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摇头丸中毒的临床分级与治疗.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40581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摇头丸中毒的临床分级与治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急性摇头丸中毒的临床分级与治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急性摇头丸中毒的临床分级与治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急性摇头丸中毒的临床分级与治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急性摇头丸中毒的临床分级与治疗.docx

《急性摇头丸中毒的临床分级与治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摇头丸中毒的临床分级与治疗.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急性摇头丸中毒的临床分级与治疗.docx

急性摇头丸中毒的临床分级与治疗

急性摇头丸中毒的临床分级与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摇头丸中毒临床的特点、分级和治疗。

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我科自2001年10月至2006年10月自述服摇头丸中毒36例临床资料。

结果:

轻度中毒:

主要表现为烦躁、心悸、头痛、头昏;中度中毒:

出现躁动、磨牙,行为冲动、产生幻觉,肌酸激酶轻度增高或正常;重度中毒:

出现严重的意识障碍、高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或肝、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之一。

结论:

吸食摇头丸出现的中毒症状多种多样,重度中毒可能出现致命性并发症。

主要的处理措施是镇静和对症处理,对于重度中毒患者应监护治疗。

滥用摇头丸的现象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摇头丸;临床分级;治疗

【Abstract】Objective:

Todescribetheclinicalcharacteristics、scaleandmanagementofEcstasy(3,4-Methylenedioxymethamphetamine,MDMA)toxicity.METHODS:

Retrospectivecase-studyof36self-reportedEcstasyintoxicationspresentingtoourEmergencyDepartment(ED)betweenOctober2001andOctober2006.RESULTS:

Mildpoisoningpatients(6case)presenteddysphoria,palpitations,headacheanddizziness.Midrangepoisoningcaseswereobservedin23of36patientsincludingrestlessness,axletooth,impulsebehavior,illusionandmildraisingornormalcreatinkinase.Severepoisoningwereclassifiedinsevenofpatientswhooccurrencedoneoflossofconsciousness,hyperthermia,rhabdomyolysis,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liverfailureorrenalinsufficiency.CONCLUSIONS:

TheclinicalpictureofabuseEcstasyisvaried.Thefatalitycomplicationoccurrencedintheseverepoisoningispossible.Thesedationandsymptomatictreatmentweremajortherapy.Thepatientswithseverepoisoningshouldbetransferredtoanintensivecareunit.ThephenomenonofEcstasyaddictshouldarousethesocietyˋsattentionandawareness.

【Keywords】Ecstasy/MDMA;clinicscale;treatmemt

许多青少年错误地以为摇头丸是一种“软毒品”无成瘾性,吸食后不会造成身心损害[1]。

所以在城市一些娱乐场所,青少年吸食摇头丸的现象较普及。

近年来,因吸食摇头丸出现急性中毒就诊的病人有逐年增多之势。

对摇头丸中毒已有许多报道,但就临床中毒分级未见报道。

我院自2001年10月到2006年10月收集资料完整的急性摇头丸中毒病例36例,对其临床表现进行分级诊治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男11例,女15例。

年龄:

16-38。

中毒剂量:

1—2粒者12例,3—5粒者17例,6—10粒者5例,大于10粒者2例。

人员结构:

无业人员19例,各类在职人员12例,在校学生4人,现役军人1例。

所有病人自述或陪人代述在娱乐场所吸食摇头丸。

临床表现

潜伏期:

小于1小时者3人,1—6小时11人,6—12小时16人,12—24小时4人,大于24小时2人。

临床分级:

轻度中毒:

表现为烦躁、头痛、头昏、乏力、入睡困难。

生命体征正常,生化检查正常。

中度中毒:

表现为躁动不安、多语、口干、行为冲动,磨牙、呕吐、大汗和产生幻觉,但意识清醒,定向力正常。

心率增快,呼吸急促,瞳孔扩大。

心肌酶轻度增高或正常。

重度中毒:

具有下例症状或体征之一分为重度中毒:

意识障碍:

谵妄、昏睡或昏迷;抽搐,牙关紧闭;高热;出现横纹肌溶解征象;出现急性肝衰、肾衰或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肌酸激酶大于参考值的两倍。

转归留观或住院时间5-6天,平均±天。

全部好转痊愈后出院。

2讨论

摇头丸是一种苯丙胺类衍生物。

其化学名称为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相似,有致幻、兴奋、性冲动等作用,故又俗称“迷魂药”、“狂喜”、“狂欢丸”等。

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起出现青少年在娱乐场所吸食MDMA的现象,近年来吸食MDMA者有逐年增多之势。

许多吸食者当它作一种刺激情感的“兴奋剂”而不认为是一种新型毒品。

此药于1985年已列为国际管制药品。

在欧洲纯品的MDMA含量是100-200mg,但我国在娱乐场所出售的“摇头丸”多是含有淀粉、小苏打粉和滑石粉等辅料的混合物。

除了MDMA外,还掺有亚甲二氧基苯丙胺或甲苯丙胺,有的还掺有咖啡因、麻黄素等成份。

不同的“摇头丸”片MDMA的含量和成分不一样,故出现的中毒症状和中毒程度不一样。

我们发现一例仅服用两粒就出现了重度中毒症状,而有一例服用了20粒才出现中度中毒症状。

服用MDMA后一般于小时感到有药效作用。

1-2小时出现峰值浓度并出现最大效应,4-6小时后达到基线水平。

其半衰期为8-9小时 。

MDMA的中毒机制服用MDMA后,MDMA使突触前神经元释放五羟色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而且抑制这些递质的再摄取,使这些的神经递质的浓度增加,产生兴奋和致幻作用,以及五羟色胺综合症。

研究发现MDMA的制热作用可能与5-HT(2A)受体有关,用5-HT(2A)受体拮抗剂能阻断MDMA引起的高热和过度兴奋作用。

目前MDMA引起高热的原因不清楚,可能与室内高气温环境、拥挤有关,但高气温环境不是引起高热的独立因素。

Mills等人通过实验动物研究也发现一种非偶联蛋白-3在MDMA引起的高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MDMA的毒性具有剂量依赖性,长期食用MDMA者在体内形成浓度积蓄,对五羟色胺神经系统产生损害。

这种损害的程度与食用MDMA的频率无关,而与食用的总量相关[10]。

国外有人报道通过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发现服用MDMA者可造成5-HT系统的损害[11]。

这个研究结果找到了MDMA引起躯体损害的直接证据,有力地说明了MDMA并非一种软毒品。

临床表现服用MDMA的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心血管系统症状。

如:

极度兴奋,听到音乐摇头不止,自认为音乐随着自己在“转”,行为冲动,性欲增强,肌肉僵硬,牙关紧闭;或者是出现心悸、心律不齐,呼吸增快,瞳孔扩大。

这与海洛因中毒出现呼吸抑制,瞳孔缩小有明显区别,可用于甄别。

由于吸食者在娱乐场所室温高、拥挤的环境下大量饮水,可导致低钠血症。

严重者出现意识障碍,抽搐,高热,肝毒性和肾衰竭,以及横纹肌溶解,DIC。

由于我国在娱乐场所提供的“摇头丸”有效成分和剂量不等,故出现的临床症状也不完全相同。

一般基层医院不能检测血药浓度,临床诊断依据只是根据自述的吸毒史和临床表现。

检索文献对MDMA中毒引起的临床表现报道较多,但对临床中毒程度的分级未见报道。

为此,笔者根据中毒的临床表现提出临床分级,以便于临床上诊断、治疗以及对预后的判断。

本资料中轻度中毒只有6例,占17%。

而实际上远不止这个比率,是因为许多吸食者认为轻度中毒的症状是他们吸食MDMA所要求达到的效果,故未到医院就诊,只有出现严重的躯体症状后才会求医。

大多数为中度中毒,有23例。

中度中毒的病人多是初次服用,并且服用的量相对较大,一般2-3粒,主要表现是躁动不安、行为冲动,需要药物镇静处理才能平静。

重度中毒者7例,表现的症状不完全相同,主要为昏迷,高热,抽搐、牙关紧闭和心肌酶增高。

其中有一例牙关紧闭,在转院途中咬住一只皮鞋不放。

发生重度中毒与服用的剂量、所处的环境有关外还与“摇头丸”的成分有关。

在不通风的环境中易引起高热,横纹肌溶解。

如果一次服用量过大,或含有其它毒性成分可出现意识障碍。

  治疗

对于急性MDMA中毒的治疗,目前没有特异的解毒药。

治疗的措施主要是针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症状。

一般可采用治疗苯丙胺和可卡因中毒的方法。

、镇静:

大多数轻度中毒病人的首发症状就是烦躁、头痛、入睡困难。

一般用安定注射液10mg静脉注射。

、解痉:

中、重度中毒患者可出现惊厥、牙关紧闭、甚至抽搐。

首选安定10-20mg静脉注射,再用安定3-6㎍/维持静脉泵入。

根据症状变化调整安定的静脉泵入速度。

也可用MDMA拮抗剂氟哌啶醇5mg肌注。

、降热:

重度中毒者可出现高热。

高热可以导致五羟色胺神经元的损害并且常出现致命性并发症,如横纹肌溶解、DIC等,故对发热者应立即降温。

首先将病人安置于有空调的病房,采用冷水擦浴或应用非那根联合降温。

对于过高热者应采用降温毯降温。

当患者体温降到38℃时停止降温,以免发生医源性体温过低。

⑷、补充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⑸、对昏迷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提供足量氧气供应。

⑹、控制心率和高血压,首选拉贝洛尔。

⑺抗氧化剂:

5-HT神经末梢多巴胺的聚集及其继发的脱胺作用导致了氧自由基的形成,给予抗氧化剂维生素C、维生素E,可减少氧化产物的形成,减轻MDMA的神经毒性[12]。

理论上讲,酸化尿液可加快MDMA的排泄,但酸化尿液形成的肌红蛋白尿增加了肾损伤的风险,故不推荐酸化尿液[13]。

我们发现纳洛酮治疗无效,除非摇头丸中含有镇静药物引起患者意识障碍,否则不用纳络酮。

预后 经及时治疗,预后尚可,全部治愈出院。

但国外报道死亡病例主要由于出现并发症,如肝毒性、肾衰竭、DIC等[14]。

参考文献:

1KalantH.Thepharmacologyandtoxicologyof“ecstasy”(MDMA)andrelateddrugs[J].,165(7):

917-928.

2PateMM,BelsonMG,LongwaterAB,etal.Methylenedioxymethamphetamine(ecstasy)-relatedhyperthermia[J].JEmergMed.2005,29(4):

451-454.

34-methylenedioxymethamphetamine(ecstasy)-relatedhyperthermia[J].JEmerg,29(4):

451-454.

4徐淑云,沙广合.摇头丸成份的新变化及其检验[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4,19:

26.

5DeLaTorreRFarreM,RosetPN,etal.PharmacologyofMDMAinHumans[J].AnnNYAcadSci.2000,914:

225-237.

6ParrottAC.RecreationalEcstasy/MDMA,theserotoninsyndrome,andserotonergicneurotoxicity[J].PharmacolBiochemBehav.2002,7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