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性测试题必修二第四五单元.docx
《届高三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性测试题必修二第四五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性测试题必修二第四五单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性测试题必修二第四五单元
阶段性测试题八(必修二第四、五单元)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
1.(2015·湖北重点中学)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
“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
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
”这种“不合理的现象”有所改变是在( )
A.“一五”计划时期 B.十年探索时期
C.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答案】A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中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建国初期中国的经济建设的特点准确把握。
从《论十大关系》中可以分析出我国的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地域分布上不合理,多分布在沿海。
改变工业地域分布不合理是从“一五”计划开始,从沿海向内地扩展。
故选A项。
2.(2015·广西联考)以下是一位同学根据现代中国城市人口的变化制作的数轴(见图),其中C~D段出现变化的原因是(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开展
C.八字方针的提出和实施
D.土地改革的完成
【答案】C
【解析】“‘一五’计划的实施”是在1953年至1957年,故A项错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开展”加剧“左”倾错误,以大炼钢铁为中心,推动了城市人口增加,故B项错误;1960年通过了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纠正“左”倾错误,城市人口比重下降,故C项正确;“土地改革完成”是在1952年,故D项错误。
3.(2014·华中师大附中)1958年,《人民日报》在春节前发表社论《打破常规过春节》:
“每逢春节前后,总要发生生产企业中出勤率或多或少较低和交通运输严重拥挤的情况……能不回家就不回去,能迟回家的就不早回。
一切为了建设社会主义。
”根据上述材料推断( )
A.建国初期交通建设比较滞后
B.企业全力完成“一五”计划
C.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
D.国家号召革新社会风俗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交通运输严重拥挤的情况”“能不回家就不回去,能迟回家的就不早回”可分析出春节期间的交通运输已经成了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4.(2015·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一位学者写道:
“1976年毛泽东逝世以后,……毛(泽东)的继承者们发起了一场‘现代化’运动,它不仅采取了以前被指责为‘修正主义’的措施,而且还沿着这条‘修正主义’的道路继续走下去,走到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对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材料中的“修正主义”指的是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C.发展市场经济绝不等于背离社会主义道路
D.要时刻把反对“修正主义”放在首要位置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的获取能力,抓住题干关键信息即可。
题干关键信息“走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A、B、C三项符合题干要求,D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5.(2015·泰州)历史上中苏两国曾经走过相似的道路,下面两图是前苏联和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如果图中B=H,那么,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
A.A=E B.B=F
C.C=G D.D=H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通过数据图考查比较分析归纳及知识的运用能力,题干中已经明确B=H,结合数据图可知B阶段是新经济政策,H阶段是改革开放后,两个阶段都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
而由图数据及所学史实可推断出C和G在经济所有制形式方面是一样的,即单一的公有制形式。
因此C项符合题意,故选C。
6.(2015·江西红色六校)厉以宁说“1929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分界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分界线”。
两个“分界线”的共同含义是( )
A.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统一,重振了经济
B.经济体制更加包容、合理,更有张力和活力
C.发展了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解放了生产力
D.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调控,稳定了市场秩序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929年至1933年经济危机后,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都涉及到经济体制的变革。
所以选B项。
7.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都是人类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下列关于这两次探索相同之处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都注重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B.都借鉴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验
C.都放弃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D.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答案】C
【解析】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都借鉴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验,都注重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A、B、D各项表述正确。
两国都没有放弃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C项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C项。
8.(2015·湖北重点中学)这是一个骚动而热烈的年份,被称为中国公司元年。
“我们都下海吧”,所有的年轻或不太年轻的人们都在用这样的词汇互相试探和鼓励。
上述“中国公司元年”最可能是( )
A.1980年 B.1984年
C.1987年 D.1993年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中国公司元年”“我们都下海吧”可以分析出中国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从1984年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
故选B项。
9.(2015·银川一中)有学者指出:
“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同新中国建立初期头八年相比,同是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黄金时代。
”这两个时期经济发展迅速的共同原因是( )
A.清除经济发展中的“左”倾错误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正确引领
C.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大力引进和运用
D.市场经济的发展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解答本题注意题干中时间限制“新中国建立初期头八年”即1949~1957年,“改革开放20多年”即1978~1998年,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两个时期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在于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大力引进和运用,C项符合题意,而A、B、D各项的表述均不是两者的共同原因,故选B。
10.(2015·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下图是1978~2007年我国GDP增长率曲线变化图。
下列说法对该图分析正确的是( )
A.1978年的增长率变化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B.1984年出现高点的主要原因在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C.1990年前后增长率的波动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所致
D.1992年出现高点是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答案】B
【解析】A项错误,1978年的增长率变化是由于改革开放的实施;C项错误,1990年前后波动既有国际形势的影响也有改革开放的推动;D项错误,1992年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非已经建立;1984年高点出现是由于城市改革的全面展开,故本题选B。
11.(2015·南昌)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
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
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C.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D.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调整的实质是生产关系的调整,故D项正确;A项不属于本质,排除;B项只符合建国初的土地改革,排除;C项也不是题干现象的本质,排除。
12.(2015·南昌)1990年4月,国务院总理李鹏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上海宣布:
“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
”这一决定,体现了党和国家( )
A.拉开了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序幕
B.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战略构想
C.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尽快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决心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990年上海浦东开放。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设立开始时间是1988年,排除A项;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
13.(2014·华中师大附中)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四大城市群的城市数增加曲线图,其中珠江三角洲的城市数在1980年以后增加迅速,主要原因是( )
A.历史原因 B.地理因素
C.政策因素 D.国际环境
【答案】C
【解析】从图表中可分析出,珠江三角洲的城市数在1980年以后增加迅速,这与国家政策密不可分。
1980年,我国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其中深圳珠海均位于珠江三角洲。
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4.1961年,我国开放了集市贸易41437个,1962年为38666个,在大中城市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
下列各项中对这一举措解读正确的是( )
A.解决了市场机制的运作问题
B.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C.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
D.目的是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
【答案】C
【解析】解答此题注意时间“1961年”。
这时正处于三年严重困难之后的八字方针推行过程之中,是在纠正从农村到城市的经济建设的“左”倾错误。
A、B两项是新时期的政策;C项符合题意,D项表述错误。
故应选C项。
15.(2015·正定)下表是2006年中国与世界创新型国家比较表,它反映出的问题是( )
项目
科技进步对经济
发展的贡献率
对外技术依存度
万人专利拥有量
创新型
国家
70%以上
30%以下,其中
美国、日本5%以下
美国
德国
日本
1760件
1750件
1500件
中国
39%以上
50%以上
10件
A.科技不再是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B.中国科技贡献率低,自主研发能力差
C.世界经济格局已是美日欧三足鼎立
D.对外技术依存度决定了国家发展速度
【答案】B
【解析】根据表格,从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来看,中国远低于创新型国家,从对外技术依存度看,却远高于创新型国家。
从万人专利拥有量来看,中国远远低于创新型国家。
据以上分析即可概括出中国科技贡献率低,自主研发能力差。
故应选B。
16.(2015·江西师大附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曾向参议院指出,美国要建立一种世界体系,以便让“企业家们可以按照商业原则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
战争结束后,这一建议体现为( )
A.《关贸总协定》签署 B.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
C.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D.“冷战”秩序的建立
【答案】A
【解析】“企业家们可以按照商业原则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可见该建议属于国际贸易和投资领域,选A项。
17.(2015·临川一中)下列有关国际组织及宗旨的表述,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国际组织
宗旨
A
上海合作组织
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建立军事政治同盟
B
世界贸易组织
逐步调降各会员国关税与非关税贸易障碍,并消除各会员国在国际贸易上的歧视待遇
C
华沙条约组织
通过政治和军事手段,促进欧洲-大西洋地区的民主、法治和福利,保卫成员国的自由与安全
D
欧洲共同体
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
【答案】B
【解析】该题属于史实记忆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
该题涉及几个组织的宗旨的阐述,其中A项为区域组织,建立军事政治同盟不符合事实;B项表述正确;C项华沙条约组织主要包括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排除;D项是欧盟的目标。
18.(2015·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法国前总统萨科齐曾提出“相对大国时代”的观念:
世界财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重新平衡”过程,多边政治和经济机构改革势在必行,在未来三四十年,我们将进入“相对大国”时代。
对“相对大国时代”的准确解读是( )
①质疑美国唯一超级大国地位
②当今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③欧洲是最具活力的经济主体
④出现一批正在崛起的新兴经济发展国家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萨科齐“相对大国时代”的观念直接挑战美国的单极世界地位,未来三四十年,我们将进入“相对大国”时代表明当今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和新兴经济发展国家的兴起,③项说法不正确,材料无法体现。
19.(2015·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进入21世纪,欧洲人的归属感变得更加强烈了,因为人们可以切身体验一种触摸得到的欧洲——“口袋里的欧洲”。
“口袋里的欧洲”是指( )
A.移动电话 B.欧共体
C.欧元 D.欧盟宪法
【答案】C
【解析】材料关键信息“21世纪、口袋里”表明符合题干要求的是C项。
A项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B项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D项与“口袋”不符。
20.(2015·深圳)据《199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导致表中1990年~1994年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国内生产总
值(亿元)
(GDP)
17,681.3
20,188.3
24,362.9
31,380.3
43,800.0
实际GDP
增长率(%)
3.9
8.0
13.6
13.4
11.8
商品出口(单
位:
亿美元)
515.19
589.19
695.68
756.59
998.70
商品进口(单
位:
亿美元)
423.54
501.76
643.86
863.13
958.07
外国直接投
资(单位:
亿美元)
26.57
34.53
116.16
274.71
338.00
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B.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根本上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D
【解析】该表格反映了1992年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主要原因在于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改革进一步深化。
A项是在21世纪初,C项是在2001年,B项是外部推动因素。
21.(2015·华中师大附中)到了1971年上半年,美国的过度支出导致了它只剩下了110亿美元的黄金储备,这时的欧洲已经积累了500亿美元的黄金。
结果这一年里外国人一片惶恐,纷纷涌入银行将美元兑换成黄金。
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源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B.美国的黄金支出大大促进了欧洲的经济复苏
C.美国强大的综合国力能够继续支持无条件的黄金兑换
D.美元与黄金挂钩不利于战后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
【答案】B
【解析】通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运作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基础的。
由于国家之间总是以一盎司35美元的价格来兑换黄金,因此美元被认为“和黄金一样好”。
美国随时向世界其他国家提供它们所需要的美元,开始是通过对欧洲进行援助的马歇尔计划,然后是通过在20世纪50、60年代不断地向海外支出超过进账的美元,从而导致材料中所出现的状况。
由此可知美国过度支出美元对欧洲的经济复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2.(2015·南昌)下图是一位同学上课时所记的部分笔记,笔记内容所反映的组织是( )
A.世界银行 B.欧洲联盟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关贸总协定
【答案】C
【解析】此题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这是指的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影响,北美自由贸易区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组成,因为墨西哥是发展中国家,使得墨西哥的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
23.(2015·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下图为当前全球跨国电子产业链“微笑曲线”示意图,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密切
B.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拉大
D.国与国之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答案】B
【解析】这一示意图说明在全球电子产业链中产品的研发、技术、销售等环节能获得较大的利润,而处于中游的组装环节却处于利润链的最低端。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发达国家经济实力雄厚,在研发、销售等环节居于主导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只是处于利润较低的组装环节,因此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较之60、70年更大,这是出现该现象的直接原因。
A、D两项不是原因,根本原因是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
故本题选B。
24.(2015·邯郸)1994年《APEC经济领导人共同宣言》提出“不晚于2020年在亚太地区完成我们实现自由和开放的贸易和投资的目标。
执行的时间将考虑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各经济实体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经济不迟于2010年实现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发展中成员不晚于2020年实现这一目标。
”这表明APEC成员国( )
A.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B.反对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C.坚持互利和互惠的原则 D.通过法律确立长远目标
【答案】A
【解析】《共同宣言》执行的时间将考虑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各经济实体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这表明APEC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故A项正确;APEC主张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APEC成员国之间坚持互利和互惠的原则,故C项错误;《共同宣言》并非法律文件,故D项错误。
25.(2015·南昌)美国某知名生物科技公司推出一项的“宏伟计划”:
收购全球种子公司——利用转基因技术加以“改良”——用申请了专利的转基因种子替代天然种子——控制全球食品供应。
该公司目前已收购全球21%的种子公司,控制93%的转基因食品市场。
该材料主要说明( )
A.全球化背景下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性
B.跨国公司控制了国际技术贸易
C.跨国公司促进了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增长
D.全球化与单一民族经济难以共存
【答案】A
【解析】该公司目前已收购全球21%的种子公司,控制93%的转基因食品市场说明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据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市场面临着冲击和挑战;B、C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D项说法不对,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中国家不能逃避,而是要趋利避害。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0分,27题13分,28题14分,29题13分,共计50分)
26.(10分)(2015·临川一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
……井田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
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
……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
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贵族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
——摘编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材料二 18~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4763件圈地法案,共圈地269万公顷,1790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以后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粮食总产量1700年为3.175百万夸特,1845年为18.665百万夸特(夸特:
计量单位)。
——中国英国史研究会编《英国史论文集》
材料三 美国的经济在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之间以飞快的速度发展。
大量的粮食和各种原料通过铁路和轮船运到美国东部和欧洲西部那些正在迅速发展的城市中心。
同时,数以百万计的移民为美国实业家和农场主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进一步扩大了国内市场。
——摘编自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1959~1984年中国粮食产量情况
1959年
1961年
1978年
1984年
3400亿斤
2950亿斤
6000亿斤
8000亿斤
(1)根据材料一归纳出推动社会转型的因素。
(3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英美两国农业发展的共同原因。
(3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产量变化与农村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4分)
【答案】
(1)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生产关系的调整(阶级关系的变化、诸侯国的改革);思想解放(百家争鸣)。
(3分)
(2)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农业生产方式的确立;工业革命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技术;国内市场的扩大。
(3分)
(3)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粮食产量降低是由于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是由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4分)
27.(13分)(2015·长春外国语学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粤海关的船钞征收介绍:
1810年,一艘由西方进入广州的(一般规模)船,需要交纳的税费包括:
正税、对粤海关监督的效敬、付征收人员净费、规银、进口规银、放关规银、海关检查员各种小费等等,总计3278.463两银。
——摘编自蔡晓荣《对近代中国第一个
海关税则的一点新认识》
材料二 下表为咸丰八年(1858)修订新税则后几项重要进口商品的税率变动统计表
货名
单位
(1843年)
税率
(1858年)
税率
税率减少
百分数
棉花
担
6.54
5.72
12.54
斜纹布
匹
7.89
5.05
35.99
印花布
匹
14.25
4.98
65.05
另一方面,出口平均税率水准历年都较进口平均税率水准为高。
如光绪十一年(1885),竟高出1倍以上。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第十一卷近代前编
材料三 中国入世降税大事记
2002年,大幅调低了5300多种商品的进口关税,关税总水平由2001年的15.3%降低至12%;
2005年,降税涉及900多种商品,关税总水平由2004年的10.4%降低至9.9%;
2006年,我国降低了小轿车等42个汽车及其零部件的进口关税税率,最终完成了汽车及其零部件的降税义务,我国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税率分别由入世前的70%至80%和18%至65%降至25%和10%;
2010年,降低鲜草莓等6个税目商品进口关税后,给予最不发达国家4762个税目商品零关税待遇。
——摘编自《中国经济时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海关征收高额关税的主要背景。
(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关税调整的变化趋势,(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种变化给中国带来的消极影响。
(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1世纪初中国调整关税的目的(2分)和调整关税的积极意义。
(3分)
【答案】
(1)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贸易;西方国家积极开展海外(殖民)贸易。
(2分)
(2)趋势:
进口税率大大降低,出口税率提高。
(2分)
影响:
有利于西方国家倾销商品和掠夺中国原料,将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使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本国经济的作用;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利于中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竞争。
(4分两点即可)
(3)目的:
进一步开放中国市场,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分)
积极意义:
提高中国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发展和结构优化;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