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07599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

1.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是人类精神的奠基时期。

这个时期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

它们创造灿烂文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建经济的发展B.广泛的对外交流

C.民主制度的确立D.铁器的使用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思想文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

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铁器在中国、印度与西方都相继使用,这是它们创造灿烂文化的主要原因,故D正确。

这一时期中国进入封建社会,但印度与西方还没有,故A错误。

这一时期中国、印度与西方的思想文化各具特色,显然跟对外交流关系不大,排除B。

中国与印度并不是民主制度,排除C。

故选:

D。

本题考查中西方思想文化比较。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

“前800至公元前200年”。

本题是中档题,主要考查考生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素养。

2.与近现代欧美国家的民主制度比较,古代希腊雅典的民主带有直接民主的显著特点。

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A.拥有一群高素质的公民群体B.苏格拉底民主思想的熏陶

C.伯里克利等民主改革的推动D.该地区是小国寡民的城邦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雅典实行直接民主,主要是因为该地区是小国寡民的城邦,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

D。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解题的关键是“主要原因”。

本题为基础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是奴隶主内部的民主,是对奴隶的一种专政形式。

3.“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

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己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

”以上认知反映了(  )

A.古代西方是世界的中心

B.生产力的不发达导致认知狭隘

C.古希腊罗马地理知识有限

D.和世界其他各个文明之间已有交流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古希腊和罗马生产力的落后,导致对地理范围认知的狭隘,故B项正确。

A项是对材料的误解,排除。

C项过于表面,排除。

材料仅涉及欧洲、亚洲、非洲,不能说明世界其他各个文明之间已有交流,故D项错误。

故选:

B。

本题考查古希腊和罗马文明。

考查古希腊罗马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及其原因。

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

本题考查对古希腊罗马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及其原因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雅典的某项民主制度确保了为公民提供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但却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

这一做法(  )

A.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B.是致死苏格拉底的重要原因

C.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D.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答案】B

【解析】“确保了为公民提供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但却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是致死苏格拉底的重要原因,故B正确;

A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

B。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解题的关键是“确保了为公民提供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但却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它仅仅是对公民群体而言,而非公民,例如外邦移民、奴隶和它国公民,都没有享有民主的权利。

5.从《十二铜表法》第九表公法第一条: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到罗马帝国时期的《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用。

”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罗马社会发展的倒退B.罗马法的没落

C.罗马国家体制的变化D.自由民转变为奴隶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可以看出强调的是罗马法具有平等性的特点;依据材料“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用”可以看出强调的是皇帝敕令是法律的组成部分,结合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法律;《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罗马帝国时期的法律,因此材料的规定体现了从共和国到帝制的转变,故C项正确。

A项中的倒退不符合史实,排除。

B项中的没落不符合史实,排除。

D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

故选:

C。

本题考查罗马法。

考查罗马法的演变。

解题的关键是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罗马共和国和帝国时期法律特点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对罗马法演变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材料意在表明(  )

A.人是万物的尺度B.万物始于水

C.美德即知识D.人是城邦的动物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对“知识”“真善美”和“理性思考”的强调可以推出,材料意在表明“美德即知识”,故C正确。

A、B、D均不符合,排除。

故选:

C。

本题考查古希腊哲学。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

“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本题是中档题,主要考查考生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7.从1世纪开始西欧的城市逐步发展复兴,他们通过斗争和赎买政策取得了城市的自治权,甚至有的城市成为了城市共和国。

这一现象的出现(  )

A.为西欧社会的逐步转型提供了条件

B.为西欧统一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C.使农村的封建经济开始大规模解体

D.促使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市民是资产阶级的前身,他们“通过斗争和赎买政策取得了城市的自治权,甚至有的城市成为了城市共和国”实际上也是反封建斗争,为西欧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转型提供了条件,故A正确。

城市自治无助于西欧统一市场的形成,排除B。

农村的封建经济解体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城市自治的结果,排除C。

推动城市自治的是市民,是资产阶级的前身,但还不是资产阶级,排除D。

故选:

A。

本题考查中世纪的西欧。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

“通过斗争和赎买政策取得了城市的自治权,甚至有的城市成为了城市共和国”。

本题是中档题,主要考查考生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8.彼特拉克在《秘密》中大声说: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抱里。

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就够了,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

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这体现了彼特拉克(  )

A.崇拜古希腊罗马的文化B.不信仰基督教

C.具有人文主义思想D.贪图享乐的个性

【答案】C

【解析】“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抱里。

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就够了,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

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表明彼特拉克具有人文主义思想,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

C。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解题的关键是“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抱里。

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就够了,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

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文艺复兴,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

9.恩格斯评价文艺复兴时说道:

“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以下属于这个时代的巨人的是(  )

A.贝多芬B.达尔文C.霍布斯D.达•芬奇

【答案】D

【解析】D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

D。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解题的关键是“文艺复兴”。

本题为基础题,考查文艺复兴,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弘扬资产阶级文化。

10.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

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

C.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

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

【答案】C

【解析】注意题干显示的信息“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即表明不再屈从于教皇和教会的权威,反映出人们试图摆脱基督教会神学的压制,表明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故C正确;

AD材料未体现;

宗教改革是在16世纪,故B错误。

故选:

C。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反对基督教的来世观念和禁欲主义,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

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颂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的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11.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最先出现在英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以上运动的决定性条件是(  )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天主教会的控制程度

C.统一国家的形成D.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决定性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A正确;

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

A。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解题的关键是“决定性条件”。

本题为基础题,考查文艺复兴,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2.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发现有可能用多种方法,把古典思想和哲学同基督教信念、对人的信任和对上帝的信任结合起来,或者至少互相容纳起来。

“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这反映了(  )

A.新航路的开辟B.教会势力的强大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答案】C

【解析】“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表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

C。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解题的关键是“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文艺复兴,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实人生幸福:

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

崇尚理性,反对蒙昧。

13.贡斯当在评价卢梭的“人民主权说”中说:

“人民主权的原则…是无可争议的,但主权只是一个有限的和相对的存在。

如果你确信人民主权不受限制,你就等于随意创造并向人类社会抛出了一个本身过度强大的权力,不管它落到什么人手里,它必定构成一项罪恶。

”作者意在表明(  )

A.“人民主权说”权限明确B.卢梭学说的合理性

C.专制政府产生的由来D.对待权力需有所约束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但主权只是一个有限的和相对的存在。

如果你确信人民主权不受限制,你就等于随意创造并向人类社会抛出了一个本身过度强大的权力,不管它落到什么人手里,它必定构成一项罪恶”可以看出强调的是人民主权应该受到一定的限制,即对待权力需有所约束,故D项正确。

AC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强调的主旨是卢梭人民主权的局限性,故B项错误。

故选:

D。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

考查卢梭人民主权思想及其评价。

解题的关键是对“但主权只是一个有限的和相对的存在。

如果你确信人民主权不受限制,你就等于随意创造并向人类社会抛出了一个本身过度强大的权力,不管它落到什么人手里,它必定构成一项罪恶”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对卢梭人民主权思想及其评价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14.在涉及国家权力分配中,某人提到:

“如果由同一个人,或由权贵、贵族或平民组成一个机构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的权力、执行国家决议的权力以及裁决罪行或个人争端的权力,那就一切都完了。

”他意在表明(  )

A.贵族与平民之间矛盾尖锐B.分权不利于国家行政效率提升

C.分权制衡有利于保障民主D.国家权力分割应包括贵族和平民

【答案】C

【解析】“如果由同一个人,或由权贵、贵族或平民组成一个机构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的权力、执行国家决议的权力以及裁决罪行或个人争端的权力,那就一切都完了”表明分权制衡有利于保障民主,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

C。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解题的关键是“如果由同一个人,或由权贵、贵族或平民组成一个机构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的权力、执行国家决议的权力以及裁决罪行或个人争端的权力,那就一切都完了”。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启蒙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的统治,提倡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和科学。

15.英国经过玫瑰战争建立的都铎王朝(1485年~1603年),推行封建专制主义统治,大力加强王权,并通过血腥法令残酷镇压反圈地的农民起义,与西班牙展开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

这些手段客观上(  )

A.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不利于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

D.促使资产阶级的反专制斗争步入高潮

【答案】B

【解析】A.材料可以看出,当时应该是新航路开辟时期,英国积极开展与西班牙争夺殖民地,这应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不是起阻碍作用。

B.当时的英国王权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对外进行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当时对外殖民扩张有利于资本原始积累。

D.当时英国政府的措施是有利于资产阶级发展的,不会掀起反专制斗争的高潮。

故选:

B。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的殖民扩张,要求学生结合英国殖民扩张的过程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英国殖民扩张的过程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16.15世纪末,在纺织业中出现了自动纺车,纺线和缠线的过程合而为一,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在采矿业中开始将新发明的水轮联结在重力锤、起重机或其他机械上,用以运升矿石,洗涤或压碎矿物。

这些技术的进步有利于(  )

A.民主制度的建立B.民主思想的传播

C.工商业经济的发展D.殖民扩张的开展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的科技发明有利于方式工商业经济的发展,C选项符合题意。

ABD选项与时间不符合,排除。

故选:

C。

本题主要考查中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比较,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中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比较的掌握。

17.15、16世纪,西欧各国广泛地采用货币地租。

这个时期,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捷克、波兰等东欧一些国家,主要是采取劳役和实物地租。

导致两者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各国社会根本制度不同B.各国历史传统不同

C.商品经济发展程度不同D.农民阶级的斗争觉悟不同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货币地租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东欧一些国家采取实物地租说明其商品经济不发达,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

ABD选项说法错误,排除。

故选:

C。

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准确把握。

18.1584年,意大利成立了里阿尔托银行。

1609年,荷兰建立了阿姆斯特丹银行。

1619年,建立了威尼斯银行。

德国建立了汉堡银行等。

西、英、荷等国也建立了一些中央银行。

这些国有银行的建立说明了(  )

A.各国经济国有化开始B.资产阶级确立了统治地位

C.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D.资本主义经济占主导地位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609年,荷兰建立了阿姆斯特丹银行。

1619年,建立了威尼斯银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西方国家国有银行的出现主要是商品经济发展对资金渴求的产物,C选项符合题意。

西欧各国经济国有化开始于二战后,A选项排除。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确立,B选项排除。

16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还出微弱状态,D选项排除。

故选:

C。

本题主要考查殖民扩张,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殖民扩张的准确把握。

19.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

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荷兰的地理条件更加优越B.荷兰控制了美洲

C.荷兰打败了“无敌舰队”D.荷兰的航运业更发达

【答案】D

【解析】A.材料强调的是在16世纪,主要的欧洲和外部的贸易靠西班牙,而在17世纪则主要靠荷兰,说明河南逐渐开始取代西班牙的海上贸易的霸权,这主要是由于荷兰的航运业更加发达,而荷兰地理位置条件并不一定比西班牙更优越。

B.荷兰没有控制美洲。

C.打败无敌舰队的应该是英国人。

D.荷兰之所以在17世纪影响比较大,主要是由于航运业发展成为海上马车夫。

故选:

D。

本题主要考查荷兰的殖民扩张,要求学生结合荷兰殖民扩张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荷兰殖民扩张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20.新航路开辟后,各国之间不断进行商业战争,为了支持商业战争和争夺殖民地,就需要国家大量的财政支出,这就产生了现代的国家公债制度。

大银行用国家名义向国民发放公债,然后又把金钱贷给政府,获取丰厚利息。

为了支付公债的本息,国家必须对农民、手工业者和一切小生产者提高税收。

这样的做法(  )

A.使资产阶级和人民之间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B.有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

C.使国家经济发展日趋调敝

D.使国家内部各阶层愤愤不满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发行公债属于资本原始积累的一种手段,B选项符合题意。

ACD选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

故选:

B。

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准确把握。

21.由于大量贵金属从美洲通过殖民者手中源源不断地流入欧洲,欧洲金银突然增多。

仅在16世纪内,欧洲的黄金数量大约从55万公斤增加到1192000公斤,自银从700万公斤增加到2140万公斤。

这导致了(  )

A.各阶层人民都纷纷获利B.西葡两国工商业快速发展

C.欧洲封建统治逐步瓦解D.各国金本位制的迅速确立

【答案】C

【解析】A.材料内容反映的应该是新航路开辟以后,黄金白银大量涌入欧洲,这导致了欧洲的价格革命,并不是所有阶层人民都会获利。

B.新航路开辟以后,西班牙葡萄牙并没有利用获得的黄金白银发展本国的工商业。

C.大量黄金白银涌入欧洲,导致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传统的封建地主阶级衰落,封建制度逐渐瓦解。

D.当时各国并没有确立金本位制度。

故选:

C。

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新航路开辟的特征和产生的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22.1783年国王拿出自己的大量财力支持小皮特,结果皮特的竞选对手福克斯惨败。

对乔治三世而言,任命小皮特为首相是一个胜利,因为这证明他可以透过自己对公众舆论与民意的诠释来选择首相,无须依从下院的多数派来选定首相人选。

以上材料表明了(  )

A.内阁仍然直接隶属于君主B.公众舆论代表最高权力

C.国王对首相人选的确定仍有影响D.英国君主立宪制名存实亡

【答案】C

【解析】A.当时的内阁不是直接隶属于君主的,它是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的。

B.材料看不出公众舆论代表最高权力。

C.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国王干预议会的选举,说明国王对首相人选的确定仍然有影响。

D.1783年当时英国君主立宪制早已经确立而且不断的发展,材料不能说明它名存实亡。

故选:

C。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度,要求学生结合英国责任内阁制特征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英国君主立宪制发展的过程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23.1796年时,英国的下院议员有120名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导致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农耕经济仍占主导地位B.英国人保守的性格所致

C.欧洲大陆君主复辟的影响D.“光荣革命”带来的影响

【答案】D

【解析】A.材料只能看出贵族战人数比较多,但看不出能跟经济占主导地位。

B.之所以在议会中还有大量的贵族,不是由于英国人的性格保守,而是由于当时的革命形势造成的。

C.材料与欧洲大陆君主制度无关。

D.之所以贵族在议会中有相当大的比例,主要是由于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新贵族和老贵族妥协的产物,所以贵族会得到大量的保留。

故选:

D。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要求学生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特征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确立的过程和基本特点,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24.当代英国历史学家麦考莱勋爵曾总结道:

“古老的英国政体属于有限君主制类型……(国王)的权力虽很充分,却受三大宪政原则(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立法、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征税、国王须按国家法律掌管行政)的限制。

以上材料体现了(  )

A.英国早已确立君主立宪制度B.在英国法律一直是至高无上的

C.英国有限制国王权力的传统D.英国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已经形成

【答案】C

【解析】A.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英国在历史上就有限制王权的表现,但并不能说明英国早已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B.材料不是强调法律至上,而是强调对国王的限制。

C.从材料中古老的英国政体属于有限君主类型,可以看出限制国王的权力在英国是有传统的。

D.材料看不出资产阶级代议制形成。

故选:

C。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要求学生结合英国政治制度发展过程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发展的背景和过程特征,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0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世纪西欧史学中占支配地位的是基督教史学。

基督教史学家用基督教神学的观点解释历史,认为人类的一切都是上帝预先安排好的,一部历史就是上帝意志的体现基督教神学家圣•奥古斯丁所著的《上帝之国》支配着西欧的思想界。

基督教史学家认为《圣经》中所说的一切都是不容置疑和争辩的。

而希腊、罗马古典作家的著作则受到鄙簿,往往束之高阁甚至散佚失传了。

--摘自《西方史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