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明治维新81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学案人民版.docx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明治维新81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学案人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明治维新81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学案人民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明治维新81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学案人民版
第1课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
预习导引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1.重点:
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日美亲善条约》的影响。
2.难点:
明治维新的社会背景。
知识点一 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
1.原因
(1)生产力提高,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
2.表现
(1)城市
(2)农村:
商品经济渗透到农村,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①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普遍发展起来。
②一小部分兼营手工业的农民,开始使用雇佣工人。
③出现新兴地主,出租土地,征收地租。
3.影响
(1)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农村出现农村商人和新兴地主。
(2)加速了日本社会的分化。
少数人成为资本家性质的剥削者,一部分人成为受剥削的工资劳动者。
(3)有些商人获得了购买武士头衔和参与藩政的特权,成为新兴阶层。
[知识精讲]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1)经济上:
冲击了日本的封建领主经济,促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政治上:
引起日本社会阶级结构和等级秩序的变化,商人地位提高,中下级武士穷困潦倒,动摇了幕府统治的社会基础。
知识点二 人民的抗争
1.农民
农民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受到残酷的剥削,生活在死亡线上,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2.武士——大盐平八郎起义
(1)领导:
中下级武士。
(2)地点:
大阪。
(3)结果:
因寡不敌众而失败。
(4)影响
3.大名
(1)代表:
萨摩、长州等地的大名。
(2)措施:
积极镇压农民起义;展开激烈的权力角逐。
4.天皇
天皇也乘机利用反幕府的力量来恢复自己的统治地位。
知识点三 佩里叩关
1.概况
(1)1853年7月,佩里率领舰队来到日本,用武力胁迫日本接受美国的要求。
(2)1854年3月,幕府与美国签订《日美亲善条约》。
2.影响:
是日本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彻底结束了日本闭关锁国的状态。
(1)政治上:
日本的国家主权受到损害,内政受到干涉,民族危机加深。
(2)经济上
①日本成为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中下级武士生活恶化,幕府和各藩的财政更加困难。
③列强侵略客观上推动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
(3)阶级上:
激化了日本社会的矛盾,进一步动摇了幕府统治。
[归纳总结] 19世纪中期,幕府统治面临的内忧外患。
(1)内忧:
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幕府统治遭到农民、中下级武士、新兴资产阶级、西南各藩的反对,封建统治动摇。
(2)外患:
1853年的“黑船事件”,1854年的《日美亲善条约》,日本的大门被打开,日本开始沦为欧美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知识点四 倒幕运动
1.原因
(1)面对外来侵略,攘夷论成为日本民族革命的旗帜。
(2)幕府政权对内镇压国内人民起义,对外屈从于侵略者的淫威。
(3)“安政大狱”打破了改革派大名的幻想,使有识之士认识到必须以武力夺取政权,推翻幕府的统治。
(4)长州藩、萨摩藩的大名结成军事同盟,初步改变了倒幕派与幕府的力量对比,奠定了倒幕运动顺利发展的基础。
2.过程
(1)“奉还大政”:
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假意提出“奉还大政”和辞去“征夷大将军”职位的请求;同时准备武力反扑。
(2)“王政复古”:
倒幕派宣布废除幕府体制,新成立的天皇政府为唯一的合法政府。
(3)倒幕战争:
通过1868年的鸟羽、伏见之战,倒幕军大获全胜。
3.结果
(1)德川庆喜投降,幕府政权被摧毁。
(2)明治政府迁都江户,新政权得到巩固。
[易错辨析] 倒幕运动不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因为它是由中下级武士领导的,结果也是以中下级武士为首的新官僚集团掌握了政权。
这场运动的出发点也不是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而是要推翻卖国求荣、腐朽没落的幕府统治。
主题一 幕府统治的危机
【史料探究】
史料一 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生计。
——太宰春台《经济录拾遗》
史料二 在德川幕府统治的两个多世纪内总共发生农民起义2600余次,而1854~1867年就发生319次。
有些起义提出了“改革世道”的口号。
史料三
1853年佩里登陆
思考
(1)依据史料一,指出“诸侯”与“富商”的关系,并说明其反映的经济现象。
(2)史料二反映了什么信息?
(3)史料三反映的是什么事件?
结果如何?
答案
(1)关系:
“诸侯”对“富商”有一定依赖性。
说明当时日本商业资本发展程度较高。
(2)反映了日本下层人民群众反抗幕府统治的斗争加剧。
(3)黑船事件。
强迫日本签订《日美亲善条约》,打开了日本的国门,使日本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之中。
【史论归纳】
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1.时代背景:
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2.改革的必要性:
腐朽的幕府统治下的内忧外患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1)内忧
①政治:
幕藩体制激化了社会矛盾。
②经济:
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外交:
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2)外患:
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入侵,民族危机加深。
3.改革的可能性
(1)内部条件具备
①政治前提:
中下级武士迫切希望改变社会现状并成为领导者;武装倒幕,建立了明治新政府。
②经济条件: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因素产生和发展。
③思想条件:
中下级武士中的有识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探寻救亡图存之路,国内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2)外部条件有利: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入侵和中国人民的反抗,客观上为日本的改革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主题二 倒幕运动
【史料探究】
史料一 吉田松阴在《草莽崛起论》中说:
“三千年来独立不受羁绊之大日本,一旦受人束缚,凡有血性之人岂能忍视之乎?
如不奋起拿破仑之勇而高唱自由,则腹闷难医。
”
史料二 见右图
鸟羽、伏见之战
思考
(1)史料一中的“血性之人”主要是指哪些人?
史料一表达了“血性之人”怎样的决心?
反映出当时日本面临着怎样的时代任务?
(2)史料二图中反映的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倒幕派发起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这一战役的结果如何?
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中下级武士。
摆脱民族危机,力争民族独立。
反对外来侵略,推翻幕府统治。
(2)“大政奉还”后,幕府仍控制国家政权。
(3)推翻幕府的统治,真正取得国家领导权。
倒幕军取得了胜利。
倒幕派力量强大并取得了天皇的支持;幕府统治没落,军队人心涣散。
【史论归纳】
倒幕运动胜利的主客观原因
1.客观
(1)幕府统治腐朽没落,不得人心。
(2)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城市暴动不断,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统治。
(3)列强无暇顾及,并且在日本利益争夺中矛盾重重。
2.主观
(1)倒幕派进行联合,组织自己的武装,确定了武装倒幕的方针。
(2)倒幕派取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3)利用天皇的名义,掌握政治优势,舆论导向有利于倒幕派。
(4)西方民主科学思想在日本的逐渐传播,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1.19世纪中期,日本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势力不断发展,表明了( )
①日本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日本幕府封建势力壮大
③日本封建统治逐步加强
④商品经济发展引起日本社会深刻变化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 C
解析 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势力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对幕府封建统治起瓦解作用。
2.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经济领域就出现了新的因素。
“新的因素”是指( )
A.农业耕地增加
B.手工业得到发展
C.商业城市日益繁荣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答案 D
解析 “新的因素”是指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3.如图是幕府统治下的封建等级示意图,德川幕府之所以实行封建等级制度,其根本目的是( )
A.区分四个阶层,便于管理
B.便于控制与剥削下层群众
C.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D.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日本封建等级示意图
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抓住根本目的,四个选项最能反映根本目的的是C,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4.19世纪上半期,日本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开始动摇,最有力的依据是( )
A.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不断发生
B.工商业者对幕府的限制日益不满
C.日本成为西方列强侵略的目标
D.大盐平八郎在大阪领导武装起义
答案 D
解析 幕府统治时期,武士是其统治的基础,大盐平八郎属于下级武士,他所领导的起义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说明统治阶级内部也开始发生分化。
大盐平八郎领导的武装起义冲击了幕府统治和等级制度,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5.日本名人久坂玄瑞对“尊王攘夷”曾这样说:
“诸侯终不足恃,公卿亦不足恃……除草莽志士纠合举义之外,别无他策。
”“草莽志士”主要是指( )
A.广大农民B.中下级武士
C.新兴地主D.高利贷者
答案 B
解析 “草莽志士纠合举义”指倒幕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倒幕运动的领导者是中下级武士。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吉田松荫在《草莽崛起论》中说:
“三千年来独立不受羁绊之大日本,一旦受人束缚,凡有血性之人岂能忍视之乎?
如不奋起拿破仑之勇而高唱自由,则腹闷难医。
”
材料二 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德川幕府不甘心束手就缚,准备向法国贷款购买武器,聘请法国教官改编训练幕府军队,还同法国组织合资公司,垄断日本的蚕丝贸易。
木户孝允指出,“如果大权不迅速归于朝廷,则将来之天下,必将落入幕府与法国手中”。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血性之人”主要指哪些人?
材料表达了“血性之人”怎样的决心?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幕府军队与倒幕军进行了哪两次战役?
(3)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日本面临的时代任务。
答案
(1)中下级武士。
武装倒幕。
(2)鸟羽、伏见战役。
(3)反对外来侵略,推翻幕府统治。
解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读懂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
第
(1)问结合材料一分析血性之人应是中下级武士;第
(2)问要注意判断这两次战役应是鸟羽、伏见战役;第(3)问要求概括日本面临的反对外来侵略和推翻幕府的两大任务。
基础巩固
1.日本《世事见闻录》记载:
“三井家在江户有3座大店铺,雇佣着1000多名伙计。
据说每天的生意,要做到黄金2000两以上才算好生意。
……江户以外,三井家在大阪……等地方都有分店;此外,还有分布在各藩的经销店……”这段材料反映了( )
A.日本重农抑商B.资本主义萌芽
C.封建统治动摇D.日本商业发展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数字和一些地方有分店和经销店可知,材料说明了日本商业蓬勃发展。
2.“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
”日本对此做出的反应中表述有误的是( )
A.对外开放,学习西洋之法
B.改革幕政,实现富国强兵
C.推翻天皇,建立民主政权
D.激发斗志,维护民族独立
答案 C
解析 19世纪中期,幕府统治末期,列强开始入侵,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B、D正确,当时推翻的是幕府政权,故选C。
3.有人说,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
其中“外部因素”指( )
A.中下级武士破产B.西南大名强大
C.民族危机的加剧D.倒幕运动胜利
答案 C
解析 A、B、D三项属于内部因素,C项刺激了日本的进步人士,使其奋起改革,挽救民族危亡,为外部因素。
4.19世纪30年代,一位日本人在举兵《檄文》中号召:
“先诛欺民之恶吏,后诛不义之豪商,散其金银与百姓。
”与这份《檄文》直接相关的是( )
A.大盐平八郎起义B.“安政大狱”
C.“黑船来航”D.“奉还大政”
答案 A
解析 题干时间是19世纪30年代,《檄文》讨伐了奸商和贪官污吏,着眼于维护人民利益。
B是1858年幕府采取高压恐怖政策,迫害爱国进步志士的事件,不符合题意。
C指1853年佩里叩关,与题意无关。
D指1867年德川庆喜还政天皇,与题意无关。
5.鸟羽、伏见战争中,西方列强宣布中立,其根本目的是( )
A.暗地支持幕府B.表明对日本内战不关心
C.维护其根本利益D.获得新政府认可
答案 C
解析 西方列强无论怎样改变对日本的政策,其根本目的都是维护本国利益,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对外政策。
能力提升
6.《海国图志》在国内没有引起太大反响,只印了千册左右,影响有限,而就在美国侵略日本的1853年,日本人开始翻印《海国图志》,一共印刷了15版之多。
1854年日本翻印该书60卷,士人争相购读,此后多次再版。
上述材料说明( )
A.日本的民族危机比中国深重
B.《海国图志》在中国的思想价值不高
C.日本进行变革的社会基础好于中国
D.近代以来日本不断模仿中国的近代化
答案 C
解析 《海国图志》在中日两国销量的不同,表明两国国民对社会的关注度不同,尤其是日本争相阅读《海国图志》,说明日本进行变革的社会基础比中国好。
7.倒幕派是明治维新前重要的政治派别,他们在推翻幕府统治的过程中,除大张旗鼓地进行军事讨伐外,还巧妙地利用了( )
A.农民起义军的力量B.城市平民的力量
C.天皇和大名的力量D.西方列强的力量
答案 C
解析 在倒幕运动的过程中,中下级武士构成了倒幕派的主体力量,他们控制了西南诸藩的藩政,建立了根据地;与此同时,他们又巧妙地利用了明治天皇的名义,如策划“王政复古”等。
在这些有利的条件下,倒幕派顺利地完成了倒幕的目标,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8.1868年,日本睦仁天皇取《易经》中的“圣人南面听天下,向明而治”为年号“明治”,其改革统称“维新”,则来自《诗经·大雅·文王》中“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这表明他决心( )
A.振兴国家B.加强皇权
C.学习中国D.学习西方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向明而治”和“其命维新”可知,明治天皇把振兴国家作为自己的责任,故A符合题意。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时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来到日本,同日本发展贸易。
17世纪初荷兰和英国也同日本建立了贸易联系,同时,天主教也传入日本,信徒一度达到十几万之众。
德川幕府感到自己的统治受到威胁,于17世纪30年代连续五次颁布了锁国令,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活动。
材料二 嘉永年间美国人跨海而来,仿佛在我国人民的心头燃起了一把烈火,这把烈火一经燃烧起来便永不熄灭。
——[日本]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
材料三 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强烈地冲击着幕藩统治者。
将军和大名的生活日益腐化奢侈,购买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商品,需要大量的货币,单靠出卖“年贡米”已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就向豪商们借债。
据估计,1790年的债务总额高达6000万两黄金,年息300万石米。
一些大名因负债太多,只得让债主购买武士身份,给予“带刀”特权和参与藩政的权利。
将军和大名因财政困难,减少或发不出武士的禄米,使武士的生活陷于困境,不少下级武士沦落到无处安身的地步,成为“浪人”。
其中一部分浪人被迫从事当时被认为卑贱的手工业和商业活动,一部分浪人放弃武士身份,去做教师、医生、作家等。
下级武士的沦落和向资产阶级的转化;商人购买武士头衔,参与藩政,为明治维新准备了领导者。
(1)结合材料一,分析德川幕府在日本实行锁国政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中“美国人跨海而来”指什么事件?
“这把烈火”的含义是什么?
(3)从材料三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答案
(1)①西方列强采取经济和宗教形式开始渗透到日本社会;②幕府统治者害怕西方势力危及自身统治。
(2)美国通过黑船事件打开日本门户。
日本民族强烈要求学习西方文明,摆脱落后境况;强烈反对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
(3)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着幕藩统治者;将军、大名生活腐化奢侈;中下级武士生活陷于困境;部分下级武士观念转变,开始从事其他行业;下级武士逐渐向资产阶级转化,为明治维新准备了领导者。
解析 第
(1)问材料一从经济和宗教两方面说明了西方对日本的影响。
第
(2)问结合材料信息“美国人跨海而来,仿佛在我国人民的心头燃起了一把烈火”及材料的出处判断这是美国制造的黑船事件。
第(3)问注意从材料中概括、归纳,注意材料中商品经济发展对统治者中将军、大名、武士的影响。
【学习思考】
1.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教材第97页)
提示 瓦解了自然经济;新兴地主、富商及手工业工场主等新兴阶层兴起;森严的等级制度遭到破坏。
总之,日本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开始瓦解。
2.19世纪上半期,日本社会为什么会频繁发生农民起义?
(教材第98页)
提示 日本农民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受到将军、大名的剥削,同时富商、新兴地主等也盘剥农民;全国性的灾荒经常发生;将军等统治者奢侈腐化。
3.读德川庆喜的上书,思考其把政权奉还给朝廷的真正目的。
(教材第102页)
提示 假意把政权奉还天皇,使倒幕派失去举兵倒幕的借口,同时暗中准备力量,以待反扑。
【自我测评】(教材第103页)
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出现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B.民族危机的加剧
C.天皇不满自己的傀儡地位
D.大名、武士不满将军的独裁统治
提示 A
【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第103页)
结合所学内容,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当时日本怎样的社会经济状况?
阶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深刻变化?
2.依据材料,概括阐明当时日本社会正在发生的变化。
3.材料中关于武士“忠诚也日益减退……有些武士染上了商人习气,不知仁义廉耻为何物”的认识是否正确?
为什么?
提示 1.封建领主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
新兴地主出现,商人逐步成为一种政治力量;武士阶层走向没落,要求改变现状,由维护封建社会的支柱变为一支反对幕府的力量。
2.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影响下,日本封建社会走向解体。
经济基础的变化引起了上层建筑的变革。
3.不正确。
作者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因素对封建社会产生冲击的进步性,而是站在守旧的立场上,只看到了它的某些消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