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影响下的中国山水画.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64173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禅宗影响下的中国山水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禅宗影响下的中国山水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禅宗影响下的中国山水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禅宗影响下的中国山水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禅宗影响下的中国山水画.docx

《禅宗影响下的中国山水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禅宗影响下的中国山水画.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禅宗影响下的中国山水画.docx

浅析禅宗影响下的中国山水画

摘要:

禅宗是中国化了的佛教,是东方文化的一朵奇葩,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诸多艺术门类中,中国画受到禅学影响特别的深,遂有中国艺术作品的独特之作,禅画流传于世。

禅宗是改变中国绘画史的关键,左右了社会普遍的审美价值取向,在绘画欣赏各个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禅宗思想;山水画;南北宗

中图分类号:

j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5312(2012)14-0189-01

一、禅宗思想的概念

禅是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产物。

是完全中国化的佛教宗派,是中国流传最广、最为兴旺的宗派。

自唐以来,禅宗是中国佛教势力和影响最大的一宗。

禅宗的理论,直接汲取了老庄和魏晋玄学的精神,再造新意,表现出明显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禅宗强调“心”的作用,在艺术实践中,美的法则,就是心的法则。

从晚唐以后,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便与禅宗结下了不解之缘。

二、禅宗对于中国绘画的影响

在中国书画等艺术作品中,讲究幽深意远的蕴味,从整体上体现出作品的渲染力。

在中国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典型的禅的因素:

简单、含蓄、宁静的性质,以空代实。

唐宋以后中国绘画渐趋从人物画转向直抒心性的文人画,从着色山水画转向水墨山水画,说明中国艺

术发生了从传神到写意的质的变化,这些变化明显来自佛教禅学的影响与渗透。

魏晋以前的绘画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担负着“成教化,助人伦”

“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的作用,它给绘画形式赋予政治伦理方面的功力性,却使绘画丧失了最重要的独立本体。

稍后的“畅神”之论是道家思想给艺术的价值定位,它使绘画摆脱了太多的功利束缚,认为绘画是表现生命与宇宙关系的媒介,给绘画以较完整的生命,但它片面地强调了绘画的表现作用,而仍未将审美主体的视点充分转向画面与主体心灵的关系上。

直到以禅宗理论的兴起,山水画由附庸地位一跃成为了绘画艺术的主要审美对象,进入了观赏的行列。

魏晋以前绘画题材以人物为主,主要服务于宫廷寺观。

禅宗及老庄思想兴起以后,其在艺术上空、淡、远的境界追求,很难落实在人物画上。

高人逸士将禅宗及老庄思想寄情于山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山水画所透出的是作者的人格逸趣,是作者精神的抒发。

魏晋以后,禅宗及玄学诱发的艺术自觉——“气韵生动”始于人物画,却最终落实在了山水画之上。

山水画的南北宗论是受到禅宗重大影响的审美思想。

明清是禅宗相对沉寂的时代,绘画也日渐式微,相反,在画论的探讨上,却超越了前代,其中首推者是董其昌。

董氏的南北宗说,影响到对画史的把握,其问虽有反对之说,但都不足以动摇其主流地位。

董氏以

禅宗的北渐南顿,来分画为南北宗,其要旨放在所用工夫的顿渐,而不在作者籍贯的南北。

董氏分宗说,主要来自他以“淡”、“天真自然”为宗的艺术主旨。

他认为,山水画至王维而发展到了“淡”到了“天真自然”的境界。

董氏标举的淡、自然,都是禅宗及魏晋玄学中的观念,也是山水画得以成立的基本观念。

他推崇这一观念为山水画的正宗。

而贬斥重彩色、重精工的另一派。

董氏的所谓南宗,实际继承了自然逸品的系统,而所谓北宗,实际系张彦远的

“精”,张怀罐、黄休复的“能品”系统。

重自然、重逸、重神而不重精、能的艺术审美思想,自此成为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创作中不可动摇的正统性主流。

三、有关禅宗思想的一些艺术实践

文人画中表现出来的静、寂和清淡气息正是禅“高峰体验”的表现,倪瓒画竹,他特别在自己的《跋画竹》中说到:

“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

或涂抹久之,他人视以为麻为芦,仆亦不能强变为竹,真没奈览者何!

”文人画家们由于厌世而逃于闲放,为聊写胸中逸气,在挥毫泼墨中,总是态度鲜明的把抒情写意上升到第一位,而不是以状物毕肖为目标。

因心造境,借物抒情在文人画笔下发展到了一种极致的境界。

而这一审美趣味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文人们深受中国古典哲学中儒、道美学,尤其佛教禅宗美学思想的影响是密切相关的。

禅僧巨然的《秋山问道图》,画中的秃顶主山在群山掩映中晶莹明

净,稳居其中。

画中无一僧人,无一佛寺,但任何人观之,立即明白这位高僧是在借秋山形象,表现他心中的佛道禅机。

米家山水,所显露的完全是对禅法参悟的心得。

米芾常说:

“山水古今相师,有出尘格者,因信笔作之,多烟云掩映树石,不取细意便已。

”(《海岳论山水画》)友人作诗道友仁:

“解作无根树,能描蒙鸿云。

如今共御也,不肯予闲人。

”所谓无根树蒙鸿云是米家山水的独创技法,与其说米氏父子善绘雨景,能写出江南山水的妙处,不如说画中透出的是其胸中的禅境。

禅宗与中国文化关系极为密切,它凝聚着东方智慧。

中国画名家无不俱有禅家精神,他们的作品无不是禅境的表现。

从古至今,品评中国画优劣的标准是“格调”,而中国画的“格调”,实质上就是对生命价值的静思默想,是对生命意义的“悟”中“韵味”。

所以,历来指导中国画创作的“格调论”,不是别的,是透出笔墨之外的精神境界的追求。

参考文献:

[1]范曾.回归古典之美.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年6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