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我们的听力.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11254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护我们的听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保护我们的听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保护我们的听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保护我们的听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保护我们的听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保护我们的听力.docx

《保护我们的听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护我们的听力.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保护我们的听力.docx

保护我们的听力

保护我们的听力

 

 

你知道吗?

MP3播放的声音最高时几乎等同于喷气式飞机起飞时的噪音。

目前,不仅是MP3,随身听、手机、KTV、蹦迪等娱乐性噪声正在损害着人们的听力。

国内外研究表明,人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不经意间因娱乐性噪声引起的青少年的听力损伤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全世界新增因噪声导致听力损伤的青少年已高达500万。

 

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人生活在地球上,无时无刻不在各种声响的包围之中,包括好听的鸟鸣、抒情的歌声,当然也有令人烦恼、避之而不及的机器噪声。

所有这一切,均因为人类有一副好耳朵,也就是灵敏的听觉。

那么,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

当发声物体振动时,使得周围的空气发生一疏一密的波动,这就是声波。

声波传入耳内,引起我们的感觉,叫作声音。

耳廓收集到声波并把它集中,经过外耳道,然后到达鼓膜,引起鼓膜振动。

鼓膜振动带动听骨链,又通过镫骨底板振动前庭窗。

前庭窗的振动又引起前庭阶内的外淋巴液发生振动,产生液波,液波又振动螺旋器,这时就产生一个复杂的“声能—电解—化学能—神经冲动”直至高级听力神经中枢的综合分析和转化过程。

最后在大脑听觉中枢将密码破译后产生听觉。

再说得深入一些,人的大脑皮质上还有着一片只有人类才有的语言区,在这里贮存着从小积累起来的语言音库。

通过语言库的分析,人才能听懂语言。

以上说的是声音传导中的一种空气传导。

其实空气传导只是在正常情况下的主要传导途径,它所起的作用也是主要的。

在特定的条件下,还有一种骨传导作用,也能让人听到声音。

当声波碰到头颅骨后,头颅骨即发生振动,这个振动直接传到内耳外淋巴,这个过程就叫骨传导。

当然,与空气传导相比,头颅骨振兴是微不足道的,只有在空气传导的路线发生故障时,它才被利用起来。

在医院里,医生检查耳聋病人时,用音叉敲响后,放在病人的外耳口或放在头颅骨上,以测定空气传导和骨传导的能力。

听力受损的原因:

1、内耳毛细胞受损后不可再生:

各种各样高分贝的噪声会使得人体纤细的内耳毛细胞容易受损、坏死,而正常人的听力有赖于健全的内耳毛细胞。

内耳毛细胞的功能在于能在声波作用下开始振动,同时刺激神经末稍,使神经末稍发出脉冲进入大脑皮层听力区域,在那里进行识别和分析。

婴儿时期,人的内耳中约有5万个毛细胞,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毛细胞将越来越少,且不能再生。

提醒:

一般来说,40岁以下的人听力应基本正常。

但由于药物、遗传、疾病、噪声、意外事故等原因,年轻人也会发生听力减弱甚至耳聋现象。

正常情况下,人耳对超过85~90分贝的声音会感到不耐受;如果音量超过100分贝,足以让人体内耳的毛细胞死亡,造成听力受损。

2、使用耳机不当会损伤听力:

在临床上,由噪音引起的听力损伤现象越来越多,其中很多就是由于使用耳机不当造成的。

有关专家形象地比喻,如果我们能给毛细胞摄像,当我们听音量高达110分贝的摇滚乐时,那场景就像用大风机在麦田里滚压,毛细胞就是那些可怜的麦子。

当负责接听某一频段声音的毛细胞受损后,从此该频段的声音就再也听不见了。

不正确的收听习惯对人耳听力造成的损害通常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特别是在用耳机听音乐时,有些人喜欢长时间不间断地听,长期近距离的声音刺激,使得鼓膜和听小骨长期“运动”不息,极易造成听力疲劳而导致听力下降。

提醒:

想知道何时该把音量调低,很简单,如果你在使用耳机听音乐时完全听不到周围的人跟你说话,那就说明耳机的音量太大了。

建议你连续收听时间不超过1小时。

3、令人愉悦的音乐也会伤害耳朵:

如果周围工作环境非常嘈杂,噪音严重,很容易导致听力下降。

听力损害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如果长期接触噪音,尽管每次时间很短,也会造成听力下降。

乐器发出的音乐声和电钻的声音对听力伤害的作用是一样的,演奏者和听众都得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研究表明,令人愉悦的音乐造成的听力损害虽较轻,但长期接触高分贝的声音,不管是音乐还是噪音,都会造成听力损伤。

因为高分贝声音引发的感觉神经听力损伤发生在内耳,当高能量声波震荡耳蜗内的液体时,会因过度刺激而引起毛细胞死亡。

提醒:

去一些噪音比较严重的场所时,不妨准备一副隔音效果较好的耳塞;如果在集体场合不想听过高音量的音乐时,可以用一副泡沫耳塞来阻隔。

4、随意乱掏耳朵:

在生活中除了拒绝各种各样高分贝的噪音外,耳科医生还指出,随意用棉签掏耳朵,可能会将细菌带进耳道,造成内耳受到伤害。

尤其是用尖尖的指甲乱掏耳朵,更是一个坏习惯,因为指甲里的细菌会长驱直入耳道,有90%的耳道感染就是这样造成的。

提醒:

如果因为耳道中有耳屎而感到难受,最好的办法是用专门的挖耳勺轻轻地把脏东西清除。

如果用尖锐的器械掏耳朵,一旦用力不当非常容易导致内耳道的损伤,而内耳道感染也是导致听力减退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听力受损的危害:

当今,青少年喜欢听摇滚音乐、上游戏机房、平时MP3音乐器不离身,殊不知这些噪音污染对听力是莫大的威胁。

美国哈佛医学院眼耳医院不久前发布的问卷调查发现,听力受损的危害被孩子和父母们忽视了。

观念:

听力受损不是大不了的事

眼耳医院的调查问卷在美国有线电视网MTV频道滚动播出了3天,得到了近万名青少年的参与。

答卷者的平均年龄是19岁,其中女性6148名,男性3310名。

眼耳医院指出,在参与调查的青少年中,61%的人在听过音乐会后、43%的人在夜总会玩过以后出现了耳鸣等听力受损的症状。

然而这却并未引起大多数青少年的重视,仅有14%的人用过耳塞等保护设施。

还有,在学龄青少年中,有13%的人耳朵处于疲劳状态,患有听觉衰弱症。

但令人关注的是,调查发现,92%的人都觉得听力降低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

危害:

长期听力受损可导致耳聋

专家们指出:

高分贝的音乐对听力有很大的伤害。

一般,两人交谈的声音为60分贝,人的听觉只能承受90分贝的音量。

但一些舞厅、游戏机房的声音强度超过115分贝,随身听的大音量超过100分贝,甚至会超过130分贝。

长期受到噪音污染,人的听觉功能受到损害,轻者听力下降,重者完全失去听觉。

参与该研究的洛兰德医生呼吁青少年重视听力的保护。

他说:

青少年神经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听觉器官对不良刺激十分敏感,容易受到伤害。

噪音对听力的损伤是累积性的,青少年时期因噪音引起的听力轻微下降,在成年后就可能发展成耳聋。

专家介绍:

轻微的耳膜受损,只要充分休息,就可复原。

但如果耳膜受到较重的损害,就无法补救了,因为这些细胞不能再生。

许多人只有在发现听力严重下降时,才会予以重视,而此时很可能是永久性的听力损伤。

如何做好日常听力保健:

1、戒除掏耳朵的习惯。

掏耳可引起耳道和鼓膜损伤,有时还会并发感染,使听力下降。

2、洗头、洗澡时防止水流入耳内。

因为皮肤和鼓膜在水中浸泡,加上耵聍(即常说的耳蚕、耳屎)的刺激,容易引起外耳炎。

若原来有鼓膜穿孔者,水入耳内可引起中耳炎复发。

3、夏季游泳前需作体格检查。

有外耳道炎、中耳炎、外耳道耵聍栓塞、鼓膜穿孔等疾病者,必须在矫治之后才宜游泳。

4、耳廓外伤、冻疮时要严格防止感染,特别是绿脓杆菌感染,因为此细菌可引起耳廓软骨膜炎、软骨坏死,最终导致耳廓畸形(菜花样耳)。

5、远离噪音和爆炸现场(包括放爆竹),因为较大的噪音可引起噪音性聋,而爆炸声会造成爆震性聋。

6、远离烟酒和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因为它们对听神经有毒害作用。

7、病毒感染(如麻疹、腮腺炎、耳带状疱疹等)常并发感音神经性聋,需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8、避免打击头部,更不可掌击耳部。

前者可并发听力损害,后者可引起鼓膜破裂,生活中,因外力打击而造成耳朵功能受损的情况屡见不鲜。

9、擤鼻涕时要掌握正确的擤鼻方法:

应左右鼻腔一个一个地擤,切勿将左右鼻孔同时捏闭擤鼻,因为鼻腔后部与中耳腔有一管腔(咽鼓管)相通,擤鼻不当可将鼻腔分泌物驱入中耳腔,引起中耳炎。

10、有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者,不宜乘飞机旅行,否则可能引起航空性中耳炎,出现耳痛、鼓膜充血、中耳积液,甚至听力下降。

怎样取出耳内异物:

异物入耳主要由于儿童的好奇心或恶作剧将异物塞人外耳道所致,也有因不慎将棉花、沙布等异物遗留在外耳道。

尽管异物有多种多样,一般将其分为非动物性异物和动物性两种。

前者多见于小玻璃球、金属小玩具、果核、纸团和豆类等,后者多为蚊虫、臭虫、小蟑螂等。

大的异物可引起听力障碍.耳呜、耳痛和反射性咳嗽:

豆类遇水膨胀可刺激外耳道皮肤发炎、糜烂和感染。

异物嵌顿在耳道的骨性部分时可有剧烈的疼痛;进入耳道的动物性异物爬行和搔动时。

使人感到难以忍受的耳呜和耳痛。

一旦发观耳内有异物后,最重要的是应立即到医院由医生进行处理。

因为外耳道的尽头只是一层很薄的鼓膜,稍不小心便会将鼓膜弄被,引起感染。

在无法就医时,可根据异物性质、大小和位置来决定取异物的办法,按下列办法作出处理:

1、如果是非动物性异物时,可试单脚进行跳动几次,并将患侧向低处,这样就可能将异物跳出来。

2、如果是水进入耳朵时,也可按上法跳动或以棉扦轻轻探入耳中,将水分吸干。

3、当细小的异物进入耳朵时,一般可用镊子取出。

遇水后膨胀的豆类可先用95%酒精滴入,使其脱水缩小后再取出。

对于圆形的小玻璃球可用特制的器械取出,不能用镊子,以防将异物推向深处。

4、进入的是动物性异物时,可先滴人香油或其他油类,使动物淹死,也可用70%酒精或乙醚滴人,使之麻痹瘫痪后再行取出。

或者用电灯接近耳边照射外耳道,或者吹入香烟的烟雾,将小虫引出来。

正确认识耵聍:

人的身体可真是一部神奇的机器!

想当年地位及其低下的耵聍,人人都想除掉它。

可现在我们知道了,耵聍虽小,功劳却不小,还真不能随意清除它。

嘿!

耵聍既是耳道的清洁剂,同时又是敏感的耳道的润滑剂。

你知道什么叫耵聍吗?

告诉你,耵聍又称“耳屎”,它是耵聍腺的分泌物。

耵聍是由哪些东西构成的呢?

从物理性状看,耵聍通常呈淡黄色蜡样干片状物质,味苦,不溶于水、酒精或乙醚;从化学分析来看,耵聍含有油、硬脂、脂肪酸、蛋白质和黄色素,还有0.1%的水以及少许白垩和钾、钠等元素。

耵聍因富含油脂,它可以滋润耳道皮肤上的细毛,这些细毛能阻挡由外界吹进来的尘埃颗粒。

耵聍和细毛还能防止昆虫等微生物对耳朵的侵害。

偶然闯进来的小虫等碰上密茸茸的细毛,被挡住去路;耵聍味苦,当小虫尝到耵聍的苦味后,便会“知难而退”。

此外,富含油脂的耵聍能使耳道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尤其对耳道深处的鼓膜可使其不致干涸,从而使鼓膜经常处于最佳运动状态。

富含脂肪酸的耵聍,在耳道皮肤表面形成一层酸膜,使外耳道处于酸性环境,具有轻度的杀菌作用。

有人证明,耵聍里的化学成分能抑制好几种细菌的生长、繁殖。

耵聍和细毛,不仅能吸附进入耳道的灰尘和微生物,保持耳道的清洁,而且还能使耳道空腔稍稍变窄,对传入的声波起到滤波和缓冲作用,使鼓膜不致被强声所震伤。

由此可见,正常的耵聍不是废物,它对于保护听觉器官是有一定功劳的。

正常情况下,如果外耳道中聚集了过多的耵聍,它就会自动脱落,即使你没有观察到。

此外多活动下巴,也有助于耵聍的脱落。

所以医生多建议大家不要为了使耵聍脱落而故意去掏耳朵。

 

测一测:

你的听力是否受损

1、你可以听到声音,但听不清;

2、在噪声环境中听声音很困难;

3、只有面对讲话人时,你才能理解清楚;

4、你觉得别人说话似在嘟囔或含混不清;

5、你必须要请别人重复一些内容;

6、你需要将电视音量调到比别人高的位置;

7、你发现自己听不明白谈话的主题,常常会答非所问;

8、参加会议、去公共场所或家庭聚会时觉得沟通有些困难;

9、除非距离很近,否则不能听到电话声或门铃声;

10、你时常感到头颅里有声音,如“嗡嗡”声或“叽叽”声(耳鸣)。

如果你有以上情况,很有可能是听力受损了,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读一读:

MP3与听力

“不当使用MP3可能毁掉一代人的听力!

”这条信息曾经来自英国的一项研究说明,它引起不少世人的关注,许多欧洲国家纷纷要求音乐播放器音量不得超过100分贝。

“在我们业内,有这么一句话,MP3使听力专家永远不会失业。

”北京同仁医院临床听力学中心张主任说。

根据他们之前所作的一项相关测试:

如果一个人每天听MP3累计超过6个小时,连续听MP3超过2个小时,长此以往,听力就会严重受损,而得老年性耳聋的几率更会比常人提早20年,因此医生们都会建议年轻人每年要去做一次听力基础检查。

MP3在音量增大器的配合下,最高音量肯定会大于100分贝,但由于不少年轻人意识不到对自身健康的影响,厂家为了迎合他们,也会尽可能地把着眼点放在音效和音量上,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正常人当听到的音量达100分贝时,会造成不可恢复性听力损伤,而当音量高达110分贝时,足以使内耳的毛细胞死亡,严重时还会造成听力丧失。

令人担忧的是,“由于MP3造成的早期听力损伤很难发现,而突发性耳聋又需要一定的治疗期限,因此患者将很难恢复。

数据:

MP3最高音量等同喷式飞机起飞时的噪声

音量  类比

130分贝喷射机起飞声音

110分贝螺旋浆飞机起飞声音

105分贝永久损害听觉

100分贝气压钻机声音

90分贝嘈杂酒吧环境声音

85分贝及以下不会破坏耳蜗内的毛细胞

80分贝嘈杂的办公室

75分贝人体耳朵舒适度上限

70分贝街道环境声音

50分贝正常交谈声音

20分贝窃窃私语

下面是听MP3的4种不好习惯,请你对照,并及时改正。

1、音量调节的过大:

MP3最大音量可以超过80分贝,相当于一台割草机发出的声音,这种声音能直接损伤听力。

MP3调到大音量带来的失真会使高音刺耳、中音不清、低音浑浊。

要知道声音“失真”也属于噪音的一种哦。

建议:

MP3的总音量控制在最大音量的1/4-1/3。

此外,每次听完音乐之后,养成把音量调节旋钮关至最小的习惯。

2、长时间收听:

听MP3要讲究劳逸结合,长时间听MP3会因内耳压力过重,致使耳朵超负荷工作,使听力下降损害健康。

建议:

一般情况下根据所收听MP3音乐的类型的不同,长短也有不同。

过分激烈的音乐,比如摇滚、快速流行音乐、大动态交响乐等,听1小时左右后休息15分钟。

轻音乐,人声,较慢的流行音乐等可以在100分钟左右休息一次。

当然根据耳塞耳机器材的不同时间上也可稍有变化。

上面所说的时间,是指标准耳塞的时间。

如果采用的是插入耳道的密闭式耳塞则应该减少20%的时间,如果是耳机可以适当的增加15%左右的时间。

3、佩戴耳塞收听:

MP3配置的耳塞式耳机被直接塞进耳朵里,能将声音信号提高9分贝,时间长了会对耳膜造成伤害。

目前市面上有不少耳塞为了追求强劲低频,使用了长长的笛管式低音谐振和防漏音设计,并把耳塞的外形与耳朵的形状相配合,使耳塞与耳孔贴紧,直接利用耳朵的耳道作为低音共振腔,这样就能使音乐更强劲、更震撼、更具剧场效果。

从技术上说,这当然是一种巧妙的设计,但它对耳朵带来的伤害却是极为严重的。

短期使用,由于人体所具有的修复功能,造成的影响还不算大。

如果长期使用,无疑会造成严重的听力损害。

对于某些厂家为迎合国内消费者的偏好,所推出的“特重低音”耳塞(即,用一个凸型的薄膜集中了声音能量对准耳孔,以增加低频效果),无疑会对人的耳朵造成更严重的伤害,建议不要使用。

建议:

使用头戴式耳机显然比耳塞要好的多,这就是为什么以前销往欧洲的随身听大部分配备头戴式耳机的原因了,因为耳塞曾经对欧洲的年轻人造成伤害。

4、嘈杂环境中听MP3:

在公共汽车上收听MP3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习惯,但是在嘈杂环境中听MP3所造成的危害是最为严重的。

按照常理在嘈杂环境中应该使用防漏音耳塞,这样就能避免大部分噪音的侵入,在较小音量的情况下听到清晰的声音。

但是佩戴这样的耳塞同样会损害耳朵,可能造成血液循环不良、耳鸣、内耳毛细胞坏死甚至听神经伤害。

但是在嘈杂环境下使用非封闭式耳塞或者耳机,也不是什么好办法。

因为这会让你不自主的调高音量,最终导致音量过大,长时间后损伤耳朵。

建议:

尽量不要在嘈杂环境下收听MP3或者其他随身听设备。

如果必须听,建议使用密闭耳塞,但是时间还是不能过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