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15949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苏教版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苏教版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苏教版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苏教版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苏教版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苏教版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30分)

1.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

(1)不愤不启,。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

(2),万钟于我何加焉?

(《孟子•鱼我所欲也》)

(3)潭西南而望,,明灭可见。

(柳宗元《小石潭记》)

(4),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毛泽东《沁园春•雪》)

(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6),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饮酒》)

(7),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8)纸上得来终觉浅。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9)同样是咏秋,刘禹锡《秋词》中的写出了秋天明艳的景致,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则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2.(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经过初步筛选、公众投票、专家评审等环节,由湖南周浩创作的,旨在提升我市老字号品牌竞争力的“连云港老字号”标识设计方案脱颖而出。

B.随着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推进,花果山景区变得更加漂亮,那些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让游客流连忘返,赞不绝口。

C.汉字集形体、声音和辞义于一体,是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工具,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辉煌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这一宝藏,我们责无旁贷。

D.连云港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围绕“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三年行动计划,我市正在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之路。

3.(2分)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

错误的一项是(  )

A.“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

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B.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C.“六书”指古人分析汉字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构成方式,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诗经》中的“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D.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三皇五帝”“岁寒三友”“三教九流”“无事不登三宝殿”等,其中,“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4.(2分)下列有关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影响下写成的诗集,内容包括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等。

B.《水浒传》中杨志因杀死泼皮牛二,被打入死囚牢,后刺配充军到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因押送生辰纲被吴用等人设计智取,走投无路,之后到二龙山落草。

C.斯威夫特笔下的格列佛,在小人国看到一种特殊的游戏:

人们在离地高绳上跳舞,皇帝依据表演的好坏,按名次奖给表演者蓝色、红色、绿色丝线。

D.《呼兰河传》是作家萧红的一部自传体小说,记录了呼兰河的四时风俗,以及小城里各式各样琐屑平凡的人世悲欢,表达了对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5.(7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这个通讯技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微信代替了书信。

那些曾经的慢时光墨迹慢慢蜕去了。

从前那种品一杯香míng读一封信的时光已经成为一种奢侈。

中央电视台《信中国》节目,选取近百年来共产党员的书信,通过读信以及讲述书信背后的故事,传递出书信的精神力量。

书信,似春风带给我们温暖;书信,似甘lín滋润我们心田;。

亲爱的同学,闲遐的时候,给你的亲人、师长或朋友写封信吧!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画波浪线的句子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3)在横线处续写句子,使之与前文构成一组排比句。

(4)在中国,有一位翻译家和他儿子的通信后来结集成书,感动了无数人。

请写出此书的书名。

6.(7分)名著阅读简答题。

(1)《骆驼样子》中,在曹先生家拉包月的那段生活,祥子是得到人格尊重的。

他得到了哪些尊重?

请简要概述。

(2)阿长和衍太太是《朝花夕拾》中两个很典型的妇女形象,分别写出她们与“我”相关联的一件事情以及“我”对她们的态度。

 

二、阅读•赏析(60分)

7.(5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作者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

请加以分析。

(2)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

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

飞曰:

“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

”却不受。

玠大叹服。

或问:

“天下何时太平?

”飞曰: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师每休舍,督将士注坡跳壕,皆铠以习之。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卒有疾,亲为调药。

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

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

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所向克捷。

故敌为之语曰: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每调军食,必蹙额曰:

“东南民力竭矣!

”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

每辞官,必曰:

“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选自毕沅《岳飞》,有删改)

【注释】①宵旰:

天未亮就起床穿衣,天黑了才吃饭。

②休舍:

休息。

③注坡跳壕:

军事训练内容。

注坡:

从斜坡上急驰下去;跳壕:

跃过壕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飞事亲至孝

②饰名姝遗之

③皆铠以习之

④秋毫无犯

(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②每辞官,必曰:

“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4)为什么敌人会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

请概括其原因。

9.(11分)阅读《西游记》片段,完成下列各题。

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遂有灵通之意。

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五官惧备,四肢皆全。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

一朝天气炎热,群猴去那山涧洗澡。

见那股涧水奔流,众猴都道:

“这股水不知是哪里的水。

我们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

”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

众猴拍手道:

“好水,好水!

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

”又道:

“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

”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

“我进去,我进去!

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他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遮闭了桥门。

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

跳过桥中间,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大字。

石猿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

“大造化,大造化!

”众猴把他围住问道:

“里面怎么样?

水有多深?

”石猴道:

“没水,没水!

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

”众猴道:

“怎见得是个家当?

”石猴笑道:

“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

房内有石锅石灶、石床石凳,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

众猴欢喜,都道:

“你带我们进去!

”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

“都随我进来!

”那些猴也都进去了。

……石猿端坐上面道:

“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

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何不拜我为王?

”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自此,石猿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节选自《西游记》第一回,有删改)

(1)概括这段故事的主要内容。

(2)美猴王后来又叫孙悟空,是谁给取的法名?

为何姓孙?

(3)按要求赏折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你看他暝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

(从描写角度)

②打了两个呵呵道:

“大造化,大造化!

”(从修辞角度)

(4)石猴的形象兼有“神、猴、人”三性,结合文段内容,试做分析。

10.(1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用文化滋葬时代的心灵

李洪兴

①2018年的第一天,不少人走进国家图书馆,一睹《四库全书》真容。

参观之余,领一页字帖,坐在展厅里一笔一画地抄写书中内容。

文化的书函,在这样一次“观四库、抄经典”的读者体验活动中被打开。

②读者、观众与经典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近。

故官打开《千里江山图》卷轴,中国美术馆展示徐悲鸿的“奔马”与“战马”……在不同场地、以适宜的方式择精品而展,成了打开文化的一种共同选择。

人们在“拈花”之间,感受到穿越千年、跨越万里的经典散发出文化的沁人芳香。

③藏,是为了存,也是为了传。

这个传,不仅是侍诸后世,也是传诸众人。

无论是历史文物还是经典文本,最珍贵的莫过于其历史与文化价值,倘若不能被更多人欣赏、研究、传承,也就很难实现“价值外溢”,更谈不上价值增值。

④当前,我们的文化视野不断打开,但文物的“开放度”依旧有待提升。

有的场所作为历史遗迹,长期以“保护”的名义被“铁将军”把门;有的文物,被一些单位藏着掖着,生怕失去了研究的“首发权”。

开放的文化有着更大辐射力,就像故宫博物院,开放区域越来越大,展出文物越来越多,文创形式也越来越丰富。

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才能涵养出真正的文化自信。

⑤面对文明的瑰宝、文化的结晶,人们会有一种与时间对话、与历史握手的感受。

让现代人有更多机会近距离接触、感受这些文明的宝藏,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文化观念、审美趣味,有利于滋养时代的心灵。

这又何尝不是美好生活、全面发展所需?

只有真正推开文化的大门,让更多的人走进去,才能在新时代实现“美美与共”。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月16日,有删改)

(1)请简要概述第④段的论述层次。

(2)第②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

(3)请结合全文,阐释最后一段中“美美与共”的内涵。

11.(1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你要做什么呢

王安忆

①在我学琴的时候,一个唱歌的朋友带我去见一个拉琴的朋友。

路上,他告诉我,那朋友琴拉得很漂亮,因为成分不好,屡次上调不成,投考文工团也终因政审不合格而不成。

②真倒霉啊!

我叹息。

此时,我亦在农村,亦在投考文工团。

成分尚说得过去,问题则是业务能否及格了。

③我懵里懵懂地跟着唱歌的朋友拐进一条弄堂,走上一弯木楼梯,来到他家。

他引我们走进一间亭子间,让我拉琴给他听。

他很认真地看着我拉琴,听我拉完一支曲子,给我讲了些什么。

讲的什么我全忘了。

④后来,他拉给我看,拉得很认真,拉完一支曲子,又给我讲了些什么。

讲的什么,我也全忘了。

⑤最后,他帮助我处理了两支曲子,以应付招考。

他讲了许多,我都记不得了。

⑥“每天练四个小时才好。

”他对我说﹣﹣这个,我记得的,他正伏在桌上帮我修改谱子。

我不响。

停了一会,我说:

“我并不喜欢拉琴。

”“那么,你喜欢做什么呢?

”他回过头来看了我一眼,微笑着说,“你要做什么呢?

”我不响。

过后,我们告别了,走下了木楼梯。

⑦那样的年龄,莫名其妙地有着一肚子莫名其妙的情感,找不到出口,也是难受的事。

于是,便写一些见不得人的诗,写一只娃娃,写隔壁的男孩子……一切都写尽写完了,却还要写。

实在没什么可写的了,忽然想起了那个人的那一句话:

⑧“你要做什么呢!

⑨很多日子过去了,很多悲欢成了往事。

终于考上了文工团,自己明白不是拉琴的料,又不知自己究竟是做什么的料。

无聊的时候,东想西想,偶尔会想起这个人,他微笑着对我说:

⑩“你要做什么呢?

⑪后来,不知不觉地写起小说,被叫做“作家”。

深感终于找到了与之合适的事情,终于有些事情可以做做。

每日早起晚睡,煞有介事地写来写去,写完许多白纸和墨水。

忙得很欢,心中不再有空处去乱拽情感来排解了。

倒是充实。

⑫然而,眼看着偌多的劳动者为社会创造切实可见的物质财富,科学家实践着新的技木革命,运动员赢得锃亮的金牌,让全世界抬头仰望五星红旗升起……看到自己忙来忙去为了一张白纸,真觉得空洞得可以,不着天又不着地。

忽又茫然起来,想洗手不干。

胡思乱想起来,有时候又会想起那位萍水相逢的朋友,他微笑着转过头对我说:

⑬“你要做什么呢?

⑭是呀,我要做什么呢?

一个人总必须要做点什么,否则就更加空洞了。

也只有这样了。

只有这样做下去,既然一个人总要做点什么。

不做什么,会平添烦恼。

无事生非嘛!

⑮多少悲欢变成往事,往事又过去。

淡了的淡了,忘了的忘了,不愿想的就不去想,不愿忘的就写下采。

可是有一种东西是你没想而又没忘的,它像是被记忆的筛子误留下的一颗小小的微粒,躲在记忆的角落。

⑯我再记不起那是一条什么马路,一弯什么样的楼梯,一间什么样的亭子间。

我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在哪里工作,现在怎样,还好吗?

我只记得他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

⑰“你要做什么呢?

⑱是啊。

我要做什么呢?

我总要做点什么吧!

(选自《广州日报》2017年6月1日,有删改)

(1)“你要做什么呢”在文章中反复出现,请从结构上分析其作用。

(2)阅读第⑦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那样的年龄,莫名其妙地有着一肚子莫名其妙的情感,找不到出口,也是难受的事。

于是,使写一些见不得人的诗,写一只娃娃,写隔壁的男孩子……

①“莫名其妙”在一个句子中出现两次,请分析妙处。

②“写一些见不得人的诗”,如何理解“见不得人”?

(3)文中一再写到拉琴的朋友教给我的﹣些技巧,我都“忘了”“记不得了”,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4)关于写小说这件事,文章⑪⑫两段有看似矛盾的描述,请结合加点词语谈谈作者产生不同感受的原因。

(5)“你要做什么呢?

”作者不断问自己,也在问每一个读者,结合文章和自己的生活,说说你从中悟到了什么?

 

三、表达•交流(60分)

12.(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木心先生《文学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话:

书里有许多大人物,文学、思想、艺术等等家。

在那么多人物中间,要找你们自己的亲人,找精神上的血统。

这是安身立命、成功成就的依托。

每个人的来龙去脉是不一样的,血统也不一样。

在你一生中,尤其是年轻时,要在书中的大人物里,找亲属,找精神源流上的精神血统。

找不到,一生茫然;找到后,用之不尽,“为有源头活水来”。

请以“我在书中找亲属”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除诗歌外。

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2018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运用(30分)

1.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

(1)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

(2)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

(《孟子•鱼我所欲也》)

(3)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柳宗元《小石潭记》)

(4)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毛泽东《沁园春•雪》)

(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李煜《相见欢》)

(6)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饮酒》)

(7)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8)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9)同样是咏秋,刘禹锡《秋词》中的 晴空一鹤排云上 写出了秋天明艳的景致,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枯藤老树昏鸦 则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分析】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和古文的背诵与默写。

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

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解答】答案:

(1)不悱不发(注意“悱”的书写)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斗折蛇行

(4)江山如此多娇(注意“娇”的书写)

(5)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注意“梧桐”的书写)

(6)结庐在人境

(7)峰峦如聚

(8)绝知此事要躬行(注意“躬”的书写)

(9)晴空一鹤排云上枯藤老树昏鸦

【点评】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2.(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经过初步筛选、公众投票、专家评审等环节,由湖南周浩创作的,旨在提升我市老字号品牌竞争力的“连云港老字号”标识设计方案脱颖而出。

B.随着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推进,花果山景区变得更加漂亮,那些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让游客流连忘返,赞不绝口。

C.汉字集形体、声音和辞义于一体,是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工具,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辉煌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这一宝藏,我们责无旁贷。

D.连云港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围绕“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三年行动计划,我市正在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之路。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

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再是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

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

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到、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CD使用正确;

B.巧夺天工:

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用在此处形容花果山自然美景不合适。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对成语的运用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3.(2分)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

错误的一项是(  )

A.“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

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B.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C.“六书”指古人分析汉字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构成方式,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诗经》中的“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D.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三皇五帝”“岁寒三友”“三教九流”“无事不登三宝殿”等,其中,“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丰富的民族,例如节气歌、传统节日、经典文学、中华礼仪等都是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也用以尊称对方。

故选:

B。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4.(2分)下列有关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影响下写成的诗集,内容包括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等。

B.《水浒传》中杨志因杀死泼皮牛二,被打入死囚牢,后刺配充军到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因押送生辰纲被吴用等人设计智取,走投无路,之后到二龙山落草。

C.斯威夫特笔下的格列佛,在小人国看到一种特殊的游戏:

人们在离地高绳上跳舞,皇帝依据表演的好坏,按名次奖给表演者蓝色、红色、绿色丝线。

D.《呼兰河传》是作家萧红的一部自传体小说,记录了呼兰河的四时风俗,以及小城里各式各样琐屑平凡的人世悲欢,表达了对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分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及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题,学生必须对名著内容熟悉,把握名著的名称、作者、作品中人物、重要的故事情节、作品主题、写作风格等,才能准确把握四个选项中所给语句的对与错。

【解答】ABD叙述正确;

C.这种游戏不是绳上之舞,而是一种棍子游戏。

故选:

C。

【点评】解答此题,学生不仅要熟悉名著的文学常识,还要了解人物及与之相关的重要情节。

读了原著,方可轻松应对这些题目。

 

5.(7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这个通讯技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微信代替了书信。

那些曾经的慢时光墨迹慢慢蜕去了。

从前那种品一杯香míng 茗 读一封信的时光已经成为一种奢侈。

中央电视台《信中国》节目,选取近百年来共产党员的书信,通过读信以及讲述书信背后的故事,传递出书信的精神力量。

书信,似春风带给我们温暖;书信,似甘lín 霖 滋润我们心田; 似风帆带给我们动力 。

亲爱的同学,闲遐的时候,给你的亲人、师长或朋友写封信吧!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画波浪线的句子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3)在横线处续写句子,使之与前文构成一组排比句。

(4)在中国,有一位翻译家和他儿子的通信后来结集成书,感动了无数人。

请写出此书的书名。

【分析】此题属综合阅读题,

(1)给加点字注音,解题要掌握汉语拼音正确的拼写方法,尤其注意声调标注。

(2)改正错别字,解题时要注意调动平时积累,仔细辨析作答。

(3)第三小题考查学生续写句子的能力。

(4)本题考查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

【解答】

(1)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时,可借助字典等工具书,从而给加点字注意,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香míng”应写作“香茗”,“甘líng”写作“甘霖”。

(2)作答时,一定要认真阅读指定句子,重点关注其中的同音字和形近字。

必要时借助工具书作答。

“蜕”应写作“褪”,“遐”应写作“暇”。

(3)此题考查的则是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作答此类题,学生首先要知道仿写句子的方法。

要从被仿句的句式,修辞,语意等方面把握特点后作答。

写出的句子必须跟前面句式对称且用比喻。

(4)本题考查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

这位翻译家是傅雷,《傅雷家书》是作者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家书。

答案:

(1)茗霖

(2)蜕﹣褪遐﹣暇

(3)示例:

书信,似风帆带给我们动力。

书信,似灯塔指引我们前进。

(4)《傅雷家书》

【点评】仿写句子,首先要看“形”,做到与例句“形同”。

什么句式,什么修辞,语法特点怎样,词和词怎么组合(关注到词性),甚至字数多少。

这些问题一一解决,“形”的问题就可以说解决了;其次要看“意”,做到与例句“意谐”;主旨相同,情趣情趣一致,语言风格谐调。

原句积极向上,你不可以低沉悲观。

总之,仿写句子要做到“形同意谐”。

 

6.(7分)名著阅读简答题。

(1)《骆驼样子》中,在曹先生家拉包月的那段生活,祥子是得到人格尊重的。

他得到了哪些尊重?

请简要概述。

(2)阿长和衍太太是《朝花夕拾》中两个很典型的妇女形象,分别写出她们与“我”相关联的一件事情以及“我”对她们的态度。

【分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1)《骆驼祥子》小说讲述的是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祥子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

三起三落,祥子失去了生活信心。

到小说结尾,祥子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小说批判了那个不让好人有出路的社会。

小说中祥子在曹家的生活相对要好一些,有一些较详细的描述。

(2)《朝花夕拾》是鲁迅1927年所作的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共10篇最初在《莽原》杂志上发表时总题目为“旧事重提”,1927年编集成书,改为现名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是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全书收录了《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