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12298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1、发展心理学?

(狭义)

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以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心理发展的规律

2、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2、实验法3、访谈法4、问卷调查

3、普莱尔:

德国生理学家&实验心理学家

▪儿童心理学创始人鼻祖

▪观察自己的孩子0-3岁,1882年《儿童心理》

▪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

▪反对白板说

▪研究方法:

系统观察&儿童传记

▪研究对象:

0-3岁的儿童

4、霍尔将儿童心理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至青春期

1904年《青少年:

它的心理学、及其生理学、

人类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

是最早研究老年心理的心理学家

1922年《衰老:

人的后半生》

5、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等人奠定了儿童心理学的思想基础

6、达尔文的进化论推动了儿童发展的研究

达尔文:

《一个婴儿的传略》传记法&日记法

7、荣格的贡献:

(1)前半生和后半生分期:

人在40,前半生向外,后半生向内

(2)中年危机:

压抑、呆滞、紧迫感

(3)论述老年心理

8、美国心理学家何林渥斯1930年《发展心理学概论》是世界上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

9、8个月大的男婴坐在微型舞台前,一个研究员躲在舞台后,把一只玩具狗放在婴儿看得见的地方,当婴儿准备用手抓它的时候,研究人员拉上帷幕,将狗遮盖起来……旨在观察婴儿的记忆力发展情况,测试婴儿是否能意识到被藏起来的东西依然存在

v一位男士蹲在一个玩弹球的5岁男孩面前,对男孩说:

“以前我经常玩这种东西,但是现在忘记如何去玩,我想再玩一把,你教我规则,我就跟你一起玩儿。

”……该男士是皮亚杰,他想研究小孩子道德推理能力的发展情况

v一位年轻的母亲跟只有一岁大的女儿在地上玩耍,她突然假装受伤,哎呀,好痛啊!

她大叫起来并抱紧自己的膝盖,女儿伸出手来,好像要拍妈妈,却又突然大哭起来,把自己的脸埋在枕头里……这位假装受伤的母亲正在与研究人员合作,以确定儿童移情出现的准确时间

10、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心理实验法实验室实验:

死亡实验

自然实验:

从众实验

(二)观察法实验室观察:

儿童依恋行为观察

自然观察:

儿童游戏规则发展

(三)调查法1、问卷法

优点:

缺点:

回收率、对被试文化水平有要求、被试隐瞒

举例:

员工性格测试问卷

2、访谈法

内涵:

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流收集资料的方法

优点:

适用范围广,能灵活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资料收集工作。

缺点:

费时费力费财,结果受研究者影响,资料难量化。

11、发展心理学研究设计

(1)纵向研究设计

•普莱尔0-3岁

•课题设计:

2010级心理班大学期间心理能力的发展研究

优点:

能够系统、详尽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量变质变的规律。

缺点:

被试流失反复测量时间冗长

(2)横断研究设计

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或者某几个年龄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全国各省市初中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调查与对比。

▪优点:

效率高、成本低、费用少、省时省力

▪缺点:

缺乏系统连贯性、难以确定因果关系、取样程序复杂

12、母亲自身的条件对胎儿的影响:

(另:

问影响胎儿发展的因素:

母亲和环境因素)

1.母亲的体重2.母亲的身高3.母亲的孕史(有争议,影响不明)4.母亲的营养(过瘦母亲的孩子早产儿与低体重儿偏多,早夭的婴儿调查:

营养不良

母亲营养不良:

婴儿智力偏低)

5.母亲的年龄(23-28)6.Rh因素(Rh阳性的红血球能与抗Rh抗体凝集成块)

若母亲:

Rh阴性,父亲和孩子:

Rh阳性(孩子的阳性血液通过胎儿循环进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Rh抗体)

7.母亲的精神压力(担心与焦虑夫妻关系紧张等)8.极端情绪9.母亲对胎儿的情绪影响10.母亲所处的环境(化学物质:

新房与流产。

辐射:

铅中毒与儿童多动症。

高空飞行:

怀孕最后三个月不应当乘坐飞机进行高空飞行”高原母亲“与”海平面母亲“:

胎盘”高原婴儿“与”海平面婴儿“:

13、婴儿期:

生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14、婴儿期肌肉发展:

先大后小。

骨化:

骨组织的生成过程1)软骨性骨化2)结缔组织性骨化(在纤维性结缔组织内,直接形成骨组织的类型)

15、大脑单侧化逐步发展

大脑半球单侧化理论认为,人类大脑的右半球和左半球分别处理不同的信息种类,其中左半球主要负责认知活动,如读、说及所拥有的信息加工过程。

当外界主要是语言信息时,个体通过大脑左半球加工,认知分析这些信息并形成心理图象;大脑右半球主要涉及非语言的、没有时限的、形象化的信息。

可以这么说,大脑左边是理性的、有活动的和现实的,右边是情绪化的、隐喻的、冲动的和直觉的。

16、后天环境与大脑发育

婴儿脑的可塑性婴儿脑的修复性

婴儿早期,大脑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修复性

17、髓鞘化

大脑的髓鞘化程度是婴儿脑细胞成熟状态的重要指标

髓鞘化是指髓鞘发展的过程,它使神经兴奋在沿神经纤维传导时速度加快,并保证其定向传导。

是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展必不可少的过程。

18、神经系统机能的发展

(1)兴奋机能逐渐增强

(2)皮质抑制机能开始发展

19、无条件抑制有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1、外抑制:

指在有外来无关刺激下使原有的反射被抑制  

2、超限抑制:

当一个刺激作用的时间过长,或强度过大脑超过了大脑皮质的负担,这时大脑皮质就是产生一种抑制状态,这种抑制叫超限抑制。

...在相对过强的刺激强度下,生物体作出的有自我保护意义的抑制

20、条件抑制:

分化抑制(初生)消退抑制(第二个月)

1、消退抑制:

消退抑制是指条件反射由于没有受到强化而发生的抑制。

 2、分化抑制:

只对条件刺激物加以强化,而对与其近似的刺激物不强化,经过若干次后,只有条件刺激物才能引起条件反射性反应,近似刺激物引起的反应受到抑制,这种抑制称为分化抑制。

21、第一信号系统的出现:

在婴儿末期,第一信号系统活动有了初步发展,具有了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知识点:

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

直接刺激的反应&间接刺激的反应

22、婴儿动作发展规律:

整体→分化(例子:

抓握能力)。

不随意→随意(例子:

不能控制自己(不随意))。

头→尾(先会爬后会走)。

近→远(身体成长和动作发展从躯体中间向外围依次发展。

在子宫中,头和躯干的发展先于手臂和腿,然后是手和脚,然后是手指和脚趾)。

大→小(大动作到小动作)。

23、独立行走意义

(1)使活动具有一定的主动性

(2)扩大了认知范围

(3)增加了与周围人交往机会

24、视崖实验

吉布森和沃克(Gibson&Wolk,1960)首创测量婴儿距离(深度)知觉最常用的实验沃克(Wolk,1979)研究发现,当视崖深度为26cm时,68%的7~9个月的婴儿爬过深滩,而10~13个月的婴儿只有23%。

其结论是:

1.婴儿很早就有了深度知觉;2.婴儿深度知觉的能力随着年龄的递增在不断发展;3.9个月以前的婴儿的深度知觉阈限为26cm。

对婴儿视崖研究还发现,婴儿存在着深度恐惧

25、定向反射:

通过变得更加警觉对新颖刺激作出反应的倾向

习惯化:

当某种刺激已经被婴儿所熟悉的时候,定向反射就不再发生或者程度减弱

26、去习惯化:

个体对某种刺激习惯后,又出现新的刺激,这时个体又恢复了反射行为,表明个体能将新刺激和旧刺激加以区别。

这种恢复了对新事件兴趣的现象叫“去习惯化”相关实验:

一张是婴儿照片,另一张是一个光头男人的照片。

在实验的第一段时间(习惯化阶段),给婴儿看那张婴儿照片;之后在第二段时间(去习惯化阶段),给婴儿出示婴儿和光头男人两张照片。

结果发现,婴儿花更多的时间注视那张光头男人的照片,这表明,婴儿记住了那张婴儿照片,也发现了光头男人照片对他们来说是新的。

27、婴儿获得言语的理论

先天论:

乔姆斯基-先天语言获得装置-大脑器官-等待激活、也必须置身于言语系统之中被激活

后天论:

强化&模仿

28、词语爆炸现象:

19-21个月

电报句20---30个月是婴儿掌握基本语法最重要的时期

29、婴儿气质的发展

托马斯-切斯的婴儿气质三类型说

1.容易型(占40%):

易于适应环境,生活习惯规律,情绪愉快,喜欢探索往。

容易型儿童易获得成人的最大关怀和喜爱。

2.困难型(占10%):

难以适应环境,生活无节律,情绪紧张不安,交往困难。

困难型儿童易使亲子关系有疏远。

3.迟缓型(占15%):

适应环境缓慢,也称慢慢活跃型。

其余35%儿童的气质属于混合类型。

思考讨论:

如何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儿童进行养育?

30、社会性微笑

v新生儿即已经有兴趣、痛苦、厌恶和微笑四种表情,随着成长,最初的情绪开始分化、发展

v一般研究认为,婴儿在5-6周时出现对人特别的兴趣和微笑,即社会性微笑

v婴儿5周之前,能引起婴儿微笑,但此时是简单的反射性的,不是社会性微笑:

无社会性微笑

v5周-3.5月,婴儿对人的社会性微笑是不加以区分的,不管是对主要抚养人或者陌生人,表现的微笑是一样的:

无差别的社会性微笑

v3.5月(4个月)随着婴儿处理刺激内容能力的增加,能够分辨熟悉的脸和其他人的脸,开始对不同的人,有选择有差别性的社会性微笑:

有差别的社会性微笑

31、婴儿依恋的发展

v依恋是婴儿最初的社会性情结,是情感社会化的标志,是婴儿与抚养者之间的一种积极的情感联系。

v鲍尔比等将婴儿依恋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对一切人都不加区别地反应。

(0-3月)

2.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对母亲有偏爱,对熟悉人和陌生人有不同的反应。

(3-6月)

3.特殊情感联结阶段:

对母亲产生特别的依恋,形成了专门的对母亲的情感联结。

(6月-3岁)

32、婴儿依恋关系的研究:

爱因斯沃斯的陌生情境研究法

1.安全型依恋(占65—70%),有母亲在就有安全感,对外界积极反应:

离开-难过;返回-迅速得到安慰,积极欢迎母亲的归来

2.回避型依恋(占20%),缺乏依恋,与母亲未建立起亲密的感情联结:

离开-不哭叫;返回-忽略

3.反抗型依恋(占10---15%),既寻求与母亲接触,又反抗母亲的爱抚,亦称矛盾型依恋:

离开-难过;返回-生气

4.无定向型:

对分离和重新团聚,表现出矛盾的、没有组织的反应

安全型依恋是积极依恋,回避型和反抗型均属消极的不安全型依恋。

33、婴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v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

v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1-3岁儿童开始把自己当作主体来认识,突出的表现是从称呼自己的名字(如“宝宝吃苹果”)变为用“我”这一代名词来称呼自己(如“我吃苹果’’)。

这一变化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也可以说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

34、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

35、游戏的作用:

一、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生理机能的成熟与发展

二、游戏能满足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

三、游戏促进幼儿道德品质的发展

四、游戏促进幼儿智力、思维能力的发展

帕腾(Parten,1932)从协同程度上将游戏分为六个等级:

独自游戏、原始的社会性游戏、旁观者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36、关于游戏的理论

(一)早期游戏理论

1、霍尔复演说:

游戏重演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

胎儿在胎内的发展复演了动物进化的过程;出生后个体心理的发展,则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

儿童期---远古少年期---中世纪

游戏是通过遗传而保留至今的机能表现,对人类历史的重演。

所以他主张,对儿童青少年的教育,应考虑到个体心理发展复演种系进化的特点,如,对他们多少带有一些野蛮性的本能,应在一定范围内让其自由表现。

引导他们:

讲古代英雄故事,游览,在野外争斗,嬉戏,而不是关在屋内,静坐读书,这才是教育的本义。

(二)当代游戏理论

1、弗洛伊德

游戏是满足欲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

游戏使儿童能逃脱现实的强制和约束,给他们提供安全的环境,使他们发泄那些在现实中不被接受的、通常是攻击性的危险冲动,以满足其追求快乐的愿望。

2、皮亚杰-认知动力说

游戏是儿童接受外部世界的信息,并对它们进行加工处理,使之适应自己内部认知结构的一种方法,它在儿童智力发展中起着积极作用。

游戏,特别是假想的游戏,是创造性想象的根源。

皮亚杰认为游戏发展与智力发展的阶段相适应。

儿童在游戏中,可以自由地满足个体的需要。

37、元记忆:

关于记忆过程的知识或认知活动,即人对自己的记忆过程的认知和控制。

皮亚杰-认知发展观

v皮亚杰认为,婴儿最初对世界的理解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即用感觉和运动去探索事物,后来对事物的表现逐渐变得抽象起来,逐渐用符号系统在头脑中加以呈现,最高级的符号系统是语言。

皮亚杰-前运算阶段2-7岁

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获得的感觉运动行为模式,在此阶段,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具有符号功能,思维不仅仅局限于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

38、客体的永恒性

39、幼儿词汇的发展

积极词汇是指儿童既能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汇;

消极词汇是指对词汇有所理解但不能正确使用,或者有时能说出词汇但却不怎么理解。

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儿童对词义理解的加深和表述能力的发展,消极词汇会逐渐减少,积极词汇不断增长。

但是在词汇量迅速扩大的情况下,消极和积极词汇之间的消长过程还会延续一段时间。

39、语法结构的发展 

一,从简单句发展到复合句

二,从陈述句发展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三,从无修饰句发展到修饰句

四,句子长度的变化

40、幼儿期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

41、思考:

肥胖会给儿童带来哪些心理影响?

42、引起肥胖的原因:

A脂肪和热量摄入过多B基因C父母进食和营养:

假性遗传&环境遗传D活动量的缺乏E用食物做奖赏

43、加德纳智力多元理论

1、逻辑-数学能力2、语言言语智力3、音乐旋律智力4、空间视觉智力5、身体运动智力6、人际沟通智力7、自知自省智力8、自然认知智力9、心灵感悟智力10、生存体验智力

44、智力异常群体?

(智力低下与智力超群)

45、赛尔曼的人际观点采择阶段论

观点采择:

个体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并进而根据当前或先前的有关信息对他人的观点作出准确推理的能力。

研究方法:

塞尔曼:

霍莉爬树(两难故事法)

霍莉是一个八岁的女孩,她喜欢爬树,左邻右舍数她爬的最好。

一天,当她从一棵很高的树上爬下来时,她从一根树枝上掉落下来,但未曾受伤,这一切被她的父亲看到了,父亲非常为她担心,要求她发誓再也不爬树了,霍莉答应了爸爸。

过了几天,霍莉与她的朋友遇到了肖恩,肖恩的猫爬上了一棵树但是下不来了,必须马上采取行动,否则,小猫可能会摔下来,霍莉是唯一能够爬到小猫所爬到地方,并把它弄下来的在场者,但她清晰地记得自己对爸爸的承诺。

1自我中心或未分化的观点(3-6岁)

儿童通常认为霍莉会去救那只小猫。

当被问及霍莉的爸爸对霍莉违反诺言会怎样做时,这一阶段的儿童认为他会“很高兴,因为他喜欢猫”。

换言之,这些儿童自己喜欢猫,而且假定霍莉和她的爸爸也喜欢猫。

他们认识不到,别人可能会有与自己不同的观点。

2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4-9岁)

当问儿童霍莉的爸爸是否因霍莉又爬树而生气时,儿童会回答:

“如果他不知道霍莉为什么爬树,他会生气。

但是,如果她知道了霍莉为什么爬树,他会认为霍莉爬树是有很好的理由”。

这些儿童的意思就是,如果双方得到的信息一样,他们就会得出相同的结论。

别人有观点,但是如果接收的是相同的信息,所以感受问题的方式是一样的

3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6-12岁)

如果问儿童霍莉会不会去爬树,儿童会说:

“是的,她爸爸会理解她为什么爬树的”。

这就是说儿童注意的是霍莉的爸爸对霍莉的观点的考虑。

但是,如果问霍莉的爸爸是否希望霍莉爬树,儿童通常回答不会,这表明,儿童采择的是霍莉爸爸的观点,在考虑他爸爸对霍莉安全的关心。

实际上,每个人有着不同的观点,我知道我的,她知道她的

4相互的观点采择(9-15岁)

儿童会采择一个与此事无关的第三者的观点来描述“霍莉两难故事”的结果,并标明霍莉和她的爸爸都会考虑对方怎么想的。

例如,一个儿童这样说:

“霍莉想去救猫,因为她喜欢猫,但是她知道她爸爸不让她爬树。

霍莉的爸爸知道他曾告诉过霍莉不能爬树,但他不知道猫被夹住了。

不管怎样,他可能会惩罚以坚持他的规则”。

在这一阶段,儿童能考虑他人和自己的观点,能够以一个客观的旁观者身份来解释和反应。

5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观点采择(12-15岁以上)

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已开始运用社会系统和信息来分析、比较、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认识到存在着综合性的观点,也认识到为了准确地同他人交往和理解他人,每个自我都要考虑社会系统的共同观点。

46、皮亚杰

场景:

妈妈不在家

故事:

一)小明为了帮妈妈做事,打碎了一盘六只玻璃杯。

二)小强为了偷吃柜台上的糖果,打碎了一只玻璃杯。

问题:

谁犯的错误大?

间接故事法

他律—(8-9岁)—自律

他律:

早期儿童的道德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

自律:

儿童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

47、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3水平,6阶段)

研究方法:

两难故事法

两难故事:

海因茨偷药

一.前习俗水平

v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

▪避免遭受处罚的行为就是好的,遭到批评指责的行为都是坏的

•该偷:

不偷大东西,可能会不受惩罚

•不该偷:

偷药会遭到惩罚

v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

▪对自己有利就好,对自己不利就是不好

•该偷:

他需要妻子的陪伴,而妻子需要这种药维持生命

•不该偷:

他出狱前,妻子可能会死去

二.习俗的水平

v好孩子定向阶段

▪能够取悦别人,帮助别人以满足他人愿望的行为就是好的

•该偷:

只有偸药,才是好丈夫

•不该偷:

偷了会给家庭带来烦恼,丧失名誉

v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

▪正确的行为就是尽到个人责任,尊重权威,维护社会秩序,否则,错

•该偷:

不偸药,他要为妻子的死负责

•不该偷:

偷药犯法

三.后习俗水平

v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道德法则只是一种社会契约,可以改变,不能以不变的规则去衡量人

•该偷:

法律没有考虑到这种情况

•不该偷:

不论情况多危险,总不能采用偷的手段

v普遍道德原则定向

▪个人一贯依据自己选定的道德原则去做就是正确的

•该偷:

尊重生命,保存生命的原则高于一切

•不该偷:

别人是否也像他妻子那样急需药物,兼顾所有人

48、虐待对儿童心理成长有哪些影响?

儿童是一个脆弱的群体,儿童期的受虐经历,对儿童青少年期与成年期的情感、行为都产生不利影响。

即使没有严重的身体伤害,长期的言语刺激、孤立和忽视以及不正确的引导,也都将给孩子脆弱的心灵留下阴影,造成孩子长期焦虑、抑郁、易怒、精神异常、自尊心卑下等心理健康问题。

甚至造成酗酒、吸毒、过早性行为、卖淫、反社会、攻击行为等行为问题。

49、向师性是指在教育活动中,学生有一种倾向于教师的自然心理倾向;他们对教师具有先天的依恋心理,希望得到老师对自己犹如父母般的爱抚。

他们尊敬、崇拜教师;不仅愿意听从老师的教导,甚至模仿教师的举止言行。

表现:

第一,以教师所教为是非标准,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老师的话在他们心目中几乎成了“金科玉律”;

第二,以教师注意自己为光荣,老师的注意就意味着对他的重视、鼓励和喜爱。

作为教师应该珍视学生“向师性”这一热情心理倾向,并以师爱之情予以回报。

影响!

?

50、亲社会行为:

准备帮助别人或采取有益于他人的行动

51、攻击性行为:

一种企图伤害他人的行为

初中阶段又称为青春期、少年期(也有人称青年初期)。

从12岁左右到15岁左右,这三年的时间是个体身体发展的一个加速时期,其心理的各个方面虽然也在发展,但相对于生理发育速度来说则相对平稳,因此造成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种种特殊矛盾和表现,使他们面临一系列的心理危机。

52、关于早恋:

什么时间恋爱称得上“早”?

53、思考:

什么类型的初中生容易出现“早恋”?

1.缺少家庭温暖的学生容易早恋。

2.性格外向、相貌出众的孩子比性格内向、外表平平的更容易发生早恋。

3.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比成绩好的学生更容易早恋。

54、如何预防初中生提前恋爱?

55、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

反抗性与依赖性(心理断乳与精神依托)

▪闭锁性与开放性

▪勇敢与怯懦(不同场合表现不一致)

▪高傲与自卑(成就感与挫折感)

▪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

进入青春期后,思想从一直嬉戏于其中的客观世界中抽回很大一部分,重新指向主观世界,使思想意识再一次进入自我,一系列关于“我”的问题开始反复萦绕于心,导致自我意识第二次飞跃。

56、思考:

第一次自我意识的飞跃是个体发展的哪个时期?

两次自我意识高涨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次:

“我”的出现,突出表现于与世界的分离感,自我的存在感

第二次:

青春期,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体征

(2)深切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

(3)十分关心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

57、个体生命历程两个主要反抗期

第一反抗期与第二反抗期的区别:

(1)第一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主要在于争取自我主张和活动与行为动作的自主性与自由权

(2)第二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则是全面性的,从外部因素深入到内在因素,从行为表现到要求人格的独立。

第二反抗期的主要表现形式

(1)硬抵抗:

表现为态度强硬,举止粗暴。

(2)软抵抗:

表现为漠不关心,冷淡相对。

(3)反抗的迁移:

有时也迁怒于其他成人。

形成第二反抗期的原因

(1)生理方面:

由于身体加速成长,生理迅速成熟,使少年儿童产生成人感—自以为已经成熟。

(2)心理方面:

由于自我意识的飞跃发展,使他们进入“心理断乳期”(个体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保护及对之的依恋,逐渐长成独立的社会成员)。

(3)社会因素方面:

进入中学以后,学校环境和教与学的新要求都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更高的要求,势必激励他们产生“长大成人“的责任感。

58、思考:

(1)成年初期个体有哪些特点?

(2)成年初期个体面临哪些发展任务?

斯普兰格:

第二次诞生

霍尔:

由疾风怒涛到相对平稳

“边缘人”地位

价值观、人生观的稳定

59、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埃里克森)

指个体尝试着把与自己有关的各方面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决定协调一致不同于他人的独具“同一风格”的自我。

简单理解大概就是把自己众多的人格同一起来,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人格。

是指个体在寻求自我的发展中,对自我的确认和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思考和选择。

在这一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个体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一发展的时间维度。

而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就意味着个体和自身有充分的了解,能够将自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立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念,并对未来自我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思考。

60、为什么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发生在成年初期?

初中、高中被紧张的学习、考试追逐着,没有闲暇时间去思考自己的问题,只有进了大学,才进入能够真正专心思考自我、探索自我和确立自我这一课题的时期。

61、埃里克森:

延缓偿付期-合法延缓期

在生命中的某一时期,个体可以暂时合法地延缓偿付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名词解释:

主题统觉测验,场依存性,场独立性,特质,人格,心境,激情,应激,动机,语言理解,定势,功能固着,人工概念,离差智商,问题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