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教案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0638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7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修教案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思修教案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思修教案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思修教案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思修教案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修教案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docx

《思修教案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修教案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修教案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docx

思修教案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寄语新生

亲爱的同学们:

祝贺你们步入大学生活!

大学是通往知识殿堂的阶梯,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紧张严肃的。

大学生要面临努力成才与学会做人的双重任务,需要面对和处理学习、生活、交往、友谊、爱情、身心健康等各种现实课题。

在这里,耕耘与收获相伴,压力与动力并存,机遇与挑战共生。

大学生活,有成功和喜悦,也有挫折和烦恼。

大学生随着年龄和学识的增长,会越来越广泛而深刻地感受到社会生活的变化,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不同思想观念、道德风貌、生活方式对自己的冲击与影响。

要正确地对待和解决这些问题,收获丰硕果实,首先需要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制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爱国情操,这是使之成为全面发展人才的内在基础和基本前提。

     

 

本章教学目标

v一、使学生明白大学是人生新的起点,引导大学生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以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v二、引导学生认识当代大学生肩负的新的历史使命,确立自己的成才目标,在新环境中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

v三、帮助大学生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v四、让学生了解学习本课程的意义与方法。

本章教学重点

v一、理论方面:

帮助学生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以及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意义和方法。

v二、实践方面:

帮助大学生了解大学生活特点和要求,学会合理的自我定位,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本章教学难点

道德与法律是一个社会赖以发展和稳定的两大最基本、最重要的行为准则,而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是大学生人生修养的重要内容。

如何帮助大学生在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把“知”与“行”统一起来,自觉融入社会,成为“四有新人”是本章的难点。

本章教学热点

适应大学生活问题本身就是大学生面临的热点问题之一,如何使大学生从大学生生活的特点出发,认识到从中学到大学的社会角色的变化,从而认清肩负在身上的历史使命,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这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

▪人生的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柳青

引子:

▪讨论:

▪1、你想象中的大学是怎样的?

▪2、你最想在大学生活中收获什么?

何谓大学?

▪大学是研究和传授科学的殿堂,是教育新人成长的世界,是个体之间富有生命的交往,是学术勃发的世界。

每一任务借助参与其他任务,而变得更有意义和更加清晰。

——(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第150页,北京:

三联书店,1991。

(一)大学的历史

《大学》中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大学理念;但严格说来,近代大学发端并发展于西方,大学理念的形成、展现与完善也根源于西方,而中国近代大学的办学体制亦是从西方引进而来。

中世纪的大学主要有法国的巴黎大学、意大利的波隆纳大学,都大约形成于12世纪。

此后又相继出现了更具现代大学特征的英国之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德国的科隆大学、海德堡大学,意大利的萨里诺大学等。

现代大学制度诞生的标志,是当时担任德国内政部宗教和教育司的洪堡(W.vonHumboldt)在1810年受命组建柏林大学。

近代欧洲大学的两种教育理想模式分别以英国牛津大学和德国柏林大学为代表:

英国大学的教育目的是在培养“Gentlemen”(绅士);德国大学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Scholar”(学者)。

我国最早建立的近代大学为天津中西学堂(1895年,天津大学前身),南洋公学(1896年,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前身),求是书院(1897年,浙江大学前身),京师大学堂(1898年,北京大学前身)。

(二)大学的内涵

1915年,蔡元培受命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在就任校长时着重阐明了以下三点:

一曰抱定宗旨。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二曰砥砺德行。

三曰敬爱师友。

梅贻琦1931年12月3日出任清华大学校长,其就职演说中留下了中国大学史上最著名的一句话,近年广为传诵:

“所谓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

(三)大学的性质和职能

性质:

大学是实施高等教育的场所,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学府。

职能:

大学是个人才库;大学是个创造源,是为经济发展提供知识、技术服务的科研机构;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大学又是人类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时代精神代言人)。

(四)大学精神和大学理想

石头上的启示,你还记得吗?

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当自己问问:

v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

v第二,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

——竺可桢

求是精神的内涵: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大学阶段对于人生的意义

1、由学生生涯转向职业生涯的过渡阶段

2、由依附于家庭到自立于社会的准备阶段

3、培养创新思维,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关键阶段

4、从理性上确立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的重要阶段

v当你收到录取通知书时,你是否满怀凌云壮志的雄心呢?

教学案例——摘自一大学生博客:

当我刚刚步入大学的时候,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我各方面都不适应,甚至有些恐惧:

当面对食堂吃不惯的饭菜时,吃饭成了一种烦恼;当面对“教无定法”的教学方式时,我感觉很彷徨;当面对性格各异的室友时,我感到陌生而又孤独。

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一连好几天失眠,我非常想念父母,如果他们在我身边,我可以向他们求助。

可现在——

插入案例:

新生初体验(视频)

本案例是通过采访几个大一新生,了解他们对大学生活的感受,引起学生的共鸣。

新生适应不良的主要表现

1、目标失落

2、角色失调

3、生活失序

4、学习失范

5、人际失和

6、心理失衡

教学案例:

赵雷退学复学事件

赵雷是北京的一名大学生,可他仅在北京呆了半年,就要离开学校去出家。

同学们都感到他的想法太古怪,以为他心理出了毛病,于是将其情况汇报给了辅导员。

心理医生约了他,通过心理测验及谈话,判断他的心理是正常的。

在同学、辅导员、系里领导苦口婆心劝说无效的情况下,学校不得不请来了他的父亲。

父亲赵平贵是位农民,为了供养儿子上大学,已经欠了几千元的债。

此次到北京,他听说儿子竟然想出家,差点被气死。

对他这样的农民来说,儿子生病或者出交通事故死了,尚可以理解,但儿子要出家,他无论如何也想不通。

赵平贵一把鼻涕一把泪向儿子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希望儿子回心转意。

然而,赵雷终于还是独自去了普陀山。

在他出家的前几天,他与心理医生有过几次深入的谈话。

心理医生原本想劝他珍惜大学的学习机会,后来也理解了他的想法。

原来赵雷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小镇度过,清新的空气一直陪伴着他;中学时他是学习尖子,老师赏识,同学羡慕。

而上了大学,面对大城市北京的车水马龙,噪声、污染的空气他感到头昏脑胀,难以忍受。

尤其是到了大学,他再也没有了以往的优势,学习不再优秀,其他方面也不如别人。

在极不适应大学生活时候,他萌发了到佛门清静世界过没有烦恼的生活的念头。

赵雷在普陀山生活了半年之后,发现出家人的生活与他想像中的生活仍有一定的距离,于是,他又决定结束独伴青灯古佛的生活,重新求学,到尘世中滚爬。

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面对从中学到大学这种生活环境的转变不能适应,严重到走上极端。

当然,这种情况很极端,并不多见。

但是,不少新生面对新的环境感到程度不同的不适应,这是客观存在的。

新生常见的认知误区

1、脱离了高考的苦海,我终于可以好好玩了

2、大学生活应该轻松自由,丰富多彩

3、我以前是最优秀的,在大学也应该是最优秀的

4、我发现在大学里谁都比我强,我成了一个很没用的人

5、与陌生人交往是很难的,好怀念高中的同学

6、学习好才是真的好,我的学习不如以前我一切都完了

7、大学里应该想干嘛就干嘛,不用再有太多的顾虑

8、上了大学不应该再有学习压力了

新生常见的心理矛盾

新鲜感与恋旧感

独立感与无依感

获胜感与失落感

轻松感与压力感

理想性与现实性

讨论:

1、你想象中的大学是怎样的?

2、你进大学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你对大学生活有些什么设想?

4、你最想在大学生活中收获什么?

一、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新阶段,“新”主要表现为同学们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生活、学习、人际环境。

对于一个大学新生来说,离开过去熟悉的环境,离开深有感情的老师和同学,离开疼爱自己的父母,踏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同学们既会充满好奇和兴奋,也容易遇到不适和困难。

能否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将关系到我们在大学四年的顺利成长。

一位大学生在网上发表感受,认为大学是“培养人的殿堂,这里的同学文明程度很高,这里的学习气氛很浓厚,这里的环境很优美……”而在另一位学生的眼里“大学还不如过去的中学,老师上完课就走,就连辅导员也是一两个星期才能见一次面……”显然,由于每一个大学生接触的都是一定时期、一定际遇下特定的学校,因而对大学都会有着不尽一致、不同侧重的感受;但是,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机构,大学在人们这种丰富多彩的感受的背后又有着自己的共性和个性。

为了更好地体会并利用大学的美好时光,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无疑是大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和成才的一个重要环节。

那么,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相比,究竟具有哪些方面的特点呢?

(一)学习要求的变化

1、学习内容具有专业性

新生入学后,将会知道自己在某个学院的某个专业学习,如商学院的会计专业,信息技术学院的通信工程专业等。

专业性是大学学习的特点之一,学校的课程是围绕着专业的方向和需要开设的,通过几年时间的理论知识教学,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大学学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较中学都大大增加,有确定的专业方向,因此需要大学生有专业的学习方式,除此之外,还要在课余时间广泛涉猎相关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大学实行的是学分制,除了公共科目、专业基础知识属于必修之外,各专业都开设选修课,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选择选修课程;其次,在大学周课表上,有老师讲授的正课仅占去一部分时间,其余的自修时间,大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第三,大学老师所讲内容信息量大,不局限于书本,还常常涉及本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和成果,并且许多问题尚无结论,这就要求大学生上课时不仅要认真听课、做好笔记,还要开动脑筋,主动参与,积极思索;第四,教师一般都会布置大量课外阅读书目,期末复习没有范围和重点;第五,图书馆和网络的作用凸显出来,如何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搜索资料和掌握信息成了现代大学生必备的技能之一。

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是否有兴趣会直接影响学习热情,并进而影响整个学习面貌。

2、学习方式强调自主性、互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自主性与互动性的特点:

尽管现代大学学术活动强调集体的合作,但这种合作是建立在个体的独立研究的基础上的,它至少要求学术研究人员对于自己承担的任务独立规划、实施和管理。

同时,任何一项学术活动与其社会活动又是紧密相连的,它要求研究人员能够独立完成所有这些方面的社会生活的安排和协调。

作为未来学术人才的后备队,大学生理应从现在起便培养这种自我管理能力。

实践性与创新性的特点: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表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等方面,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大学生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必须培养多方面的知识能力,因此,除了完成专业学习外,还需要广泛地涉猎其他领域,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社会需求相结合。

以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能学好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培养专业能力是许多大学生深感矛盾、困惑的问题。

虽然课堂教学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但随着大学教育模式的变化和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大学生的学习途径将非常广泛,大学生可以从各种渠道吸收知识和方法,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兴趣去探求、获得更多知识,学会查找书籍和文法,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兴趣去探求、获得更多的知识,学会查找书籍和文献及搜索引擎在网上查找给类信息。

学校会定期举办通过各种学术报告、知识讲座,丰富大家的知识,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图书馆、参加社会实践等获取知识。

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大学生学习方式必须由老师指导下的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完成接受型学习转向接受型、创造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的转变;由模仿性思维为主向创造性思维为主的转变。

只有在大学期间尽快实现这三个转变,才能真正掌握大学学习的特点和规律,为以后的成功奠定良好地基础。

也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使得大学阶段的学习区别于中学阶段的学习,使大学生活丰富多彩。

3、学习目标强调全面发展

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

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

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成长为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生活环境的变化

1、生活自理要求的变化

2、生活方式的变化

3、人际交往的变化

4、管理方式的变化

5、评价体系的变化

大学生活的特点是要求学生必须自主、独立,不论衣食住行还是学习、交友乃至认识社会和人生,都需要更多地依靠自己的知识、能力去思考、判断、选择和行动。

生活方式上,入大学后是集体生活,住集体宿舍,凡事要靠自己安排处理;生活习惯上,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存在差异(如饮食、语言、作息、卫生等习惯),大家共同生活在一起,生活习惯难免会有些不同,有步调不一致的时候,这就需要同学们相互理解、关心和宽容,主动加强沟通和交流;生活范围上,中学阶段生活领域较窄,基本上是两点一线(从家门到校门),生活的中心内容是学习,课余时间很少,校园生活单一。

进入大学犹如从“小天地”来到“大世界”,生活的领域大大拓宽(校园内有各种社团和协会)。

这对自理能力强的同学会很快适应,应对自如。

对自理能力弱的同学,可能会计划失当、手忙脚乱、顾此失彼;人际交往上,在大学这个“大世界”里,每个人都是里面的一份子,新入学的大学生应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真诚待人、敞开胸怀、宽容大方、广交良友,走出以往自闭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在大学这个大家庭中感受到朋友的温暖、同学的关怀和师长的关爱;管理方式上,大学不像中学那样实行严格的管理,而是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处理自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关系,但这并不代表着可以为所欲为,大学新生仍然要遵守学校的、宿舍的各项行为要求;评价体系上,在中学,对一个学生的评价只要根据于成绩这一单一的标准,成绩好,该学生则优秀,成绩差,说明这个学生表现差。

而在大学,评价一个学生依据的是学生的综合表现,也就是从学习、社会生活、平时表现等等多方面打分,最后给出一个综合的成绩,这就可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因此,作为大学新生,就应该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锻炼自己的社交、工作能力,全面位地完善自己。

因此,同学们要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既要学会过集体生活,又要学会独立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结合事例分析)

大学生活的这一变化不仅是当今和未来的学术生活的反映,而且也是学生个体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由于上大学对于绝大多数青年意味着告别家庭,开始独立生活,因此,大学生活的自主性色彩也会给每一个青年学生或多或少带来挑战。

比如时间的合理利用、个人的理财以及生活中各种压力与问题的合理应对等。

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大学生逐步树立起一种高层建瓴的全局观,并从具体的每一件事情做起。

这是应该引起每一个大学生注意的。

(三)社会活动的变化

1、各种组织活动增多

2、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

3、参加社会活动机会增加

走入大学后,各种校园组织都会热忱欢迎新成员加入,以扩大组织力量、提高活动水平。

除了有正式的组织,如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班委会、校园广播台、网络管理服务中心等外,也有业余的、由志趣爱好相同的学生自愿组织起来的各种学生社团。

这些社团有各种类型,一是专业学术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会、毛泽东思想研究会、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小组、党的基本知识学习小组、科普协会、电子爱好者协会等;二是文体娱乐型,如文学社、诗社、艺术团、演讲协会、足球协会、集邮协会、摄影协会、书法协会等;三是社会服务型,如无线电修理小组、科学咨询服务中心等。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经过慎重考虑之后,选择一两个社团参加,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锻炼自己的组织和交往能力。

二、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大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很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无论是学习、生活、交友乃至认识社会和人生,都需要更多地依靠自己去思考、判断、选择和行动。

(一)确立独立生活意识----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教学案例:

一个15岁的初中生,每天都懵懵懂懂地在学校混日子,打架斗殴,抽烟逃学,他从没觉得有什么不好。

15岁,正是情窦初开的年龄,那年他喜欢上了班上的一个女同学,他给她写了一封情书,那女生鄙视地看了他一眼,竟然把他的情书贴到了学校的宣传栏里。

虽然他的检讨书在宣传栏贴过不下20次,但这一次,不知为什么他感到一种刺心的痛:

第二年他升入了高中,在后来的高中三年时间里,他像变了个人似的,拼命地学习,竟然考上了某某名牌大学。

22岁,他大学毕业,顺顺利利地进了政府机关。

每天一杯茶一张报地在机关混日子,他觉得这日子过得也不错。

有一回,他到乡下去访亲,亲友竟然把一头狼像狗一样地养在家里护院,他惊问其故,亲友告之,这狼自幼就与狗一同驯养,久而久之,这狼连长相都有些像狗,更别提狼性了。

他当时看着那狼,想想自己,顿时有些心惊。

没多久,他就在别人的惋惜声中辞职了,去了深圳。

到深圳后,他和许多人一样,开始了他的求职历程。

他求职的方式和别人有所不同,别人都是按报上的招聘启事去求职,他不,他专找那些有名的外资公司去求职,而且他总能想方设法地向外文经理面送自荐信。

搞得那些外方经理一个个莫名其妙地说:

“我们现在没有招聘需要啊!

”他微笑着告诉对方:

“总有一天你们会需要招聘的,真到那时,那么我就是第一个应聘的人。

”还别说,他真被一家公司录用了。

那一年,他24岁。

27岁,他因为成绩突出,被调到地处丹佛的美国总部。

上班的第一天,他按中国人习惯请美国的新同事共进午餐,然而,就在他准备结账的时候,同事们却一个个不合情理地坚持自己结自己的账,他当时觉得很尴尬,但同时也明白到了些什么,于是更加努力地工作。

这是一个人的真实经历,他叫王其善,现在是位于美国丹佛市的全球第四大电脑公司技术总监,很受公司器重。

他在回母校讲课时,讲起了他人生中的几个小片段。

他说,15岁时的经历让我明白,一个人要想被他人接受,并且被他人尊重,首先得自己尊重自己;22岁我开始明白,狼之所以失去狼性,是因为它没有学会自立;24岁我知道,要想求职成功,首先要自信;而27岁在美国上班的第一天,我知道了美国人为什么要实行AA制:

因为每个人都不能指望别人会为自己的人生结账,要想获得成功,你就得努力,根本就不能指望别人,这就叫自强。

  这个故事也许对新生的成长有一定启示意义。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何尝不是由这些片段构成的,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成功,这是成功的公式,人生的哲理。

王其善的经历就是明证。

但愿同学们从中汲取一些养份,也从中能有所感悟,在人生的历程中能少走弯路,尽快走向成熟、成材、成功!

(二)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必须学会向周围的老师、同学学习

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同学们随时可能遇到过去没有遇到的问题、矛盾和困惑。

过去没有接触过的人,需要去交往;过去没有做过的事,需要学着去做;过去没有遇到的问题,需要自己去解决。

为了尽快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学们必须要在各个方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多向周围的老师、同学学习。

古人云:

“三人行,必有吾师。

”这句话包含着一个道理:

能者为师。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到许多人,而每个人都有许多长处,值得学习,可以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就拿一个班集体来说,就有许多“小能人”,有的擅长绘画,有的写得一手好字,有的是篮球场上的健将,有的富有数学家般敏捷的思维,有的有歌唱家的天赋……多向这些同学学习,不就可以使你这置身于万顷绿田中的小苗增添一些知识的养分吗?

高山是那样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壮丽无边!

山之高,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海之阔,是因为它聚集了千万条小溪流。

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般渊博的知识,是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收他们的点滴长处。

如果说拜能者为师是理所当然的话,那么“不耻下问”就不容易做到了。

你得放下架子,虚下心来,真心实意地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多少事实证明,能“不耻下问”的人是伟大的。

我国老一辈革命家徐特立同志,1920年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已是湖南著名的教育家了。

可是到了法国以后,这位四十开外的“老学生”却甘当小学生,甚至在公园里碰到法国小朋友都要向他们学法语。

我国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每每写好了诗,都要拿到邻居老婆婆那里念给她听,问哪些地方听不懂,需要修改。

我国西汉杰出史学家司马迁,为了撰写《史记》在去各地游历的过程中,虚心向平民百姓请教史实。

是啊,一个几岁的小孩子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知识渊博,目不识丁的老婆婆当然没有白居易那样超群的诗才,平民百姓哪有史学家见多识广!

然而试想一下,当年徐特立如果不放下教育家的“架子”也许一辈子也学不会法语而只能靠翻译;如果白居易不愿意向老婆婆请教哪能写出那么多脍炙人口、深受人民喜爱的诗句?

假如司马迁不从人民群众中采访史实,怎能写出杰出的历史著作——《史记》呢?

在大学这样一个缤纷五彩的世界里,我们只有拜能者为师又要不耻下问,成功的大门才会向我们敞开!

(三)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勇于尝试善于总结坚持不懈

任何能力都是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都有一个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

人们常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意思是说,只有在生活的实践中不断磨砺,才能逐渐提高独立生活的勇气和能力。

不要拒绝生活这个老师,就算这个老师很严厉。

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在中学阶段,学生伏案学习;在大学里,他需要站起来,四面观望。

——英·怀特海

树立新的学习理念这部分包括四方面:

(一)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

1、立志《吕氏春秋》:

“凡举人之本,太上以志,其次以事,再次以功。

”在理想的社会中,选拔人才是以“志”为本,随后才“以事”、“以功”任人。

“志”决定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和精神状况,并决定今后“做事”“建功”的方向。

当代大学生的立志往往出现学习立志的功利性色彩较浓的现象,这是不利于大学生大发展的。

2、志向解决自主学习的动力问题,知止解决自主学习的目标问题。

庄子说: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学习如果漫无边际,随兴所之,怎么能行?

知止,止即是“目的”。

指的就是要为自己的学习确定一个明确的方向。

大文豪高尔基这样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发展的越快,对社会越有益”。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