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综合楼工程创优标准做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18500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研综合楼工程创优标准做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科研综合楼工程创优标准做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科研综合楼工程创优标准做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科研综合楼工程创优标准做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科研综合楼工程创优标准做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研综合楼工程创优标准做法.docx

《科研综合楼工程创优标准做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研综合楼工程创优标准做法.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研综合楼工程创优标准做法.docx

科研综合楼工程创优标准做法

科研综合楼工程

 

创优标准做法

 

2014年04月20日

一、总体质量目标

确保“北京市结构长城杯”争创国家优质工程。

二、质量目标分解

分项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85%以上。

杜绝重大质量事故,工程质量验收一次合格率100%。

分部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80%以上。

单位工程竣工交验一次成优。

三、钢筋工程

1、钢筋加工场地

所有钢筋均统一在钢筋加工厂加工成型。

加工好的成品及半成品钢筋必须应按工程使用部位和规格、形状分类堆放整齐,有标识牌,注明钢筋编号、规格、尺寸和使用部位、检验状态(合格、不合格、待检)。

钢筋底部用方木垫起,并用塑料布覆盖防止雨水及其它腐蚀性物质侵蚀,造成钢筋生锈。

2、钢筋弯曲构造简图

3、箍筋加工要求

加工标准挂牌于现场,加工前有详细的翻样,分别明示于各自的加工场地钢筋前。

4、钢筋保护层控制

柱及梁侧均采用塑料卡环控制侧向保护层厚度,具体做法为塑料卡环卡在柱及梁纵向受力钢筋上,梅花型布置,间距不大于1000mm。

塑料卡环颜色必须和混凝土颜色一致。

板、梁底采用塑料垫块控制保护层厚度,垫在梁箍筋及板最下层钢筋的下面,垫块呈梅花型布局,间距不大于1000mm。

其中,基础底板采用大理石垫块。

墙体采用水泥条顶模棍来保证墙体侧面保护层厚度,材料见下图:

构件名称

筏板

抗拔桩

墙体

柱、梁

楼板

下铁

上铁

二b

与水、土接触面

室内潮湿

室内

与水、土接触面

室内潮湿

室内

与水、土接触面

室内潮湿

室内

环境类别

二b

二b

二b

二b

二a

-

二b

二a

-

二b

二a

-

保护层厚度(mm)

40

25

50

25

20

15

35

25

20

25

20

15

人防区域

外墙外侧

外墙内侧、内墙

直接防水

设防水层

40mm

30mm

20mm

20mm

30mm

30mm

非人防区域

基础底板及基础梁顶面

25mm

基础底板底面

40mm

抗拔桩钢筋

50mm

地下室外墙、基础外侧面

50mm

地下室外墙内侧面

15mm

地下室有覆土顶板上部

25mm

地下室有覆土顶板下部

15mm

梁、(柱)钢筋

25mm(35mm)

混凝土电梯井道

20mm

楼板、屋面板、楼梯板、集水坑内侧

15mm

集水坑外侧

50mm

当保护层大于40mm时,在保护层内附加Φ4@200×200钢丝网。

当梁、柱、墙中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宜对保护层混凝土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进行拉结,防止混凝土开裂剥落、下坠。

可采取在保护层内设置防裂、防剥落的钢筋网片的措施,网片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其直径不宜大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50mm。

在工程中经常会遇到框架梁与框架柱的宽度相同,或者框架梁与框架柱一侧相平的情况,这时框架梁中的最外侧纵向受力钢筋应从框架柱外侧纵向钢筋的内侧穿过,这么做会造成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的情况,会使混凝土保护层产生开裂,影响对纵向受力的保护作用也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必要时宜在此部位设置防裂防剥落钢筋网片,见下图:

 

中间层框架柱与框架梁宽度相同

 

框架梁一侧与框架柱平

5、作为定位措施使用的各种支撑钢筋的加工:

(1)钢筋端头一律采用无齿锯切割,不得有“飞边、毛刺”

(2)钢筋端头防锈处理

(3)分类集中堆放,便于检查

(4)墙体梯子筋加工:

根据钢筋的间距制作水平、竖向梯子筋。

1)竖向梯子筋:

根据水平筋间距制作竖向梯子筋,设置间距为1.5m,竖向梯子筋在上、中、下设置3个顶模撑,端头用无齿据切割,并刷防锈漆。

其余梯凳为不顶模梯凳,长度控制在墙厚减2mm。

梯子筋竖筋位置控制墙体水平筋保护层。

竖向梯格筋加工后,按墙体厚度分规格码放,并挂牌标识标牌上可注明梯格筋的形状、加工尺寸、使用部位等内容。

②水平梯子筋:

根据图纸设计的立筋间距,加工水平梯子筋,固定于墙体顶部(设在模板口上200mm)。

用于控制立筋间距、排距,在墙体及顶板浇注混凝土前检查水平梯格筋位置,避免虚设。

如下图:

水平梯格筋加工后,按墙体厚度分规格码放,并挂牌标识。

标牌内容同竖向梯格筋的要求。

5)根据柱主筋的规格和间距设置内、外定位箍筋框,控制钢筋位移,

制作主筋定位框的钢筋应用无齿锯切割。

6、滚轧直螺纹:

(1)钢筋滚压丝头加工:

进行丝头加工的钢筋,不得使用切断机、气焊断料,应使用切割机械断料,保证切口平直,钢筋长度的尺寸准确。

加工丝头时,应采用水溶性切削液,当气温低于0℃时,应掺入15﹪-20﹪的亚硝酸钠,严禁用机油或水做切削液或不加切削液加工丝头。

加工丝头的牙形、螺纹必须与连接套的牙形、螺距一致,有效丝扣段内的秃牙部分累计长度小于一扣周长的1/2。

并用相应的环规和丝头板卡检测合格。

在滚压直螺纹套丝中,每加工10个丝头用通止环检查一次,检查率100%。

经自检合格的丝头,应由钢筋工长随机抽样进行检验,以一个工作班内生产的丝头为一个验收批,随机抽检10%,且不得少于10个,并按要求填写钢筋接头检验记录表.当合格率小于95%应加倍抽检,复检合格率仍小于95%时,应对全部钢筋丝头逐个进行检验,切去不合格丝头查明原因立即解决,重新加工螺纹.

检验合格的丝头应加以保护,在其端头加代保护帽,防止丝头被污物或水泥玷污以及丝头被磕碰损坏。

(2)现场钢筋连接施工

连接钢筋时,钢筋规格和套筒的规格必须一致,钢筋和套筒的丝扣应干净、完好无损。

滚压直螺纹应使用力矩扳手进行施工,将两个钢筋丝头在套筒中间位置相互顶紧,

3、现场接头检验:

所有接头均进行外观检查,经拧紧并检查完后的滚压直螺纹接头应马上用红漆做出标记,单边外露完整丝扣不应超过1P;同时每拧紧一个,标识一个以防漏拧。

7、钢筋安装:

(1)墙、柱插筋安装

根据测量人员弹好的墙、柱位置线进行预埋插筋安装。

墙、柱插筋的型号、规格、数量、间距及伸入基础底板或转换梁的深度要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并绑扎牢固,位置准确无误。

为了保证柱子插筋位置的正确,上部绑扎二道箍筋,四周用钢筋临时斜撑固定。

对于墙体暗柱、墙体插筋,底板内部绑扎两道与墙插筋相同的水平筋固定预埋插筋,上部绑扎两道水平筋固定预埋插筋,确保位置准确。

(2)框架柱钢筋安装

1)柱子纵筋采用加工定形水平定位筋控制柱端位置及保护层厚度。

2)柱子主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工程图纸要求。

3)柱子箍筋安装前,根据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柱子箍筋数量并用粉笔在调整好的柱子立筋上画出箍筋的间距线(注意抗震加密区箍筋加密)。

柱箍筋的第一道起步筋距离楼板50mm。

若箍筋刚好与直螺纹套筒重叠,则将此箍筋取消,在套筒上下分别增加箍筋一道。

4)柱子箍筋安装采用缠扣绑扎,火烧丝丝头均要朝内。

主筋与箍筋要垂直和密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均要绑扎。

箍筋的弯钩叠合处沿柱子立筋交错布置。

柱子箍筋端头弯成135度,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且必须箍筋弯钩两端平直部分长度相等,弯钩平整不翘曲。

(3)墙体钢筋安装

1)绑扎墙体钢筋时要先绑4根竖向钢筋及竖向梯子筋,接着从底部起步50mm及齐胸处分别绑扎两道水平钢筋及水平梯子筋(控制墙体竖向钢筋间距),然后绑扎其余竖向钢筋,最后绑扎其余水平钢筋,并按设计或平法的要求绑扎拉筋(拉钩要求两端135度弯钩平直段长度为10d),墙体第一根水平钢筋距离地面50mm。

距离暗柱的第一道起步墙体竖筋与暗柱的距离也为50mm。

2)墙体钢筋的所有交叉点均应逐点绑扎,所有的绑扎丝尾部向里按倒,以防外露。

3)墙体主筋的保护层厚度要符合图纸要求。

4)为保证门窗洞口的标高位置正确,在洞口竖筋上画出标高线。

5)暗梁及连梁的纵向受力钢筋锚入墙内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箍筋应按设计或规范要求间距及数量设置。

梁两侧第一道箍筋距门窗洞口边距离为50mm,另外梁两侧在墙或柱内各设一道箍筋距门窗洞口边距离为50mm。

(4)梁钢筋安装

1)梁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保护层厚度应符合工程图纸要求。

2)纵向受力钢筋为双排时,用分隔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分隔钢筋直径与纵向受力钢筋相同,但不小于Ф25,间距不大于1500mm。

梁纵筋分隔钢筋

3)梁箍筋安装前,根据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梁箍筋数量并在梁主筋上用粉笔做处标记(注意抗震加密区箍筋加密)。

4)若箍筋刚好与直螺纹套筒重叠,则将此箍筋取消,在套筒左右分别增加箍筋一道。

5)箍筋的弯钩叠合处沿梁主筋交错布置。

梁箍筋端头弯成135度,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

6)梁端第一道箍筋设置在距离墙、柱边缘50mm处。

主次梁交接处,次梁箍筋应按照图纸要求进行加密。

7)所有的绑扎丝尾部向里按倒,以防外露。

(5)板钢筋安装

1)在模板上弹好主筋、分布筋间距线,弹线用的颜料颜色必须与混凝土颜色一致。

2)按照划好的间距,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

同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

3)板筋第一道起步筋距墙边或梁边的距离为50mm。

4)绑扎板筋一般采用顺扣或八字扣,双向板相交点要全部绑扎,所有的绑扎丝尾部向里按倒,以防外露。

5)板上下层钢筋网之间必须加钢筋马凳,间距1500mm,以确保上层钢筋网的位置。

马凳高度h=板厚-板筋保护层厚度*2-上网钢筋厚度-下网下铁钢筋直径。

马凳与板筋关系图

6)楼梯先绑楼梯梁筋后绑板筋,且板筋要锚固到梁内。

楼梯筋绑扎时在楼梯段底模上划主筋及分布筋位置线,按位置线摆放主筋、分布筋,每个交点均要绑扎,底板筋绑完,待踏步模板吊绑支好后再绑扎踏步钢筋。

主筋接头数量和位置均要符合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

(6)起步筋绑扎:

独立柱箍筋以距地面5cm处开始起步(墙体暗柱与墙体水平筋不重叠);

墙体水平筋以距地面5cm处开始起步;

墙体第一道立筋距暗柱主筋5cm处开始起步;

梁箍筋距柱主筋5cm处开始起步;

过梁箍筋进支座5cm处开始起步;

(7)墙、柱竖筋在浇筑砼前套好塑料管保护或用塑料条包裹严密,并且在砼浇筑时,及时用布或棉丝沾水将被污染的钢筋擦净。

(8)门洞口为保证其尺寸准确、位置正确固定方法采用绑扎附加筋,在附加筋上焊顶模棍。

高度小于等于2米的洞口每边上、中、下3道,每道2根,高度大于2米时,洞口每边设4道,每道2根。

四、模板工程

1、模板加工:

(1)模板拼装前应选板且仔细计算、弹线下料,拼装后用靠尺检查调整。

模板面钉帽应与板面平齐,严禁凹进或凸出板面,模板四周要求用油漆封边,且要用气钉锁口。

(2)模板接槎留企口部位相应子母口尺寸应完全吻合,避免缝隙产生,造成漏浆。

2、模板安装

(1)顶板模板

1)流程:

铺垫板→支设架子支撑→安装大小龙骨并在墙顶四周加贴海绵条用方木顶紧→铺顶板模板并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起拱→校正标高→模板清理→办理预检

2)顶板模板边均通过刨子找平,露白茬处用油漆封闭,拼缝采用“硬拼法”,个别缝隙较大的用水泥腻子刮平,确保模板拼缝严密(不大于2mm)不漏浆,保证接槎平整。

顶板模板与四周墙体或柱头交接处将单面刨光的小龙骨顶紧墙面并加垫海绵条防止漏浆。

墙体与顶板相交阴角模板节点

3)后浇带顶板模板单独设支撑体系,该部位模板及支撑不做拆除,直至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毕,达到设计要求的100%强度要求后,方可拆模。

4)顶板施工缝采用定型模板及卡具,保证钢筋的位置准确,防止接槎处砼的跑浆。

5)楼板模板主次龙骨摆放就位后,分别拉两对角线及中线通线,用以检查其标高及平整度,并通过调节碗扣件脚手架立杆顶托螺丝直至其满足要求。

6)顶板模板与梁侧模接缝,梁侧模与梁底模之间接缝设单面贴海绵条以防止漏浆

7)梁板上下层支撑立柱必须对齐,按照施工方案计算出立柱间距,在楼板面上放出立柱安装线,按照交叉点布置立柱,立柱下垫木尺寸厚宽可用50×100方木,长度可用短木,但必须满足卸荷。

8)顶板模板隔离剂采用水质隔离剂。

(2)柱模板

框架柱采用15mm多层板,次龙骨37×87mm木方,间距200mm(中到中),横向主龙骨两根φ48×3.6mm钢管,间距400mm,并加φ16穿柱螺栓,间距400mm。

柱四个侧面上、中、下顶三道支撑。

在浇筑板混凝土时要下地锚,地锚钢筋采用φ20钢筋。

柱模板每面两点吊线检查垂直度,并用检查对角尺寸来检查柱子的方正。

验收之前必须拉通线检查,以免柱子的四边不在同一直线上。

为了防止模板底面漏浆,首先在板砼浇筑时柱根部10cm范围内要求用铁抹子压光,保证四周平整度在2mm以内,在安装柱模前,在柱模外圈粘贴宽度3cm的海棉条,不得用砂浆抹平或用木条堵塞。

(3)梁模板

1)流程:

梁模板制作→弹线→安装模板支撑→调整标高→安装梁底模(按要求起拱)→安装梁钢筋→安装梁侧模→校合梁截面尺寸并加固→办理预检

2)梁底模应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起拱,起拱高度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

3)当梁高大于600mm时,加穿梁螺栓,采用M16对拉螺栓,间距为竖向600mm*900mm。

4)框架梁模板支设

5)梁柱接头模板:

梁柱结点一律采用定型模板,不准使用碎板现场拼装。

采用四块由多层板制作带梁豁的柱模组合而成。

梁豁模板制作时,紧靠梁豁周边的模板背后加50×100木方,木方必须双面刨。

,梁豁以下的柱模长度不小于100。

梁的底模和侧模与梁豁相接时,要与梁豁周边贴上的50宽多层板靠紧平接,且与梁豁周边双面刨光的木方牢固固定,然后加固梁底模和梁侧模。

6)梁侧模安装后加固前拉通线检查,保证梁角线顺直。

7)梁端应留清扫口。

(4)墙体模板

1)流程:

模板制作→楼板上弹墙皮线、模板外控制线→剔除接茬混凝土软弱层→安装门窗洞口模板并在与墙体模板接触的侧面加贴海绵条→沿墙皮外侧10mm贴海绵条→安装一侧模板→穿对拉螺栓套管并固定→安装另一侧墙体模板→安装对拉螺栓及背楞→安装斜撑及地锚→校正加固→办理预检。

2)在进行穿墙螺栓紧固时,应注意施工缝模板的连接处必须严密,牢固可靠,防止出现错台和漏浆现象。

3)覆膜多层板模板板间接缝采用密封条,裁边处采用封口漆封边。

4)模板立于砼面上并在板底粘贴5㎜厚50㎜宽的海绵条,海绵条距板内侧3mm,防止漏浆引起烂根。

对板面有高差的部位,低跨内垫设木方,木方三面刨平,与混凝土面及模板面相接面粘宽海绵条,海绵条距板内侧3mm。

5)地下及地上部分超高墙体施工时模板应分多次支设。

在上一次浇筑的墙体顶部用无齿锯切出一条通线,将通线上部浮浆及松动的骨料剔凿干净。

模板应采用下包口形式,并贴海绵条,严防漏浆。

6)各种预留线盒、管道洞口盒必须加固严密,洞口平直方正。

7)墙柱模拆除应在保证混凝土面不至被破坏时进行。

8)在墙根部、梁端部、设置清扫口,用吹风机与吸尘器清除模板内杂物。

五、混凝土工程

1、墙、柱混凝土浇筑前,对根部或顶部施工缝部位混凝土应进行切割、凿毛处理,具体做法为:

(1)墙、柱下部水平施工缝处应在墙、柱边线内3mm再弹一道切割线,用无齿锯进行切割,切割深度为10mm;柱子顶面水平施工缝和墙体顶面水平施工缝应按标高线往上5mm再弹一道线,沿线用无齿锯进行切割,切割深度为10mm;墙板竖向施工缝以及梁枕施工缝均应弹线,按线用无齿锯进行切割,切割深度为10mm。

(2)依据切割线进行施工缝剔凿处理,剔除松散石子、松散砼等杂物,露出密实砼。

外露钢筋插铁沾有灰浆、油污应清刷干净。

2、浇筑墙、柱混凝土前,墙、柱底铺30—50mm厚与混凝土同配比减石子的砂浆。

砂浆铺垫时间以保证砂浆初凝前被混凝土完全覆盖为准。

3、墙、柱混凝土应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为500mm,用定形标尺杆控制(夜间施工配备照明灯具)。

墙体、顶板混凝土振捣时,振捣点布置间距为500mm。

振捣混凝土时振捣棒采用快插慢拔的方式,每个点振捣时间以振捣时混凝土面不再下沉、表面泛浆、无气泡产生为宜。

4、墙、柱混凝土浇筑高度以标尺杆控制,顶板混凝土标高以拉小白线配合标尺杆控制。

板面标高找平后,混凝土表面用锹或抹子拍实,用2—3人采用4~6m长铝合金杠(或木杠)刮平。

当混凝土面上人时不致踩出较深的脚印时用木抹子将混凝土面压实抹平搓毛,对墙柱边用刮杠重点找平。

5、对于梁柱节点钢筋比较密集,在浇筑混凝土时,要先浇筑梁柱节点处,在节点处混凝土布料完后,再进行框架梁和顶板的混凝土的布料,节点处混凝土的振捣采用30系列振捣棒,且梁柱节点处必须有一插棒点,保证梁柱节点混凝土接缝密实。

必须保证结构面层无气泡或轻微气泡分散,且气泡的深度小于2mm,最大直径在10㎜以内的气泡面积,在每平方米墙面不大于20cm2。

6、泵送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60—200mm之间,坍落度高于200mm的禁止使用,混凝土严重离析或运输等待时间过长即将初凝的混凝土禁用。

混凝土入场严禁加水。

7、混凝土施工缝留置:

1)框架结构的竖向施工缝应留在次梁中间1/3范围内。

2)柱子水平施工缝应留在梁底往上5mm加软弱层的地方。

(约梁底往上高25mm)

3)楼板竖向施工缝应留在板中间1/3范围内。

4)框架结构楼梯两侧有剪力墙的的楼梯施工缝应留在休息平台自踏步往外1/3的地方,楼梯梁应有入墙大于等于1/2墙厚的梁窝。

通过合理设置施工缝、墙体分层交圈浇筑的方法避免混凝土冷缝的产生。

8、混凝土运输管道用钢管井架加固,井架与管道间加塞木楔。

地面水平管道长大于泵送总高的1/4,泵管向上通过各层楼面预留洞延伸至工作面,泵管穿楼板部位用木楔塞紧。

管道由水平转为竖直向上转弯处加三角墩缓冲水平力。

在首层搭设全高井架加固管道,井架顶紧首层顶、底板。

9、顶板混凝土二次搓毛时严禁洒水搓压,而应利用混凝土表面浮浆进行处理。

10、浇筑墙、柱混凝土前应搭设马道,马道边设不低于1200mm高护拦(柱子应在四面搭设)。

马道宽不少于2块脚手板。

通过上述措施保障浇捣人员专心于混凝土施工,避免混凝土漏振、过振。

11、浸润混凝土泵管及用于墙、柱根接槎处理的水泥砂浆严禁一次性浇至工作面(某一部位或分散开),而应放入灰槽内。

需要接缝处理部位在浇筑混凝土前,用灰斗将适量砂浆浇灌至施工缝处。

12、浇筑墙、柱混凝土时配合使用挡板及溜灰槽,避免混凝土外溢或局部下灰超高。

13、浇筑混凝土时应设足够数量的木工查看模板支撑体系稳定性及加固情况。

混凝土养护

(1)养护方法

顶板、楼梯混凝土采用塑料薄膜覆盖洒水养护的方法。

柱混凝土采用包裹塑料薄膜的保湿养护方法。

剪力墙砼采用喷水养护的方法。

(2)养护时间

墙、柱拆除模板并吊运走后立即进行养护,顶板可以上人时即开始养护(需弹线部位弹完线后立即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昼夜,防水混凝土养护不少于14昼夜。

混凝土浇筑注意事项:

1)混凝土浇筑应按照“一个坡度、薄层浇筑、顺序推进、一次到顶”的原则进行。

2)严格控制每次下料的高度和厚度,保证分层厚度小于300mm,相邻两层浇筑时间间隔小于2h。

3)采用二次振捣法以减少表面气泡。

即第一次在混凝土浇筑时振捣,第二次待混凝土静置一段时间再振捣。

4)严格控制振捣时间和振捣棒插入下一层混凝土的深度,保证深度在50-100mm,振捣时间以混凝土翻浆不再下沉和表面无气泡泛起,表面为水平状态,模板边角填满充实为准,一般在15s左右。

振捣棒移动间距不大于作用半径的1.5倍。

5)混凝土浇筑温度控制在10℃-30℃之间。

夏季热天入模温度不大于30℃,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温度控制在30℃之内。

同条件养护试块留置

竖向结构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块(每层至少留一组);梁、板混凝土留置14天养护试块(另做一组备用)。

养护试块放在铁笼内锁住放在楼层相应结构位置。

六、创“优”易出现的问题及预防措施

序号

项目

可能存在问题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1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及交底

施工组织设计及方案缺少无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施组、方案、交底层次之间的关系不清,交底中书面用语较多,操作工艺不清晰,规范掌握不准确。

由总工对施组把关,且技术员应认真学习规范,并理解规范;熟悉施工工艺,使交底具有可操作性;

2

 

技术资料管理

技术资料管理

原材复试报告时间滞后于此原材使用时间。

原材进场后没及时做复试,就使用。

及时把握原材进场时间,复试报告结果出来后,才能在工中

使用。

3

商品混凝土小票上的浇筑部位不清,且砼供应商未按合同要求进行砼运输。

在申请砼之前,没交代清浇筑部位;另砼两车供应时间间隔较长,在初凝时间内没认真进行分析。

对砼浇筑情况认真分析与砼搅拌站及时沟通,予以改进,满足施工需要。

4

隐检中检查项目填写不全,例如钢筋的直径、箍筋间距填写不具体、没列钢筋定距措施一项。

为图方便、工作不负责,千篇一律的填写隐检;把定距措施认定为预检项目之内。

每一区、每一流水段都如实做好验收、且如实填写隐检项目和内容。

5

预检项目中没体现钢筋加工尺寸、箍筋、定距框(柱外箍内撑)、马凳、梯子筋等内容。

不清楚预检项目,且不注重细节。

从钢筋场加工钢筋开始至钢筋绑扎结束之前,对预检项目进行布控,且认真填写预检内容。

6

混凝土质评等级结果无依据。

质量员没以砼抗压试验报告为依据,自行填写。

砼质评中结果先空着,根据砼浇筑28天后砼试验报告结果出来后再填写。

7

钢筋

钢筋的物理性能差,易脆断,工程质量留下隐患。

原材进场途径不符合要求。

事先考察厂家,或从有信誉的大厂进货,手续必须齐全。

进厂后对原材进行复试。

8

墙柱筋保护层局部过大或过小及钢筋位置局部位移

定位措施不到位,缺少过程控制,以及检查不认真

柱(不论独立柱,还是暗柱)都加内撑,样板上口加定距框。

并且加强过程控制。

9

柱立筋与箍筋四角控

制不到位

箍筋135º弯钩的平直长度小,不能让根筋并靠在箍筋的四角处

把搭接区与非搭区箍筋做成两种形式。

搭接区内箍筋135º弯钩弯起时应长出一个钢筋直径。

10

钢筋连接处强度不易保证

锥螺纹削弱了钢筋强度。

采用等强直螺纹,保证了钢筋接头的强度。

11

箍筋135º弯钩角度不够或过大,且平直长度过短或过长

加工尺寸,不准确,预检时不认真

加强钢筋加工尺寸的预检控制,符合要求的成品钢筋才能运至现场进行绑扎

12

主次梁钢筋,梁柱主筋钢筋之间,或结构复杂处绑扎顺序混乱。

交底不清楚,现场过程控制不认真

技术员放出节点大样,交底写清钢筋绑扎顺序,且加强现场过程控制。

13

板钢筋绑扎时,上下铁弯钩朝向不正确,以及悬挑板上下铁的位置不准确,易出现质量事故。

没引起操作人员足够重视

把上下铁弯钢朝向写入技术交底,且对钢的隐检进行过程检查时应重视,钢筋弯钩从绑扎时就要摆正方向。

悬挑板上下铁的位置固定住。

14

模板

模板

梁柱板节点处阴阳角不顺直

节点模板不易固定,浇筑振动时变形

加工定型钢模板。

做好接搓处部位的处理。

15

超高墙体,跑位、胀模

墙体过高,模板稳定性不易控制

详细计算横竖背楞及对拉螺栓的间距。

利用顶板“满堂红”架子稳固墙体模板的斜支撑。

16

门窗洞口变形,窗下墙砼易出现气泡。

门窗洞口模板固定不到位,浇筋砼时产生的侧压力过大产生位移。

另处窗台上两侧浇筑造成窝气。

在洞口模板四周分别采取定位措施。

做三边套紧靠模拟,另一端牢固在两侧暗柱上或墙上,另外墙合模时应窗台下处排气孔

17

柱模板上浮跑位

当砼坍落度大时,砼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