)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难度。

一是问题情境比较复杂,需要弄清楚条件和问题;二是学生可能受错误思维定势的影响,见到“剩下”就用减法,所以教学时要帮助学生理解题意,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

1.建立数与数之间的重要联系,为正确应用“凑十法”奠定基础。

针对不同的数据学生会运用不同的拆数策略。

所以,学生只有在熟练地掌握数与数之间的重要联系的基础上,才能在计算中达到灵活应用。

2.注重算法的理解过程。

由于部分学生在学前就已经学习了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一位数的加法对他们而言,已逐渐成为了一种自动化的行为,大量的练习,也只是“机械地”运作。

因此,教师应引导他们关注结果背后的计算过程,使他们“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教师可以设计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充分展现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

3.设计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为了达到每分钟能做8~10题这个目标,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并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练习的内容和形式随着学生能力的提升而变化。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自己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加强对不同方法的交流和讨论。

此外,特别要强调的是,应注重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促进学生经验内化,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1课时9加几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8~89情境图和例1,完成教科书P89“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理解“凑十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

2.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会算法多样化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凑十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激活认知

课件出示习题。

 

【学情预设】学生能很快说出答案。

师:

刚才同学们很快算出了答案,看来你们对前面加法的计算掌握得很好了,若是遇到要用9加上几的情况,同学们还能正确计算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9加几。

(板书课题:

9加几)

【设计意图】回顾已学的知识,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为进一步探究新知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探究9加几的算法

1.提取信息,发现问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88情境图。

师:

学校正在开运动会,你能说说运动会现场的情况吗?

【学情预设】学生看图之后互相说一说:

有跑步、跳绳等比赛,还有啦啦队表演和分饮料的同学。

【教学提示】

在多样化的算法中,注意突出“凑十法”。

在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中,理解和掌握“凑十法”。

师:

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

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后勤组的同学给运动员准备了好喝的饮料。

师:

你从这幅图中,发现了哪些信息?

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信息,并相应提出问题。

【学情预设】预设1:

啦啦队第一排有7人,第二排有8人,一共有几人?

预设2:

前面有8人在跑步,后面有5人在跑步,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

预设3:

箱子里有9盒饮料,外面有4盒饮料,一共有多少盒饮料?

师:

同学们真棒,找出了这么多信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一共有多少盒饮料”的问题。

2.自主探究算法。

师:

要求“一共有多少盒饮料”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9+4。

师:

9+4得多少呢?

如果觉得计算有困难,可以用小棒代替饮料,摆一摆、数一数。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学情预设】预设1:

我是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1、2、3……12、13。

预设2:

从9开始接着数4个数,10、11、12、13。

预设3:

从4根里先拿1根放到9根里,再算10+3=13。

预设4:

先将9看成10,因为10+4=14,所以9+4=13。

【设计意图】学生已会数数,所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知识基础,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让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积累经验。

3.建构方法,揭示“凑十法”。

师:

请想到方法3的同学上来演示一下,动手摆一摆。

谁看懂了他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用小棒把“凑十”的过程演示一遍。

师:

为什么拿1根呢?

2根行吗?

把9和1合在一起,好在哪里?

【学情预设】学生说出9和1凑成10,10加3就等于13。

这样算很简单。

师:

这种方法多方便呀!

你们想把这种方法学到手吗?

下面咱们就通过摆小棒来学习这种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

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一边摆一边问:

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

(1盒)这个1盒是从哪里来的?

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

(3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

所以9+4等于多少?

学生边操作边回答问题。

师小结:

像这样,把一个加数凑成10再计算的方法叫“凑十法”。

(板书:

凑十法)

师:

要学会“凑十法”,就要熟记10的组成。

请大家闭眼回忆“凑十”的过程,然后和同桌的小伙伴说出用“凑十法”计算9+4的过程。

学生汇报用“凑十法”计算9+4的思维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

谁来说说想到方法4的同学的思路?

【学情预设】指导学生明确:

其实这也是“凑十法”的思路,把9看成10来计算,最后再减去多算的1,相当于从4里面拿走了1,和9凑成10。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操作,形成了“凑十”的表象,再把表象转化为图示,及时内化为计算方法。

这种由动手操作到不借助实物的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应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1.完成教科书P89“做一做”第1题。

师:

请你摆一摆,填一填,算一算。

学生根据算式摆小棒,并填写方框里的数,再汇报交流。

【学情预设】重点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要把5拆成1和4,把7拆成1和6,学生能说出9和1可以凑成10,使计算简便。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

 

2.归纳算法。

教师指着黑板上板书的3道算式。

师:

观察这几道算式,它们都是怎样算的?

说一说9加几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思考后讨论,集体汇报交流。

师:

计算9加几的加法,见到9就想“借”1凑成10,把另一个加数分解成1和几,用10加剩下的几就是十几,也就是将9加几转化成10加几,这是数学中的转化思想,运用转化思想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新问题。

【设计意图】对比观察几道9加几算式的计算过程,引导学生归纳其算法,在说一说中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完成教科书P89“做一做”第2、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学情预设】第2题:

学生完成后,再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说出“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第3题:

用开火车的方式进行口算,要求学生说出“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感受“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变大,和也随着变大”。

【设计意图】通过对基础题的练习,达到巩固9加几的计算方法的目的,同时渗透函数思想。

四、课堂小结

师:

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知道了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你能出一道9加几的题考考同桌吗?

让他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学生出题,同桌计算并说计算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把具体的操作过程、用语言叙述的过程和抽象的计算过程对应起来,有效地在活动中理解和掌握“凑十法”。

当然,也要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的加法,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凑十法”是比较简单的计算方法。

由于有些学生之前就会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只是表达算理时,思路不够清晰,故需要教师进行适当指导,让学生能充分、正确地表达。

▶作业设计

作业P56第一、三、四题。

一、kàn看tú图,xiān先quān圈chū出10gè个,zài再tián填yī一tián填。

 

三、zài在○lǐ里tián填shàng上“>”“<”huò或“=”。

 

四、xiǎng想yì一xiǎng想,tián填yī一tián填。

 

参考答案

一、图略。

三、<<<><=><

四、915

 

第2课时8、7、6加几

(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91例2,完成教科书P91“做一做”和P93“练习二十一”第2题。

▶教学目标

1.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体会算法多样化;并适时优化“凑十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的进位加法。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凑十法”,正确计算8、7、6加几。

▶教学难点

感受“凑十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9加几的口算

师: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9加几的口算,下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看谁算得又

对又快!

课件出示口算题。

 

师:

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情预设】学生能很轻松地说出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思维过程,也可能有学生用数数的方法。

师:

同学们用的方法都很好,这节课我们就借助这些方法来继续学习8、7、6加几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

8、7、6加几

(1)]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9加几的口算,为后面学习8、7、6加几进行必要的知识铺垫。

二、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91例2情境图。

师:

看,学校的操场上有一些同学在跑步。

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观察后讨论,汇报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

同学们在操场上跑步,前面有8人,后面有5人。

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个学生?

预设2:

同学们在操场上跑步,男生有7人,女生有6人。

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个学生?

师:

怎样列式解答?

【学情预设】学生分别列式:

8+5和7+6。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

8+5=7+6=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就是要把两部分合起来。

同时训练学生多角度收集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探究8、7、6加几

1.自主探究8加几。

(1)借助操作,体会“凑十法”。

师:

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计算8+5?

请你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思考过程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独立思考并操作。

【学情预设】学生也许会用点数法或接着数的方法,重点展示“凑十法”。

预设1:

从5根小棒中拿出2根到8根这边,8和2凑成10,再用10加剩下的3等于13。

预设2:

从8根小棒中拿出5根到5根这边,5和5凑成10,再用10加剩下的3等于13。

师:

你能理解这两种算法吗?

你能像他们这样一边摆小棒一边说吗?

师生一起摆一摆,算一算。

(2)用抽象的计算过程表示思维过程。

师:

你能根据刚才的想法填一填框架图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集体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在表达时,教师要重点问问为什么要把5拆成2和3,引导学生说出8和2凑成十;再问为什么要把8分成3和5,因为5和5凑成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

这里同学们用到了“见8想2,见5想5”的“凑十法”,都能又快又对地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在教学时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全班交流——重点理解”的学习方式,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8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会“凑十法”的多样化。

【教学提示】

7加几、6加几的凑十过程,可以在8+5的基础上提高要求,不一一操作,而是通过想、说、看、填等活动掌握凑十的方法。

(3)加强比较,感悟“凑十”的规律。

师:

你能快速算出8+4和8+6这两道算式的和吗?

【学情预设】学生用“凑十法”口算出结果,可能有不同的思路。

师:

通过刚才的计算,你发现9加几和8加几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出都是用“凑十法”来计算,见9想1,见8想2。

【设计意图】感悟“凑十”的规律,在比较中为学生用“凑十法”计算7加几、6加几做准备。

2.自主探究7、6加几。

师:

你知道7+6等于多少吗?

如果不摆小棒,你知道该怎样算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作业本上写下思维过程。

教学指名学生板演。

【学情预设】预设1:

预设2:

师:

你能看懂这两种方法吗?

谁来说一说。

【学情预设】预设1:

把6拆成3和3,3和7凑成10,10加剩下的3等于13。

预设2:

把7拆成3和4,4和6凑成10,10加剩下的3等于13。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及探究的欲望,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知、体验、比较,自然地运用“凑十法”来计算,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简便性和适用性。

四、巩固应用

1.完成教科书P91“做一做”第1题。

师:

请你想一想,再圈一圈、算一算。

学生完成后汇报。

【学情预设】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感觉不困难。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明确:

见7想3,见6想4。

再让学生说说还可以怎么做,如果学生说7+4时,把7拆成1和6,6和4凑成10,要给予肯定。

2.完成教科书P91“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学情预设】指导学生说清自己的想法,例如计算7加6时,看到7就想3,把6拆成3和3,7+3=10,10+3=13。

3.完成教科书P91“做一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订正。

【学情预设】充分让学生说说用“凑十法”计算的思维过程。

4.完成教科书P93“练习二十一”第2题。

小组内进行游戏,可以依次出示一个数,学生快速口算。

【学情预设】学生汇报时,可以训练学生完整表达。

例如8+4,想:

8和2凑成10,4可以分成2和2,10加2等于12。

【设计意图】利用教科书上的习题,逐步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运用知识的迁移解决问题。

五、课堂小结

师: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本课时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已经有了计算9加几的基础和对“凑十法”的感知、体验,会很自然地想到用“凑十法”来计算8、7、6加几。

教师适时引导,鼓励创新,让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

学生看到自己的方法得到认可,学习的兴趣更高了,后面的表达更清楚和完整了,教学效果不错。

▶作业设计

课时作业。

第3课时8、7、6加几

(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92例3,完成教科书P92“做一做”和P93“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8、7、6加几的计算,学会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口算。

2.体会算法多样化,学习简单的推理方法。

3.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口算8、7、6加几。

▶教学难点

体会算法多样化,学会简单的推理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计算,导入新课

1.完成教科书P93“练习二十一”第1题。

师:

同学们,你能快速写出每一道算式和得数吗?

每人选择一组完成。

学生任意选择一组写算式并计算。

【学情预设】学生汇报时,挑选一些题说一说是怎样用“凑十法”进行计算的,并适时总结“见8想2,见7想3,见6想4”的方法。

课件出示儿歌。

 

2.课件出示图片,学生独立列出两道算式。

【教学提示】

对不善于表达计算过程的学生予以指导,说清用“凑十法”计算的思维过程。

 

【学情预设】学生列出算式:

8+2=10,2+8=10。

师:

比较两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两道算式中加数的位置交换了,和不变。

)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规律来计算。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8、7、6加几的计算。

[板书课题:

8、7、6加几

(2)]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情境,重温“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为例3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探究8+9的计算方法

1.计算8+9。

师:

(板书8+9)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计算,并与同桌交流计算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后集体汇报。

【学情预设】预设1:

可以把8凑成10,把9分成2和7。

 

预设2:

可以把9凑成10,把8分成7和1。

【教学提示】

对于第三种算法,不要求学生概括原因,只要学生说出:

因为9+8得17,所以8+9也得17即可。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

除了凑十法,还有其他方法吗?

我们学过的哪道题的加数和这道题相同?

【学情预设】因为9+8=17,所以8+9=17。

(板书)

师:

我们一起观察这三种计算方法,它们有哪些相同之处?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发现:

前两种方法都是用“凑十法”计算的,第三种方法则是运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来计算的。

(板书:

凑十法交换加数的位置)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再在对比中优化算法。

2.体会应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计算的优越性。

师:

你喜欢第三种方法吗?

我们来试一试吧!

完成教科书P92“做一做”第2题。

师:

怎样能很快说出正确的得数?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出:

因为7+6=13,所以6+7也等于13;因为8+6=14,所以6+8也等于14;因为9+7=16,所以7+9也等于16。

【设计意图】通过上下两道题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交换加数的位置”来计算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92“做一做”第1题。

师: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后汇报。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用“凑十法”计算,也有的学生会用“交换加数的位置”的方法计算,教师都要予以肯定。

2.完成教科书P93“练习二十一”第3题。

师:

你能看懂题目的意思吗?

(指导学生先把算式的得数算出来,再看得数与哪辆车上的数相同,最后连线。

【学情预设】学生大多能准确计算出结果并连线。

完成后,让学生读一读算式,并试着说一个得数是13(12、14、15)的加法算式,发现得数相同的算式可以有很多个。

3.完成教科书P92“做一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学情预设】学生用三句话表达图意,再列出算式解答。

每道题都有两道加法算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体会用“交换加数的位置”这一方法计算的简便性。

四、课堂小结

师: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计算方法的探究中,应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计算是重点内容。

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基本习惯以“凑十法”中的“拆小数,凑大数”为主要计算方法。

教师需要突出优化“交换加数的位置”的计算方法,但注意只要鼓励学生应用适合自己的、算得快的方法来计算就可以,不要硬性规定学生用哪一种方法进行计算。

▶作业设计

作业P59第一、三、四题。

一、yòng用nǐ你xǐ喜huan欢de的fāng方fǎ法jì计suàn算。

 

三、kàn看tú图xiě写suàn算shì式。

 

四、qí棋pán盘shàng上yǒu有kē颗hēi黑qí棋zǐ子,yǒu有kē颗bái白qí棋zǐ子,yí一gòng共yǒu有duō多shǎo少kē颗qí棋zǐ子?

 

参考答案

一、151513131515不变

三、1.8+6=142.7+4=11

四、787+8=15

第4课时5、4、3、2加几

▶教学内容

教科书P95例4,完成教科书P95“做一做”和“数学游戏”。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凑十法”和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5、4、3、2加几。

2.在厘清思路、熟练思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交换加数的方法在计算小数加大数时的优越性。

▶教学准备

课件、20以内进位加法的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计算,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习题,学生抢答。

 

【学情预设】学生很有兴趣,能快速抢答出结果。

教师选择两道题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师:

看来大家对前面的9、8、7、6加几掌握得很不错,今天我们来研究5、4、3、2加几的计算。

(板书课题:

5、4、3、2加几)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练习9、8、7、6加几的加法,为学习新知做好必要的准备。

二、探究新知

1.探究5+7的计算方法。

师:

你知道5+7的和是多少吗?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学生自主尝试,独立试做。

【学情预设】预设1:

拆小数凑大数,把5拆成3和2,7+3=10,10+2=12。

预设2:

拆大数凑小数,把7拆成5和2,5+5=10,10+2=12。

预设3:

想7+5=12,所以5+7=12。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5+7=12。

师:

前面两种方法都是“凑十法”,第三种方法你能明白吗?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

用交换两个加数的方法,想大数加小数得多少,得到得数。

师:

这种方法好吗?

我们知道8+6=14,你马上就知道哪道算式的结果?

(学生答:

6+8=14)我们知道9+2=11,你就能想到哪道算式?

(学生答:

2+9=11)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算法,对比感受“交换两个加数的方法”在计算小数加大数时的优越性。

2.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师:

你们能自己算一算5+8、4+8、3+9的和吗?

指名学生口述思考过程。

【学情预设】因为8+5=13,所以5+8=13;因为8+4=12,所以4+8=12;因为9+3=12,所以3+9=12。

如果还有学生用“凑十法”计算也是可以的。

教师板书:

5+8=134+8=123+9=12

【教学提示】

教师有意识地引导:

几种方法都对,但在计算小数加大数时,我们一般用交换加数的位置的方法,这种方法计算比较快。

师:

比较“凑十法”和交换加数的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想得数快?

3.自主出题,巩固方法。

师:

除了这几道题,还有没有5、4、3、2加几的题了?

可以出一些题考考别人吗?

学生出题,教师板书:

5+6=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