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14126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02 大小:18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间文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民间文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民间文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民间文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民间文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间文学.docx

《民间文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间文学.docx(10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间文学.docx

民间文学

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简介

民间文学(18项)

1.【皋亭山传说】杭州市江干区

皋亭山传说是以杭州丁桥镇北部的皋亭山的人文景观和风景名胜为主要内容的风物传说,流传于江干、拱墅和余杭一带,辐射至杭嘉湖平原。

其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人们对皋亭山地区自然环境的认知、生活习俗、人文景观等内容,形成了一个较大的“传说群”。

皋亭山传说扎根于民间,极富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凝聚了人民大众对皋亭山的敬仰和情感,也反映了人民群众朴素而又鲜明的历史观和审美观,在民间文学、历史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因之也吸引着大量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发展皋亭山旅游事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保护和传承“皋亭山传说”,当地政府及文化工作者做了大量工作,迄今共收集到主要故事近百篇,并出版了专集。

但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皋亭山区域传承该传说故事的群众日渐稀少,皋亭山传说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急需进一步加强抢救和保护。

2.【梅城传说】建德市

梅城传说是流传于建德、淳安等周边地区,以古严州府历史人文民俗等为主要内容的民间传说。

梅花城,简称梅城,原是睦州、严州府城的雅称,1938年作为建德县城的正式地名确定下来。

城有两湖,东西点缀,外有双塔,南北对峙。

城内有思范牌坊、建德侯坊、明桂青柯、六合古井等名胜,城周围有玉泉寺、奉真道观、乌龙岭、两江成字等景观,这些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渊源的人文、历史、古迹、景观等孕育了丰富的梅城传说。

梅花城传说传播广泛,内容丰富,通俗上口,朴素生动,寓意深刻。

有的歌颂山河秀美,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有的赞誉历史上给人民做过好事的清官;有的嘲讽和鞭挞昏庸愚蠢、骄奢贪婪的封建统治者和为富不仁的剥削阶级。

既有神奇莫测的幻想境界,更有令人陶醉的纯真感情,表现了人民大众的劳动和生活、爱情和友谊、反抗和斗争、憧憬和希望、幻想和追求。

这些优美的梅花城传说,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陶冶了一代又一代梅城人,培育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至今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人。

当地讫今收集整理了百余篇传说,并出版发行,但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传承传讲梅城传说的人群日渐减少,因此急需加强保护。

3.【海瑞传说】淳安县

海瑞传说是以著名清官海瑞的生平事迹,特别是在淳安任知县期间的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历史人物传说。

该故事以淳安县及其周边县市为核心,通过民间口耳相传广泛流播,辐射至全国乃至海内外,是清官类民间文学的杰出代表。

海瑞(1515-1587),明朝著名清官,一生清贫,为政清廉,直言敢谏,抑制豪强,安抚穷困百姓,深得民众爱戴。

他的生平事迹在民间广泛流传,演义成为许多戏曲节目的重要内容。

主要传说故事有《海瑞驯虎》、《海瑞背纤》、《海瑞斗账》、《海瑞审石头》等,既颂扬了海瑞的大公无私、不畏权贵的浩然正气,同时揭露、鞭挞了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

海瑞传说具有重要的历史学价值、文学审美价值、民俗文化研究价值、爱国主义教育价值。

近年来,淳安县在保护和传承“海瑞传说”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后开展了海瑞传说普查,搜集整理了海瑞传说故事128篇,76名艺人全部登记在册,汇集故事即将正式出版。

但是由于年青人对于口头文学传承热情不高,因此加强保护迫在眉睫。

4.【孙权传说】富阳市

孙权传说是以三国时期东吴大帝孙权的生平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帝王传说。

其传说故事遍及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在孙权家乡富阳讲述孙权传说者尤为突出。

在国内因受历史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影响,使孙权传说家喻户晓。

目前,在富阳流传的孙权传说故事近200则,内容大致有孙权业绩故事,孙权父兄、家族、谋士部将故事,与孙权有关的地名、古迹、风物和风俗传说。

这些传说从多个侧面表现了孙权忍辱负重、举贤任能、崇法尚计、身先士卒、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的历史功绩。

孙权传说故事内容丰富,流布范围广,对于研究当地的人土风物、民风民俗以及传说的起源等,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历史价值。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口耳相传”的传统传承方式日益脆弱,传承人数急剧减少,急需对孙权传说采取措施加强保护。

近年来,富阳市有关部门对孙权传说故事的承继和发扬光大一直相当重视,加大研究和保护力度,并取得初步成果,但还有大量工作需要我们去完成。

5.【玲珑山传说】临安市

玲珑山传说是以临安市玲珑山胜景古迹为主要内容,杂糅佛、道、儒家思想,有一定影响的民间传说。

从临安、浙北,辐射至全国各地,影响较大。

因其囊括了“名山、名水、名人、美女”名胜古迹要素,凝聚了玲珑山百姓生活劳动、人生价值和民俗风情,而成为浙西民间文学的典型。

玲珑山传说内容有玲珑山来历传说,玲珑山山脉传说,还有大量与玲珑山有关的名人传说。

如“琴操出家玲珑山”、“东坡醉酒眠石榻”、“琴操望江会牛郎”、“钱王赶山斩九龙”等,此外,还有大量奇文逸事,共百余篇10多万字。

玲珑山传说中的人物鲜活,情趣盎然,语言生动,题材涉及口头传说故事、民间美术、民歌、传统戏曲,及至当代的影视作品,这些各门类的艺术形式不断推动玲珑山传说的流传流播。

玲珑山传说寄托了千百年来广大民众对玲珑山的情感,反映了人民群众朴素而又鲜明的审美观与历史观,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研究、审美价值。

对研究当地历史、民俗、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为了保护和传承好“玲珑山传说”这一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做了大量工作,认真搜集和整理有关传说故事,保护与培养传承人。

但随着现代传媒的冲击,口头文学逐渐式微,玲珑山传说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急需抢救和保护。

6.【上林湖传说】慈溪市

上林湖传说是以秀美的上林湖自然景观与越窑制作技艺为主要内容的民间传说,其内容丰富、流传广泛,是该类题材传说的优秀代表。

该传说从位于浙东沿海的上林湖,辐射至浙东三北一带流传。

自产生之日起,世代口耳相传至今,一直成为启迪着人们智慧,激励着人们美好向往的佳作。

上林湖传说流传历史久远,起源于东汉时期。

自唐、宋以来,即引起了文人墨客的关注,严子陵、陆龟蒙、陆游、虞世南等著名的诗人、作家、书法家的作品中,出现了各具特色的上林湖传说素材。

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原主席姜彬、现主席冯骥才先生等专家学者曾多次到上林湖考察,研究“上林湖传说”的内涵和价值。

上林湖传说数量众多,有《三足蟾蜍》、《玉眠床》等数百个。

主要传承人杜松根、余孟友,能讲上林湖传说达100余个,他们的故事曾被收集整理发表在《古今中外》、《山海经》、《西湖》等杂志;故事集《风雪上林湖》,近20万字公开出版。

《浙江日报》、《宁波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作过详细报道。

然而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会讲《上林湖传说》的人越来越少,濒危状态十分明显。

因此,加强上林湖传说的保护十分紧迫。

7.【王十朋传说】乐清市

王十朋传说是以乐清历史文化名人王十朋为原型,经当地群众流传创造发展,形成了辐射至其求学地、为官地、教学地,及至遍布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民间传说,是历史人物类传说的代表作,讫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王十朋传说传承久远、流传地域广泛、故事众多、情节精彩、形式多样。

其主要内容有褒扬其出众才智、勤学苦学,有力主抗战保家卫国,有抨击官场腐败、痛斥奸臣和科场黑等。

其表现形式除口头文学外,还有曲艺、戏剧、文学等多种流传形式。

王十朋传说中的智慧故事对后人起着智慧教科书的作用,其民本思想、义利思想、诚信思想和为官之道、谋事之策的独特,至今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以它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形式多样,富有想象,在民间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隐含的历史因素,为补充和丰富正史的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有着重要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虽然当地民众对王十朋及其传说十分重视,至今尚有众多传说被保留下来,但也应当看到年青人对传统文学的冷漠,传承人的年事已高,使该传说的传承发展已岌岌可危。

因此加强保护已迫在眉睫。

8.【卖技(瑞安卖技)】瑞安市

卖技亦称卖纻,是浙南部分县(包括瑞安、平阳、苍南)民间特有的一种贺年口头演唱艺术。

瑞安飞云江下游南岸的卖技(瑞安称卖纻)历史悠久,按传统说法,始于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

民间曾有“唐代起因年年贺乡亲,流传到如今”之说。

据健在的老人所知已有五代,清朝早有该项活动。

瑞安市仙降镇、飞云镇可谓是“卖纻之乡”。

每逢春节期间,乡村里的“文化人”(民间称“卖纻”先生),便组织“班子”到当年有喜事的乡亲家中,手提灯笼演唱。

唱词以七字句为主,方言押韵,无口白,无乐器伴奏。

唱的内容有历史人物俗称“古人”(三国、列国);有地方编的故事《高机与吴三春》、《珍珠塔》;有按当地乡情编的《地方景》、《廿四节候》;有即时编的歌颂新社会、好人好事等内容。

主要是祝贺年节、赞颂好事、歌功颂德、扬善贬恶。

演唱分为两种形式:

一为门头唱,二为开门入厅唱。

前者时间短,人数少,十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主人送出礼品后即行结束;后者时间较长,人数也较多,大约七八个人到十几个人,时间须好几个小时或通宵达旦。

卖技这一民间文艺活动,具有较强的社会功能,如增强乡里情谊,促进团结,增添节日快乐,有利创建文明和谐社区等。

然而,由于现代化进程快速推进,传承趋于濒危,亟待加强保护。

9.【洞头海岛气象谚语】洞头县

洞头海岛气象谚语是当地渔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通过观察自然现象,不断摸索自然规律,总结经验教训,创造而成的具有气象学价值的口头文学。

是独具海岛特色的特定内容的口头文学作品,在浙江乃至全国都极具代表性。

洞头海岛气象谚语内容丰富,应用范围很广,其中包括对海岛风雨浪潮等气象方面的预测,包括海洋生物的习性、海洋生物与季节的关系,沿海潮候、潮流与渔业生产、人们生活的关系等等。

20世纪80年代,洞头县开展民间文学调查工作,搜集到1000多条民间谚语,其中气象谚语100多条,近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再次采录到200多条。

这些气象谚语既通俗易记又富有科学性,在当地渔民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具有相当高的实用价值,因此能久传不衰,至今仍在当地广泛流传。

洞头气象谚语流传时间长、通俗易懂、口耳相传、流传地广,内容丰富、数量较多、科学性突出,涉及海洋气候、预测海岛风雨浪潮等变化规律,因而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科学价值,民俗学价值和气象学价值。

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这项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渐趋衰落,亟需加强保护。

10.【平阳童谣】平阳县

平阳童谣,是以儿童生活为主要内容,在儿童中间传播流传,以口头吟唱形式创造出来的简短明快的优秀口头文学。

是平阳儿童对当地社会生活和地方乡风习俗的独特反映,为浙南口头民间文学的典型之一。

平阳童谣采用平阳方言吟唱,以方言押韵,吟唱起来朗朗上口;语言通俗而生动,乡土气息特别浓厚。

因其易记、易唱,易传的特点,在当地儿童中广为流传。

平阳童谣的主要特征是,形式比较简短,地域性强,乡土气息特别浓厚。

平阳童谣历史悠久,是一份珍贵的民间口头文学遗产,目前已收集有传统的平阳童谣200多首,它对研究当地民风民俗及民歌的起源等,有着重要的文学价值,同时兼具民俗研究价值、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

平阳童谣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地注入新内容。

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童谣逐渐淡出社会,处在濒危的状况,极需抢救和保护。

11.【熊知县的故事】长兴县

熊知县的故事,是以巅倒反说长兴县令熊明遇历史事件的方式,来创作流传以熊县令“坏风水”为主要内容的传说故事。

是浙北较为怪异离奇的民间文学形式,具有较强的独特性。

熊知县,明万历三十年任长兴知县,年仅二十三岁。

到任不久,就筹粮米、募壮丁,开通内、外河道,兴修水利,奖励农商,又订立漕规,革除旧弊,政绩十分突出。

熊知县还喜欢吟诗撰文,撰写了《罗岕茶疏》、《箬下酒疏》、《长兴沟洫桥梁记》、《盗贼课》和《金莲塔铭》、《松水居序》等。

在长兴兴修水利,造福地方百姓,进入明王朝中央政府后,积极改革弊政,且和徐光启等人一样,敢于挣脱中国历代腐朽观念的束缚,开始接受西方先进思想。

然而,在长兴民间,他却是反面人物,一位破坏长兴风水的小人。

据说,熊知县担任长兴知县时,遇到长兴地方上一个很有地位的人物,熊知县在他面前吃了一个亏,于是怀恨在心,总想伺机报复长兴人,用破坏长兴人风水的办法,让长兴的子孙后代世世不得显贵。

熊知县的故事在当地流传甚广,它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系列故事,篇幅短小精悍,言简意赅。

目前,尚留存于长兴的熊知县故事总数有上百个。

由于近几十年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击,老人们失去了讲故事的场所,有些故事张冠李戴现象已越来越严重,有些故事则丢失了完整的情节。

为此,挽救这四百年的民间创作,保存保护传承熊知县的故事完整面貌,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12.【陈霸先传说】长兴县

陈霸先的传说,是以南朝开国皇帝陈霸先的生平事迹为主要内容,寄予老百姓思想观念和情感而不断流传的民间文学。

有传承久远、地域广泛、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及形式多样等特征。

陈霸先的传说主要由“陈霸先的出生”、“陈霸先征战的故事”两条主线构成。

既有对陈霸先生平经历的补充,也有在事实基础上寄托当地人民思想观念和情感而虚构的成分。

部分故事从清代《长兴县志》和《陈书》、《南史》等保留的史料中得到印证,兼具艺术性和史料价值,是民间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陈霸先,史称陈武帝,南朝陈吴兴下若里(今浙江省长兴县)人。

初仕梁,曾辅佐梁元帝讨平侯景之乱。

梁绍泰元年(公元555),拥立梁敬帝,自为相国,封陈王,败北齐,清除王僧辩余党。

公元557年,受百姓所拥戴,受禅为帝,国号陈,都建康(今南京),在位三年,谥武,庙号高祖。

在一个南北分裂、战乱绵延的时期,陈霸先能英谋独运、恒崇宽政、生活简朴、体贴将士,是中国众多封建皇帝中的贤明君主之一。

长兴县作为陈霸先的出生地,境内保存有大量和陈霸先相关的文化遗产,如陈朝皇陵、圣井、陈高祖钓台、陈武帝故居遗址等。

当地还有较多地名与陈霸先相关联,如“御驾舍”、“拦王斗”、“圣旨庙”、“晒虾滩”、“皇家湾”等。

陈霸先的传说在长兴当地流传广泛,在陈霸先出生地下箬最为密集。

由于当今社会生活的变革和发展,传说赖以依存的载体不断削弱,目前能较完整讲述故事手已不足十人,一些传承人相继谢世,陈霸先传说生存状况岌岌可危。

因此,抢救保护该故事十分迫切。

13.【海盐钱氏故事】海盐县

海盐钱氏传说是以吴越王钱鏐后裔在海盐发家活动为主要内容,在当地乃至省内形成较大规模故事群的民间文学。

千余年来,口耳相传,延绵不绝,流传辐射至全国乃至海内外,为浙江沿海民间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明正德年间,吴越王钱鏐后裔海盐嘉兴钱氏家族开始发迹,从明正德三年(1508)钱琦中进士开始,五百余年来,人才蔚起,簪缨累世不绝,子孙科弟连连……渐为嘉兴府望族。

海盐钱氏家族故事,就是钱氏家族史的传说故事,共有114则故事,分传说和故事两大类。

既反映了钱氏族人艰苦创业、耕读持家的精神,也反映了钱氏后人为官清正、不畏权贵的风骨与节气。

传说故事涉及吴越王钱鏐及至20世纪初钱正英、钱李仁、钱凯到海盐寻根祭祖,在海盐留下大量耐人寻味的故事。

内容有从钱鏐贩盐、阁老山磨刀、金粟寺赐茶、铁匠营打造钱扁担,到陈书教子、钱陈群祖孙三代扈从乾隆皇帝六次游江南、钱嘉徵扳倒权阉魏忠贤等等,几乎每一代钱氏名人后面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传说。

钱氏传说极大地丰富了钱氏家族文化内涵,同时也折射出海盐人民勤劳智慧,是海盐民俗文化重要和宝贵的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传承乏人,年青人更愿意接受现代传媒,该传说故事传讲人越来越少,加强保护和传承已刻不容缓。

14.【绍兴古桥名故事】绍兴市

绍兴古桥名故事,是以绍兴著名的古桥桥名来历、内涵为主要内容的民间传说。

是浙江乃至全国风物传说的独特代表之一。

绍兴为著名桥乡,据清光绪癸巳(1893)绘制的《绍兴府城衢路图》所示,当时城内有桥梁229座,城市面积7.4平方公里,平均每0.0231平方公里就有桥一座,与世界闻名的水城意大利威尼斯相比较,为该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桥梁密度的45倍,为清末时苏州城内桥梁密度的2倍。

石桥连街接巷,五步一登,十步一跨,真可谓是“无桥不成市,无桥不成路,无桥不成村”。

誉为“万桥市”,又被称为中国的“古桥博物馆”。

绍兴众多的形态各异古桥及内涵丰富、名目繁多的桥名,孕育产生了大量的古桥名故事。

其传说大体可分三大系列,即人系桥系列、地系桥系列和桥系桥系列。

由于古桥为名人留名,名人让古桥成名,因而产生了与名人相关桥名传说。

由于绍兴一些古桥传说记载了重大的绍兴历史事件,这些世代相传的古桥历史故事是绍兴历史口头传承的文化遗产,因而桥名展示绍兴史迹,史实为古桥增色。

由于绍兴古桥传说中有很多典故趣闻,也都是世代口头传承的文化遗产,因此桥名传典故趣闻,名迹为古桥留芳。

这些桥名传说中包含了书法文化、兰文化、船文化、水文化、宗教文化、建筑文化等遗产的精华。

由于有些以古桥桥型、桥质、结构成因为内容的桥名故事在世代传承中保存了古桥发展的历史文化,因而桥名存桥型综迹,桥质还古桥原貌。

由于以地名为古桥桥名的桥名传说,是地名文化的口头传承,因而古桥载地名历史,地名与桥名互证。

由于绍兴古桥桥名传说中讲述表达吉祥意愿的起名过程,这些吉祥桥名形成了桥名风俗,因而桥名寄吉祥祝愿,民俗因美名衍生。

绍兴古桥名故事以世代口耳相传方式叙述着绍兴水城的人文历史和民俗风情,具有很高的文化传承学术研究价值,值得进一步加强保护和传承。

15.【勾践传说】绍兴市

越王勾践故事以春秋时期吴越战争的历史与文化为背景,以越国霸业战争兴衰成败为基础,以越王勾践与越国群臣等历史人物为线索,历经2500年,在越地民间口头广泛传讲,又经多次收集整理,从而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数量庞大的故事群,现存故事100多篇。

勾践(约公元前520-前465),大禹后裔,春秋战国末期越国的君王。

他在与强吴的争战中,卧薪尝胆,奋发图强,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艰辛努力,终于振兴越国,进而灭亡吴国,横兵江淮,成为春秋时代的最后一位霸主。

“越王勾践,霸心生于会稽”,他战胜强敌的勇气、决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自古以来就一直为人们所称道;他顺应潮流、矢志革新,使“荒芜之地”的越国迅速富强起来。

越王勾践家喻户晓的故事,成为激励后人拼搏向上的精神力量。

越王勾践故事大致分为越国称霸早期、中期、后期等几个历史阶段,故事流传地域广泛,流播方式多样,全方位展现了越王勾践的丰功伟绩和人格魅力,它植根于民间,具有浓郁的绍兴地域特色和乡土气息。

其中如“卧薪尝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投其所好、耗其斗志”、“螳螂捕蝉”、“范蠡三迁”、“伍员抉目”、“一孔之见”等故事,是一些重要成语、典故的出典内容。

越王勾践故事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历史价值、教育价值、艺术价值、民俗学价值,为民间文学和历史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资料。

但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娱乐方式的转变,越王勾践故事的流播受到较大冲击,亟待加强保护和挖掘,使之更好地传承。

16.【傅大士传说】义乌市

傅大士传说是以历史人物傅翕(497年—569年,字玄风)的生平事迹为主要内容的民间文学。

千百年间,以东阳郡乌伤县为流传中心,在中国(包括台湾)、日本民间广为流传,甚至于出现在大量的文献典籍之中。

傅大士传说根植于民间,是通俗易懂的原生态文学的典型,具备了历史性、传奇性和地域性;历史记载与民间传说相得益彰,使傅大士传说具有较强的历史性。

其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民族化、大众化的突出,可读性强,有独特的思想性和鲜明的哲理性。

传说的产生既与当地的特殊环境、历史因素有关,还与生产生活、岁时节令、民风民俗等因素密不可分。

因此其又有教化教育、传承文明,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社会功能,同时在文化学、社会学和宗教学等方面具有独特价值。

由于受到多样文化的冲击,加上年轻一代在娱乐、阅读方式上的改变,在民间讲述及研究傅大士传说的人日渐减少,面临失传的窘境。

近年来,有专家、学者、及其民间人士,对傅大士传说资料的收集整理,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关注和支持。

17.【琼奴与苕郎】常山县

琼奴与苕郎传说是以宋代民间少女王琼奴与徐苕郎曲折离奇的爱情为主要内容的传说故事。

以琼奴的出生地常山为核心,经民间和历代文人小说的创作,使之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

因该故事凄美绝伦,被誉为常山版“梁祝”。

王琼奴人生曲折,但聪颖过人,年十四即通韵律、歌词,远近求聘者不绝。

但王琼奴已与徐苕郎定下终身,而地方富豪刘汉老之子刘汉志也相中琼奴,由此遭到了刘汉老、吴总兵等人的迫害,最终导致苕郎冤死,琼奴殉情。

琼奴被视为坚贞不屈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当时人民对爱情的渴望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善良智慧的赞美,对邪恶的憎恨,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影响深远。

王琼奴与徐苕郎的爱情故事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还被历代文人青睐和近代戏曲家改编并搬上了舞台。

明代李昌祺的《剪灯余话》、周复俊的《泾林杂记》、冯梦龙的《情史类略》,清代靓芬女史的《女聊斋志异》等古典小说,都较详细地讲述了王琼奴和徐苕郎的爱情传说。

20世纪20年代初,近代川剧名家尹昌龄以王琼奴的传说为蓝本,编写了大型川剧《离燕哀》,它与赵熙的《情探》、冉樵子的《刀笔误》成为近代川剧的三大名剧。

目前,随着新兴媒体的普及,王琼奴与徐苕郎的爱情故事在当代年轻人中已少有流传,了解故事内容的仅为一些老年人,面临濒危境地,急需加强保护项目与传承。

18.【临海民间谜语】临海市

临海民间谜语是流传在古台州府临海一带,以斗智取巧炫才耀能为主要内容,以游戏娱乐为目的的口头民间文学。

临海民间谜语的产生,或出自文人墨客之手,或出之乡老村夫之口,或用之比知斗智,或用之启迪智慧,教育儿童,千百年来口口相传,代代相承。

临海民间谜语采用的是临海方言,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

它内容非丰富,形式多样、劳作用物、禽鸟虫鱼、花草树木等,无所不具。

即使常人不屑提及的内容,也有较为直率的描述。

不管是田头地角、街头巷尾,还是天井阁楼、陋室华堂,都可见到谜语的影子,尤其是冬日的火炉旁,夏晚的星空下,当地群众利用谜语娱乐的场所。

那些落后的生产工具,如田圈、铁犁、木耙、水车、风车等,在谜语中都有所记录;那些简陋的日常用物,如油灯、饭箩、火坛、草鞋、稿毡等,在谜语里都有所描写;那些古老的民风民俗,如供灶司爷、包细脚、抲蟋蟀、舞狮子、做木头戏等,在谜语里也有所刻画;而那些给当时的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现如今已销声匿迹的疾病,如黄胖、麻面、驼背、癞头等,在谜语中也都有所反映。

如今,在临海由于传统生活方式改变,致使临海谜语的生存状态十分艰难,为此急需保护。

传统音乐(2项)

19.【余姚十番】余姚市

余姚粗细杂番是流行于余姚民间的一种器乐表演样式。

明嘉靖后期,戚继光在浙东平息倭患,姚北一带民众为欢庆抗倭胜利,祈求太平,兴起有粗细杂番表演为重要内容的迎神赛会,该民间音乐得以传承发展。

清朝乡邑诗人胡德辉曾在《赛驱蝗神诗》如此描绘余姚的十番音乐:

“何以发聋聩,鼍鼓杂金桡;何以流雅韵,细乐和笙巢。

余姚粗细杂番在余姚几乎每个村都有演奏十番的民间艺人,尤以姚北朗霞一带十番班最为普及。

顾名思义,余姚粗细杂番有粗细之分,粗十番以击打乐器为主,通常由6—8人组成。

乐器有鼓、锣、钹、碰铃、唢呐、招军等。

细十番以丝弦乐器为主,演出人员10余人不等,乐器有二胡、板胡、笛子、琵琶、金刚腿、三弦、月琴等,总共乐器达三十多种之多。

二者可分可合,规模有大有小,一般民间乐队兼有粗细二种器乐,故俗称粗细杂番。

余姚粗细杂番常用于民间婚丧喜庆、生日寿诞等场合,它的曲调丰富,能根据不同的场景,运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出不同的曲调,例如在余姚北部村一带,贺喜庆常用曲牌有《春天快乐》、《梅花三弄》等十余种。

丧事常用《柳青娘》、《醉步登楼》二种;生日寿诞常用《大开门》、《朝天子》、《点江阵》三种。

余姚粗细杂番千百年来以其独特的音乐魅力,兴盛不衰、代代相传,主要是因为来自于民间、来自于生活的艺术生命。

20.【绍兴派古琴艺术】绍兴市

绍兴派古琴艺术是明代以来,以古绍兴府地区为主要流传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