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下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21662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29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下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下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下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下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下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下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docx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下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下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下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docx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下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

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螽铁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基础知识。

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一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后学习打好基础。

学会计算并动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单元教学要求:

1、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

尝试应用小学数学“读思练”课堂主体导学模式。

小学数学“读思练”课堂主体导学模式图解

教师引拨补

程序发现问题、明确目标探究分析、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提高

学生疑思用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页的内容。

教材简析: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时,是今后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最基础的部分。

通过创设实际问题的情境,列出减法算式。

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理解减法的意义,并直观地理解算理形成算法,掌握计算技能。

由于十几减9的算式,部分学生有一些基础,尽管在计算时存在一些不完善的技能,根据学生原始计算方法,会出现算法多样,而不同算法的体现会给初学的学生带来困扰,不知哪种方法是最适合自己的。

教材在本课的编排中着重呈现了“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两种计算方法。

根据一年级认知特点,通过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填一填等活动,直观帮助学生思考并将思考过程表征出来,经过语言描述,注出算式过程图,经历数学符号等形式,让学生真正实现对算理的理解。

同时在练习设计中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题目的不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给学生留下较大自主选择的空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活动发现数学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十几减九的多种计算方法,理解其中的算法和算理。

用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

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初步探究意识,能够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具:

主题图、课件、实物图片;学具:

圆片或小棒。

教学重点:

掌握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破十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主题图:

这是游园会的场景,说一说你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主题图

教师:

观察图上的信息要有一定的顺序,结合具体的每项活动说说你发现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让学生有序观察主题图中每个活动中得数学信息。

重点选取“小丑卖气球”的数学信息,让学生将条件和问题完成说出来。

教师板书(课件出示):

小丑有15个气球,卖出9个,还剩多少个?

引入课题并板书。

【设计意图:

主题图中活动项目很多,数学信息很零碎,教师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收集信息和提出与信息相关的问题,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和找与对应信息提出问题的逻辑分析能力。

二、经历多种计算方法的过程,探究十几减九的算理

(一)列出算式,自主尝试计算

教师:

要求“气球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

学生说列式,教师板书:

15-9=

(二)利用学具,动手操作

学生活动,同伴交流。

教师观察巡视。

(三)组织学生全班汇报

可能会出现(课件预设以下几种方法):

1.数出来的方法。

让学生边说边演示:

用小棒(圆片)摆出15根,然后一根一根的拿走,拿走9根,还剩6根。

2.想加算减法。

我知道“6+9=15,15-9=6。

3.“平十法连减”。

从15(圆片)小棒先去掉5个再去掉4个,还剩6根,根据学生操作过程,教师列出算式,把9分成5和4,15-5-4=6。

4.多减再补。

把15个(圆片)小棒先去掉10个还剩5个,多去掉1个,再补上1个。

教师列出算式15-10+1=6。

5.“破十法”。

把15分成10和5,10去掉9个,剩下1个与1合起来是6个。

思考过程课件逐步演示,加深学生对操作过程中分解各步的理解。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过程归纳,教师算式演示,逐一将思考过程表征出来,体会算法多样化的同时,让学生初步实现对算理的理解。

(四)教师和学生共同操作,课件直观演示,重点理解“破十法”的算法和算理

1.摆出15个圆片,分成左边10个,右边5个。

插入图片

2.把左边10个中圈出9个,还剩1个,如图:

3.让学生利用手中学具试着摆一摆,边摆边说出整个过程。

4.结合学生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教师板书,如图:

(五)即时练习(课件出示)

1.圈一圈,算一算。

 

 

12-9=

请学生汇报结果,说出操作过程。

教师相应写出算式的分解格式,让学生直观看出个步骤表示的意思。

2.摆一摆,算一算。

教师出示算式:

14-9=,请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用“破十法”摆出计算过程,写出结果。

3.直接计算。

教师出示算式:

16-9=11-9=

学生可以在脑中利用“破十法”摆出计算过程,也可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教师巡视检查。

【设计意图:

直观演示“破十法”的算理过程,将多种表征方式相互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对方法理解。

通过几个层次练习,进一步掌握用“破十法”解决十几减9的式题。

(六)回顾算理,总结算法

1.整理算式,发现特点,引入课题。

2.回顾算法的多样,比较方法,结合自身理解,说说自己喜欢的方法。

三、多样练习应用算法。

(课件出示)

(一)圈一圈,算一算

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第2题。

(二)完成练习二的第1题。

(三)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1-9=13-9=15-9=17-9=

教师巡视,观察学生选择的计算方法。

全班汇报,说说自己的算法。

教师追问:

这几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对式题的分析、整理和归纳能力。

从被减数、减数和差的特点来分析,只要孩子说的有道理,教师予以肯定。

(四)看图列算式。

(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

通过几个不同的练习,教师观察巡视,反馈出学生对十几减9计算方法掌握程度,加强对新旧知识的联系。

四、全课总结

全班交流,今天你学会用哪种方法计算十几减9的算式?

你觉得哪种方法计算比较熟练?

目标检测设计:

本节课学生掌握怎样,多数学生会使用哪种方法计算十几减9的式题,对于算理的过程是否理解,本课知识技能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后面的教学。

带着这样的思考,设计以下题型对设定的目标进行检测:

(一)圈一圈,填一填。

(二)在□里填数。

   

   9+□=12 □+9=15

  12-□=915-□=9

(三)计算。

   14-9= 17-9=

  14-4-5=17-7-2=

教学问题诊断:

1.放手让学生用学具操作,计算“15-9=”的算式,会算的学生很快写出得数,有的学生不知怎样操作,无从下手。

诊断:

会算的学生没有形成真正理解过程,初学的学生实物操作还停留在一个一个数的层面上,因此教师引导示范,学生间互助学习能为这个环节做好铺垫。

2.在圈“破十法”实物时,图中左边分10个,右边分5个,而在写算式时,却把15分成5和10,左边小数右边写大数,学生存在疑惑。

诊断:

在书写时,教师可先按照圆片左右两份进行记录,让学生发现在算式中体现减法过程时,数学出现交叉,不利于理解,激起学生想要修改的欲望,把数字进行调整便于理解。

3.“平十法“(连减)算式表示时,在算式15-9=中,为什么把9分成-5-4,9不可以分成-7-2?

诊断:

让学生感知15-9不够减时,可以先减一部分再减一部分,可以连减。

教师可适当设计两组式题,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

第一步减完之后都等于10,逐步建立“对平十法”的理解和应用。

4.对于“多减再补“的方法,如果学生没想到,要不要补充?

如:

把15个(圆片)小棒先去掉10个还剩5个,多去掉1个,再补上1个。

教师列出算式15-10+1=6。

诊断:

教学中这种方法学生很难想到,但教师可以适时渗透,并非要在第一课时中体现。

可以根据学生认知和自我探究的情况生成处理。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练习十几减9的减法,进一步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

2.让学生练习十几减9,允许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并进行算法的择优。

3.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    )=15    

(2)9+(    )=18

   15-9=(    )       18-9=(    )

 (3)9+(    )=14    (4)9+(    )=17

14-9=(    )       17-9=(    )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

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

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作业设计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例2的内容。

教材简析:

十几减8是在学习了十几减9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初步掌握“破十法”。

本课是上节课的一次练习和延伸,也是学生学习对掌握方法必须经历“内化”的过程。

教学时,根据学生思考角度不同,尊重学生的想法。

既提倡算法多样化,还要引导学生在众多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去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在掌握新知规律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学习减法,用“想加算减法”等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做铺垫。

本课时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一些有规律算式的整理和分析,发展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图了解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迁移,探究学习十几减8的多种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其中的算法和算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在具体情境中能利用旧知迁移,直观操作、独立思考,自我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在十几减8的多种方法中选择最喜欢的计算方法,并且在多种题型中,能够较熟练计算出来。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整理的能力,能够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具:

主题图、课件、实物图片;学具:

圆片或小棒。

教学重点:

掌握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破十法”,加强“想加算减法”这两种常用计算方法和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新知孕伏

课件出示复习题:

(一)看图列算式。

8+()=15 15-8=()

(二)填一填。

8+()=13 8+()=16 8+()=14 ( )+8=11

【设计意图:

设计两组复习题,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同时为新课做好铺垫,并为知识的迁移创造了条件。

二、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

教师:

这是游园会的上大熊猫在卖风车,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完整的回答,板书出:

一共有12个风车,小朋友要买8个。

还剩几个?

三、自主探究,内化算法

(一)列出算式,大胆猜测

教师:

要求“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

学生说算式,教师引入课题并板书:

12-8=

教师追问:

你觉得会剩下几个风车?

课件出示12个风车图:

(二)动手操作验证结果

学生活动,同伴交流。

教师观察巡视。

(三)过程表征内化算理

课件预设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摆一摆:

“破十法”。

把12分成2和10,10去掉8个,剩下2个与2合起来是4个。

“平十法连减”。

从12(圆片)小棒先去掉2个再去掉6个,还剩46根,根据学生操作过程,教师列出算式,把8分成2和6,12-2-6=4。

想一想:

想加算减法。

要计算12-8=□,可以这样想,我知道“8+□=12,根据进位加法,8+4=12,那么4就是12-8的差,所以还剩4个”。

数一数:

数出来的方法。

让学生边说边演示:

用小棒(圆片)摆出12根,拿走8个,还剩4个。

思考过程课件逐步演示,加深学生对操作过程中分解各步的理解。

【设计意图:

让学生结合对旧知十几减9计算方法的回忆,和复习题2的练习对结果进行猜测,再通过学具操作、过程归纳、算式演示,逐一将思考过程表征出来,体会算法多样化。

(四)直观演示,重点理解“想加算减法”和熟练掌握“破十法”的算法和算理

1.借助操作,分析“想加算减法”思考过程

因为8+4=12,所以12-8=4,如图:

 

 

2.演示“破十法”思考过程

(1)摆出12个风车,分成左边10个,右边2个。

插入图片,课件出示

(2)把左边10个中圈出8个,还剩2个,如上左图。

(3)让学生利用手中学具试着摆一摆,边摆边说出整个过程。

(4)结合学生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师板书,如上右图。

【设计意图:

借助操作,诱发学生思考,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语言表征、符号体现、直观演示,来深入体会“破十法”的算理过程,体现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四、运用新知,巩固算法

课件出示练习题。

1.圈一圈,算一算。

(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

2.计算。

(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自主练习,全班交流,请学生说说自己思考过程。

3.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3题。

10-8=13-8=16-8=

11-8=14-8=17-8=

12-8=15-8=18-8=

教师:

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师生小结:

引导学生从算法上比较:

如果用“破十法”计算,都是先算10-8=2,十几减8,就再算2加几;如果用“想加算减法”计算,被减数增加几(或减少几),减数不变,差也随着增加几(或减少几)。

结合算式中具体的数字来说明这样变化规律,纯数字概念对一年级来说较抽象难以理解。

五、全课总结

全班交流,你觉得哪种方法计算十几减8的比较熟练?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页例3的内容。

教材简析:

十几减7、6是在学习了十几减9、8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的。

大部分学生对“想加算减法”和“破十法“已经基本掌握,但还不够熟练。

本课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

通过合理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本课还是结合具体情境,编成有趣的数学故事,利用信息提出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动脑思考,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机会,肯定合理的计算方法,在交流过程还会出现几种算法,但是学生已经倾向于用“想加算减法”计算,学生已经有了自己喜欢的方法。

通过自己的计算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既提高计算价值又充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利用加减法关系计算十几减7、6,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想加算减法”的思考方法。

2.通过直观图和对数据的观察,能说出计算的思考过程。

帮助学生逐步实现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能力。

3.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整理的过程,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

教学准备:

主题图、课件、实物图片。

教学重点:

掌握十几减7、6的计算方法多样性。

教学难点:

重点感受“想加算减法”的计算方法价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孕伏新知

(课件出示)复习题:

(1)看图列算式。

 

()+()=()

()-()=()

()-()=()

【设计意图:

设计复习题,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为感受“想加算减法”的价值奠定基础。

二、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

教师:

图中两位小朋友在干什么?

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表示什么意思?

根据学生完整的回答,教师板书出问题:

(1)红金鱼的有多少条?

(2)黑金鱼的有多少条?

教师:

我们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怎样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呢?

三、自主探究,内化算法

(一)分析信息,列出算式

1.分析信息

教师:

要求红金鱼的有多少条,怎样列式?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可能会说:

女小朋友说:

共有13条金鱼,黑色有7条,求红色有几条,可以用13减去7。

教师追问:

13和7各表示表示什么意思?

(课件逐步演示)先出示金鱼实物图。

2.帮助学生理解,初步建模

“求另一部分是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

在此题中用总数13条减去黑色的7条,就是另外一部分红色金鱼的条数。

教师板书:

13-7=

教师追问:

要求黑金鱼有多少条,又该怎样解答呢?

让学生说出理由,列出算式。

教师板书:

13-6=

比较算式,引入课题并板书。

3.尝试计算

【设计意图:

根据两位学生赏鱼的情境,通过不同观察角度得到不同的信息,同时也提出不同的问题,为本课学习提供了现实而有意义的素材。

引导学生分析信息,为解决问题提供直观地表象支撑。

(二)独立思考,形成表象

教师可提出问题:

1.你能将自己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2.你能将自己的想法与同桌说一说吗?

3.你能听懂或读懂同桌的方法吗?

学生活动,同伴交流。

教师观察巡视。

(三)操作验证,发现关系

(课件预设)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1.“破十法”:

让学生说思考过程,把13分成3和10,10-7=3,3+3=6;把13分成3和10,10-6=4,4+3=7。

由于学生对“破十法”已经比较熟悉,不再出现直观图,让学生直接说出思考过程。

2.“平十法连减”:

13-3-4=6,13-3-3=7。

3.“想加算减法”:

因为7+6=13,所以13-7=6,13-6=7。

从实物图中学生能直观看出,并将一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联系在一起,体现了这种方法的便利和快捷。

4.数数的方法:

从13里一个一个减,减去7个还剩6个。

5.观察比较:

“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的算式,感受后一种方法简捷。

四、巩固应用,抓住联系

(一)教材第14页“做一做”1、2、3题。

学生练习,同伴互评,全班交流。

提出问题:

你们完成速度很快,有什么好办法?

你发现这些题有什么联系?

你能写出几个有这种规律的算式吗?

尝试练习,指名板演,全班交流。

五、应用理解,回顾总结

(一)教材第16页第10题。

1.观察情境图,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动态出示)

呈现情境图,先出示一个条件和问题,让学生补充条件。

教师:

一共有15只鸭子,右边有几只?

要想解决问题还需要什么条件?

指名回答,补充条件。

(课件演示)

2.理解题意,列式计算

教师追问:

还可以怎样选择信息,提出问题?

3.同伴交流,相互说一说

集体练习,全班交流,回顾反思,师生小结。

六、全课总结

全班交流,畅谈收获。

 

第5课时

教学内容:

十几减8、7、6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2、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喜闻乐见的情境与数学游戏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科书Pl5第4题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6页的第7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教师在巡视过程要加以提示,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提醒学生不要漏写。

2.完成P16页的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6页的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数学游戏

    教科书P16页的第6题。

教师准备好两套不同颜色的卡片,一套写上14—8、12—5、12—4、16—9、15—8、ll—3、14—9、14—8、13—6、13—8等算式卡片;一套写上5、6、7、8等数字卡片。

开始“找朋友”游戏。

游戏开始时,教师先指定一名手拿数字卡片的学生到讲台上来,比如:

5。

这名学生手举卡片问全班学生:

“5,5,你的朋友在哪里?

”下面拿“14—9”、“13—8”卡片的学生接着说:

“5的朋友在这里。

”边说,边跑上讲台,站在拿5卡片的学生的两旁,再齐问台下的学生:

“我们算得对吗?

”全班学生齐答:

“对、对、对。

”紧接着热烈鼓掌。

其余各题也按上法进行。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6课时

教学内容:

十几减5、4、3、2

教材简析:

本内容是学习十几减9、8、7、6之后一课时,是学生经历了大量的练习基础上进行教学,这时学生计算技能基本形成,计算方法基本熟练。

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由观题到心算,不再直观演示,操作分解,由所学的方法自主迁移、类推到本课学习中,逐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选择一种较熟练的方法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进一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联系,熟练运用“想加算减法”,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2.通过几个层次的计算练习,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初步的交流、合作、迁移、类推能力。

3.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的作用。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自我感悟、自我评价和个性发展。

教学准备:

教具:

主题图、课件、数字卡片;学具:

自制数字卡片。

教学重点:

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能熟练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孕伏探究的基础

(课件动态出示)复习题:

(一)开火车。

9+3=15-8=17-9=13-7=12-6=

4+7=12-9=11-8=13-9=14-9=

请一个小组轮流进行口算报答案,其余学生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