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2071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docx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环境保护措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docx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本评价提以下几点要求:

(1)植被保护和恢复措施

①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确定征占土地范围,进行地表植被的清理工作。

②严格控制路基开挖施工作业面,避免超挖破坏周围植被。

③工程施工过程中,委托渣土公司及时清运建筑垃圾,不允许将工程废渣随处堆放。

④凡因公路施工破坏植被而裸露的土地(包括路界内外)应在施工结束后立即整治利用。

⑤按照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2)农田(耕地)段生态保护措施

①建设单位应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依法征用土地,必须严格按照《土地管理法》,履行手续,按照“占一补一”的原则,补充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

②工程开工前,对施工范围内临时设施的规划布置要进行严格的审查,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确定征用土地范围。

③在施工时要增强耕地保护意识,督促施工人员落实土地保护措施和相应的各项环保、水保措施,应努力防止土地污染,搞好耕地保护工作,以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④农田段填方应预先做好排水措施,严格落实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避免由于水土流失造成农田土壤质量下降;应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地形地貌,进行土方工程的合理设计和施工,避免乱挖乱填。

⑤农作物扬花期应根据具体情况增加洒水频次、临时堆放材料覆盖等有效措施减少施工扬尘,减少对沿线两侧农田生态的影响。

⑥加强施工现场指挥调度,确保路基施工线路定位准确,避免破坏工程范围外的农田。

⑦耕地剥离的表土富含有机质,运往临时表土堆场堆放,将其用于后期路基表面植被绿化,避免增加建设区外取土、扰动地表,对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3)恢复与补偿措施

凡因公路施工破坏植被而裸露的土地(包括路界内外)应在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绿化工作,按设计要求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的各项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在主体工程完工后,及时采取种植乔灌木等措施,恢复裸露地面的植被覆盖,科学合理地实行花草类与灌木、乔木相结合的立体绿化格局,以达到防止地表裸露、保护路基、减少水土流失的目的。

(4)临时工程用地设置要求及恢复措施

临时施工用地严格按照用地协议,履行合同规定的相关内容,切实做好施工临时用地的处理工作,恢复原有土地功能,尽可能造地复垦,不能复垦的要尽量绿化,避免闲置浪费。

1.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本节引自《国道228(纵一线)福安市溪尾临江至下邳段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中的相关内容和结论。

1.2.1.1防治分区

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可分为4个区域:

主体工程防治区、施工场地防治区、弃渣场防治区和临时表土堆场防治区。

表1.2-1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防治分区

面积(hm2)

主要施工特点

水土流失特征

公路工程区

公路土方开挖、回填、平整等土建施工,改变原地形地貌。

地表扰动,开挖面裸露,降雨径流冲刷产生面蚀、沟蚀。

施工场地区

基础设施建设、使用、拆除,建材堆放。

地表扰动

弃渣场

土方堆方改变原地形地貌

地表扰动

临时表土堆场

土方堆方改变原地形地貌

地表扰动

合计

1.2.1.2防治措施总体布局

根据项目建设水土流失的特点,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在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的基础上,本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详见表6.3-2,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总体布局详见附图11。

表1.2-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表

防治分区

措施类型

主体已界定

方案补充

主体工程区

工程措施

排水沟、截水沟

沉沙池、表土剥离、覆土回填、土地整治

植物措施

植草边坡、公路绿化

临时措施

临时苫盖

施工场地区

工程措施

表土剥离、表土回填、土地整治

植物措施

植草边坡

撒播草

临时措施

临时苫盖、排水沟、沉沙池

弃渣场

工程措施

排水沟

截水沟、沉沙池、表土剥离、表土回填、土地整治

植物措施

景观绿化、植草边坡

临时表土堆场

工程措施

土地整治

植物措施

撒播草籽

临时措施

排水沟、沉沙池、填土编织袋拦挡

1.2.1.3分区防治措施布设

(1)主体工程防治区

①工程措施

3。

B.覆土回填、土地整治

23。

C.截(排)水沟

主体设计路基排水沟共计5581.8m,平均沟底比降0.5%,均采用浆砌片石结构,矩形断面,其中底宽60cm,深60cm,壁厚25cm,长1040.4m;底宽60cm,深80cm,壁厚25cm,长4204.6m;底宽80cm,深80cm,壁厚25cm长346.8m;均采用十年一遇暴雨强度设计。

在挖方边坡顶部设置截水沟共计598m,平均沟底比降0.4%,采用浆砌片石结构,其中浆砌片石矩形截水沟长234m,地块50cm,深50cm,壁厚30cm。

浆砌梯形截水沟长364m,底宽50cm,深50cm,壁厚30cm,坡比1:

0.5。

均采用十年一遇暴雨强度设计。

为防止泥沙外泄,在截(排)水沟末端设置浆砌沉沙池,水流经沉沙池沉沙后,排出场外;沉沙池采用矩形结构,M7.5浆砌片石,长2.0m,宽2.0m,深1.5m,壁厚24cm,池壁用2cm厚M10水泥砂浆抹面。

项目共计布设沉沙池27座。

②植物措施

填方边坡高度小于4m时,坡面一般采用喷播草灌防护,边坡高度大于4m时则采用拱型护坡结合植草等防护;挖方边坡采用TBS镀锌网(锚杆)植草护坡;

植草护坡共计5246m,其中TBS镀锌网(锚杆)植草护坡1823.8m,路堤拱形骨架撒播草籽护坡525m,撒播草籽护坡4721m。

草种选用马尼拉草。

2,公路两侧栽植大乔木、小乔木、攀藤植物中央分隔带铺植草皮、栽植灌木、小乔木等。

平交口区域的绿化,在不影响视线的情况下于坡道的适当位置栽植诱导树。

③临时措施

由于项目部分路段路基工艺采用塑料排水板(砂桩)配合堆载预压进行施工,考虑到堆载预压工期较长,为防止雨水对路基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方案冲彩条布苫盖措施,需彩条布约50000m2。

(2)施工场地防治区

①工程措施

3。

B.覆土回填、土地整治

23。

②植物措施

施工场地南侧有边坡约70m,平均高3.5m,边坡坡比1:

1.75,为防止地表冲刷,对其进行植草,草种选用马尼拉草,约需马尼拉草550m2。

2,约需狗牙根草籽,7.5kg。

③临时措施

主体在桩号K0+850左侧设置施工场地,方案补充施工场地四周的排水沟260m,采用浆砌片石结构,矩形断面,底宽40cm,深50cm,壁厚12cm,平均沟底比降0.5%,采用五年一遇暴雨强度设计。

沉沙池采用矩形结构,M7.5浆砌排尿时,长2.0m,宽2.0m,深1.5m,壁厚24cm,池壁用2cm厚M10水泥砂浆抹面。

施工场地共计布设沉沙池2座。

为防止雨水对施工材料的冲刷,方案补充塑料彩条布对堆放场地的施工材料进行苫盖,以降低水土流失,经计算约需塑料彩条布7000m2。

(3)弃渣场防治区

①工程措施

3。

B.覆土回填、土地整治

23。

方案补充施工场地上部的截水沟147m,采用浆砌片石结构,矩形断面,底宽40cm,深40cm,壁厚12cm,平均沟底比降0.5%。

沉沙池采用矩形结构,M7.5浆砌排尿时,长2.0m,宽2.0m,深1.5m,壁厚24cm,池壁用2cm厚M10水泥砂浆抹面。

弃渣场共计布设沉沙池2座。

②植物措施

2。

树种选用马尾松,选取健壮的裸根苗,苗高约50cm,种植株距3m×3m,挖穴规格30cm×40cm×50cm。

约需马尾松210株。

草种选用马尼拉草,采用满铺,约需马尼拉草2200m2。

本评价要求下一阶段设计补充设计拦挡措施,建议施工结束后对弃渣场采取复耕措施,恢复原有土地使用功能。

(4)临时堆场防治区

①工程措施

2。

②植物措施

2,约需狗牙根草籽6kg。

2,约需狗牙根草籽6kg。

③临时措施

方案在临时堆土场四周设置排水沟220m,壁厚12cm,采用浆砌片石结构,矩形断面,底宽40cm,深40cm,平均沟底比降0.5%。

沉沙池采用矩形结构,M7.5浆砌排尿时,长2.0m,宽2.0m,深1.5m,壁厚24cm,池壁用2cm厚M10水泥砂浆抹面。

弃渣场共计布设沉沙池2座。

项目区布设堆土场,土方平均堆高2.5m,堆倒边坡1:

2,在坡脚周边码编织袋填土拦挡,拦挡梯形断面,顶宽0.5m,高1.5m,两侧坡比1:

0.5,总长320m。

1.3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3.1施工期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生活污水防治措施

租用当地民房设立工程项目部,包括办公室、会议室、试验室、宿舍等,不新建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纳入当地现有的污水排放系统中,不另行单独外排。

(2)施工生产废水防治措施

①沿线施工生产废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于生产或降尘。

同时,本工程施工的车辆、设备维修尽量利用当地现有的机修服务站,不新设机械维修场地。

②水泥料拌合站、生产废水:

在砂石料冲洗、搅拌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可采用自然沉降法进行处理。

该类废水可由场站内排水管线汇流收集至沉淀池,经酸碱中和沉淀等简单处理后(主要污染物SS去除率控制到80%,pH值调节至6~9),可回用于砂石料或拌和站冲洗或用于施工区的日常洒水。

②施工机械及车辆应定点保养、冲洗,这样有利于含油污水的收集、处理;冲洗废水污染物主要为SS和石油类,采取隔油沉淀处理后回用于车辆冲洗或洒水降尘,不外排。

③严格施工管理、文明施工,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防止跑、冒、滴、漏现象的产生。

(3)桥梁施工水污染控制措施

①桥梁桩基础工程应尽量安排在枯水期施工。

②有害物质的施工材料(如油料、化学品等)的堆放场地应设围挡措施,并加蓬布覆盖,以免雨水冲刷造成污染,并远离水体。

工程承包合同中应明确筑路材料(如油料、化学品等)的运输过程中防止洒漏条款。

③对采用钻孔桩基础施工的跨河桥梁,严禁将桥梁下部结构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浆、钻渣及施工废弃物排入地表水体,桥墩施工区附近设置必要的排水沟用以疏导施工废水,排水沟土质边坡及时夯实。

④施工围堰应采用钢围堰。

(4)建筑材料运输与堆放

①筑路材料(如油料、化学品等)的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撒漏;施工现场内筑路材料应集中堆放并尽可能库存。

②施工材料如油料、化学品物质等在堆放期间采取库存或加盖篷布、彩布条等措施,妥善保管,防止被暴雨冲刷进入水体引起水体污染。

(5)优先选用先进的设备、机械,以有效地减少跑、冒、滴、漏的数量及机械维修次数,从而减少含油污水的产生量。

1.3.2运营期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本工程沿线没有设置收费站、养护工区、路政中队、监控中心和汽车维护中心等设施,因此项目营运期不存在沿线设施生活污水排放问题。

(2)加强公路排水设施的管理,维持经常性的巡查和维护。

1.4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1.4.1施工期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为了更好控制施工扬尘的影响,施工单位应当按照《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393-2007)等有关规定做好施工扬尘的防治,并加强对施工扬尘的监管,确实保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具体内容如下:

(1)施工现场扬尘防治措施

①施工单位应采取覆盖、择时施工、洒水抑尘、冲洗地面等有效防尘、降尘措施。

②加强施工现场洒水喷淋,特别是在气候干燥的时节施工过程中更应增加洒水频次。

根据相关经验,每天洒水4~5次,可使扬尘量减少70%左右,扬尘造成污染距离可缩小到20~50m范围,因此本工程可通过该方式来减缓施工扬尘。

③拆除建筑物时,应采取持续喷淋洒水等降尘措施,并及时清理废弃物,暂时不能清运的应当集中堆放,并采用防尘网遮盖。

(2)运输扬尘防治措施

①对出入施工现场的各种车辆进行限速,防止车速过快产生扬尘;建筑垃圾运输车必须采用密闭措施。

②施工现场出入口处设置洗车平台,配备清理车辆用喷头和冲洗池,进出施工现场的运输车辆必须车身整洁,防止渣土、建筑垃圾的散落。

③安排保洁人员1~2名,不定时对施工现场进行巡视、清扫,及时清除路面遗洒的泥土。

(3)其他措施

①建设单位对施工扬尘治理负总责,将施工扬尘治理的费用列入工程造价,在工程承包合同中明确相关内容;施工单位应严格落实施工扬尘治理措施,并应在建筑工地公示施工扬尘治理措施、责任人等信息。

②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应密闭存放或采取覆盖等措施;施工所需材料应遵循随用随运的原则,尽量减少建筑材料(特别是水泥、石灰)在施工现场堆放量、避免长时间堆放。

③施工过程中受环境空气污染最为严重的是施工人员,施工单位应重视对施工人员采取防护和劳动保护措施。

④施工必须选用符合国家卫生防护标准的施工机械设备和运输工具,确保其尾气排放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1.4.2运营期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1)结合当地生态建设等规划,在靠近公路两侧,尤其是敏感点附近多种植乔、灌木。

这样既可净化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又可美化环境和改善路容;

(2)加强公路管理及路面养护,保持公路良好营运状态;加强交通管理,禁止尾气超标车辆上路行驶。

1.5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5.1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针对工程特点及敏感点分布情况,施工时需采取以下措施:

(1)合理布局施工现场

合理科学地布局施工现场是减少施工噪声的主要途径,如将施工现场的固定振动源相对集中,以减少影响的范围;对可固定的机械设备如空压机、发电机安置在施工场地临时设备间内,房屋内设隔音板,降低噪声。

(2)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原则上禁止在夜间(22:

00~次日6:

00)和午间(12:

00~14:

00)施工,严禁夜间进行爆破施工;因生产工艺要求,确需在午、夜间进行施工作业的,应向福安市区环保局书面申请,说明具体路段、时段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以获得连续施工许可,获批后公示,方可施行。

(3)合理选择施工机械设备

施工单位应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先进的施工技术。

此外,还应注意对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进行维修保养,避免因设备性能减退而使噪声增强的现象发生。

(4)控制爆破工程

为了减小振动、冲击波、确保居民建筑物安全,K2+800~K3+270段路堑边坡尽可能以挖掘代替爆破,以多点少药代替大量炸药爆破,采用延时爆破技术、预裂爆破等先进控制爆破技术等手段降低噪声和振动,严格控制单孔炸药量、起爆孔数;起爆网路上每个炮孔孔口采取覆盖稻草、竹篱笆等措施。

(5)运输车辆噪声控制

合理规划运输路线和运输时间,运输车辆应尽量避开交通高峰期;加强对运输车辆的管理,对司机进行环保意识教育,途径敏感点路段应低速、禁鸣。

(6)加强环境管理,接受环保部门监督

应强化施工管理,加强施工过程中与周边居民的沟通,及时解决施工中噪声扰民所产生的民众正当诉求。

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令、条例、规定,施工单位应主动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督管理和检查;建设单位在进行工程承包时,应将有关施工噪声控制纳入承包内容,并在施工和工程监理过程中设专人负责,以确保控制施工噪声措施的实施。

(6)公告、公示

建设单位应责成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张贴通告和投诉,要经常与周边群众沟通。

建设单位在接到群众投诉时应及时与当地环保部门取得联系,以便及时处理各种环境纠纷,并对民众的合理诉求应尽可能地予以满足。

1.5.2运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5.2.1本项目噪声污染措施总体框架

(1)交通噪声污染防治的原则

根据环发[2010]7号《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应遵循如下原则:

①坚持预防为主原则,合理规划地面交通设施与邻近建筑物布局;

②噪声源、传声途径、敏感建筑物三者的分层次控制与各负其责;

③在技术经济可行条件下,优先考虑对噪声源和传声途径采取工程技术措施,实施噪声主动控制;

④坚持以人为本原则,重点对噪声敏感建筑物进行保护。

而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应明确责任和控制目标要求如下:

a、在规划或已有地面交通设施邻近区域建设噪声敏感建筑物,建设单位应当采取间隔必要的距离、传声途径噪声削减等有效措施,以使室外声环境质量达标。

b、因地面交通设施的建设或运行造成环境噪声污染,建设单位、运营单位应当采取间隔必要的距离、噪声源控制、传声途径噪声削减等有效措施,以使室外声环境质量达标;如通过技术经济论证,认为不宜对交通噪声实施主动控制的,建设单位、运营单位应对噪声敏感建筑物采取有效的噪声防护措施,保证室内合理的声环境质量。

根据以上治理原则和噪声防治控制目标,本项目噪声防治应从合理规划布局、噪声源控制、传声途径噪声削减、敏感建筑物噪声防护、加强交通噪声管理五个方面进行防护和治理,结合本项目的具体情况降噪措施的选择性见表6.6-1。

表1.5-1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一览

降噪

途径

降噪主题

具体措施

执行单位

本项目执行情况

合理规划布局

城乡规划

合理确定功能分区和建设布局

城市规划部门

根据调查,项目无规划新增敏感目标。

交通规划

与声环境保护规划相协调

4类声功能区建筑规划

布置交通设施、仓储物流等非噪声敏感性建筑

噪声源控制

提高车辆设计水平

降低高噪声车辆的噪声排放

汽车制造企业

/

线位避让、建设形式

经过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的路段,考虑采用高架路、高路堤或低路堑等公路形式

公路建设单位

公路纵断面设计一方面需要满足线性指标要求,另一方面还需考虑与现状村道各交叉口衔接。

工程设计

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的路段采用低噪声路面技术和材料

全线低噪声路面

传声途径噪声削减

隔声降噪措施

设置声屏障对噪声敏感建筑物进行保护;公路两侧为高层噪声敏感建筑物时,条件许可,进行线路全封闭处理

公路建设单位

列为本项目备选降噪措施

地物地貌、绿化隔声

绿化带与地面交通设施同步建设

公路建设单位

本项目不包含绿化带工程。

敏感建筑物噪声防护

建筑隔声设计

对噪声建筑物进行建筑隔声设计,以使室内声环境质量符合规范

住宅开发单位委托建筑设计单位执行

本项目无规划敏感建筑

合理房间布局

建筑设计案例安排房间使用功能(如居民住宅在面向公路设计为厨房、为身兼等非居住用房)

建筑物被动防治措施

隔声窗、通风消声窗

建设单位

作为本项目优选降噪措施,隔声窗降噪效果一般为25dB。

加强交通噪声管理

管理方面

限鸣、限行、限速、合理控制交通参数

交通管理部门

/

公路维护

经常维护、提高路面平整度

路政部门

/

(2)敏感点降噪措施

目前,公路工程中采取的声环保措施主要有设置声屏障、环保拆迁、改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建筑物设置通风隔声窗和种植防噪林带等。

建造声屏障降噪效果较好,能满足沿线敏感点噪声超标量大的情况,尤其是在敏感点分布集中且距离拟建公路较近的情况下,降噪效果尤佳。

但对于开放性、低路基的公路而言,从满足通行和商业等临街建筑功能需求,以及从光照、视线等方面综合考虑,声屏障的确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在实际应用中也会出现操作难度大的问题。

通风隔声窗降噪效果亦很好,但因通风问题、窗户的规格差异以及墙体的固有隔声条件等因素,致使实际中操作难度也很大。

环保拆迁能一次性解决噪声污染,但本项目地处城市近郊区,地价较高,拆迁费用较大。

种植绿化林带,既可降低噪声,又可美化环境、稳定边坡,但其绿化降噪作用与林带宽度有关,其降噪量随林带宽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林带宽度为30m时,只能降噪3~5dB,而且需提供大面积的绿化用地等等。

经综合比选结果认为,本项目作为公路建设项目,结合景观、造价及防治效果等因素,推荐使用隔声屏障+通风隔声窗。

本项目拟采取的降噪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见表6.6-2。

表1.5-2噪声环保措施方案比较

措施名称

适用情况

降噪效果

优点

缺点

实施费用

搬迁

降超标严重的个别用户搬迁到不受影响的地方

消除影响

降噪彻底,可以完全消除噪声影响

考虑重新征用土地进行开发建设,综合投资巨大,同时实施搬迁也会产生新的环境问题

按50~100万元/户

围墙

轻微超标、距离公路很近的集中居民点或学校、医院。

3-5dB(A)

效果一般,费用较低。

降噪能力有限,适用

范围小。

300-400元/延米

声屏障

超标严重、距离公路很近的集中敏感点

6~10dB(A)

节约土地、简单、实用、可行、有效,易在公路建设中实施

投资较高,某些形式的声屏障对景观有响。

2000-5000元/米

低噪声路面

超标一般的距离公路很近集中居民或学校

3~5dB(A)

经济合理、保持环境原有风貌、行车安全、舒适

耐久性差、空隙易堵塞、造成减噪效果减低

约300万元/km

通风隔声窗

超标严重、分布分散、距离公路较远的居民点或学校、医院。

8-20dB(A)

效果较好,降噪同时兼顾通风,费用适中。

实施较难,特别是农

村地区。

500-800元/m2

绿化降噪林

适用于噪声超标不十分严重,有植树条件的集中村庄

30m宽绿化带可降噪3~5dB(A)

即可降噪,有可以净化空气、美化路容,改善生活环境

要达到一定的降噪效果需很长时间,且占用土地,降噪效果季节性变化大且投资较高,适用性受到限制

10元/m2

项目双凤新村及小浦亭自然村敏感点分布较集中,且与公路有一定的高差,实施隔声屏障使敏感建筑处于声影区内,较经济。

下邳村敏感点较分散,西山自然村敏感点户数较少,设置声屏障的环境效益不明显,拟实施隔声窗措施,对本工程噪声措施选择方案见表6.6-3。

表1.5-3本工程噪声措施选择方案

敏感点特征

措施选择

降噪效果

适合敏感点

与拟建公路具有一定的高差,敏感建筑物高度较低;超标不严重

声屏障

可从声传播途径中降低25dB

双凤新村、小浦亭自然村:

与公路具备高差条件,房屋较矮。

敏感建筑较高,且与公路较远,实施声屏障难以保证达标,或不宜采用声屏障措施的敏感点

隔声窗

保证室内声环境可达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要求

西山自然村、下邳村:

敏感点较分散且敏感点数量较少,不宜实施声屏障措施。

(3)工程及管理措施

①完善公路警示标志,设立禁鸣、禁停等标志,以提醒过往车辆禁止鸣笛,不随意停车。

②加强公路的维修保养,保持路面平整,尽可能减少路面下沉、裂缝、凹凸不平现象,减少汽车刹车、起动过程中产生的高声级,减少交通噪声扰民事件的发生。

③限制车辆行驶速度;设置电子警察,对超速的车辆自动拍照后进行罚款。

(4)规划实施及控制距离建议

表5.3-6可作为建筑规划参考依据,按运营远期2类区夜间的达标距离(49.6m)控制;建议在该距离范围内临路第一排不宜建设未采取降噪措施的居民区、学校、医院等敏感建筑。

根据《福安市溪尾镇总体规划》(2008-2015年),福安市溪尾镇规划范围内,项目两侧用地规划为高速公路服务区发展用地及二类工业用地,无规划居住区、学校及医院等敏感目标(详见附图7);根据《福安市溪尾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项目桩号K1+000~K2+000为允许建设区,详见附图8。

结合本章节中达标距离分析,本评价对区域规划提出以下控制建议:

①由于土地资源紧缺,从提高土地利用率角度出发,公路两侧的规划控制距离可能较难实施,建议对公路两侧用地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相应的环境噪声标准,可适当布置一些对声环境要求不高的普通建筑,如街市、购物中心、市场、商店等,建筑高度一般应高于后面建筑,以阻挡噪声,为住宅提供有效的噪声缓冲区。

②当因地块规划功能,不可避免需将住宅规划布置在面向公路一侧,则应在设计时依据《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的要求,采取相应的建筑物自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