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64152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x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x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

时间:

150分钟 满分:

120分

题序

得分

二 三

四 总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行.辈(háng) 偏僻 咿.咿呀呀(yī) 天南海北

B.欺侮.(wǔ) 幅射戛.然而止(jiá) 惊心动魄

C.撺.掇(cuàn) 震撼元气淋漓.(lí) 红灯高照

D.闭塞.(sài) 高粱大彻.大悟(châ) 张灯结彩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他只是个不懂人.情.世.故.的孩子。

B.这次惊险刺激的三峡之旅,让我对大自然的造化.叹.为.观.止。

C.这次行动要随.机.应.变.,没有什么别的锦囊妙计。

D.刚才还是烈日当空,不一会儿大雨就汪.洋.恣.肆.地下了起来。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B.今夏,《战狼2》火热来袭,不仅叫好却叫座,其火热背后的深层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C.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D.学习是否努力是决定我们成绩提升的因素之一。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而弋阳腔和昆山腔又是其中影响最大、历时最长、范围最广的两大声腔。

②在明中叶以后的南戏舞台上,出现了诸多声腔激烈竞争的繁荣局面。

③所以说,这两大声腔的成就上面都凝聚着江西艺术家的聪明智慧、才干和辛劳。

④其中以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江西的弋阳腔,江苏的昆山腔最为著名,戏曲史上并称为“南戏系统四大声腔”。

⑤弋阳腔是江西人的创造,而昆山腔改良的鼻祖也是江西人。

A.⑤①③④②B.④⑤①③②C.②④①⑤③D.②①⑤③④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2分)A.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B.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C.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D.风儿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第6~7题。

(4分)

第7页

共7页

初冬夜饮杜牧

淮阳①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②?

【注】①淮阳:

指西汉汲黯。

②阑干:

栏杆。

6.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偶求欢”的“欢”,指代酒,暗点诗题“饮”字,表明诗人愁思郁积,难以排遣。

B.第二句“客袖侵霜与烛盘”,进一步抒写作客他乡的失意情怀。

C.前两句写诗人因多病而无眠,点烛独坐,第三句忽然插入写景。

D.“明年谁此凭阑干?

”这一问,凝聚着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

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是很能发人深思的。

7.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此诗首句用典,点明独酌的原因,透露出情思的抑郁,有笼盖全篇的作用。

B.次句承上实写夜饮,在叙事中进一步烘托忧伤凄婉的情怀。

C.写暮雪时,以梨花作比,白雪遍地,凄艳美丽,亮人眼目。

又借雪伤身,寄托身世

茫茫之感。

D.诗中明写诗人自己,其实是写淮阳太守的苦难与不幸。

(二)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第8~11题。

(12分)

王安石勤俭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诣,意为公必盛馔②。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③,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④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

其人愧甚而退。

【注】①子妇之亲:

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馔(zhuàn):

准备食物。

③酒三行:

指喝了几

杯酒。

④脔(luán):

切成小块的肉。

8.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萧氏子/盛服而诣 B.觉饥甚/而不敢去

C.意为/公必盛馔D.惟啖胡饼中/间少许

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3分)

(1)谒.

(3)傍.



(2)置.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

(1)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2)其人愧甚而退。

11.王安石是一个怎样的人?

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

(3分)

(三)古诗文积累。

(8分)

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每空1分)

(1)微君之故, ?

(2) ,胡为乎泥中?

(3)青青子衿, 。

(4) ,如三月兮。

(5)城阙辅三秦, 。

(6)无为在歧路, 。

(7)八月湖水平, 。

(8) ,徒有羡鱼情。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16题。

(17分)

翡翠莲雾林清玄

外祖母家最后的一棵莲雾树,因为院子前面拓宽道路,被工程队砍除了,听说要砍的时候,树上还结满了莲雾。

看到哥哥的来信,虽然我没有亲眼见到那棵莲雾树倒下,脑中却浮起一幅图像——莲雾树应声倒下,满地青色的莲雾在阳光下乱滚。

从我有记忆开始,外祖母家前就是一个大的果园,种满荔枝、柿子、龙眼、枣子、莲雾等水果,因此暑假的时候,我们最爱住在外祖母家,每天都在果园中追逐嬉戏,爬到树上去摘水果。

外祖母逝世很多年了,每次想起她来,自己就仿佛置身在那个果园中,又回到外祖母的怀抱。

记忆中的果园所盛产的水果,和现在的水果比较起来是完全不同的,因为都是“土种”,大部分是长得细小而有酸味的。

柿子比不上现在的肥软多汁,荔枝修长带些酸味,龙眼是小而肉薄,枣子长得还没有现在一半大,一点也比不上现在市场上经过改良的品种。

只有十几株莲雾树是我印象最深的。

树上结出的莲雾全是翠绿颜色,果实瘦瘦的,形状有一点像翡翠雕成的铃铛。

但那种绿色是淡的,就着阳光,给人透明的感觉。

这种土生土长的莲雾汁水虽少,嚼起来坚实香脆,别有风味。

那十几株绿色莲雾树长得格外粗壮高大,柿子、荔枝树都比不上它,它大到小孩子可以躺在枝丫的杈上睡午觉。

一串串累累的果实藏在树叶中,有时因颜色相同而难以发现。

不知道绿色的莲雾何时在市场上消失,现在的莲雾都是淡红色的品种,肥胖多汁,但不管用什么方法吃它,总觉得好像是水做成的,少了莲雾应该有的气味,尤其是雨季生长的红莲雾几乎是淡而无味的。

每次看到红莲雾,我都想起一串串的绿色铃铛,还有在莲雾树上午睡的一段记忆。

由于舅舅们并不是赖着那个果园维生,多年来,一直让它任意生长,收成的时候总会送一些给我们家,有时表兄弟上台北,也会带一袋来给我。

因此尽管时空流转,我和果园好像还维持着一种情感的牵系,那种感情是难以表白的,它无可置疑地见证我们一些成长的痕迹。

有一年,因为乡道的开辟,莲雾树几乎被砍光了,只留下最靠屋子的一株。

外祖母的果园原本是没有路的,后来为探收方便,在两排莲雾树间开了一条脚踏车可以走的路,不久之后,摩托车来了,路又开宽一些,最后汽车来了,两排莲雾首先遭殃,现在单向的汽车道也不足了,最后一株莲雾因而不保。

听说要砍那株莲雾树,方圆几里的人都跑去参观,因为它是附近仅存长绿色果实的莲雾,它的树龄五十几年,也是附近最老的果树了。

砍倒一棵莲雾树在道路拓宽时是微不足道的,对我而言,却如同砍除了心中的一片果园。

我知道,再也不能吃到那棵树结成的莲雾了。

最后一株莲雾树的砍除不只是情伤,也让我想起品种改良的一些问题。

现在市场上的所有水果无不是经过品种的改良,我幼年的时候是如何也不能想象现在竟有那么大的荔枝、龙眼、枣子的,然而这些新的品种,有时候味道真是不如从前,翡翠莲雾是最好的例子。

外祖母手植的莲雾树不在了,我只好把它种在心中,在这个转变的时代,任何事物只有放在心中最保险。

我把它种在心灵果园的一角,这样我可以随时采摘,并且时刻记得,在这

片土地上曾生长过绿如翡翠的莲雾,是别的品种不能取代的。

13.作者记忆中的翡翠莲雾有哪些特点?

请概括回答。

(4分)

14.第三自然段写记忆中的水果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3分)

15.下面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6分)

(1)虽然我没有亲眼见到那棵莲雾树倒下,脑中却浮起一幅图像——莲雾树应声倒下,满地青色的莲雾在阳光下乱滚。

(2)那十几株绿色莲雾树长得格外粗壮高大,柿子、荔枝树都比不上它,它大到小孩子可以躺在枝丫的杈上睡午觉。

16.本文借莲雾表现作者的特定情感,就如琦君的《春酒》一样,借对春酒的回忆表达了特定的情感,请你联系这两篇文章,分析这个特点。

(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7~20题。

(13分)

不拘一格的宋代便服王志艳

①与礼服相对而言,便服是帝王百官及士庶百姓平常所穿的衣服。

宋代主张衣着要简洁朴素,不提倡华丽奢侈,服装日趋世俗化。

②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是极其生动的北宋民俗写照,从画面上可以看到北宋都城汴梁城中的各色人物服饰。

总体来讲,男子的衣着仍然不外乎“长袍帮”与“短衫帮”两大类。

官吏、商贾、文人和富庶的市民都穿交领长袍或圆领衫,头戴巾子,下身穿长裤,足登靴、履。

遗憾的是,由于色彩和花纹无法表示出来,这些衣衫显得式样变化不大。

③但从宋代的纺织技术上看,当时的丝绸色彩和纹样是十分丰富的。

宋代世俗社会中仍不乏追逐华丽衣衫的人。

《水浒全传》中描写柴进的衣着时,说他“身穿一领紫绣团胸绣花袍,足穿一双金线抹绿皂朝靴”。

可见当时人们虽然趋向简朴,但对服装的质料、颜色、纹饰还是很注重的。

《清明上河图》中众多人物的服装,该也是五颜六色,缤纷竞呈的了。

④相比之下,穿着短衫的各种劳动者就随便得多。

这里有农民、船家、商贩、挑夫等,大.多.是上身穿一件短短的襦衫,下身穿裤子,头戴巾子,赤脚着草鞋。

上衣长短不一,长的可及膝下,短的仅到后腰。

这些短衣的衣袖以及裤腿都比较细窄,便于劳作。

很多劳动者挽起袖子,或把裤腿在膝下束紧,有些扎起裹腿。

更常见的是把上衣挽到腰间,或者把衣裾掖在腰带里。

有的人上身只穿一件对襟半臂。

更有趣的是一些挑夫身穿由前后两个衣片连成的两当式布背心,这种背心直至今日还可以在北方的农村中见到。

这些劳动者的装束在当时颇具代表性。

⑤宋代是封建士大夫文化最发达的时期,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封建文人阶层。

在他们中普遍存在着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

从北宋开始盛行的山水花卉画中,显示出一种散淡清雅、和平闲逸的艺术气氛,充分体现出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审美情趣。

与这种情趣相协调,宋代文人喜欢穿宽松朴素的便装。

朱熹给自己设计过一套家常衣服:

上衣是直领对襟的传统短襦,下摆至膝;下身为黄色的裙裳,腰间束一条缘上黑边的白绢;足登方履。

这种便服更多地保存了古代汉族衣裳的特点,简单典雅,很适合士大夫们既好古又追求闲逸的心理。

⑥当时士大夫阶层还爱穿宽大的长袍。

它也叫道袍,或者直裰、直缝,这是由于它的背面分为左右两个衣片,中间一道直线缝合。

直裰多用素纱、素绢、麻布及棉布等衣料制作,颜色以黑、白为主。

这是宋代官方规定百姓平民可以使用的服色。

除去市民文人之外,僧侣也经常穿直裰。

所以后来黑色的直裰便成了僧袍,供和尚们日常穿用。

(选自《中国服饰:

异彩纷呈的华夏衣冠》,有改动)

17.从《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画面看,宋代男子的衣着一般分为哪两类?

(2分)

18.文章第③段写《水浒全传》中柴进的衣着有什么作用?

(4分)

19.请分析文章第④段加点词语“大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