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可以少教使学生可以多学.docx
《让教师可以少教使学生可以多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教师可以少教使学生可以多学.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让教师可以少教使学生可以多学
让教师可以少教,使学生可以多学
摘要:
“先学”是一种新的学习观,“先学任务”可以为“先学”引路,提高学生“先学”的有效性。
对科学“先学任务”的设计及实施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尝试,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
科学教学;先学任务;设计;实施
一、“先学任务”的设计意图
由于受升学的影响,现实的科学教学中,教师往往考虑的是如何帮助学生拓展知识,挖掘知识的深度、扩大知识的广度,通过灌输式教学来增大课堂容量,通过“题海战”来强化知识。
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教学效率不佳;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很苦;学生负担过重,厌学情况严重。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
“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
”为了改变现在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能明确地学、积极地学、充分地学。
必须改变“先教后学”模式为“先学后教”,而“先学任务”可为学生“先学”提供明确的路线图,为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提供了途径,使“先学”更有效,更具可操作性。
这也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抓手。
二、“先学任务”的设计原则
1.驱动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先学任务”要使学生感兴趣,愿意做。
这就要求设计的任务要具有真正吸引学生的魅力,而不是靠过多的外来压力驱使学生去完成。
它不仅要能诱发每一位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对问题、现象的探索与思考,还能起到提示、启发、引导的作用。
2.适应性原则
“先学任务”应与学习的内容相适应,能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这就要求任务的难度、表述方式等要适合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能产生最佳水平的学习动机。
要求内容设计要与学习的内容相适应,能够体现学习内容的核心知识与技能,能够落实教学目标。
3.层次性原则
就是要针对学生的多样性,因材施教,设计成多梯度、多层次的任务,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能动性,让他们各取所需,自主选择任务的数量与难度。
创设具有层次性的任务,能让“潜能生跳舞,优等生跳高”。
三、“先学任务”的设计思路
“先学任务”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标地“先学”,是学生个体的独立学习习惯的一种养成教育方案;“先学任务”的目的是“导学”,可以看做是一份导学菜单;“先学任务”不能简单地与自学提纲、练习题画上等号。
笔者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归纳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思路,供借鉴。
1.从“温故知新”中先学
“先学任务”的设计要力求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
由此,设计可以从学生已知的内容入手,注重类比、迁移、拓展和衍生,搭建知识能力的低平台,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兴趣。
示例:
“水的浮力”第1课时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方悬挂了一物体,静止不动,测力计的计数是n,物体受到力和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关系是,在图中用力的示意图表示这两个力。
如果某一时刻测力计的读数变为2n,则此时物体又受到n的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方向是,可能的施力物体是。
2.从“观察体验”中先学
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科学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的大量的自然现象都可成为学习感性知识的来源。
在“先学任务”的设计中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授课内容,积极寻找生活中的科学因素,选取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和器材,设置观察体验任务,让学生把生活体验同科学知识结合起来,诱发学生好奇心,产生观念冲突,从而激励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热情。
示例:
“水的浮力”第1课时
(1)把乒乓球逐渐按入水中,观察松开手后乒乓球的运动情况。
(2)将旋紧瓶盖的空饮料瓶逐渐按入水中,注意体验手的感受并与同学交流。
(3)曹冲称象的故事是大家熟悉的。
由于大象很重,当时还没有这样大的秤可以直接称。
曹冲的办法是:
先把大象真赶到船上,记下船的吃水深度;再用许多石块代替大象,使船达到同样的吃水深度;最后称出这些石块的总重,也就知道大象的体重了。
我们知道载了象或石块的船受到的重力是靠来平衡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象或石块越重,船的吃水深度越,被船排开的水越。
由此,可以猜想:
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
把你的想法与同学交流。
3.从“游戏玩耍”中先学
“游戏玩耍”是学生喜欢的,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着他们有较强的“玩性”。
而玩与学一样,主体都是学生。
玩与科学并不矛盾,很多科学规律就是在无意的“玩”中被发现的。
示例:
“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
(1)在桌子上放20枚硬币,将它们按面值(1角、5角、1元)分成三堆。
(2)数出并记录每堆硬币的币值、个数及所有硬币的总币值、总个数。
(3)将这些硬币混合后再随机分成三堆。
(4)计算各堆硬币的币值与三堆的总币值,数出每种硬币的个数。
(5)重复3~4次。
思考:
在以上小实验中,各种面额的硬币的总数与总币值有什么变化?
将硬币重排后各种硬币的值是否会变化,如果用这些硬币代表不同类型的原子,你能想象出化学反应的微观图景吗?
4.从“探究思考”中先学
科学知识源于生活与生产实践,在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探究课题。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简单、实验器材易得、学生易上手的探究活动。
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相关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示例1:
“探索碱的性质”第2课时
探究:
观察食品袋中的干燥剂。
撕开包装袋,观察干燥剂的颜色、状态等性质;把它们放在碗中,加入半碗水,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静置后取上层清液,用吸管向上层清液吹气,观察发生的现象。
试解释原因。
示例2:
“物质的变化”
探究: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
(1)取一小段蜡烛放在不锈钢碗里,然后放在煤气灶上加热。
观察蜡烛的形状和状态(填“有”或“没有”)变化,(填“有”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判断蜡烛熔化属于变化。
(2)点燃一支蜡烛,上方罩一只干而冷的碗。
观察碗的内壁有现象,蜡烛燃烧(填“有”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判断蜡烛燃烧属于变化。
结论: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
5.从“寻找实例”中先学
“寻找实例”这种任务看似简单却触及了根本。
一个例子往往含有相关知识的几乎所有信息。
要准确地找出生活实例,必须先自学,搞清概念,需要把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联系起来,需要甄别似是而非的例子,需要“深思”。
学生会对书本上实例进行分析,还会查阅相应的参考资料等,来搞清知识,找出实例。
这样,我们就达到“不教而教”了。
示例1:
“汽化和液化”第2课时
从日常生活中找出关于液化的5个实例。
示例2: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寻找有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例子。
看谁找的又多、又正确。
一个完整的“先学任务”单可以由其中几个方面组成。
示例:
“二氧化碳”先学任务单(▲为选做)
(1)意大利死狗洞的故事:
在意大利的阿尔卑斯山上有一个神秘的山谷,那里风景优美。
许多游客带着他们的爱犬去那里游玩,可是途中他们的爱犬都莫名地死去了。
对于这个故事你知道哪些?
你还想知道哪些?
(回家完成)
(2)①根据你的了解和生活经验,想一想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
(提示:
可以根据给出的碳酸饮料和干粉灭火器的说明,温室效应的原因,人工降雨的原理等进行思考)
②你知道大气中二氧化碳产生和消耗的途径有哪些?
(3)试图根据给出的器材和药品制出二氧化碳气体?
并加以检验。
▲(4)你的疑问?
▲(5)通过观察或实验或调查获得的信息等。
(课外完成)
四、“先学任务”的实施方法
1.指导先学,先扶后放
作为教师总是习惯性的认为,既然已经布置了任务,学生就会认真完成。
但实际情况往往不一定是这样:
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会不知如何“动手”,学习态度马虎的学生会草草了事。
因此,加强先学指导,让学生明确先学的时间、内容、方法、要求,知道如何先学,如何完成“先学任务”等是非常重要的。
特别是实施“先学任务”初期,教师应该给学生帮扶,之后逐步放手。
但在指导中要注意:
①学生看得懂的,老师尽量不教;②学生能讲的,老师不要讲,让学生自己讲;③学生能写、能画的,老师不写不画,留给学生画、学生写;④学生能做的实验,老师不演示。
2.强化检查,巩固习惯
要充分发挥“先学任务”的导学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先学任务”要形成有效的检查制度,不能让学生感到有空可钻,就马虎了事。
时间一长,尝到“甜头”感到有机可乘的学生就会多起来,那么前面所做的一切努力将前功尽弃。
检查学生的先学情况,可按以下形式进行:
①课堂上学生先学时,教师在教室内巡视,随时查看,了解先学情况。
②课前进行的“先学任务”,通过提问学生或者让学生板书或演示课前实验进行检查。
③小组内互相检查,由小组长对组内成员的先学情况,向老师汇报。
通过强化检查,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先学习惯。
3.展示“先学”,实现“高效”
在课堂上展示“先学任务”,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对问题的想法暴露无遗:
有的学生会提出有独到、有创意的见解;有的学生的解法独具匠心;有的学生的答案带有谬误;有的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可能超出教师预先设想的方案等,这些都是学生真实学习情况的反映。
通过同伴对任务完成情况的展示,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弥补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
教师通过任务完成情况的展示可以获得学生先学的反馈信息,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以利于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优化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后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随时修改,讲究实效
示例:
“简单机械”第1课时
■
用家中的器材完成下面的实验并思考下列问题。
(1)这2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2)尝试画出该杠杆的示意图,并做出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这五个要素。
此“先学任务”通过实施,发现这两个问题设计没有梯度,尤其是第1个问题,没有指向性,学生不知道从哪里进行对比、区分;第2个问题难度过大,一般学生难以完成。
对此任务进行了如下修改,使问题更具指向性和可操作性。
示例:
“简单机械”第1课时先学任务
■
用家中的器材完成下面的实验并思考下列问题。
(1)这2种方法,哪一种更省力,仔细观察,看下杠杆绕哪个地方转动?
(2)你作用在杠杆上的力,我们称为动力,你观察一下,这2种方法你施加力的方向相同吗?
试着改变力的方向,观察同一种实验方法中,动力的方向不同,人的感觉如何?
五、“先学任务”的实践反思
“先学任务”的使用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先学任务”的设计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我的体会是:
(1)“先学任务”要触及本节课的核心,触动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在情感、思维上做好准备。
(2)“先学任务”要尽量简单而灵活,文字能少则少。
并且不一定每节课的“先学任务”均以书面形式下发,可适当改变形式。
这样有利于防止学生厌烦和抵触情绪的产生。
(3)“先学任务”可在课前完成,也可在课内完成。
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尽量安排“先学任务”在课内完成。
如需查阅资料,课外探究、体验活动,可提早一、二周布置。
(4)“先学任务”的完成不追求完美,允许不同学生完成程度的差异。
而学生暴露的问题才是我们所希望的。
精心设计和实施“先学任务”,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他们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索。
让教师可以少教,使学生可以多学。
参考文献:
[1]萧山教研室.导学新作业.浙江教育出版社.
[2]余文森.简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刘电芝.学习方法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
[4]叶澜.“新基础教育”论:
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