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物理基础考点试题全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1959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2.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考物理基础考点试题全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人教版中考物理基础考点试题全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人教版中考物理基础考点试题全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人教版中考物理基础考点试题全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人教版中考物理基础考点试题全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考物理基础考点试题全部.docx

《人教版中考物理基础考点试题全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考物理基础考点试题全部.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中考物理基础考点试题全部.docx

人教版中考物理基础考点试题全部

中考高频考点:

声现象、物态变化、内能(含热值比热容)、光的反射、凸透镜成像、运动的相对性、平均速度测量或计算、密度、惯性、摩擦力、压强、浮力(实验)、简单机械(杠杆或滑轮组)、电功(含电热、电能表)、电磁感应、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信息传递”、功和功率、电路设计和识别、欧姆定律(实验)、电功率(21)

中考物理基础考点(全部)

一考合格,学生必须真正理解以下考点中的10个(真正理解是指题目变一下还能做对)

考点1:

相对运动

9.(四调)下图是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战斗机加油的情景,若说其中一架战斗机是运动的,则选取的参照物合理的是()

A.地面

B.加油机

C.另一架战斗机

D.该战斗机内的飞行员

基础回顾:

1.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的位置发生。

2.静止: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

3.参照物: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就是参照物。

示例:

如下图,物体的位置变化有两种——远近变化或方位变化。

图甲中小狗从A到了B位置,以树为标准,小狗离树的远近变了,那么小狗的位置就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以树为参照物,小狗是的。

图乙中小狗绕树干转圆圈从A到了B位置,以树为标准,虽然小狗离树的远近没有变,但是小狗由树的南边转到了树的东边,方位发生了变化,小狗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以树为参照物,小狗是的。

中考模拟:

1.4月22日12时23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

若说对接前“天舟一号”是静止的,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A.“神州一号”B.“天宫二号”C.地面D.云朵

2.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运动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A.相同速度同向行驶的另一艘船B.船舱C.座椅D.河岸上的树

3.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后退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A.相同速度同向行驶的另一艘船B.较大速度同向行驶的另一艘船

C.较小速度同向行驶的另一艘船D.迎面驶来的船

考点2:

声现象

10.(四调)把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计算机,观察到声音的波形如图所示。

换另一个音叉做实验,可能得到的波形是()

由A、B、C可以看出,三种声音的不同,三种声音的相同;

波形D是的声波图象,判断的依据是。

基础:

1.下面分别是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某一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中一定不正确的是()

甲音叉乙钢琴丙长笛

A.它们发声时都在振动B.它们发声的音色相同

C.它们发声的响度相同D.它们发声的音调相同

2.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传递信息的是;利用超声波的是,利用了次声波的是。

A.确定火山爆发的方位和强度B.蝙蝠发现昆虫C.倒车雷达

D.利用B超查看胎儿E.扬声器发声使烛焰闪动F.用一种声波清洗眼镜

中考模拟:

1.把两个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计算机,观察到三个声音的波形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是同一个音叉发出的B.乙、丙是同一个音叉发出的

C.甲、丙是同一个音叉发出的D.甲、乙、丙都是同一个音叉发出的

考点3:

热现象

11.(四调)如图所示是探究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海波和石蜡熔化时内能都增大

B.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都不断升高

C.石蜡熔化时吸热,海波熔化时不吸热

D.实验中需要控制海波与石蜡的质量相等

基础一——水的三态变化

生活中常见的“白气”实际上空气中夹杂着大量的微小水滴。

“白气”产生、消失的物态变化如下图

基础二——温度计

甲乙丙丁

温度计原理:

(甲图)

温度计读数:

乙图读数是,丙图读数是。

温度正确视线:

丁图中,正确的是,读数会偏大的是。

基础三——熔化实验:

下图是某同学做海波熔化的实验装置,下表是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

(1)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图甲中搅拌器不停地搅拌,这样做的目的是。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中完成海波的熔化曲线。

(3)通过分析可知,海波的熔点是        ℃,温度为48℃海波的状态有三种情况:

    。

加热第8—10min内,海波热,内能。

t/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T/℃

24

27

30

33

36

39

42

45

48

48

48

51

54

57

甲乙丙

(4)根据以上实验得出结论可知,如图丙所示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时,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C.一点儿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

基础四——沸腾实验:

某物理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研究水的沸腾。

从点燃酒精灯加热开始计时,当液体中有气泡上升时,每隔1min记录水的温度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温度/℃

95

96

97

98

99

99

99

99

99

99

(1)烧杯内的水在“烧开”前发生物态变化是,“烧开”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这两种形式都属于。

实验过程中,烧杯上方会形成“白气”,“白气”实际上是遇冷形成的大量的。

(2)某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乙中A、B所示,则(填字母符号)是水沸腾前的情况;B图中气泡变小的主要原因是。

(3)分析记录数据:

此时水的沸腾的温度为℃,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这个过程中吸收的能量主要用来增大水分子间的。

(4)在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加热,烧杯中水的内能(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在这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

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举出1种)  。

注意:

“在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加热,烧杯中水的内能变小”“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变大”两句话都正确,两句话中的“水”所指不同。

考点4:

关于内能

10.(元调)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内能减小,一定放出热量B.物体内能减小,温度可能不变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物体内能增加的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

A选项:

物体改变物体内能有和两种方式。

物体内能减小,可能是

,还可能是。

B选项:

如,0℃的水凝固成0℃的冰,内能,温度。

C选项:

如,,吸收了热量,温度没有升高。

D选项:

物体内能增加了,可能没有吸收热量,例如。

基础回顾:

1.物体的内能: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的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2.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和。

实例分别有和。

练习:

1、关于内能、温度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B、做功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C、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6

A选项: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和状态有关,如一桶10℃的冷水与一滴90℃的热水相比,的内能小。

B选项: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和两种

C选项:

物体温度升高(也就是它的内能变),可能是通过,也可能是通过。

D选项: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温度不一定升高。

如,0℃的冰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了热量,内能,温度还是,只到所有的冰后,继续吸热温度才升高。

计算1:

水吸收热量的计算

1升水温度由20℃升高到70℃吸收了多少热量?

[ρ水=103kg/m,c水=4.2×103J/(kg·℃)]

计算2:

燃烧放热的计算

1.(元调)关于热值和热机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可以增大热值(对错理由)

B.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越多,热值越大(对错理由)

C.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可以提高热机的效率(对错理由)

D.热机使用的燃料的热值越大,热机的效率就越高(对错理由)

2.如图所示的四冲程汽油机工作示意图中,汽油机正在进行的是冲程,是能转化成。

若该汽油机的效率是20%,已知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则完全燃烧100g汽油放出的热量可以转化为J的有用功。

在设计制造时,汽缸外有一个“水套”,利用水吸热降低汽缸温度,这是利用了水的大的性质。

 

考点5:

平面镜成像

12.(四调改编)如图所示,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

(1)画出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视力表在镜中的像到平面镜的像的距离是;

(3)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的距离是;

基础回顾:

平面镜成像特点是。

练习:

1.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远离平面镜,像变小B.人远离平面镜,像的大小不变

C.人靠近平面镜,像变大D.人靠近平面镜,像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

2.如图所示,用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和—块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越明亮的教室中做实验效果越好

B.尽量选用较薄的玻璃板做实验

C.为了成像清晰,应将两支蜡烛都点燃

D.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蜡烛的像与蜡烛不是等大

3.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点燃蜡烛A,观察玻璃板后的像,如图所示:

(1)我们应选择       (选填“较厚”、“较薄”)的平板玻璃来进行实验;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2)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B前,应先点燃蜡烛      (选填“A”或“B”),但无论怎样移动B,始终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3)改正后,再次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样做的目的既确定了像的位置又验证了                               。

(4)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张白纸,则白纸上   (选填“能”或“不能”)出现蜡烛A的烛焰的像,说明                  。

(5)经过本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

他接着连接了像与物的对应点,发现连线与镜面是的关系。

(6)做完实验后某同学总结了一些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知识,其中准确的是()

A.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逐渐变小

B.将蜡烛和像所在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连线跟玻璃板垂直

C.当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为10cm时,像和物相距10cm

D.将玻璃板换成平面镜,更有利于进行成像特点的探究

4.平面镜成像作图

①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做出图中S点在平面镜中的像。

(请保留作图痕迹)

②根据平面镜成像持点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请保留作图痕迹)

③A′O′是AO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画出平面镜的位置来。

(请保留作图痕迹)

④图中S为镜前一发光点,发出的光经镜面反射后有一条经过A点,试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这条光线。

①题图②题图③题图④

考点6:

凸透镜成像

14.(四调)如图所示,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是倒立的。

有几位同学对此现象展开了讨论:

甲:

这架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

乙:

将照相机升高,可以看到两位照相人的全身像

丙:

若要照全身像,应增大相机和两位照相人之间的距离

丁:

若要人像更亮,需要在两位照相的人身后进行“补光”

这些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与乙B.甲与丙C.丙与丁D.只有丙

要求:

在题中将甲乙丙丁中选项错误用“——”标出,并在题中相应的空白处更正。

基础回顾:

(1)在甲乙丙丁图中画出物体“↑”所成的像(大致位置即可)。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有:

成实像虚像的分界点是;

成放大缩小实像的分界点是;

成实像时,物体靠近凸透镜,像凸透镜且变。

(3)上面成像四种情况分别对应的光学仪器是:

甲、乙、丙、丁。

练习

1.如图“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从远处逐渐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时,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所成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下图甲所示,此透镜的焦距为cm,把光屏移动到F点处,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的光斑;把小灯泡放在F点处,小灯泡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将射出,原理是。

甲乙

(2)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像如上图乙,请你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具体原因(答出一种即可):

(3)要使图乙中烛焰的像位于光屏的中间,如果蜡烛和光屏固定不动,可采取的做法是:

(4)当烛焰距凸透镜4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填光学仪器或生活用品)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保持下图丙中凸透镜的位置,那么a、b、c、d、e、g各点中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点是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

3.下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应将烛焰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调整至。

(2)如图所示,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由此可断定凸透镜的焦距15cm。

(3)小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完整的烛焰的像后,他的食指指尖不小心触摸到了凸透镜镜面,此时光屏上会出现(选填“指尖的像”、“指尖的影子”、“完整烛焰的像”或“部分烛焰的像”)。

4.下图是一种视力不正常眼睛的成因示意图,这是()

A.近视眼,要用凸透镜矫正

B.近视眼,要用凹透镜矫正

C.远视眼,要用凸透镜矫正

D.远视眼,要用凹透镜矫正

▲(选做)凸透镜成一个倒立缩小的虚像,物体距离凸透镜30cm,像距离凸透镜22cm,由此可断定凸透镜焦距的范围是。

考点7:

测量物质密度

基础回顾:

计算密度公式:

;重要单位换算:

1g/cm3=kg/m3。

练习:

1.为了测出石块的密度,某同学先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所加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用量筒和水测矿石的体积,其过程如图乙所示。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石块的质量是47.2gB.石块的体积是18cm3

C.石块的密度是2.6x103kg/m3

D.若先测石块的体积,最终测得石块的密度会偏大

(一)测量固体的密度

1.某同学在实验室测量一块不规则的金属块的密度。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

观察到横梁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此时应将向_______旋动平衡螺母。

 

(2)把金属块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后,观察到横梁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该调节,直到指针再次指在分度盘中线处。

游码的位置和右盘中的砝码如图乙所示,金属块的质量是g。

(3)把金属块浸没在装有50ml水的量筒后,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丙。

金属块密度为g/cm3,合kg/m3。

2.某同学为了鉴别一金属块是否是铜做的,做了以下实验。

(1)用调节好的天平称金属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m=________g;用量筒量出金属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的体积V=________cm3。

由此可知,金属块的密度ρ=__________kg/m3。

(2)由于测得的金属块的密度与铜的密度不相等,该同学得出“金属块一定不是铜做的”

结论。

他的结论正确吗?

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测量液体的密度

1.某同学通过下述实验步骤测量牛奶的密度:

(1)调节天平横梁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红线的左侧,此时应向_______移动平衡螺母,才能使天平平衡。

(2)他按甲、乙、丙、的顺序进行试验。

根据图中数据可知:

量筒中牛奶的质量为g,体积为m3,牛奶密度为kg/m3。

(3)为了更加准确地测量牛奶的密度,你认为图中合理的实验顺序为______________,这样调整顺序的好处是。

2.某同学用天平、量筒、烧杯测量老醋的密度。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发现横梁的左臂偏高,则应向旋动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

(2)接下来进行以下三项操作:

丙将烧杯中老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老醋的体积V

乙将待测老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老醋的总质量m2

甲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老醋的总质量m1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填序号即可)。

(3)甲图中烧杯和剩余老醋的总质量是g,该同学测得老醋的密度是g/cm3。

3.某同学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下列操作步骤中不必要的是()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B、将盐水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

考点8:

信息传递

21.(四调)如图所示是某品牌“共享单车”,使用前用户需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将信息发送给管理平台,平台将信息发回给单车自动开锁,这些过程中都是利用________来传递信息的。

用户骑行时还会带动车上的小型发电机发电,给车上的车锁组件、联网模块等提供电能,这种发电机的原理是____________。

练习:

1.基础填空:

(1)能够产生电磁波;

(2)如右图电磁继电器是利用工作的;

(3)手机用“WiFi”上网跟手机通话一样,是靠传递信息;

(4)“北斗”导航系统是利用进行定位和导航的

2.如图所示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示意图,该系统在传递信息过程中主要依靠(  )

A.电磁波  B.超声波  C.次声波  D.光导纤维

3.如图所示情景反映了人类信息传递的各个历程,根据图片所提供的信息和你所学物理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话的话筒把电信号转化成声信号 B.手机通信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C.烽火是通过光的直线传播来传递信息的 D.计算机网络通信使用的是数字信号

考点9:

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电磁铁)

基础回顾——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分布

1.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跟哪种磁体的磁场相似?

按照下图布置实验器材。

为,在螺线管中插入一根铁棒。

把小磁针放到螺线管四周不同位置,在图上记录小磁针N极的方。

结论:

结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与磁体的磁场相似。

上述实验的研究目的是。

2.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环绕螺线管的电流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

作图:

在上图a、b、c、d四个小圆圈内画出小磁针,并标出小磁针的N、S极。

(如果不会作图,学会下面的判断电磁铁的南北极再回来做作图)

重要得分点——判断电磁铁的南北极

在下列四幅图中,标注通电螺线管的南北极:

窍门:

在右手大拇指标一个N,如右图,伸直右手掌,手背对自己的眼睛,手心对着螺线管,四个手指指向和电流方向一致,大拇指(标有N)指向的一端螺线管就是N极。

 

练习:

(提示:

1.先在每股线圈上标出电流的箭头;2.再用上图窍门解题)

2.某同学将一根导线绕在一枚铁钉上制成一个电磁铁后,利用下图所示的电路研究它的磁性。

为了让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增多,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取出自制电磁铁中的铁钉

(这样做会使磁铁磁性)

B.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

(这样做会使电流变,磁铁磁性)

C.减少铁钉上所绕线圈的匝数

(这样做会使磁铁磁性)

D.把电池的正负极对调

(这样做只会使改变磁铁的)

考点10:

电磁感应

基础回顾:

1.如右图,导线通电的时候小磁针偏转,这个实验叫做,它说明了电流周围存在。

这个实验可以通俗地叫做电生磁实验。

2.如下图甲,金属棒ab左右运动的时候,电流表指针偏转显示电路中有电流产生,这个实验叫做现象,这一现象通俗地叫做磁生电。

它是(填“电动机”或“发电机”)的原理。

(最直接的记号:

“这个实验中没有电源”,正是因为没有电(电源),才需要发电。

甲乙

3.如上图乙,开关闭合的时候金属棒ab运动起来,这个实验说明通电导线在中受到力。

它是(填“电动机”或“发电机”)的原理。

(记忆诀窍:

“电动电动,有电才动”。

因为有电源,闭合开关就有电流,有电流后金属棒ab动起来。

最直接的记号:

“这个实验中有电源”。

练习:

1.右图是动圈式话筒的构造示意图,当人对着话筒说话时,声音使膜片振动,与膜片相连的线圈在磁场中运动,产生随声音变化而变化的电流。

下列实验中和动圈式话筒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与膜片相连的线圈在磁场中运动,产生随声音变化而变化的电流

”是现象

A是实验,B是探究,C是实验,D是实验。

2.下列关于电磁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

A.甲是探究电磁铁的实验B.乙是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

C.丙是电动机工作原理实验D.丁是电动机模型

3.下列实验中能探究发电机工作原理的实验是()能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实验是()能反映电动机工作原理的是()

4.下列四幅图中,与发电机原理相同的是()

A、电磁起重机B、扬声器C、动圈式话筒D、司南

5.下图中的a表示垂直于纸面的一根导线,它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

它在磁场中按箭头方向运动时,在哪种情况下不会产生感应电流()

6.如图所示,在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的实验中,保持磁体不动,则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导线ab竖直向上运动时,灵敏电流计指针会偏转

B.导线ab竖直向下运动时,灵敏电流计指针会偏转

C.导线ab从图中所示位置斜向上运动时,灵敏电流计指针会偏转

D.导线ab分别水平向右和水平向左运动时,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的方向相同

7.(选做)李明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电磁感应现象,他把装置中的直铜导线ab通过导线接在量程为3A的电流表的两接线柱上,让ab迅速向右运动时,并未发现电流表指针明显偏转,你认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感应电流太小,无法使指针明显偏转

B.铜线ab太细,换用铜棒实验便能使指针明显偏转

C.ab运动方向不对,应将ab改为向左运动

D.ab运动方向不对,应将ab改为上下运动

考点11:

平均速度(单位换算+计算+实验)

21.(四调)……某用户以5m/s的速度在绿道上骑行18km,需要h。

基础回顾:

1m/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