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湖南省武冈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08494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湖南省武冈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湖南省武冈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湖南省武冈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湖南省武冈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湖南省武冈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湖南省武冈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解析.docx

《学年湖南省武冈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湖南省武冈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解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湖南省武冈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解析.docx

学年湖南省武冈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解析

湖南省武冈市2018-2019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夏朝立国,开启了“家天下”的局面。

在政治制度上体现为

A.国家大事由占卜决定

B.分封制

C.实行禅让制

D.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夏朝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所学,从夏启开始,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开始了家天下,所以正确的是D项,A项不是家天下的表现;C项是夏启以前的政治制度,B项是西周时期实施的。

2.秦朝廷尉李斯在一次议政时说: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为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实施了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答案】C

【解析】

材料“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反映出分封制的弊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决分封制的弊端,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故C项正确,A项错误;B项是中枢机构,排除;D项是西汉初年的地方行政制度,排除。

3.有关“湖广行省”的资料最有可能出现在

A.秦朝B.汉朝C.元朝D.唐朝

【答案】C

【解析】行省制度最早设立于元朝时期,所以有关“湖广行省”的资料最有可能出现在元朝,故C正确;秦朝实行的是郡县制,A错误;汉代初期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度,B错误;唐朝时期尚未设立行省制,D错误。

4.下列关于明朝“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明太祖为制约相权而设立

B.通过票拟权制约皇帝决策

C.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D.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内阁”并不是由明太祖设立的,也不能制约皇帝决策,更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而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顾问机构。

5.古代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制度,其最高权力机关是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议事会

C.执政官

D.元老院

【答案】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的主要政治机构中,公民大会是雅典政治中的最重要决策机构,雅典国家重要的决策都通过公民大会决策,A项正确。

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并主持大会,排除B。

雅典执政官是通过选举的方式产生,与材料不符,排除C。

雅典民主政治时期元老院的权利不断削弱,后来权利几乎被取消,排除D。

6.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了罗马法的内容。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罗马法的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故选A。

7.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该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

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

A.结束了王权专制

B.君权收归议会执掌

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英国的光荣革命。

从材料中时间“1688年”和内容“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可知是光荣革命,因此题目要回答的是光荣革命的结果。

光荣革命主要是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地位,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也就是结束王权专制,故A项符合题意。

8.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

“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组织邦联;不得对民用船只颁发捕押敌船及采取报复行动之特许证;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纸币。

”这一规定

A.约束了总统权力

B.限制外国移民进入

C.清除了奴隶制度

D.体现了联邦制原则

【答案】D

【解析】题干中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的内容是对各州权力的限制方面的,这些限制各州的权力,恰恰就是联邦政府享有的权力,据此可知,这一规定体现的是联邦制原则,即中央政府享有很大的权力,但是各州也有一定的自治权,故选D;AB与题意无关,C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BC。

9.法国从法律上正式确立共和制的时间是

A.1789年B.1792年C.1871年D.1875年

【答案】D

【解析】

1875年,国民议会颁布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标志着法国从法律上正式确立共和制,故D项正确;A是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时间。

B是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的时间,排除;1871年是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的时间,排除。

10.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

这主要是因为

A.外国商品开始流人中国

B.中国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

C.君主专制受到严重冲击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

【答案】D

【解析】

据题干“鸦片战争……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故D项正确;鸦片战争之前外国商品开始流入中国,故A项错误;中国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不属于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后君主专制尚未受到严重冲击,故C项错误。

故选D。

11.下列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②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的一面

③它在近代中国最早提出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主张

④定都南京后大兴土木,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故①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抗击了英法侵略者,具有反侵略的一面,故②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在近代中国最早提出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主张,即《资政新篇》,故③正确;定都南京后,大兴土木不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在于阶级局限性,故④错误。

故①②③组合正确,故A正确。

12.《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因为

A.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政治主权完全丧失

C.中国的领土完全为列强所瓜分

D.帝国主义对中国间接的殖民统治秩序最终形成

【答案】D

【解析】

《辛丑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代理人,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D;自然经济完全解体不符合史实,排除A;“中国政治主权完全丧失”说法错误,排除B;C不符合史实。

13.1912年,孙中山自豪的说:

“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是指

A.中华民国的成立

B.五四运动的爆发

C.国民大革命的爆发

D.红军长征的开始

【答案】A

【解析】材料中“1912年”的时间以及“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是指建立中华民国,A正确;五四运动爆发是1919年,B错误;国民大革命爆发的时间是1924年,C错误;红军长征的开始是1934年,D错误。

14.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犯了不少错误,但都能够在紧要关头召开会议,纠正错误,指明新的出路,其中八七会议就是一次具有转折性意义的重要会议。

以下关于这次会议内容的表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清算一些领导人的"左"倾错误

B.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C.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D.决定组织秋收起义

【答案】A

【解析】清算一些领导人的“左”倾错误是遵义会议,故A错误,符合题意。

其他均是正确表述。

15.全面抗战打响后,国民政府提出"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湖南人喊出“中国如果要灭亡,除非湖南人全死光”的口号,四川人提出“只要四川不亡,中国就不会亡”。

这反映出

A.中国抗战的艰巨性

B.西南地区是抗战主战场

C.全民抗战成为共识

D.川湘地方军战斗力最强

【答案】C

【解析】

材料提到国民政府、湖南和四川等抗战口号,说明全民抗战成为共识,故选C;材料无法体现抗战艰巨性,排除A;材料得不出西南地区是抗战主战场,排除B;材料看不出川、湘地方军战斗力,排除D。

16.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下面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结束了中国近代以来的百年耻辱

B.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C.改变了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耻辱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新中国,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故AB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17.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全世界宣告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的历史事件是

A.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

B.巴黎公社的成立

C.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分析选项,B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C项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现实,而十月革命是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爆发的,排除A项;D项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故选C。

18.新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平等

B.民族区域自治

C.共同发展

D.团结互助

【答案】B

【解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故选B;AD项是处理民族关系的手段,C是发展民族关系的目的,均排除。

19.1986年~2000年间,依据宪法规定,全国人大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逐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其最重要的作用是

A.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B.加强立法工作

C.推行普法教育活动

D.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法律的作用的相关问题。

材料内容反映了改革开放后我国法制建立出现了新的局面,这是与中国的经济建设相关联的,并且题干要求选择的是重大作用,不是次要的作用。

BCD与A项相比作用都不如A项重要,故答案选择A项。

20.“无论黄昏时的树影有多长,它总和树根连在一起”。

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的伟大构想是

A.和平共处

B.独立自主

C.“一国两制”

D.“依法治国”

【答案】C

【解析】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故答案为C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总理1953年提出的,排除A项;独立自主是新中国成立时确立的外交方针,排除B项;“依法治国”是1997年提出的,排除D项。

21.1992年,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与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重要共识,统称九二共识,它的核心内容是

A.和平统一

B.海峡两岸文化共通

C.海峡两岸共同发展经济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答案】D

【解析】

九二共识是用于概括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在1992年香港会谈中就“一个中国”问题及其内涵进行讨论所形成之认识见解的名词。

其核心内容与精神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故D项正确。

和平统一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A错误;海峡两岸文化共通是两岸统一的基础,B错误;海峡两岸共同发展经济是目标,不是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C错误。

22.新中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是

A.“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答案】C

【解析】

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一边倒的方针、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另起炉灶的方针都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具体表现,故答案选C。

23.万隆会议上。

周恩来提出了

A.“求同存异”方针

B.不结盟运动

C.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A

【解析】

1955年,万隆会议上,针对会议进入僵局,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A错误;不结盟运动是1961年建立,不是万隆会议上建立,B错误;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是1954年日内瓦会议,C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是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D错误。

24.1971年10月25日晚上(北京时间26日上午),当联合国会议大厅的电子计票牌显示最表决结果时,人们立刻沸腾了,雷鸣般的掌声、歌声、欢呼声汇聚在一起,犹如大的波涛,汹涌澎湃,回荡在会议大厅,经久不息。

这是人们在欢庆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答案】C

【解析】

“1971年”“联合国会议”判断是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C正确;1953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AB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25.20世纪90年代初,两极格局瓦解结束了两大集团的对峙。

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是

A.“9·11”事件

B.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

C.苏联解体

D.不结盟运动兴起

【答案】C

【解析】

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是1991年的苏联解体,故选C;“9·11”事件是2001年9月11日发生在美国本土的一起系列恐怖袭击事件,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实际上是1990年海湾战争的继续,故排除BC;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当时两极格局才形成不久,故排除。

二、材料分析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

与太尉亮等上疏曰:

“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

……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

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

——【唐】房玄龄等《晋书·卫瓘传》

材料二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

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

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

……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

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

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

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

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

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

材料三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

……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

”……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

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必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乡举里选”指的什么制度?

据材料一,说明这种制度是如何起到社会教化作用的?

(2)相对材料一,材料二中的选官标准有何变化?

(3)据材料二、三,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答案】

(1)制度:

察举制。

说明:

崇贤使民俗会更加和顺,举善使人们更加忠厚。

变化:

由注重才德到注重门第。

(2)影响:

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把选官权集中到中央政权;造成了社会阶层的对流;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解析】

(1)第一问:

根据材料“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可知,这种乡举里选的制度强调考查人的言行举止,是否贤良。

结合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相关所学知识可知这种选官制度是察举制。

第二问:

根据汉代察举制相关所学知识,察举制强调孝顺、廉洁、贤能,根据材料“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可知,察举制通过崇贤使民俗更加和顺,通过惩恶(举善)使人们更加忠厚。

第三问:

根据材料“今立中正,定九品”可知这种选官制度是魏晋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依据“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结合九品中正制的特点可知在九品中正制下,强调门阀大族的出身,而忽视官员的品行和才能。

结合以上问题的作答可知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选官标准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科举选官制度……必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等信息结合科举制度的影响相关所学知识和上述问题的作答从阶层的流动、统治基础、儒学地位、选官权的集中、官员的文化素质等方面分析概括作答。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清帝实行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

——《辛亥革命史资料新编》

材料二今日共和初成,兴实业实为救贫之药剂,为当今最重要之政策。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

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

……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实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几,又何待言!

——《孙中山选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孙中山怎样的政治态度?

(2)材料二的主张是什么?

如何评价此主张?

(3)材料三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4)请指出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答案】

(1)孙中山被迫妥协退让。

(2)实业救国。

对袁世凯盲目信任,对巩固共和的艰巨性认识不足。

(3)革命派向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妥协,国内反革命势力与帝国主义勾结。

(4)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从此,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人人心。

辛亥革命推翻“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解析】

(1)依据材料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的信息可知孙中山被迫妥协退让。

(2)主张:

依据材料二“兴实业实为救贫之药剂”的信息可知是实业救国。

依据材料和所学从对袁世凯盲目信任以及对巩固共和的艰巨性认识不足回答。

(3)依据材料三“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北洋军阀之首领,实与列强相勾结”的信息可知是革命派向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妥协以及国内反革命势力与帝国主义勾结。

(4)依据材料的信息和所学辛亥革命的意义从政治、经济、思想以及社会生活变迁等角度思考回答。

三、简答题

28.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

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什么文件?

(2)简述该文件出现的历史条件。

(3)此文件的发表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

(1)《共产党宣言》。

(2)条件:

①客观: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经济前提;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理论来源。

②主观:

马克思、恩格斯的艰辛活动。

(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思想武器;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对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解析】

(1)依据材料一“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

”的信息可知是《共产党宣言》。

(2)条件:

依据所学围绕《共产党宣言》发表的背景从客观以及主观的角度回答。

(3)依据所学从《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对于马克思主义诞生、无产阶级进行斗争以及工人运动蓬勃兴起等回答。

四、探究题

29.材料一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

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有学者指出:

“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请回答:

(1)“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又指什么?

(2)请说一说20世纪六七十年代“撼动”和“挑战”两极格局的力量有哪些?

这对当时政治格局的演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1)开始实行对苏“冷战”政策。

(2)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中国的发展、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出现多极化趋势

【解析】

(1)依据材料一的出处《杜鲁门回忆录》以及所学可知美国开始实行对苏“冷战”政策。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20世纪60-70年代冲击美苏两极格局的四支力量回答。

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当时世界格局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